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上《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案_第1页
人教版二上《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案_第2页
人教版二上《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案_第3页
人教版二上《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案_第4页
人教版二上《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杨立亮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明确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概念及与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的区别。2、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通过交流与合作,学习多样化及学会沟通算法间的联系。3、发现与概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竖式计算的计算法则,通过分层训练,提高个位的计算正确率、注意进位点的规范书写、熟练掌握竖式计算。教学过程:教学设想备注一、看与答1、出示情境图。(1)你喜欢哪些玩具?如果买两种不同的玩具,有哪些买法?每一种买法要付多少钱?不计算结果,只用算式表示出来(为了书写方便,我们可以把这些物品标上记号,练习纸上只写编号和算式即可)(2)学生书写算式(3道以上)(3)集体交流“我买的两种玩具是和,算式是”,汇总算式2、把这些算式进行分类,可以怎样分?同桌讨论1分钟(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进位)3、哪些算式的计算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没有学过?4、揭示课题(今天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二、做与说1、26+38可以怎样算呢?2、独立计算26+383、集体交流算法(1)20+30=506+8=1450+14=64(2)26+40=6666-2=64(3)26+30=5656+8=64(4)竖式计算(算理:个位与个位相加,十位与十位相加,个位满10,向十位进1)反敲:竖式计算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为什么不从十位算起?(注意进位点的规范书写,右下角,小一些)。3、说说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2个)这些方法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沟通算法间的联系)小结:(1)、(4)都是个位与个位、十位与十位相加,一种是横式,一种是竖式;(2)、(3)都是把第二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多加要减、少加再加。4、重点讨论竖式计算的方法。小结计算顺序:1、先计算个位,2、个位满10,向十位进1,注意进位点的规范书写,3、计算十位。三、练一练1、计算(只要求计算个位,有进位的书写进位点)第1题示范计算反馈:注意计算顺序的规范表达(个位计算,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进位点的规范书写、纠错2、进位加法竖式专项练习(配合口诀熟练掌握计算顺序)第1题示范竖式计算第一步:先算个位;第二步:有进位的点上进位点,第三步:再算十位反馈:注意规范表达、进位点的规范书写、纠错同桌核对,互相说说计算顺序3、纠错练习四、课堂小结1、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附:二、课堂练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想一想:买两种不同的玩具,有哪些买法?每一种买法要付多少元?我买的两种玩具是和,算式是我买的两种玩具是和,算式是我买的两种玩具是和,算式是我买的两种玩具是和,算式是算一算:26+38=我的算法是:一、计算(只要求计算个位,有进位的点上进位点)36366745+9+29+17+3238682448+15+4+54+32二、竖式计算(要求按顺序计算)37286324+56+45+27+6838271952+25+46+34+35三、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25284256+47+46+35+26736487586三、前测1:《数学》P32、33学生自主预习前测2:一、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25+6=44+8=39+6=55+6=34+7=28+6=48+9=68+3=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23+45=18+61=35+52=56+43=44+14=54+32=83+12=34+65=三、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47+39=34+56=68+26=55+27=37+16=四、后测:课堂乐园17页,基础天天练16页五、教材、学生学情分析:与以往教学设计相同处(抓住重点:算理、算法)以学生已有的基础,利用迁移的方法探索算理和算法。学生已经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懂得了进位加法的算理算法。并有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的计算经验。这一节课,可以引导学生迁移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及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的算理,探索发现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2、展现算法的多样化,沟通算法间的联系,并优化方法。“做与说”让学生独立探索计算的方法,通过交流与比较,了解多样化的计算方法,并沟通算法间的联系,概括竖式的计算法则。改进处(突破难点:内在较多的计算步骤及较高的出错率(尤其是中下生))分类设计:课前让学生预习了本课(《数学》P32、33),作为前测,有5人在编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题时编成不进位。看来学生对于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概念及与不进位加法的区分并不十分清楚,因此“看与答”中不仅利用现实的开放的情境,让学生感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普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将书写的算式分分类,进一步明确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概念及与不进位的区别。分层设计:“练一练”创设了分层的练习及纠错练习,进一步巩固算理算法。由于前测1(《数学》P32、33)中有8人个位计算错误;5人十位计算错误,其中3人该进位没进,2人不进位的进位。前测2中有7人个位算错,6人十位出错,全为该进没进。班级的个位的计算错误率高于常规想象最高的十位出错率,而十位出错的学生没有一个有书写进位点的习惯,因此将“个位的计算”和“该进位的点上进位点”作为一个专门的分层练习。六、问题:为什么简单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课还要设计成分层次落实?往年的二年级的传统教法(3步一起齐步走)后测的较低的正确率也反复证明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课后的计算的正确率,其实是学生对这一“工作”的熟练操作程度的掌握情况的确是个难点;上过这课的大多数老师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体验,课后个别辅导时,中下生计算思路还是很混乱,对算理算法并没有熟练掌握,只能较低效的、再一遍一遍的讲解计算方法。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计算看似简单,但其实步骤较多,从个位计算、书写进位点到十位计算,3步要熟练的搞清顺序、计算正确,这一“新鲜事物”对学生来说并不轻松,尤其是对本身计算基础就不扎实的中下生来说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争对这一难点,采取分层次落实的策略,将3步动作分解,按照顺序,熟练操作第一、二步个位计算、书写进位点以后,再3步同时进行,将学生的动作设法慢下来,第一、二步熟练操作、掌握后再进行下一步,理清内在的思路。课后访谈了3名困难生,请他们说说计算的方法,“3步动作”思路较清晰。后测结果:课堂乐园17页(错误10人)十位出错8人 (该进没进5人,不该进的进位3人)个位出错2人基础天天练16页(错误5人)十位出错4人(该进没进4人,不该进的进位1人)计算的正确率较之前测及往年的课后后测有一定的改进,其中个位的正确率提升高于十位,部分人十位的计算还不熟悉,该进没进的情况多于不该进的进位。基础天天练的正确率高于课堂乐园的正确率(基础天天练的计算形式较之课堂乐园更单一)。从以上情况看,步骤较少的正确率高于步骤较多的计算,形式单一的正确率高于形式多变的计算。所以将分层次落实教学策略应用于本课,争对步骤较多的计算、或题型,保证算理、算法的重点的基础上,第一课时,将时间、精力较多花在学生的“3步动作“分解、落实上;将形式适当的从简,书本的两道较“灵活的”题则作为课后拓展或第二课时进行。突破学生的难点,提升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巧妙的表扬——相信能使“笨蛋”变“天才”杨立亮一、[背景]陈嘉瑞,男,8岁,二年级一班学生。父母离异,由妈妈、外公、外婆抚养。做事无持续性,自我约束力不强。课下说话比较大胆,爱管别人的事情,不完成作业的现象严重。对其进行说服教育,没有明显效果,学习成绩不理想。从一上到一下几乎每次单元测验几乎都是八十几分,用他妈妈的话说,“知道他的情况,所以在家也额外会给他安排些复习或预习,但昨天做过的,今天就不会了,或换个题型就不会了,拿他没办法。”二、[案例]这是个“活宝”,我同意。课上的提问,大部分都答不上来。作业完成速度较慢,独立完成很困难。课后对他经常有一对一辅导,有一次,要解决一道应用题,他卡在那儿了,在教他理解题意后,他还是卡在那儿,答案他怎么也算不出来,我就问他72减24等于几,他还是答不出来,当时我就有点安奈不住了,他朝我看看,没有一点反应,“那么70减24呢?”我的分贝越来越大,有种快要崩溃的感觉,我想他应该也快要崩溃了。道理讲不动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对他好像已经“免疫”。一直和他斗智斗勇,那段时间,他、他妈妈和我都有种心力交瘁的感觉。记得最后一次让我彻底崩溃是他答不出来14-9等于几,口算啊!这次差点放弃了他,怎么迟钝成这样啊,怎么办啊。后来换了角度思考,可能不是笨,也许还有其它原因。尤其是偶尔几次真到口算比赛,他的成绩倒也不差的。立足于对他深入地观察、分析和思考,发现:他上课的提问答不上来,是因为不愿动脑,喜欢让别人告诉他答案,自己则发呆或转来转去偷偷讲话;课后的一对一辅导,感觉当时也不在状态,眼睛忽闪忽闪,或发呆,思维是几乎停滞的,你拨一拨,动一动,甚至拨了,他主观上还停滞着;家里他妈妈平时很忙,偶尔管他,复习、预习时可能也觉得他不聪明,考虑到他的情况,也就直接告诉他答案了,再加上特殊的背景,外公、外婆的宠爱,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他的依赖心很重。“死去才能活来”。后来,和他妈妈沟通,逐步放手,尝试让他自己动脑。在学校也是一样,当然还有表扬和鼓励及时跟进。只能自己动脑思考,没有后路可退,他学会了自己去尝试,有了这个心,我就会特别的高兴,表扬他,当然难处我也会拉他一把,维持他的积极性。然后下次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他更快的动脑,一旦有进步,我也会止不住的兴奋,鼓励他。周而复始,他很配合,基础题且不论,部分能力题,他思考的速度和周密度能达到较好学生的水平,我能感觉到他和我在一起没那么紧张,逐渐有了笑容,我也处于不断地兴奋中,并不断地把这种兴奋传递给他和他的妈妈,我们都很高兴,也不断有了信心。上课时,他也能举手回答部分能力题了,而且有时思维速度还赶超了大部分学生,我变得用一种期待的目光看着他,他也像一头饥饿的“小野兽”,等待着我的表扬和肯定,让他欢欣鼓舞。当然偶尔也会有往复,事物较好的进步规律也是前进两步,后退一步的,认识到这一点,于是不断地和他妈妈交流,我们以一种耐心,提醒、督促着他的成长。原来不放弃,可能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现在他已经慢慢的有努力学习和自主动脑筋的习惯,成绩渐渐的有提升,并保持。当然可能以后还要和他斗智斗勇,人进步到一定阶段,总会碰上新的难题,但这一次的努力给了我们面对、克服困难的自信。三、[思考]后来看了一些书,和家人和朋友接触,原来不光小孩,原本外界看来已经定型的大人,你给他一个明确的目标,在你感受到他有这个意愿时及时肯定他,(其实这是思想上的质变);在他有行动时,表扬他,有进步时,再不断地表扬,(这是行动上的质变),不知不觉间,你可能会促成人的改变。我不相信定型论,我相信而且实践也证明:只要你有付出,你有应变的技巧,还有清楚的目标,想改变人是可能的,包括学习较弱生和定型的大人。欢迎对此有想法的老师,请多多指教。《玩七巧板》天长小学裘莹莹教材分析本课为《新思维数学》二上的第二单元《图形小世界》的内容,是一节蕴含丰富数学知识的活动课。“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1-3学段“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学生将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之一是:“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形。”教材结合奇妙而又充满趣味的七巧板,让学生通过玩七巧板,进一步认识各个不同的图形,并能用七巧板拼出一些有趣的图案,创作一些有趣的图案,体会图形之间分与合的关系,展示图形全部和部分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玩七巧板、认识平行四边形、简单图形的组合与分割,求立方体拼图中立方体的个数。因此,本课的学习为后续的进一步图形认知学习奠定了基础。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基本图形有较好的认知,但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情境认识和把握与空间观念有关的内容。在课前教师已组织学生亲手制作七巧板,因此学生对七巧板的组成以及拼玩有初步的了解。教学目标1、在玩七巧板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各种图形,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2、通过用七巧板拼图形,感受图形的分与合,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技能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3、通过游玩“图形乐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并从中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经历拼玩七巧板的过程,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建立空间观念。难点:利用七巧板拼合成多种基本图形,以及有策略地拼出较复杂的图案。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动画演示,引入课题。(7分钟)1、师:今天,裘老师要带小朋友进入图形小世界,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图形小世界里有些什么?我们来比一比谁的眼力最强!2、出示动画。3、师:哇,图形小世界有趣吗?谁来说说看你刚才都看到了什么?哇,原来有那么多图形!那你发现了吗?这些漂亮的图形是怎么来的?其实啊,这些图形就来自于一种玩具,叫做七巧板。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智力玩具,清朝的时候,皇宫里的人为了庆祝节日和娱乐,经常把七巧板拼成各种吉祥的图案和文字,后来流传到国外,外国人也觉得很好玩,所以外国人把它叫做“唐图”,意思就是“来自中国的拼图”。七巧板是我们中国人发明出来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七巧板。4、现在每个小朋友桌上就有一副七巧板,请你拿出来仔细看一看,有没有我们认识的图形?正方形有几个?1个。三角形有几个?5个。分别有哪5个呀?你们能不能找出来给我看一下(互相检查一下)?所以,(教师板书)5个三角形里有2个大的,2个小的,1个中的。还有一个图形我们以前没学过,我们也拿出来看一看,这个图形是怎么样的?(上下平平的,两边是斜斜的),我们把它叫做“平行四边形”。所以七巧板里一共有(7)个图形?(3)种图形?二、实践练习。1、拼基本图形。(要求:1分半钟,操作:3分钟)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七巧板那么多特点了,那你想不想来拼一拼呢?相拼的同学坐端正。下面我们来拼几个简单的图形,但是每个图形我只给你看几秒钟,而且看的时候绝对不能动手拼,不然你就犯规了,我们互相监督,准备好了没?绝对不能动哦!出示四种图形。第一种:三角形。请一位同学说说看你拼的是什么?用什么图形拼的?哪两个三角形?我们来看一下对不对。小结:那我能不能用一块大的和一块小的来拼?第二种:平行四边形。我发现有些同学一点都不会拼,因为图形没有了,他马上就忘记要拼什么了。而有些同学就拼的很快,我想问下你是怎么记住要拼的图形?(我发现你们拼得都很快,我只给你们几秒钟时间,为什么你们能这么快记住这个图形啊?你们是怎么记的?)谁来说说看,刚刚他说了那几个秘诀?那我们再看一遍!请一位同学说说看你拼的是什么?用什么图形拼的?我们来看一下对不对。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小结:选的2个三角形也是一样的。我看见有些同学形状是拼对的,但是方向错了,所以我们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什么?第三种:平行四边形。这次你们又拼出了什么呀?用了哪些图形?我们来看一下对不对。小结:你发现了吗?刚才的平行四边形用了2块,现在用了3块。第四种:长方形。这次你拼出了什么呀?用了哪些图形?我们来看一下对不对。小结:同样是这三块图形,刚才我们拼出平行四边形,现在又拼出了长方形。七巧板真是神奇啊!2、自由拼图。(要求:1分半钟,操作:3分钟)小朋友,你们真能干,已经会用七巧板拼一些简单图形了,现在图形小世界里的小朋友想邀请你们去拼一些复杂的图形,你们愿意吗?先出示小鱼图。学生自由拼图。还想拼吗?好,现在你自己从上面选几个你喜欢的图形来拼一拼。拼出2个的举手?3个的?4个的?真能干!3、拼图比赛(6分钟)。这样吧,我看你们已经很会拼了,我们就来一个拼图比赛吧!准备好!开始!没拼好的同学再给你点时间拼一拼。拼好的同学互相检查一下。刚才我看到有些小朋友拼的特别快,你有什么样的秘诀啊?按照顺序来拼,其实啊裘老师也有一个小秘诀,我先给图形分成3块,左中右,然后每块再按照顺序来拼。最后一个图形没法拼!为什么?三、巩固练习。1、下列图形中用七巧板拼成的有。四、创作图形(拼图:6分钟)。师:刚才我们都是看着别人的图形来拼,你想不想自己来设计一些图形呢?想的话就行动吧!观看由七巧板拼成的各种图形。学生交流:小鸟、人、树、房子、鱼等。学生可能的回答:是由很多图形拼成的。是由七巧板拼成的。学生交流: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教师板书学生说的图形。正方形:1个。三角形:2个大的,2个小的,1个中的。平行四边形:1个。学生看图拼出四种图形。学生回答:三角形,用两个(大或小)三角形拼成的。不可以,必须是一样的三角形才能拼。学生回答:也是三角形,用两个(大或小)三角形拼成的。学生可能的回答:记住里面有哪些图形,方向和位置也要记住。学生回答:看的时候记住图形的方向。学生回答:用了两块小的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学生回答:用了两块小的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学生选择自由拼图。学生进行拼图比赛。因为七巧板里中等的三角形只有一个,小三角形有两个。各种有趣漂亮的七巧板拼图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聚集学生的的注意力。通过交流,意在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观察能力。学生认真聆听七巧板的故事传说,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怀。通过交流七巧板的特点,加深对七巧板的印象,为后面的拼图活动铺垫基础。动手操作之前最重要就是要听清楚要求,要求必须要言简意赅,简洁明了。并把要求写在黑板上,提醒学生。当学生展示用2块七巧板拼基本图形的时候,教师应该在旁指导。比如学生的操作可能不是很规范,那么此时教师可以引导:让某一块七巧板不动,平移或旋转另一块七巧板,从而拼出另一个基本图形,既简单又快速。通过练习,巩固七巧板的基本知识。通过提高练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对七巧板的兴趣,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在玩七巧板的过程中学习图形知识。本课第二环节的设计比较琐碎、零散的,分别快速呈现4个图形,并让学生凭记忆拼出图形,拼完一个,就讲评一个图形的规律。虽然知识本身是系统的,有层次的,但由于拼图过程的不连贯学生是没有感受到的,他的知识仍然是孤立的。而此环节的目的不仅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观察能力,而且让学生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所以应该把四个图形整体一次呈现出来,让学生自行去拼,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与研究的时间,从中发现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规律与联系。当学生经历充足的操作过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一起发现和探索规律,这样形成的知识系统才会是完整的。第三环节的设计,缺少拼图策略的指导。当出现第一个小鱼图的时候,应该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拼的?好的拼图策略是:先拼大的再拼小的,按顺序来拼。课中有学生提出“先把整个图记住然后再拼”,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好的策略。让学生判断是否用七巧板拼这题可以设计成抢答的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最后环节的设计图形,可以引导并鼓励学生不仅可以拼图案还可以拼数字和字母,拓展其思维能力。郁闷、焦虑、失败、沮丧…这是作为新老师必定要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要品尝到的滋味,当张磷老师告诉我,要开一节关于研究低段动手操作的实践课时,一丝曙光终于拨开了围绕我很久的那厚重的黑色云雾。从接到任务的那一刻起,我这片小新芽就一直被全体数学组的老师们无声地滋润着。日理万机的杜书记硬是从繁杂的事务中抽身悉心地给我讲解、分析、指导教学内容的设计。张磷老师一次又一次地询问我备课情况,还邀请天长的许多老前辈们一起帮我磨课。孙平老师总是拖着一把小椅子认真聆听我的每一次试教,并给予详细的点评与建议。美莲老师毫无保留地提供我许多丰富的学习资料,并耐心地传授给我教学上的好对策。吴玉兰老师带着我在教室里激情昂扬地手把手教我如何上好这堂课。终于,在老师们的精心帮助下,我的第一次教研课还是取得了小小的成功!评课时,每位前辈纷纷向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翁秀萍老师、赵忠老师、孟敏老师、陆军芳老师和王润毛老师都从细节出发,深入地对这堂课进行分析和探讨,给我指明了方向。方国光老师在点评的过程中不断地给予肯定,给我莫大的鼓励与信心!每位数学老师、每个年级组、年轻老师、老前辈,一同构成了天长数学组的同心圆,由小到大、一层一层成为彼此间的紧密联系,拥有相同的天长印记,又具有每个人独特的魅力,也造就了团结、钻研、卓越的数学大家庭!真心感谢数学组的前辈们,感谢天长!作为天长的年轻老师,我们将一直拼搏,慢慢塑造自己的人生蓝图,接好名校天长这根接力棒!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裘莹莹研究目的世界之所以绚丽多姿,就是因为存在着千差万别的事物,更是蕴含着形形色色的变异现象。生物界中的变异现象,有的仅仅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并没有引起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的变化,因而不能够遗传下去,属于不遗传的变异。有的变异现象是由于生殖细胞内的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因而能够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而人,和宇宙中的一切生物体一样。每一个人在生下来之前是没有区别的,而一旦呱呱坠地,它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它将受到体内基因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逐渐成长。这个个体就像花朵一样,也许成为一片花丛中的其中一朵,也许会成为万绿丛中的一点红,更也许会成为万红丛中的一点绿。前两者是这个大千世界的主体,后者是极少数,而这极少数往往被人们所遗忘和摒弃。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本义是不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每一个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所以作为教育者,应该对有差异的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有差异的发展和成功。但今天的“有教无类”在渗透到个人的教育上就有了一层全新的含义。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好生”、“差生”和“特殊生”就是“类”。“好生”是老师们心目中冲刺高等学府的核心,“差生”只能自力更生,信心渐失,危机感日益加重,“特殊生”几乎被大家忽略。结果往往是“好生”更好,“差生”更差,“特殊生”更特殊。可以说,大多数的人才就是被这样遴选和“关照”出来的,大多数的“差生”、“特殊生”也是被这样“淘汰”出来的。这本质上是对“有教无类”的一种“败读”。既然“有教无类”,我们就应思考如何对“类”,尤其是“特殊类”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儿童描述二(4)班有一名学生,叫韩逸铭。患有抽动症、多动症以及感统失调。一年级的时候,行为表现与同龄人完全不一样。比如:讲脏话、欺负别人、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如彩色笔、手表、铅笔盒等)、喜欢在地上爬、跳窗户等。在课堂中更不会专注学习,哪怕一分钟,总是会乱喊乱叫,肆意扰乱课堂。据说孩子在读幼儿园期间,一直有吃鼻涕的现象。他的父亲就职于工商银行,并且是某项工作的负责人。他的母亲在石油公司工作,也是一位某部门负责人。孩子的家庭环境是比较优越的。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对这个如此与众不同的孩子,其父母却丝毫没有意识到他的特殊性,而是简单的认为他只是有点懒惰、顽皮。并认为老师和同学没有公平地对待他的孩子,没有给孩子爱心,固执地认为是我们歧视他。总之,这个孩子一度成了我们班的“大麻烦”。原因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交谈、沟通、访问、分析,大致总结了一些造成孩子特殊性的原因。经过多次交谈,父母终于承认孩子本身确实患有抽动症、多动症以及感统失调。父亲还告知我们,他读小学时也是这样的状态。所以孩子的特殊在一定程度上是由遗传造成的。父母都是白领,平时工作都比较忙,所以孩子平时大部分时间是由爷爷来管。而爷爷的脾气是比较暴躁和固执的,平常对待孩子基本上处于放任状态,更谈不上教育了。所以孩子的行为也是顽劣和粗暴的。母亲之前都很少管这孩子,而母亲对幼儿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孩子在幼儿园会出现吃鼻涕的现象,到了小学连吃饭都不会,每天都是很邋遢的。父亲总体来说是一个比较难沟通的人。表面上态度很温和,与学校、老师都很配合,但一转身又会用自己的一套错误的教育方法对待孩子。因此,孩子对是与非也是辨别不清的。研究方法记录其父母每次家校通的回复情况。记录每次与其家长短信沟通的次数与内容。记录每次与其家长电话沟通的次数与内容。记录每次与其家长面谈的次数与内容。拍摄并记录孩子在每节课中的所有表现。记录与拍摄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包括作业、课堂表现、吃饭表现、改正错误态度等)。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现在孩子已经步入二年级了,总体来讲,他的进步也是比较缓慢而明显的。他对老师非常有礼貌。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只要他见到你,一定会大声地叫你:××老师好!不管怎么严厉批评他,临走前,一定跟我们说:谢谢××老师!他现在终于能安安稳稳、不吵不闹地坐在教室里听课。虽然大部分时候还是管自己做事,但至少已不会影响课堂、影响别的同学了。他终于能拿起笔做作业了,尽管都是抄别人的(肯抄作业也是种进步)。他能完成我给他布置的特殊作业,而且书写非常端正。他能接受我们对他的批评和教育,不再无动于衷。由于母亲的关注和重视,孩子现在比以前要整洁多了。不管怎样,我把他当作一株迟开的花苞,我会慢慢地等待他绽放!《图形的合与分》文本材料图形的合与分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俞水英教学内容:数学二上图形的合与分P26-27。教材分析:学生在学习“合与分”这课之前,教材已多处蕴含了“合与分”的思想,如前面的“玩七巧板”、“平行四边形”,学生也有了较多感性认识。教学的难点在于分解组合图形。但是因为低年级儿童的思维不能离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因此,教学时要重视通过图片观察、学具操作、感知“合与分”、学习图形变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自主活动,学习图形的“合与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和实践能力。2.在“合与分”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分解组合图形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直尺、课件、若干个大小相等的三角形学具准备:若干个大小相等的三角形、直尺教学过程:一、用三角形玩一玩。1.这里有四块同样大小的三角形,你能照样子拼成下面的图形吗?(1)出示图形:(2)学生独立操作。【拼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图形的组合过程,加深印象。】(3)相互欣赏同桌的作品。a.说说你是怎么拼出来的?b.你还能拼出其它图形吗?交流拼的图案,说说你是怎样得到的?【鼓励学生创新,拼出其他图形。】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合与分”。教师板书:图形的合与分【拼图形就是合成组合图形的过程,“玩一玩”使学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并且有了直观的经验,为分解图形打好基础。】二、用尺子画一画。1.在下面的图形里有几个这样的三角形?(1)学生仔细观察,用虚线画出来(独立完成)。(2)同桌交流纠错,看看自己错在什么地方?并且交流思考的方法。(3)反馈:观察一个组合图形中有几个这样的基本图形?(4)小结分解图形的方法及操作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前面“玩一玩”的铺垫之后,让学生分解较为简单的图形,学生完成得较为顺利,值得注意的地方:用虚线分割,割出的三角形要形状相同、大小相等,最后数出分解后的小图形。】2.用一用。(1)下面的图形里有几个这样的?你能用虚线把它们画出来吗?a.学生独立画一画;b.分别数出各图形中的个数;c.反馈:校对学生作业,纠错订正。【图形在小正方形格子的对比下,分解难度有所降低,学生练习困难较小,完成得比较顺利,重点还在于掌握分解图形的一般方法。】(2)照样子,用铺满下面的图形,分别用虚线表示出来。a.学生独立画一画;b.分别数出各图形中的个数;c.反馈:校对学生作业,纠错订正。【图形在没有小正方形格子的对比下,分解难度稍有提高,但学生练习困难不大,完成得比较顺利,学生通过练习之后感受到分解图形的一般方法。】三、数学百花园1.出示课件: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2.他们的锻炼工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分类?指名学生回答。3.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像这样可以分割的?有哪些物品是由一些图形组合而成的?学生说一说。【找一找生活中图形的合与分,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四、课堂练习1.学生独立作业。(1)左边的图形沿虚线剪开以后是右边的哪几个图形?请分别画“√”表示出来。同桌相互校对,对方错了吗?纠错。【先以独立思考为主(要有充足的时间),再与他人交流。让学生学会自我纠错以及在他人的帮助下发现问题。】(2)填空。(先用虚线画一画,再数一数,填一填)2.制作一副拼图,给你的同学和朋友玩一玩。【做游戏,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五、课堂总结。这节课研究什么内容?还有什么问题?1.四人小组相互介绍分割组合图形的好方法。2.总结结课。【培养自我总结和提问的好习惯。】小颖的变化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俞水英一、案例介绍小颖,我班一女生。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小、多疑、自卑、不爱动。该生在校极少与人交往,害怕在众人前说话,有见人就回避的行为表现。在交往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不合群,孤独,害怕参加活动;自卑感强,回避与老师同学相处;胆小、多疑,总感觉同学总在说自己坏话;害怕上学,做事拖拖拉拉,常迟到。从小就胆小,独来独往,人际关系欠佳。集体活动很少参加。放学回家后,钻进房间,看电视、看书,再也不出门。二、案例分析小时候,父母一天忙到晚,也没有时间多管,常与奶奶在一起,,与人交往较少;在幼儿园及入小学以后,由于接受能力较慢,学业跟不上,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耻笑,埋下了心理阴影;整天只能一人独自在家,缺乏父母的关心,父母没有更多的时间带她到公共场所,参加集体活动,缺少锻炼,造成了性格孤僻,胆怯的心理。父亲对孩子胆小、自卑、不合群的性格深恶痛绝,常以骂或讽刺方式刺激孩子,教育方式较粗暴,进一步加重了孩子的自卑胆怯的心理。三、辅导方法1、主动接近小颖与其交谈,努力地与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个别会谈:常与她个别面谈或电话交谈,时间地点不限,及时全面地了解其心理状况,以及她的思想动向和心理需求。2、与家长沟通与协调。①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校练习本留言、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了解小颖的家庭情况及其在家的表现。②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会令孩子自卑胆怯的心理加重。要求家庭多给小颖温暖,多沟通交流,共同做好转化工作。③指导家庭对策。(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导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尽量抽时间带孩子参加社会上各种娱乐活动,让她得到锻炼等。)3.与家长沟通思想,让其父母双方达成共识,认识其交往障碍的严重后果,共同商讨解决办法。①鼓励多与人交谈:做到有话就说,有事就谈。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多与老师交谈,说出自己的心理话,与她制定出改变胆怯的心理计划。②引导交友:介绍班上性格随和、待人真诚、乐于助人的同学和她交朋友,让她们互相交谈,成为好朋友。③创造良好的环境。指导小颖与同学交往的技巧,并安排小颖参加集体活动,担任一定的角色,加深与同学们的友谊。④参加校本课程——亲密接触课程,通过活动引导小颖参与游戏,有意识地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勇敢地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4.挖掘其闪光点,帮其树立自信心。充分发挥其爱好语文、爱想的优势给予鼓励,表扬其语言表达能力强等,重建其自信心。5.加强关键时期的心理辅导。如该生在考试前后情绪容易波动(多疑,焦虑等),要及时进行疏导。建议该生及其家长求助心理专家,帮助小颖更快地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6.通过科任教师加强对小颖的关注度,使其时刻感觉到学校的温暖。四、辅导效果通过辅导,小颖在班上交上了几个要好的朋友,有人分享她的快乐与烦恼,她不再感觉那么孤独了;情绪波动时能主动打电话找我倾诉,听我疏导;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想取得更快、更大的进步;早上迟到的次数也大大地减少了;学习上也有了飞跃,上课发言也能积极参与了。虽然小颖前面要走的路还很艰巨,但我相信终有一天她能勇敢地走出自我,不再畏畏缩缩,不再因为别人一句话(甚至一句玩笑)而无法自拔,而陷入死胡同。相信不久的将来她能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大方,学会只琢磨事,别琢磨人。【28】连加、连减崇文实验学校王淑馨教材分析:“看与问”是以主题图中套圈的场景为入口,引导学生从三位小朋友不同的得分图表中提出问题。“做与说”在解决聪聪的问题时,主要引导学生学习三个数的连加。解决佳佳第三次的得分,引出学习三个数的连减。最后迪迪的得分情况则是一道开放题,迪迪不同的成绩,决定着不同的名次,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练与用”安排了2道题。第1题,让学生按照竖式的要求进行计算,有连加的,有连减的,有加减混合的。第2题发,个位上三个数相加,可以灵活地选择计算的方法。教学目标:1.学习三个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掌握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2.培养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3.培养根据加数特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连加、连减式题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设想学生活动备注一、看与问1.教师谈话。(1)玩具乐园里有很多好玩的项目,今天我们就要去玩玩套圈。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聪聪佳佳聪聪佳佳2.第一个墨点填的是什么?聪聪一共得了多少分,怎样算?3.像这样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相加的算式叫做连加,引出课题。(板书)二、做与说1.先独立解答。2.交流计算的方法。在反馈交流时,可以上板书的孩子先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和观察,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学生板书)学生的板书难免不美观、字太小,这就影响了后面孩子的学习,容易导致思想不集中。所以教师可以适当重新书写。教师自己的书写也要起到示范的作用,要更加规范些。在反馈交流时,可以上板书的孩子先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的板书难免不美观、字太小,这就影响了后面孩子的学习,容易导致思想不集中。所以教师可以适当重新书写。教师自己的书写也要起到示范的作用,要更加规范些。①左边的算式是我们以前就学习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把前边的两个加数的得数抄回来,与第三个数相加。②上面的两位数相加我们已经很熟悉了,今天要学的就是在得数的后面再加一个数。很简单。③直接在横式上算,看来你的口算每天都在练!④相同数位相加,也是个好办法。⑤3个数一起加容易出错,那我们就脚踏实地两个两个算。⑥舍去第一个加号同样能表示连加的意思,那我们就选择更加简单的方法。3.你比较喜欢那种方法?简便的3数连加对你的口算要求比较高;长竖式的写法不容易出错,正确率更高。4巩固练习38+25+31,(教师在投影里展示计算过程,学生在1号本上跟写,强调书写格式,适当展示优秀作业)反馈:写好长竖式要注意什么,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6.聪聪的总数知道了,请您帮忙算算佳佳第三次得了多少分?(1)读表,怎么求?(2)相对于刚才的连加,那这个就是连减(板书)(3)学生板书计算。(4)交流计算的方法。(5)强调竖式的书写格式。7.表格中还有空位,教师继续提问:(1)如果迪迪想拿第一名,他第三次至少要投几分?你是怎么想的?(2)拿第二名呢?(3)第三名呢?(4)选择你自己喜欢的,尝试计算一下迪迪第三次的分数!(5)反馈。孩子板演是出现了错误,可以让她自己修改。在黑板上留在自己正确的书写,对于任何孩子都是件开心的事。孩子板演是出现了错误,可以让她自己修改。在黑板上留在自己正确的书写,对于任何孩子都是件开心的事。三、练与用第1题。(1)独立计算。(2)反馈校对。(3)分析错误原因。(4)提出计算的注意点。2.第2题。(1)观察4个竖式,个位上分别是哪些数相加?(2)怎样计算比较好?(3)分别向十位进几?3.竖式练习(1号本):19+40+30=25+55+19=25+34+30=56-12-17=40-23-12=28+11+59=4.分层练习:把6、7、8、9、10、11、12、13、14这几个数填在方格里,使每一横行、每一竖行、每一斜行的三个数加起来都是30。

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如何评价?五、课堂练习观察数学信息:套中小鹿可以得26分;套中小鹅可以得24分;套中小恐龙可以得29分……看图提出问题。可能会出现:聪聪第一次投中了24分,第二次投中了29分,第三次投中了28分,一共投中了几分?等问题。24+29+28(板书)计算迪迪的分数时,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计算策略:①2453+29+285381②比较重要的书写格式,教师可以先板书。24③24+29+28=81比较重要的书写格式,教师可以先板书。+295353+28④20+20+20=60814+9+8=2160+21=81⑤24⑥2429+29+28+288181数位要对齐,从左边算起,写进位点……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两次的分数,用减法。78-26-28说清算理很很重要。说清算理很很重要。观察同学的板演,再交流,会出现两种书写方式:①7852-26-285224②78③本节课的重点是计算,所以应用题的要求可以先放放,可以不写单位26+28=54本节课的重点是计算,所以应用题的要求可以先放放,可以不写单位-2678-54=2452-2824总分至少82分,用82-26-29算,跟求佳佳的方法一样;79、80(教师板书教师写了板书是给孩子提供了选择的依据。一定要写,还要写一个示范算式,给学习困难生一个提示。)教师写了板书是给孩子提供了选择的依据。一定要写,还要写一个示范算式,给学习困难生一个提示。77、76、75等情景导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突出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引导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简便的计算方法。说说算理,学会读表。开放的题目,提供给孩子多组算式,也是巩固连减的练习。在方法多样化中抓细节——《连加连减》教学反思新手上路,我已经走在了第三周。通过这几周的磨练,我也慢慢赶上了崇文的快节奏。《连加连减》,是我在崇文上的第12节课数学课。这节课,我在学军实习的时候,也曾上过。两个不同的教材,正好给了我两种不同的教学思路。人教版的设计着重于学生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计算要点;而新思维数学则是在倡导方法多样化的同时,强调竖式的要求。因此,这次的教学内容涵盖量更广、更丰富,课堂的生成点也更多了。我想把这节课作为重点课进行自我尝试的想法,得到了师傅邢佳立老师的支持。几次修改教案后,我在二(8)班进行了试教。师傅给我很多鼓励,同时也给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课堂语言要更加精准些,不能太随便。因此,我又一次修改教案,对课堂上的每一句话、预设的各种情况反馈,都进行斟酌、默记;在正式执教前,我还邀请了几位新教师听听我的试讲,使得语言再自然些。几近成熟后,我在二(3)班正式执教了这节课。听课的俞珺校长和李慧老师给予我很多肯定,也帮助我指出了一些教学常规上的小意见。结合自己的课后反思,从抓住细节培养孩子的能力方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1.简单表格的出示,我就忽略了孩子读表的能力。尤其在连减算式的导出问题上,在知道“总数=部分数相加”同时,如何运用在求部分数的上,对部分孩子是个难题。所以,说明算理、读读图表在这里就可以涉及一下。2.在连加方法的反馈上,出现了多种形式的计算。这也是方法多样化很好的体现。而学生的板演也存在问题。一是字太小,黑乎乎地缩成一团,后排的孩子就无法看清。这样板书就没有了意义;二是有些孩子一写在黑板上就容易出错,为了节省时间,我就很快地帮忙改过来,而孩子的积极性或多或少有些打击。其实,这些教学细节误区是可以避免的:孩子的板书字小,那我们在说清原因的同时,教师重新写一遍合乎正常大小的就行了;板书出现了小错误,孩子也发现了,就请他自己来改,黑板上展示着自己正确的解答对于任何孩子还说都是件开心的事!3.本节课的重点是说清长竖式的计算要点,所以应用题的要求就可以先不说。课堂时间很宝贵,省略写“单位”和“答”的时间,可以多练习一道练习。何乐不为?4.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开放性的作业练习,我在迪迪的问题上安排了这样的环节:“选择你自己喜欢的名次,列式计算一下迪迪第三次的得分”。本意是想让孩子们用上连减的方法,解答此题。而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孩子尚未明了要求,骚耳挠腮!其实,在他们练笔之前,我将集中名次总分板书与黑板,给予一个算式的提示,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连加连减”这节课的学习,不管方法千变万化,形式多种多样,孩子们只要抓住长竖式的计算要领,就能学好;对于,新老师的我来说也是如此。一节课的生成,教学思路教学设计的素材令郎满目,如何取舍;在教学过程中抓住细节,把握当下,就是我要一遍遍思量的地方!加减混合(一)杭州市抚宁巷小学朱拥军教学内容:《数学》第三册P56-57教材、学情分析:本节课建立在一年级时孩子们学会了20以内三个数的计算(一位数);学会了求和、求差基本应用题的结构和前一节课学习的100以内(两位数)连加连减的计算,包括竖式计算的学习起点上进行的。本节课教材融编在一个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它不仅强调计算教学“情境性”的体现,也使学生意识到计算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在丰富的情境中加深对运算符号意义的理解,提高计算的兴趣,促进问题能力的培养。对于加减混合,教材安排了乘客上下车的实际问题情境,将加减混合的计算置于现实情境中,并把加减混合运算与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结合呈现。连续“两问”的应用题是学习两步复合应用问题的重要过渡阶段,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理解加减混合的数学模型,不就式论式,渗透简便方法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问题中,发现数学问题,能够根据和差的意义列出两位数加减混合的算式,并计算结果的过程2、熟练掌握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和竖式计算方法,掌握加减混合的简便计算方法,并能根据数据特征灵活地选择方法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细心的计算、分析归纳的学习能力教学重点:1、理解加减混合的数学模型2、顺利找到两种数量关系的额“复合点”(其“第一问”求出的数量是“第二问”的一个条件)教学难点:理解用简便方法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1、听算(1分钟)12-5□+9□-10□+7□2、口答1)佳佳原来有15元钱,买本子用去8元,还剩多少元?15-8=7(元)外婆又给了她10元,现在有几元?2)教室里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一共多少人?25+20=45(人)去敬老院慰问老人10人,还剩多少人?45-10=35(人)3)学校舞蹈小组有20人,科技小组比舞蹈小组少5人,科技小组多少人?20-5=15(人)舞蹈小组和科技小组共有多少人?20+15=35(人)一、自主尝试(一)情景引入1:休息天,妈妈带圆圆去新华书店买书,他们来到车站,(课件:圆圆看到公交车上下车的情境)1、出示信息:公共汽车上原有52人,到站后下去25人2、根据上面两条线索,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还有多少人?独立列式计算,同桌交流,集体反馈算理52-25=27(人)3、接着给出下一条信息:又上来18人,并提出问题:现在车上一共有多少人?独立列式计算(关注竖式),集体交流反馈算理(特别是第二种方法的理解)1)52-25=27(人)27+18=45(人)52-25□□+18□□结合竖式理解:哪一部分是下去后还剩的人数?第一步算的是什么?第二步算的是什么?2)下车25人,又上来18人,下车的多,应该比原来少7人。-25+18=-725-18=7(人)52-7=45(人)答:现在车上一共有45人。(二)情境引入2:圆圆和妈妈坐车路过少年宫,(课件:看到广场的停车场上有很多进进出出的车情境)1、出示信息:原来停着25辆汽车,开走8辆后,2、提示:根据上面的两条线索,可以解决什么问题?还剩多少辆?3、接着给出下一条信息:后来后开来12辆,提出问题:现在有多少辆?4、整体读题:原来停着25辆汽车,开走8辆后,后来后开来12辆,现在有多少辆?-8+12=+4独立列式计算,交流反馈算理1)25-8=17(辆)17+12=29(辆)25-8□□+12□□结合竖式理解:哪一部分是开走后还剩的辆数?第一步算的是什么?第二步算的是什么?2)开走8辆,又开来12辆,开来的比开走的多4辆,应该比原来多4辆。12-8=4(辆)25+4=29(辆)答:现在有29辆。(三)比较上面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共同点:都是加减两步计算的题(出示课题),它提供的信息是先减少再增多,按第一种方法计算,两道题都是先减后加。不同点:用第二种方法做时有区别,第一题,比了之后应该是比原来少,要继续减,第二题,比了之后是比原来的多,要继续加。(四)小结:如按第一种方法做,需按线索两步完成,按题意,先解决第一环节的问题,然后根据结果,再解决第二环节。如按第二种方法做,需先把发生的两条信息进行对比,观察是比原来多还是少了,然后,在原来上面进行加或减。二、巩固应用(一)情境引入:来到图书馆,圆圆想借文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