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 消化系统-肝胆胰脾_第1页
医学影像学 消化系统-肝胆胰脾_第2页
医学影像学 消化系统-肝胆胰脾_第3页
医学影像学 消化系统-肝胆胰脾_第4页
医学影像学 消化系统-肝胆胰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化系统--肝胆胰脾(1)

一、常用检查方法概述1、7项(5+1+1)2、选用原则---根据特点限度,效/价比3、包括:X线DSACT:主导作用MRI:鉴别/梗阻性病变*USG:首选,筛查及复诊核医学:PET-CT:*肝脏检查方法目的有三:1、发现病变2、鉴别右上腹肿块来源3、肝脏结构及伴随病变

定位,定性,定量----“三定”1X线检查及2血管造影1、内容:透视/平片/血管造影2、普通检查—外形轮廓,钙化/积气3、造影检查(肝血管造影-DSA):肝A造影间接门V造影4、应用:肝内占位病变的诊断与鉴别,介入治疗,门V病变选择性腹腔A造影肝动脉造影3、CT检查1、检查前准备:前1W:禁服金属等高原子序数药物前6hrs:禁食前30分:口服对比剂:1%-2%含碘对比剂或者清水2、平扫:常规--对弥漫性肝病,出血钙化等

/CT3、增强扫描:静脉注入80-100ml含碘对比剂目的:增大密度差别提高显示率,有助于显示及定性;显示肝内血管解剖等方式:同层动态增强扫描多期增强扫描*介入性CT(有创)多期增强肝A期:16-20s(3ml/s的流率V团注)门V期:自50-60s起,门V内药浓度达到峰值肝实质期:与门V部分重叠(自门V期始双期扫描:A+V

三期扫描:A+V+延迟(肝实质期)4、MRI检查1、平扫:序列:SE或FSE:横断位T1+T2WI+冠状位T1/T2WI,/矢状层厚间距:5-8mm/5-8mm;或1-2mm无间隔扫描(小灶),上下范围T1WI:器官结构

T2WI:病变的组织结构和成分,定位准确/定性大多数/MRI2、MR增强:Gd—DTPASPIO

方法:平扫----注药---再扫描目的:前者类似CT—增大信号差,显示等信号病灶/可疑病变,明确来源性质(T1WI)

SPIO鉴别早期肝癌/肝腺瘤样增生(T2WI—降低背景信号)3、动态增强MRA:团注Gd—TPA(0.4mmol/kg.kw)+3D快速薄层梯度回波序列(3D-FISP-T1WI)显示肝血管(A+V+门V)全貌;肝癌的继发改变—肝移植4、MRS及靶向特异性对比剂3D--MRA胆囊检查方法1/2、X线平片及造影平片/口服胆囊造影/静脉胆囊造影:均很少用。术后“T”管逆行造影---残余结石/通畅/并发症ERCP---胰腺疾病/胆系梗阻;同时进行胆总管取石和胆总管狭窄支架植入

ERCP----为MRCP代替/X线及造影经皮肝穿胆管造影(PTC):

在透视下操作,22G(细针)经皮穿入肝管后注入对比剂显示肝内胆管和胆总管阻塞性黄疸(原因/部位)*适应证:在CT,USG和MRI不能确诊者;或要进行胆管引流者并发症*:出血/胆漏2、CT检查1、平扫:空腹*,其它同肝脏扫描疑结石,不服碘对比剂范围:膈顶---胰钩突区层厚/间距5-8mm;1-3mm薄层2、增强扫描:①iv,60%泛影葡胺80-100ml----肝胰衬托②iv,60%胆影葡胺20-30ml---胆道内充盈③口服胆囊对比剂---CT特异性显示胆囊CT作用含钙结石(高密度)胆固醇结石(低密度),色素,泥砂胆汁结晶例外增强:胆囊肿瘤周围关系MRI检查平扫:空腹。类似肝脏胰腺MRI检查。

SE序列:T1WI,T2WI,

轴位为主,冠/矢;薄层---胆囊细微结构MRCP:无创,水成像技术胰胆管梗阻性疾病,90%敏特准显示CT等密度结石,胆胰管,黄疸胰腺检查方法方法选择部位特点---以前检查方法价值有限ERCP、PTC----有创,且早期诊断困难适应证(ERCP----治疗)CT、USG、MRI----优势(有用):准确定位定性1/2/3、X线及造影普通平片,GI钡餐造影,低张造影(均少用)ERCP/PTC---少用,前者介入时用血管造影*-----胰腺血管(广源)主要源于胃十二指肠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动脉造影/分别超选插管内分泌肿瘤;胰腺癌分期—作用被取代(CT/CTA,MRI/MRA)4、CT检查平扫:口服对比剂:1-3%500ml+500ml

范围:肝门水平/十二指肠水平段层厚/间距:3-5mm增强:普通:60%含碘对比剂80-100ml全胰扫描双期增强方式:动脉期和静脉期扫描全胰(类似肝脏)

CT作用增强目的:1、胰腺疾病(炎症,肿瘤)首选影像学方法2、显示肿块周围关系---肿瘤分期,利于手术3、显示微小病灶4、CTA判断血管状态5、3D重组腹膜后及所有相邻器官的状态5、MRI检查平扫:禁食4-6hrs,口服5%甘露醇溶液(胃及十二指肠充盈)SE:冠状面及横断面T1/T2WI(3-5mm,GRE+脂肪抑制---胰腺大小形态显示优于SECE+:胰腺可疑病变,GD-DTPAMRCP:显示胰管的最佳方法全程显示,形态/通畅MRI价值同CT优势:分辨胰腺病变与正常实质显示、区分囊实性病变

MRCP无创伤评价胰管MRI适应证:对碘过敏;US/CT病变无明确界限;胰岛细胞瘤(优于CT)脾脏检查方法检查方法X线:平片有限脾动脉造影:造影持续时间---间接脾门静脉显影门V高压时,显影延迟20-30sCT:同肝脏。薄层5mm对小病灶,增强也同肝脏,对小病灶,“4肿”,钙化MRI:类似肝脏,冠+轴位

SE序列增强方式:1、GD-DTPA2、SPIO方法综合评价X线_价值有限血管造影检查--相当有限;介入治疗(出血)CT----显示病理变化,类似USG且更优病灶内钙化MRI----观察脾脏的最佳方法(弥漫性病变-淋巴瘤较CT佳)US--脾脏病变的普查和筛选

二、肝胆胰脾正常影像表现概述(断层解剖)位置上腹腔内,毗邻代表性层面(“一窝三门”)第二肝门*中上腹断层解剖(肝门层面*)(胆囊窝层面*)(肾门层面*)(一)肝脏正常表现1,肝脏的外形及肝叶段划分能够划分---8段,直至亚段标志物(321):肝静脉3属支,门静脉2分支,肝裂标准:肝门静脉分上下,肝中静脉分左右半肝;肝左叶分内外-左外分上下,尾分左右合为一;右叶分上下前后结果:L1234/R5678

立体图解尾1,左外上2下3,左内4(方叶)右叶56,78(下前下后,上后上前)2,肝内血管(1)肝动脉造影表现:分3期:动脉期---树枝状自然走行的动脉

实质期---肝区均匀密度增高,伴纤细小毛细血管影(*)静脉期---肝内静脉显影(左中右)腹腔动脉造影时,可见脾V-肝内门V显影肝动脉造影(动脉期)(2)肝内门脉系统断面影象图:

增强CT/3D后处理(粗箭—门脉,细箭--A)3.肝实质组织结构/病变形态改变/血管改变(2)CT表现--平扫:均匀密度,40-65HU,高于脾胰肾轮廓光滑不同层面,形态变化**肝门结构:管道结构及其排列

IVC正常CT解剖1正常CT解剖2正常CT解剖32),肝CT增强表现增强扫描:实质和血管均有强化,强化程度与剂量及注药速度有关①动脉期②门脉期----门V肝V强

③肝实质期(平衡期)---肝实质强化(140HU),细胞外间隙*肝内胆管分支---无显示肝脏CE+CT1肝脏CE+CT2CT增强(门脉期/实质期)CTA(3)MR表现*MRI图像复杂,影响因数多(设备/多方位/序列)器官结构病变平扫/增强

肝MRI正常表现1平扫:轴位类似CT。肝实质均匀,T1WI中等信号(略高于脾—灰白信号),T2WI低信号(灰黑信号)肝门区脂肪---短T1长T2信号肝外胆管------长T1长T2信号肝内血管流空信号(均黑)(肝左V98%流空)正常表现(梯度回波序列,T1WI)正常表现(T2WI及抑脂)肝MRI正常表现,增强

Gd-DTPA分布在细胞外间隙缩短T1,叠加原组织T1T2信号信号强度与对比剂浓度无线性关系表现:实质信号增高,血管也增高胆管无增强血管3D成像MRI,CE+(门脉期)(二)胆道表现1,胆囊US(2)CT:肝左叶内侧段下方胆囊窝,卵圆形(充盈适当)水样密度,壁厚2mm(2)胆囊正常CT(3)胆囊正常MRIMRI(图片见胰腺部分)长T1与分层现象(成分复杂);长T2信号增强CT/MRI有助于胆囊壁厚度判断2胆管树正常时呈树枝状结构---肝内胆管,左右肝管--肝总管直径4-6mm,长3-4cm

---胆总管宽5-8mm,长7-8cm胆囊术后的胆管管径13-15mm显示能力外:US,CT及常规MRI可观察正常左右肝管及肝总管;但肝内胆管无显示(无扩张时)内:薄层MRI:含胆汁的肝内胆管显示水样信号;MRCP---3-4级肝内胆管------肝总管、胆总管:各断层检查均能显示圆形或椭圆形胆管切面,管壁及周围毗邻正常胆总管结石(三)胰腺胰腺解剖特点位置形态主胰管(Wirsung管):正常1-3mm胰腺表面--稀疏膜层(胰腺病变蔓延)影像表现1,胰腺实质CT:35-55HU,略低;随年龄变化-萎缩或脂肪变性“毛边”;增强扫描:动脉期血管达90-120HU,之后减低;CTA显示血管;

MRI:类似肝脏(灰白1/灰黑2)2,胰管:CT薄层(1-2mm)可显示

MRI薄层T2WI,条状影MRCP/ERCP正常胰腺CT平扫正常胰腺,胃肠无阳性对比剂CE+正常表现正常胰腺MRI(四)脾脏表现脾脏CT表现1平扫位置,10-6-15cm(前后-内外-上下)

形态,呈新月形或内凹半月形密度均匀,低于肝脏(5-10HU)增强动脉期--花斑脾(mottledspleen)

门脉/实质期:均匀,120-150HU

CE+(脾)正常表现脾脏MRI表现1正常表现:横断面,类似CT。

冠状面优于CT(大小形态毗邻

信号强度:长T1长T2(富血窦)比较肝脏,T2WI信号增加,脾血管流空

GD-DTPA增强类似CT增强(时间强度)数目变化大(3-2-1-0)脾脏正常MRIT1WI1.5TMRIT2WI3.0TMRI脾脏MRI正常像-----T2WI,冠状位三肝胆胰脾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分类实质脏器:断层影像检查为宜形态,质地,器官内管道结构空腔脏器:造影对比检查为宜管腔大小,管壁,管腔内容(实空一一对应)(一)肝脏异常1,形态异常(1)典型肝硬化(2)肝内占位性病变-----轮廓变化2,实质异常*(管道及纤维支架之外的肝组织)(1)局灶性肝实质病变:单发,孤立或有多个但不影响背景(2)弥漫性肝实质病变(炎症,代谢,遗传):3,肝内血管异常*1。形态异常形态异常(1)典型肝硬化(变形,广泛)(2)肝内占位性病变-----轮廓变化(变形,局部)M36,肝硬化M36肝硬化2肝内占位性病变-----轮廓变化2肝实质异常***(1)局灶肝实质异常(--诊断与鉴别):1)病灶形态:规则形态,边界清楚与否2)病灶大小:悬殊,小灶不易定性(限度)3)病灶数目:单发/多发--治疗选择4)病灶质地**(回声、密度、信号)5)病灶强化特点:6)病灶周围管道结构的异常2-4)病灶质地***US:回声CT:平扫大多数低密度,高密度,极少等密度;良恶性肿瘤的均匀度不等--肿瘤变性MRI:大多数长/稍长T1;长/稍长T2,信号差异(肝囊肿,血管瘤,肝癌,钙化,脂肪)CT,case(低等高,均为平扫图像)MR,case2-5)病灶强化特点CT/MRI血液动力学特点相似,强化特点:不强化---囊性病变边缘环状强化---脓肿,转移瘤不同程度时间实质强化----肝癌,血管瘤不明显强化(薄环状强化-胆管癌)Case,,2-6)病灶周围管道结构异常HCC--血管受累,侵蚀破坏,癌栓血管推压移位胆管受累---肝内胆管细胞癌(胆管内癌栓)Case,,管道受累血管2-(2)弥漫性--肝实质病变1)病因:肝炎肝硬化;弥漫性脂肪肝;胆红素代谢障碍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全身性疾病肝脏受累2)影像学表现:肝脏增大;质地不均匀;增强CT—门脉周围晕环征;病变进展肝硬化CASE--脂肪肝3、肝内血管异常解剖学变异—起源,走行,分布,汇合,管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