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上2.1空气(第1课时) 层级练习(含解析)_第1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上2.1空气(第1课时) 层级练习(含解析)_第2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上2.1空气(第1课时) 层级练习(含解析)_第3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上2.1空气(第1课时) 层级练习(含解析)_第4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上2.1空气(第1课时) 层级练习(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1空气第1课时【基础练习】1.测定空气成分含量的实验中,体积分数约占1/5的是(

)A.

O2

B.

N2

C.

CO2

D.

H2O【答案】A【解析】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78%,氧气体积分数21%,氧气体积分数约占五分之一,故答案为:A。2.下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c”代表的是(

)A.

二氧化碳

B.

氮气

C.

氧气

D.

稀有气体【答案】C【解析】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是78%,氧气的体积分数是21%,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是0.94%,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是0.03%,其它物质的体积分数是0.03%,由图中空气成分的示意图可知,“c”的体积分数约为21%,因此“c”代表的是氧气。故答案为:C。3.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适宜选用的可燃物是()A.

红磷

B.

木炭

C.

细铁丝

D.

蜡烛【答案】A【解析】A、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物是固体,装置内红磷燃烧消耗尽氧气,瓶内气压减小,水吸入装置的体积数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数,故A符合题意;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容器内气压不降低,水不能倒流,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B不符合题意;C、细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C不符合题意;D、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在反应装置中虽然消耗了氧气,却又产生了新的气体,容器内气压不降低,水不能倒流,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4.下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实验时红磷要过量

B.

将点燃的红磷伸入集气瓶后再将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C.

待红磷熄灭,温度恢复到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

D.

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答案】B【解析】A、实验时,红磷要过量,才能将装置内氧气耗尽,不符合题意;B、先将弹簧夹夹紧乳胶管,后将点燃的红磷伸入集气瓶,防止气体受热膨胀从乳胶管逸出,符合题意;C、待红磷熄灭,温度恢复到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气体受热膨胀,占据了一定的体积,会使测定结果偏小,不符合题意;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可以此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5.拉瓦锡利用汞与氧气的反应研究空气的成分,所用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

汞会倒吸入曲颈甑中

B.

实验用到了火炉,推测汞与氧气的反应需要加热

C.

汞的用量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D.

反应结束后,需关闭火炉冷却至室温,才能测量容器中气体的减少量【答案】A【解析】A.实验结束后,温度冷却至室温,钟罩内的液面会上升,但是汞不会倒吸入曲颈甑中,故符合题意;B.实验用到了火炉,推测汞与氧气的反应需要加热,故不符合题意;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需的汞必须足量,否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故不符合题意;D.反应结束后,需关闭火炉冷却至室温,才能测量容器中气体的减少量,否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6.下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红磷熄灭后应立刻打开弹簧夹

B.

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C.

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是纯净的氮气

D.

实验时,只取用极少量红磷,可减少污染且不影响实验结果【答案】B【解析】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时,应冷却到室温时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故不符合题意;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保证装置气密性良好,故符合题意;C.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中还含有剩余的氧气、稀有气体等,故不符合题意;D.实验时,取用足量红磷,消耗完氧气,以确保实验结果准确,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7.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红磷需足量

B.

红磷的作用是提供热量

C.

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

D.

用激光笔点燃红磷可防止烟尘污染【答案】B【解析】A、为使氧气充分反应,红磷需要足量,A不符合题意。B、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作用是消耗氧气,B符合题意。C、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瓶中液面最终上升五分之一至1处,C不符合题意。D、用激光笔点燃红磷,避免了打开瓶塞产生的烟尘污染,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8.在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发现氧气的体积分数少于1/5,针对这一事实,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可能是装置气密性不好

B.

可能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

C.

可能是红磷的量不足

D.

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答案】D【解析】A、装置气密性不好,在冷却至室温时,外界空气进入,占据了一定量的体积,使进入水的体积偏小,从而使结果偏小,不符合题意;B、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气体受热膨胀,占据了一定的体积,使进入水的体积偏小,从而使实验结果偏小,不符合题意;C、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将氧气完全耗尽,会使实验结果偏小,不符合题意;D、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会使进入水的体积偏大,使实验结果偏大,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9.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

B.

氮气

C.

D.

海水【答案】B【解析】A.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B.氮气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C.煤的主要成分是碳,还含有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D.海水是由氯化钠、氯化镁、水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0.化学能指导我们更好的认识、改造、应用物质。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果汁

B.

医用酒精

C.

水泥砂浆

D.

冰水混合物【答案】D【解析】A.

果汁中含有果汁和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B.

医用酒精含有酒精和水,属于混合物;C.

水泥砂浆含有水、石子、水泥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D.

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故答案为:D。11.在物质分类中空气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________。【答案】混合物;78%【解析】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故答案为:混合物;78%。

12.下列物质:①冰水混合物②液氧③水蒸气④二氧化碳⑤洁净的空气⑥铁水⑦汽水(1)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填序号,下同)(2)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__。【答案】(1)⑤⑦

(2)①②③④⑥【解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①冰水混合物是水一种物质,纯净物;②液氧是氧气一种物质,纯净物;③水蒸气是水一种物质,纯净物;④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一种物质,纯净物;⑤洁净的空气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混合物;⑥铁水是液态铁一种物质,纯净物;⑦汽水含有水、糖等多种物质,混合物。

13.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1)将导气管放入水中,打开弹簧夹,双手捂住集气瓶,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________。(2)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3)红磷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是________。(4)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A红磷的用量不影响实验结果。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C该实验中,可用木炭代替红磷。【答案】(1)装置气密性良好

(2)集气瓶中液面上升至刻度1处

(3)P2O5

(4)B【解析】(1)将导管放入水中,打开弹簧夹,双手捂住集气瓶,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填:装置气密性良好;(2)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现象是:集气瓶中液面上升至刻度1处,即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故填:集气瓶中液面上升至刻度1处;(3)红磷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是五氧化二磷;故填:P2O5;(4)A.红磷的用量影响实验结果,如果红磷不足,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该选项A说法不正确;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以防止气体逸出影响实验结果,该选项B说法正确;C.该实验中,不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是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瓶内压强几乎不变,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不能测定氧气含量,该选项C说法不正确。故填:B。【能力提升】1.下列物质不是空气成分的是(

)A.

作保护气的N2

(氮气)

B.

气球填充气He(氦气)

C.

医疗急救用的O2

(氧气)

D.

火箭新型推进剂H2(液氢)【答案】D【解析】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氦、氖和氪等):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氢气不是空气的成分,故答案为:D。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B.

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只消耗O2,生成固态的P2O5

C.

装置内水位不会发生变化

D.

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答案】B【解析】A.燃烧匙中的红磷不可以换成硫或木炭,硫或木炭燃烧生成气体,装置中气压不变,装置中液面不会上升,无法测定氧气体积分数,故不符合题意。B.选用红磷是因为磷只消耗O2不和氮气反应,生成固态的P2O5没有生成新的气体,故符合题意。C.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没有生成新的气体,装置中气压下降,在大气压作用下,液面上升,装置内水位会发生变化,故不符合题意。D.本实验不可以证明空气含有CO2和稀有气体,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3.利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1,用气体压力传感器测出该集气瓶中的气压变化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红磷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白雾

B.

该实验中的红磷可用木炭来代替

C.

CD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冷却至室温

D.

若装置气密性不好,会造成进水量偏小【答案】D【解析】A、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会产生大量的白烟,A不符合题意;B、该实验中的红磷不可以用木炭来代替,因为木炭燃烧消耗氧气的同时会生成等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前后压强不变,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不符合题意;C、CD段压强减小的主要原因是是燃烧时消耗了氧气,瓶内的气体减少,C不符合题意;D、若装置气密性不好,则冷却过程中会有空气进入,抵消消耗氧气的体积,造成进水量偏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4.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锥形瓶中空气的体积为10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25mL,装置气密性良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气球的作用是缓冲装置中的压强变化

B.

红磷熄灭后应该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C.

打开弹簧夹后,注射器中的水一定会全部进入锥形瓶中

D.

锥形瓶底的细沙可以防止红磷燃烧时造成瓶底炸裂【答案】C【解析】A.由于红磷燃烧放热,使得瓶内的气体膨胀,导致压强增大,故气球的作用是缓冲装置中的压强变化,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红磷熄灭后应该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根据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故空气中氧气体积=100mL×1/5=20mL,所以打开弹簧夹后,注射器中的水有20mL进入锥形瓶中,而不是全部,应还剩下5mL,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由于红磷燃烧放热,故瓶底的细沙可以防止红磷燃烧时集气瓶炸裂,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5.在下图1所示密闭装置内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中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得图2所示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处压强增大主要是因为少量空气进入

B.

a→b段压强减小的原因只能是氧气被消耗

C.

c点时打开了弹簧夹,导致气压增大

D.

d点集气瓶中的温度一定等于室温【答案】C【解析】A.a点处压强增大是因为红磷燃烧放出热量造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ab段压强减小的原因是氧气被消耗和温度逐渐降低造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通过图2所示可以看出,从c到d压强快速增加是因为打开了弹簧夹,水进入了集气瓶,故C符合题意;D.从d点往后,压强增大变得缓慢了,但不能说d点集气瓶中的温度一定等于室温,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6.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B.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C.白磷熄火、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D.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40mL刻度线处【答案】D【解析】A、该装置是利用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反应后,装置内压强减小,在压强差的作用下,量筒中的水进入试管,进入水的体积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故实验前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装置漏气,外界空气进入,会使实验结果偏小,不符合题意;B、白磷的作用是将试管内的氧气耗尽,使装置内压强减小,在压强差的作用下,量筒中的水进入试管,进入水的体积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不符合题意;C、白磷熄灭,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否则,试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占据了一定的空间,会使进入水的体积偏小,从而使实验结果偏小,不符合题意;D、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故进入水的体积大约是:130mL×=26mL,故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50mL-26mL=24mL刻度线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7.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

冰水混合物

澄清石灰水

B.

二氧化碳

液氧

C.

河水

高锰酸钾

D.

净化后的空气

五氧化二磷【答案】A【解析】A、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澄清石灰水是由水和氢氧化钙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液氧是液态氧气,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C、河水是由水、矿物质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高锰酸钾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D、净化后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五氧化二磷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8.某兴趣小组开展“测定密闭容器中某种气体的体积分数”的探究实验。(实验1)按图一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2)按图二所示装置,在集气瓶内壁用水均匀涂附铁粉除氧剂(其中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利用铁锈腐蚀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1)实验1中,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K,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________。(2)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注意的事项是________(写一点)。(3)实验过程中,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1、实验2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3、图4所示。依据图3、图4信息,________(填“实验1”或“实验2”)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________。(4)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若要寻找红磷或铁粉除氧剂的替代物。用图一或图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写两点)。【答案】(1);氧气消耗,瓶内气压减小

(2)保证装置不漏气

(3)实验2;实验2中消耗氧气更彻底

(4)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选择消耗氧气的物质时,和氧气反应越彻底,实验结果越准确【解析】(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文字表达式为;待集气瓶冷却后,打开K,由于氧气被消耗,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挤压进入集气瓶。

(2)图1和图2实验中都应注意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反应物应足量等,从而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3)分析图3和图4信息可知,实验2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因为实验1中反应后集气瓶内剩余氧气的体积分数为8.6%,而实验2反应后集气瓶中氧气几乎耗尽。

(4)通过上述实验可知,若要寻找红磷或铁粉除氧剂的替代物,该物质应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选择消耗氧气的物质时,和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