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索_第1页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索_第2页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索_第3页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索_第4页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要: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义务教育课程体现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思政课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在新时代“双减”政策下,如何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这一问题一直引发着教师的思考。文章基于《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怎样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两本书的研读分析,将对此进行探讨。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育引导;教学探索一、道德与法治教育指导的主要思路教师在解读教材时不能只拘泥于教材课题文字和画面所呈现的意向,而忽视了现实的复杂性和发展性,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身边最鲜活的案例,進行教材内容补充,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例如,解读自然主题内容时的课堂案例,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教师认为爱护动植物是因为它们对人类有价值,对人类的生活很重要,所以教导学生爱护它们。而在新的教育理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而且转向弱人类中心的和谐存在的自然观。人类食用动植物不可避免,但动植物除了对人类有食用价值,还有作为和谐生态、美好世界构成性因素的自身价值,人类不能无视这个价值。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演一演、阅读绘本等形式,更深层地帮助学生理解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学习与动物既温暖又理性的相处之道。基于此,例如,教师在执教“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时,通过对教材的解读,应意识到学生的好习惯绝不是靠简单的行为训练,而是一种自愿自觉的内在追求习惯。上课伊始,教师可以采访学生平时玩耍的游戏中都有哪些规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不仅游戏中有规则,在校园和社会生活中也离不开规则。如果没有规则,那社会秩序甚至整个国家都会陷入混乱。课堂中教师没有过多地对学生进行守规则的行为训练,而是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思考:“什么情况下应该遵守规则?为什么要遵守规则?如果没有规则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其目的是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安全有序。通过整堂课的学习,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也能自觉遵守规则,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的教育才更具有意义。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积极影响(一)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的实施不仅要结合当前的学生学习实际内容,也要在现有的教育指导工作的开展基础上,帮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当前生活环境中所出现的多种问题,进一步优化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行为等相关内容。开设道德与法治课堂,必然需要将当前的学生综合素养指导,与教育引导工作任务相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主题。但是因为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多数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核心理念认识不足,在教学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对道德与法治的关注度不足,积极性相对较弱。更有甚者将道德与法治的案例作为故事进行观看,并没有认识到自身发展与道德与法治之间的内在联系,甚至对课程的关注度逐渐降低。故而作为教师而言,应当加强课程教育指导,依托教育实际特点,深入了解学生思想,重新调节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认识理解,优化课堂资源,进行合理化配置,重新梳理课堂教育指导实际,将道德与法治的教育特点状态进行展示分享。这可以强化学生对基础理论的内涵以及思想本质的了解,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另外,教师也需要在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依托情境教育实际特点,将实际教学案例资源与课堂教育实际充分融合,以此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二)促使学生养成知识的应用能力依据前文所述的教育指导思路,在具体教育指导工作推进的基础上,以这样的教育指导工作理念和操作方式,可以更加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能转化当前传统的教育指导方式方法,提升课堂教育质量。教师也能在这样的教育指导工作机制下,不断地构建出新型的教育指导方案和教育工作方法,让学生在开展实践学习探索活动中,逐渐地增强对生活的理解和关注,以此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以及基础创新思维。另外,实践教育指导的内容,也能让学生将道德与法治和现有的生活相联系,使其养成良性的道德法治思维,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好地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主要措施(一)与生活相联系,加快教学内容渗透《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从教材中来,到生活中去。教师要在教材的引领下走进学生的生活,教师要使学生通过教材、教学所学得的一切,均能回到他自己的生活中去,用以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例如,教师在执教“家乡新变化”一课时,先通过数张图片让学生领略杭州风貌,呈现的内容均来自学生生活中接触或熟悉的场景,学生一边看,教师一边说“我去过”。教师引起了学生共鸣,很轻松地走进学生的内心。紧接着学生回忆起家乡特色小吃“葱包烩”,教师通过视频展示这道经常出现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菜,帮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感受物产丰富,从而引导学生产生了对家乡的自豪感。又如,教师执教“美丽的冬天”一课时,引导学生从冰雪中、从自己身上,在身边的动植物的变化中找冬天。唤起学生生活经验,让他们从自己的认知世界出发,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从而使得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达到深化主题的作用。再如,在执教“我们班四岁了”这节课时,教师采用视频导入的形式,和学生一起回顾四年来,学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引起学生共鸣。通过播放图片,带领学生回忆四年的学习生活,并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让自己最难过或最开心的事;回忆共同的班级生活,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为建设更好的班集体出谋划策。整堂课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最终也再次回归到了学生的生活中,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班级。(二)结合成长规律,构建专项教学体系《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育主题,强化课程设计的整体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解读教材时,要弄清课题和栏目之间的关系。例如,在执教“家乡物产养育我”时,教师按照学生认知发展的层次来划分课时,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物产,给物产分类,然后进一步探究物产。教学内容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再如,教师在执教“变废为宝有妙招”中第一课时“暴增的垃圾”时,先引导学生观察垃圾来自生活的哪些方面,体会垃圾的暴增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再让学生思考面对如此严重的垃圾问题,应该怎么做,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能够自觉保护环境,懂得变废为宝,并落实到行动中。在实现课程一体化方面,教师还需继续学习,整体把握各学段的学习目标,不仅仅要实现每堂课中教学内容的衔接,更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基础,建构学段衔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三)因材施教,推动教育工作转型教师面对着复杂的学生群体,学生也希望教师能公正地对待自己,但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不公正现象。例如,课堂上师生进行互动时,教师往往掌握着主动权,学生是被动的,这就造成了在教学交往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等的,违背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原则。再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整体进度,遵照自己前期的教学设计,会出现无暇顾及“后进生”的情况。“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实现教育公正,教师率先要身体力行,做到谨言慎行,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给学生做好榜样。首先,教师要意识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对待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以针对其兴趣爱好做进一步引导,而对待暂时落后的学生,要多留一些时间,有更多的耐心。如通过“坚持才能有收获”案例发现,教师对跳绳不佳的同学充满了尊重,当该生不愿分享自己的想法时,教师并没有强迫,而是尊重他的选择。并且引导该生发现“自己愿意坚持”这一闪光点。对表现积极的同学,教师给予肯定的同时,也在引导学生去理解尊重别人。教师的这些举动都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促进实现教育公平。目前,许多教师在实现教育公平方面做得还不够好。例如,教学中为了完成自己的课堂任务,会有意无意地忽视部分学生的问题,没有足够的时间让所有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出现了教学内容并不适宜少部分学生的现象。针对此问题,教师在今后在备课过程中,就要考虑到学生在学习基础方面的差异,在课堂教学时,做到因材施教和心中有数,如考虑哪个问题可以提问哪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参与课堂,并及时给出评价。(四)实现师生共同成长,促进教育转型升级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即生长”,德育课堂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成长,还可以促进教师的发展,学生在被教的同时,反过来也在教育教师,双方合作起来共同成长。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例如,教师在执教“我们的校园”一课时,做到了深入理解教材,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依次递进,结合了本地实际,联系了学生生活,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探索周围世界。一节课下来,学生兴奋不已,甚至期待着教师再次带着大家去“探秘”校园。很明显,这是一堂深入学生内心的课,成功的原因也需要教师做经验的总结,以便在后续的课堂中借鉴使用,实现教学相长。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强调教师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要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筛选和评估改进,以“问题—反思—改进—实践”的策略,持续提升教学能力。教师的成长离不开经验和反思。对一堂课中取得的良好效果,教师要及时追问原因,总结成功经验。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也要进行反思,找出原因,针对需要改进的地方,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将反思转化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式,将行动落到实处,真正将教学反思变成教师成长的途径。就像叶澜教授所说:“一个教师写30年教案不一定有效果,但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一定能成为优秀教师。”而每个教师都要争做优秀教师。(五)结合真实事件,提升学习质量当前教育指导工作的开展,离不开道德与法治教育实践工作的落实开展,只有在现有的教育指导工作中,强化理论实践的融合分享,才能逐渐地培养学生构建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在很多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仅仅依靠理论完成学习任务,不能保证最终的学习效果。为此在具体教育指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