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盐氯自动监测仪型式评价大纲_第1页
硝酸盐氯自动监测仪型式评价大纲_第2页
硝酸盐氯自动监测仪型式评价大纲_第3页
硝酸盐氯自动监测仪型式评价大纲_第4页
硝酸盐氯自动监测仪型式评价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硝酸盐氮自动监测仪型式评价大纲本大纲适用于基于电极法和光度法的在线硝酸盐氮自动监测仪的型式评价。GB/T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11606—2007分析仪器环境试验方法上述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大纲的引用而成为本大纲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本大纲,然而,鼓励根据本大纲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硝酸盐氮自动监测仪可自动连续监测地下水、地表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等水体硝酸盐氮自动监测仪测量方法主要有光度法和电极法。光度法是通过测定特定波长的吸光度而定量测定水样中的硝酸盐氮含量;电极法是通过测量电极电位获得水样中硝仪器主要由采样,水样处理,检测,数据采集、处理,显示及传输等单元组成。4申请单位应提交的技术资料和试验样机4.1提交的技术资料b)产品标准(含检验方法);4.2.1申请单位应提供自己生产的样机。申请单位可以按单一产品提出申请,也可以24.2.2一般情况下,样机由申请单位自行送样。对于大型或者在线检测的计量器具,在技术机构的实验室安装、试验有困难的,可由技术机构提出,经委托的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同意后,技术机构可以派技术人员到申请单位的生产现场或者使用现场进行试验。5.1计量单位要求5.2准确度(最大允许误差)要求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应符合JJG656—2013中表1的规定。5.3计量法制标志和计量器具标识的要求仪器的铭牌或面板、表头等明显部位应标注计量法制标志和计量器具标识,其标5.3.1计量法制标志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的标志和编号(试验样机应留有相应位置);—-产品合格印、证(此项可与计量器具本体分开设置)。——仪器的名称、规格(型号);5.4外部结构设计要求仪器的计量性能要求见表1。性能要求示值误差响应时间*注:标“*”者为仅电极法仪器试验项目,下37.1.1仪器及附件的所有零件应紧固无松动;连接件应连接良好;运动部位应运动灵活、平稳;仪器内外各种管路连接口必须可靠密封,避免漏液。仪器通电后,各部件都能正常工作,各旋钮、按键应能正常调节,显示单元显示结果应清晰完整。7.1.2新制造仪器的所有电镀表面不应有脱皮现象,喷漆表面色泽应均匀,不得有明显的擦伤、露底、裂纹、起泡及锈蚀现象,外露部件接合处应整齐,无粗糙不平现象。7.2电源电压适应性电源电压变化(220±22)V,仪器的示值误差应符合表1要求。7.3安全要求仪器的电源进线与机壳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小于20MΩ。仪器的电源进线与机壳之间能承受50Hz,1.5kV交流有效值连续1min电压试验,限流5mA,不出现飞弧和击穿现象。仪器的泄漏电流不大于5mA。7.4环境试验仪器环境试验条件见表2。试验项目高温相对湿度:80%,温度:25℃7.4.1低温试验试验温度见表2。持续时间:2h。试验期间,仪器应能正常工作。试验持续时间到达后,仪器示值误差应符合表1试验温度见表2。持续时间:2h。试验期间,仪器应能正常工作。试验持续时间到达后,仪器示值误差应符合表1试验温度、湿度见表2。持续时间:4h。试验期间,仪器应能正常工作。试验持续时间到达后,仪器示值误差应符合表1要4求,安全性能应符合7.3要求。7.4.4仪器运输、运输贮存环境条件仪器在完整的出厂包装条件下,按表3条件进行试验。表3运输、运输贮存环境条件试验项目一40℃,(带液晶显示器的仪器试验温度高温贮存交变湿热持续时间为每周期24h,试验两周期加速度:100m/s²脉冲持续时间:16ms,脉冲重复频率:自由跌落跌落次数:4次100kg<包装件质量底面棱边长度<500mm时,倾角:30°底面棱边长度≥500mm时,底面离地面的仪器经以上各项运输、运输贮存环境试验后,应满足7.1~7.3通用技术要求、示硝酸盐氮自动监测仪的型式评价应包括表4内容。表4硝酸盐氮自动监测仪型式评价项目一览表备注1主要单项2准确度(最大允许误差)主要单项3标志和标识主要单项4外部结构设计主要单项5主要单项6主要单项7主要单项5备注8主要单项9响应时间”主要单项仅电极法仪器试验项目外观非主要单项主要单项绝缘强度主要单项主要单项电源电压适应性主要单项主要单项高温试验主要单项主要单项运输、运输贮存主要单项高温贮存试验交变湿热试验9.1.1示值误差检验仪器示值误差是否符合表1要求。a)环境温度:(5~35)℃;b)相对湿度:不大于85%;c)电源:(220±22)V,(50±0.5)Hz。硝酸盐氮标准溶液:扩展不确定度不大于3%(k=2)。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要求对仪器进行预热稳定和校准。用质量浓度为5.0mg/L、20.0mg/L和满量程的80%硝酸盐氮标准溶液分别重复测定3次,计算出3次测得值69.1.1.5数据处理按式(1)计算仪器示值误差△c,,以绝对值最大的示值误差值作为试验结果:c——3次测得值的平均值,mg/L;9.1.1.6合格判据结果符合表1要求为合格。9.1.2重复性9.1.2.1试验目的同9.1.1,c——7次测得值的平均值,mg/L; 按式(4)计算仪器重复性s9.1.2.6合格判据结果符合表1要求为合格。9.1.3稳定性9.1.3.1试验目的检验仪器稳定性是否符合表1要求7同9.1.1.2。9.1.3.3试验设备同9.1.1.3。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要求对仪器进行预热稳定和校准。用质量浓度为20.0mg/L硝酸盐氮标准溶液进行测定,每小时测定1次,连续24h,以最初3次测得值的平均值按式(5)计算各次测得值相对起始值变化幅度,取最大值为仪器稳定性结果:c;——仪器第i次测得值,mg/L;结果符合表1要求为合格。检验仪器示值误差是否符合表1要求。同9.1.1.2。a)同9.1.1.3;c)秒表:分辨力0.01s,日差优于±0.5s。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要求对仪器进行预热稳定和校准。系统先用实验室用水洗净后,用质量浓度为20mg/L硝酸盐氮标准溶液进行测定,以待测溶液进入仪器检测池时为起始点,仪器示值达到最终稳定值的90%为终点,记录所需时间。重复测定3次。结果符合表1要求为合格。9.2通用技术要求8检验仪器的外观是否符合7.1要求。同9.1.1.2。结果符合7.1要求为合格。9.2.2电源电压适应性同9.1.1.2。9.2.2.3试验备a)同9.13.39.2.2.4式验星序到242V,用质量浓度为硝溶溶氮复测定3;再调节同9.1.15。9.2.2.6合格制据9.2.3.1试验目的检验仪器的绝缘电阻是高符合7.3.1要水。同9.1.1.2,绝缘电阻表:输出电压500V,10.0级。电源插头不接人电网,电源开关置于接通位置,用绝缘电阻表在电源进线与机壳之间施加500V直流试验电压,稳定5s后,测量仪器绝缘电阻。结果符合7.3.1要求为合格。9检验仪器的绝缘强度是否符合7.3.2要求。9.2.4.2试验条件同9.1.1.2。9.2.4.3试验设备耐压测试仪:交流电压(0~1.5)kV,5级。电源插头不接入电网,仪器电源开关置于接通位置,用耐压测试仪分别在电源进线与外壳间施加试验电压,试验电压逐渐上升到1.5kV,限流5mA,保持1min,观察结果符合7.3.2要求为合格。9.2.5泄漏电流检验仪器的泄漏电流是否符合7.3.3要求。同9.1.1.2。9.2.5.3试验设备泄漏电流测试仪:(0~20)mA,5级。将仪器置于绝缘工作台上,电源插头接入电网,电源开关置于接通位置,在仪器外壳与电源进线之间接上泄漏电流测试仪,将泄漏电流测试仪的电压调至242V,测量1次,变化电源极性,重复测量1次,取2次测得值的最大值为泄漏电流试验结果。结果符合7.3.3要求为合格。检验仪器在低温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依据7.4.1要求。9.2.6.3试验设备a)试验箱(室)工作空间内,应能提供表2所规定的温度条件,允许误差为土2℃,可以用强迫空气循环来保持温度均匀;为限制辐射影响,试验箱(室)内壁各部分温度与规定试验温度之差不应超过8%(按热力学温度计算),仪器不应受到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任何加热与冷却元件的直接辐射;试验箱(室)的容积应大于仪器体积的3倍。b)同9.1.1.3。a)将仪器按正常位置放入试验箱内,此时试验箱的温度与仪器温度一致;b)`将试验箱的温度以不大于1℃/min的速率变化至规定值,接通电源,保持2h;c)在持续时间到达后,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要求对仪器进行预热稳定和校准,用质量浓度为20mg/L硝酸盐氮标准溶液进行示值误差试验。示值误差结果符合表1要求为合格。依据7.4.2要求。a)试验箱(室)工作空间内,应能提供表2所规定的温度条件,允许误差为士2℃,可以用强迫空气循环来保持温度均匀;为限制辐射影响,试验箱(室)内壁各部分温度与规定试验温度之差不应超过3%(按热力学温度计算),仪器不应受到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任何加热与冷却元件的直接辐射;绝对湿度不应超过20g/m³水汽(相当于35℃时50%的相对湿度),当试验温度低于35℃时,相对湿度不应超过50%。试验箱(室)的容积应大于仪器体积的3倍。b)同9.1.1.3。a)将仪器按正常位置放入试验箱内,此时试验箱的温度与仪器温度一致;b)将试验箱的温度以不大于1℃/min的速率变化至规定值,接通电源,保持2h;c)在持续时间到达后,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要求对仪器进行预热稳定和校准,用9.2.7.5数据处理同9.1.1.5。9.2.7.6合格判据示值误差结果符合表1要求为合格。9.2.8.2试验条件依据7.4.3要求。9.2.8.3试验设备a)试验箱(室)工作空间内的温度、湿度应由安装在工作空间的传感器来监测;试验箱(室)工作空间内的温度、湿度要求恒定在表2所规定的温度湿度条件,温度允许误差为±2℃,相对湿度允许误差为±3%;凝结水要连续排出箱(室)外,经净化后才能使用;试验箱(室)内壁和顶部的凝结水不能滴在试验仪器上;保持箱内湿度用水的电导率不大于20μS·cm-1;仪器不应受到来自试验箱(室)内加热元件的直接辐射;试验箱(室)的容积应大于仪器体积的3倍。b)同9.1.1.3。c)同9.2.3.3、9.2.4.3、9.2.5.3。9.2.8.4试验程序a)将仪器按正常位置放入试验箱内,此时试验箱的温度与仪器温度一致;b)将试验箱的温度以不大于1℃/min的速率变化至规定值,待温度稳定后,将试验箱内的相对湿度以不大于5%/min的速率增至规定值,接通电源,保持4h;c)在持续时间到达后,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要求对仪器进行预热稳定和校准,用质量浓度为20mg/L硝酸盐氮标准溶液进行示值误差试验;d)在正常试验条件下恢复24h,进行安全性能试验。9.2.8.5数据处理同9.1.1.5。9.2.8.6合格判据示值误差结果符合表1要求,安全性能符合7.3要求为合格。9.2.9.1试验目的检验完整包装的仪器在低温环境条件下运输、运输贮存的适应性。依据表3要求。9.2.9.3试验设备试验箱(室)工作空间内,应能提供表3所规定的温度条件,允许误差为土2℃,为限值辐射影响,试验箱(室)内壁各部分温度与规定试验温度之差不应超过8%(按热力学温度计算),仪器不应受到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任何加热与冷却元件的直接试验箱(室)的容积应大于仪器体积的3倍。9.2.9.4试验程序a)将带包装的仪器按正常位置放入试验箱内,此时试验箱的温度与仪器温度一致;b)将试验箱的温度以不大于1℃/min的变化速率降温至规定值后,保持8h;c)在试验持续时间到达后,试验箱的温度以不大于1.℃/min的变化速率升温至初始温度,在正常试验条件下恢复24h。结果符合7.4.4要求为合格。检验完整包装的仪器在高温环境条件下运输、运输贮存的适应性。依据表3要求。9.2.10.3试验设备试验箱(室)工作空间内,应能提供表3所规定的温度条件,允许误差为±2℃为限制辐射影响,试验箱(室)内壁各部分温度与规定试验温度之差不应超过3%(按热力学温度计算),仪器不应受到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任何加热与冷却元件的直接绝对湿度不应超过20g/m³水汽(相当于55℃时19%的相对湿度);试验箱(室)的容积应大于仪器体积的3倍。b)将试验箱的温度以不大于1℃/min的变化速率升温至规定值后,保持8h;c)在试验持续时间到达后,试验箱的温度以不大于1℃/min的变化速率降温至初结果符合7.4.4要求为合格。依据表3要求。依据GB11606—2007中8.3.1要求。结果符合7.4.4要求为合格。依据表3要求。a)加速度:(100±10)m/s²;c)碰撞次数:(1000±10)次;d)脉冲重复频率:(60~100)次/分。9.2.12.5合格判据结果符合7.4.4要求为合格。9.2.13.1试验目的依据表3要求。9.2.13.3试验设备跌落试验台应为平整坚硬的水泥地面或钢板台面。9.2.13.4试验程序9.2.13.5合格判据结果符合7.4.4的要求为合格。9.2.14完成全部运输、运输贮存试验后,包装件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恢复24h以上,进行9.1.1~9.2.5试验。10.1对每一规格的判定,分为单项判定和综合判定。10.2单项判定要写出每个项目的技术要求、实测数据和是否合格的结论。某一单项所试验的两台样机,其试验结果都合格的,则判定该单项试验结果为合格;其中有一台样机不合格时,则判定该单项试验结果为不合格。10.3综合判定依据单项判定的结果判定。全部单项都合格的,综合判定合格。有一项10.4对于系列产品,有一种规格不合格,则该系列产品判定为不合格。硝酸盐氮自动监测仪型式评价原始记录格式大纲中要求的章节号十备注 ×通过不通十检测过程的异常情江记录评价人员2.示值误差仪器编号十检测过程的异常情况记录:所用计量器具及设备:名称型号编号准确度有效期%十名称型号编号准确度有效期4.稳定性仪器编号%十检测过程的异常情况记录:所用计量器具及设备:名称型号编号准确度有效期5.响应时间*仪器编号标准值/(mg/L)十检测过程的异常情况记录:所用计量器具及设备:名称型号编号准确度有效期评价人员:6.绝缘电阻仪器编号绝缘电阻/MΩ十检测过程的异常情况记录:所用计量器具及设备:名称型号编号准确度有效期7.绝缘强度仪器编号十检测过程的异常情况记:所用计量器具及设备:名称型号编号准确度有效期仪器编号十 名称型号编号准确度有效期9.电源电压适应性编号示值误差%十编号示值误差%十检测过程的具常情况记所用计量器具及设备:名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