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二期课改《自然》第三册教材培训.ppt_第1页
上海二期课改《自然》第三册教材培训.ppt_第2页
上海二期课改《自然》第三册教材培训.ppt_第3页
上海二期课改《自然》第三册教材培训.ppt_第4页
上海二期课改《自然》第三册教材培训.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科教版自然第八册教材分析,2008.3,第八册自然单元目录,单元一 望远镜里的天空 单元二 显微镜下的世界 自由探究1一 制作水透镜 单元三 生态平衡 单元四 杠杆与平衡 自由探究2一小生态瓶 单元五 沉与浮,单元六 重心与稳定性 自由探究3 自制浮沉玩具 单元七 电与磁 单元八 能与能源 自由探究4 给能源的利用 和开发提建议,第八册自然探究要求,借助工具认识宏观和微观世界 探究平衡 认识抽象事物-能量及其转换,单元一 望远镜里的天空,对应上海自然课程标准 地- (三) - (3)-1、2、3 1、了解人类探索宇宙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如阿波罗登月、和平号空间站的发射和退役、伽利略火星探测器的发

2、射) 2、了解一些探索宇宙的工具和设备(如伽利略望远镜、射电望远镜、人造卫星、宇宙飞船) 3、初步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和我国在宇宙探索中的进展,物-(三)-(6)-4、5 1、了解一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2、了解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了解合理开发与利用能源的重要性。,单元教学目标 1. 了解光通过凹透镜会发散,通过凸透镜发生会聚。 2. 了解放大镜、望远镜的主要构造及其作用。 3. 了解一些探索宇宙的工具和设备(如伽利略望远镜、射电望远镜)。 4. 初步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和我国在宇宙探索中的进展,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5. 体会科学技术能够帮助人们认识世界。 6. 培养关注天文科学的

3、兴趣。 7. 形成初步的交流评价技能。 8. 培养制作能力。,第1课 透 镜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凹透镜和凸透镜的特点;知道光通过凹透镜会发散,通过凸透镜发生会聚。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凹透镜和凸透镜的不同特点 教学准备 凹透镜、凸透镜、手电筒、有关透镜应用的图片或实物。 活动一 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活动二 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 活动三 用透镜观察物体 活动四 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建议 注意为学生提供实物,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第三单元 生态平衡 对应上海自然课程标准 物-(一)-(2)-2、3 知道有些物质的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了解物质的变化有些可逆,有些不可逆 生-(四)-(1)

4、-1、2、3 知道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联系起来,彼此 间相互影响。 知道几种典型生态环境中生物间的联系及 其特点。 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单元教学目标: 1. 知道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作食物链,当一些食物链彼此交错就会形成食物网。 2. 知道食物链中的生物之间相互依赖、联系紧密、共同生存。 3. 初步了解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4. 初步认识生物数量的变化、人口的过度增长和人类的不良行为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5. 培养通过对事物表面现象的分析,发现事物内在关系的能力。 6. 懂得控制人口增长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单元设计思路 食物链(食物网)-生

5、态系统-生态平衡 由浅入深:从海洋中较为单一的生物联系入手,了解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联系起来,认识食物链中各类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初步了解生态系统,认识控制人口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由表及里:通过对一些现象进行分析、讨论,探究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学做环保小卫士”的活动,引导学生将认识化为行动,积极投身到环保活动中去。,第1课 食物链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叫食物链,各种生态环境中都存在食物链。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对食物网的认识。 教学准备 海洋、池塘、森林、草原、农田生态环境投影片 ,生物的头饰 教学活动 认识食物链 认识不同环境中的食物链 认识食物网,教学建议 讨

6、论发芽的条件时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不必强调最佳条件。 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样的器材便于观察发芽的过程?如何做好观察记录,使收集的数据更准确? 课后,经常督促学生保持好条件,坚持观察记录。 失败的经验也是好经验。,第2课 种子的萌发 教学重点 交流、比较种子萌发的过程。 教学准备 黄豆、绿豆、蚕豆萌发记录表及其实物; 覆盖式投影片:种子萌发的过程。 活动一 说说种子萌发的过程(p.8) 活动二 比较不同种子发芽的情况(p.9),教学建议 不必提出“子叶、胚根、胚芽”等专用名词 。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激发他们课后继续探究的兴趣,尝试还有什么种子也能萌发。,第3课 动物宝宝 教学重点 知道动物的繁殖方

7、式主要有卵生和胎生 教学难点 比较动物的子代和亲代之间的异同。 教学准备 各种动物的繁殖录像;几种幼犬及对应成年犬的幻灯片;猫妈妈和小猫的幻灯片等。 活动一 卵生和胎生(p.10) 活动二 为狗宝宝找妈妈(p.11) 活动三 找不同(p.11),第4课 我像谁 教学重点 发现子女的很多外貌特征遗传自父母。 教学难点 区分人的四种遗传特征(头发、酒窝、耳朵、舌头等)。 教学准备 家庭成员照片 活动一 慧眼识宝宝(p.12) 活动二 小小展览会(p.12) 活动三 找不同(p.13),自由探究:种土豆 单元教学目标 1. 探究土豆发芽的条件和过程,并与黄豆萌发的过程比较。 2. 通过持续观察和记录

8、,培养学生长期研究事物的耐心和亲近植物的情感。 单元设计思路 提出问题大致设想方案实施对比实验获得结论 教学材料 黄豆幼苗、土豆、泥土、水、盘子、小刀。,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 1、播前准备:2月中旬,备好种薯、农药、化肥和农膜等农用物资。把种薯从地库中取出,放到12摄氏度左右的室内催芽。 2、切好种薯:保证每一块种薯至少有12个芽眼,重量在30克左右。将切好的种薯块进行拌药处理。药粉的配方是:用50公斤化石粉加入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50克。 3、适时早播:一般在3月5日15日播种,行距90厘米,株距12厘米,每亩播种量150公斤,每亩种植密度5000株至5200株。每亩施足底化肥:硫酸钾复

9、合肥50公斤、硫酸钾20公斤、二铵100公斤。播种后及时盖膜。4、田间管理:(1)及时抠膜。马铃薯播种后,一般在2530天开始出苗,此时,要派专人在田间检查,发现幼苗出土及时将所盖的农膜抠破,如果抠膜不及时,很容易造成膜内幼苗因高温而灼伤。待全田有80左右幼苗出土后及时将农膜全部揭掉。(2)中耕培土。马铃薯出苗后,大约长到810厘米时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高度以露出秧苗45厘米最为适宜。在现蕾期,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 (3)追肥浇水。第一次中耕时,每亩追施硫酸铵20公斤。此外,要及时浇好保苗水、现蕾水和薯块膨大水。(4)及时防治病虫害。5月中下旬,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并喷施霜霉疫净预防马铃薯晚疫病

10、。5月底至6月初及时防治蚜虫。,单元三 天气变化,对应上海自然课程标准 物-(三)-(2)-2 地-(一)-(3)-1、2、3 1、知道用温度计可以测量物体的温度。 2、能说出不同天气现象的主要特征。知道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3、能列举天气变化对人类的生活和动植物影响的实例。 4、知道空气流动形成风。,单元教学目标 1. 能仔细观察并正确描述常见的天气特征,进一步培养观察和口头表达能力。 2. 能观测、比较云的状况、风的大小方向和气温的高低,感知天气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3. 能用符号、图形记录天气情况。 4. 交流展示“一周天气情况记录表”,初步培养收集、分析数据的能力。 5. 体会天气变化

11、与人的生活关系密切。 单元设计思路 总分总 :天气现象特征天气变化要素归纳天气变化,第1课 观察天气 教学重点 观察不同的云和两次观察、比较同一朵云,发现云是在变化的。 教学难点 区分晴天、多云、阴天。 教学准备 晴天、多云、阴天、雨、雪、风等天气现象的照片和投影片,彩笔。 活动一 观察云(p.16) 活动二 常见的天气(p.15),第2课 观测风 教学重点 利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制作测风工具并进行观测。 教学准备 纸条、手帕、小棒、毛线、底座。 活动一 感觉风(p.17) 活动二 制作测风工具(p.18) 活动三 观测风的大小(p.18),第3课 观测天气 教学重点 用温度表测量气温,发现同一

12、时间不同地点气温的差异。 教学难点 学习温度表的读数方法 。 教学准备 温度表、抽拉式投影片、覆盖式投影片、百叶箱。 活动一 哪种方法最可靠(p.19) 活动二 用温度表测气温(p.20) 活动三 介绍百叶箱(p.21),第4课 天气变变变 教学重点 观察、比较记录的数据,发现天气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教学难点 组织学生再次观测一天中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情况。 教学准备 一周天气情况记录表、自制测风工具、温度表。 活动一 一周天气交流(p.22) 活动二 观测今天的天气(p.23),单元四 昼夜与四季,对应上海自然课程标准 地-(三)-(1)-1、2、3、4 1、知道地球自转产生昼夜变化 2、

13、知道昼夜变化会对一些动植物行为产生一些影响 3、知道不同季节的主要特征 4、了解四季变化对一些动植物的影响,单元教学目标 1. 知道昼夜变化对人的行为活动、动物的行为习性和植物的生长过程的影响。 2. 知道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变化。 3. 知道不同的季节人类活动、天气现象、动物的形态习性和植物的外观会发生变化。 4. 知道四季变化对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植物的生长过程产生影响,动植物会以一定的方式适应季节的变化。 5. 进一步培养学生通过多次观察、比较,发现事物变化的能力。 单元设计思路 昼夜-四季;人-动植物,第1课 白天与黑夜 教学重点 昼夜变化是地球围绕太阳自转造成的 。 教学难点 昼夜变

14、化是地球围绕太阳自转造成的 。 教学准备 学生昼夜活动的照片和情景录像、一个较大的示教钟面、关于地球昼夜变化的录像片、关于科学家哥白尼的资料、地球仪、电筒。 活动一 按顺序填时间(p.25、p.26) 活动二 模拟昼夜的形成(p.27),第2课 昼夜活动各不同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哪些动物有夜间活动的习性,初步了解植物的花开和花闭随昼夜变化而变化。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阅关于动物活动时间的资料(可以来自书籍、杂志、录像或者网络) 活动一 动物的昼夜活动(p.28) 活动二 植物的昼夜差异(p.29),第3课 春夏秋冬 教学重点 从人的衣着、人类活动、天气和动植物的变化等角度区分各季节的特征。 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从时间上划分各季节。 教学准备 学生的四季衣着照片,各个季节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