高中历史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课件3岳麓版.pptx_第1页
高中历史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课件3岳麓版.pptx_第2页
高中历史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课件3岳麓版.pptx_第3页
高中历史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课件3岳麓版.pptx_第4页
高中历史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课件3岳麓版.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我对王安石是抱着一种崇敬的念头的。实际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在中国历史上很难找到和他比配的人。他有政见,有魄力,而最难得的是他比较以人民为本位。他在历史上出现的太早了,孤独无辅,形成了一个屈原以来的历史上的大悲剧。 ” -著名史学家郭沫若,1、知识与能力: 了解北宋中期的社会问题,归纳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作用,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史论结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感受历史并能独立评判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是一国强盛的根本,体会改革的曲折和艰辛,学习改革者勇于改革、敢于斗争的精神,培养居安思

2、危的历史责任感和勇于为国家奉献的精神。 学习重点: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变法的内容 学习难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变法失败的原因,学习目标,第一篇章 背景篇 风雨飘摇存危机,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有哪些?,自主探究一,材料一 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烂,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 -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 北宋士兵变化示意图,增设大量官僚机构,造成冗官,扩充军队造成冗兵,材料三 北宋政府财政收支状况,养兵养官、战争赔偿造成冗费,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

3、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材料说明了北宋中期面临怎样的局面?这一状况的根源在哪里?,积贫积弱的局面,根源在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造成的。,论从史出 回顾历史,庆历新政昙花一现,人物: 中心: 结果: :,宋仁宗、范仲淹,整顿吏治,改革失败,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提供经验教训。,宋神宗: 愁啊愁, 愁到白了头。 社会危机何解, 让我无心忧.,宋神宗任王安石为相,支持变法。,思考:王安石的个人品质和经历 对变法有何影响?,王安石个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担任地方官期间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的积累; 为人刚正

4、,意志坚强,提出“三不足”精神。(“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精神),情感升华,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1、“三冗”和“两积”导致北宋中期社会危机,2、“庆历新政”的失败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3、王安石社会责任感、为人刚正、意志坚强、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必要性,4、宋神宗继位,任用王安石为宰相,推行变法。,可能性,第二篇章 内容篇 全力补天展宏图,想一想:如果你是王安石你会从什么地方入手来变法?,富国,强兵,二、变法的内容 1、富国(理财措施),政府低息贷款给农民,政府出钱雇人服役,兴修水利,清丈土地, 按土地等级收税,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

5、卖出,政府协调供求关系,抑制兼并、 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哪些措施争议最大?,青苗法 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农民按20%-30%的利息率归还钱粮。这就使农民在耕种、收获季节不至缺乏种子和粮食,又可以免受高利贷盘剥。(农户以前在青黄不接时,向地主、富户借高利贷,利息高的为本金的一倍),概念阐释,疑难点拨,王安石认为,青苗法可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 苏辙认为,这是王安石“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力”。 韩琦认为,“乡村上三等并坊郭有物业人户,乃从来兼并之家,今皆多得借钱,每借一贯,令纳一贯三百文

6、,则是官放息钱也”。 神宗认为,“青苗法,朕诚为众论所惑,寒食假中静思此事,一无所害,不过失陷少钱物尔,何足恤”。,阅读这些材料,你对青苗法有什么看法?,积极: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收入,保证农业生产,打击高利贷盘剥。 局限:地方官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导致百姓负担更加沉重。,募役法 又称免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越是大户人家,出的钱越多。,作用:保证农业生产,但对贫苦人是沉重的负担,大官僚、大地主由于免役特权收到限制 ,强烈反对新法。,概念阐释,2、强兵之法:整顿军队,精简军队,裁汰老弱士兵,归并军营,缩减编制,减少军队数量

7、和军费开支,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节省了军费开支,改变了宋军原有的编制,使宋军的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3、取士之法,王安石认为,要保证变法的顺利进行,就必 须选拔人才和改革官制,关键是改革科举制度。,改革考试内容废除诗赋词章取士,要求考生联系实际,参加经义策论考试。,批评“恩荫”,择优录用,第三篇章 结局篇 悲情退场吞苦果,合作探究,结合漫画、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材料一,材料二 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闰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学三舍法。五年 三月行市易法。五月行保马法。八月行方田均税

8、法。六年六月置军器监。八月行免行法。七年(1074年)九月行将兵法。,保守派的阻挠,触及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推行新法操之过急,材料三:吕惠卿是王安石着力培养提拔的人后来,为了能够大权独揽,居然诬陷王安石参与谋反。王安石恢复相位后贼心不死,又将王安石写给自己的一些私人信件抛出。,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材料四 青苗法常为人所攻击的一点是收取利息。虽然官方规定的利率是半年20,但是地方官员们却常常私自提高利息到30甚至更多。还有,一些农民交不起募役钱,官吏就强迫百姓拆房屋卖木料来交纳。这些情况都严重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材料五 两位太后也一起起哄。 虽遭到各方指责,但神宗坚

9、持变法。 神宗后迫于压力罢免王安石。,宋神宗在变法后期迫于压力妥协动摇,三、变法失败的原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阻力大),主要,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 出现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引起民间不满。,变法后期宋神宗的妥协动摇和去世,保守派重新得势。,推行新法操之过急。,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内部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没有、也不可能触动大地主土地所有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根本,1、王安石颁布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限制大地主的利益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巩固加强中央集权,2、王安石变法中,起到“农时不夺而民均”作

10、用的是 保甲法免役法 均输法农田水利法,3、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瞒土地,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均输法 市易法方田均税法青苗法,4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之急”,他“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 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 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 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A,5、(江苏卷)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青苗法 募役法 将兵法 市易法 A、 B、 C、 D、,D,7王安石变法中,为了解决北宋初期以来实行的“更戍法”带来的弊端的是( ) A

11、、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设军器监 8、王安石的将兵法() 、使兵将分离,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形成寓兵于农、兵民合一 、使兵识其将,将练其兵,提高了军队 的战斗力 、严格了兵器管理,提高了武器质量,C,C,跨越时空: 变法的经验教训? 王安石,我想对您说,(1)要注意用人; (2)要讲究策略,循序渐进; (3)要处理好改革派内部及改革派与守旧派间的关系 (4)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5)您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大无畏精神、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继承! ,1、从改革的原因来看: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2、从改革的过程来看:改革会遭

12、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3、从改革的目的和结果来看: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但不是所有的改革都能取得成功。 4、从改革失败的原因看: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要用人得当; 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行动要坚决彻底;要处理好改革派内部及改革派与守旧派间的关系。 ,跨越时空 王安石,我想对你说 ,改革启示类题目思路,四.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异同及说明的问题 1.相同点: (1)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2)变法都得到了王权的支持 (3)变法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4)变法者的个人命运基本相

13、同 (5)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2.不同点: (1)背景不同: 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 (2)根本目的不同: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 (3)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 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四.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异同及说明的问题,【当堂检测 真题演练】 材料一: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材料二:(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

14、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三 :(司马光) 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送至民多失业,间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6分)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2分) (3)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

15、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3分),(1)教育思想:注重实用。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应从“破除旧制”和“采用新法”两个角度回答),(2)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 其他原因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变祖宗之法,遭到保守派阻挠。,(3)持肯定意见: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国家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对于改变北宋“积贫”状况起到一定作用。 持否定意见:王安石变法既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其变法的理念与措施脱离了当时实际。,1.判断表态 立场鲜明 2.论从史出 史论结合 3.表述条理 逻辑性强,观点类材料题方法指导,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收获了什么?,课堂小结,北宋王安石变法,背景,北宋中期社会危机 庆历新政的教训 宋神宗起用王安石 王安石的个人品质和经历,内容,富国之法理财 强兵之法整顿军队(省兵、强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