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补气药_第1页
中药学补气药_第2页
中药学补气药_第3页
中药学补气药_第4页
中药学补气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学补气药幻灯片PPT本PPT课件仅供大家学习使用请学习完及时删除处理谢谢!5/8/20241中药学补气药

一、含义:凡能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衰的病理偏向,以治疗虚证为主的药物,称为补虚药。“甘能补”气虚——补气药虚证——较复阴虚——补阴药补杂—按“证型”血虚——补血药虚分为阳虚——补阳药药5/8/20242中药学补气药二、作用: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1、病后正气虚弱——扶助正气。2、邪盛正虚或正虚病邪未尽的病证——扶正祛邪。

●补气药、补阳药——多性温(属阳)——能振奋衰弱的机能●补血药、补阴药——多寒凉或温和(属阴——能补充耗损的体液5/8/20243中药学补气药三、适应证:气血阴阳不足的各种虚证。

四、应用:1、气血阴阳相互关系密切——相配而用。阳虚多兼气虚,气虚亦易致阳虚。“气虚、阳虚是表示人体活动机能的衰退“阴虚多兼血虚,血虚亦易致阴虚。“血虚、阴虚是表示人体精血津液的耗损“补气与补阳,补血与补阴——相互配用气血亏虚,阴阳俱虚——统筹兼顾,配合使用5/8/20244中药学补气药2、临证具体应用时应:(1)分清虚证的所在;——脏腑(2)分清缓急主次;(3)正虚夹邪——扶正祛邪。五、使用注意:1、使用原则——正虚无邪。(1)不能滥用(防止不当补而误补;避免当补而补之不当;补虚药用于扶正祛邪,不仅要分清主次,处理好祛邪与扶正的关系,而且应避免使用可能妨碍祛邪的补虚药)——导致阴阳平衡失调—“谈补益疾”(2)邪盛正未虚者——不宜使用—免“闭门留蔻”5/8/20245中药学补气药2、首先照顾脾胃—适配健脾消食药—以促进运化—防止补药滋腻碍脾—产生气滞腹胀等。3、根据病情:慢性虚证——宜缓缓调养虚脱急症——宜大补峻补4、作汤剂——宜文火久煎5、补虚药须久服——宜作蜜丸、滋膏剂。或作片剂、口服液、颗料剂或酒剂等。六、分类:见教材。

5/8/20246中药学补气药5/8/20247中药学补气药5/8/20248中药学补气药(7)脾肺气虚自汗——固表止汗药;(8)心气不足,心神不安——宁心安神;(9)气虚兼见阳虚里寒、血虚或阴虚——补阳药、温里药、补血药或补阴药。5、使用注意:补气药性多壅滞,易致中满——配伍行气药——达到补而不滞。5/8/20249中药学补气药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5/8/202410中药学补气药

人参

一、处方用名:1、按产地分:2、按加工方法分:生晒参、红参、白参(或糖参)、参尾、参须等。二、特点:甘微苦,平,主归肺脾心经,能大补元气,为补虚扶正之佳品,可用于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主用于急救虚脱及久病气虚,或特殊情况下使用。《本经》云:人参能“补五脏”。5/8/202411中药学补气药三、应用:1、久病气虚或急性暴病(大汗、吐、泻、大失血等)——气虚欲脱垂危证——症见:气息微弱,虚汗淋漓、神昏不语、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单用(独参汤)若气脱兼亡阳者——配附子(参附汤)若气阴两伤者——配麦冬、五味子(生脉散

5/8/202412中药学补气药

为补肺要药,常与五味子、苏子等脾虚夹湿——配白术、茯苓2、脾肺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归脾汤心肾气虚证心气虚衰——酸枣仁、柏子仁肾不纳气之虚喘——动则喘甚—配蛤蚧、胡桃仁3、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证。本品还常与解表药、攻下药等祛邪药配伍,用于气虚外感或里实热结而邪实正虚之证。5/8/202413中药学补气药四、用法用量:

汤剂:3~19g,文火另煎服。急重症:15~30g。野山参研末吞服,2g,bid。五、使用注意:反藜芦1、人参畏五灵脂恶莱菔子、皂荚2、不宜同时吃萝卜、喝茶。5/8/202414中药学补气药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或川党参的根。5/8/202415中药学补气药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5/8/202416中药学补气药西洋参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根。5/8/202417中药学补气药

人参党参太子参西洋参

一、共性:补益脾肺之气——用于脾肺气虚证。二、区别应用:人参——补气力强,能大补元气——用于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主用于急救虚脱,久病气虚等。

党参——功同人参而补力不及——在一般补益剂中多用。

太子参——补气力不及党参,为一味清补之品—生津作用较好—常用于气津两伤之证。

5/8/202418中药学补气药西洋参——甘、微苦,凉——长于养阴,清火,生津(3~6g,另煎兑服)

●气阴两伤证●肺气虚及肺阴虚证此外,还能补心气,益脾气,兼能养心阴,滋脾阴。治疗气阴两虚的心悸心痛——甘草、麦冬;脾气阴两虚——太子参、山药、神曲●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5/8/202419中药学补气药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5/8/202420中药学补气药黄芪一、特点:甘温之品,入脾肺经,既能补益脾肺之气,又具生发之性,善升举阳气——重在补气升阳。提示:●治气虚,气陷,表虚不固,痈疮虚证之要药。●治血虚、血滞之佳品。●治小便不利,气虚津亏,消渴之证5/8/202421中药学补气药二、应用:

气虚或病后气弱——配人参气虚阳衰——配附子1、脾肺气虚血虚——配当归及中气下陷脾虚泄泻、纳差——配白术中气下陷——配党参、升麻肺虚喘咳——配五味子5/8/202422中药学补气药2、表虚自汗——配浮小麦、牡蛎表虚易感风寒——玉屏风散3、水肿,小便不利——配白术、防已4、痈疽——气血不足—配党参、肉桂5、气虚血滞——正气亏虚,脉络瘀阻——半身不遂——配当归,川芎●“气行则血行”、“治血先治气”——气足则推动血行

5/8/202423中药学补气药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5/8/202424中药学补气药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根茎。5/8/202425中药学补气药白术、山药一、共性:补益脾肺之气——治脾肺气虚病证。二、区别应用:山药—甘平不燥—能滋肾阴1.脾肾虚喘2.肾虚遗精、尿重在气阴双补3.妇女白带过多4.消渴证5/8/202426中药学补气药1.脾虚痰饮燥湿利水2.水肿白术—甘苦温燥—又能止汗安胎3.自汗(生、炒、炒焦)4.脾虚胎动“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不安重在补脾阳5/8/202427中药学补气药白术甘温补中益气,苦温燥湿——为补脾燥湿之要药——脾虚湿滞最宜山药甘平,为培补中气最和平之品,气阴双补——补益脾肺肾——气阴两伤最宜5/8/202428中药学补气药比较白术与苍术:白术苦甘温——重在健脾——脾气亏虚证多用燥湿——又能止汗、利水、安胎苍术健脾辛苦温—重在燥湿—湿盛实证多用——又能祛风湿,解表5/8/202429中药学补气药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根及根茎。5/8/202430中药学补气药

甘草

一、效用:1、补中益气——治脾胃虚弱,心气不足的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

2、清热解毒——“甘草解百药毒”—多生用

3、祛痰止咳——多入复方中—随症配用

4、缓急止痛——治腹痛挛急,四肢挛急作痛(芍药甘草汤)

5、调和药性——“甘草和百药”—多在复方中作辅助药——减低或缓解他药偏性或毒性——做到用药安全。5/8/202431中药学补气药二、用法:清热解毒——生用;补中缓急——炙用。

●比较:甘草与大枣

甘草又能清热解毒,缓急止痛,祛痰止咳,调和诸药补中益气脾胃气虚又能养血安神—治血大枣虚证,妇女脏躁。

5/8/202432中药学补气药饴糖蜂蜜饴糖以补脾养胃为主补气润燥治气虚证缓急止痛以润肺、肠为主蜂蜜

5/8/202433中药学补气药白扁豆为豆科植物扁豆的成熟种子。5/8/2024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