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品种及利用课件讲解_第1页
甘薯品种及利用课件讲解_第2页
甘薯品种及利用课件讲解_第3页
甘薯品种及利用课件讲解_第4页
甘薯品种及利用课件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教学单元三甘薯品种靳改龙2019.2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甘薯生产技术生测产甘薯生产技术教学单元三

甘薯品种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甘薯生产技术一、甘薯的品种分类甘薯品种的分类方法很多。如按生育期(从出苗至成熟的天数)长短、茎蔓的长短、品种的特性、用途等进行分类。(一)、按薯蔓长短分类1.长蔓型品种:春薯蔓长在3m以上,夏薯蔓长在2m以上。如苏薯11号、浙薯132等、宁紫薯1号、宁薯192、烟薯20号、冀薯98、商薯85等。2.中蔓型品种:春薯蔓长在1.5~3m之间,夏薯蔓长在1~2m之间。如烟紫薯1号、烟薯22号、漯徐薯8号、徐薯22、商薯19等。3.短蔓型品种:春薯蔓长在1.5以下,夏薯蔓长在1m以下。如商薯103、泉薯830、龙薯10号、广薯87、福薯7-6、渝紫263、渝苏153、徐薯23等。教学子单元一甘薯品种类型教学单元七甘薯品种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甘薯生产技术一、甘薯的品种分类(二)、按市场需求和用途分类1.高淀粉型品种高淀粉型品种的品质特点是块根产量高、出干率高、淀粉含量高,淀粉白、加工品质好。这类品种的主要用途是生产淀粉、柠檬酸、酒精、甘薯粉丝、方便面等。品种之间的出干率与淀粉含量成正相关。但是,其产量与出干率或淀粉含量之间存在负相关。淀粉含量与淀粉白度之间也是负相关,即淀粉含量增加,多酚增加,淀粉白度下降。淀粉含量、淀粉白度等不但与品种类型有关,而且受土壤、施肥、水分等栽培条件的影响。中国一般要求淀粉含量为20%~24%,以协调产量、淀粉含量、淀粉白度之间的关系。高淀粉型代表品种有:阜徐薯6号(国品鉴甘薯2009001):淀粉率24.1%,干物质率35.26%。徐薯26号(国品鉴甘薯2009002):淀粉率19.19%,干物质率29.36%。徐薯25号(国鉴薯2007002):淀粉率22.1%,干物率30.3%。丰产一号:西北农大选育,出粉率25%~26%,晒干率33%。教学子单元一甘薯品种类型教学单元七甘薯品种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甘薯生产技术一、甘薯的品种分类(二)、按市场需求和用途分类2.高糖、高维生素型品种高糖、高维生素型品种的品质特点是薯型美观,如薯块大小适中、形状规则,薯皮光滑等;营养成分高,如类胡萝卜素含量高,尤其β—胡萝卜素含量高、蛋白质含量高、富含维生素C等;含糖量高、食味好;薯肉黄色、橘黄色、橘红色或紫色,提取食品用色素、化妆品用色素则要求有稳定的、典型的、色素含有率高的品种类型,从这样的品种中提取的色素,色价高,不易受热和光的影响;产量较高。它们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保健功能。此类甘薯主要用于鲜食、速冻罐装、烤地瓜、加工成甘薯脯、甘薯虾片、膨化薯片、提取食品用色素、化妆品用色素等。主要代表品种有:北京553:上世纪50年代选育推广。茎尖紫色,藤蔓较短,淡黄皮,黄色薯肉,薯块短粗,干物率偏低,适合烘烤。脱毒北京553在很大程度上恢复了丰产性。已有代替品种——济薯22。教学子单元一甘薯品种类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甘薯生产技术一、甘薯的品种分类(二)、按市场需求和用途分类山川紫:出粉率18%,出干率27%.日本育成的甘薯新品种,因其薯皮、薯肉均为紫红色,接近紫黑色而又被称为黑甘薯。渝紫263:是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育成。鲜薯淀粉含量20.70%、粗蛋白0.672%、可溶性糖7.40%、硒0.0624mg/kg,其中硒的含量高于世界著名的日本紫甘薯品种“山川紫”,标志着我国紫甘薯育种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一般亩产量在1500~2000kg左右,比日本紫薯“山川紫”增产1~2倍。高胡萝卜素品种,鉴定标准:鲜薯胡萝卜素含量大于10mg/100g维多丽: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育成,薯皮黄色,薯肉深橘红色。100g鲜薯含胡萝卜素11.6mg,比普通食用品种高3倍以上。徐薯22-5:徐22-5橘黄色薯皮。胡萝卜素含量约15mg/100g鲜薯。迷你型鲜食品种----心香:浙江省农科院作育成。4月下旬--5月上旬采用地膜覆盖栽培,7月下旬可以收获,在苏南浙江一年可栽两季。教学子单元一甘薯品种类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甘薯生产技术一、甘薯的品种分类(二)、按市场需求和用途分类3.食用加工兼用型品种此类品种的品质特点是加工品质和食用品质都较好。也称为普通型品种。代表品种有:烟薯22:国品鉴甘薯2008002。山东省烟台市农科院育成。两年区试薯块平均干物率28.63%,比对照徐薯18高0.30个百分点,淀粉率18.55%,比对照高0.28个百分点。龙薯16:国品鉴甘薯2008007。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育成。薯皮红色、薯肉红色。平均晒干率为26.94%,出粉率为17.08%,熟食品质优。密选一号。国品鉴甘薯2008003。干率物质为32.19%,比徐薯18高3.86个百分点。出粉率为21.64%,高3.37个百分点。教学子单元一甘薯品种类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甘薯生产技术一、甘薯的品种分类(二)、按市场需求和用途分类4.高淀粉、高饲料转化率品种此类品种的品质特点是茎叶再生能力强,生物产量高;块根产量高、淀粉含量高;干茎叶中粗蛋白含量高于15%。主要用做牲畜饲料。如丰收白等。5.菜用型品种此类品种的特点是茎叶再生能力强,生物产量高,以收获幼嫩茎尖作为蔬菜食用为主要栽培目的。甘薯的新鲜茎叶营养成分十分丰富。据亚洲蔬菜研究所发展中心报道,每100g新鲜甘薯茎叶含水分81.7g、粗蛋白3.56g、粗纤维4.10g、粗脂防0.67g、钙81.2mg、磷67.3mg、铁10.37mg、胡萝卜素3.61mg、VC25.0mg、VBl0.06mg、VB60.17mg、烟酸0.94mg。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检测表明,甘薯茎叶和芹菜、甘蓝、菠菜、白菜、油菜、韭菜、黄瓜、南瓜、冬瓜、莴苣、茄子、胡萝卜、番茄等13种蔬菜相比较,在14种营养成分中,蛋白质、脂肪、热量、纤维素、碳水化合物、钙、铁、磷、胡萝卜素、VC、VB1、VB6、烟酸等13项指标均居首位。广薯菜2号:株型半直立,顶叶绿色,叶尖心形带齿,叶脉、茎皆为紫色,茎尖、茎叶无茸毛。薯皮白色,薯肉白色。幼嫩茎尖烫后呈绿色,略有香味和苦涩味,微甜,有滑腻感。食味鉴定综合评分4.4分,品质优。上部茎叶平均亩产2071.2kg,增产9.84%。福薯10号:国品鉴甘薯2008008。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杂交选育。茎叶绿色,白皮白肉。茎尖食味有香味、略甜,有滑腻感,食味评分4.04分。维生素C含量31.49mg/100gFW。平均茎尖亩产2009.4kg,比对照福薯7-6增产4.26%。教学子单元一甘薯品种类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甘薯生产技术二、我国甘薯各类名优品种选用适合本地区种植的甘薯脱毒名优品种,是一项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夺取高产、稳产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也是改进品质,抗拒病虫害及自然灾害的良好途径。为此,我国先后培育出数以百计的具有不同特性、不同用途的新品种,在各地推广应用,发挥了显著的增产作用。从淀粉加工和食用等用途上可分为十种类型:一是高淀粉加工型品种;二是食用、兼淀粉用型品种;三是优质食用型品种;四是高产、早上市鲜食型品种;五是薯脯、冷冻加工型品种;六是茎尖莱用型品种;七是食用、兼饲用型品种;八是紫薯食用型品种;九是色素提取加工型品种;十是特种作用品种。在生产上可根据市场的需求选用适宜本地区生态环境条件的专用品种。现选择一些目前我国各薯区种植面积比较大的,或是近年新育成的有推广前途的品种,分类介绍如下教学子单元一甘薯品种类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甘薯生产技术二、我国甘薯各类名优品种(一).高淀粉专用型品种高淀粉专用型甘薯品种,鲜薯干物率比国家区试对照品种高2至6个百分点,淀粉含量一般在22%—26%(高淀粉专用型品种淀粉含量一般在24%以上)。淀粉产量较对照品种增产10%—20%。有的高淀粉加工型品种还具有一定的抗“糖化”、抗“褐变”等优良加工品质特性和抗病性。我国已培育出一批高淀专用型品种,如:徐薯25、商薯103、皖苏31、漯徐0213、绵粉1号、遗字306、梅营1号、苏薯2号、梅营7号、豫薯7号、平薯3号、济薯15号、徐薯22、南薯007、川薯34等。1.徐薯25(国鉴甘薯2007002)由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以徐薯18×徐781杂交选育而成。特征特性:该品种萌芽性较好,中长蔓,分枝较少,茎较粗,叶片心形带齿,顶叶和叶色均为绿色,叶脉紫色,茎绿色带紫斑;薯形纺锤,薯皮红色,薯肉白色,薯干洁白品质好,食味较好;高抗根腐病和茎线虫病,感至中抗黑斑病。产量表现:2004-2005年国家区试鲜薯平均产量1739.85千克/667平方米,较对照种徐薯18减产8.47%;薯干平均561.22千克/667平方米,比对照增产7.46%。平均烘干率32.17%,比对照高4.63个百分点。2006年国家北方甘薯品种生产试验,三个试点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分别较对照增产3.0%、22.8%;烘干率平均烘干率35.3%,烘干率较对照高5.2个百分点。栽培技术要点:栽插密度为每667平方米300-3500株。适宜北方薯区的河南、山东、陕西以及河北中南部、安徽中部、江苏北部种植。教学子单元一甘薯品种类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甘薯生产技术二、我国甘薯各类名优品种(一).高淀粉专用型品种

2.商薯103(国鉴甘薯2006003):由河南省商丘农料所以商SL-01×徐78-1杂交选育而成。特征特性:该品种短蔓,分枝较多,顶叶色绿,叶色绿,叶脉色、叶基色和柄基色均为紫色,叶片三角带齿,茎色绿带紫斑;薯形长纺,薯皮红色,薯肉白色,薯干洁白;烘干率33.71%(比对照高6.00个百分点)高淀粉、抗糖化,2夏薯贮藏120天后,鲜薯淀粉率高达25.4%,较对照种徐薯18高10.8个百分点;而可溶性总糖为6.0%,较对照低4.9个百分点;中抗黑斑病,感根腐病,感茎线虫病。产量表现:国家区试,2004-2005两年平均,鲜薯产量每667平方米1681.96千克,比对照徐薯18减产11.52%;薯干产量每667平方米561.21千克,比对照徐薯18增产7.46%;淀粉产量每667平方米379.82千克,比对照徐薯18增产13.56%。2005年国家北方甘薯品种生产试验,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分别较对照增产0.11%、18.43%。栽培技术要点:栽插密度为每667平方米3500-4000株;不宜在根腐病、茎线虫病发生严重的地区种植,茎线虫病区选用50%辛硫磷1500倍药液,栽时每穴灌药液约.0.3-0.4千克,并随即封穴;该品种适宜北方薯区的河南、山东、陕西以及河北中南部、安徽中部、江苏北部种植。教学子单元一甘薯品种类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甘薯生产技术二、我国甘薯各类名优品种(一).高淀粉专用型品种3.皖苏31(国鉴甘薯2006003)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所以徐薯18×绵粉1号杂交选育而成。特征特性:该品种为淀粉型品种,中长蔓型,茎色绿带紫斑,叶形深裂复缺刻,顶叶绿色,叶绿色,叶脉紫色,叶柄绿色,基部分枝中等;单株结薯4.1个左右,薯块纺缍形,红皮白肉,结薯习性中等,上薯率82.5%,薯块萌芽性好;烘干率和淀粉率高,夏薯块干物率33.35%,淀粉率22.65%,分别较徐薯18高5.81和5.06个百分点;抗旱耐瘠、耐渍性耐肥;抗根腐病,中抗黑斑病,高感茎线虫病。产量表现:2004-2005年两年平均鲜薯单产比对照徐薯18减产9.22%;薯干产量比对照徐薯18增产11.43%;淀粉产量每667平方米390.81千克,比对照徐薯18增产16.85%。2005年国家北方甘薯品种生产试验,鲜薯比对照增产3.41%;薯干比对照增产20.59%。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萌芽性好,育苗应适当减少排种量;春薯每667平方米栽植2800~3200株,夏薯每667平方米栽植3000~3600株;不宜在茎线虫病地块种植。可在北方薯区的安徽、河南、山东、河北、陕西种植。教学子单元一甘薯品种类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甘薯生产技术二、我国甘薯各类名优品种(一).高淀粉专用型品种4.漯徐0213由河南省漯河市农科院、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以徐薯18×徐781杂交选育而成。特征特性:该品种萌芽性一般,中短蔓,茎中等粗,叶片心形,顶叶色、叶色均绿,叶脉紫色,茎色绿带紫;薯形下膨纺,紫红皮白肉略带紫晕,结薯较集中大中薯率较高,薯干洁白平整,食味中等;高抗根腐病、抗茎线虫病、中抗黑斑病,综合评价抗病性较好。栽培技术要点:春薯每667平方米栽植3000~3500株,夏薯每667平方米栽植3500~4000株。5.绵粉1号原系号82-1564,是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82年从79-14×79—96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的。特征特性:顶叶紫色,叶浓绿色,叶形心脏带齿,叶片大、叶脉紫色,叶柄绿色,柄长15厘米,茎色绿带紫,茎粗0.8厘米,最长蔓长150厘米,茎端茸毛少,节间长6厘米,基部分枝8个-10个;薯皮黄色,薯肉黄白色,薯块下膨纺锤形;薯块萌芽性好,幼苗生长势中等,分枝多,结薯早而集中,结薯位置浅,上薯率高;耐旱性较强,耐湿、耐瘠性差,较抗黑斑病,耐贮藏性中等;薯块烘干率37.7%,薯干淀粉含量71.3%,可溶性糖7.41%,粗蛋白质4.94%,粗纤维2.56%;熟食味差,味甜;感根腐病。栽培要点:耐瘠性较差,适宜无根腐病区、肥力较好的丘陵区和排水较好的平原区作春夏薯栽种;密度每667平方米3500株-4000株;施足底肥,薯块膨大期增施追肥。教学子单元一甘薯品种类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甘薯生产技术二、我国甘薯各类名优品种(一).高淀粉专用型品种6.遗字306(高淀粉专用型品种):是由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1983年从南丰x徐薯18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的。特征特性:叶绿色,叶片心脏形,叶脉紫色,叶柄绿色,薯皮紫红色,肉淡黄色,薯块长纺锤形,无条沟;在肥水充足条件下易徒长;耐旱性极强,薯块烘于率33.O%,淀粉含量26.3%,可溶性糖3.34%,粗蛋白质1.84%,氨基22.8%,淀粉颗粒大而均匀。抗黑斑病,耐贮藏,感根腐病。产量表现:鲜薯产量较徐薯18增产8%,薯干产量增产22%,淀粉产量增产28.3%。栽培要点:在平原肥水条件较好的无根腐病地区种植,增产潜力大,密度每667平方米栽植3000株-3500株;也适于山坡丘陵旱簿地,密度每667米平方米栽植4000株-4500株。7.梅营1号(高淀粉专用型品种):由河南省正阳新优良种研究繁育中心杂交选育而成。特征特性:顶叶绿色,叶脉紫,叶心脏形,茎色绿带紫,中蔓,薯皮紫红色。薯肉白色,熟食味面甜。淀粉率高,26.07%。耐旱、耐瘠簿,抗茎线虫病,感根腐病、黑斑病,不耐肥,茎叶易徒长、耐旱、耐瘠簿,抗茎线虫病。产量表现:春薯产量高,春薯干率35%以上,淀粉产量比徐薯18增产20%左右,栽培技术要点:密度每667平方米栽植3000株-3500株;注意增施钾肥、打顶,封垄前后化控两次,每667平方米喷施15%多效唑75克加水50千克;适宜无根腐病春薯地种植;黑斑病区,选用70%甲基托布津防治。教学子单元一甘薯品种类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甘薯生产技术二、我国甘薯各类名优品种(一).高淀粉专用型品种8.苏薯2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南丰×栗子香杂交选育而成。特征特性:薯块红皮白肉,下膨纺錘;熟食口感干面,味香甜,营养丰富,除富含淀粉外,其粗蛋白质含量为2.29%,可溶性糖3.58%,17种氨基酸总含量为4.13%,100克鲜薯中维生素有15.4毫克;高抗根腐病和黑斑病。产量性状:该品种鲜薯产量略低于对照种徐薯18,淀粉率27.3%,每667平方米淀粉产量386.8~431千克,是一个优良的高淀粉工业用品种。9.梅营7号(高淀粉专用型品种):由正阳新优良种研究繁育中心以梅营1号×群力2号杂交选育而成。特征特性:顶叶绿色,叶脉录,叶形浅裂,茎色绿,蔓长70-130厘米,分枝多。薯皮紫红色,薯肉白色,熟食味面甜。耐肥、淀粉率高,经农业部(郑州点)、省质检所对春、夏薯测定,淀粉率分别高达26.02%和24.6%,另含粗蛋白质1.67%,维生素C33.4毫克/100克鲜薯。中抗根腐病,不抗茎线虫病、黑斑病。产量表现:生产示范,春薯每667平方米3000-4000㎏,夏薯每667平方米产2000-2500㎏。栽培技术要点:高产栽培适当增加密度和增施磷、钾肥,每667平方米栽植4000-4500株;不宜在重茎线虫病、黑斑病区种植,茎线虫病地块用50%辛硫磷1000-1500倍药液栽植时灌穴,由黑斑病的地块可用70%甲基托布津500倍药浸种(苗)教学子单元一甘薯品种类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甘薯生产技术二、我国甘薯各类名优品种(一).高淀粉专用型品种10.豫薯7号(国审薯):由泌阳县农科所与省农科院以南丰×徐薯18杂交选育而成。特征特性:顶叶色紫,叶形浅缺,茎色绿带紫,薯皮紫红色,薯肉淡黄;熟食味面甜;萌芽性强,耐贮性好;生长势强,耐瘠薄、抗旱;干率32-35%,淀粉率平均高达22.61%,春薯淀粉率高达24%左右,比徐薯18高三个百分点;中抗茎线虫病和黑斑病,不抗根腐病。产量表现:国家北方区试,夏薯鲜薯、薯干、淀粉产量分别比徐薯18增产4.4%、17.8%和22.8%。春薯每667㎏3000㎏以上,夏薯2000㎏以上。栽培技术要点:根腐病地区不宜种植;种植密度每667平方米3500~4000株;水肥地防止旺长,控制氮肥,增施钾肥,封垄前后采用多效唑叶面喷打。11.平薯3号:

12.济薯15号:13.徐薯2214.南薯00715.川薯34教学子单元一甘薯品种类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甘薯生产技术二、我国甘薯各类名优品种(二)食用、兼淀粉用型品种1.徐薯18:是原徐州地区农科所1973年从“新大紫×52—45的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曾获国家一等发明奖,是目前我国北方薯区主栽品种。特征特性:顶叶和叶色均为绿色,叶片心脏形至浅裂复缺刻,叶脉、脉基和柄基均为紫色,茎为绿带紫色,茎顶端绒毛多,基部分枝较多。薯块长纺锤形至圆管形,薯皮紫色,薯肉白色。耐旱、耐湿性较强,高抗根腐病,抗茎线虫病性较弱,感黑斑病。薯块烘干率28.1%,薯干淀粉含量66.65%。产量表现:一般春薯每667平方米产3000千克,夏薯每667平方米产2000千克左右。该品种属兼用型,可作淀粉加工,也可作饲用。栽培技术要点:适应性广,不择土壤;起垅栽插,施足基肥,栽时浇足水,注意保墒;春薯连作也注意防治黑斑病和茎线虫病;栽插密度春薯每667平方米3000—3500株,夏薯每667平方米4000株。该品种适宜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及湖北等地作春、夏薯区种植。13.徐薯22教学子单元一甘薯品种类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甘薯生产技术二、我国甘薯各类名优品种(二)食用、兼淀粉用型品种2.冀薯98(国鉴薯2004003、冀17-4):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冀21-2×Y-6杂交选育而成。特征特性:叶心形带浅齿,叶片大小中等,叶浅绿色,叶脉淡紫色;长蔓,蔓粗中等,分枝较少;薯形纺锤形,薯皮深红色,薯肉浅黄色;结薯整齐集中,薯块耐储藏,萌芽力好,长势稳健,薯块膨大早;抗黑斑病,中抗根腐病,不抗茎线虫病。干物率30.2%,淀粉含量18.3%,熟食品质中上。产量表现:2002-2003年参加国家甘薯品种北方组区试,两年平均鲜薯每667平方米产2070千克,比对照品种徐薯18增产22.4%;薯干每667平方米产624千克,比对照品种徐薯18增产33.8%,增产极显著。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田地密度每667平方米2500-3000株,旱薄地3500-4000株;不抗茎线虫病,不宜在茎线虫病地区种植。该品种适宜在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江苏等省份作春、夏薯种植。教学子单元一甘薯品种类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甘薯生产技术二、我国甘薯各类名优品种(二)食用、兼淀粉用型品种3.豫薯13号(国审薯2002002):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济78066×绵粉1号杂交选而成。特征特性:顶叶深绿色,叶脉绿带紫色,叶脉基部紫色,叶柄绿色,茎绿色。叶片较大,叶形深复缺刻;蔓长1~1.5米,。薯块纺锤形,薯皮紫红色,薯肉洁白色,薯块有明显浅条沟,薯块较大。结薯集中、整齐,萌芽性好。薯块熟食味好,萌芽性强。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郑州)化验,鲜基含水分72%,总淀粉16.4%,可溶性糖3.25%,粗蛋白1.80,粗纤维0.91%,维生素C29.9毫克/100克。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测定,干物率27.9%,干基粗淀粉68.9%,粗蛋白7.43%,含还原糖4.53%,可溶性糖8.99%。高抗根腐病,抗茎线虫病,高感黑斑病。产量表现:1998-1999年参加国家北方甘薯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鲜薯、薯干、淀粉每667平方米分别为1973.2千克、588.5千克、386.4千克,较对照徐薯18号分别增产7.7%、6.4%、6.2%。生产试验,鲜薯2084.4千克,比对照徐薯18增产13.9%,薯干平均每667平方米为586.0千克,较对照徐薯18增产12.2%。栽培技术要点:栽插密度春薯每667平方米栽插3000-3500株,夏薯3500~4000株;因茎蔓较短,可与其它作物间、套作;连作春薯区,采用甲基托布津浸种、浸苗防治黑斑病。该品种适宜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省春、夏薯区种植。教学子单元一甘薯品种类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甘薯生产技术二、我国甘薯各类名优品种(二)食用、兼淀粉用型品种4.南薯88(原系号81-88)是四川省南充市农科所1980年所用晋专7号作母本,美国红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培育选择而成。特征特性:南薯88株型匍匐,叶片心脏形,顶叶绿色,叶、叶基与柄基部、叶柄均为绿色,蔓绿色、茸毛少,蔓长170—250厘米,粗细中等,基部分枝3—5个,节间较长;薯块下膨纺锤形,薯皮淡红色,薯肉黄红色,薯皮较薄、光滑;萌芽性中等,烘干率29%左右,出淀粉率15.0%以上;适应性强,早熟抗病性优于徐薯18;熟食品质优总糖含量14.6%,维生素C含量20.5毫克/100克鲜薯,维生素B2含量7.2微克/100克鲜薯,氨基酸含量812.25毫克/100克鲜薯;大中薯多,商品价值高,适合于淀粉加工、小食品(如薯条、薯脯等)加工及食用、饲用。产量表现:1983—1988年,六年试验南薯88鲜薯每667平方米一般2000多千克,比徐薯18增产20%以上:薯干、淀粉比徐薯18增产10%以上;藤叶比徐薯18增产10—20%。栽培技术要点:培育壮苗,底肥要足;适当稀植,以每667平方米4000株左右为宜;注意防涝、防旱;贮藏可采取托布津或多菌灵等药剂处理。该品种适宜在四川、重庆、江苏、江西、湖南、湖北等省(市)种植.教学子单元一甘薯品种类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甘薯生产技术二、我国甘薯各类名优品种(二)食用、兼淀粉用型品种5.商薯19(国鉴薯2003004):由河南省商丘市农林科学研究所以SL-01×豫薯7号杂交选育而成。特征特性:多抗食、粉兼用型品种。中短蔓型,叶色微紫,心形,成叶心形带齿,叶、叶脉、茎均为绿色,基部分枝8个左右。薯形长纺锤,薯皮紫红色,薯肉白色。单株结薯2~4个,结薯整齐集中。萌芽性、贮藏性好。夏薯干物率29.4%。夏薯淀粉率21%以上,且淀粉白度较高。熟食味中等。高抗根腐病,抗茎线虫病,高感黑斑病,耐涝性较好。产量表现:2000~2001年,同时参加国家北方薯区区域试验和河南省区域试验。河南省区试两年平均鲜薯、薯干每667平方米分别为较对照种徐薯18增产16.31%、20.6%。国家生产试验,鲜薯、薯干每667平方米分别为2113.3千克、621.78千克,比对照增产7.93%、8.35%。栽培技术要点:栽插密度每667平方米种植3000~3500株;在生产过程中注意防治黑斑病,不宜在连作黑斑病重病区种植。该品种适宜在河南、河北、安徽、江苏等全国北方黄淮薯区作春夏薯种。教学子单元一甘薯品种类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甘薯生产技术二、我国甘薯各类名优品种(二)食用、兼淀粉用型品种6.豫薯12号(国审薯2002001):由河南省南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徐78-28×群力2号杂交选而成。特征特性:中长蔓型,顶叶绿色,叶脉紫色,叶柄色、茎色绿带紫,叶色绿,叶肾形浅复缺刻,株型匍匐茎粗中等;薯块纺锤形,红皮白肉,结薯集中、整齐,上薯率85%左右,薯块萌芽性优;夏薯块干物率28.2%,粗淀粉(鲜基)14.4%,淀粉粘度高;粗蛋白3.66%,可溶性糖(鲜基)5.36%,熟食细腻甜香,少纤维,味较好;抗根腐病,中抗茎线虫病,不抗黑斑病,抗旱耐瘠性强,耐湿性强。产量表现:1998、1999年国家北方甘薯品种区试,平均鲜薯、薯干每667平方米分别为2033.3千克、609.5千克,比对照徐薯18分别增产11.0%和10.2%,均达显著水平。生产试验,鲜薯、薯干分别比对照徐薯18增产18.6%

和17.1%。栽培技术要点:用多菌灵浸种或浸薯苗,防治黑斑病;栽插密度春薯每667平方米栽插3000株左右,夏薯3500~4000株。该品种适宜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及湖北等地作春、夏薯区种植。7.广薯87;8.龙薯10号;9.渝苏303;10.金山291;11、皖薯3号;12.川薯59;13.秦薯4号.教学子单元一甘薯品种类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甘薯生产技术二、我国甘薯各类名优品种(三)优质食用型品种优质鲜食用及食品加工用品种应选择薯肉色黄至桔红、薯身光滑、色泽好,商品薯率、鲜薯产量较高。可溶性糖、胡萝卜素、维生素C、蛋白质含量高,熟食味甜、细腻、纤维少、口感佳的品种。我国已培育出一批优质食用型品种(含国外引进种),如:徐薯34、岩薯5号、日本优质甘薯“QuickSweet”、北京553、鲁薯8号、烟薯18、金山1255、商薯85、苏薯10号、济薯22、广薯182、栗子香、遗字138、皖薯5号、鄂薯1号、川薯73、金玉、心香等.1.徐薯34:由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选育而成。特征特性:顶叶,叶片均为绿色,顶叶稍有皱缩,叶片较大,茎为绿色,单株结薯数3~5个;烘烤、制薯脯品质好,鲜薯含可溶性糖3。09%、维生素C19.39毫克/100克、胡萝卜素3.93毫克/100克,薯块纺锤形、光滑外观好,薯皮赭红色、薯肉桔红色,食味上等,食味香甜,纤维少,干面;抗根腐病、茎线虫病,感黑斑病。产量表现:与徐薯18对照种相比,产量较低。春薯每667平方米产2000千克以上,夏薯每667平方米产1500-2000千克。徐薯34比一般的甘薯种早收获20—30天,能早上市,经济效益较高。栽培要点:春薯每667平方米栽植3500株,夏薯尽可能早栽插,每667平方米栽植4000株;注意防虫、排涝、抗旱;封垄期前后,可用15%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80克加水50千克喷洒控旺;生长后期每隔7~10天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2—3次,防止早衰;采用70%甲基托布津500药液浸种、浸苗防治黑斑病。教学子单元一甘薯品种类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甘薯生产技术二、我国甘薯各类名优品种(三)优质食用型品种2.岩薯5号(国审薯2001001):由福建省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岩齿红×岩94-1杂交选而成。特征特性:株型半直立,茎叶生长势强;顶叶紫色,叶脉绿色,叶形浅复缺刻,短蔓,主蔓长98~100厘米,蔓中粗;薯纺锤形,薯皮紫红色,肉桔红色,薯块大小较均匀,大、中薯比重占90%左;种薯发芽早,长苗快,薯块较耐贮藏;薯块晒干率26%左右,出粉率11.7%;熟食味软甜,100克鲜薯中含可溶性糖5.79克,胡萝卜素7.7毫克,维生素C25.9毫克;薯干含粗淀粉51.6%,粗蛋白4.38%,粗脂肪1.7%,磷0.084%,钾1.32%;耐旱,较耐水肥,适应性强,高抗蔓割病,不抗薯瘟病。产量表现:1999年参加国家南方甘薯新品种区试,鲜薯、薯干平均每667平方米分别为2525千克、636千克,分别比对照金山57增产21.6%和17.6%。1994、1995年参加福建省甘薯品种区试,栽培技术要点:培育壮苗,适时早插,一般每667平方米栽植3500~4000株。该品种适宜南方夏秋薯区非薯瘟病地种植。教学子单元一甘薯品种类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甘薯生产技术二、我国甘薯各类名优品种(三)优质食用型品种3.日本优质甘薯“QuickSweet”:由日本农业技术研究机构作物研究所旱地作物研究部用红东和九州30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较低的糊化温度,比其他品种低约20℃。其淀粉颗粒内部呈现其他品种没有的龟裂现象,进一步研究表明其含有较高的短支链淀粉。由于“Quick

Sweet”具有特殊的淀粉结构特性,使其做熟的速度快,适合微波炉加热。“Quick

Sweet”具有浅黄色薯肉,红色薯皮,淀粉在蒸煮时糖化快,淀粉在50℃可完成糊化,食味较好。4.北京553:由原华北农科所1950年从胜利百号放任受粉的杂交后代选育而成。品种特性:基部分枝较多;薯块长纺锤形至下膨纺锤形,薯皮黄褐色,薯肉杏黄色;耐肥、耐湿性较强,耐旱、耐瘠;较抗茎线虫病和黑斑病,感根腐病,贮性较差,易感软腐病。薯块水分较大,生食脆甜多汁,烘烤食味软甜爽口。北京553作为烘烤食用型品种,数十年长盛不衰,今后仍有较好的开发前景。在食用型品种中,该品种是当前国内栽培面积较大的鲜食品种。栽培技术要点:选用脱毒种,适当增加排种量;施足基肥,起垄栽插,栽插密度春薯每667平方米3000—3500株,夏薯每667平方米4000株;不宜在根腐病区种植。教学子单元一甘薯品种类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甘薯生产技术二、我国甘薯各类名优品种(三)优质食用型品种5.鲜食优质品种栗子香: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薯类研究所从南瑞苕x胜利百号后代中选育品系:经徐州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鉴定定名。特征特性:顶叶淡绿,叶绿色,主脉微紫,脉基淡褐,柄基绿色,叶心形带齿,叶片中等大。蔓长,中粗,绿色,分枝数少,株型匍匐。薯块为上膨纺锤形,淡红皮,白心。种薯萌芽性好,长势强,舂薯型。耐肥性强,耐旱,耐湿中等,较抗黑斑病,但易感茎线虫病、蔓割病。结薯迟薯块易发芽。,结薯数多,薯中等大。烘干率34%,食味优异,耐贮性尚好,可溶性糖8.01%,粗蛋白4.58%,粗纤维3.66%,熟食干面、有栗子香味,经贮藏后更加香甜;产量表现:在徐州比胜利百号增产26~42%,每667平方米产量2000千克以上。栽培要点:每667平方米种植3500株。适宜在北方春薯区江苏苏北及鲁西南菏泽一带非茎线虫病区种植。教学子单元一甘薯品种类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甘薯生产技术二、我国甘薯各类名优品种(三)优质食用型品种6.心香:由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以浙127为母本,集团杂交获得种子选育而成的甘薯新品种。主要特征特性:株型中蔓半直立,单株分枝数8个左右,叶心形,叶基紫色,顶叶、叶脉、茎均为绿色;地下部结薯集中,单株结薯数6个左右,外观好。紫红皮黄肉,薯块纺锤形,表皮光滑,薯块大小较均匀,商品率高。烘干率28%--30%。品质优,口感较粉且甜,尤其是质地细腻,适口性好,适合作鲜薯食用,填补了目前市场上早熟粉质品种的空缺产量表现:产量、早熟性与高产品种苏薯8号相当,早熟性好。4月下旬--5月上旬采用地膜覆盖栽培,7月下旬可以收获,亩产750公斤左右,一年可栽两季。栽培要点:注意选择土质疏松的新开丘陵山地或水旱轮作地,施用有机+无机复合专用肥,使产品达到安全、优质、高产。7.金山1255;8.普薯24;9.商薯85;10.高产、早熟、高糖宁薯192;11.济薯22:12.广薯182:13.鲁薯8号.14.烟薯18;15.皖薯5号;16鄂薯1号;17.川薯73;18.遗字138;19金玉(浙1257)教学子单元一甘薯品种类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甘薯生产技术二、我国甘薯各类名优品种(四)高产、早上市鲜食型品种1.苏薯8号:由江苏省南京市农科所以苏薯4号×苏薯1号杂交选育而成。特征特性:短蔓半直立型,分枝较多,叶片呈复缺刻形,顶叶绿色,叶脉紫色,茎节间4厘米,茎粗5厘米,叶柄较绿,柄长,茎蔓有茸毛;结薯早而集中,大薯率和商品薯率高,薯皮红色、薯肉桔红,食味一般,适宜食用及食品加工;抗旱性强;高抗茎线虫病和黑斑病,不抗根腐病。产量表现:省区试鲜薯产量较徐薯18增产达30%以上,春.夏薯高产田每667平方米分别可达4000、3000千克以上。平均干率21.8%。栽培技术要点:起埂单行栽插,施包心肥;密度每667平方米3500-4000株。该品种适宜在江苏、河南、河北、安徽、北方无根腐病薯区作春、夏薯种植。2.郑红2A-1,由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以豫薯13×豫薯11杂交选育而成。特征特性:顶叶淡绿,叶色、叶脉色、茎色均为绿色,叶片心形带齿,中短蔓,分枝多,茎较细;薯形纺锤形,紫红皮桔红肉,结薯集中,大中薯率高,食味中等;高抗根腐病,抗茎线虫病和黑斑病;高产,早熟,抗多病;萌芽性一般。产量表现:2006年国家北方区试,鲜薯产量居首位,2619.2千克/667平方米,较对照增产30.7%。薯干较对照增产9.3%,平均烘干率24.0%。栽培要点:小垅栽植,密度每667平方米栽插3500-4000株。该品种宜在北方各省市推广利用3.普薯23号;4.郑薯20;5.烟薯27号:教学子单元一甘薯品种类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甘薯生产技术二、我国甘薯各类名优品种(五)、薯脯、薯干、冷冻食品加工型品种出口冷冻薯块及加工薯脯品种宜选肉色淡黄、黄色、淡红色,干物率中等或稍高,可溶性糖、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营养较高,抗“褐变”、粗纤维素少、口感佳的优质品种。1、日本品种红东;由日本国家农业研究中心于1981年选育,目前是日本关东地区的主栽品种,在日本的消费量名列前茅,是出口日本速冻薯块食用最受欢迎的品种.。薯块呈桶状,皮色紫红,肉色淡黄,颜色均匀,干物率高,一般超过30%,熟食面、甜、细赋、味佳。产量性状:鲜薯产量一般每667平方米在1500千克左右,容易感染病毒,鲜薯产量低,脱毒后可恢复种性。栽培技术要点:栽植脱毒薯苗,薯田宜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的田块,忌土壤板结及低温寡照。2、徐薯23(国鉴薯2004008):由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以P616-23×烟薯27杂交选育而成。特征特性:短蔓型,茎绿色,顶叶深紫色,薯形直筒—中膨,薯皮及薯肉均为桔黄,抗黑斑病,中抗茎线虫病,不抗根腐病;夏薯干物率28.0%,食味优。栽培技术要点:耐湿性较好,适宜平原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区种植,密度每667平方米以3500株—3800株为宜;不宜在根腐病重病地种植。该品种适宜在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河北等地作春、夏薯种植。

教学子单元一甘薯品种类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甘薯生产技术二、我国甘薯各类名优品种(五)、薯脯、薯干、冷冻食品加工型品种3、桂薯96—8(国鉴薯2005004):由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用青头不论春集团杂交选育而成。特征特性:顶叶绿色,叶心齿形,叶脉紫红色,茎为绿色,中后期长势旺;薯形下膨或中纺锤形,薯皮浅红色,薯肉黄色,薯形美观,耐贮藏,萌芽性好,结薯性好,大中薯率70%,烘干率28.6%,食味评72.2分,淀粉率17.71%,维生素C含量27.97毫克/100克;蒸熟食味粉香,口感好;田间鉴定感薯瘟病,室内鉴定中感Ⅰ群薯瘟病菌株,中抗Ⅱ群薯瘟病菌株,高抗蔓割病。产量表现:2002年至2003年参加南方薯区甘薯区试。两年平均鲜薯每667平方米产2122千克,比对照广薯111增产40.12%,薯干每667平方米产609.8千克,比广薯111增产41.97%。栽培技术要点:每667平方米植3000—3500株;不适宜在薯瘟严重地区种植。该品种适宜在广东、广西、福建及江西非薯瘟病常发区作秋、冬薯种植。4、冀薯99;5、烟薯20号;6、秦薯五号;7、苏薯1号;8、徐55-2;9.湘薯17号;10.龙岩7—3;11.济薯21;12.烟薯1号.教学子单元一甘薯品种类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甘薯生产技术二、我国甘薯各类名优品种(六)茎尖菜用型品种茎尖叶菜型品种应选茎尖生长点以下10一15厘米的茎叶幼嫩、茎尖翠绿,食味清甜,无苦涩味,口感清爽,茎尖产量高,抗一种以上主要病害,其他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1.福薯7-6(国鉴薯2005001):由福建省农科院耕作所选育。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叶菜用型,叶片心脏形。顶叶、叶色、叶脉色及叶柄均为绿色。短蔓,茎绿色,基部淡紫色,基部分枝10个,株型半直立。单株结薯3个左右,薯块纺缍形,粉红皮桔黄肉,结薯习性好,薯块萌芽性好。鲜嫩茎叶(鲜基)Vc含量14.87毫克/100克,粗蛋白(烘干基)30.8%,粗脂肪(烘干基)5.6%,粗纤维(烘干基)14.2%,水溶性总糖(鲜基)0.06%。茎叶食味优良,抗疮痂病、不抗蔓割病。

产量表现:

2003-2004年参加国家甘薯叶菜型新品种区试。两年每667平方米年6次采摘,平均茎尖产分别为705.5千克、1965.0千克,分别比对照台农71减产2.2%、0.37%。居参试品种首位。生产试验,三点平均茎尖每667平方米产1754.2千克,比对照增产14.8%。栽培技术要点:畦作,株行距20厘米×18厘米,每667平方米种植1.8万株左右。返苗后打顶“促进分枝”,春、夏季种植要注意及时采摘和浇水保湿,秋、冬季种植要注意盖膜保温。宜在福建、北京、河南、江苏、四川、广东和广西非蔓割病重发区作叶菜用品种种植。教学子单元一甘薯品种类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甘薯生产技术二、我国甘薯各类名优品种(六)茎尖菜用型品种

2.台农71:由台湾省农科所育成。特征特性:台农71是台湾地区菜用型甘薯的主栽品种,茎叶嫩绿色,无绒毛,叶柄短,茎尖突出,分枝能力强,喜好肥水及高温,薯皮白色,薯块产量低。通常采集约10厘米长茎尖做菜用,可循环采摘,食味优于木耳菜及空心菜,口感鲜嫩滑爽。适宜在城市郊区作为特希蔬菜种植。既可炒食又可凉拌,营养丰富,茎尖每百克鲜重含维生素C35.32毫克,维生素B10.12毫克及磷、钙、铁等物质。菜用品质好过空心菜,短蔓半直立性,基部分枝多,一般分枝可达十几个,茎叶再生能力强,薯皮白色,肉淡黄色,块根产量较低。而且生长期间极少发生病虫害,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蔬菜。3.莆薯53;4.百薯1号;5.福薯10:6.尚志12:教学子单元一甘薯品种类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甘薯生产技术二、我国甘薯各类名优品种(七)食用、兼饲用型品种1.苏薯9号(国审薯2001004):由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苏薯2号×济薯10号杂交选而成。是食、饲兼用型品种。特征特性:顶叶、叶脉绿色,叶片心脏形,叶和茎绿色,中长蔓;薯形下膨纺锤形,薯皮红色,薯肉白色,单株结薯数3-4个,结薯整齐,结薯早,商品薯率高;高抗根腐病,抗茎线虫病,中抗黑斑病,耐干旱性强;干率26.31%,淀粉率16.55%。薯块粗蛋白6.88%,茎叶粗蛋白含量14.1%,属粮、饲、工业原料兼用型甘薯品种。产量表现:1998-1999年参加国家北方甘薯品种区域试验,鲜薯、薯干平均每667平方米分别为2306千克和613.7千克,分别比对照徐薯18增产25.8%和10.9%,生产试验,鲜薯、薯干分别比对照徐薯18增产33.1%和21.3%。栽培技术要点:春薯每667平方米栽插密度3300~3500株,夏薯3500~3800株。

适宜北方春夏薯区种植。教学子单元一甘薯品种类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甘薯生产技术二、我国甘薯各类名优品种(七)食用、兼饲用型品种2.南薯99(国鉴薯2003002):由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潮薯一号×红皮早杂交选育而成。是食、饲兼用型品种。特征特性:顶叶色绿边带褐,成熟叶绿色,均为尖心脏形,大小中等,叶脉、脉基为紫色。株型匍匐,蔓为绿色,基部分枝3~5个,蔓长中等,无自然开花习性;单株结薯3~5个,薯块长纺锤形,薯皮紫红色,薯肉淡黄色。结薯早,整齐集中,易于收获,大、中薯率90%以上,萌芽性好,幼苗生长势中等;薯块干物率28.13~29.67%,淀粉率13.8~15.44%,100克鲜薯含维生素C

34.3毫克,可溶性糖4.6克,熟食香味较浓,味甜,纤维较少;藤叶粗蛋白含量为2.51%;中抗黑斑病,耐旱、耐瘠、耐肥性强,耐贮藏。产量表现:

2000~2001年参加长江流域薯区区试,两年平均鲜薯、薯干每667平方米分别为2491.5千克、2491.5㎏,分别比对照南薯88增产15.52%、12.82%。栽培技术要点:3月上中旬地膜覆盖育苗,6月上中旬栽插;一般净作或间套种,栽插密度每667平方米种植4000株左右。适宜在长江流域薯区作春夏薯种植。3、金山25;4.农大22;5.京薯1号;6、绵薯四号.教学子单元一甘薯品种类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甘薯生产技术二、我国甘薯各类名优品种(八)紫薯食用型品种。1.广紫薯1号(国鉴薯2004001):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广薯95-1×广薯88-70杂交选育而成。特征特性:茎为绿色,叶形为浅复,顶叶缘紫色,叶脉紫色;株型半直立,苗期生长势旺,结薯早,单株结薯数3-5个,大中薯率75%,薯形纺锤,薯皮紫红色,薯肉紫色,薯身光滑、美观,薯块大小均匀,耐贮藏,萌芽性好;田间鉴定中抗薯瘟病,室内鉴定高抗Ⅰ群薯瘟病菌株、中抗Ⅱ群薯瘟病菌株,抗蔓割病,中抗根腐病,中抗黑斑病;薯块干物率29.5%左右,淀粉率19.9%,维生素C含量24.4毫克/100克,花青素含量12.2毫克/100克,食味优。产量表现:2002-2003年参加国家甘薯品种南方组区试,平均鲜薯每667平方米2197千克,比对照品种广薯111分别增产45.1%,比对照品种金山57增产0.7%;栽培技术要点:栽插密度每667平方米种植3000-3500株。夏、秋薯全生育期110-130天,适时收获,安全储藏。适宜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河北、湖北、海南薯区种植。教学子单元一甘薯品种类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甘薯生产技术二、我国甘薯各类名优品种(八)紫薯食用型品种。.济薯18(国鉴薯2004002):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徐薯18放任授粉杂交选育而成。特征特性:紫肉食用型品种。茎紫色,叶心戟形,顶叶、成熟叶绿色;蔓中长,分枝较多,地上部生长势强;薯块中—上膨纺锤形,薯皮紫色,薯肉紫色,萌芽性较好,芽粗壮整齐;薯块膨大早,单株结薯数3-4个,大中薯率75%。中抗根腐病、茎线虫病和黑斑病;耐旱、耐瘠性好,耐肥、耐湿性稍差;薯块干物率26.8%,淀粉含量15.1%,蛋白质含量1.0%,硒元素含量5.36×10-3,食味中等。产量表现:2002-2003年参加国家甘薯品种北方组区试。两年平均鲜薯、薯干产每667平方米分别为1791千克、484千克,分别比对照品种徐薯18增产5.8%、3.8%。2002-2003年参加国家甘薯品种特用组区试,两年平均鲜薯、薯干产每667平方米分别为1829千克、510千克,比对照品种徐薯18分别增产13.0%、8.3%。栽培技术要点:春薯每667平方米密度3500株左右,夏薯4000株。适宜在河北、安徽、山东、河南漯河、广东、福建、湖南夏薯区种植。该品种耐湿性较差,不宜在潮湿地区种植。3.宁紫薯1号;4.渝紫263;5.京薯6号;6、郑群紫1号.教学子单元一甘薯品种类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甘薯生产技术二、我国甘薯各类名优品种(九)色素提取加工型品种色素提取加工型品种选用胡萝卜素含量大于10毫克/100克(鲜薯),或花青苷含量大于30毫克/100克(鲜薯)的高含天然色素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据日本研究,紫色素具有很好的耐光耐热性。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花青素具有抗氧化功能,可清除体内的自由氧,食用可增强人体免疫能力。1.维多丽:由河北省农科院粮油所以冀薯4号放任授粉杂交选育而成。特征特性:叶片心形带齿,叶、叶脉和茎色均为绿色,萌芽性一般,中长蔓,分枝数6.2个;薯形下膨纺锤形,橙黄皮桔红肉,结薯整齐集中,单株结薯3.8个,大中薯率较高,干基可溶性糖含量较高,食味中等;抗茎线虫病,中抗根腐病,感黑斑病,高感蔓割病,综合评价抗病性一般。产量表现:2006参加国家特用组区试,鲜薯产量在9个试点中,南方薯区、长江流域薯区、北方薯区各3个试点,平均每667平方米鲜薯产量分别为1321.0千克、1667.1千克、1799.3千克,分别较本区对照种金山57、南薯88、徐薯18减产38.2%、31.1%、9.2%。平均每667平方米薯干产量三薯区分别为337.1千克、412.8千克、495.1千克,分别较上述本区对照种减产40.9%,38.6%,14.5%。平均烘干率三个薯区分别为26.2%、24.9、,27.5%,分别较本区对照种0.3个百分点、3.6个百分点、1.5个百分点。胡萝卜素平均含量15.7毫克/100克鲜薯教学子单元一甘薯品种类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甘薯生产技术二、我国甘薯各类名优品种(九)色素提取加工型品种2.徐22-5:由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从杂交组合“LO323XAIS0122-2”中选出,是高胡萝卜素型食用种。桔黄色薯皮,产量中等。胡萝卜素含量约15毫克/100克鲜薯,远高于一般桔红肉品种的含量,干物率与徐薯18相当,适量食用可增加人体的胡萝卜素摄取,增强体质,预防维生素A缺乏症。该品系还适合用来加工油炸薯片、烘烤、蒸煮食用。3.波嘎:由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农业试验站选育。特征特性:长蔓型,最长蔓可达4米以上;薯块长纺锤形至圆筒形,薯皮赭红色,薯肉深橘红色,薯皮光滑,薯形美观;薯块烘干率26%,薯干含粗蛋白4.87%,粗脂肪2.65%,每百克鲜薯含维生素C50.34毫克,胡萝卜素9.46毫克,熟食干面,肉质细腻,薯块多酚类物质含量少,不易褐变,加工后色泽鲜艳美观;因胡萝卜素含量较高,适于提取天然胡萝卜素作食品添加剂;结薯早。较抗根腐病和黑斑病,薯块耐贮藏。产量表现:每667平方米产1700—2500千克。教学子单元一甘薯品种类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甘薯生产技术二、我国甘薯各类名优品种(九)色素提取加工型品种2.徐22-5:由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从杂交组合“LO323XAIS0122-2”中选出,是高胡萝卜素型食用种。桔黄色薯皮,产量中等。胡萝卜素含量约15毫克/100克鲜薯,远高于一般桔红肉品种的含量,干物率与徐薯18相当,适量食用可增加人体的胡萝卜素摄取,增强体质,预防维生素A缺乏症。该品系还适合用来加工油炸薯片、烘烤、蒸煮食用。3.波嘎:由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农业试验站选育。特征特性:长蔓型,最长蔓可达4米以上;薯块长纺锤形至圆筒形,薯皮赭红色,薯肉深橘红色,薯皮光滑,薯形美观;薯块烘干率26%,薯干含粗蛋白4.87%,粗脂肪2.65%,每百克鲜薯含维生素C50.34毫克,胡萝卜素9.46毫克,熟食干面,肉质细腻,薯块多酚类物质含量少,不易褐变,加工后色泽鲜艳美观;因胡萝卜素含量较高,适于提取天然胡萝卜素作食品添加剂;结薯早。较抗根腐病和黑斑病,薯块耐贮藏。产量表现:每667平方米产1700—2500千克。4..日本紫肉甘薯Ayamurasaki(绫紫)5.烟紫薯176:6.山川紫:7.烟紫薯1号教学子单元一甘薯品种类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甘薯生产技术二、我国甘薯各类名优品种(十)抗多病、抗灾特用型品种主要是指具有抗多种病虫害、抗灾,有特殊抗性和特种用途等的品种。1.抗多病品种鲁薯3号:由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院培育成功。主要特点是抗茎线虫病、根腐病、黑斑病、根结线虫病4种病害。这种能抗多种病害的品种,在国内尚属首创,填补了国内空白,是山东省重点推广的良种之一。具体表现如下:经山东省区域试验鉴定,抗茎线虫病:病情指数为27,05%,对照种徐薯18为82.15%,防病效果达到67.07%;抗根腐病:病情指数为32.95%,对照品种徐薯18为27.9%;抗黑斑病:病情指数为37.3%,对照品种徐薯18为76.45%;抗根结线虫病:病情指数是27.3%,抗病对照品种徐薯18为22.5%,感病对照品种青农11为90.3%。鲁薯3号因抗4种病。鲁薯3号在病区的增产效果十分突出,在茎线虫病地比徐薯18增产101.19%,在四种病害(茎线虫病、根腐病、黑斑病)混合造成危害的地块其鲜薯产量比徐薯18增产204%。该品种适宜北方薯区推广教学子单元一甘薯品种类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甘薯生产技术二、我国甘薯各类名优品种(十)抗多病、抗灾特用型品种主要是指具有抗多种病虫害、抗灾,有特殊抗性和特种用途等的品种。2.抗薯瘟、抗黑斑病、多抗病品种湘农黄: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于1957年用母本胜利l00号×南瑞苕杂交选育而成。主要特点是甘薯瘟病、疮痂病、抗黑斑病3种病害,是目前国内稀有的抗薯瘟品种。特征特性:顶叶绿色,叶片浓绿,叶脉紫,脉基绿带紫色,叶片心脏形带齿,叶较大,蔓短粗,中下部分绿带紫色;薯块下膨呈纺锤形,薯皮光滑,皮黄色略带淡红,肉色橘红;薯块萌芽性中等,出苗数不多;不耐旱而较耐肥,幼苗期生长较慢,生长后期有早衰现象;结薯早而集中,单株薯数多,薯块较大,晒干率33%左右。食味好,适于烘烤;耐贮藏。抗黑斑病、甘薯瘟病、疮痂病的性能较强。产量表现:一般比胜利l00号增产25%以上。高产田块每667平方米产量可达4000千克。栽培技术要点:夏薯密度每667平方米4000~5000株,秋薯可以增加到5000~6000株;生长后期为防止早衰应增施追肥。该品种适宜南方秋薯或间套作栽培。教学子单元一甘薯品种类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甘薯生产技术二、我国甘薯各类名优品种(十)抗多病、抗灾特用型品种主要是指具有抗多种病虫害、抗灾,有特殊抗性和特种用途等的品种。3.抗小象甲甘薯品种湘薯12号:由湖南省农科院作物所、娄底地区农科所用徐薯18×湛73—165杂交选育而成。主要特点是抗小象甲,是国内稀有的抗小象甲品种。特征特性:顶叶浅绿色,叶片绿色,叶脉,脉基及柄基均为紫色,叶浅裂复缺刻,叶片较大;长蔓型,株匍匐,茎绿色带紫;结薯较早,薯块入土较深,薯纺锤形,皮红色,表皮光滑,薯肉乳白色,有紫晕;抗小象甲。产量表现:1985—1987年湖南省区域试验,三年平均鲜薯每667平方米2146.1千克,薯干690,4千克,分别比对照湘薯6号增产8.2%和15.0%。

4.抗寒品种鲁薯2号:由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特征特性:该品种最大优点是结薯早,耐寒性强,适合在我国较高寒地区种植,该品种曾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包头、集宁等高寒地区(海拔1420米,)种植成功,每667平方米产鲜薯达1500—3000千克,把甘薯种植的界限向北推移到北纬42°,受到国家农业部和国际马铃薯’中心的重视;薯块品质好,甜度高,每100克鲜薯含维生素C20.56毫克,薯皮紫红色,薯肉黄色,薯块整齐、美观,干物率28.5%;抗根结线虫病和茎线虫病。产量表现:经山东省区域试验结果,鲁薯2号鲜薯产量比徐薯18增产18.6%,居供试品第一位。可作为食用、加工用,该品种可在山东、河北、内蒙古等地推广。教学子单元一甘薯品种类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甘薯生产技术二、我国甘薯各类名优品种(十)抗多病、抗灾特用型品种主要是指具有抗多种病虫害、抗灾,有特殊抗性和特种用途等的品种。5.抗多病、救灾、菜用型品种豫薯10号:河南省商丘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红旗4号×商丘19—5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突出的特点如下。⑴抗“三病”:高抗茎线虫病、根腐病,中抗黑斑病。⑵特高产:春薯平均每667平方米产量7000千克,最高可达15200千克;夏薯4000千克。参加河南省连续3年区域试验,平均比徐薯18增产115.28%。为迄今国内外鲜薯单产之最。⑶可救灾:该品种结薯早,增长快:生长80天,每667平方米产量可达3000千克。秋作物遭遇自然灾害播种其他作物已晚时,栽种此品种仍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如7月20日以前栽种,在长城以南地区每667平方米产量仍可达3000千克。该品种是当前国内应急救灾难得的品种。该品种所以能够特高产,其主要生理基础是根系吸收能力强,净光合效率高。据测定,豫薯10号根系的吸收活力比徐薯18高44.6%,光合速率比徐薯18高211.5%~225%。收获指数比徐薯18高115%。⑷可做菜:该品种红皮红肉,虽熟食味欠佳,但由于含水多、生食脆、味较淡,薯块可作菜用,薯丝可炒、可焯后凉拌,亦可切块做火锅菜用。可作早上市或晚栽救灾品种。栽培技术要点:由于豫薯10号蔓短,适宜密植,春薯密度每667平方米3500-4000株,秋薯4000-4500株。教学子单元一甘薯品种类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甘薯生产技术所谓良种,只是相对而言,不可能十全十美。因此,在良种利用上,既要了解它的优点,同时又要掌握它的不足之处,才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同时,对其存在的弱点,应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加以补救:本节主要阐述与品种利用密切有关的品种布局和搭配,以及良种良法相结合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发挥甘薯良种的增产作用。一、品种的布局和搭配品种合理布局和搭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彼此相互联系。甘薯品种的布局,主要是指在一个较大范围内,应该配置哪些类型的优良品种;而品种搭配,则是指在一个生产单位或一个条件相同的较小地区内,按照主、次,分别配置具有不同特点的几个具体品种。无论品种布局或品种搭配,必须做到合理与恰当,强调因地制宜,切忌采取一刀切主观片面的做法。我国幅员辽阔,各薯区的地形、气候、轮作制度等迥然不同。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需要安排与之相适应的生态型品种,否则,盲目引种,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比如南方薯区的秋、冬型品种,引到黄淮流域种植,容易发生徒长,产量很低;反之,黄淮流域薯区的春、夏型品种,引到长江流域南部种植,会表现早衰,产量亦低。在同一薯区内引种,也应根据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的不同,选用耐旱瘠或耐肥水的品种,做到因地种植。对待病害也是如此,如黄淮薯区以根腐病为害较广、较重,长江流域以南各薯区,重点病害又是薯瘟。因此,在较大范围内,应该考虑各地病害的特点,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教学子单元二甘薯品种的利用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甘薯生产技术一、品种的布局和搭配在一个生产单位内,必须注意品种的恰当搭配。合理的品种搭配,既可克服品种单一化的不利影响,也可避免品种多、乱、杂而引起的问题。但搭配上要有主有次,主次分明。在品种示范和试种取得经验的基础上,良种的利用应尽量做到相对稳定,以充分发挥其增产、稳产的作用。

在品种安排上,应掌握以下几个环节:(一)根据不同茬口和生态条件,安排相宜的品种我国甘薯主产区种植面积较大,但条件各异。北方以春薯为主,黄淮薯区春夏薯皆有,再向南则依次为夏薯为主、夏秋薯均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