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西两校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年广西两校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年广西两校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年广西两校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年广西两校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广西两校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密押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由于对低经济价值的垃圾不予回收或回收比例低,从而影响了垃圾分类对减量化的明显效果;又由于对回收的品种进行掺杂处理,导致品质不高,加之目前资源化技术较低,导致垃圾资源化方式粗放、附加值较低的局面。例如掺杂后的废纸板不能满足高级资源化的需求,许多废纸板原料仍需依赖进口;不同种类的塑料混合再造塑料粒子,最终也只能再生产价值低的一般塑料制品等。垃圾分类的目的不仅在于减量化和资源化,更在于有利末端无害化处置。在常规的垃圾处置方法中,焚烧处置要求垃圾含水率尽可能低、可燃成分髙,而生化(堆肥)又要求有机物含量高。相对焚烧和生化(堆肥)处置,填埋处置对垃圾性质要求最低,几乎任何垃圾都可以填埋,因此填埋占主导的处置现状也不利于促进垃圾分类。目前上海乃至全国垃圾末端处置方法中,填埋仍为主要处置方法。材料二国际发达国家多在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时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制度(选自<2019年垃圾分类制度市场影响报告》)材料三垃圾分类问题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一是强制性不足,通过立法增强强制性是垃圾分类的必经阶段,而我省目前出台的大多都是政策文件,没有专门对生活垃圾分类制定或出台法规规章。二是重视度不高,一些试点地区对垃圾分类的财政投入不足,难以满足设施建设需要。三是配套率不高,各地分类投放和收集设施配套还不到位,总量不足,分类运输能力比较弱,末端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厨余垃圾处理依然是难点,有害垃圾处置设施明显短缺。四是参与度不高,群众对垃圾分类的认同度较高,但对分类方式、分类知识知晓度不高,参与度较低,习惯养成尚需时日。“垃圾分类四个环节中,最难的是一头一尾,让垃圾分类成为自觉行动需要长期培养,因为面对的是千年积习和千家万户,可能需要一代人的努力甚至更久;而在末端,湿垃圾处理及有害垃圾处理技术还不够成熟,处理能力也不足。”山东省住建厅城市管理局局长杨建武表示,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短板的补足,主要可依靠分类垃圾桶的设置和分类收运车辆的投入,随着工作的推进和投入的加大,相对好解决。(选自《垃圾分类,这些短板待补齐》)材料四提到美国纽约,人们很难将这座极具吸引力的国际大都市同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垃圾碱市联系起来。事实上,19世纪末以前,纽约一直是世界上最肮脏的城市之一。那时的纽约街头垃圾遍地、蚊蝇乱舞,扑鼻的恶臭让许多住户从来不敢开窗,糟糕的卫生条件成为各类疾病滋生的温床。直到卫生工程师乔治•韦林的出现,纽约人才看到了希望。1895年,作为街道卫生指挥官,韦林创建了纽约历史上第一个垃圾回收和分类系统,提出利用食品垃圾生产肥皂和农肥等系列规定和具体措施,还号召全民拿起扫把清扫街道。在全民共同努力下,纽约逐渐摆脱了脏乱差的环境,建立了较为系统、完善的垃圾分类回收办法。根据1989年的最新法律规定,纽约居民必须在丢弃垃圾前进行分类处理。可回收垃圾共分两大类,纸和硬纸板为一类,金属、玻璃和塑料制品等为另一类,需分别放入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中。近年来,纽约不断探索更细致的垃圾分类方法,尝试单独回收食品垃圾,将其统一回收用于沼气发电和堆肥。当地政府认为,加大垃圾回收力度不仅有助净化环境,还能节省大笔政府开支。(张帆《“垃圾分类”国外有何高招?》)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目前上海乃至全国垃圾末端处置方法均为填埋,方式粗放,其弊端在于不利于促进垃圾分类。B.居民素质提高是垃圾分类制度成功的关键,居民素质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C.垃圾分类改变千家万户的生活方式,改变千年积习不是一朝一夕,需要一代甚至数代人努力。D.1989年纽约法律规定了纽约居民需进行垃圾分类处理,近年来,纽约不断探索更加细致的分类。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垃圾分类后续资源化程度不高,低经济价值的垃圾回收状况差和对回收品种掺杂处理影响了垃圾分类,形成粗放、附加值较低的局面B.发达国家多在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时(1万美元)开始颁布垃圾分类相关政策和法律,建立相应的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C.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的不足,迫切需要我们加大收集设施配套的投入,其中分类垃圾桶的设置和分类收运车辆占有主导作用。D.美国纽约在19世纪末以前一直呈现脏乱差的局面,直到乔治•韦林制定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垃圾分类规定和措施,才得到改变。3.当前我们开展的垃圾分类,遇到重重困境,请你结合材料,分析解决办法。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士兵突击(节选)兰晓龙三个人多少是振奋了一下,他们超过了那两名已经油尽灯枯的士兵,一口气把人拉下了几十米。那个终点已经只是八百来米的事情了。槲树林中忽然跑出一个跌跌撞撞的士兵,摔倒在袁朗(队长)的脚下,那是第一个到达的士兵,医护人员立刻上前救护。三个人的步子一下慢了下来,互相对望了一眼。伍六一又开始挣扎,这回他的挣扎接近于厮打,一下狠狠地甩开了两人。“就剩两个名额了!你们还拖着我干什么?三个人!只要三个人!”两个人呆呆地看着伍六一,身后两名士兵正缓慢但固执地赶了上来。成才忽然掉头就跑,往终点奔跑。许三多却看也不看跑去的成才,他将背包背在身子前边,抢上来抓住伍六一,他不想丢下他,他要背着他走。伍六一强挣着就是不让,但那条腿已经吃不上劲了,大半拉沉重的身子被许三多架在肩上。许三多拖着伍六一,向终点做拼命的冲刺。由于负重过多,许三多慢得出奇,他一步一步地往前冲着。伍六一不敢再挣了,他一只腿竭力地往前蹦着,因为现在的速度很重要,他得为许三多想点什么。后边的那两名士兵,慢慢地超过他们了。伍六一受不了了,又开始愤怒地吼了起来:“他们超过你了!放开呀!你又要搞什么?还想在那空屋里做看守吗?……”伍六一的声音里都有哭声了。前边的那两名士,已经离他们越来越远。成才已经到达了槲树林终点,那股子猛冲的劲头让他几乎撞在了袁朗的身上。精疲力竭的成才没有倒下,他立刻转过身看着战友:“许三多快跑!许三多,你加油啊!”袁朗意味深长地看看他,又看看远处的许三多和伍六一,他的眼神里充满了一种钦佩。对于那还在争夺中奔跑的四个人来说,这剩下的几百米简直遥不可及。“成才已经到了!只剩下一个名额了!你看见没有?!”伍六一望着绿意葱葱的槲树林对许三多说。许三多根本就没抬头看,他的力气依然用在对伍六一的拖拉上。“只剩一个名额!你把我拖到也不算!脑子进水啦!”“加把劲……再加劲。”伍六一盯着那张汗水淋漓的虚脱的脸,忽然间恍然大悟:“我知道你要干什么了?你想拖着我跑到头,你自己装蛋趴窝是不是?”许三多还是没吱声,他只管脚下使劲。伍六一想突然挣开他,却发现横担在肩上的一只手臂简直已经被许三多的手掐到了肉里。“蠢货……你不是笨是蠢了……我用得着你施舍吗?……我会去告你的!……你放开……求你放开……到嘴的馒头我们都不吃,现在为什么干这种事?”伍六一已经哭了。“跑了好远……从家跑到这…前边都是你们推着扛着……最后这一下……我帮一下,又算什么?”伍六一已经完全没力气可用了,他只能看着许三多往前一步步挣扎。伍六一本来是狂怒加无奈的眼神也慢慢平和下来,他说:“许三多,咱们是朋友。”近在咫尺的砰的枪响,把许三多吓了一跳。伍六一手中的信号枪还在冒着烟,信号弹正缓缓地升上夭空。伍六一一瘸一拐地高举着双臂,向着终点挥舞着,他说:“我跑不动了!我弃权!”他真的是跑不动了,刚走出两步,便轰然倒地。救护车是随时准备的,几名卫生兵已经发动汽车过来了许三多呆呆地看着伍六一。伍六一瞪着他,挥着拳头喊着:“跑啊!许三多!”许三多掉头开始他的最后一段狂奔。那领先的两个兵意识到了身后的威胁,也使出了最后的力气狂奔了起来。许三多喊叫了,他在喊叫中开始了不可能的加速,第一次加速就超过了那两人。一个被超过的士兵终于丧失了信心,在许三多超过他的同时摔在地上。然而,他那位战友却不管不顾地回身拉起了他。许三多仍在喊叫着,喊叫声中救护车与他交错而过,喊叫声中许三多的声音将所有人的声音淹没,喊叫声中许三多刚流出的眼泪被风吹干,他在喊叫声中跨越了终点。成才欢天喜地地跑过来,他想与许三多拥抱。许三多抬起头,那双眼睛里的冷淡让成才愣住了。许三多回头看着刚刚跑过的路,他看到那两名士兵正互相地搀扶着跨越终点。远处的伍六一已经被卫生兵用担架抬上救护车。伍六一笑得像个大男孩一样,向这边不停地挥手。(选自《士兵突击》,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许三多在友情与荣誉之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友情,并自始至终没有动摇过。他执着、坚韧、重情的形象被刻画得淋滴尽致。B.小说通过袁朗队长钦佩的眼神,运用侧面描写,让读者看到了主人公独特的人格魅力,从而使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更鲜明立体。C.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成才在只剩两个名额及两个士兵赶上来的情况下,抢先冲到终点,与许三多相比,更为理智与冷静。D.军事题材的小说多以扣人心弦的情节取胜,本文节选虽短,但情节曲折,伍六一弃权、许三多冲刺等场面,让读者回味无穷。2.请简要分析文中伍六一的心理变化过程。3.文章“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震撼人心。请从许三多的角度,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转身李汉荣①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不可能了。②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经常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③在旅途上,这“转身”的频率更高,体验更多,一转身,那个清丽的少女不见了,她失踪于汹涌的街市人潮;一转身,那个少妇不见了,她那么端庄,贤淑写满了她的表情,然而,呼啸的列车载走了她;一转身,那个老者不见了,这是我极少见到的“经典老者,”满头银发,一身素净,眉宇间透出气定神闲的沉静和慈祥,一转身,他不见了,车门关闭,车轮转动,不知把他带往何方,我甚至没有看见他的背影。④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一个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我挡着你了。”我竟然被感动了,只顾欣赏这张善良的、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水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最诚挚的心情告诉他。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闪动的各色衣服……⑤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已走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一瞥里只得到“好看”的朦胧感觉,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失落和惆怅。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去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⑥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服褴褛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找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不见了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最后我来到丁字街,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交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于是我把防寒服披在这位贫苦老人的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能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起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一转身?⑦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已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⑧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1)第①段加点词“打捞”是否可以换成“寻找”,并简要阐明你的理由。(2)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是(3)第⑥段画线句的含义是(4)下列对本文几处描写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第③段中对“少女”“少妇”“老者”的描写都只是一笔带过或简单勾勒,而第④段通过具体的语言、动作描写对“年轻人”进行细致刻画,充分表现“他”文雅谦和。体现了作者选材的详略得当。B.⑤段开头对“秦岭深处”一段山路环境的描写,暗示了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使得“秦岭女孩”“脸上满是羞涩”,不敢与外人接触。C.第⑥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处世态度:即使是对擦肩而过的陌生乞丐,也应给他们以力所能及的关爱。D.④⑤⑥段是详写,具体描写了作者与年轻乘客、秦岭女孩、和中年乞丐邂逅(短暂相遇)的经历。而⑦⑧两段是略写,点出人生“一转身”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对前文详写的拓展。E.全文对不同场景下的“转身”进行了详略得当的描写,点面结合中重点突出表达了作者因人生苦短而产生的惆怅和无奈。(5)简析⑦⑧两段在表情达意上的差异。(6)结合全文,概括“转身”的含义,并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杨绘,字元素,绵竹人。少而奇警,读书五行俱下,名闻西州。进士上第,通判荆南。为开封推官,遇事迎刃而解,诸吏惟日不足,绘未午率沛然。仁宗爱其才,欲超置侍从,执政见其年少,不用。以母老,请知眉州,徙兴元府。吏请摄穿窬盗库缣者,绘就视之,踪迹不类人所出入,则曰:“我知之矣。”呼戏沐猴者诘于庭,一讯具伏,府中服其明。神宗立,召修起居注、知制诰、知谏院。诏遣内侍王中正、李舜举等使陕西,绘言:“陛下新即位,天下拭目以观初政。馆阁、台省之士,朝廷所素养者不之遣,顾独遣中人乎?”曾公亮请以其子判登闻鼓院,用所厚曾巩为史官。绘争曰:“公亮持国,名器视如己物。向者公亮官越,占民田,为郡守绳治时,巩父易占亦官越,深庇之,用巩,私也。”帝为寝其命。绘亦解谏职,改侍读,绘固辞,滕甫言于帝。帝诏甫曰:“绘抗迹孤远,立朝寡援,不畏强御,知无不为。朕一见许其忠荩,擢置言职,信之亦笃矣。今日之除,盖难与宰相并立于轻重之间,姑令少避尔,卿其谕朕意。”绘曰:“谏官不得其言则去,经筵非姑息之地。”卒不拜。未阅月,复知谏院,为御史中丞。时安石用事,贤士多谢去。绘言:“老成之人,不可不惜。当今旧臣多引疾求去,范镇年六十有三、吕诲五十有八、欧阳修六十有五而致仕,陛下可不思其故乎?”免役法行,绘陈十害。安石使曾布疏其说。诏绘分析,固执前议,遂罢,知亳州。元祐初,复天章阁待制。卒,年六十二。(《宋史·杨绘传》,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吏请摄穿窬盗库缣者摄:捉拿B.一讯具伏伏:趴下C.帝为寝其命寝:废置D.贤士多谢去谢:辞职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绘少时读书一目五行,名声遍闻西洲,进士考试考了第一等,为官后办事能力极强。B.杨绘认为曾公亮请求让曾巩做史官,是为了报答越地为官时曾易占包庇自己的私情。C.因为杨绘的争辩,皇帝搁置了那份任命,也解除了杨绘谏官职务,对他失去了信任。D.杨绘上书陈说王安石推行的“免役法”有十大危害:他坚持自己意见,却因此被降职。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馆阁、台省之士,朝廷所素养者不之遣,顾独遣中人乎?(2)今日之除,盖难与宰相并立于轻重之间,姑令少避尔,卿其谕朕意。4.请结合全文概括杨绘的形象特点。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又呈吴郎①杜甫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緣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注]①呈:呈送,尊敬的说法。这是用诗写的一封信,作者以前已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这是又一首,所以说“又呈”。作者用了小辈给老辈的“呈”,让吴郎更易接受。1.杜甫,字________2.对本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第一旬开门见山,从诗人自己过去怎样对待邻妇扑枣说起,劝告吴郎。B.诗的前半部分杜甫在叙事的过程中,流露了自身对穷苦人处境的同情和体谅。C.颔联两句“防远客”和“插疏篱”的主语都是吴郎,两句相互关联,相互依赖,措词十分委婉含蓄。D.本诗在艺术表现方面很有特色,“即”、“便”、“虽”。“却”等虛词的运用,化呆板为活泼,既有律诗的形式关、音乐关,又有散文的灵活性。3.有人说,杜甫诗歌的价值之一即在于常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请结合本诗就此作赏析。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___。(《论语》)(2)尔ト尔筮,_______________。以尔车来,_______________。《诗经·氓》(3)_______________,四弦一声如裂帛。_______________,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4)草创未就,___________________,惜其不成,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5)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韦庄《菩萨蛮》)7、古今中外的文化名人往往有着某种特殊的审美爱好,而这又常常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创作与人生。如“李白与酒紧密相连;陶渊明与菊紧密相连;林逋与梅紧密相连;杜甫与……紧密相连;巴金与……紧密相连。请自选一个人物,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沈从文与水紧密相连。水是他创作的源泉,是他灵魂的栖息地。他的文字如水一般通透澄明,浸染了湘西水土独有的气息。他的心灵如水般柔情缱绻,充满了对故乡一草一木的热爱与眷恋。他的人生如水般波澜起伏,书写了一个乡下人成长的传奇。8、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回答问题。冬天大雪后,使用融雪剂能够快速除雪化冰,使道路畅通,但过多使用融雪剂也有很多危害,如破坏路面、污染地下水、伤害路边植物、侵蚀汽车轮胎及底盘等,今年冬天,某城市实施绿色清雪行动,除市区干道及主要支道可以适当使用融雪剂外,其他道路的清雪以机械和人工为主,严控融雪剂使用。这一举措实施后,市区清雪速度明显迟缓,这给市民出行带来一些不便。有网民发出不满声音:路滑难走,生命都受到威胁,这时候还顾什么环保?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写一段回复表达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达流畅得体。120字左右。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早晨坐公交车去上课,本就狭小的空间却被堆积的行李等物品充斥,母亲发消息问我是否到达上课的地方,我和她漫不经心的抱怨着,今天的车上如此拥挤,这时,后面一位老人急冲冲的准备下车,撞到我后,我下意识往后一退,一不小心踩到了坐在椅子上一位中年男子的脚,我正准备转头道款,他却抢先一步,“不玩手机你能踩到我?”他气势汹汹,打碎我所有想道歉的心思,只漠漠地“哦”了一声,他不甘示弱,“以后少玩电子产品。”我后来想想甚至觉得他胡搅蛮缠,扔了句“这两者没因果关系”就愤愤地下车了。—某中学高二年级一名同学上学途中经历的一件事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想与思考?请结合自身体会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1.A2.D3.(1)政策保障:①出台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②完善收运体系和末端处置设施,提高配套率;③加大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让广大群众知晓度更高。(2)国外借鉴:垃圾分类精细化,垃圾处理环保化。【解析】

1.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目前上海乃至全国垃圾末端处置方法均为填埋”错误,根据材料一“因此填埋占主导的处置现状也不利于促进垃圾分类。目前上海乃至全国垃圾末端处置方法中,填埋仍为主要处置方法”,末端处置方法以填埋为主。故选A。2.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垃圾分类规定和措施”错误,根据材料四“韦林创建了纽约历史上第一个垃圾回收和分类系统”,应该是纽约历史上第一个垃圾分类规定和措施。故选D。3.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根据题干的要求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归纳概括,分条作答。本题,要求找出解决开展的垃圾分类的办法,根据材料三“通过立法增强强制性是垃圾分类的必经阶段,而我省目前出台的大多都是政策文件,没有专门对生活垃圾分类制定或出台法规规章”,概括为立法规范。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主要可依靠分类垃圾桶的设置和分类收运车辆的投人,随着工作的推进和投人的加大,相对好解决”,概括为完善体系和增加设备。根据材料三“参与度不高,群众对垃圾分类的认同度较高,但对分类方式、分类知识知晓度不高,参与度较低,习惯养成简需时日”,概括为加大宣传力度。根据材料四概括为借鉴国外经验。【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2、1.C2.①超过两名对手,望见终点时,他内心是振奋的。②两名对手赶上来时激烈的挣扎,表现了他担心拖累战友、害怕被对手超越的心理。③被两名对手超过后的狂怒、哭泣与平和,既有对战友的“固执”的愤怒、无奈,又有对自己不被抛弃的激动与欣慰。④最后,笑得像个大男孩,既有对战友获胜的喜悦,又有为自己选择放弃而没有拖累战友的释然。3.①不抛弃,就是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都不抛弃自己的战友,要与战友共荣辱,同生死。这是一种集体意识,彰显的是“团结”的精神力量。②不放弃,就是在任何艰苦卓绝的条件下都不放弃自己的目标、任务与荣誉。这是一种担当和执着的精神,需尽最大的力量冲向终点,完成任务。③“不抛弃、不放弃”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意志。它不仅是战友之间珍贵友谊的写照,还是战胜敌人的军魂。【解析】1.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C项,“与许三多相比,更为理智与冷静”错误,对比的效果分析不当,目的是突出许三多的“不抛弃、不放弃”的执着。故选C。2.此题考核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要求概括伍六一的心理变化过程,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和关键词语概括,此题可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三个人多少是振奋了一下,他们超过了那两名已经油尽灯枯的士兵,一口气把人拉下了几十米”“伍六一强挣着就是不让,但那条腿已经吃不上劲了,大半拉沉重的身子被许三多架在肩上。许三多拖着伍六一,向终点做拼命的冲刺”“后边的那两名士兵,慢慢地超过他们了。伍六一受不了了,又开始愤怒地吼了起来”“蠢货……你不是笨是蠢了……我用得着你施舍吗?……我会去告你的!……你放开……求你放开……到嘴的馒头我们都不吃,现在为什么干这种事?”“许三多,咱们是朋友。”“伍六一笑得像个大男孩一样,向这边不停地挥手”概括答题要点即可,重点抓住文中的“振奋”“强挣着”“愤怒”和人物的举动分析。3.此题考核分析小说的主旨的能力,分析小说的主旨注意从多个视角进行,从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分析,从周围的人对他的影响或他对周围的人的影响的角度分析,从文章的次要人物的性格分析,从社会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还可以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结合情节的转换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以及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进而分析主旨等,总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此题要求从主人公的“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的角度分析,重点从“不抛弃、不放弃”是一种集体意识、一种担当和执着的精神、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意志等角度分析即可。【点睛】情节概括的题目是小说常见的题目,注意有直接要求概括情节,通过哪些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人物的心理或情感的变化过程怎样等提问方式,答题时注意分清题干的要求概括的什么情节,是关于哪个人物的情节。注意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单的段落的划分,重点注意文中表现情感变化的重点词语。3、(1)不可以。“打捞”指的是将沉在水里的人或物找着取上来,此词既可使人联想到“大海捞人”的不易又具有形象性。同时,与前句中“人海”呼应。(2)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小河流水的清澈平静、流水声悦耳动听。(3)转眼间,作者身边只有一个老年乞丐,却找不到他要寻找的那个中年乞丐。然而,他们同样生活在贫寒与苦难中。(4)BE(5)第⑦段重在表现很多事物在转身的瞬间就会消逝,且这种消逝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抒发作者的无奈。第⑧段重在表现和抒发作者对瞬间发生改变的美好事物的留恋、不舍以及美好事物不在的怅惘和失落。(6)“转身”指的是人们在人生路途中与美好事物相逢机遇的短暂。(或答:失去美好事物的迅速)“转身”是本文的行文线索,借助不同场景中“转身”的描写,强调时间、过程的流逝之快,使文章结构严谨。反复点题,突出中心,提醒人们珍惜时光,珍视人际交往。【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作答本题首先是要亮明观点,本题显然“打捞”更好。所以回答不可以替换。接着分析好在哪里,一是要理解“打捞”的意思,指的是将沉在水里的人或物找着取上来。二是要分析语境,注意前句“在人海里”,与前句相照应;后句“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不可能了。”“打捞”一词既可使人联想到“大海捞人”的不易又具有形象性。(2)本题考查分析作品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解答时首先要分析句子采用的表现手法,然后分析采用这种手法表现的内容。答题思路一般为:点出手法+具体分析+表达效果+作者情感。作者情感很明显的一般都要点出。“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中“清澈如镜,温柔如绸”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河水比作镜子、丝绸,生动形象地写出小河流水的清澈平静;“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河水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流水声悦耳动听。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3)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分析该题,首先注意句中的“但”,表示转折,也就是说句子有两层意思。根据前文语境“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找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不见了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最后我来到丁字街,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可知,前半句的意思是:转眼间,作者身边只有一个老年乞丐,却找不到他要寻找的那个中年乞丐;“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的意思是:他们同样生活在贫寒与苦难中。(4)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章的内容要点与表达艺术的能力。本题属于综合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然后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细节做出准确判断。B项,中的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是为下文“秦岭女孩”的自然美做铺垫,“不敢与外人接触”的说法属于无中生有,故B错误;E项,“重点突出表达了作者因人生苦短而产生的惆怅和无奈”错,作者重点是强调时间、过程的流逝之快,提醒人们珍惜时光,珍视人际交往,故E错误。

故选:B、E。(5)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句子的情感,要注意分析句子的内容。第七段“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已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强调的是很多事物在转身的瞬间就会消逝,且这种消逝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抒发作者的无奈。第八段与第七段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多了一种留恋、不舍之情以及美好事物不在的怅惘和失落。(6)本题考查赏析作品内涵。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与作用。理解词语的含义,注意词语的表层义和隐含义,“转身”本来是指时间短,文中指人们在人生路途中与美好事物相逢机遇的短暂人们在人生路途中与美好事物相逢机遇的短暂。小说标题的作用: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概括小说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具有象征意义;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寄托作者情感;展开情节,前后呼应;对比讽刺,强化效果;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从给读者的感情来说,还有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冲动的作用。本题可以结合文本内容据此回答。结构上,“转身”是本文的行文线索,借助不同场景中“转身”的描写,强调时间、过程的流逝之快,使文章结构严谨。主题上,本文反复点题,突出中心,提醒人们珍惜时光,珍视人际交往。4、1.B2.C3.(1)馆阁、台省(朝廷中央机构)的官员(人才济济),朝廷平素供养的官员不派遣,难道只能派遣这些宦官吗?(2)今日免除他谏官的职务,是因为难以处理他与宰相同立(同时存在)在朝堂的轻重问题,姑且令他稍微回避一下,你一定(可要)向他说明白我的意思。4.①机敏出众;②正直敢谏;③忠诚有则;④坚持己见(固执)。【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看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别出现因为审题不清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憾。最好的方法是凭借知识迁移能力兼用排除法。B选项,“一讯具伏”,“伏”是动词“伏法,认罪”之意。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选项,因为杨绘的争辩,皇帝搁置了那份任命,也解除了杨绘谏官职务,“对他失去了信任”错误,“朕一见许其忠荩,擢置言职,信之亦笃矣”,译为“我一见就很赞许他的忠诚,把他提拔安置在言官的位置上,我对他信任也算深厚了”,“未阅月,复知谏院,为御史中丞”,译为“没过一个月,又开始做谏院的官职,擢拔为翰林学士,做了御史中丞”,可见“对他失去了信任”错误。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素”,平素。“不之遣”,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不遣之”。“之”,代词,代官员们。“顾”,难道。“独”,只。“中人”,宦官。(2)“今日之除”的“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除”,免除。“盖”,语气词,因为。“立于轻重之间”,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轻重之间立”,译为在朝堂的轻重问题并立。“姑”,姑且。“姑令少避尔”,省略句,正常语序“姑令之少避尔”。“尔”,罢了,语气词。“少”,稍微。“其”,表商量或期望语气副词,希望,一定。“谕”,告诉。4.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作品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①机敏出众:“吏请摄穿窬盗库缣者,绘就视之,踪迹不类人所出入,则曰:‘我知之矣’,呼戏沐猴者诘于庭,一讯具伏,府中服其明。”译文“府中小吏请求捉拿打洞穿墙偷盗库中丝绢的盗贼,杨绘前往查看,发现现场踪迹不像是人出入留下的,就说;“我知道是什么情况了。”就叫来耍猴的人在庭堂中审问,一审讯就完全认罪,府衙中的人都叹服他的神明”。根据“现场踪迹不像是人出入留下的”,便断定“耍猴的人”是主犯,可见其“机敏出众”。②正直敢谏:曾公亮请以其子判登闻鼓院,用所厚曾巩为史官。绘争曰:“公亮持国,名器视如己物。向者公亮官越,占民田,为郡守绳治时,巩父易占亦官越,深庇之,用巩,私也。”译文为“曾公亮请求让他的儿子做登闻鼓院判官,与他关系深厚的曾巩做史官。杨绘争辩说:‘曾公亮主持国事,把朝廷官员的职位看成自己家里的东西。从前曾公亮在越地做官时,霸占民田,被郡守依法惩办,当时曾巩的父亲曾易占也在越地做官,曾多方包庇他。现在任用曾巩,是为了报私情啊’”。正直敢谏言,勇于担当。③忠诚有则:“改侍读,绘固辞”。“今日之除,盖难与宰相并立于轻重之间,姑令少避尔,卿其谕朕意。”绘曰:“谏官不得其言则去,经筵非姑息之地。”卒不拜。译文为“杨绘也被解除了谏官的职务,改任侍读职务”,“今日免除他谏官的职务,是因为很难处理他与宰相并立于朝堂的轻重问题,姑且令他稍微回避一下,你一定向他说明白我的意思。”杨绘说:“谏官的话不能被采纳就该离开,御前讲席也不是我姑息停留之地。”最终也没有接受侍读的职务”。不去担任侍读之职,他认为“谏官的话不能被采纳就该离开,御前讲席也不是我姑息停留之地”,足见其忠诚有责,有担当不苟且。④坚持己见(固执):时安石用事,贤士多谢去。绘言:“老成之人,不可不惜。当今旧臣多引疾求去,范镇年六十有三、吕诲五十有八、欧阳修六十有五而致仕,陛下可不思其故乎?”免役法行,绘陈十害。安石使曾布疏其说。“诏绘分析,固执前议,遂罢,知亳州”,译文为“当时王安石当权,贤士多辞职离任。杨绘说:“老练成熟的人,不可不爱惜他们。当今旧臣多托病请求离去,范镇六十有三、吕诲五十有八、欧阳修六十五都辞职回乡,陛下难道不考虑其中缘故吗?”免役法推行后,杨绘上书陈说它的十大要害。王安石让曾布上奏章解释他的改革学说,杨绘固执地坚持以前的观点,于是被罢为侍读学士、亳州知州”,认可被罢免,也要坚持自己的观点,坚持己见。【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杨绘,字元素,是绵竹人。年轻就机敏出众,读书时一目五行,名声遍闻西州。进士考试时考了第一等,做了荆南通判。做了开封推官,遇到事情解决起来都很顺利,一下子就解决了,众官吏都怕整天时间不够,而杨绘未到中午一概能把问题解决。宋仁宗爱惜他的才能,想把他破格任为侍从官员,但主管官员见杨绘年少,就没有任用他。因为母亲年龄大了,就请求出任眉州知州,迁任兴元府。府中小吏请求捉拿打洞穿墙偷盗库中丝绢的盗贼,杨绘前往查看,发现现场踪迹不像是人出入留下的,就说;“我知道是什么情况了。”就叫来耍猴的人在庭堂中审问,一审讯就完全认罪,府衙中的人都叹服他的神明。神宗皇帝即位,诏任他为修起居注、知制诰、知谏院。皇帝曾下诏派遣宦官王中正、李舜举等人出使陕西,杨绘说:“陛下刚刚即位,天下都擦亮眼睛来关注着您的初期执政。馆阁、台省(朝廷中央机构)的官员(众多),朝廷平素供养的官员不派遣,难道只能派遣这些宦官吗?”曾公亮请求让他的儿子做登闻鼓院判官,与他关系深厚的曾巩做史官。杨绘争辩说:“曾公亮主持国事,把朝廷官员的职位看成自己家里的东西。从前曾公亮在越地做官时,霸占民田,被郡守依法惩办,当时曾巩的父亲曾易占也在越地做官,曾多方包庇他。现在任用曾巩,是为了报私情啊。”皇帝为此搁置下了那份任命。杨绘也被解除了谏官的职务,改任侍读职务,杨绘坚决拒绝赴任,滕甫把杨绘的态度告诉了皇帝。皇帝诏见滕甫说:“杨绘抗命不受的心意孤高深远,他在朝中行事孤立无援,却不畏权势,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没有不去做的。我一见就很赞许他的忠诚,把他提拔安置在言官的位置上,我对他信任也算深厚了。今日免除他谏官的职务,是因为很难处理他与宰相并立于朝堂的轻重问题,姑且令他稍微回避一下,你一定向他说明白我的意思。”杨绘说:“谏官的话不能被采纳就该离开,御前讲席也不是我姑息停留之地。”最终也没有接受侍读的职务。没过一个月,又开始做谏院的官职,擢拔为翰林学士,做了御史中丞。当时王安石当权,贤士多辞职离任。杨绘说:“老练成熟的人,不可不爱惜他们。当今旧臣多托病请求离去,范镇六十有三、吕诲五十有八、欧阳修六十五都辞职回乡,陛下难道不考虑其中缘故吗?”免役法推行后,杨绘上书陈说它的十大要害。王安石让曾布上奏章解释他的改革学说,杨绘固执地坚持以前的观点,于是被罢为侍读学士、亳州知州,先后担任应天府、杭州知州。元祐初年,又任天章阁待制。去世时,六十二岁。5、1.子美2.C3.诗人通过妇人“无食无儿”、“贫到骨”、“泪盈巾”的凄苦形象,从而起到打动人心的作用。又通过“困穷”、“恐惧”、“征求”、“戎马”来揭示妇人之所以扑枣的原因,晓之以理,以此劝告吴郎。【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解答文学常识类题目,需要考生熟记大纲规定的文学常识,平时注意分类整理记忆。比如本题考查杜甫的字,杜甫,字子美。2.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颔联两句‘防远客’和‘插疏篱’的主语都是吴郎”错,“防远客”指贫妇人对新来的主人存有戒心,主语是“贫妇人”。故选C。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以及鉴赏写作技巧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鉴赏写作技巧要根据题干提示,找出答题角度和方向,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效果。这道题首先要学会审题,明确答案至少包含两个部分,“情”和“理”分别是什么情和什么理,另外注意作者通过怎样的方式达到“动”和“晓”的结果。关注作者在诗歌中用到的意象。诗中最打动人的是老妇人的形象。她“无食无儿”“贫到骨”“泪盈巾”,她无儿无女,一贫如洗,哭的很伤心,这样一个形象很值得同情,这是作者“以情感人”的地方。诗中的说理,是针对吴郎“插疏篱”“护枣”说的。首先是现身说法,用自己过去对待老妇人的做法来给吴郎做示范,为什么“堂前扑枣任西邻”,任她打枣,因为她实在太可怜了;接着娓娓劝说吴郎,“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老妇人是没有办法才打枣,不要让她害怕;然后有点嗔怪吴郎与老妇人斤斤计较,“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见你来就防着你虽然是多此一举,但你一来就插上篱笆却甚像是真;最后揭示老妇人贫穷的真正原因,“己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战争和赋税将她逼到一贫如洗。看作者的“说理”,尽可能地避免抽象的说教,措词委婉,入情入理。表达了杜甫对穷困人民的深切同情,也深深地感染了读者。【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赏析:诗的第一句开门见山,从诗人自己过去怎样对待邻妇扑枣说起。“扑枣”就是打枣。这里不用那个猛烈的上声字“打”,而用这个短促的、沉着的入声字“扑”,是为了取得声调和情调的一致。“任”就是放任。之所以要放任,第二句说:“无食无儿一妇人。”原来这位西邻竟是一个没有吃的、没有儿女的老寡妇。诗人等于是在对吴郎说:“对于这样一个无依无靠的穷苦妇人。我们能不让她打点枣儿吗?”三四两句紧接一二句:“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困穷”,承上第二句:“此”,指扑枣一事。这里说明杜甫十分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陕西民歌中唱道:“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说的正是杜甫。以上四句,一气贯串,是杜甫自叙以前的事情,目的是为了启发吴郎。五六两句才落到吴郎身上。“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这两句上下一气,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补充,要联系起来看。“防”的主语是寡妇。下旬“插”字的主语是吴郎。这两句诗言外之意是:这不能怪她多心,倒是吴郎有点太不体贴人。她本来就是提心吊胆的,吴郎不特别表示亲善,也就够了,却不该还要插上篱笆。这两句诗,措词十分委婉含蓄。这是因为怕话说得太直、太生硬,教训意味太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反而不容易接受劝告。最后两句“己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是全诗结穴。也是全诗的顶点。表面上是对偶句,其实并非平列的句子,因为上下句之间由近及远,由小到大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上句,杜甫借寡妇的诉苦,指出了寡妇的、同时也是当时广大人民困穷的社会根源。这就是官吏们的剥削,也就是诗中所谓“征求”,使她穷到了极点。这也就为寡妇扑枣行为作了进一步的解脱。下句说得更远、更大、更深刻,指出了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又一社会根源。这就是“安史之乱”以来持续了十多年的战乱,即所谓“戎马”。由一个穷苦的寡妇,由一件扑枣的小事,杜甫竞联想到整个国家大局,以至于流泪。这一方面固然是他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也是点醒、开导吴郎的应有的文章。让他知道:“在这兵荒马乱的情况下,苦难的人还有的是,决不止寡妇一个;战乱的局面不改变,就连我们自己的生活也不见得有保障,我们现在不正是因为战乱而同在远方作客,而你不是还住着我的草堂吗?”最后一句诗,好像扯得太远,好像和劝阻吴郎插篱笆的主题无关,其实是大有关系,大有作用的。希望他由此能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想得开一点,他自然就不会在几颗枣子上斤斤计较了。读者正是要从这种地方看出诗人的“苦用心”和他对待人民的态度。这首诗的人民性是强烈而鲜明的,在通常用来歌功颂德以“高华典雅”为特征的七言律诗中,尤其值得重视。诗的艺术表现方面也很有特点。首先是现身说法,用诗人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启发对方,用颠扑不破的道理来点醒对方,最后还用诗人自己的眼泪来感动对方,尽可能地避免抽象的说教,措词委婉,入情入理。其次是,运用散文中常用的虚字来作转接。像“不为”、“只缘”、“己诉”、“正思”。以及“即”、“便”、“虽”、“却”等,因而能化呆板为活泼,既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又有散文的灵活性,抑扬顿挫,耐人寻味。清人卢德水说:“杜诗温柔敦厚,其慈祥恺悌之衷,往往溢于言表。如此章,极煦育邻妇,又出脱邻妇;欲开导吴郎,又回护吴郎。八句中,百种千层,莫非仁音,所谓仁义之人其音蔼如也”(《读杜私言》)。全诗正是在这种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中来展现诗人的心理和品质的。诗作表达了杜甫对穷困人民的深切同情。6、曲肱而枕之于我如浮云体无咎言以我贿迁曲终收拨当心画东船西舫悄无言会遭此锅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直接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肱”“咎”“贿迁”“拨”“愠”“碧”的书写。【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7、陶渊明与菊紧密相连。菊是他创作的源泉,是他灵魂的栖息地。他的文字如菊一般自然恬淡,浸染了东篱田园独有的气息。他的心灵如菊般素雅坚贞,充满了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他的人生如菊般傲岸不屈,书写了一个田园人的真切与自然。【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能力。仿句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解题的一般步骤:1、整体感知给句子,仔细揣摩,展开联想,梳理大脑中储备的相关信息,确定仿写内容。2、局部分析文段的句式特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及感情色彩。本题要注意句式和修辞,并且关注到所选人物与物象之间的联系。【点睛】仿句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解题的一般步骤:1、整体感知文段的内容,根据上下文意及语境,仔细揣摩。展开联想,梳理大脑中储备的相关信息,确定仿写内容。2、局部分析文段的句式特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及感情色彩。3、初步仿写,反复揣摩。检查仿写的句子是否合乎要求,切忌依样画葫芦。确定“形神兼备”之后再做定案。8、不赞同。虽然人工清雪面临困难很大,为使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花更红,造福子孙后代,环卫处坚持实施绿色清雪,我们应该理解。使用融雪剂后的积雪常常堆积在道路两旁的绿化带或农田,开春后其盐类残留物全部堆积在农田和绿化带里,使土壤盐碱化,破坏植被。【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解答此试,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写一段回复表达你的看法和理由”,需要明确观点,然后结合“路滑难走,生命都受到威胁,这时候还顾什么环保”这个观点,做出表达你的看法和理由的回复。可以结合实施绿色清雪行动的好处和使用融雪剂能够快速除雪化冰带来的危害角度分析。如“腐蚀道路、桥梁等路政设施”“污染地下水资源”“融雪剂还可能腐蚀底盘”等。融雪剂的危害性是长久的,范围之广,还有一些未知的危害性。虽然人工清雪面临困难很大,但是环保,可以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等。【点睛】微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作文,字数一般在100到300字以内。从表达方式看,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本题属于议论性微写作。议论类微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此类微写作一般先叙述现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确论点,接着分析材料,用合适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强化中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叙类微写作,不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面面俱到,一般以事件的某个环节或人物的某个方面为中心,描绘出一个精彩的镜头,或是动人的画面,进而揭示事件的意义,展示人物的个性。说明类微写作的对象可以是日常物品、影视作品,可以是场所、建筑、时令特征,也可以是漫画等。事物说明文的写作关键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而漫画说明文重在准确、全面。语言要通俗易懂、科学严谨。直抒胸臆的抒情类微写作,可以借鉴颁奖词的写法,采用第二人称,使用直接表白的形式,直接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动化。间接抒情的抒情类微写作,往往需要结合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应用类微写作要了解其基本格式要求,如标题、称呼语、问候语、结束语、落款等,同时还要积累一定量的谦辞与敬辞,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9、例文理解与宽容宽容,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美德。宽容不是胆小无能,而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大度;宽容还是一种胸襟,它比武力更能使人臣服。在人的一生之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宽容与理解了,在为人处世方面,如果我们发生了分歧,那么,化解分歧的最好方式也莫过于宽容了,假如有一个人犯了错误,自己的心里面应已经够难受的了,如果作为朋友、家人、老师的我们仍是一在指责他的话,这会很容易的使我们与其的关系发生一些本质上的改变。宽容,是一种修养。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别人发生摩擦,是斤斤计较还是付诸宽容一笑,往往很大程度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心境和质量。人生如此短暂匆忙,我们又何必把大好光阴浪费在计较这些无谓的摩擦之中呢?天地如此宽广,而比天地更宽广的应该是人的心!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以康德的从容优雅,他的生活应该是不会有暴风骤雨的吧,心情想必也永远是天朗气清。别人犯错了,我们为此雷霆万钧,那受到惩罚的反而是我们自己了。宽容,也是一种境界。通常的“宽容”,即原谅他人一时的过错,不锱铢必较,不耿耿于怀,和和气气地做个大方的人。宽容如水的温柔,在遇到矛盾时往往比过激的报复更有震撼力。它似一捧清泉,款款地抹去彼此一时的敌视,使人们冷静下来,从而看清事情的本来缘由,同时,也看清了自己。宽容别人的龃龉、排挤甚至诬陷,是因为我们知道,正是自己的力量让对手恐慌;宽容别人的风凉话,是因为这些风凉话可以给我们发热的头脑做做“冷敷”;宽容别人给我们穿小鞋,因为这样的小鞋或许能让我们在舞台上跳出无比曼妙的“芭蕾舞”;宽容强加给我们的打击,因为这些打击也许仿如运动员手上的杠铃,只会增加我们的爆发力。而睚眦必报,只能说明你无法虚怀若谷;言语刻薄,是一把双刃剑,最终也将割伤自己;以牙还牙,也只能说明你的“牙齿”很快就要脱落了;而血脉贲张,最容易引发“高血压”。宽容,更是一种美丽。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有浩淼无垠;苍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强食的规律,才有生机勃勃、郁郁葱葱;泰山不辞抔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宽容就是那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纳百川的江河湖海。学会宽容与理解,也就相当于我们学会了在为人处世中重中之重的要领。如果我们都能做到以责备别人的态度来责备自己,以宽恕自己的态度来宽恕别人,那么,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社会与人际交往,将会是多么的光明与灿烂。【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并思考青年人的责任意识,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审题】材料比较简单,主要讲某中学高二年级一名同学上学途中经历的一件事。①该事件的实质是体现人际交往中“友善”的重要性,可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来分析。②造成人际问题(偏见、冷漠等)的原因,常常被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内部因素),而忽略他们所处情境(外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