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第六十九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假期学情反馈化学试题【含答案】_第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第六十九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假期学情反馈化学试题【含答案】_第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第六十九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假期学情反馈化学试题【含答案】_第3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第六十九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假期学情反馈化学试题【含答案】_第4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第六十九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假期学情反馈化学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学校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假期学情反馈活动(九年级化学)一、选择题(1题一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有一种骄傲叫中国高铁,中国高铁在短短的几十年中从“跟跑”到“领跑”,成为我国科学技术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下列应用中不包含金属材料的是A.车用的安全玻璃 B.铝合金制成的外壳C.锰钢制成的铁轨 D.铜银合金制成的接触线【答案】A【解析】【详解】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单质和合金两大类,铝合金、锰钢、铜银合金均属于合金,车用的安全玻璃由无机材料或无机与有机复合材料所构成。故选A。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钨用于造灯泡中的灯丝 B.金刚石可用来裁玻璃C.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D.碳素墨水用于书写档案【答案】D【解析】【详解】A.钨用于造灯泡中的灯丝,是利用钨熔点高的物理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金刚石可用来裁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硬度大的物理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是利用氢气密度小的物理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碳素墨水用于书写档案,是利用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的化学性质,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检验氧气 B.量取液体C.吸取液体 D.取用块状固体【答案】A【解析】【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检验氧气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操作正确;B、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时,视线应在刻度线一侧,并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C、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应先将胶头捏瘪再吸取液体,防止将空气挤入液体中污染药品,操作错误;D、取用块状固体时,应先将试管横放,再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树立,使块状固体沿试管内壁缓慢滑到试管底,操作错误。故选A。4.下列物质的应用不正确的是A.压缩天然气做燃料 B.金属铝做高压锅C.氧气用于植物光合作用 D.钛合金做人造骨【答案】C【解析】【详解】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具有可燃性,常用作燃料,说法正确;B、铝具有优良的抗腐蚀性,可用作锅具,说法正确;C、光合作用是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过程,故二氧化碳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说法错误;D、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可用于人造骨,说法正确。故选C。5.为了防止钢铁制品锈蚀,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未擦干就涂油 B.在车船的表面喷涂油漆C.在铁制品表面镀上一层其他金属 D.将使用后的菜刀用布擦干【答案】A【解析】【分析】金属的防锈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详解】A、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未擦干就涂油,没有隔绝氧气和水,无法防锈,选项错误;B、在车船的表面喷涂油漆,能将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选项正确;C、铁制品表面镀上一层其他金属,能将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选项正确;D、将使用过的菜刀用布擦干,保持表面干燥清洁,选项正确。故选A。6.丁烷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丁烷是由碳、氢原子构成的 B.丁烷分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C.丁烷分子中碳、氢元素的个数比为2:5 D.丁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4:5【答案】D【解析】【详解】A、由图可知,丁烷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丁烷分子由碳、氢原子构成,故A错误;B、从图上可知,丁烷的化学式为C4H10,所以分子中质子数的个数=6×4+1×10=34,中子数=6×4=24,所以质子数和中子数不相等,故B错误;C、由丁烷的化学式为C4H10可知,丁烷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4:10=2:5,故C错误;D、由丁烷分子式知,丁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10)=24:5,故D正确。故选D。7.下列化学方程式与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A.用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备铜Fe+CuSO4=FeSO4+CuB.用硫酸洗去试管壁上附着的铜Cu+H2SO4=CuSO4+H2↑C.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2Fe+6HCl=2FeCl3+3H2↑D.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CO+Fe3O43Fe+4CO2【答案】A【解析】【详解】A、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A符合题意;B、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不能用稀硫酸洗去试管壁上的铜,化学方程式与事实不相符。B不符合题意;C、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C不符合题意;D、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化学方程式为。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择A。

8.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①2N②2Fe2+③④⑤A.①表示2个氮分子 B.②表示2个铁离子C.③和④构成物质的化学式为Al2O3 D.由⑤可知锡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8.7g【答案】C【解析】【详解】A、①表示2个氮原子,A错误,不符合题意;B、②表示2个亚铁离子,B错误,不符合题意;C、③是氧离子,④是铝离子,根据离子和化合价的关系可知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故③④形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C正确,符合题意;D、由⑤可知锡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8.7,单位为1,省略不写,D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9.下列相关说法用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铺设铁轨时要留有缝隙分子的体积热胀冷缩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D金刚石的硬度比石墨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A.A B.B C.C D.D【答案】B【解析】【详解】A.品红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了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A正确;B.铁是由原子构成的,铁原子之间有间隔,夏天温度升高,铁原子之间间隔变大,使铁轨的体积变大,容易相互挤压变形发生危险,所以铺设铁轨时要留有缝隙,而不是分子的体积热胀冷缩,故

B错误;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说明构成的分子不同,故C正确;D.金刚石比石墨硬度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D正确;故选B。10.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二氧化硫刺鼻气体B.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淡黄色,放出大量的热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黑色固体变成紫红色D.甲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答案】C【解析】【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属于实验结论,不是现象,所以说法错误;B、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淡蓝色,放出大量热,所以说法错误;C、氧化铜为黑色,铜为红色,加热时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黑色固体变成紫红色,所以说法正确;D、甲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放热,所以说法错误;故选C。11.下列关于资源和能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地球表面约96.5%被水覆盖B.目前正在开发利用的其他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氢能等C.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氧气体积分数约占空气体积的78%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及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都是铁【答案】B【解析】【详解】A、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选项A不正确;B、由于化石燃料不可再生面临枯竭,且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大,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许多其他能源,如氢能、太阳能、地热能等,选项B正确;C、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氧气体积分数约占空气体积的21%,选项C不正确;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都是铁,选项D不正确。故选:B。12.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选项需区分的物质方法一方法二A铝丝和银丝取样,分别加入硫酸铜溶液分别用磁铁吸引B铁粉和碳粉分别加入稀盐酸分别加入硫酸铜溶液C黄金和黄铜观察颜色分别加入稀盐酸D硬水和软水观察颜色加肥皂水A.A B.B C.C D.D【答案】B【解析】【详解】A、取样品,加入硫酸铜溶液,有红色固体析出的是铝丝,没有明显现象的是银丝,现象不同,可以鉴别,铝丝和银丝都不能被磁铁吸引,现象相同,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取样品,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是铁粉,没有明显现象的是碳粉,现象不同,可以鉴别,分别加入硫酸铜溶液,有红色固体析出的铁粉,没有明显现象的是碳粉,现象不同,可以鉴别,符合题意,故B正确;C、取样品,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是黄铜,没有明显现象的是黄金,现象不同,可以鉴别,黄铜和黄金的颜色都是金黄色,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D、硬水和软水都是无色透明液体,无法通过观察颜色来鉴别,加入肥皂水后振荡,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B。13.为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颗序,小红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通过实验①②③能验证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强B.实验③中溶液的质量变大C.X可能为锌,Y可能为硫酸亚铁D.只做实验③和④,一定不能验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答案】C【解析】【详解】A、通过实验①②验证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Zn>(H)>Cu,实验③验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Fe>Cu,所以通过实验①②③不能验证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强,故A不符合题意;B、实验③中的各物质的质量关系为:,由此知,每56份的质量铁和160份质量的硫酸铜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铜和152份质量的硫酸亚铁,则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小,故B不符合题意;C、实验④中,要证明Zn>Fe,则X可能为锌,Y可能为硫酸亚铁,锌置换出硫酸亚铁溶液中的铁可以说明锌比铁活泼,故C符合题意;D、实验③验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Fe>Cu,若实验④中X为锌,Y为硫酸亚铁,则证明Zn>Fe,所以通过实验③和④,可以验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Zn>Fe>Cu,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4.等质量的镁、铁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下列图像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A【解析】【详解】等质量的镁、铁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酸足量,金属反应完,产生氢气的多少由金属决定。根据金属反应完产生氢气的质量为,则等质量的镁、铁反应完,化合价均为+2,相对原子质量镁(24)<铁(56),可知产生氢气质量:镁>铁;又根据金属活动性:镁>铁,则相同时间内,可知产生氢气质量镁>铁,A符合题意,故选:A。15.现有氧化钙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78g,高温煅烧至完全反应,得到固体质量为56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50% B.40.2% C.32.5% D.51.3%【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78g-56g=22g,即为碳酸钙高温煅烧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CaCO3CaO+CO2↑中CaCO3与CO2的质量关系为100:44,故原混合物中CaCO3的质量为50g,氧化钙质量为78g-50g=28g,则原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选D。二、非选择题(请根据题意填写空白,16-23小题,共40分)16.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一年的化学学习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通过回答下面的问题,你就会有所感悟!(1)形成“见著知微”的思想化学式“CO2”的意义是(各写一点):①宏观:______;②微观:______。(2)养成“环保节约”的习惯①农业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和______可以节约水资源;②使用______装置,将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3)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①图书和贵重设备不慎着火时,应选用的灭火器种类是______灭火器;②出门前一定要检查家用燃气阀门是否关好,这是因为家用燃气如果泄漏,可燃性气体聚集在通风不良的厨房等有限空间,遇到明火就会______,很有可能发生爆炸事故。化学带给我们的,还远远不止这些,它已然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答案】(1)①.二氧化碳这种物质或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②.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或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2)①.滴灌②.催化净化(3)①.二氧化碳##CO2②.急剧燃烧【解析】【小问1详解】①由化学式CO2可知,宏观可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②微观可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小问2详解】①采用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和滴灌,可以节约水资源;故填:滴灌;

②采用催化净化装置,将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如将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氮气);故填:催化净化。【小问3详解】①图书和贵重设备不慎着火时,应选用的灭火器种类是二氧化碳(CO2)灭火器,其不会对图书和贵重设备造成二次损害;②可燃性气体聚集在通风不良的厨房等有限的空间内,遇到明火就会急剧燃烧发生爆炸事故。17.金属材料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古代冶金技术彰显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1)战国《韩非子•内储说上》中提到,早期采金技术均是“沙里淘金”。金在自然界中主要以_____(选填“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2)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一书中介绍了古代炼锌的方法:把炉甘石(主要成为是ZnCO3)和煤炭饼装入炼锌罐泥封,“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定毀罐取出”。炼锌罐剖面图如图所示。①ZnC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②反应区中,炉甘石(ZnCO3)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锌和另一种氧化物,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③在炼锌罐中,煤炭中的碳与氧化锌混合加热到800℃后开始发生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④“其底铺薪”指利用燃烧的柴火将煤炭饼引燃,从燃烧条件分析,燃烧柴火的作用是_______;(3)西汉东方朔所撰的《申异经·中荒经》:“西北有宫,黄铜为墙,题曰地皇之宫。”黄铜是铜锌合金。现有铜锌合金质量20克,与100克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固液混合物的质量为119.6克,则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答案】(1)单质(2)①.+4②.CO2③.C+2ZnO2Zn+CO2↑④.使温度达到煤炭的着火点(3)35%【解析】【小问1详解】金的金属活动性较弱,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的形式存在;【小问2详解】①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ZnCO3中Zn为+2价,O为-2价,设C的化合价为x,则(+2)+x+(-2×3)=0,x=+4,故其中C的化合价为+4;②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变化,原子的个数与种类也不发生变化;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则ZnCO3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锌和另一种氧化物,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另一种化合物是CO2;③C具有还原性,能将ZnO还原为Zn,则碳与氧化锌可以在800℃反应生成锌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ZnO+C2Zn+CO2↑;④燃烧柴火可以放出热量,放出的热量可以使煤炭达到着火点,使其燃烧;【小问3详解】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发生变化,Zn与H2SO4反应生成ZnSO4与H2,氢气逸出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减小,减小的质量即为氢气的质量,则氢气的质量=(20g+100g)-119.6g=0.4g设Zn的质量为m则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18.下图是甲烷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的微观模拟图:(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_____。(2)此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在隔绝空气和1000℃条件下,甲烷分子分解成碳原子和氢原子,碳原子聚集成碳,_____。(3)在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与碳元素同一个周期,比碳元素多2个族,与该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电子数目为_____。【答案】①.②.每两个氢原子重新结合成一个氢分子③.6【解析】【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图中有8个H、2个C,反应后必然也8个H、2个C,故图中还缺少一个氢分子,应补充一个氢分子,如下图:。(2)据图可知,此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在隔绝空气和1000℃条件下,甲烷分子分解成碳原子和氢原子,碳原子聚集成碳,每两个氢原子重新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氢分子聚集成氢气。(3)因为碳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4,属于第四主族,所以比碳元素多2个族,即第六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与该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电子数目为6。19.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1)以下四个实验中采用控制变量方法的两个实验是B和______(填字母),另外两个实验反应时产生的相同现象有_________。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B.探究铁生锈的条件C.探究燃烧的条件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2)请认真阅读资料卡片,结合所学的知识,填写表格中的空白:组别A组B组物质O2FeCuZnH2SN2Cu分类标准____________非金属单质不属于该类别的物质O2_________【答案】(1)①.C②.放热(合理即可)(2)①.金属单质②.Cu【解析】【小问1详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和铁丝在氧气燃烧实验中,没有对比对照,没有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探究燃烧的条件,都需要有对比对照,均利用控制变量法;故选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两实验的共性是都会放出大量热。【小问2详解】A组:Fe、Cu、Zn属于金属单质,O2属于非金属单质,O2不属于该类别,则分类标准为金属单质;B组:Cu属于金属单质,H2、S、N2属于非金属单质,分类标准为非金属单质,则不属于该类别的物质为Cu。20.实验室现有石灰石、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稀盐酸等药品及相关仪器和用品,请结合下列装置回答问题:(1)若用上述药品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仪器a的名称是_____;在连接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将胶皮管和玻璃管连接在一起的操作是先把_____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2)若用上述药品制取二氧化碳,药品的名称是_____,选择的装置是_____(填字母)。(3)若用澄清石灰水验证二氧化碳,实验中会观察到液面下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这是因为发生装置内物质反应时气体_____,压强_____,大于外界压强,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气体从导等口冒出。【答案】(1)①.2KClO32KCl+3O2↑②.铁架台③.玻璃管口用水润湿(2)①.石灰石、稀盐酸②.AC(3)①.增多②.增大【解析】【小问1详解】石灰石、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稀盐酸等药品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据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铁架台;为顺利连接装置,在连接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将胶皮管和玻璃管连接在一起的操作是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小问2详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在常温下,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用上述药品制取二氧化碳,药品的名称是石灰石和稀盐酸,选择的装置是AC。故填:石灰石、稀盐酸;AC。【小问3详解】由于发生装置内物质反应时生成气体增多,压强增大,当大于外界压强时,产生压强差,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气体从导管口冒出。所以用澄清石灰水验证二氧化碳,实验中会观察到液面下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故填:增多;增大。21.A-F为初中常见的六种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省略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且上述反应均在初中范围内)。A、C、D均由两种元素组成,B、E、F均为单质,其中A是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B是年产量最多的金属,C物质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1,F为紫红色固体。(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C_____;(2)物质D→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3)物质B→F的实验现象为_____。【答案】(1)①.CO2②.CuO(2)

(3)有紫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解析】【分析】A-F为初中常见的六种物质,A、C、D均由两种元素组成,B、E、F均为单质,其中A是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可推出A为二氧化碳,B是年产量最多的金属,可推出B为铁,C物质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1,可推出C为氧化铜,F为紫红色固体,可推出F为铜,C能转化为D,A能与D反应,A能转化为D,可推出D为水,D能与E相互转化,B能与E相互转化,可推出E为氢气,代入验证,符合题意。【小问1详解】由分析可知,A为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C为氧化铜,化学式为:CuO;【小问2详解】D→E的反应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问3详解】B→F的反应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现象是:有紫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22.如图为某钙片的商品标签,为测定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假设钙片中其他物质不含钙元素,且不溶干水,也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取20片钙片,进行如下实验:(1)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钙片中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x)的比例式_____;(3)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4)工厂生产钙片时若需碳酸钙120t,理论上需含氧化钙84%的生石灰的质量为_____。【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2)

(3)20%(4)80t【解析】【小问1详解】实验中钙片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反应为碳酸钙与稀盐酸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小问2详解】钙片中参加反应的物质为碳酸钙,根据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反应前钙片加稀盐酸总质量为120g,反应后固液混合物质量为115.6g,可推得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120-115.6=4.4g,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根据小问1中的化学方程式可列出比例式:。【小问3详解】根据小问2,可得20片钙片中含有10g碳酸钙,可推得每片钙片中碳酸钙质量分数为50%,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钙原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钙元素在碳酸钙中质量分数为,则可推出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小问4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钙元素的质量不变,120t碳酸钙中钙元素质量为,氧化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设需要氧化钙的质量为x,可比例式:,解得x=67.2t,生石灰中含氧化钙84%,可推得需要生石灰质量为67.2t÷84%=80t。23.六十九中学化学学习小组对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进行探究。【提出问题】铁制品锈蚀与哪些因素有关?【查阅资料】Ⅰ.氯化钙固体可作干燥剂。Ⅱ.一定条件下,碳可加快铁锈蚀,但碳本身不参加反应。Ⅲ.常温常压,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