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美国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一款规定,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者组织邦联”,“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材料充分体现了A.民主共和的原则B.自由平等的原则C.联邦制的原则D.分权制衡的原则2.下列有关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A.玄奘西行引发了欧洲人对中华民族的兴趣B.鉴真东渡将元朝的佛教、医学等传到日本C.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D.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的经济交流3.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下列历史事件都与其有关的选项是A.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和井冈山会师C.戊戌变法和同盟会的建立 D.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4.历史漫画是历史信息直观形象的表达。下图所示是发表于1939年的漫画——《这一槌的滋味如何》。下列对它表达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各种抗日力量配合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B.正面战场的正规军是日本进攻的唯一目标C.日本侵略者从未侵人过中国内地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宣告彻底失败5.哥伦布是15世纪一位伟大的航海家。欧洲人说他是“有功之臣”,印第安人说他是“恶魔”这是因为①他证实了地圆学说②他发现了美洲大陆③他的远航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和范围④他的远航开启了一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A.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6.一位历史学家说:“推翻德川幕府的人一旦掌握政权,他们认为驱逐西方的唯一方法就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和管理秘诀……为了保卫国家,他们显然要认真地改造国家。”材料中“改造国家”的工作是谁主持去做的A.孝德天皇B.彼得一世C.明治天皇D.亚历山大二世7.余秋雨指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他认为科举制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国家长期文弱的现象C.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8.1901年,“建设新中国”一词在报刊上频繁出现,有人倡言“推翻旧政府”“立党救国”。这反映了A.维新变法影响深远B.中国同盟会力量壮大C.革命思想迅速传播D.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9.陈潭秋曾回忆:七月底的大会“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党的基本任务……决定建立严密的战斗的工人政党”。这次大会的召开是在()A.1919年 B.1921年 C.1935年 D.1945年10.1920年苏联粮食产量只及一战前的一半,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8%,生活必需品十分缺乏,经济形势严峻。工人中出现悲观失望情绪、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发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农民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不断发生。1921年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依据材料判断苏俄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加快发展市场经济B.维护和巩固苏维埃政权C.实现国家的工业化D.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11.邓小平在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指出,“文化大革命”时期,尽管国内动乱,但是中国作为大国的地位,是受到国际上承认的。能够佐证邓小平意见的是A.中美签署《联合公报》 B.中国与美国建交C.万隆会议的成功表现 D.中苏进行深化合作12.以下是1928——1940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表。导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时间(年)1928--19291930--19321933--19371938--1940人均粮食产量(公斤)470460440--450420--430A.国内战争的破坏 B.德国法西斯的进攻C.农业集体化的实行 D.新经济政策实施13.人造纤维的发明和谁有关()A.莱特兄弟 B.海厄特 C.卡尔本茨 D.夏尔多内14.“当18世纪来临的时候……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这种“崭新的生产方式”指()A.家庭手工业 B.工场手工业C.大机器生产 D.生产自动化15.近代学者王仲麟说:“中国历史上实际的大一统,直到此时才得以正式实现,这的确是政治上一大改革”。“政治上一大改革”指的是()A.西周实行分封制 B.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C.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16.20世纪三十、四十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力量是威胁全世界的邪恶势力,企图称霸世界,气焰嚣张,粉碎法西斯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是()①莫斯科保卫战胜利②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③平型关大捷④抗美援朝战争胜利A.①③②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③④17.20世纪90年代以来,哈佛学者曾预言人类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但近几年来,利比亚乱局、叙利亚内战、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及伊拉克极端组织“建国”等这些不和平因素愈演愈烈。对此理解最全面的是A.美国插手别国事务,试图建立单极世界 B.世界形势总体缓和,区域性的冲突增加C.“最和平”指冷战结束,世界形势缓和 D.两极格局解体后“一超多强”局面出现18.“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的“转折点”指的是A.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B.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某历史小组就“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进行专题研究,以下题目不能出现的是A.英国的新生B.美国的独立C.法国大革命D.日本的变革20.庄园是西欧历史上典型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它主要流行于A.奴隶制时代的城邦 B.奴隶制时代的乡村C.封建时代的乡村 D.资本主义时代的乡村21.“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最早确定这一制度的是A.周武王 B.秦始皇 C.汉武帝 D.隋炀帝22.很多美国历史学者认为,这次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一道分水岭。联邦政府从此变得强大起来,美国的农业、工业以及整个国家都发生了重要的转变。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材料旨在说明南北战争A.使美国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B.解放了广大的黑人奴隶并消除了种族隔阂C.为美国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创造了有利条件D.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23.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都有自己的选择,谭嗣同选择为变法流血牺牲,邓世昌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他们的选择都是为了()A.挽救民族危亡 B.实行君主立宪C.推翻清政府 D.实现民主共和24.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有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论的是()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物竞天择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的思想家是()26.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27.德国的法西斯建立的标志是1933年________成为国家总理;1938年《________》的签订是英法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阅读材料,辨析作答。材料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中国把自己看作是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结果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而获利甚少。在尼克松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微弱之时,与美国结成了联盟……。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他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根据材料指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你是否同意材料中关于中国外交政策的评价,并简要说明理由。29.(6分)“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一代代仁人志士、救国救民,上下求索;一輩辈英雄妤汉,前赴后继,热血染江河。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什么主张?有人认为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失败了,有人认为成功了,你的观点是什么,并说明理由?材料二:“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启超把材料二的主张变为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谈谈你对梁启超这句话的理解。材料三: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复兴之路》(上)材料三中为什么说“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中国人在救国道路的探索上,对西方的学习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30.(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自秦始置垂相,不旋踵(调转脚跟,形容时间短)而亡……今我朝罢垂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领顽(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皇明祖训·首章》材料三……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管辖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大臣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军国大政。——摘编自《中国历史同典》(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7是我国古代哪一朝代的形势图?材料中长城的起止点分别位于哪个地方?(2)结合所学说明材料二中明太祖对秦灭亡原因的认识是否正确。明太祖“罢相”的目的是什么?(3)指出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机构?(4)综合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哪一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C【解析】

依据题干: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者组织邦联”,“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反映了各州失去完全独立性,受制于中央,说明中央集权得到加强。结合课本所学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2、D【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405年----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的经济交流,D项正确;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法,A项错误;鉴真东渡将唐朝的佛教、医学等传到日本,B项错误;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行纪》引发了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兴趣,C项错误。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3、D【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1911年,他领导了辛亥革命,1912年,他主持建立了中华民国,故D符合题意;1925年,孙中山逝世,1926年到1928年进行了北伐战争,故A不符合题意;周恩来领导了南昌起义,朱德和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故B不符合题意;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了戊戌变法,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4、A【解析】依据漫画《这一槌的滋味如何》,左图:预备军、正规军、游击队和中国内地军队一致对向日本军人;右图日本军人被这些军队打得很悲惨。两幅图片反映了中国各种抗日力量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A项符合题意;依据漫画“这一槌”打向日本侵略者,日本进攻。B项不合题意;CD两项漫画中不能体现,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5、B【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519---1522年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证实了地圆学说,与哥伦布无关,故含有①的CD不合题意;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开始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仔细审查B.②③④符合题意;A包括不全面,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6、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8年,原本掌握实权的德川幕府统治被推翻,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一系列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也就是向西方学习。此事件是日本的明治维新。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7、A【解析】

依据题干“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可见作者认为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人才,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故A符合题意。导致了国家长期文弱的现象是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负面影响,故B不符合题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睡明清八股取士的负面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不表示一定能够廉洁高效,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8、C【解析】

依据题干中“1901年”、“推翻旧政府”“立党救国”,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清朝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危机空前深重,在此背景下,革命思想迅速传。要求推翻腐败的清政府,挽救中国。C项不合题意;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保留了皇帝。A项不合题意;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B项不合题意;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党政权,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点睛】“1901年”、“推翻旧政府”“立党救国”是解题的关键。据所学,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号召人民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9、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一大确立党的名称,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因此。“七月的大会”指的是中共一大,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10、B【解析】依据材料“……工人中出现悲观失望情绪、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发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农民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不断发生。1921年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得出战时共产主义导致人民不满,发动暴动,社会动荡不安,威胁到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即维护和巩固苏维埃政权,1921年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B项符合题意。加快发展市场经济材料没有体现,A项不合题意;1928——1937年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实现国家的工业化。C项不合题意;列宁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取得了内战的胜利。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11、A【解析】

依据题干的时间点“文化大革命”时期,结合所学知识,“文化大革命”时期是1966~1976年,而在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上海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故A正确;1979年元旦,中国与美国建交,时间不符,故B错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时间不符,故C错误;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时间不符,故D错误。故选A。12、C【解析】

根据题干表格中显示的时间“1928—194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一些地方,甚至把农民的家禽、家畜等完全收归公有,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粮食产量逐年下降。因此,导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农业集体化的实行。故选C。13、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14、C【解析】

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此后,法国和美国等国也都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故选C。15、B【解析】

根据题干“中国历史上实际的大一统,直到此时才得以正式实现”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历史上实际的大一统指的是秦王嬴政完成的统一六国的大业,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政治时代。所以题干“政治上一大改革”指的是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ACD都不是秦朝时期的政策,不符合题意,应该排除;所以答案选择B。16、B【解析】

依据题干“粉碎法西斯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莫斯科保卫战胜利使德国在二战中第一次遭到重大战略性失败,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故①符合题意。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是二战的转折点,但是发生在莫斯科战役之后,故②不符合题意。平型关大捷是全面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故③符合题意。抗美援朝战争不属于反法西斯战争,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①③。17、B【解析】

依据题干由材料中“自我们人类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可以看出当今世界全球局势总体缓和;“但近几年来,利比亚乱局、叙利亚内战、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及伊拉克极端组织“建国”等这些不和平因素愈演愈烈。”说明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区域性的冲突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尽管国际社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但国际局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B选项符合题意;与材料主旨不符,A选项不符合题意;“最和平”指冷战结束,世界形势缓和,只反映了第一个信息,理解不全面。C选项不符合题意;两极格局解体后“一超多强”局面出现,与材料主旨不符,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8、C【解析】

据题干“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结合所学可知,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到恢复,这是中国、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以及在这个问题上主持正义的其它国家经过长期斗争而取得的巨大胜利,是中国外交工作一次重大突破。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19、D【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法国大革命”、“美国的独立”、“英国的新生”等都属于步入近代这个主题,指的是在近代欧美国家发生的巨变,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的历程。日本的变革是指日本的明治维新,属于资本主义的巩固。所以某历史小组就“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进行专题研究,不能出现的题目是日本的变革,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属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20、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西欧逐渐进入封建时代,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在封建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1、B【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皇帝制的特征,是秦始皇首创,B正确;ACD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B。22、D【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美国国家和民族的统一,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为美国成为西方最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奠定基础。因此材料旨在说明南北战争,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选项D符合题意;独立战争后,1787年宪法使美国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美国南北战争,解放了广大的黑人奴隶并没有消除种族隔阂;“为美国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创造了有利条件”不符合史实;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3、A【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谭嗣同、邓世昌和张謇”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救亡图存,谭嗣同参与了维新变法运动并为之流血牺牲;邓世昌为抗击日本的侵略而选择了与敌人同归于尽;为挽救民族危机,张謇选择了实业救国,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总结概括历史事件的作用的能力,需要学生通过谭嗣同、邓世昌和张謇的活动,归纳概括历史问题。24、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民生主义为孙中山所倡导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一。在成立中国同盟会时提出。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的“社会革命”纲领,它希望解决的课题是中国的近代化,即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使中国由贫弱至富强;同时还包含着关怀劳动人民生活福利的内容。所以答案选C.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大教育家和大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ACD的思想不包含为政以德,所以答案选B。26、帝国主义战争;德国闪击(突袭)波兰。【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都是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所以一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故答案为帝国主义战争;德国闪击(突袭)波兰。27、希特勒慕尼黑协定【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成为国家总理,在德国建立了法西斯专制,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签署了《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企图将祸水引向苏联。《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是英法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绥靖政策实质是纵容侵略的政策,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的力量。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中苏关系破裂;美国在美苏冷战中处于守势。(2)不同意,中国的外交政策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言之有理即可)【解析】

(1)根据“在中苏分裂后,中国把自己看作是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结果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而获利甚少。”“70年代当美国似乎微弱之时,与美国结成了联盟”可知,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是中苏关系破裂;美国在美苏冷战中处于守势。(2)根据“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他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等信息,我不同意材料中关于中国外交政策的评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外交政策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29、(1)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或引进西方军事技术或学习外国利器)。成功说:我认为是成功的。理由:引进了西方的机器工业(或先进技术);培养了近代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启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对华经济侵略;为民族自强作了努力。失败说:我认为是失败的。理由: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洋务企业衙门式管理,腐败严重,效率低下;创办的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辩证说:我认为洋务运动既有积极作用,又有局限性。理由:从成功和失败两个方面各理由即可。(2)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梁启超的政治主张是变法图强,只有变法维新才是挽救民族危亡的出路。(3)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所以说“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4)由学习技术(或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文化。(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解析】

(1)根据材料中“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可知,李鸿章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它没有使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