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元结的山水诗_第1页
论元结的山水诗_第2页
论元结的山水诗_第3页
论元结的山水诗_第4页
论元结的山水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研究元结的山水诗,分为创作历程、独特情怀和意象、艺术表现三部分进行。从文献资料中,了解诗人生平和创作历程,对于诗人的家族和仕途对诗人的山水观和诗文形成的影响进行探究。在对诗歌内容研读中,探讨元结在山水诗中对于钟爱泉、石的趣味,研究诗人“以文为诗”的形式表现和平易浅显的诗风。进一步发掘诗人在山水诗蕴含的隐逸思想和对于后世研究的艺术价值。关键词:元结山水诗情怀意象艺术表现

AbstractThestudyofthelandscapepoetryofyuanknotisdividedintothreeparts:creativecourse,uniquefeelingsandimages,andartisticexpression.Fromtheliterature,wecanunderstandthepoet'slifeandcreativecourse,andexploretheinfluenceofthepoet'sfamilyandthepathonthepoet'slandscapeandpoeticformation.Inthestudyofthecontentofpoetry,thestudyoftheyuanknotinthelandscapepoetryfortheloveofspring,stoneinterest,thestudyofthepoet"intheformofliteratureaspoetry"toexpressthepeacefulandeasytoshallowpoetrystyle.Furtherexplorethepoet'shiddenthoughtinlandscapepoetryandtheartisticvalueoffutureresearch.Keywords:Yuanjie;MountainAndWaterPoems;FeelingS;Image;ArtPerformance

目录TOC\o"1-2"\h\u引言 论元结的山水诗引言唐代诗人元结喜欢游玩山水,酷爱吟咏山水,给后世留下一定数量的山水诗歌。在很多文学史料里相对其他的同代的有名诗人,元结和他的诗歌很少被提及,所以对于元结的诗歌的研究很少。在已有的研究中更多的是关注他反映现实的讽刺诗,更少去触碰他的山水诗。在少数提及元结的山水诗的史书中,胡适在《白话文学史》中说过“他(元结)又是个爱山水的人,意态闲适,能用很朴素的语言描写他对于自然的欣赏。”【1】其中,我国现代学者聂文郁先生整理了元结的诗歌集,并进行详细研究,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认为元结的山水诗在他诗篇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有值得我们去研究和了解其所蕴含的价值意义。一、元结山水的创作历程元结的山水诗与他山水生活息息相关。他曾两次出任道州刺史,其大量的山水诗作品是在出任道州刺史之后创作的,故其山水诗划分前期和后期,是以他出任道州刺史为界,既是广德元年(763)。前期山水诗主要是辞官居樊上时期所作的山水诗,因为在隐逸时期所创作的,所以诗歌主要表现了诗人有关人生价值的取舍和隐逸生活的状态。后期山水诗主要是道州任上所作的诗,其大多数是具有隐逸倾向的诗。(一)前期在前期,元结受到他父亲和其兄元德秀影响,从小就有安于山林自居的想法。盛唐隐逸之风盛行,其一部分原因是当时出现很多抒发唐代文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山水田园诗作品,另一部分是唐代皇帝认为隐居山林的人大部分是有才华的人,很赏识那些隐逸山林的名家学者,使他们得到进入朝廷施展抱负的机会,所以在当时很多文人追求隐逸的生活。其中,元结的父亲元延祖就是一位隐者,在很小的时候就影响着元结,在元结小时候带着他在商余山习静。随后,十七岁的元结又跟随元德秀学习十年,在一定意义上元德秀是元结的师傅,元德秀在各方面影响着元结,包括生活习惯和音乐思想,甚至是政治作为。元结喜爱游玩山水也是受到他的影响。除了人为影响,还有环境影响,细数诗人自幼到中年时期待过的商余山、洞庭湖、苍梧山、抔湖、退谷、洄溪(在州南江华县)都是拥有秀丽山水的地方。在商余山习静期间,诗人写下《石宫四咏》,分春夏秋冬之境,春景有“白云宜苍苔147”【2】;夏景有“寒水宜高林148”【2】;秋景有“清气宜山谷148”【2】;冬景有“暖日宜温泉149”【2】。云、山、林、泉构成四季之景,写出石宫在一年四季的风景为春云白、夏水寒、秋气清、冬日暖的特点,表达诗人在石宫过着乐山乐水、逍遥自在的生活。147148148149宝应元年,元结以母亲年老久病为由,辞去了摄理职务,要求免官归养。皇代宗批准了他的要求,并授予著作郎。之后,他带着母亲从瀼溪迁至武汉居住在靠近樊水的郎亭山下,过起了农耕渔业的隐居生活。当时元结在这一时期创作许多的山水诗,其中有《樊上漫作》、《招孟武昌》、《漫歌八曲》、《登殊亭作》、《漫酬贾沔州》等。诗人在诗中描写耕种垂钓的休闲生活,表达想学习耕地和钓鱼的愿望,如“漫欲作渔人,终焉无所求”188、“且欲学耕钓,于斯求老焉173”、“耕钓以为事,来家樊水阴173”并在序文提及“修耕钓以自资184”。诗人完全沉浸在闲暇的边钓鱼边耕田的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愉悦的心情言于表面。前期的山水诗更多带着积极的,纯粹享受生活的心情。188173173184(二)后期在后期,元结的山水诗受他在樊上出任道州以来所经历在污浊黑暗官场上受到重重打击的影响,往往在诗歌中细致描写山水风光后抒发退隐山林和过闲适园田生活的意向。所以在元结后期诗歌创作中,极少有表现积极意义的诗歌作品,往往是消极隐退的诗歌作品,特别是在唐代宗永泰元年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表达积极进取的诗歌,只有消极隐退的诗歌。如《招陶别驾家阳华作》元结用十四句话描阳华的优美风景与陡峭的地势,最后用“陶家世高逸,公忍不独然。无或毕婚嫁,竟为俗务牵。”226【2】四句话劝说陶别驾摆脱一切凡尘俗世的牵挂,归隐华阳居住。《宿洄溪翁宅》也是在诗末处用“时俗是非何足道,得似老翁吾即休”229【2】将自己消极隐退思想加到老翁身上。在《窊樽诗》用“此樽可常满,谁是陶渊明?”232【2】把自己比作陶渊明,在窊樽旁饮酒为乐,长期醉卧在此处。山水诗在后期所抒发的隐逸思想越来越浓,元结本来以为能在道州施展身手为民造福,可无奈困难重重,虽坚持做官,但他生活在思想上进与退的矛盾中。226229232虽然消极隐退的诗篇在元结后期诗篇中占大量篇幅,但也有具有积极意义的诗歌作品。如《题孟中丞茅阁》中诗人由大到小,先描写郡城优美的风景,城外溪水旋转曲折环城而绕,城内数十棵深青色的杉树茂盛的枝叶覆盖成荫,然后点出茅阁的优势,茅阁地势高和阁中夏季凉爽,再联想到对孟中丞颂歌。在诗最后道出“请达谣颂声,愿公且踟蹰”218【2】,反映诗人忧国忧民,为朝廷效力和造福百姓的愿望,这使得其山水诗蕴含积极意义。具有积极意义的山水诗也只是元结后期山水诗中仅有少数,大多数是具有消极退隐思想的诗歌作品。218二、元结山水诗的独特情怀和意象元结喜爱山水,每登临必有所作,留下大量的山水诗和山水游记给后世。在元结山水作品中,呈现一种“好奇”的旨趣,对于奇山异水异常热爱。欧阳修曾评价:“元结,好奇之士也。其所居山水,必自名之,惟恐不齐。”【3】喜欢给山水命名,这是元结一个特点。他对于奇石寒泉有着莫名执着,在他山水诗中多次提到。除了奇石和寒泉,元结诗歌的意象群数量丰富,有酒器瓶具,有山林石涯,有云泉溪水,有老翁渔舟。(一)情怀上文提到元结的山水诗和他仕途有关,其山水诗在内容上主要是抒发隐逸之情。他的隐逸情怀跟他学习儒家和道家思想有关。其中他不爱金玉和官爵的思想与老庄思想中的“合乎自然而行就是德,背离自然就是丧德”的思想相符合,认为玉带加身就是违背自然法则,要依照自然行事。因为元结跟随父亲习道家道法,所以道家隐逸思想在元结的心底扎根。他几次辞官隐退与儒家思想有关,一次因母亲患病需要在她身旁侍疾,一次因母亲的丧事守孝,两次都因孝道而辞官。孝道是儒家思想之一,还有其他儒家思想影响着元结。除了道家和儒家思想影响元结,他还受到陶渊明隐逸遗风的影响。元结与陶渊明很相似,在仕途经历上,因为仕途不顺,几次辞官归隐山林;在品格上,因为不图财富官爵和不屈服黑暗势力,都有着高洁品质。他们安于世外生活。在诗文创作上,元结和陶渊明同样爱写山水田园生活,寄情于山水。从历史时间上来看,元结是受到陶渊明的影响,在诗文创作上学习陶渊明的诗文创作。元结在山水诗中多处提到陶渊明,流露出羡慕陶渊明高洁隐逸的情感,用“陶家世高逸”表达陶渊明的高洁之志。在思想上,诗人学习陶渊明清风亮节之志,还有他退隐山林的情趣。在内容上,诗人的《招陶别驾家阳华作》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相似,同样是世外桃源,里面居民不知世外之事。在诗中诗人喜好山水,但其诗中山水大多不是名山大河,而是一些普通到不知名的山、石、溪、泉的自然风光。还有人造风景,比如“石鱼湖”、“殊亭”、“白云亭”等。诗中他选取的山水地方很特别,在别人眼里没有什么特别风光,但是他总能找出“奇特”之处。他笔下的朝阳岩、广宴亭、石鱼湖等所选取的景观中哪个不是无名之景?元结对无名之景的赏识与推举,与他推举人才的政治态度有关,更和他仕途有关。他一生仕途不顺,年轻时候想要报效朝廷却得不到机会,直到四十一岁时才由苏源明举荐入世机会。因而他走上官场后,他很愿意发现那些被朝廷遗漏的人才,去推举他们成为朝廷的一员报效国家、为民造福,这是元结的政治举措。元结为山水写诗作铭时,有一个与其他诗人不同的特点:为山水命名。命名时,按照两种方式:一种是按照山水所呈现出的特征状态命名,比如“石鱼湖”是因湖中有像鱼的石头,所以命名为石鱼湖;另一种是以心意和志趣为山水命名,比如“殊亭”,是元结认为殊亭建造者“才殊、政殊、迹殊”,所以用殊字命名亭子;“异泉”则是因为“时异、事异、理异”而得名。在他心中认为游玩山水是有要求的,在武昌居住时命名当地山谷和湖为退谷和抔湖,并说干进的人不能游玩山谷和讨人厌的人不能游湖。还有在命名中可以体现元结崇高重孝的高尚品节,他为泉水取名为潓泉、涍泉、汸泉、淔泉,这符合“凡人心若清惠,而必忠孝,守方直,终不惑也”。从元结为山水命名中看出山水在他的心中是有灵性的,他在山水中寄寓了崇高的人格精神。(二)意象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意象群,而元结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意象群。在唐代诗坛中他算是爱写水石的诗人之一,对他的山水诗进行精密的统计(不包含序文),泉、水、石出现频率:泉字二十三次、水字二十六次、石字三十一次。泉主要为寒泉,水为春水、夏水和寒水,石为欹石。诗人尤其喜欢在山水诗中赞美寒泉、欹石。石头拥有坚硬的躯体,在诗中象征着诗人自己坚强不屈的人格精神,而欹石拥有与众不同的形象,在诗中象征着孤傲高洁的品格,代表诗人不入世事,喜欢特立独行。水,柔而有劲、柔中带刚,象征着诗人坚定不拔的信念和清正廉明的品质。寒泉,象征着清冷高洁的品质,带着强劲的生命力。诗人以水石言志,来代表他坚贞不屈、品行高洁的品质。石与水,一刚一柔,柔中带刚、钢中带柔,诗人将柔情在私下给予百姓、家人、朋友,将刚健在朝廷上应对黑暗的政治环境及奸邪之人。元结山水诗除了经常使用怪石、寒泉意象,还有酒、船、云、林、酒樽意象。在道州任职时作的诗中,酒意象被频繁使用,其一部分原因是受元德秀的影响,他养成爱喝酒的习惯。二是当时他经历官场的黑暗,仕途不顺所引发消极求退的退隐思想,酒意象在隐逸诗中是主要意象。元结借酒怡情,酒、船和酒樽构成逍遥自在、饮酒作乐的士大夫游玩生活。另外描写山水离不开植物,元结选取松树、竹子、杉树、桂树作为他的植物意象,将他们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为石竹、松竹、松桂、杉松的意象。松树,苍劲有力,躯干挺直;竹子,空而有节,挺拔秀青;桂树,清香淡雅,生于幽景;杉树,挺拔高大,直达云天。他们在诗歌中代表坚贞不屈、品性高洁的人格品质,符合隐士淡然超脱的胸怀,“幽人,隐者也;酷爱松竹,高尚之士所为”【2】。还有诗人在《题孟中丞茅阁》将杉树比喻栋梁之材。这一类意象比较集中在元结后期道州任职期间的山水诗中,符合当时他因官场的黑暗导致仕途不顺,才能没能发挥出来,因此萌生退隐山林的思想,不愿同流合污,只愿保留自己坚贞不屈、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寄情于山水。三、元结山水诗的艺术表现元结倡导新乐府运动,算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者。新乐府运动由一群现实主义诗人弄起来的一个诗歌改革运动,来反对当时风靡的诗坛风气。他的诗歌理论呈现“规讽”、“风雅”的诗歌特点,其复古思想与他人的不一样,他倡导“太古”,不写律诗,而是通过写古体诗来反对当时另一种风靡的诗风主流,并在诗歌创作中追求平易浅显的诗歌风格。还有其诗歌创作理念与他人不同,追寻“以文写诗”的理念,其诗歌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将写散文的形式加入诗歌创作中。在长期诗歌创作中,元结形成他独有的写作风格。(一)语言元结是现实主义诗人,他在诗歌中倡导“风雅”,反对陈言,摒弃典故,不使用偏僻词,要求语言浅显质朴,口语化,大众化。他早期作品中有陈言,也有典故,有生冷偏僻字。后期诗歌语言渐渐形成他浅显质朴的独特风格,外加口语化,大众化。他的山水诗主要创作在诗歌后期,所以山水诗的语言是浅显质朴。如他在山水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是清幽、恬静的风景,带有口语般的朴实,把诗情画意的美景带入人的眼帘。《石鱼湖上作》“吾爱石鱼湖,石鱼在湖里。鱼背有酒樽,绕鱼是湖水。儿童作小舫,载酒胜一杯。座中令酒舫,空去复满来。湖岸多欹石,石下流寒泉。醉中一盥漱,快意无比焉。金玉吾不须,轩冕吾不爱。且欲坐湖畔,石鱼长相对。239”【2】诗中塑造一个“我”很爱石鱼湖的形象并讲述爱的原因和我在石鱼湖饮酒的事件,湖中有一个鱼状石头,而酒樽在石头上,湖水环绕石鱼。小儿制作一个小而能承载一杯酒的小船在湖上,我在岸边让小船空着去满载着来,湖岸有很多高低不齐的怪石,石头下寒水流动着。喝醉了就洗刷,真是快意无比呀。表达我不需要钱财,更不爱官爵,只想长久坐在石鱼湖岸与石鱼相对的愿望。诗中没使用华丽的辞藻,也有没生僻字,更没有使用典故,全是平白话语,效仿民歌的格调和语言写成。诗人写诗完全真情实感,不为文造作,最后一句抒发诗人隐逸之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运用大量虚词,在语言上增强诗歌的口语化,如“醉中一盥漱,快意无比焉”、“公方庇苍生,又如斯阁乎”、“且欲学耕钓,于斯求老焉”。239元结在诗歌中过于追求诗歌的抒情功能,所有的诗歌都是浅显易懂,使其山水诗没有意境之美,平淡无奇。同样是山水诗,陶渊明的诗歌语言平淡中带有雅致,古朴中带有辞彩。《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唐诗宋词.程郁缀.北京大学出版社唐诗宋词.程郁缀.北京大学出版社52(二)艺术手法“以文为诗”是元结诗的一种创作理念倾向。在他的诗中常使用序文,如《刘侍御月夜宴会》、《石鱼湖上醉湖》等,其中分为小序和总序,他在三十四首诗歌中写有小序,在五类诗歌写有总序。诗歌中添加序文,这算是元结诗歌中一个特色。还有诗歌常使用设问修辞,主要在诗中间。设问的方式有三种,分为自问自答、“他”问“我”答和自问不答。其中,自问自答的形式比较多使用,如:“溪边老翁年几许?长男头白嫁孙女。”【2】(《说洄溪招退者》230)230“谷中更何好?绝壑流寒泉。”【2】(《招孟武昌》)“湖中更何好?坐见大江水。”【2】(同上)三句设问句都带着特有的意义。在《说洄溪招退者》中,诗人询问长寿老翁的年岁,侧面反映出洄溪生活是十分闲适的。在《招孟武昌》中,诗人通过两次问答来表现退谷和抔湖的魅力。一种是诗人虚设一个人物,完成对话的“他”问“我”答的形式,如:“问吾常讌息,泉上何处好?独有潓阳亭,令人可独老。”【2】(《潓阳亭作》245)245诗人为提问而设发问者,在一问一答中引出所要表达的观点。还有一种是在诗的末尾处使用自问不答的形式,如:“吾今欲作洄溪翁,谁能住我舍西东?”【2】(《说洄溪招退者》230)230诗人在诗文后抒发想做洄溪翁归隐山林的愿望,但是带着无人相伴的无奈之情。可以看出设问修辞的运用,是来突出表达诗人的观点和立意。诗人除了使用设问修辞手法,还使用其他的修辞,如对比、夸张、顶真等。运用对比手法,诗人的山水诗常使用冷暖对比。诗人笔下的山水风景面貌是清幽的,通过对比突出景色的特殊之处。以《石宫四咏》为例:“石宫夏水寒,寒水宜高林。”148【2】与“石宫冬日暖,暖日宜温泉149”【2】,描写石宫水在夏季和冬季的冷暖对比,用冷暖突出水的冬暖夏凉的特性。同样《潓阳亭作》中“天寒宜泉温,泉寒宜大暑”【2】也是使用水的冷暖对比。在《招孟武昌》中描写退谷和怀湖,“风霜枯万物,退谷如春时。穷冬涸江海,抔湖澄清漪。”182【2】冬天大地万物经历风雪后呈现的草木枯竭、江河涸泽的景象,而退谷的景色依旧如春、生机勃勃,抔湖的湖水清澈、微波荡漾。运用对比手法,将退谷和怀湖与其他地方放在一起,两地的风景反差,更加突出抔湖、退谷的风景优美,与众不同。148149182运用夸张手法,如《欸乃曲五曲(其五)》“下泷船似入深渊,上泷船似欲升天。”254【2】在急流中行驶的船只,随着江涛的汹涌起伏而上下激烈波动。每当船只陷入波底浪谷之时,船就好像掉进无底的深渊一样;而每当置于浪颠之上时,船只好像升起在高高的天空中一般。诗句描写作者乘舟泛湘江时,适逢春水汹涌、逆流而上时的感受,其夸大在湘江乘船感受,烘托了湘江江涛的惊险跌宕、磅礴浩大。诗句比喻生动形象,气势豪放,呈现壮观的景象,给他人惊心动魄的感觉。254运用顶真手法,如“爱之不觉醉,醉卧还自醒。”232【2】、“湖岸多欹石,石下流寒泉。239”【2】、“长松亭亭满四山,山间汝蔻流清泉。230”【2】等。诗中顶真手法使的句子紧密相连,语句流畅。大量使用多种修辞是元结诗歌的特色,使得笔下的风景生动形象化,增加诗歌趣味性。232239230纵观元结诗歌多为写实,其山水诗运用大量白描手法,注重细节描写。在《窊樽诗》中描写窊石像酒樽,诗人饮酒和醉酒的样子刻画详细生动,还将树根盘在窊石上像是龙和蛇样子。诗人将游玩发现的地方和游玩状态呈现在世人面前,刻画窊樽的样子惟妙惟肖,增加其鲜活性。描写无为洞口时,直接就写洞中的春水满了,洞旁有白色的春云,直接把无为洞的风景呈现在他人面前,简洁明了;石鱼湖的石头像游鱼,故而取名石鱼,在描写石鱼湖环境上具体写出湖边有很多欹石,湖中的水在石头下流动的场景。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将景色直接具体呈现在眼前。元结的山水诗不是纯写山水,其叙事的成分比较多。如《游右溪劝学者》叙述诗人在道州工作之余的闲暇时光来到右溪劝勉辞学辈专心学习儒道;《登殊亭作》写诗人参加到殊亭宴席的情况。还有诗文末尾处加入议论的成分,一句话带出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三)诗风元结在诗歌体裁专注于古体诗,在元结现存的九十八首诗歌中,五言古体诗占了诗歌总数量的一半以上,有五十八首。山水诗歌中有二十三首五言古体诗、六首七言歌行和一首七言古体诗。元结追求“风雅”的诗风,在诗歌体裁上追求有相对自由的形式,不讲究对仗、平仄、句数,随心而作。他有些诗歌内容长,有些诗歌很短,篇幅可大可小,跟文章一样,符合元结诗歌中的特点“以文为诗”。诗歌是讲究押韵的,而元结很讲究艺术效果,他宁愿不要格律,也必须押韵。他根据写作需要,杂用平声韵、仄声韵或者入声韵,如《登九疑第二峰》押寒韵;《引东泉作》押东韵;《樊上漫作》押先韵等,或许这是他选择古体诗体裁创作的原因,用韵自由。在山水诗中一般是一韵到底,其他题材的诗歌有中途换韵。元结在诗歌中饯行他的诗歌主张,其山水诗的风格也是如此。元结山水诗的诗歌风格是平易浅显,主要体现在浅显质朴的诗歌语言和恬静的诗歌意境。在诗歌上过于追求诗歌的抒情功能,用易懂的语言加上白描手法,仅用较少笔墨勾勒出具体的自然景物,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描写山水诗运用一些清冷的词语,如“幽清”、“清冷”、“泠泠”等。加上诗人选取一些淡雅的意象,如寒泉、白云、白鸟、松、杉等,构成清幽、恬静的意境,给世人呈现一幅山水水墨画。这是大部分山水诗歌的风格,也有其他的诗歌风格,如七言歌行的山水诗。七言歌行的山水诗的艺术风格是婉转流美的,六首七言歌行分别为:《无为洞口作》、《朝阳岩下歌》、《说洄溪招退者》、《石鱼湖上醉歌》、《宿洄溪翁宅》、《宿丹崖翁宅》,皆为山水题材。歌行与古体诗的区别是,歌行的情感或层意复沓,古体诗层次单一,相比之下歌行偏向散文写法,运用多种修辞。《宿丹崖翁宅》层次上分为四段,首先写乘舟来到丹崖下,找崖翁欢聚,接着写丹崖宅周围幽雅清静的风景,再接着写丹崖翁的弃官生活,最后写诗人退隐的想法和无法与崖翁相聚的原因,形成歌行诗层意复沓。《无为洞口作》也是如此,先写无为洞内外风景,再表达诗人对于无为洞的喜爱,又写在无为洞学禅的山僧,最后抒发自己游玩无为洞的心情。除了层意上复沓,还有字法句式上的重叠复沓。《无为洞口作》和《朝阳岩下歌》开篇就用两句排比句写无为洞和朝阳岩的风景,进行氛围铺写,《说洄溪招退者》开篇也运用顶真句法进行洄溪环境的铺写。歌行采用字法句式的重叠和层意的复沓使得声情流美婉转。综上所述,元结山水诗的诗歌风格总体是平易浅显,再加上七言歌行的婉转流美。总结元结一生经历坎坷,在他为官十年仕途生活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