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上精练本3.2 原子的结构_第1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上精练本3.2 原子的结构_第2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上精练本3.2 原子的结构_第3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上精练本3.2 原子的结构_第4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上精练本3.2 原子的结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结构1.如图为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 B.氯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C.氯原子的第二层电子数为8 D.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答案】B【解析】A.由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圆圈内的数字是17,该元素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故正确;B.氯原子的最外层上电子数是7,大于4,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故不正确;C.由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氯原子的第二层电子数为8,故正确;D.由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氯原子有三个电子层,故正确。故选B。2.如图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A.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0,核外电子数为8B.氧原子核外第一层上有6个电子C.氧原子的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D.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答案】D【解析】A.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为8,故A不正确;B.氧原子核外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故B不正确;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则氧原子的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但是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得到该信息,故C错误;D.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故D正确。故选D。故选D。3.2019年8月《Science》杂志报道,科学家合成了一种环状碳分子C18,这种分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个环状碳分子C18中共含有18个()A.原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答案】A 【解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环状碳分子C18由18个碳原子构成,故1个环状碳分子C18中共含有18个碳原子。故选A。4.如图是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由图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A.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 B.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C.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的x等于8 D.硫原子所形成离子的符号为S2-【答案】B【解析】A.由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故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不符合题意;B.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符合题意;C.由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等于核外电子总数,即:2+x+6=16,则x=8,不符合题意;D.硫原子的最外层得2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2=8,硫原子变成离子,符号是S2-,不符合题意。故选:B。5.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原子质子数为8 B.该原子核外共有2个电子层C.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 D.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答案】D【解析】A.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8,故A正确;B.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外共有2个电子层,故B正确;C.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C正确;D.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故D不正确。故选D。6.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NaCl由Cl-和Na+构成B.原子中都含有中子C.Cl-的质子数比电子数多1D.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答案】A【解析】A.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易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钠离子与氯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氯化钠,因此NaCl是由Cl-和Na+构成,选项A正确;B.原子中不一定含有中子,例如大多数氢原子核中就不含中子,选项B错误;C.氯离子是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形成的,Cl-的质子数比电子数少1,选项C错误;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因此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选项D错误。故选A。7.根据给出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为阳离子 B.②的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C.③为金属元素 D.④的化学性质稳定【答案】C【解析】A.①的质子数是11,电子数是10,质子数大于电子数,是阳离子,故A正确;B.由微观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可知,②的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故B正确;C.③的质子数是17,是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错误;D.③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属于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稳定,故D正确。故选C。8.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A. B. C. D.【答案】A【解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A为阴离子,B.C为原子,D为阳离子;故选A。9.如图为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粒子属于非金属元素 B.该粒子核外电子数为17C.该粒子具有3个电子层 D.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原子易得电子形成Cl-【答案】B【解析】A.该粒子的质子数是17,属于氯元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多于4个,易得电子,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选项A正确;B.由图可知该粒子核外电子数为18,选项B错误;C.由图可知该粒子具有3个电子层,选项C正确;D.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因此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1个氯原子易得1个电子形成Cl-,选项D正确。故选B。10.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A.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A错误;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为原子,故B错误;C.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C正确;D.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7,为原子,故D错误。故选C。11.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一定不会引起改变的是()①元素种类 ②化学性质 ③相对原子质量 ④粒子的电性 ⑤原子核 ⑥电子层数 ⑦最外层电子数 ⑧核外电子总数A.①⑤ B.②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⑧【答案】C【解析】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核外电子总数,电子层数不一定发生变化,化学性质一定发生了变化,电性一定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核没有变,决定元素种类的质子数没有变,决定相对原子质量的质子数与中子数没有变,故一定不会引起改变的是①③⑤。故选:C。12.如图是A.B.C.D.E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粒子共表示_____种元素。(2)属于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有_____(填字母)。(3)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的原子有_____(填字母)。【答案】(1)四(2)BCD(3)AE【解析】由A.B.C.D.E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A是氧原子,B是氧离子,C是氖原子,D是镁离子,E是氯离子。(1)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图中粒子的质子数有8.10.12.17,则图中粒子共表示四种元素。(2)最外层电子数(氦为2)达到8,为相对稳定结构,BCD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故属于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有BCD。(3)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容易得到电子,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AE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6.7,故易得到电子的原子有AE。13.根据下列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2)图中微粒共能表示__________种元素,这几种元素共同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该化合物在实验室中必须密封保存,其原因:一是暴露在空气中易_______________;二是与空气中的某物质发生反应而变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答案】(1)D(2)3NaOH吸水而潮解【解析】(1)D中,质子数为11,核外有10个电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阳离子;(2)因为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图中共有三种不同的质子数,代表有三种元素,分别为氢元素、氧元素、钠元素,由三种组成的物质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易潮解,还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而发生变质,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14.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1)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关系如图甲所示,图中应填上______,图中用化学符号应表示为______。氯化铁中的阳离子的符号是______。(2)氧、硫、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乙所示。则x=______。氧和硫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_。(3)汽车尾气处理装置能将CO和NO转化为没有污染的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丙所示。①请在图丙微观示意图补画完整________。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答案】(1)原子H2OFe3+(2)7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3)①②【解析】(1)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故图中①应填上原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图中②用化学符号应表示为H2O;氯化铁中的阳离子是铁离子,符号是:Fe3+;(2)由于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则x=17-2-8=7,元素的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氧和硫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3)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图丙微观示意图应补充三个一氧化氮分子,如下图:;②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15.“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化学学习要让学生既能够“见微知著”,也能够“见著知微”。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如图为氯化钠形成的示意图。根据所给信息,请回答:(1)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_____,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原子的_____决定的。(3)化学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4)构成氯化钠的离子是_____(填微粒符号)。【答案】(1)3失去(2)最外层电子数(3)降低(4)Na+、Cl-【解析】(1)由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3;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3)反应前氯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反应后氯化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设氯化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0,解得x=-1价,故化学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变化降低。(4)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填:Na+,Cl-。16.探秘物质的构成科学理论的建立与发展是一代代科学家不懈努力的结果。人们对物质构成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1)原子的构成:汤姆森、卢瑟福等科学家都是根据实验证据进行推理,再用原子模型来表征原子的内部结构。①汤姆森之前,科学家对原子的认识是________________。1897年,汤姆森在实验中发现所有原子都能释放出一种带负电的粒子,这种粒子就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在当时的实验现场,根据这一实验结果,你推理获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卢瑟福等科学家在汤姆森研究的基础上,根据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结论,提出了原子的____________模型。③在化学变化中,构成原子的微粒_____________不变,__________________可变。(2)分子的构成:十九世纪初,科学家们提出早期的分子学说,部分观点如下:观点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观点2:单质分子由相同种类原子组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类原子组成。观点3:分子不能用物理方法分割,化学方法可使它解离。观点4:分子质量等于组成它的原子质量总和。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①按现代分子理论,观点1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从元素角度谈谈你对观点2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根据观点3,从微观角度分析“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反应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用符号表示,下同),不变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原子、分子质量很小,为计算和使用方便引入相对原子质量,结合观点4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相对原子质量是采用以小比小使数值变大的计量原理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质量1/12的比值C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组成它的所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D1个分子质量一定大于1个原子质量(3)万物皆原子,原子是构成一切化学物质的基本单元。图3是氢、氖、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你以氖气、氯化氢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为例,从原子直接或间接构成物质的角度,简要谈谈你对“原子是构成一切化学物质的基本单元”的理解。__________【答案】(1)①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不可再分电子原子可分,原子内部存在带正电荷的粒子②核式(有核行星)③原子核(质子和中子)核外电子(或电子)(2)①不完全正确(或不正确)②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③H2.O2H、O④ABC(3)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氖原子可以直接构成氖气;氢原子和氯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先构成氯化氢分子,再间接构成氯化氢这种物质;氯原子和钠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先变成氯离子和钠离子,再间接构成氯化钠这种物质【解析】(1)①汤姆森之前,科学家对原子的认识是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不可再分。1897年,汤姆森在实验中发现所有原子都能释放出一种带负电的粒子,这种粒子就是电子。原子能释放出电子,且原子不带电,故原子中含有带正电荷的粒子,故推理获得的结论是原子可分,原子内部存在带正电荷的粒子;②卢瑟福等科学家在汤姆森研究的基础上,根据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结论,提出了原子的核式(有核行星)模型;③在化学变化中,构成原子的微粒原子核不变,核外电子可变。(2)①观点1不正确,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等;②单质分子由相同种类原子组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类原子组成。从元素角度,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③氢气和氧气生成水,氢分子分解为氢原子,氧分子分解为氧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水分子,故反应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H2.O2,不变的微粒是H、O;④A.原子的质量很小,书写和使用都不方便,故国际上一致同意采用相对质量,即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故相对原子质量是采用以小比小使数值变大的计量原理,符合题意;B.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