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社会习俗的演变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课件_第1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社会习俗的演变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课件_第2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社会习俗的演变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课件_第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社会习俗的演变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课件_第4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社会习俗的演变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第22课社会习俗演变1/29

社会习俗,又称风俗习惯,是在一定社会中,社会人群所约定俗成、模式化了生活方式,是一个民族或一定地域人们在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形成共同习惯。它会伴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民众思想观念、心理意识、宗教信仰、行为准则、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改变而改变,即文化学者所称“俗随时变”。——耿光连主编:《社会习俗变迁与近代中国》2/29过渡:“五天一打(梳)辫,十天一剃头”3/29一、剪辫放足1.剪辫运动

满族男子剃发留辫,实源于北方女真族风俗习惯。在战争中,辫发渐成征服外民族一个标志。伴随清军入关,剃发制度也从关外推行到关内。各地官府派兵士监督剃头匠挑着担子上街巡游,强迫束发者马上剃头梳辫。

——侯杰、胡伟:《剃发•蓄发•剪发》4/29

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能够立死。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蓄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费时甚多。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断发之俗,万国同风矣。——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5/29“皇帝倒了,辫子割了。”6/29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暴发后,各省纷纷响应。凡在宣告起义和独立地域,人们纷纷剪去辫子。一时间,剪辫浪潮如风起云涌,快速席卷大江南北。据当事人回想,当初“无数汉人,都兴高采烈地剪去这条奴隶标志辫子。也有迷信,事先选择吉日,拜祭祖先,然后庄重地剪除,把辫子烧了。更有联合多人同日剪辫,并燃放爆竹,举行公宴庆贺”。7/29辫子本身从“剃”到“蓄”再到“剪”改变过程,不但是清王朝由兴到衰过程,也是中国由传统社会迈向当代社会过程。剪辫过程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近代中国在中西两种文化撞击和融合过程中,社会心理和价值观念等方面改变。长辫被认为是愚昧、奴性象征,而西式短发成为文明、进步、健康、活泼等近代文明价值象征,就说明近代国人在心理上对西方及西方文明认同。——耿光连主编:《社会习俗变迁与近代中国》8/292.反缠足运动缠足是摧残妇女肉体和精神一个酷刑,千百年来中国无数无辜女子不知为此抛洒了多少辛酸血泪。缠足习俗“由来殆不可考”,普通认为发端于五代。史载:“后主作金莲……令窅娘以帛缠脚……以此知扎脚自五代以来方为之。”大致到了南宋时期,缠足习俗在民间相沿成俗,蔚然成风。至清代,这一残害妇女陋习已根深蒂固。9/2910/29过渡:11/29二、衣饰改变

1.男子衣饰改变:西装、中山装12/2913/29通商以后,人们看到了来华西人所穿西式服装。男式西服是短衣长裤,颈系领带,短小紧窄,贴身灵活,便于活动,不像中国长袍马褂,宽襟博袖,重视舒适。14/29赵元任、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吴宓15/2916/2920世纪20年代末,国民政府重新颁布《民国服制条例》,中山装被确定为礼服之一,还要求:夏季用白色;春、秋、冬季用黑色。从此,中山装愈加流行,国际上也视中山装为中国男子标准礼服。17/291945年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时,毛泽东与蒋介石都着中山装。18/292.女子衣饰改变:改良旗袍旗袍是清朝满族女子衣饰,其特点是服体宽大、平直,下长至足,穿着不随体。衣上绣满花纹,领、袖、裙都滚有宽敞花边。19/2920世纪30年代末出现了“改良旗袍”。旗袍裁法和结构愈加西化,除了领、袖愈加合身以外,“美人肩”使用(较软垫肩)表明女性开始抛弃以削肩为特征旧审美。20/2921/29三、礼仪革新1.社交礼仪改变22/29打拱(打恭)是最常见见面礼,边打拱边寒暄。作揖是将双手举到额头前面,以示对对方尊重。23/291912年3月,中华民国政府又明令废除社会交往中叩拜、相揖、请安等旧礼节,改行鞠躬礼。暂时大总统又指令内务部革除清朝官吏旧称,要求今后官员们相见时都以职位相当,不得再用“老爷”、“大人”等称谓;普通人士相见时,彼此以“先生”、“君”相当。社交礼仪改变表达了人们相互之间尊重和平等。24/292.婚礼改变25/29

梳一东洋头,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概不用……宣读婚约,交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申报》1912年9月26/29新式婚礼与旧式婚礼相比较,有几个显著特点:其一,新式婚姻“不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取男女之同意”增强了男女婚姻自主、平等观念。其二,新式婚礼形式趋于简单,所费简单,整个婚礼过程中铲除了许多陋习。就婚礼过程而言,通常只分订婚与结婚二事。新式婚礼不但剔除了坐花轿、拜天地、闹洞房等落后迷信习俗,而且删繁就简,只在院内假作礼堂,礼毕,在饭馆设宴答谢,一日即可了事,至多不过二日。27/29其三,旧式婚姻聘财重于婚约;而新式婚礼证婚人宣读订婚书、新人用印、主婚人训词、互致颂词和谢词等仪式,含有近代婚姻法制性和契约性。28/29

正是来自西方商品改变了中国社会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