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课件59张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琵琶行(并序)》课件59张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琵琶行(并序)》课件59张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琵琶行(并序)》课件59张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琵琶行(并序)》课件59张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琵琶行(唐·白居易)2024/5/91主要知识点预览——①唐诗长廊上“元白”、“刘白”的含义②唐诗王国里,很多优秀的诗人往往被后人冠之以“诗X”,如李白——“诗仙”,杜甫——“诗圣”,王维——诗佛,李贺——诗鬼,白居易被后世成为“诗王”“诗魔”?③白居易有哪些代表作?④《琵琶行》中“行”的含义是什么?⑤白居易对后世最大的贡献是什么?2024/5/92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2024/5/93行,古体诗的一种,歌行一体,与乐府相近,它的音节格律比较自由,采用五、七杂言古体,形势富于变化。南宋王灼的《碧鸡漫志》解释说:“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行,有行有曲。”从唐人歌行体的风格来看,所谓的“行”是指那些流走自然,可歌可唱的诗篇。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2024/5/94以“歌”命名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以“行”命名的: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李白的《少年行》等;以“歌行”命名的:高适的《燕歌行》;以“吟”命名的: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韦庄的《秦妇吟》等;以“谣”命名的:李白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2024/5/95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左迁,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后沿用此用法。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024/5/96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①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②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③。年长色衰,委身④为贾人妇。遂命酒⑤,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⑥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⑦,是夕始觉有迁谪意⑧。因为⑨长句,歌⑩以赠之,凡⑪六百一十六言⑫,命曰《琵琶行》。思考红色字体的意思?2024/5/97夜①: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尝②:曾经。善才③:代称琵琶师。属于借代。以人代物。委身④:女子下嫁给男子。酒⑤:动词,摆酒。予⑥:第一人称代词。我。言⑦:话语。意⑧:心思。这里指被贬的痛苦。含被动。为⑨:动词。创作。歌⑩:动词,创作诗歌。凡⑪:一共,总。言⑫:字。2024/5/98这段序言都写了哪些东西?序言不仅交代了时间、背景和写作原因,而且巧妙地点明了全诗的主旨,为我们准确把握全诗的思想内容起到了提示作用。2024/5/99知识拓展:1.贾人:商人。典故有“贾人渡河”(贾人食言)2.江湖:①江河湖泊。②指四方各地。③指四处流浪、靠卖艺、卖药等生活的人。④引申为隐退。“出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024/5/910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思考:①作者对秋夜送别的环境烘染和渲染,使诗洒满凄冷苍茫的意味的一句是:枫叶荻花秋瑟瑟②景是凄凉景,情是寂寞情。“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遥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作铺垫。③“管弦”,指管乐器与弦乐器,这里泛指音乐,在修辞上属于借代。思考:①作者对秋夜送别的环境烘染和渲染,使诗洒满凄冷苍茫的意味的一句是:枫叶荻花秋瑟瑟②景是凄凉景,情是寂寞情。“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遥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作铺垫。③“管弦”,指管乐器与弦乐器,这里泛指音乐,在修辞上属于借代。2024/5/911“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赏析:渲染了饯别时的凄凉情景。“别时茫茫江浸月”句借江边月影烘托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月圆人不圆。在修辞上属于:顶真。赏析:渲染了饯别时的凄凉情景。“别时茫茫江浸月”句借江边月影烘托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月圆人不圆。在修辞上属于:顶真。2024/5/912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赏析①:“忽闻”一词,传达诗人正思音乐而音乐即来的惊喜。送者忘归,行者不发,侧面烘托音乐的美妙动人。赏析①:“忽闻”一词,传达诗人正思音乐而音乐即来的惊喜。送者忘归,行者不发,侧面烘托音乐的美妙动人。赏析②:弹者谁?是古文中一个什么句式?判断句:弹奏琵琶的人是谁?赏析②:弹者谁?是古文中一个什么句式?判断句:弹奏琵琶的人是谁?赏析③先描写琵琶的声音,然后再写人物的出场,这种写法叫什么?有什么好处?文学作品描写人物使用先“声”后人的表现方法,叫“先声夺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它是我国传统的描写人物出场的写作艺术。人物一出场就抓住读者,给人留下难忘印象。赏析③先描写琵琶的声音,然后再写人物的出场,这种写法叫什么?有什么好处?文学作品描写人物使用先“声”后人的表现方法,叫“先声夺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它是我国传统的描写人物出场的写作艺术。人物一出场就抓住读者,给人留下难忘印象。2024/5/913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赏析①:后两句运用了哪种写法?有何作用?一方急急以求,一方默默以待;一方频频呼唤,一方迟迟而出。这种强烈的对比,鲜明地表现了双方的心情和个性。诗人抓住这一点,逼真地描绘了琵琶女的出场之态。赏析①:后两句运用了哪种写法?有何作用?一方急急以求,一方默默以待;一方频频呼唤,一方迟迟而出。这种强烈的对比,鲜明地表现了双方的心情和个性。诗人抓住这一点,逼真地描绘了琵琶女的出场之态。赏析②:经典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好处:描写了琵琶女受到邀请出来时抱着琵琶羞涩的神情,写出了她的温柔美丽,也为后文写她描述自己不幸的身世埋下伏笔。现代汉语义:用来比喻事情不太明朗或不愿说清楚而遮遮掩掩。赏析②:经典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好处:描写了琵琶女受到邀请出来时抱着琵琶羞涩的神情,写出了她的温柔美丽,也为后文写她描述自己不幸的身世埋下伏笔。现代汉语义:用来比喻事情不太明朗或不愿说清楚而遮遮掩掩。2024/5/914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赏析①:“转轴拨弦……先有情”句:仅仅是弹拨了两三下琴弦,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曲调就已经把感情表现了出来。通过拨弄琴弦发出的极少的声响间接体现出了弹琵琶者技艺之高超。赏析②:这两句进一步借音乐写人,在抑郁之情中点出身世之悲。2024/5/9152024/5/916小结(第一层)此为白居易描写的琵琶女所弹奏的乐曲中的“开场曲”或“前奏曲”,即第一层。“未成曲调先有情”,后人常用来表示在做事之前,或从事某项活动时,如果你全身心的投入,就会事倍功半,取得很好的成绩。不得意:不如意;不得志;不称心。信手:随手,表示很熟练。如信手拈来。转轴拔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未成曲调先有情”,后人常用来表示在做事之前,或从事某项活动时,如果你全身心的投入,就会事倍功半,取得很好的成绩。不得意:不如意;不得志;不称心。信手:随手,表示很熟练。如信手拈来。2024/5/917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译文——她的手指在弦上一会儿轻轻叩动,一会儿慢慢揉动,一会儿顺手下拨,一会儿反手回拨。起先弹的是《霓裳羽衣曲》,后来又弹《绿腰曲》。这两句是写琵琶女娴熟的技艺。思考①:“拢”“捻”“抹”“挑”分别是左手按弦的指法和右手弹弦的指法。知识点《霓裳羽衣曲》: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直到现在,它仍无愧于音乐舞蹈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为唐玄宗所作之曲,用于在太清宫祭献老子时演奏。思考①:“拢”“捻”“抹”“挑”分别是左手按弦的指法和右手弹弦的指法。2024/5/9182024/5/9192024/5/9202024/5/92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赏析①:“大弦嘈嘈”(深沉悠长)、“小弦切切”(轻细柔慢)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运用比喻的修辞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使得不可捉摸的音乐演化成可听可视可感的形象。赏析②:“大珠小珠落玉盘”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巧妙地将音乐的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赏析①:“大弦嘈嘈”(深沉悠长)、“小弦切切”(轻细柔慢)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运用比喻的修辞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使得不可捉摸的音乐演化成可听可视可感的形象。赏析②:“大珠小珠落玉盘”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巧妙地将音乐的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2024/5/922小结: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此为第二层,“欢乐曲”。旋律:欢快明朗,清脆悦耳。命运:唱出琵琶女春风得意的青年时代,她色艺超群,名噪京华。2024/5/923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译文——有时弦声轻快悠扬,就像宛转悦耳的黄莺在花下啼鸣;有时弦声艰涩低沉,好像呜咽的泉水在冰下面流转。赏析②:“间关”一词,形容声音像莺声宛转。“幽咽”一词,指声音悲抑哽塞。这里,诗人将琵琶声同时诉诸听觉与视觉,分别表现出轻快与冷涩的不同感受。赏析①:此句中作者将琵琶女弹奏的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给人的感受比作了“莺语”和“泉流”。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赏析①:此句中作者将琵琶女弹奏的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给人的感受比作了“莺语”和“泉流”。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赏析②:“间关”一词,形容声音像莺声宛转。“幽咽”一词,指声音悲抑哽塞。这里,诗人将琵琶声同时诉诸听觉与视觉,分别表现出轻快与冷涩的不同感受。2024/5/924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译文——冰下的流泉,渐渐地冻结了;那弦也像被冻住了,快要断绝;就这样,弦声越来越弱,暂时停歇下来。诗人以丰富多彩、精妙新巧的比喻,将变化多端的音乐描绘得出神入化,维妙维肖。作者的才华不仅表现在再现音乐之美上,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出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为下面诉说身世作了铺垫。2024/5/925赏析:“此时无声胜有声”。表面是形容琵琶弹奏达到了非常高深意境。而实际上结合全文来看,形容的是一种幽怨和深深思念的感情达到沸点时,没有任何语言或音乐可以形象的描述出来,唯有留下一段空白让人细细品味。如同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以及苏轼的“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等名句,都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形象注解。纵有万语千言,不若相对无言。现在多用于形容心有灵犀,无须用语言来表达。2024/5/926小结——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此为第三层:“沉思曲”赏析——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琵琶女好景不长,“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她“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怎不肝肠寸断?2024/5/927所谓“无声”就是语言的缄默,犹如绘画中的无墨之墨,无笔之笔。这种无笔之笔,无声之语,看似缺乏什么,实则是作者别出心裁的匠心安排,是作者有意为之,因而能形成“无声胜有声”的境界。2024/5/928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写到琵琶女弹奏了一会儿以后,音乐逐渐减弱而停止,此时已寂静无声;但那些乐音在听众心里引起的感触非但没停,而且比刚才更加强烈,此时“无声”的“音乐”居然还胜过了刚才的“有声”!当然,这个“无声”产生的效果,是建立在前面“有声”的基础上的;“有声”部分精彩,戛然而止以后,它才有惯性在“无声”阶段萦绕于心,让听着欲罢不能。文学创作中,也有一种手法用“无声”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并没有说出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读者却能非常鲜明地感受到,甚至会震撼;效果往往比直接说出来还好。2024/5/929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译文——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一阵强音,琵琶弹奏的那种声音:就像银瓶突然迸裂,里面的水浆喷溅而出;又像铁骑骤然冲出身披铠甲的骑兵,刀枪轰鸣一样,是那样雄壮铿锵,激越昂扬。银瓶乍①破水浆迸,铁骑突②出刀枪鸣。乍:忽然,突然。如:雷霆乍惊、乍暖还寒;初来乍到。②突:突然,骤然。如:异军突起这两个句子描写声音时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比喻,对偶。2024/5/930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解释:①“拨”,即拨子,弹奏弦乐器时用的工具。②“当心画”,是一种演奏手法,即用拨子在琵琶的中部横划,行话叫做“扫”。③“画”,同“划”。④“裂帛”,指绷紧的丝绢突然断裂,这里是形容“当心画”时声音的强烈冲击感。译文——最后,一曲终了,她收取拨子,在几根弦的中心奋力一划;琵琶就像撕裂的布帛一样,发出脆厉的一声。至此,全曲戛然而止,但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仍余音绕梁,久久难息。解释:①“拨”,即拨子,弹奏弦乐器时用的工具。②“当心画”,是一种演奏手法,即用拨子在琵琶的中部横划,行话叫做“扫”。③“画”,同“划”。④“裂帛”,指绷紧的丝绢突然断裂,这里是形容“当心画”时声音的强烈冲击感。2024/5/93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用听众的反应“悄无言”,来描写音乐的震撼性,这种写法叫什么?明确:是以听众的反应及环境描写来侧面烘托琵琶女演奏的艺术感染力。这是诗人第二次写月亮“秋月白”,烘托出怎样的意境?明确:静谧的意象与诗意再次呼应,烘托出凄美的情境。2024/5/932小结——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第四层:悲愤曲: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这时她的幽愁怨恨一下子如破瓶而出的水浆滚滚而出,宣泄了她的幽愁暗恨。2024/5/933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译文——她若有所思,将拨子插在弦缝间;然后整顿衣裳,神态凝重端庄地站了起来。整顿: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敛容:收敛面部笑容等;现出严肃的神色。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译文——琵琶女自叙道:我本来是京城长安女子,家住在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歌女聚居之地。旧说董仲舒葬此,门人经过这里,都下马步行,所以叫下马陵。后人误传为虾蟆陵。整顿: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敛容:收敛面部笑容等;现出严肃的神色。2024/5/934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译文——十三岁时,我就学成了琵琶,名字编排在教坊之中,是属于第一流的。思考:“本是京城女”叙述的是籍贯,这里叙述的是出身。选项:籍贯、出身思考:“本是京城女”叙述的是籍贯,这里叙述的是出身。2024/5/935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译文——那时,我技艺超群,曾经一曲弹完后,让琵琶师傅也佩服;我还貌美过人,妆扮之后常被那些能歌善舞的美人们嫉妒。这两句写琵琶女色艺双绝。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译文——京师的富贵子弟争着给我赏赐,赠送缠头;每当一曲弹罢,不知要给多少彩绸。这两句诗有两层意思:①侧面烘托出琵琶女的技术高超;早年曾走红运,盛极一时。②反映当时社会,富家子弟对歌妓的热捧。2024/5/936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秋月春风:秋月春风,秋夜的月,春日的风。指美好的时光,也指良辰美景。译文:我常用钿头云篦等贵重首饰来打拍子,哪怕碎了也毫不可惜;纵酒欢歌中,我红色的罗裙常因酒杯翻覆而污损,但我也全不在乎。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译文——一年又一年的欢笑作乐,多少良辰美景就这样随随便便地消磨掉了。从这里可以看出,琵琶女在忆昔思今中,有着淡淡的留连,更有悔恨和痛惜。2024/5/937下来诗句中的“等闲”哪两个一样?等闲:①轻易,随随便便,不重视。②寻常,平常。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b.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c.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2024/5/938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译文——我们一起出道的师妹随军去了,阿姨也去世了;暮去朝来,时光流逝,我的容貌渐渐衰老了。补充:据《教坊志》、《北里志》、《唐国史补》记载,唐代的倡优妓女惯以兄、弟相称,以至影响到宫廷教坊,出现了女兄女弟这类称呼。这里所说的“从军”,是指做随军倡妓。“阿姨”,是歌妓对其所居坊曲之主的称呼。2024/5/939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译文——因容颜衰老,无人光顾,来往的车马越来越少,门前冷冷清清。我年华老去,最后嫁给一位商人做妻子。成语“门前冷落”:指人失势以后,前来交往的人很少。写法:以上十二句,言青春欢笑。以下六句,言老大沦落。盛衰之感,对比强烈。2024/5/940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盛产茶叶。唐宋商业中心在远离城市的交通枢纽,成为“草市”。译文——商人只重财利,从不把别离当一回事,上个月他到浮梁买茶去了。重利轻别离: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看重,轻视。重利轻别离: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看重,轻视。2024/5/941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译文——他走了之后,留下我一人,在江口独守着这艘空船;围绕着船外的,只有一轮明月,映着一片清冷的江水。赏析——这是诗中第三次描写月亮。独守空船,惟有清冷的江水和明月作伴,与昔日长安的繁华形成强烈对比。2024/5/942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①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②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③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阑干”的词义:通“栏杆”;交错杂乱的样子;比喻眼眶。译文——夜深时,忽然梦见年轻时候的(那些)受人追捧、万众瞩目的)往事,禁不住啼哭起来;泪水纵横,和着胭脂,流得满脸都是。2024/5/943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译文——听到她弹奏的琵琶曲,就已够让我感伤叹息了。现在听了这一番叙述,更加让我叹息不已。“重”,更加。“唧唧”,叹息声。2024/5/944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译文——彼此同样是流落天涯、四处飘零的人,虽说今夜初次相逢,又何必曾经互相认识呢?琵琶女的身世,激起诗人情感的共鸣。同病相怜,同声相应。“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含义是:大家都是有不幸的遭遇的人,因此应该互相关心,互相照顾。近似“同病相怜”。诗人发自肺腑的感慨,道出了人生旅程中无数孤独者的心声,是全诗主旨所在。它已超越时代,成为后世饱经沧桑的人邂逅时的共同感受。2024/5/945写法:这是作者的写作动机,是全诗的主题所在。诗人通过沦落天涯的歌女的一生,来抒发自己忧国遭贬的政治苦闷;把对琵琶女的无限同情、对被贬谪的满腔幽愤、对封建社会冷酷黑暗的揭露完全交织在一起。流传深远的原因:是封建社会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它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体验,又由于诗句简明准确,情意合一,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广泛的同情,成了人们表达同病相怜,互相慰藉的千古传诵不朽的名句。2024/5/946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译文——我从去年离开京城,被贬官来到浔阳城,经常卧病在床上。赏析——以下是作者剖露心曲。在琵琶女的命运激起的感情波澜中,他坦露自我形象,将平生遭遇和谪居僻所的失意心情倾诉出来。2024/5/947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译文——浔阳地处偏僻,没有什么音乐,整年听不到美妙的音乐声。这里实际是说自己孤独寂寞,没有知音。“丝竹声”是一种借代的修辞,指音乐。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译文——我的住处靠近湓江,又低又湿,发黄的芦苇、苦竹绕着宅院丛生。苦竹:竹之丑者有四,曰青苦、白苦、紫苦、黄苦”。所以:“所谓恶竹,当指此类。”“黄芦苦竹”,喻白居易被贬时不得意、心情的郁闷无处排解的心境。“丝竹声”是一种借代的修辞,指音乐。2024/5/948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译文——在这种环境里,早晚能听到什么呢?只能听到杜鹃凄楚的啼叫和猿猴哀鸣的音声。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文人们把杜鹃当作一种悲鸟,当作悲愁的象征物。猿哀鸣:使羁旅的行人思念家乡而潸然泪下。“杜鹃滴血”和“猿哀鸣”属于用典的修辞。“杜鹃滴血”和“猿哀鸣”属于用典的修辞。2024/5/949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译文——每当春江花开之时、秋月皎洁之夜,我往往拿了酒,自饮自酌。赏析——“春江”、“花朝”、“秋月夜”,都是迷人的景色。在景色迷人的大好时光里,他人邀朋聚友,吟诗作赋,开怀畅饮;诗人却独自一人,喝着闷酒,寂寥难遣。这种贬谪外任的苦闷心情,使诗句里浸透着感伤与愤激。2024/5/950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呕哑嘲哳:指那些粗俗的乡野音乐。诗人之意或许并非实说音乐难听,而是借不如意的环境衬托自己“不得意”的境遇。译文——难道连山歌或村笛都没有吗?有,但是声音杂乱刺耳,实在难听。2024/5/951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译文——今夜听了你琵琶的旋律,好像听到仙乐一样,使我耳朵一时清爽起来。“仙乐”,形容乐声美妙动听,仿佛来自仙界。译文——请你不要推辞,重新坐下,再来弹一曲,让我来为你写一首《琵琶行》的曲词。“更坐”,再次坐下来。“翻作”,是说按曲填写歌词。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2024/5/952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译文——她被我这些话感动,站立了很久,然后重新坐下来。她调紧丝弦,弦声顿时变得急促起来。赏析——这里巧妙写出琵琶女与诗人内心复杂感情的契合,着笔不多,却十分传神。“却”,退回。“却坐”,回头重新坐下。“感我此言”中“感”表被动,被……感动。2024/5/953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向前:古今异义。古义:以前,先前。今义:奔向前、朝前走。译文——她这次弹的琵琶曲声凄凉哀伤,已不像先前的乐声,使得满座的人听了都忍不住掩面哭泣。2024/5/954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译文——要问在座的人中,谁的眼泪流得最多?当然是我这个江州司马,你看,眼泪都已将青衫官服打湿。青衫: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