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托育机构0-3岁婴幼儿发展与保教_第1页
上海市托育机构0-3岁婴幼儿发展与保教_第2页
上海市托育机构0-3岁婴幼儿发展与保教_第3页
上海市托育机构0-3岁婴幼儿发展与保教_第4页
上海市托育机构0-3岁婴幼儿发展与保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3岁婴幼儿发展与保教引言:托育从业人员与婴幼儿发展

新世纪以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成员国的儿童早期教育与保育质量进行了五次调查,五次调研报告分别命名为:StartingStrong(强壮开端)I,II,III,IV,V(2001,2006,2012,2015,2017)。为了完善儿童早期课程与学习框架,经合组织国家越来越多地将0岁或1岁儿童都涵盖进来,期待为儿童提供更有质量的人生开端。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说:“人生的头三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胜过3岁直到死亡的总和。”因为从幼儿正常的大脑发育来看,3岁前的大脑发育是处于高峰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的高峰阶段。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约翰•洛克抛弃了笛卡尔等人的“天赋观念说”,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指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只是通过经验的途径,心灵中才有了观念,因此,经验是观念的唯一来源。约翰·洛克(JohnLocke,1632-1704)约翰•洛克的“白板说”

人类心智=天性+教养不是任何行为都是由基因决定的。环境的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基因。儿童的成长经历与他们与生俱来的特质具有同等重要性。史蒂芬·平克的《白板》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当代最伟大思想家世界顶尖语言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公元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邹国人。0-3岁是儿童最佳的人生发展开端,也是大脑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要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让孩子生活在一个有丰富感知刺激的环境里,一个充满爱心的家庭和社会氛围中,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幸福的人生开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上海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机构从业人员与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2018年7月23日)

建设目标:建立一支重德有能的托育机构从业人员队伍

建立一支品行良好、身心健康、关爱儿童、热爱保教工作、具有保育实践能力的托育机构从业人员队伍。应对市场需求,鼓励高校、上海开放大学、职业教育机构和社会培训机构开展托育机构从业人员培训工作,重点培养规模合理、业务水平高的育婴员、保健员和保育员。到2020年,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的能力能够基本满足托育机构发展的需求。“1+2”文件:《上海市关于促进和加强本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2018年4月28日《上海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机构管理暂行办法》2018年6月1日《上海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2018年4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15号)2019年4月17日基本原则之一:

家庭为主,托育补充。人的社会化进程始于家庭,儿童监护抚养是父母的法定责任和义务,家庭对婴幼儿照护负主体责任。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重点是为家庭提供科学养育指导,并对确有照护困难的家庭或婴幼儿提供必要的服务。加强队伍建设方面:

“……加快培养婴幼儿照护相关专业人才。将婴幼儿照护服务人员作为急需紧缺人员纳入培训规划,切实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增强从业人员法治意识;大力开展职业道德和安全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婴幼儿照护服务能力和水平。依法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建设一支品德高尚、富有爱心、敬业奉献、素质优良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人员)队伍。”0-6岁婴幼儿发展生物社会性发展身体变化营养与免疫脑发育感觉与运动认知发展感觉运动智力记忆语言学习心理社会性发展情绪气质依恋婴儿日托0-2岁2-6岁生物社会性发展身体变化受伤与受虐待脑发育大动作与精细动作认知发展前运算思维社会学习语言学习双语学习家庭与幼儿园心理社会性发展主动性对内疚感游戏与玩伴挑战成人道德中的纪律性别角色观看2个视频:明尼苏达州婴儿发展里程碑生理发展动作发展感知觉发展认知发展语言发展情绪与社会性发展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一、婴幼儿生理发展与保教躯体发展:身高、体重、头围和囟门(xìnmén)、骨骼、牙齿婴幼儿出生后骨骼生长迅速,翻身、抬头、坐、爬、站立、行走逐步实现。早期儿童脑神经的发育与保教婴幼儿在出生前2-3个月到出生后3-6个月,经历着脑发育的快速增长时间。(1)胎儿生长到6-7个月,神经元细胞:400亿个,脑重:200-240g,皮层面积占成人的10%-11%(2)出生时,神经元细胞:1000亿个,脑重:300-390g,皮层面积占成人的42%(3)第一年年末,脑重:800-900g,占成人脑的60%;第二年年末,脑重:1000-1150g,占成人脑的75%;三岁已接近成人脑重范围;此后增长减缓,到15岁时基本与成人相同。(4)婴幼儿期神经细胞迅速生长,1岁时达到最高峰,其数量已相当于成人水平;2岁时,脑及其各部位的大小、比例已基本上接近成人大脑。婴幼儿脑与大脑皮质的发育受精后28天的胚胎受精35天后的眼睛受精6周后的胚胎受精16周后的眼睛怀孕期胎儿大脑已经开始发育胎儿1-40周发育图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7个月8个月10个月9个月红色部位脑的活动更活跃五天两个月1岁28岁一岁儿童的脑远比新生儿接近成人脑细胞的发育过程新生儿3个月2岁

在出生后的前3年,神经突触发展速度最快;在以后的10年中,儿童脑的神经突触是成人脑的2倍。新生儿六岁十四岁新生儿脑的重量是成年人脑重量的25%,神经细胞数目已经接近成人。为了孕育健康的宝宝,孕妈妈在备孕期就要注意补充各种营养,帮助宝宝大脑健康发育。DHA叶酸维生素胎儿大脑发育叶酸(folicacid)也叫维生素B9,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有促进骨髓中幼细胞成熟的作用,人类如缺乏叶酸可引起巨红细胞性贫血以及白细胞减少症,对孕妇尤其重要。准妈妈在备孕期间就服用0.4毫克叶酸可以下降胎儿神经管畸形率85%。DHA(不饱和脂肪酸)是神经系统细胞生长及维持的一种主要成分,是大脑和视网膜的重要构成成分,在人体大脑皮层中含量高达20%,在眼睛视网膜中所占比例约50%,对胎婴儿智力和视力发育至关重要。胎儿大脑发育与准妈妈营养摄入

0~2岁是第二个脑发育的旺盛时期。宝宝出生后,脑细胞数目不再额外增加。但是脑细胞体积会持续增大。脑细胞不断分化,除了神经元之外,还会分化出各种神经纤维。神经纤维逐渐在脑细胞、肌肉、感觉器官之间形成丰富的连接,孩子会表现出脑功能的进步。0~2岁宝宝大脑发育1.语言3.大运动2.精细运动DHA母乳维生素婴幼儿大脑发育1.母乳喂养6个月以内,对孩子来说最好的食物是母乳,6个月以后,应该注意给添加孩子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铁等物质的辅食,配合母乳共同帮助脑部发育。2.DHA的摄入DHA在这个阶段对宝宝神经系统的发育也至关重要,宝宝通过食物获得的DHA吸收后会优先输送到神经组织,帮助构成大脑和视网膜的细胞膜成分。母乳中可提供孩子所需的DHA,建议哺乳期妈妈,每周通过食用海洋鱼类等方法,达到每日200mg的量。如果无法做到母乳喂养,可通过强化DHA的配方奶粉或使用DHA补充剂来满足孩子身体发育的需要,每日推荐摄入量100mg左右,尽量选择藻类DHA制剂。0~2岁宝宝营养摄入2~6岁幼儿开始有自己的思维和想象。2~6岁期间脑组织仍然在旺盛的发育。这个时期,脑组织体积进一步增大,神经纤维进行整合,常用的神经联系会加强,不常用的神经联系会逐渐消失。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的孩子可以进行更精细的活动,如:写字、画画;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有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2~6岁幼儿大脑发育优质的蛋白质。应该至少占食物蛋白质的1/2以上。2.优质的脂肪。脂肪提供的能量占全天摄入的能量的25~35%,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应占主要比例。脂肪酸摄入中应该注意补充亚油酸、亚麻酸、DHA、EPA等,DHA摄入量可在250mg左右,饱和脂肪酸应小于总能量的10%,避免食用反式脂肪酸、固态油脂。3.食物搭配均衡。能满足宝宝的微量元素需求。另外,家长应该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活动空间和丰富的环境刺激:每天户外活动时间1小时以上、控制屏幕时间、增加感官刺激,让孩子更好的成长。2~6岁幼儿营养摄入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婴幼儿大脑发育二、婴幼儿动作发展与保教婴幼儿的动作发展规律(一)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二)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三)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四)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一)头部动作的发展(二)躯干动作的发展(三)腿和脚动作的发展(一)头部动作发展头部动作是新生儿最先发展的动作。刚出生:先天反射性动作;0-1个月:能够有意识地控制头部动作;满月:在趴着时能够使劲儿把头抬到水平位置,然后再一点点向上抬起;5个月:俯卧时能够将头高高昂起“看世界”6个月:能够自己坐,头部保持竖直需要指出,“俯卧时能够抬头”的意义不亚于“直立行走”(二)躯干动作发展按照“从上到下”的原则,当婴儿能够进行头部动作时,也发展了躯干动作。2个月:就会撑着手臂在俯卧时挺胸;3个月:学会了自己翻身,之后是独坐;5个月:需要手握小床边栏来保持坐姿;7个月:不论是趴还是仰,都可以自己独立坐起;8个月:可以坐直身体,用解放出来的小手去抚弄物体。(三)腿和脚动作发展8个月:学会爬行;1岁:扶物走路;1岁半:自如行走早教教师和教养人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婴儿学会爬行。婴幼儿精细动作发展(一)抓握动作(二)涂鸦绘画(三)生活自理动作(一)抓握动作发展婴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手和手指的动作,以及手眼协调摆弄物体的能力的发展上。0-3岁婴幼儿精细动作发展顺序:刚出生:用手触摸物体;5个月:主动抓握动作,这是真正意义上抓握动作的开始;6-7个月:用手指抓握;8-9个月:用拇指和食指相捏。婴幼儿学会抓握动作后,开始逐渐形成手和眼(即触觉和视觉)的协调动作。(二)涂鸦绘画涂鸦绘画,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绘画和写字,而是指儿童早期的乱写乱画。这种乱写乱画是婴幼儿精细动作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讨论:要不要拿笔画画?观点1:不建议,危险;

观点2:建议,促进发展。学习活动:请观察并记录婴幼儿抓握动作的发展时间与标志性事件,分析抓握动作发展对于婴幼儿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观察并分析幼儿的涂鸦作品,根据涂鸦作品分析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水平。(三)生活自理动作发展生活自理动作:如双手端碗,用勺吃饭,筷子吃饭,穿衣,系扣子,拉拉链,系鞋带,戴帽子,穿袜子,等等。其中,吃饭和穿衣,研究的最多。穿衣:1岁的幼儿会主动配合大人的穿衣动作,知道左右依次伸手,知道上下抬起小脚丫;吃饭:1岁幼儿会手拿小勺摇摇晃晃地往自己或别人嘴里送饭,但真正独立吃饭至少要到两岁。婴幼儿的动作发展存在巨大差异,教养人和早教教师应认真对待。反射性动作自主性动作1.反射性动作

每个孩子都有反射性动作,就意味着孩子的中枢神经发展是很好。如果没有,我们要去找到,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没有这些反射动作。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后天形成,有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两种形式。抓握反射:在早产儿表现尤为强烈。惊吓反射:当新生儿暴露于令人吃惊的环境刺激时,他们会本能地伸展手臂和腿,张开手指并弯曲背部。然后,新生儿将紧握拳头,将手臂拉到胸前。暴露在大声噪音中的婴儿也可能会哭。这种反射会存在孩子的前六个月。是新生儿最重要的反射。觅食反射:新生儿的脸颊被触碰时,新生儿会迅速转向被触碰的一边,这个反射帮助新生儿找到妈妈的乳头。吸吮反射:这个反射是在怀孕32周以后才出现的。到36周才充分发展。早产儿有可能因此造成吸吮能力弱或者不成熟。有些新生儿会把大拇指放进嘴巴里吸吮。这个吸吮反射的一个很重要的反射。足拓反射(巴宾斯基反射):当你用力的去滑孩子的脚掌,孩子的大脚趾往上弯,其他脚趾散开。这是一个正常的反射。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孩子的一些反射来检查孩子的情况。例如:一个新生儿巴宾斯基反射反应不强烈,那么这个孩子就是有问题的,有什么问题还需要检查。击剑反射:当新生儿平躺在床上时,把他的头转向一边,他一侧的胳膊和腿会往外伸,而另一侧的胳膊和腿向里缩,好像击剑运动员的预备姿势。这种反射会持续四个月的时间,研究表明,这种反射是为孩子将来自主性取东西做出准备的。踏步反射:当把孩子抱着,把孩子的腿放到地上时,孩子的腿会做出踏步的动作。这种反射会持续两个月的时间,会为孩子以后发展出自主性走路动作做出准备。2.自主性动作

由心智控制下做出的动作两个因素会影响自主性动作的发展。第一个因素:髓鞘化进程。第二个因素:是与环境相关的,是指环境能够提供给孩子辅助其自主性动作发展的机会。从普遍意义上来讲动作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大肢体动作

它与我们的平衡能力是相关的。参与动作的主要是我们的大肌肉。它赋予孩子走路,跑。给孩子控制自己身体的能力。第二种,精致化的动作

这种动作与我们手部动作相关的。能够帮助孩子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探索,孩子可以通过的环境中的体验将手部动作精致化。

孩子发展出动作并不是相同的时间。孩子有三个月的浮动期。比如:12-15个月内发展出走路都是正常范围内的。很重要的一点是孩子不能错过或跳过动作发展中的任何一个阶段,因为孩子每经历一个动作发展阶段,都能帮助大脑发展出特殊的功能。龙应台(1952年-),中国台湾女作家。在文坛和书市被称为“龙卷风”。1999年,出任中国台北市文化局局长。教养/教育是一种慢生活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三、婴幼儿语言发展与保教语言是一种沟通交流的工具。语言不仅是个人,还是集体思想的工具。语言是一种社会约定。语言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语言是什么?良好的听觉器官良好的发音器官丰富的语言环境沟通的意愿影响语言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关于听觉器官:语言必须通过听力来吸收的,任何听力缺陷将会干扰或阻碍声音的吸收。在孩子出生后,做听力检查。2、关于发音器官:孩子的声带没有充分发展的时候,是不能清晰发音的。成人最好帮助就是重复这个字,提供正确发音的模式。3、丰富的语言环境:周围成人尽量多与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处于社会环境中。使用的语言要一致、精确。4、沟通的欲望

——语言的情绪面良好的气氛是对语言发展和运用最理想有必要的基本条件。成人的态度:与孩子交谈时要蹲下来,让孩子可以看清成人的脸及说话时的口型。对孩子的说话感兴趣,有意愿与孩子交流。当孩子说错时,永远不要用“不对不对”这种方式去纠正孩子的发音错误,可以通过重复正确发音的方式来帮助孩子的语言发展。婴幼儿语言发展的普遍规律(一)前语言期:从出生(胎儿期)持续到10-12个月前语言交流,即通过声音、面部表情、手势、模仿和其他非语言的方式进行交流。最明显的表现是牙牙学语。还有其他方式,如哭声、手势等新生儿:

在胎儿时期累积的记忆和经验,让新生儿能在一开始就辨认出母亲的声音,当她说话的时候头会转向她,婴儿很快就显示出对人声的特殊兴趣。大约2-3个月:获得改变声调的能力,喉部开始发出“咕咕”声,开始模仿环境中的声音。成人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机会去模仿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在说话的时候要缓慢、发音要清晰,让孩子看到你的脸部动作及说话的口型。新的表达方式产生,伴随肢体动作,可以发出清晰的、有声调的母音。成人可以使用“沟通的舞蹈”与孩子进行交流,并给孩子介绍对话的基本模式:一个人说另一个人听,另一个人说这个人听。

大约3-4个月:大约5-6个月:经过不断模仿与练习,某些子音变的清晰,像“ma-ma-”“ba-ba-”这样的字眼开始出现。大约7~

9个月:开始理解某些声音的含义,能够听懂一些简单的指示,并以适当的方式做出反应。成人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来处理他所接受到的信息,要给他机会展示能够听懂成人的语言并执行语言指示的内容。孩子的语言会经历一个重要的转折期,会发出第一个有意义的字词。成人要给孩子介绍正确的发音、正确的词语,对事物命名要一致。

大约10-12

个月:(二)语言期发生在12个月到36个月之间大约14-18个月:幼儿会经历一个“命名的敏感期”,表现出对名词的强烈喜爱,特别是困难名词。成人要了解“命名敏感期”孩子对字词的渴望,给孩子丰富并精确的语言环境帮助孩子的语言发展。去片语期(20-36个月):两岁左右孩子会经历一个语言爆炸期,开始学习不同的词类,语言变得更长更复杂。大概在32-36个月之间,孩子会说“我”这个字,表示孩子能够很清楚的了解自己在环境中的位置和角色,会用“我”这个字来肯定他对自己的心理认同。学习第二语言的关键期是什么?父母先学:关键期及教养建议关键期儿童的发展存在关键期,又称敏感期,即某一个特定的时期,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对环境中的某些事物特别敏感,有强烈的兴趣,注意力集中,会出现大量的、有意识性的活动。儿童依靠着一个接一个的关键期发展着自己。关键期让儿童将其肢体和脑集中在某个方面,对特定的知识和能力感兴趣。关键期很短暂,不要错过,否则难以获得补偿。关键期为早期教育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换言之,在关键期及时对儿童实施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错过关键期,就要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而且效果不佳,事倍功半。尽管每个儿童之间存在差异,但是儿童学习的关键期有普遍的规律,例如:1.5岁-2.5岁是语言学习的敏感期1岁6个月-3岁是自我意识形成的敏感期2岁半-4岁是社会规范敏感期3-4岁是空间、色彩和逻辑思维的敏感期4.5岁-7岁是数学概念获得敏感期等。四、婴幼儿感知觉和认知发展与保教孩子的感知觉是如何发展的?感知觉触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孩子智力发展的其他部分语言思维记忆一、视觉二、听觉三、触觉、痛觉、嗅觉与味觉四、空间知觉0-3岁婴幼儿的感知觉发展(一)视敏度(二)颜色视觉(三)视觉偏好视觉(一)听觉的发生(二)声音的偏好(三)声音的识别(四)声音的定位听觉视觉是新生儿出生时发展最不完善的感觉;新生儿需在1米处才能看清标准视力;新生儿视觉最佳聚焦距离为20CM,正是在母乳喂养时母亲的脸距离婴儿眼睛的位置。视敏度、颜色视觉、视觉偏好新生儿(1-7天)已能分辨纯白色、纯绿色、纯黄色、纯红色;3个月大婴儿能够看到与成人看到的类似的全部颜色;在诸多颜色中,更喜欢纯红色、纯蓝色;婴儿已能将颜色分类。婴幼儿天生存在视觉偏好。新生儿喜欢观看人脸与更加复杂的图形;喜欢曲线胜过直线,喜欢三维图形胜过二维图形。出生仅几小时的新生儿已经对母亲面孔产生更多的视觉偏好;6-9个月时更容易区分人脸。胎儿5个月时已有听力的萌芽;胎儿在母亲子宫内能够听到声音。母亲心跳声可以缓解婴幼儿的焦虑。婴儿对声音的偏好、识别、定位新生儿最喜欢听频率为1000-3000赫兹的声音,而人说话声音的频率正好在此范围。新生儿(出生3天):表现出对母亲声音的偏好;4个月:表现出对自己名字的偏好;6个月:表现出对母语的偏好。几天大的新生儿就能够分辨出一些声音模式间的差异。新生儿已能确定声音来源的大体位置。对于新生儿来说,触觉是最先并高度发育成熟的感觉系统之一。触觉的存在对于婴幼儿的情感发展至关重要,摇晃、抚摸和拥抱等会对婴幼儿产生镇静作用。触觉、痛觉、嗅觉、味觉研究表明,在婴幼儿期经历疼痛,会导致在成年期对疼痛更加敏感。婴幼儿能够识别熟悉的气味。如6天大的新生儿就对母亲衣物的气味表现出明显偏好。这一能力有助于母婴之间亲密情感的建立。胎儿期已出现味觉敏感性;新生儿则已能分辨几种基本的味道。深度知觉,是判断不同对象之间高低远近距离的一种能力。美国心理学家设计了经典的“视崖试验”来考察婴幼儿的深度知觉。2-4个月,可能已出现深度知觉;6-12个月,害怕深度,说明已具备深度知觉。深度知觉以爱为核心,用心养育创设温馨、和谐、有序、幸福的家庭氛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发现:7成以上的父母都承认今天普遍存在着“关心孩子有余,孝敬老人不足”的现象,这不仅是老人的不幸,也是孩子的不幸。尊重爱培养韧性鼓励探究一、注意二、记忆三、思维四、想象0-3岁婴幼儿认知发展新生儿,需要约4分钟来实现注意的转换;4-6个月,注意的转换变得灵活;5个月,只需要几秒钟即可完成注意的转换。注意的转换、注意的时间研究发现,10个月是婴儿发展集中注意能力的关键期。18个月,能集中注意5-8分钟;21个月,能集中注意8-10分钟;24个月,能集中注意10-12分钟;早教教师和教养人应培养婴幼儿持续注意的能力。新生儿已具有记忆能力。出生几天的新生儿,则能够辨认出母亲的声音与气味,这是比较清晰的关于胎儿期学习记忆的证据。记忆、再认、回忆记忆时间长短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而增长:2个月:2天3个月:1周6个月:2周18个月:13周研究表明,婴幼儿对大部分事情的记忆只有相对较短的持续时间,如果过渡时期没有出现“提示物”,所有记忆迹象在几天内就可能消失;如果给予细微提醒,3-6个月的婴儿就已经能够恢复记忆。婴儿期健忘,即无法回忆生命早期事件的现象。皮亚杰:由于大脑未发育成熟,因此早期事件不能被储存在记忆中;弗洛伊德:早期记忆已被储存,但由于情绪的打扰而被抑制。婴儿期健忘

“小花猫,上学校,老师讲课它睡觉,左耳朵听,右耳朵冒,你说可笑不可笑?”这首儿歌中描述的“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现象,是家长和老师们在教育过程中常常遇到的问题。

明明白白交代的事情,却总是记不住,又或是刚刚嘱咐的要事,却总是被忽略。我们有些无奈地问孩子:“你怎么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孩子们用无辜的眼神看着我们说:“我记不住这么多内容。”五、婴幼儿社会性发展与保教一、情绪的产生与发展(高兴、痛苦、恐惧、愤怒)二、亲子依恋三、同伴交往四、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婴幼儿的笑(高兴)的行为对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母婴互动中的笑,对婴幼儿的发展更具促进作用。分离(身体、心理),从婴幼儿时期起贯穿一生,是最基本和最普遍的痛苦源之一。引起恐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