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种子生产技术课件-大豆虫害识别及防治技术_第1页
大豆种子生产技术课件-大豆虫害识别及防治技术_第2页
大豆种子生产技术课件-大豆虫害识别及防治技术_第3页
大豆种子生产技术课件-大豆虫害识别及防治技术_第4页
大豆种子生产技术课件-大豆虫害识别及防治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豆食心虫的识别及防治教学目标1.掌握大豆食心虫的形态特征、为害症状及发生规律;2.学会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方法。

大豆食心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又名大豆蛀荚蛾,豆荚虫、小红虫。是我国北方大豆产区的重要害虫,以东北、河北、山东等地受害最重。食性单一,仅为害大豆,野生寄主有野生大豆和苦参。

大豆食心虫以幼虫蛀食豆荚,幼虫蛀入前均作一白丝网罩住幼虫,一般从豆荚合缝处蛀入,被害豆粒咬成沟道或残破状。一、为害症状二、形态特征成虫体长5~6毫米,翅展12~14毫米,黄褐至暗褐色。前翅前缘有10条左右黑紫色短斜纹,外缘内侧中央银灰色,有3个纵列紫斑点。雄蛾前翅色较淡,有翅缰1根,腹部末端较钝。雌蛾前翅色较深,翅缰3根,腹部末端较尖。卵扁椭圆形,长约0.5毫米,橘黄色。幼虫体长8~10毫米,初孵时乳黄色,老熟时变为橙红色。蛹长约6毫米,红褐色。腹末有8~10根锯齿状尾刺。三、发生规律

大豆食心虫一年仅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豆田、晒场及附近土内做茧越冬。成虫出土后由越冬场所逐渐飞往豆田,成虫飞翔力不强。上午多潜伏在豆叶背面或荚秆上,受惊时才作短促飞翔。早期出现的成虫以雄虫为多,后期则多为雌虫,盛期性比大致为1:1。成虫有趋光性,黑光灯下可大量诱到成虫。成虫产卵时间多在黄昏。成虫产卵对豆荚部位、大小、品种特性等有明显的选择性。绝大多数的卵产在豆荚上,少数卵产于叶柄、侧枝及主茎上。以3~5厘米的豆荚上产卵最多,2厘米以下的很少产卵;幼嫩绿荚上产卵较多,老黄荚上较少。一般豆荚上产卵1~3粒不等。

初孵幼虫行动敏捷,在豆荚上爬行时间一般不超过8小时,个别可达24小时以上。入荚的幼虫可咬食约两个豆粒,并在荚内为害直达末龄,正值大豆成熟时,幼虫逐渐脱荚入土作茧越冬。四、发生条件

大豆食心虫喜中温高湿,高温干燥和低温多雨,均不利于成虫产卵。冬季低温会造成大量死亡。土壤的相对湿度为10%~30%时,有利于化蛹和羽化,低于10%时有不良影响,低于5%则不能羽化。

大豆食心虫喜欢在多毛的品种上产卵,结荚时间长的品种受害重,大豆荚皮的木质化隔离层厚的品种对大豆食心虫幼虫钻蛀不利。

大豆食心虫的天敌有赤眼蜂、胡蜂、小茧蜂、白僵菌等。

五、防治方法1.选用抗虫品种2.合理轮作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大豆远距离轮作,当年大豆田距上年大豆田1000m以上可降低虫食率87%~96%。如采取水旱轮作,豆茬和豆后麦茬地及时翻耙,可提高越冬幼虫死亡率。3.中耕锄草在化蛹和羽化的虫源地块,增加中耕锄草次数,可减少成虫羽化数量,减轻危害。防治时期的确定:时间:8月10日开始,每天下午4—6时进行田间调查。方法:拨动大豆植株,如果发现蛾量骤增和少数成虫交尾,预示2~3天后进入成虫高峰期,为防治成虫的适宜期。4.敌敌畏药棍薰蒸在大豆封垄好的情况下,可用敌敌畏熏蒸。即每667平方米用80%敌敌畏乳油100~150毫升,将高粱或玉米秆切成20厘米长段,一端去皮,吸足药液制成药棒,将药棒未浸药的一端插在豆田内,每5垄插一行,棒距4~5米。5.喷雾防治用可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300~450ml/hm²,加水1125L喷雾;或加水22.5L超低容量喷雾;用2%杀螟松粉剂喷粉,用量为30~37.5kg/hm²。或其它菊酯类药剂,喷头朝上从豆根部向上喷,使下部枝叶和顶部叶片背面着药。成幼虫效果很好。6.幼虫入荚前防治

大豆食心虫幼虫孵化后,在豆荚上爬行的时间一般不超过8小时。这个时间很难掌握。大豆荚上见卵时即可打药。防治幼虫一般采用菊酯类药剂兑水喷雾于结荚部位,效果可达80%左右。大豆蚜虫的识别及防治教学目标1.掌握大豆蚜虫的形态特征、为害症状及发生规律;2.学会大豆蚜虫的防治方法。

大豆蚜虫俗称腻虫,属同翅目蚜科,是豆田常见的重要害虫之一,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一、形态特征无翅孤雌蚜:体长1.3~1.6mm,长椭圆形,黄色至黄绿色,触角短于躯体,第4、5节末端及第6节黑色。有翅孤雌蚜:体长1.2~1.6mm,长椭圆形,头、胸黑色,触角长1.1mm;腹部圆筒状,基部宽,黄绿色。无翅蚜有翅蚜

大豆蚜虫具有早期点片发生和后期蔓延速度快的特点。5月下旬,大豆出苗后,从第一寄主鼠李迁飞进入豆田,开始危害幼苗,由于迁飞株率仅在1%左右,所以此时仅点片发生。6月下旬,大豆开花前,蚜虫便很快蔓延全田。7月中旬,大豆盛花期,条件适宜,大豆蚜虫便迅速繁殖并群集于植株顶叶及分枝的幼嫩茎叶上危害,从而造成蚜虫大发生。二、发生规律大豆蚜虫群集于被害植株的幼嫩叶背面、幼茎及生长点等处刺吸汁液,造成叶背扭曲或皱缩,致使植株生长受阻、生育推迟,同时还传播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蚜虫还会在取食处排出大量水分和蜜露,阻碍光合作用,减少干物质积累,降低产量和品质。大豆蚜虫虫体虽小,但繁殖快,数量多,所以为害大。在田间植物上,常有有翅蚜与无翅蚜两种形态,有翅蚜可远距离飞行、扩散蔓延;无翅蚜主要是近距离爬行,繁殖力强,可进行孤雌生殖。三、为害特点大豆蚜虫群集为害造成植株叶片卷曲大豆蚜虫为害传播花叶病毒病

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做到生态控制和化学防治相结合,具体措施如下:农业防治:合理轮作,及时铲除田边、沟边、塘边杂草,减少虫源。物理防治:利用黄板诱杀。生物防治:合理保护和利用蚜虫天敌,大豆蚜虫天敌主要有瓢虫、草蛉、食蚜虻、花蝽、蚜茧蜂和蚜霉菌等。大豆田中天敌总量与大豆蚜虫总量之比在1:80-1:100以内时,不必施药,完全可以通过天敌来控制蚜虫的为害。四、综合防治技术化学防治:蚜虫发生量大,农业防治和天敌不能控制时,要在苗期或蚜虫盛发前防治。当有蚜株率达10%或平均每株有虫3—5头,即应防治。化学防治注意几点:1.巧抓防治时机。即在大豆蚜虫点片发生时用药,防止扩散蔓延;2.巧定防治部位。大豆蚜虫一般聚集于植物的嫩头、嫩叶、幼茎和叶背处,施药时应对准大豆蚜虫发生为害部位;3.巧选、轮换用药。选择有效的农药品种,目前防治大豆蚜虫效果较好的农药主要有氧化乐果、大功臣、来福灵、辉丰快克等。大豆蚜虫繁殖能力很强,发生世代多,极易产生抗药性,因此,不能长期连续施用一种农药。蝼蛄的识别及防治教学目标1.掌握蝼蛄的形态特征、为害症状及发生规律;2.学会蝼蛄的防治方法。

蝼蛄是直翅目蝼蛄科昆虫的总称。在中国各地均有分布,南方危害较重,常出现于夏季的夜晚。具一定的趋光性和飞行能力。主要种类有华北蝼蛄、东方蝼蛄、台湾蝼蛄、普通蝼蛄一、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0~35mm,灰褐色,腹部色较浅,全身密布细毛。头圆锥形,触角丝状。前胸背板卵圆形,中间具一明显的暗红色长心脏形凹陷斑。前翅灰褐色,较短,仅达腹部中部。后翅扇形,较长,超过腹部末端。腹末具1对尾须。前足为开掘足。

蝼蛄不仅在土中咬食开始发芽的种子、幼苗的根、嫩茎、嫩叶,造成幼苗枯死,而且还在土壤中穿洞,造成纵横隧道,使幼苗和土壤分离而死亡。取食幼苗二、危害特点三、发生规律

北方地区2年发生1代,在南方1年1代,以成虫或若虫在地下越冬。清明后上升到地表活动,在洞口可顶起一小虚土堆。5月上旬~6月中旬是蝼蛄最活跃的时期,也是第一次危害的高峰期,6月下旬至8月下旬,天气炎热,转入地下活动,6~7月为产卵盛期。9月份气温下降,再次上升到地表,形成第二次危害高峰,10月中旬以后,陆续钻入深层土中越冬。蝼蛄昼伏夜出,以夜间9~11h活动最盛,特别在气温高、湿度大、闷热的夜晚,大量出土活动。四、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深翻土壤、精耕细作;收获后及时翻地;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料;实行合理轮作等。2.灯光诱杀:蝼蛄发生危害期,利用黑光灯、白炽灯诱杀成虫,以减少田间虫口密度。3.人工捕杀:结合田间操作,对新拱起的蝼蛄隧道,采用人工挖洞捕杀虫、卵。4.药剂防治(1)种子处理。播种前,用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重量0.1%~0.2%拌种,堆闷12~24h后播种。(2)毒饵诱杀。常用的是敌百虫毒饵,先将麦麸、豆饼等炒香,按饵料重量0.5%~1%的比例加入90%晶体敌百虫制成毒饵,于傍晚时撒在已出苗的菜地或苗床的表土上,或随播种、移栽定植时撒于播种沟或定植穴内。(3)土壤处理、灌溉药液。当菜田蝼蛄发生危害严重时,每667平方米用3%辛硫磷颗粒剂1.5~2kg,对细土15~30kg混匀撒于地表,在耕耙或栽植前沟施毒土。若苗床受害严重时,用80%敌敌畏乳油30倍液灌洞灭虫。蛴螬的识别及防治教学目标1.掌握蛴螬的形态特征、为害症状及发生规律;2.学会蛴螬的防治方法。

蛴螬是鞘翅目金龟甲总科幼虫的统称,成虫通称为金龟甲或金龟子。喜食刚播种的种子、根以及幼苗,是世界性的地下害虫,危害很大。一、形态特征蛴螬体肥大,体型弯曲呈C型,多为白色,少数为黄白色。头部褐色,上颚显著,腹部肿胀。体壁较柔软多皱,体表疏生细毛。头大而圆,多为黄褐色,生有左右对称的刚毛,

大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暗黑鳃金龟黄褐丽金龟蛴螬成虫的主要种类

幼虫食量大,在土内取食萌发的种子,咬断根、茎,轻则缺苗断垄、重则毁圃绝苗,食害幼苗后断口整齐平截,当植株枯黄后,它又转移到别的植株继续危害。此外,蛴螬造成的伤口还可诱发病害。蛴螬危害幼苗的根部二、危害特点三、生活习性

蛴螬1~2年1代,幼虫和成虫在土中越冬,成虫即金龟子,白天藏在土中,晚上8~9时进行取食等活动。蛴螬有假死和负趋光性,并对未腐熟的粪肥有趋性。幼虫蛴螬始终在地下活动,与土壤温湿度关系密切。当10cm土温达5℃时开始上升土表,13~18℃时活动最盛,23℃以上则往深土中移动,至秋季土温下降到其活动适宜范围时,再移向土壤上层。四、发生规律

成虫交配后10~15d产卵,产在松软湿润的土壤内,以水浇地最多,每头雌虫可产卵一百粒左右。蛴螬年生代数因种、因地而异。这是一类生活史较长的昆虫,一般1年1代,或2~3年1代,长者5~6年1代。如大黑鳃金龟2年1代,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1年1代,小云斑鳃金龟在青海4年1代,大栗鳃金龟在四川甘孜地区则需5~6年1代。蛴螬共3龄。1、2龄期较短,第3龄期最长。五、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实行水、旱轮作;适时灌水;不施未腐熟的有机肥料;精耕细作,及时镇压土壤,清除田间杂草等。2.药剂处理土壤: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200~250g,加水10倍喷于25~30kg细土上拌匀制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或将该毒土撤于种沟或地面,随即耕翻或混入厩肥中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