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诗风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1页
大历诗风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2页
大历诗风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3页
大历诗风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4页
大历诗风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大历诗风

一、中唐诗歌概说1、中唐诗歌历史范围文学上“中唐”,普通是指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到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历代、德、顺、宪、穆、敬、文宗七朝,共71年。766年左右,先后逝去著名诗人有王维(761)、李白(762)、高适(765)、杜甫(770)、岑参(770)等,盛唐诗坛由此冷寂。但今后新诗人群体不停涌现,至贞元、元和、长庆时期出现了文苑再盛局面,直到836年前后,柳宗元(819)、韩愈(824)、元稹(831)、刘禹锡(842)、白居易(846)等文坛大家相继离世,中唐文学亦到了它尾声。1/68高太高中武睿玄,肃代之后德顺连宪穆敬文武宣懿,僖昭哀后至无传大历766-779贞元785-804永贞805元和806-820长庆821-824太和827-835宝历825-826中唐七朝2/682、中唐诗歌特征与盛唐时期诗歌相比,这一时期诗歌创作展现以下特征:1、诗歌作者和作品数量多、超出盛唐时期。2、追求新变。盛唐时期诗歌创作到达高峰,盛极难继,中唐诗人不得不另辟蹊径,追求新变。正如白居易所说:“诗到元和体变新”(《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借用,实际白是专指唱和长律而言)。3/68施子愉统计对象,《全唐诗》中存诗在一卷以上诗人作品(转引自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4/683、多元化格局。不一样诗人和创作群体有不一样新变追求,结果就形成诗歌创作多元化。其表现就是创作个性更为鲜明突出,格调流派更为丰富多样。大历十才子、韦应物、刘长卿、李益、韩孟、元白、李贺、刘、柳等;5/68中唐诗歌基本特点(1)诗家辈出,格调多样,为唐诗发展史上第二次高潮;(2)写实成为诗歌创作主流之一;(3)尚俗尚奇,格调为之一变。(4)上承杜诗,下启晚唐和两宋诗风。6/683、中唐诗歌主要内容(1)大历十才子与大历诗风及边塞诗(2)中唐山水田园诗(3)韩孟诗派及李贺创作(4)白居易与新乐府诗派7/68

大历诗风指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诗人共同创作风貌。

大量作品表现出孤独寂寞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情调。

诗歌创作由雄浑风骨转向淡远情致,转向凄清萧索、细致省净意象创造,表现宁静淡远生活情趣。二、大历诗风8/68

大历中词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等认为己有,吾知诗道之丧,正在于此。——皎然《诗式》

太白、少陵,大而化矣,能事毕矣。降而钱、刘,神情未远,气骨顿衰。元相、白傅,起而振之,敷演有馀,步骤不足。昌黎而下,门户竞开;

——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参考:蒋寅《大历诗风》,上海古籍1992,凤凰重印

9/68三、详细作家1、韦应物(737—790?)历官洛阳丞、左司郎中、江州刺史、苏州刺史,世称“韦左司”、“韦江州”、“韦苏州”,有《韦苏州集》;

(1)韦诗创作倾向是向往隐逸宁静,追求冲和平淡。诗歌气貌高古,语言简淡,格调清雅秀朗,气韵澄澈。10/68存诗五百六十余首

早期作品,不乏昂扬开朗人生意气,《寄畅当》云:“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何须事州府,坐使鬓毛斑。”这种气势壮大诗作,显著地带有刚健明朗盛唐余韵。后期作品中多看破世情无奈与散淡。以吏隐诗作见称于世,“今来萧瑟万井空,唯见苍山起烟雾。可怜蹭蹬失风波,仰天大叫无奈何”(《温泉行》)。吏隐之念,发之于诗,学陶潜,在语言上清新朴素,但对田园缺乏亲切感,不如陶把田园看作理想和归宿,故不够亲切自然;学王维,没有王对自然亲和,似带有没有可奈何成份。

11/68(2)、详细内容有对开元、天宝盛世思念,如《酬郑户曹骊山感怀》:“朝燕咏无事,时丰贺国祯。日和弦管音,下使万室听。海内凑朝贡,贤愚共欢荣。”《与村老对饮》:“乡村年少生离乱,见话先朝如梦中”。杜甫、韦应物——元稹、白居易——杜牧、李商隐12/68感叹时事,同情百姓疾苦:如《广德洛阳中作》、《登高望洛城作》、《睢阳感怀》写安史之乱,《京师叛乱寄诸弟》、《寄诸弟》、《鼙鼓行》写德宗时朱泚叛乱,《经函谷关》写藩镇割据;《采玉歌》、《夏冰歌》、《始至郡》写民生疾苦;《寄李儋元锡》: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13/68歌行体:《骊山行》、《长安道》、《汉武帝杂歌》、《金谷园》等皆对上层统治者以无情揭露和尖锐抨击。“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采玉行》、《夏冰歌》、《王母歌》对李贺有直接影响14/68友情,《赋得暮雨送李曹》: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寄全椒山中道士》: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15/68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杜甫《客至》)

16/68悼亡诗,十馀首。《伤逝》、《送终》、《有所思》等。《出还》:昔出喜还家,今还独伤意。入室掩无光,衔哀写虚位。凄凄动幽幔,寂寂惊寒吹。幼女复何知,时来庭下戏。咨嗟日复老,错莫身如寄。家人劝我餐,对案空垂泪。——白描乔亿《剑溪说诗》:古今悼亡之作,惟韦公应物十数篇,淡缓凄楚,真切感人,无须语语沉痛,而幽忧郁堙之气,直灌输其中,诚绝调也。17/68山水田园诗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中,王、孟、韦、柳并称。王“清而秀”、孟“清而旷”、韦“清而润”、柳“清而峭”(参见《诗薮·外编》卷四)朱熹将他列在王维之上,因为他较王维来得更清澄,更疏淡。也有陶、韦,韦、柳并称白居易:高雅闲淡司空图:澄淡精巧宋濂:寄秾鲜于简淡之中18/68代表作《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以极简练景物描写,传神地写出了闲适生活宁静野逸之趣,在宁静诗境中,有一重冷落寂寞情思气氛。19/68《观田家》: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真切抒写了农民喜悦和希望,辛劳和痛苦。结尾处,反应出沉重徭役造成农民贫困,并抒发自己不耕而食愧对农民思想感情。乡土气息较浓。20/682、刘长卿(726?—787?)(1)家境较为贫寒,早年应举屡试(十次)不中。入仕后又因刚直犯上,负谤入狱,两遭谪贬(南巴、睦州),官至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有《刘随州集》;他身世遭遇与杜甫有相同之处,不过他缺乏杜甫那种远大政治理想,所以他诗哀叹嗟伤之情多于济世救时之志,风骨不举,表现出盛唐向中唐转变。

21/68(2)诗歌面貌:长久悒郁寡欢,使他诗歌于冷落寂寞情调中,又平添了一些惆怅衰飒心绪,显得凄清悲凉。诗多凄凉、严寒、苍白意象,有些人以“幽州白日寒”名其诗风,甚当。如其名句、名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乾。楚国苍山远,幽州白日寒。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游休禅师双峰寺》)

22/68(3)诗作数量:刘长卿现存诗五百余篇,数量相当可观。他和“大历十才子”专攻律诗,尤长于五律,五言诗占十分之六七,五律占五言之六七。自许“五言长城”;

(4)代表作:有《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听弹琴》、《负谪后登干越亭作》等。23/68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简练地勾勒了一幅荒村雪夜归人图画,并衬托出了一个(明日)茫茫然无着落惆怅感受。意脉流贯而又有改变,时间由日暮而入夜,空间由远山、近屋、门外到门内,二十个字安排得既精巧又不着斧斫之痕。

24/68听弹琴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25/68负谪后登干越亭作天南愁望绝,亭上柳条新。落日独归鸟,孤舟何处人。生涯投越徼,世业陷胡尘。杳杳钟陵暮,悠悠鄱水春。秦台悲白首,楚泽怨青蘋。草色迷征路,莺声伤逐臣。独醒空取笑,直道不容身。得罪风霜苦,全生天地仁。青山数行泪,沧海一穷鳞。牢落机心尽,惟怜鸥鸟亲。

26/68《送李录事兄归襄邓》

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

——胡应麟“中唐妙唱”。

27/68个人身世坎坷加上时代变乱痛苦,使刘长卿经常陷入一个消沉情绪之中。他在社会中找不到实现自我理想希望,便只能哀吟自己不幸,抒写人生惆怅;在他诗里,叹息年华早逝、人老头白句子比比皆是。而这消沉又使他转过身来靠近佛教,期望在佛教境界中求得心灵抚慰。他与著名诗僧皎然、灵澈交往很深,在与这些诗僧唱和应酬诗作中,他曾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示“傥许栖林下,甘成白首翁”(《登思禅寺上方题修竹茂林》),“如今渐欲生黄发,愿脱头冠与白云”(《酬灵澈公相招》)。28/68所以,他诗中散溢不是青春活力和生活热情,不是高扬远举气势,而是一个衰飒凄凉忧愁。他有一篇《小鸟篇上裴尹》,正能够和李白《大鹏赋》等相比较,诗中以小鸟自况,说:

藩篱小鸟何甚微,翩翩日夕空此飞。只缘六翮不自致,长似孤云无所依。……独立虽轻燕雀群,孤飞还惧鹰鹯搏。自怜天上青云路,吊影徘徊独愁暮。这里早已没有了扶摇直上九万里大鹏气概,剩下只是一个满怀绝望与痛苦弱小生灵哀叹。29/68对事业、理想、社会失望反而使他贴近了自然,对山水景物有了更细致观察与体验,对表现这些内容语言技巧有了更准确与成熟了解,所以他笔下有不少很有艺术魅力诗篇。不少五言律绝写得很出众。他非常注意锤炼字句,尤其善于捕捉精巧贴切自然意象,并选择富于色彩、音声效果动词或形容词把它们连缀成一句或一联,所以他诗中多有佳句,如“苍山隐暮雪,白鸟没寒流”(《题魏万成江亭》),“山开斜照在,石浅乱流难”(《却归睦州至七里滩下作》);30/68他还善于摆落意象之间系连词,使之直接缀合,赢得更大联想空间,如“寒渚一孤雁,夕阳千万山”(《秋杪江亭有作》)“乱声沙上石,倒影云中树”(《湘中纪行》之十《横龙渡》),在语言精炼和意象富赡上,颇有些南朝谢灵运、谢朓味道。31/68

不过把刘长卿众多诗篇放在一起读,就会发觉单调重复缺点,正如中唐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所批评那样:“大抵十首以上,语意稍同。”如“华发”、“夕照”之类意象,“青”、“白”之类色彩,屡见不鲜。这恐怕不但是“思锐才窄”(高仲武语)问题,而更多是因为生活面过于狭窄、视野不够开阔缘故。32/68而且,即使他诗中常出现平和冲远、淡泊宁静意境,但其背后掩藏着其实仍是内心失落与彷徨,因而他诗往往以寒水、夕阳、雪夜、荒村等意象与寂寂、杳杳、寥寥等语词来展现荒疏萧瑟之景与悲凉忧愁之情。——意象选择与塑造问题,内心情感世界投射。33/683、大历十才子诗作

“大历十才子”指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主要唱和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标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诸人。34/68《新唐书·卢纶传》:“纶与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历十才子’。”大历十才子组员,记载不一样,以姚合《极玄集》注所载为最早,疑为后人所加。

宋·江邻几《杂志》:卢纶、吉中孚、钱起、朗士元、司空曙、李益、李端、李嘉祐、皇甫曾、耿湋。组员35/68十才子生平大都不详,成就不一,诗才各异。如钱起才能很全方面,其诗各体皆工,被公认为十才子之冠,与刘长卿并称“钱刘”。李端才思灵敏,善于作应酬送行诗。“十才子”齐名一个主要原因,还在于主要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能够说,其相最近于时代影响之下人生理想与生活态度。他们生活态度,在钱起《县中池竹言怀》一诗中表现得很经典,所谓“官小志已足,时清免负薪。卑栖且得地,荣耀不关身。自爱赏心处,丛篁流水滨。”36/68李端○李端端,赵州人……意况清虚,酷慕禅侣。大历五年李搏榜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自号衡岳幽人。弹琴读《易》,登高望远,神意泊然。……诗更高雅,于才子中名响铮铮。与处士京兆柳中庸、大理评事江东张芬友善唱酬。初来长安,诗名大振。37/68时令公子郭暧尚升平公主,贤明有才,延纳俊士,端等皆在馆中。暧尝进官,大宴酒酣,主属端赋诗,顷刻而就,曰:“青春都尉最风流,二十功成便拜侯。金距斗鸡过上苑,玉鞭骑马出长楸。熏香荀令偏怜小,傅粉何郎不解愁。日暮吹箫杨柳陌,路人遥指凤皇楼。”主甚喜,一座赏叹。钱起曰:“此必端宿制,请以起姓为韵。”端立献一章曰:“方塘似镜草芊芊,初月如钩未上弦。新开金埒看调马,旧踢铜山许铸钱。杨柳入楼吹玉笛,芙蓉出水妒花钿。今朝都尉如相顾,愿脱长裾逐少年。”作者惊伏。主厚赐金帛,终生以荣,其工捷类此。——辛文房《唐才子传》38/68《听筝》

----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传说郭暖家中有一才貌双全筝伎名叫镜儿,李端眼见她貌美,又听得筝声美妙,不觉心醉神迷。郭暖觉察后便对着他说:“你若能以筝为题赋诗一首,我就将佳人赏与你。”李端闻言,随即应声吟出此诗。郭暖听了大喜,遂将镜儿赐给李端。——元伊世珍《琅嬛记》39/68不再像前辈盛唐诗人那样充满兼济理想,真正兴趣也不在政事,而是集情趣于山水,寄心绪于景物。除了应酬唱和之作外,他们诗作以描写冷漠寂寥情怀为主。内容主要写日常生活细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表现超然世外隐逸风调,考究格律辞藻,白描写景。对现实战乱、民生等问题反应不够。40/68钱起钱起(722—780?):有诗四百余首,是以“大历十才子”为主中原诗人领袖,在才子中年辈最高,天宝时与王维过往甚密。诗风好像王维,缺乏恬淡韵味,有斧凿痕迹。《岘佣说诗》说其诗“清气中时露工秀”。《省试湘灵鼓瑟》、《暮春归故山草堂》为其名作,前为试帖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二句尤为传诵。41/68○钱起

起,字仲文,吴兴人。天宝十年李巨卿榜及第。少聪敏,承乡曲之誉。初从计吏至京口客舍,月夜闲步,闻户外有行吟声,哦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凡再三往来,起遽从之,无所见矣。尝怪之。及就试粉闱,诗题乃《湘灵鼓瑟》,起辍就,即以鬼谣十字为落句,主文李暐深嘉美,击节吟味久之,曰:“是必有神助之耳。”遂擢置高第。……大历中为太清宫使、翰林学士。起诗体制新奇,理致清赡,芟宋、齐之浮游,削梁、陈之嫚靡,迥然独立也。王右丞许以高格,与郎士元齐名,士林语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42/68湘灵鼓瑟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43/68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暮春归故山草堂》

名句:“烛影出绡幕,虫声连素琴。”(《夜雨寄寇校书》)“鸟道挂疏雨,人家残夕阳”(《太子李舍人城东别业》)44/68卢纶(?—799?):诗存330余首,以边塞诗著称,有雄浑气势。《塞下曲》六首为其名作,其二、其三最为脍炙人口。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入石棱中。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45/68韩翃,《寒食日即事》: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新之气,讽喻之意。皇帝垂青任为知制诰。46/68

○韩翃翃,字君平,南阳人。天宝十三载杨纮榜进士。侯希逸素重其才,至是表佐淄青幕府。罢,闲居十年。及李勉在宣武,复辟之。德宗时,制诰阙人,中书两进除目,御笔不点,再请之,批曰:“与韩翃。”时有同姓名者为江淮刺史,宰相请孰与。上复批曰:“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也。”俄以驾部郎中知制诰。终中书舍人。翃工诗,兴致繁富,如芙蓉出水,一篇一咏,朝士珍之。比讽深于文房,筋节成于茂政,当初盛称焉。有诗集五卷,行于世。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47/68天宝年间,韩翃羁滞长安,与李生相友善。李之爱姬柳氏,“艳绝一时,喜谈谑,善讴咏”,慕翃之才,甚属意焉。李生遂慷慨将柳氏赠翃,并解囊资助三十万玉成二人婚事。翌年,翃得登第,遂归昌黎省亲,暂将柳留长安。适逢安史之乱,两京沦陷。为避兵祸,柳剪发毁形,借居法灵寺。时翃已被淄州节度使侯希逸辟为书记。及肃宗收复长安,翃便遣使密访柳,携去一囊碎金并写了《章台柳》赠之。柳捧金呜咽,答赠了《杨柳枝》。但很快柳又遭番将沙吒利劫以归第,宠之专房。及翃随希逸入觐京师乃知其事,肃宗乃下诏断柳归翃,夫妻终得破镜重圆。(事载孟棨《本事诗·情感一》及《太平广记·柳氏传》)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韩翃48/68

诗歌词语带有凄清、严寒、萧瑟乃至黯淡色彩。

利用象征性意象和描写性意象表示诗人寂寞冷落情思。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49/68凄清意象孤雁、寒山、夕阳暗淡清冷词语色彩,使大历诗整体上给人以凄凉衰飒格调印象。50/68刘长卿诗句:“寒渚一孤雁,夕阳千万山”(《秋杪干越亭》);“山含秋色近,鸟度夕阳迟”(《陪王明府泛舟》);“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帆带夕阳千里没,天连秋水一人归”(《青溪口送人归岳州》);“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51/68韦应物《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李嘉佑《承恩量移宰江邑临鄱江怅然之作》:“惆怅闲眠临极浦,夕阳秋草不胜情。”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戴叔伦《李大夫见赠因之有呈》:“江清寒照动,山迥野云秋。”卢纶《至德中途中书事却寄李僴》:“路绕寒山人独去,月临秋水雁空惊。”52/68象征性意象刘长卿诗中象征故乡“青山”,象征隐逸、高洁义蕴“白云”意象,象征漂泊不定生活“孤舟”意象,隐喻衰败消沉“夕阳”意象,以及“芳草”、“落叶”、“沧州”、“寒山”等,大量出现。“思锐才窄”,唐·高仲武《中兴间气集》评。53/68描述性意象白描手法,以求意象创新。细微清幽自然意象,以一、两联诗句就勾勒出“诗中有画”优美境界。不足之处于于诗境浅小。

钱起《湘灵鼓瑟》里“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寄》中“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耿湋《晚夏即事临南居》中“树色迎秋老,蝉声过雨稀”;李端《过谷口元赞所居》里“重露湿苍苔,明灯照黄叶”。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里“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54/684、顾况

顾性格傲岸,“不能慕顺,为众所排”(皇甫湜《顾况诗集序》),“虽王公之贵与之交者,必戏侮之”(《旧唐书·顾况传》),所以被贬饶州司户从军,晚年定居茅山,自号华阳真逸。有《华阳集》。顾况写过一些关心民间疾苦、反应社会现实诗歌,如颇有仿古意味《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其中像《囝》一首反应了闽中奴隶苦难。但这并不是顾况诗歌主流,他创作诗歌更多地是抒发自己对生活主观感受。

55/68因为他生性高傲倔强,屡遭排挤,心境是很痛苦。在《悲歌》之一中,他曾以升天天隔、渡水无桥、上山路险、汲水井遥四个比喻来形容自己悲伤;在《行路难》中也曾痛苦地叹息“一生肝胆向人尽,相识不如不相识”。但他不像刘长卿、大历十才子那样把痛苦压抑在心中自己化解,在山水陶醉中逐步赢得心灵平静。他深受道教神鬼之说影响,所以往往借上天入地、出神入鬼想象来抒发自己人生感叹,寄托自己人生理想,正如綦毋诚说他“游仙便作诗”(《同韦夏卿送顾况归茅山》)。所以他诗有些继承了楚辞与游仙诗传统,往往在虚幻怪诞境界与跳跃动荡语言中抒发自己感受。

56/68个性豪放不羁,又善画解乐,才气横溢,这使他走上以才气作诗道路;他又善于学习,首先吸收前代诗人气势开张、高扬蹈厉格调和六朝密丽精巧修辞,首先又吸收了江南民歌(包含巫觋迎神送神曲)自然清新、格式多变语言格调,再加上游仙诗神异色彩,在诗中,尤其是古体歌行中形成了自己特色。首先,他诗想象丰富奇特。57/68如《龙宫操》写江河泛滥,会使“龙王宫中水不足”;《梁广画花歌》写画中花之美,竟令天上仙女看了画想要嫁给梁广;《范山人画山水歌》写自己看画时,画中山恍惚变成了真山,自己站在山前,却又是“梦绕山川身不行”。在这种想象力作用下,他诗中意象也展现为奇异面貌,如瀑布是“火雷劈山珠喷日”(《庐山瀑布歌送李顾》),琵琶声是“鬼神知妙欲收响,阴风切切四面来”(《刘禅奴弹琵琶歌》),弹筝声,则想象成“赤鲤露鬐鬣”、“白猿臂拓颊”(《郑女弹筝歌》)。尤其是《苔藓山歌》,普通苔藓,竟被描绘为:

一如白云飞出壁,二如飞雨岩前滴,三如腾虎欲咆哮,四如懒龙遭霹雳。

58/68顾况诗句式伸缩灵活,节奏改变多端,常采取俚俗口语入诗,像《古仙坛》中“远山谁放烧,疑是坛边醮。仙人错下山,拍手坛边笑”,《杜秀才画立走水牛歌》中“昆仑儿,骑白象,时时锁着狮子项”,“八十老婆拍手笑,妒他织女嫁牵牛”等等,都明白如话,在当初,这些清新活泼通俗诗语也确实别具一格。

59/68顾况诗在大历、贞元间与众不一样,气势开张,语言独特,给人以奇异印象,所以稍后皇甫湜在《顾况诗集序》里说他诗是“出天心,穿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这启迪了中唐元和时期唐诗第二个高潮中一些诗人去开拓新境界。

顾:奇开韩孟,俗动元白60/685、李益李益(748—827),西北姑臧(今甘肃武威市)人,曾五入幕府。人品似不高,为人所咒,蒋防《霍小玉传》敷衍其事。所作多为边塞题材,是中唐时期最有成就边塞诗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