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3年中考语文复习方案 第3章 古诗文阅读课件_第1页
河南省2013年中考语文复习方案 第3章 古诗文阅读课件_第2页
河南省2013年中考语文复习方案 第3章 古诗文阅读课件_第3页
河南省2013年中考语文复习方案 第3章 古诗文阅读课件_第4页
河南省2013年中考语文复习方案 第3章 古诗文阅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 第23课时 古诗词阅读,第三篇 古诗文阅读,第三篇 古诗文阅读,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一、2012河南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题目。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

2、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乙】 齐威王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 阿:古地名。辟:开垦。鄄(jun):古地名。烹:煮。古代的一种酷刑。饰诈:掩饰,欺诈。,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1解释下面加

3、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今齐地方千里_ (2)王之蔽甚矣_,(1)土地方圆。(2)受蒙蔽。,. .,.,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到上等奖赏。(意思对即可),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3邹忌是怎样讽谏齐威王的? _,从生活小事推至治国大事。,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4根据语段甲、乙的内容,分条概括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强于天下”的原因。 _,有善于进谏的谋臣;齐威王虚心纳谏;齐威王不偏听,重实情;齐威王对“饰诈”者惩治有力。(意思对即可),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参

4、考译文 齐威王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自从你镇守阿(地),称赞你的好话每天都有传来。我派人察看阿(地),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以前赵国攻打鄄地,你不去救援;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这是你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来替你说好话啊!”当天,齐威王下令把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烹死了。因此,齐国上下官员都受到震动,恐惧不已,谁都不敢再像阿(地)大夫那样买通威王的亲信搞欺上瞒下,掩饰过失的事情,人人都尽其所能地为国家做事。齐国得到很好的治理,在当时成了天下最强的国家。,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二、2011河南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

5、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乙】 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比之舍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

6、箨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至寒至腴,可拊可餐。 (选自袁中道游青溪记) 注 岚:林中雾气。箨(tu):竹笋皮,笋壳。纨:白色的丝绢。拊(f):抚摩。,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5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_ (2)斗折蛇行_,(1)大约。(2)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_,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久留,记下这里的景致后就离开了。,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7在语段甲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 _,由乐到忧。从“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可以看出

7、乐;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忧。,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8两个语段分别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语段甲:_ 语段乙:_,语段甲:用潭中的石、鱼、日光、影等从侧面进行衬托。语段乙:用“秋天”“晚岚”“含烟新柳”“脱箨初篁”等比喻水色。(用“含烟新柳”“脱箨初篁” “玉”“纨”和水进行比较),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参考译文 青溪的水流激荡,水花像跳跃的珍珠,又像溅落的雪片,这和其他地方的泉水也没有什么不同的,唯独水的颜色最为奇特。大概世间的颜色,多为正色(青、黄、赤、白、黑)或杂色(绿、红、紫)的,这是我所知道的,然后我唯独对碧(青绿)色却不太理解。如今见到这里的水,

8、才领悟到世间真的有碧(青绿)这种颜色。它如秋季的天空,如早晨林间的雾气;比起农家的炊烟、新发的柳枝显得有些浓,比起刚脱皮的竹笋、新竹显得有些淡;比玉更温和、比白色的丝绢更滑润;达到清冷丰裕的极致,可以抚摩食用。,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三、2010河南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

9、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乙】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节选自渑水燕谈录) 注 范文正公贬饶州:范仲淹谥号文

10、正,因上书主张革新与宰相发生冲突,遭诬告,贬官饶州。朋党:同类的人为私利而结成的小集团。王待制质:即王质,待制是官名。 为人谨厚博学,正直敢言。缩颈:缩头,表示吃惊害怕。,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去国怀乡_ (2)至若春和景明_,(1)离开。(2)日光。,.,.,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_ (2)微斯人,吾谁与归? _,(1)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替君主担忧。(2)(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11文段甲中的景物

11、描写有什么作用? _,一阴一晴的自然风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引出下文对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更高境界的议论。 (意思对即可),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12王质说“范公天下贤者”,从语段甲来看范公之“贤”表现在哪些方面?在语段乙中,范公之“贤”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_,“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国忧民之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 范公之贤是通过王质的行动和语言,从侧面表现出来的。,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参考译文 当初,范文正公(范仲淹)被贬到饶州,朝廷正纠治朋党,士大夫都不敢前去告别,只有待制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饯行。

12、大臣们责怪他说:“你,是长者,为什么要把自己搅进朋党里面去?”王质说:“范先生是天下的贤人,我哪敢和他比,如果让我做了范先生的朋党,那我感到太荣幸了。”听到的人都惭愧得缩脖子。,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常考清单,一、通假字 初中课本中文言通假字有40多个,它们可以分为:(1)音同形似通假,如“辨”通“辩”、“材”通“才”、“与”通“欤”、“支”通“肢”、“辟”通“避”、“徧”通“遍”。(2)音同形异通假,如“衡”通“横”、“得”通“德”。(3)音近形似通假,如“见”通“现”、“属”通“嘱”、“具”通“俱”、“曾”通“增”、“知”通“智”。(4)音近形异通假,如“亡”通“无”、“阙”通“缺”、“

13、要”通“邀”、“乡”通“向”、“拂”通“弼”、“食”通“饲”。(5)音异形似通假,如“说”通“悦”、“被”通“披”、“女”通“汝”等。河南省考查了“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008)的释义。通假字是中考解词题永久性考点,因此常用通假字要尽量多记。,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二、一词多义 在古汉语中,一个词往往有很多种含义,这就要求我们重点掌握一些典型的、常见的多义词,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推求某个词语的具体含义。中考常考文言多义词有:安、行、策、行、负、服、顾、故、过、横、恒、患、和、居、距、劳、空、观、前、极、善、一、寻、食、志、舍、是、可、景、秀、谓、归、涕、临、朝、美、熟、

14、私、道、益、分、任、延、或、通、下、上等。如“豫考真题体验”第5题的第(1)小题、“臣之妻私臣”(2007河南)的释义。,.,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三、古今异义 文言文中有一大批基本词汇古今意义相同,但也有些词语随着时代的变迁,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复习时,我们要特别注意,不能以今释古。如“豫考真题体验”第1题的第(1)小题、第9题的第(2)小题。古今异义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有些词的意义。以前包含的范围较小,后来扩大了。如:“江”“河”在古代是专指长江、黄河,今指所有的江流河水。,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2词义缩小。有些词的意义,起初包含的范围较大,后来范围缩小了。如:“国”

15、在古代指国家或国都,“去国怀乡”中的“国”是“国都”的意思,今义只指国家。 3词义转移。古代一些词的词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由原来的意思转变为新的意思了,这就是词义的转移。如:“牺牲”原是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牲畜。“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中的“牺牲”即是此意,现在的“牺牲”指为了某种目的而舍去自己的生命或权利,词义发生了转移。又如“走”(送东阳马生序),古义是“跑”,现在是“步行”的意思。,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4感情色彩的变化。指汉语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一些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改变。如:“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谤”在古代汉语中是指“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属中性词,今

16、义是指“诽谤”,有“中伤”的意思,是贬义词。 5区别单音词和双音词。文言文以单音词为主,双音词极少,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词为主。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卑鄙”是两个单音词,“卑”是出身低微,“鄙”是见识浅陋。而现代汉语中“卑鄙”是一个词,意为(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像“地方”“气象”“明年”“于是”“等死”“可以”“痛恨”“开张”“如此”“无论”“鲜美”“妻子”“交通”等貌似现代双音词的古今异义是中考试卷里常考的内容。,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四、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一个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性而作另一类词使用,随着词性的改变,这个词又同时具有新的含义。如“豫考真题体验

17、”第1题的第(2)小题、第5题的第(2)小题、“名之者谁”(2009河南)、“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2007河南)的释义。具体而言,它包括:,.,.,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1名词用作动词。如: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福:赐福,保佑。名之者谁。(2009河南)名:命名。 2形容词用作动词。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尽:吃尽,吃完。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穷:走完。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爱莲说)远:远播。 3形容词用作名词。如: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出师表)良实:善良诚实的人。攘除奸凶。(出师表)奸凶:奸邪凶顽的敌人。造化钟神秀。(望岳)神

18、秀:“奇丽的景色”的意思。,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4动词用作名词。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伏:意思是“伏兵”。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废:荒废了的事业。 5名词作状语。如: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爬行那样。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主人日再食(送东阳马生序)日:每天。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面:当面。 6使动用法。谓语动词含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苦恼。,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7意动用法。谓语动词含有“认为宾

19、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做什么”的意思。如: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第一个“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8为动用法。动词的为动用法则是“为宾语怎么样”。如: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第二个“死”:为而死。,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五、常见文言句式 1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1)用“者也”表判断,如: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

20、齐王纳谏)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3)用判断词“是”表判断,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4) “本”“诚”“则”“乃”“亦”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如:臣本布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2省略句。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在古汉语中,省略现象更为普遍,而且按照现代汉语习惯,一些不能省略的成分也都省略了。 (1)省略主语,如:(曹刿)问:“(君)何以战?” (曹刿论战)

21、(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2)省略谓语,如: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3)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如: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陶渊明桃花源记)必以(之)分人。(曹刿论战) (4)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3倒装句。我们把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宾语前置:以“是”“之”为标志,如“豫考真题体验”第10题的第(2)

22、小题。又如:何陋之有?(陋室铭) 定语后置:用“者”的后置。如“豫考真题体验”第2题。又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状语后置:如:战于长勺。(曹刿论战)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主谓倒装: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4被动句。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它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也叫意念被动句。 (1)用“为”“为所”表示被动关系,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3)用“于”表示被动,如:只辱于奴隶人

23、之手。(马说) (4)意念被动句,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5固定格式。 (1)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如何、若何、奈何。 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中间可以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以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2)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孰与、何如、孰若、何若。 这些习惯说法都是表示比较,用来表示人或事物互相比较的结果。都可译为“跟比较,哪个更”。,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3)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 不亦乎? 可译为“不是吗?”或“难道不吗?” 何(以)为?何焉为? 可译为“要干什么呢?”或“哪里

24、用得着呢?” 何之有? 可译为:“有呢?” (4)表示感叹的习惯说法。 何之 可译为“怎么这么”或“怎么这么”,也可译为“怎么那么”或“为什么这么”。,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5)表示推测、揣度、商榷的习惯说法。 无乃乎。 可译为“恐怕吧”“只怕吧”。 得无乎? 可译为“该不会吧”“莫非吧”。,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6几个特殊说法 (1)“所以”,有两个意义,一是“的原因”,二是“用来的办法”。 (2)“非则”,相当于“不是就是”。 (3)“然则”,相当于“既然这样,那么”。 (4)“者也”,一表判断,二表强化解释原因。 (5)“以为”,一是相当于“把(它)作为”,二与现代汉语语意相同,即

25、“认为”。 (6)“于是”,一是相当于“在这时”“在这件事上”;二是相当于现在汉语“于是”。,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六、文句翻译 文句翻译是河南中考必考题,翻译一句或两句,2分或4分。文言文句子翻译题,选材的一般原则是:从句式子上,文言文中有些与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不同的句式,掌握这些特殊的句式,有助于对文言语句的理解。考查的句子一般为陈述句、简单的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句子以短小易于批改为常见;从内容上看,考中心句(主题句);考哲理性句;考运用修辞方法的描写性句子;考古诗文句中成语来源的句子等。从考点上看,多为考点密集,有采分点的句子,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用、常见虚词等。

26、如“豫考真题体验”第6题。,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一、推断文言词语含义六法 1以今推古法。即以现代汉语中的合成词来推断古汉语中词语含义。其形式为同现在组词法一样,即:AX或XA。如:今为(wi,为了)宫室之美;捕鱼为“(wi作为)”业。 2字形推断法。如:“广”,表示房屋,例:吾庐(小而陋的屋)独破受冻死亦足、安得广厦(大屋)千万间等。2012年湖南省岳阳考题就是一例:汉字演变五百例中“隹”的解释为“短尾鸟的总称”。请你根据这一解释,探究“集”的本义。,能力提升,.,.,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功能。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

27、的意义。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者与兵器有关;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从“讠(言)、辶(走)、刂(心)、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其他还有:禾五谷、贝金钱、皿器具、纟丝麻、宀房舍、求毛皮、隹(zhu)鸟雀、冖笼罩、歹死亡、月肉、页首、自鼻、目眼、尸身体,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3温故知新法。对于某些词义不明的,就要回忆它在哪些已学过的课文中出现过,是什么意思,哪种含义与这个语言环境切近,由此推求它在此处的含义。如:“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句中“及”已知学过的义项有“赶上”“到达”等意思,“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28、陶渊明桃花源记)即是依据。这里用法与“赶上”相接近,译为“赶上,比得上”。如“公问其故”(曹刿论战)中的“故”字,已知学过的句子有“温故知新”(原来的,旧的)、“故虽有名马”(所以),词语“无缘无故”(缘故),结合句子可知,“公问其故”的“故”是“缘故”的意思。,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4互文见义法。古人常在并列短语、对偶句、排比句的对应位置使用同义词或反义词,只要知道其中一个词的含义,就可以推断出另一个词的含义。如“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彼竭我盈”是由两个主谓短语构成的并列短语,处于相同位置的“竭”和“盈”是两个意义相对的词(由彼、此相对可以推知),已知“竭”是“枯竭”,可推知“

29、盈”是“充盈”。再如“求全责备”“化险为夷”两个成语中,“求”与“责”相对,“全”与“备”相对,而且可以判断它们是同义关系,“夷”与“险”相对,而且是反义关系,“夷”就是“不险”,就是“平坦、平安”之意。又如“优劣得所”(出师表),“劣”是“坏的”,由“优(好的)”反向推导而出。,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5逻辑分析法。如“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这句话中的“亡”与“举大计”并举,而其结果都是“死”,可见它绝不会是“死亡”的意思,而只能是“逃亡”的意思。句中的“等”字,也不是“等待”的意思,它是承上句的两个“亦死”而来,意思是“同样”。,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6

30、成语助解法。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短语,是中华文化高度浓缩的产物。成语从古汉语而来,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其中必然保留了许多古汉语词语的用法。我们可以利用成语中某些语素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同学们在学习成语的过程中注意积累、整理,既可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也可以积累古汉语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不毛(生长草木)之地深入不毛。,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二、文言文译句六法四步 六法:对、换、留、删、补、调 1“对”即对译。文言文中单音词较多,翻译时要把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双音词。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012河南)中的“臣”可对译

31、为“大臣”,“吏”可对译为“官吏”,“面”可对译为“当面”,“过”可对译为“过失”,“受”可对译为“接受”,“上”可对译为“上等”,“赏”可对译为“奖赏”。“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2010河南)中的“忧”可以对译为“担忧”。“学而时习之”(论语)中的“学”可对译为“学习”,“习”可对译为“温习”。当然,有的文言文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有多个双音词,对译时要注意根据语境选择使用。,能力提升,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2“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但文言文中有些单音词不能对应互换,这样就要找一个确切的双音节词来翻译。如“薄暮冥冥,虎

32、啸猿啼”(岳阳楼记)中的“薄”,译为“迫近”;“是亦不可以已乎”(2008河南)中的“是”换为“这”,“亦”换为“也”,“已”换为“停止”,“乎”换为“吗”。另一种情况就是要把通假字换成本字。在翻译时,先要换成本字,再作解释。如“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句中的“衡”同“横”,“横”是本字,意思是阻塞。,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3“留”即保留。指有的文言文词语不用翻译。古今词义相同的词语,如“山、水、牛、羊”等,人名、地名、朝代名、年号、官名、书名、器物名、度量衡单位等,都可以保留在译文中。如:“庆历四年春”岳阳楼记一句的“庆历四年”是保留在译文中的。 4“删”即删除不译

33、。指的是有些文言文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翻译时可以删去不译。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中的“夫”是句首发语词,只起引发议论的作用;“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中的“之”,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也可删去不译。,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5“补”即补充。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直接放在动词或名词前,不用量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把量词补充进去。如“齐人三鼓”(曹刿论战),应译为“齐人击了三次鼓”。另一种情况是指文言文中省略句子成分的现象,翻译时要补充完整。 (1)省主语。如桃花源记中有这样一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在“具答之”前省略了主语“渔人”,在“便要还家”之前省略了

34、“村人”,翻译时要增补进去,应译为: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又如“豫考真题体验”第6题,在“以其境过清”之前省略主语“我”,应译为:(我)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久留,记下这里的景致后就离开了。,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2)省略介词或介词的宾语。如“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句中省略了介词“以”的宾语“之”,可译为此”,“这”,指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省略动词的宾语。如 “便要还家”一句,动词“要”同“邀”,其后省略了宾语“渔人”。总之,这些省略成分在翻译时一定要补充完整。,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6“调”即调整。文言文有和现代汉语的语序、词序不同的,翻译时要对

35、原文语序进行调整,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要调整:定语后置句。如“马之千里者”(马说),应译为“日行千里的马”。又如“豫考真题体验”第2题,“能面刺寡人之过”作“群臣吏民”的定语,应译为“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受到上等奖赏。”状语后置句。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应译为“我本是平民,亲自在南阳种田”。,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谓语提前句。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应译为“你的不聪明太过分了!”宾语前置句。最典型就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于动词之前。如“何陋之有”(陋室铭)中的“之”无实在意义,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翻译时应删

36、去,句子调整为“有何陋”,译成“有什么简陋的呢”。又如“豫考真题体验”第10题的第(2)小题。,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四步:审、切、连、誊。 1审。在翻译句子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的语法现象,因为这些都是中考阅卷时候的采分点,必须仔细思考,确保准确地位。 2切。将文言文句子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用上面介绍的六种方法逐一加以解释。 3连。按照现代的汉语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成一个语义通畅的句子。 4誊。就是把翻译好的句子誊写到答题卡上。要注意字迹工整,笔画清晰,不写错别字。,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三、怎样进行比较阅读 进行比较阅读,首先要把握文意,准确理解文章

37、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目的,这是对选文进行比较、对照、鉴别的基础。由于用来比较阅渎的选文之间存在着联系,把握文意时要注意发挥迁移思维能力,根据对一篇选文的理解来加深对另一篇选文的理解,相互启发,使理解更准确,更深刻。进行比较阅读,还要注意“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是对选文之间的不同点要能够辨析,“异中求同”是对选文的共同点要能够概括,这正是比较阅读题的突出的特点。答题时要看清题目要求,明确比较的角度,看看是文章内容的比较,还是写作特色的比较,是要求“求同”还是要求“求异”。只有找准思考方向,才能够避免答题的失误。,能力提升,第22课时 文言文阅读,附1:河南七年中考课内文言文

3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06)、邹忌讽齐王纳谏(2007)、鱼我所欲也(2008)、醉翁亭记(2009)、岳阳楼记(2010)、小石潭记(2011)、邹忌讽齐王纳谏(2012) 附2:河南七年中考未考查的课内文言文 曹刿论战出师表桃花源记三峡马说陋室铭爱莲说记承天寺夜游送东阳马生序论语(各版本语录不同),第23课时 古诗词阅读,第23课时 古诗词阅读,第23课时 古诗词阅读,第23课时 古诗词阅读,第23课时 古诗词阅读,第23课时 古诗词阅读,第23课时 古诗词阅读,12012河南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9、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23课时 古诗词阅读,(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抒发了诗人愿为国捐躯的思想感情。(意思对即可),第23课时 古诗词阅读,(2)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_,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风飘絮”对“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意思对即可),第23课时 古诗词阅读,22011河南阅读李白的

40、行路难(其一),完成后面的问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第23课时 古诗词阅读,(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第23课时 古诗词阅读,(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_,“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意思对即可),第23课时 古诗词阅读,32010河南阅读下面一首诗,

41、完成后面的问题。 饮酒 (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第23课时 古诗词阅读,(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_,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第23课时 古诗词阅读,(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_,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意思对即可),第23课时 古诗词阅读,42009河南阅读苏

42、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完成后面的问题。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第23课时 古诗词阅读,(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 _,示例:太守率领众多随从,纵马飞奔,像狂风一样越过小山冈。,第23课时 古诗词阅读,(2)在下阕中作者引用两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第23课时 古诗词阅读,必备知识,一、古代诗歌分类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

43、辞、乐府诗。如陶渊明的饮酒。 (2)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近体诗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如杜甫的春望就是五言律诗;绝句规定为四句,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词,又称为长短句,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如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第23课时 古诗词阅读,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1)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面描写的景物之中,其风格清新自然。如陶渊明的饮酒、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等。 (2)咏

44、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如曹操的观沧海等。,第23课时 古诗词阅读,(3)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边疆风光为题材的诗。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辛弃疾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 (4)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如杜甫的春望、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5)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如杜牧的赤壁。,第23课时 古诗词阅读,二、不可不记的几个概念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45、,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地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第23课时 古诗词阅读,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4结构形式。诗歌

46、的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这通常是分析整首诗,中考题中除比较阅读外较少出现)。,第23课时 古诗词阅读,考点一 感受诗词形象,融入诗词意境 考向1 正确理解诗词的人物形象。 例1 2012连云港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答案 从“采莲”看出勤劳,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看出美丽,从“乱入池中”“闻歌”看出活泼。,常考清单,第23课时 古诗词阅读,思维轨迹 古典诗词中常见人物形象有:(1)英雄,既可以描写客观的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

47、人公的形象。(2)美人,除了指代相思恋人外,美人的形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3)羁人,主要是写羁旅在外的乡思之情。(4)宫女,主要是写宫女百无聊赖的生活和精神状态。(5)思妇,主要描写思念丈夫的少妇形象,一是为博取功名而远游,一是为征战而远征等。(6)隐士,多描绘隐居田园的人物形象,体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7)征人,这类形象多在边塞诗中出现,或慷慨激昂,或怨恨不平、反战思归。(8)悲士,多是写功业难成,报国无门的感慨。,第23课时 古诗词阅读,分析人物的方法有:(1)关注背景,知人论世。(2)分析描写手法,抓住人物特征。 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人物形象的肖像、语言

48、、动作、神态等做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从侧面去烘托。(3)体察写作意图,注意联想想象。 古人写诗时,常通用含蓄、双关、象征等手法,明言此而实言彼。,第23课时 古诗词阅读,答题模式 表现人物形象的词语人物形象特征。,第23课时 古诗词阅读,考向2 正确理解诗词的景物形象。 例2 2012昭通画线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泰山什么样的特点? 答案 写出泰山雄伟高峻的特点,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思维轨迹 描摹图景形象,一般要考虑四个方面: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上下左右远近高低等角度),二是景色画面的色彩,三是动景,四是静景。,第23课时 古诗词阅读,答题模

49、式 描绘形象图景+概括图景特点+剖析作者感情,考向3 描写出诗词句子的画面。 例3 参见豫考真题体验第4题第(1)题。 思路分析 首先要正确理解诗词大意,找全景物,添加修饰语,写明句意;其次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以及关键词,展开合理地联想和想象,描写描绘不是解释说明,需要添加适当的细节描写;再次可以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使语言更形象、生动,增添语言的描写性。此外,有时还得考虑字数限制,不得超过字限。,第23课时 古诗词阅读,考向4 分析诗词的意境。 例4 2012长沙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写了“大漠”“孤

50、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第23课时 古诗词阅读,变式考例 2006河南“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案 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怀念。 思维轨迹 了解“意”(情)与“境”(景)的主要特点和关系,所有的诗词都涉及“情”和“景”的内容,“景”是基础,“情”“意”才是主导。“意境”中的“景”是“情中景”。诗歌意境构成的基本模式有:(1)触景生情,情随境生;(2)移情入景,景中生情。,第23课时 古诗词阅读,答题模式 描述

51、诗歌的意境概括意境的特点理解意境中作者寄托的感情。,第23课时 古诗词阅读,考点二 把握诗词内容主旨 考向1 把握诗词主题内容。 例1 请概括本首诗古离别的主要内容和情感。(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答案 作者通过描述在春意盎然的景色中设宴置酒与友人分别的情景,表达一种淡淡的惜别之情。,第23课时 古诗词阅读,变式考例 参见豫考真题体验第3题第(2)题。 思路分析 “主旨”,即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需要注意的是,这属于“整体把握”类题,答题时一定要着眼于全诗,看清楚全诗的内容,进而体会诗人的感情,切忌断章取义。解题方法:(1)借助诗题,理解主旨。(2)关

52、注序注,体会主旨。一般序在诗前,注在诗后,有时会巧妙地安排在题干中。它们有助理解作品思想内容。(3)借助“题眼”,把握诗歌感情基调。(4)瞄准“篇眼”,揭示主旨。(5)“知人论世”,把握作品主旨。,第23课时 古诗词阅读,第23课时 古诗词阅读,答题模式 作者通过描写,表达了心情。或:作者通过描写,流露了(对)情趣(不满)。,第23课时 古诗词阅读,考向2 融入诗词意境,体会诗词中的情感情趣。 例2 参见豫考真题体验第1题第(1)题;第2题第(1)题。 思路分析 把握情感三法。一、结合背景,窥测诗歌的情感。这里的“背景”,一方面指诗反映的广阔的社会现实,这是诗歌产生的土壤;另一方面,“背景”也指诗人多变的人生经历,诗人常常把自己的身世遭遇、个人荣辱融入自己的诗作之中。如李煜、李清照的词作,写尽了自己人生的悲欢离合。,第23课时 古诗词阅读,二、分析诗眼,透视诗歌的情感。阅读古代诗歌,如果能抓住这些“诗眼”,也就能很容易地体会出诗人的情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诗中的“断肠”二字领起全篇,根据这个“诗眼”,诗歌中诗人思念家乡悲苦的情感便不言自明了。三、解读意象,挖掘诗歌的情感。解读诗歌意象,有助于我们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比如,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写道“不畏浮云遮望眼”,诗人为什么不用“白云”“孤云”而用“浮云”呢?因为“浮云”可暗指困难、挫折、障碍等,明白这个意象,你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