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_第1页
试论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_第2页
试论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_第3页
试论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_第4页
试论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主张教育应源于生活、联系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应善于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法,选择生活中的素材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从情境中发现生活现象背后所蕴含的知识与规律,树立知识的实践应用意识,实现有意义的学习[1]。但是,我们发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生活情境方法的运用存在形式化现象比较严重的问题。这种“伪生活”的情境创设,并不能有效地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目前,这一问题急需解决,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所在。希望可以通过对生活情境方法的研究,优化数学教学手段,以助力小学数学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一、目前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一)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情感需求学生的学习情感与其学习质量存在直接的关系。例如,当学生具备积极的学习情感时,其在学习中投入的精力会相较于平时高出许多,特别是对于以感性思维为主的小学生而言,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但是,部分教师在运用生活情境方法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并未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情感需求,因此导致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低,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注意力差等问题的出现[2]。(二)生活情境方法的实用性未能体现自新课改以来,大力提倡教学方法的创新,许多教师也加入到新的教学方法研究之中,生活情境方法的出现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是一种新的教学尝试。部分教师在运用生活情境方法进行数学教学时,过于注重“热闹”,课堂氛围虽然十分活跃,但却并没有真正地发挥出生活情境方法的教学实用价值,学生无法从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影响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对于学生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帮助不大。(三)未能让学生获得思维能力锻炼数学思维的培养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本前提,更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必不可少的因素,而数学思维的培养需要体现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部分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方法,只局限于课堂导入环节中的教学主题引入,以吸引学生的关注,却忽视了融合问题的生活情境创设,也可以引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进行深度的思考与探索。二、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一)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效的生活情境创设,需要建立在以学生为出发点、满足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在生活情境创设前首先要考虑学生的现阶段学习情况,能够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巧妙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学习心理情感。其次,在生活情境的创设中应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如1~2年级的低段学生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其抽象思维发展薄弱,教师应尽量采取直观化的生活情境创设方式;而面对的学生主体是5~6年级的高段学生时,教师则可适当地增加生活情境的抽象性,能够借助生活情境的创设,锻炼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从而使得生活情境的创设更加贴合学情。(二)可以促进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融合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虽然已经认识到了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关系,但是因为所选择的素材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距较远,从而导致学生所积累的生活经验难以运用于数学情境问题的思考之中,导致其教学效果大打折扣[3]。为了更好地发挥出生活情境教学方法的教学价值,教师应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高度相关的素材作为情境创设的资源,使教师所创设的生活化数学教学情境能够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更为密切,以此引发学生的共鸣,更加准确地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三)有助于教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部分教师认为生活情境方法的运用就是在课堂导入中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这是对情境教学方法的错误认知。实际上,生活情境方法不仅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起到调节课堂教学氛围的作用,更可帮助教师攻克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解决教师在教学中的诸多难题。例如,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借助生活情境创设的方法,帮助学生攻克概念理解的难关,以降低“教”与“学”的难度,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三、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一)通过生活情境创设,培养数学学习兴趣自新课改之后,如何提升学生对各学科的学习兴趣成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话题,并将其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对学生而言,学习兴趣不仅仅是源于其内心对于学习的渴望,同时也是一种能力,对学生在学习中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学习兴趣的提升需要通过后天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培养,才能够形成并长久地维持。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感性思维优于理性思维的成长阶段,此时在数学学习中更加容易受到感性思维的影响。兴趣是影响学生感性思维的重要因素,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善于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接下来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后续的数学问题探索提供原动力[4]。以《长方形与正方形》的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教学情境:“学校要为班级更换窗户上的玻璃,现在采购人员已经在卖玻璃的商店了,店家向采购人员询问玻璃的尺寸是多少,但是采购人员并不知道玻璃的具体尺寸是多少,需要我们来测量一下,将尺寸报给采购人员。”此生活情境的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出了生活化的问题,引发了学生在数学情境中对问题的主动思考,并开始动手测量窗户的长度与宽度,从而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存在的联系,在生活情境的带领以及动手测量中,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教师可以继续创设情境。“虽然,玻璃的尺寸问题解决了,但是采购人员又面临了一个新的问题,让他十分头疼,想要让同学们帮助他解答。店家说玻璃的价格是按照面积计算的,一平方米的玻璃是50元,那么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知识计算一下,班级中的一块长方形玻璃、一块正方形玻璃的面积分别是多少?一共需要多少平方米的玻璃?”通过问题化的生活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怀着浓浓的探究热情进入到课堂学习中,希望可以通过接下来的数学知识学习,完成这些问题的解答。学生从生活情境的问题思考与解答中,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从而认识到数学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二)通过生活情境创设,获取基础数学知识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过去的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教师一般会采取理论讲述的方式,细致地分解讲授各种数学知识点。这种模式显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脱节,无法让学生利用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去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基础。针对这一问题的存在,需要教师结合课堂教学中的基本数学知识内容,选择适宜的生活情境,从而触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经验的角度分析抽象的数学知识,以降低学生对基础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并且学会从直观的生活现象中概括出数学规律,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主动建构数学知识的机会,也可以起到锻炼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作用,让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均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以《平移、旋转、轴对称》的一课教学为例,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理解“平移”“旋转”以及“轴对称”的数学概念,学会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特点,能够准确地分析物体所做的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对图形是否具备轴对称的特点做出准确判断。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创设如下几个生活情境:1.老师用手拉动黑板、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行驶、升国旗时国旗在上下移动,此时黑板、火车、国旗的运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点吗?2.风车、电风扇、钟表的指针等物体,在运动的时候,有什么特点,它们的方向或者是运动的状态是什么样子的?3.利用多媒体视频展示几组图片,如蝴蝶、飞机等,请学生观察并分析,中间的虚线(即对称轴)两侧的物体是否可以完全重合?这些情境创设所选取的,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或者比较熟悉的物体。通过第一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从中发现了物体在水平直线上下或前后移动,就称之为“平移”;通过第二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物体运动现象中抽象出了“旋转”的概念,并对物体发生“旋转”的这一数学现象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也让学生从生活现象的分析中认识到了“平移”与“旋转”的区别;通过第三个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以及何为对称轴。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很多学生在数学概念的理解上都会出现障碍,或理解得不够透彻,或存在理解性的偏差,究其原因是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未能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生活情境教学法在数学概念性知识解读中的运用,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可以让学生在数学概念的分析与理解中带入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接触的、用到的物品,有哪些符合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特点,促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思考数学概念,带领学生在三个生活情境中更加轻松地理解了数学概念,降低了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难度。(三)通过生活情境创设,强化数学思维能力所谓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遇到现实问题的时候,能够站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与分析问题的一种能力,也是数学思维品质发展的重要组成。简单来说,就是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而培养学生形成数学思维,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参与思维的机会,让学生可以置身于某一特定的情境之中,经历发现问题、分析处理问题以及解答问题的全过程,以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与交流,在问题的探索与分析中发展数学思维[5]。例如,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某商场在国庆节期间举办‘满减’促销活动,活动的规则是顾客在国庆节期间,在本商场内购物每满200元返20元,不满200元的,不能参与本次促销活动。例如,买200元送20元,买400元送40元,如果一个顾客买了500元的商品,还是返了40元,以此类推。当日,有一位男士在商场中消费了7256元,如果按照商场的‘满减’促销政策,应给这位顾客返回的现金金额是多少呢?这个促销活动的提出,相当于给消费者打了几折?”这个数学情境的创设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也是实实在在的生活问题,需要学生熟练地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律,能够结合生活情境中所提出的问题做出假设分析,再运用数学方法找到其中存在的数量关系,对数据以及数量关系进行分析、计算与检验,是一个较高层次的数学问题,可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数学问题解答中,进一步地掌握计算方法以及计算规律,获得推理思维能力的锻炼。在此生活情境问题的解答中,学生经历了数据的提取、信息的处理、问题的假设、推理与验证等过程,并体会到了数学的严谨性,学会利用数学思想方法解答问题,有助于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