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5月大联考(全国甲卷)文综试题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含答案_第1页
2024届高三5月大联考(全国甲卷)文综试题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含答案_第2页
2024届高三5月大联考(全国甲卷)文综试题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含答案_第3页
2024届高三5月大联考(全国甲卷)文综试题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含答案_第4页
2024届高三5月大联考(全国甲卷)文综试题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2024届高三5月大联考(西藏专用)历史本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面是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距今6500—5000年)出土的陶器复原图(见图1),其器身的纹路,与台湾大坌坑遗址的陶器(见图2)有很多共性,都有相似的波浪纹、贝齿纹、指甲纹和刻划纹等。这反映出当时海峡两岸()A.文明发展水平相近 B.可能存文化关联C.已经进入阶级社会 D.出现华夏认同观念2.西汉晚期至东汉早中期,宁夏地区墓葬结构主要为砖砌多室或单室墓,构筑方式逐渐与中原同步,随葬品除了铜器和陶器之外,还出现了艳丽莹润的釉陶器。这可用来说明,宁夏地区()A社会经济水平提高 B.墓葬等级分化明显C.青铜铸造技术精进 D.豪强地主地位显赫3.图记指附有图画、地图的书籍或者地理志。北朝率先出现由中央主导修撰的全域性图记——《后魏舆地图风土记》《周地图记》,最终在隋代演变为地方向中央呈报图经的制度。这种演变反映出()A.地方行政区划变动频繁 B.民族交融促进国家统一C.地理学研究重视整体性 D.中央强化地方社会治理4.明朝中后期,华亭县豪宦串通征税人员,更改黄册,将土地登记在别人名下,规避税粮负担。一些贫困农民将自己的土地“投献”给享有优免特权的绅衿豪宦以减轻部分负担。这些负担却被加到剩下的贫民头上。这些做法()A.强化了农民的人身依附 B.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C.加剧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D.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5.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建之初,“斯时风气未开,开始应者甚少,集股不易”,后在《申报》上刊出招股广告,详细记录了各项建局项目以及相应的预计股本花销情况,另外委托了全国各地商号、钱庄代为宣传和代收股金。这()A.说明政府放宽对私人办厂限制 B.使得民用企业资金困难得到缓解C引发了投资创办近代企业热潮 D.反映了洋务企业早期现代化尝试6.学者熊得山在1929年出版的《中国社会史研究》一书中,将夏以前称为“原始共产社会”,认为封建社会发轫于夏,极臻于周初,秦统一以后“中国社会的纽带就是宗法”,中国近代社会则是“封建社会、宗法社会之延长”,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判断指向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反映了当时()A.历史研究服务民族战争 B.近代史学研究基本成熟C.唯物史观已有学术实践 D.马克思主义已经中国化7.下表是改革开放初期(1978—1982年)与近5年(2016—2020年)人均GDP比较情况。表中变化最能用来说明中国()年份人均GDP/元年份人均GDP/元19783852016537831979423201759592198046820186553419814972019703281982533202072000A.国家治理效能得以释放 B.共同富裕目标初步实现C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 D.人均收入差距逐渐缩小8.雅典和斯巴达想要维持祖先的纯种血统,实行不和异乡人相掺杂的狭窄政策,这终止了他们的繁荣兴盛,并使其迅速没落,而罗马帝国在这一点上完全不同。这说明罗马帝国()A.行省制度普遍推行 B.依靠军事征服巩固统治C.统治政策开放包容 D.继承了希腊的文化遗产9.中世纪中后期的特许状,其实都是封君和封臣之间关于封土及其上各种权利的博弈,都存在着明显经济诉求。一些贵族领主甚至伪造特许状来确保自己的经济利益,为此引出诸多关于特许状真伪的法律纠纷。这体现出()A.君主权力受到了削弱 B.中世纪权力结构多元C.法律契约原则的确立 D.封建经济的转型趋势10.在当时的欧洲,鸦片、樟脑、树胶等都是重要药材,药剂师们会在瓷药瓶上标注“阿拉伯”或“印度”等代表东方的字样,而病人主观上会觉得它们药效更好,于是,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的商人便充当起阿拉伯人与欧洲人的中间商,在转运贸易下,这些商品在欧洲市场上的价格极高。这种现象()A.刺激东西方新航线开辟 B.说明阿拉伯人是东西贸易桥梁C.表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反映出新的商业贸易中心出现11.“仅一周的时间,埃及全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罢工和骚乱,铁路和电话线路被切断,出租车司机拒绝载客,律师也表示不会出现在庭审现场,农民也走上街头打出支持华夫脱党、要求独立的标语。”这描述的是()A.阿拉比领导埃及军民抗英 B.一战后埃及民族独立运动开展C.埃及民族独立愿景的实现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12.在美国大力推广下,第三世界国家兴起了修建大坝的热潮,仅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就在尼罗河、印度河、湄公河、伊朗的迪兹河、阿富汗的赫尔曼德河等大河流域开设了大坝修建项目。这些大坝修建项目反映出()A.第三世界面临严峻的生态问题 B.美国以地缘战略服务冷战需要C.美苏淡化了意识形态方面斗争 D.战后美国支持新兴国家的发展二、非选择题:(一)必考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为了改变沙俄时代科技落后的局面,苏俄(联)党和政府采取了有力措施。列宁专门颁布法令以保证沙俄时期专家巴甫洛夫的研究延续。1920年底,俄罗斯国家电气化委员会提出了《俄罗斯联邦电气化计划》,到1925年,苏联科学技术协会成立,帮助科技人员提高专业技能,提供科技交流机会。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研究、开发和建设,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51.5%上升到70.2%,第二个五年计划后这一比重高达77.4%。与此同时,1918—1940年,苏俄(联)高校总计培养专家120多万人,科技人员的数量由1914年的1.02万人增长到1940年的9.83万人,苏俄(联)科学院院士由1917年的45位增加到1956年的464位。二战后,由于单一计划经济体制和集中发展重工业的影响,许多企业不愿冒着完不成计划的风险去采用新科技,由此苏联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失之交臂。——摘编自郭春生、胡志伟《科技革命与苏联兴衰的关系论析》材料二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启了全面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建设工业国的总目标,提出了发展自然科学以服务于工业、农业和国防建设的总要求。1956年,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制定并组织实施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1963年,党中央确立了“自力更生,迎头赶上”的科学技术发展方针,提出“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的关键”。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并完整地提出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通过新中国成立后近30年的建设,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推动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和四个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科技和经济基础。——摘编自刘雷、万劲波《科技现代化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过去、现在与未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联)推进工业化建设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技发展与国家兴衰之间的关系。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20世纪上半叶不同时期我国拍摄的几部具有代表性的影片。这些影片的上映引起重大反响,对塑造该时期国家形象具有重要作用。下图是1913年刊登在《申报》上的《难夫难妻》电影的广告。该影片讲述了一对互不相识的男女在媒人的撮合下,经历一系列繁文缛节后,结为夫妻但婚姻不幸的故事。《孤儿救祖记》上映于1923年12月,其主题是“教孝”“惩恶”“劝学”“扬善”和宣传社会改良,儿媳余蔚如的“贤妻良母”形象是中国传统理念的标志。《木兰从军》上映于1939年2月,讲述了北朝时期,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奋勇杀敌,打退敌军后凯旋的故事,引起了上海“孤岛”电影界的轰动,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桥》上映于1949年5月,讲述了1947年冬,东北某铁路工厂接到抢修松花江铁桥的任务后,工人们克服一系列困难,造出桥座和铆钉,从而修复铁桥,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的故事。任选不同时期的两部电影,围绕“国家形象塑造”自拟观点,并对其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汉时期的马政开我国军马牧养与管理制度化之先河。朝廷建立了正规的政府养马机构,最高长官称太仆,为九卿之一,又在西北谷地边郡建立了大批军马场。国家提供优惠政策奖励民间饲养马匹,鼓励个人携马从军,通过无偿征发和赊借等方式多方征调民间马匹。此外,在与西域各国的贸易往来中采买马匹,同时禁止军马出关,严密防范敌军抢夺。——摘编自周凯军《秦汉时期的马政》材料二唐代牧监多设于辽阔的西北地区,范围跨陇右、金城、平凉、天水四地,设48个监管辖,当时牧马业达到极盛。宋真宗景德年间,京外各州牧监共计14处。仁宗即位后,武备渐弛,朝廷陆续罢废黄河南岸六监,只留河北诸监。鉴于河北监牧地过多,包拯特奏请将牧马地给与农户耕田,以济民困。于是,牧监存废不定,罢停之议不断,大有“定牧不如游牧,游牧不如买马”之势。沿边州郡市马便成定制,同时严禁私人市马。其中,西北地区茶马互市十分活跃,西北蕃马渐成宋朝市马的主要来源。——摘编自何平立《略论北宋马政对国防军政之影响》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马政的发展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马政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绝密★启用前2024届高三5月大联考(西藏专用)历史本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面是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距今6500—5000年)出土的陶器复原图(见图1),其器身的纹路,与台湾大坌坑遗址的陶器(见图2)有很多共性,都有相似的波浪纹、贝齿纹、指甲纹和刻划纹等。这反映出当时海峡两岸()A.文明发展水平相近 B.可能存在文化关联C.已经进入阶级社会 D.出现华夏认同观念【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根据材料可知,题干中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出土的陶器,与台湾大盆坑遗址的陶器,器身都有相似的波浪纹、贝齿纹、指甲纹和刻划纹等,反映出这一时期海峡两岸可能存在文化关联和交流,B项正确;从材料只能看到陶器这一元素,无法得出文明发展水平相近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中的陶器以及器身上的纹路并不是阶级社会的典型代表,不能说明海峡两岸已经进入阶级社会,排除C项;华夏认同观念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2.西汉晚期至东汉早中期,宁夏地区墓葬结构主要为砖砌多室或单室墓,构筑方式逐渐与中原同步,随葬品除了铜器和陶器之外,还出现了艳丽莹润的釉陶器。这可用来说明,宁夏地区()A.社会经济水平提高 B.墓葬等级分化明显C.青铜铸造技术精进 D.豪强地主地位显赫【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两汉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墓室结构复杂和陪葬品工艺水平的提升,直接反映了手工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与墓葬文化的发展。立足唯物史观,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宁夏地区社会经济水平提高,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比,看不出墓葬等级分化的特征,排除B项;材料中除了“铜器”,无其他关于青铜技术的信息,无法得出“青铜铸造技术精进”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没有指出这些墓葬的墓主为豪强地主,无法得出豪强地主地位显赫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3.图记指附有图画、地图的书籍或者地理志。北朝率先出现由中央主导修撰的全域性图记——《后魏舆地图风土记》《周地图记》,最终在隋代演变为地方向中央呈报图经的制度。这种演变反映出()A.地方行政区划变动频繁 B.民族交融促进国家统一C.地理学研究重视整体性 D.中央强化地方社会治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北朝至隋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北朝至隋朝,一些用于施政地理文献修撰逐渐由中央政府掌握,这是中央政府在地方治理中的强劲姿态在地理学上的反映,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地方行政区划频繁变动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民族交融有助于促进国家统一,但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旨并非地理学研究的相关特点,排除C项。故选D项。4.明朝中后期,华亭县豪宦串通征税人员,更改黄册,将土地登记在别人名下,规避税粮负担。一些贫困农民将自己的土地“投献”给享有优免特权的绅衿豪宦以减轻部分负担。这些负担却被加到剩下的贫民头上。这些做法()A.强化了农民的人身依附 B.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C.加剧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D.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明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明朝中后期,该地区剩下的贫民因负担过重,对政府会更加不满,这是矛盾加剧的表现;如果贫民逃亡,将更加激化社会矛盾,C项正确;材料主要指向的是经济上的利益交换,不涉及强化人身依附,排除A项;材料现象与商品经济发展没有直接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剩下的贫民负担过重,可能被迫出卖土地或者逃亡,这会导致土地兼并加剧,排除D项。故选C项。5.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建之初,“斯时风气未开,开始应者甚少,集股不易”,后在《申报》上刊出招股广告,详细记录了各项建局项目以及相应的预计股本花销情况,另外委托了全国各地商号、钱庄代为宣传和代收股金。这()A.说明政府放宽对私人办厂限制 B.使得民用企业资金困难得到缓解C.引发了投资创办近代企业热潮 D.反映了洋务企业早期现代化尝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上海机器织布局采用“集股”制且在《申报》刊出招股广告,可见其采用了新型经营形式,属于早期现代化尝试的表现,D项正确;上海机器织布局属于官督商办企业,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募集股金之后的效果,无法得出民用企业资金困难得到缓解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投资创办近代企业热潮兴起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6.学者熊得山在1929年出版的《中国社会史研究》一书中,将夏以前称为“原始共产社会”,认为封建社会发轫于夏,极臻于周初,秦统一以后“中国社会的纽带就是宗法”,中国近代社会则是“封建社会、宗法社会之延长”,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判断指向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反映了当时()A.历史研究服务民族战争 B.近代史学研究基本成熟C.唯物史观已有学术实践 D.马克思主义已经中国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原始共产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概念,属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范畴,材料反映出学者将其运用于历史学术研究中,说明当时中国学者主动采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历史,C项正确;从材料无法看出“服务民族战争”,且1929年并无大规模的民族战争,排除A项;《中国社会史研究》一本书的出版,不能代表近代史学研究基本成熟,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指的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成果,排除D项。故选C项。7.下表是改革开放初期(1978—1982年)与近5年(2016—2020年)人均GDP比较情况。表中变化最能用来说明中国()年份人均GDP/元年份人均GDP/元19783852016537831979423201759592198046820186553419814972019703281982533202072000A.国家治理效能得以释放 B.共同富裕目标初步实现C.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 D.人均收入差距逐渐缩小【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78至2020年的中国。根据材料“改革开放初期(1978—1982年)与近5年(2016—2020年)人均GDP比较情况”可知,相比1978-1982年,2016-2020年人均GDP增长迅速。人均GDP的增长是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重要指标,这是现代化国家治理效能释放的体现,A项正确;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未达到初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排除B项;科教兴国战略的成效应通过科技与教育成果来体现,排除C项;材料展示的是人均GDP,无法得出人均收入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8.雅典和斯巴达想要维持祖先的纯种血统,实行不和异乡人相掺杂的狭窄政策,这终止了他们的繁荣兴盛,并使其迅速没落,而罗马帝国在这一点上完全不同。这说明罗马帝国()A.行省制度普遍推行 B.依靠军事征服巩固统治C.统治政策开放包容 D.继承了希腊的文化遗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罗马帝国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罗马帝国与雅典、斯巴达不同,将异乡人纳入罗马公民的范围,这种宽容的政策维系了罗马帝国较长时间的繁荣,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罗马帝国境内普遍推行行省制度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罗马帝国实行开放的统治政策,而非单纯依靠军事征服,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罗马与希腊之间的文化继承关系,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9.中世纪中后期的特许状,其实都是封君和封臣之间关于封土及其上各种权利的博弈,都存在着明显经济诉求。一些贵族领主甚至伪造特许状来确保自己的经济利益,为此引出诸多关于特许状真伪的法律纠纷。这体现出()A.君主权力受到了削弱 B.中世纪权力结构多元C.法律契约原则的确立 D.封建经济的转型趋势【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中世纪的西欧。根据材料可知,题干中的封君封臣关系更加体现以经济利益作为维持关系的核心,而军事保护和忠告等政治关系淡化,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封建经济中孕育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趋势在封君封臣关系中的体现,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中后期,西欧王权有所加强,排除A项;中世纪权力结构主要体现在王权和教权的争夺上,未体现多元权力结构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法律契约原则得到确立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10.在当时的欧洲,鸦片、樟脑、树胶等都是重要药材,药剂师们会在瓷药瓶上标注“阿拉伯”或“印度”等代表东方的字样,而病人主观上会觉得它们药效更好,于是,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的商人便充当起阿拉伯人与欧洲人的中间商,在转运贸易下,这些商品在欧洲市场上的价格极高。这种现象()A.刺激东西方新航线开辟 B.说明阿拉伯人是东西贸易桥梁C.表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反映出新的商业贸易中心出现【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可知,当时的欧洲病人认为来自东方的药材药效更好,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的商人充当起阿拉伯人与欧洲人的中间商,由此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应处于新航路开辟之前。西方人对东方商品比较渴求,但是东方商品价格高昂,这刺激了新航路开辟,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影响新航路开辟的因素,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17-18世纪,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后,才出现新的商业贸易中心,排除D项。故选A项。11.“仅一周的时间,埃及全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罢工和骚乱,铁路和电话线路被切断,出租车司机拒绝载客,律师也表示不会出现在庭审现场,农民也走上街头打出支持华夫脱党、要求独立的标语。”这描述的是()A.阿拉比领导埃及军民抗英 B.一战后埃及民族独立运动开展C.埃及民族独立愿景的实现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一战后的埃及。根据材料“埃及全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罢工和骚乱,铁路和电话线路被切断,……农民也走上街头打出支持华夫脱党、要求独立的标语”及所学可知,一战后,随着埃及民族意识的觉醒,埃及人民在华夫脱党的领导下,通过罢工、罢市等方式,反抗英国的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B项正确;阿拉比领导埃及军民抗英发生在1882年,排除A项;结合材料信息“要求独立”可知,此时埃及尚未实现民族独立,排除C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排除D项。故选B项。12.在美国的大力推广下,第三世界国家兴起了修建大坝的热潮,仅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就在尼罗河、印度河、湄公河、伊朗的迪兹河、阿富汗的赫尔曼德河等大河流域开设了大坝修建项目。这些大坝修建项目反映出()A.第三世界面临严峻的生态问题 B.美国以地缘战略服务冷战需要C.美苏淡化了意识形态方面斗争 D.战后美国支持新兴国家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据题意可知,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试图通过大坝项目增强其在第三世界的影响力,从而赢得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并将其纳入美国主导的西方阵营,以此来对抗苏联在第三世界的影响力,B项正确;修建大坝并不意味着生态问题严峻,排除A项;美苏冷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意识形态的对立,排除C项;美国这些大坝项目服务于冷战需要,并不是为了支持新兴国家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一)必考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为了改变沙俄时代科技落后的局面,苏俄(联)党和政府采取了有力措施。列宁专门颁布法令以保证沙俄时期专家巴甫洛夫的研究延续。1920年底,俄罗斯国家电气化委员会提出了《俄罗斯联邦电气化计划》,到1925年,苏联科学技术协会成立,帮助科技人员提高专业技能,提供科技交流机会。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研究、开发和建设,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51.5%上升到70.2%,第二个五年计划后这一比重高达77.4%。与此同时,1918—1940年,苏俄(联)高校总计培养专家120多万人,科技人员的数量由1914年的1.02万人增长到1940年的9.83万人,苏俄(联)科学院院士由1917年的45位增加到1956年的464位。二战后,由于单一计划经济体制和集中发展重工业的影响,许多企业不愿冒着完不成计划的风险去采用新科技,由此苏联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失之交臂。——摘编自郭春生、胡志伟《科技革命与苏联兴衰的关系论析》材料二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启了全面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建设工业国的总目标,提出了发展自然科学以服务于工业、农业和国防建设的总要求。1956年,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制定并组织实施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1963年,党中央确立了“自力更生,迎头赶上”的科学技术发展方针,提出“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的关键”。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并完整地提出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通过新中国成立后近30年的建设,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推动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和四个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科技和经济基础。——摘编自刘雷、万劲波《科技现代化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过去、现在与未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联)推进工业化建设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技发展与国家兴衰之间的关系。【答案】(1)颁布、制定引领技术创新的法令、规划;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重用沙俄时代的科技专家;建立领导科研工作的国家机构(或组织);制定并实施五年计划;注重培养科技人才;优先研究开发与重工业相关的科学技术和产业。(2)特点: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制定发展规划;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协调发展;凸显独立自主或自力更生意义:初步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为实现农业、工业和国防的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科技和经济基础;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了人民的政治认同。(3)关系:科技发展是国家兴衰的一个重要变量;国家的兴盛有利于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可以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开展;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会影响国家的竞争力和独立性;国家通过制定长期、可持续的科技发展战略,利于实现国家的长期繁荣和稳定;科技发展对国家安全和国防实力也有重要影响。【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20至50年代的苏俄(联)。由材料“列宁专门颁布法令以保证沙俄时期专家巴甫洛夫的研究延续。1920年底,俄罗斯国家电气化委员会提出了《俄罗斯联邦电气化计划》”可得出颁布、制定引领技术创新的法令、规划;重用沙俄时代的科技专家;由材料“到1925年,苏联科学技术协会成立,帮助科技人员提高专业技能,提供科技交流机会”可得出建立领导科研工作的国家机构(或组织);由材料“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研究、开发和建设,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51.5%上升到70.2%,第二个五年计划后这一比重高达77.4%。”可得出制定并实施五年计划;由材料“1918—1940年,苏俄(联)高校总计培养专家120多万人,科技人员的数量由1914年的1.02万人增长到1940年的9.83万人,苏俄(联)科学院院士由1917年的45位增加到1956年的464位。”可得出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注重培养科技人才;由材料“二战后,由于单一计划经济体制和集中发展重工业的影响,许多企业不愿冒着完不成计划的风险去采用新科技”及所学可得出优先研究开发与重工业相关的科学技术和产业。【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56至1966年的中国。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1956年,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并完整地提出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可得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由材料“《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可得出制定发展规划;由材料“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的关键”可得出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协调发展;由材料“自力更生,迎头赶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可得出凸显独立自主或自力更生。第二小问意义:由材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建设工业国的总目标,提出了发展自然科学以服务于工业、农业和国防建设的总要求。”及所学可得出初步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由材料“通过新中国成立后近30年的建设,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推动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和四个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科技和经济基础。”及所学可得出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为实现农业、工业和国防的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科技和经济基础;结合所学可得出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了人民的政治认同。【小问3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由材料“为了改变沙俄时代科技落后的局面,苏俄(联)党和政府采取了有力措施。”及所学可得出科技发展是国家兴衰的一个重要变量;由材料“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的关键”及所学可得出国家的兴盛有利于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可以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开展;结合所学还可以从独立自主和引进外来先进技术之间的关系、国家发展和科技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等角度分析,例如: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会影响国家的竞争力和独立性;国家通过制定长期、可持续的科技发展战略,利于实现国家的长期繁荣和稳定;科技发展对国家安全和国防实力也有重要影响。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20世纪上半叶不同时期我国拍摄的几部具有代表性的影片。这些影片的上映引起重大反响,对塑造该时期国家形象具有重要作用。下图是1913年刊登在《申报》上的《难夫难妻》电影的广告。该影片讲述了一对互不相识的男女在媒人的撮合下,经历一系列繁文缛节后,结为夫妻但婚姻不幸的故事。《孤儿救祖记》上映于1923年12月,其主题是“教孝”“惩恶”“劝学”“扬善”和宣传社会改良,儿媳余蔚如的“贤妻良母”形象是中国传统理念的标志。《木兰从军》上映于1939年2月,讲述了北朝时期,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奋勇杀敌,打退敌军后凯旋的故事,引起了上海“孤岛”电影界的轰动,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桥》上映于1949年5月,讲述了1947年冬,东北某铁路工厂接到抢修松花江铁桥的任务后,工人们克服一系列困难,造出桥座和铆钉,从而修复铁桥,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的故事。任选不同时期的两部电影,围绕“国家形象塑造”自拟观点,并对其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答案】影片:《难夫难妻》《木兰从军》观点:近代电影里的“国家形象”深受时代主题的影响。解读:辛亥革命的爆发和中华民国的成立,促进了民主、自由等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但民国初年,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面貌新旧杂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1913年拍摄的电影《难夫难妻》通过对包办婚姻的不幸的刻画,塑造了中国人民批判旧婚俗,渴望平等自由婚姻的形象,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交织的时代主题。1937年淞沪会战结束后,上海沦陷。面对日寇的统治,沦陷区的艺术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通过银幕重新演绎了家喻户晓的《木兰从军》故事,塑造了中国人民奋勇杀敌、众志成城的形象,旨在唤起沦陷区人民抗战的勇气和决心,体现了该时期全国团结抗战的时代主题。综上所述,近代电影里的“国家形象”深受时代背景影响,同时,电影在塑造国家形象,传递新的思想观念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设问是围绕“国家形象塑造”自拟观点,并对其进行解读。首先,根据材料信息,选取《难夫难妻》《木兰从军》,由材料“该影片讲述了一对互不相识的男女在媒人的撮合下,经历一系列繁文缛节后,结为夫妻但婚姻不幸的故事。”“《木兰从军》上映于1939年2月,讲述了北朝时期,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奋勇杀敌,打退敌军后凯旋的故事,引起了上海“孤岛”电影界的轰动,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及所学可得出观点:近代电影里的“国家形象”深受时代主题的影响。其次,由材料“下图是1913年刊登在《申报》上的《难夫难妻》电影的广告。该影片讲述了一对互不相识的男女在媒人的撮合下,经历一系列繁文缛节后,结为夫妻但婚姻不幸的故事。”及所学辛亥革命的影响可知,辛亥革命的爆发和中华民国的成立,促进了民主、自由等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但民国初年,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面貌新旧杂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1913年拍摄的电影《难夫难妻》通过对包办婚姻的不幸的刻画,塑造了中国人民批判旧婚俗,渴望平等自由婚姻的形象,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交织的时代主题。由材料“《木兰从军》上映于1939年2月,讲述了北朝时期,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奋勇杀敌,打退敌军后凯旋的故事,引起了上海“孤岛”电影界的轰动,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及所学淞沪会战的内容可知,1937年淞沪会战结束后,上海沦陷。面对日寇的统治,沦陷区的艺术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通过银幕重新演绎了家喻户晓的《木兰从军》故事,塑造了中国人民奋勇杀敌、众志成城的形象,旨在唤起沦陷区人民抗战的勇气和决心,体现了该时期全国团结抗战的时代主题。最后,总结升华,明确主旨,近代电影里的“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