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修辞手法使用本_第1页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使用本_第2页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使用本_第3页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使用本_第4页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使用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歌鉴赏修辞手法使用本5/9/2024一、诗歌中常见的修辞2诗歌鉴赏修辞手法使用本5/9/2024一、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考的:比喻、对比、拟人、对偶。常见的:借代、夸张、双关、互文、反复、设问、反问、铺排、通感。1.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作用: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2.对比(对照):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以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常见的对比,有动静对比、虚实对比、今昔盛衰的对比、哀与乐的对比等。作用: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对比与衬托】对比双方没有主次,而其主旨需要两方共同构建突出。衬托双方有主次,其主题表现主要依靠被衬托事物来表现。例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对比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衬托(反衬)3诗歌鉴赏修辞手法使用本5/9/20243.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使此物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修辞手段。作用: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4.对偶:对偶,即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的语句成对地排列的修辞方式。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5.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作用: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4诗歌鉴赏修辞手法使用本5/9/20246.夸张:对事物的形象、作用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7.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作用:增加内容含量,使语言表达含蓄、幽默,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刘禹锡)8.互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作用:内容上相互补充,行文简洁。“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9.反复:能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加强节奏感。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5诗歌鉴赏修辞手法使用本5/9/202410.设问:能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1.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12.

通感: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

6诗歌鉴赏修辞手法使用本5/9/2024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2)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5)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6)荷花娇欲语,愁煞荡舟人。夸张双关对偶拟人设问拟人借代,对比夸张小试牛刀7诗歌鉴赏修辞手法使用本5/9/20248诗歌鉴赏修辞手法使用本5/9/2024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诗后问题。

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注】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龙钟:湿漉漉的样子。问题:“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诗人托入京使捎话时内心波澜起伏,深切思念亲人的心情可见一斑。9诗歌鉴赏修辞手法使用本5/9/202410诗歌鉴赏修辞手法使用本5/9/202411诗歌鉴赏修辞手法使用本5/9/202412诗歌鉴赏修辞手法使用本5/9/202413诗歌鉴赏修辞手法使用本5/9/202414诗歌鉴赏修辞手法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