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基层应用技术规程_第1页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基层应用技术规程_第2页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基层应用技术规程_第3页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基层应用技术规程_第4页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基层应用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言

根据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

印发2021年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鲁建标字

〔2021〕19号)的要求,依据国家和行业现行建筑垃圾应用相关标

准,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总结近年来建筑垃圾

再生骨料路面基层的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研究成果和行业内

的相关标准,编制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分为: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

规定;4再生骨料加工、运输和储存;5原材料;6无机结合料稳

定再生骨料配合比设计;7结构设计与组合;8施工;9验收;10环

境保护与职业安全卫生。

本规程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济南黄河路桥

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各位单位在实施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济南黄河路桥

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奥体中路5111号,邮编:

250000,电话13964157568)。

1

目次

1总则..................................................................................................................................1

2术语和符号..........................................................................................................................2

2.1术语.........................................................................................................................................2

2.2符号.........................................................................................................................................4

3基本规定..............................................................................................................................5

4再生骨料加工、运输和储存..............................................................................................7

4.1一般规定.....................................................................................................................................7

4.2再生加工.....................................................................................................................................7

4.3运输和储存.................................................................................................................................8

5原材料................................................................................................................................10

5.1一般规定...................................................................................................................................10

5.2再生骨料...................................................................................................................................10

5.3水泥及添加剂...........................................................................................................................13

5.4粉煤灰.......................................................................................................................................13

5.5石灰...........................................................................................................................................14

5.6粒化高炉矿渣粉.......................................................................................................................14

5.7水...............................................................................................................................................14

6无机结合料稳定再生骨料配合比设计............................................................................16

6.1一般规定...................................................................................................................................16

6.2水泥稳定再生级配骨料配合比设计.......................................................................................16

6.3石灰粉煤灰稳定再生级配骨料配合比设计...........................................................................20

6.4水泥粉煤灰稳定再生级配骨料配合比设计...........................................................................24

7结构设计与组合................................................................................................................28

7.1一般规定...................................................................................................................................28

7.2结构设计及组合.........................................................................................................................28

8施工....................................................................................................................................30

8.1一般规定...................................................................................................................................30

8.2混合料集中厂拌与运输.............................................................................................................30

8.3摊铺机摊铺与碾压.....................................................................................................................30

3

8.4养生、交通管制、层间处理及其他.........................................................................................30

9验收....................................................................................................................................32

9.1一般规定.....................................................................................................................................32

9.2主控项目.....................................................................................................................................32

9.3一般项目.....................................................................................................................................33

9.4工程质量验收.............................................................................................................................34

10环境保护与职业安全卫生..............................................................................................36

10.1一般规定....................................................................................................................36

10.2环境保护....................................................................................................................36

10.3劳动防护....................................................................................................................38

10.4职业卫生....................................................................................................................38

附录A(规范性附录).......................................................................................................39

本规程用词说明......................................................................................................................40

引用标准名录..........................................................................................................................42

附:条文说明..........................................................................................................................44

4

1总则

1.0.1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经济政策,促进山

东省加快处理、消纳建筑垃圾并资源化利用,规范再生骨料在路面基

层应用中的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及检测方法,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

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大中修城

镇道路以及广场、园路、停车场路面的基层或底基层的设计、施工和

质量验收,其他工程可参照执行。

1.0.3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基层应用,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

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0.1建筑垃圾constructionwaste

亦称建筑固体废弃物,是指新建、改(扩)建、拆除各类建(构)

筑物、管网、道桥以及房屋装饰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

垃圾,主要包括工程渣土、废弃泥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和装修垃

圾,但不包括已被污染或腐蚀,并经检验、鉴定为危险废物的建筑垃

圾。

2.0.2建筑垃圾再生骨料constructionwasterecycledaggregate

以废砖瓦、废弃砂浆、废混凝土块、废石块为主要成分的建筑垃

圾,经过机械破碎、分拣、筛分等工艺,分离除去金属、轻物质等杂

物后加工而成的粒料。

2.0.3再生粗骨料recycledcoarseaggregate

粒径大于4.75mm的再生骨料。

2.0.4再生细骨料recycledfineaggregate

粒径不大于4.75mm的再生骨料。

2.0.5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骨料recycledgradedaggregate

由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按一定比例混合,级配满足一定要求

且塑性指数和承载比均符合规定要求的级配骨料。

2.0.6无机结合料稳定再生级配骨料stableregenerationofgraded

aggregatewithInorganicbinder

一种或几种无机结合料和水,与再生级配骨料按一定比例拌制而

2

成的稳定材料。

2.0.7水泥稳定再生级配骨料cementstabilizedrecycledgraded

aggregate

再生级配骨料中,掺入适量的水泥和水,经拌和均匀得到的稳定

材料。

2.0.8石灰粉煤灰稳定再生级配骨料stablerecycledgraded

aggregatewithlimeandflyash

再生级配骨料中,掺入适量的石灰、粉煤灰和水,经拌和均匀得

到的稳定材料。

2.0.9水泥粉煤灰稳定再生级配骨料stabilizedrecycledgraded

aggregatewithcementandflyash

再生级配骨料中,掺入适量的水泥、粉煤灰和水,经拌和均匀得

到的稳定材料。

2.0.10混凝土石含量contentofconcreteandrock

再生粗骨料中,混凝土块及石块类材料所占的质量百分比。

2.0.11杂物impurities

建筑垃圾中除混凝土、砂浆、石、砖瓦、陶瓷之外的其他物质。

2.0.12泥块含量contentofclaylump

再生细骨料中原粒径大于1.18mm,经水浸洗、手捏后变成小于

600um的颗粒含量。

2.0.13轻物质lightcomponent

3

再生细骨料中,经风选或水浮选而分离出的物质。

2.2符号

Ip—塑性指数;

Rd—7d无侧限抗压强度设计值;

Qa—再生粗骨料中混凝土颗粒含量;

Qb—再生粗骨料中杂物含量;

E—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

σ—材料的间接抗拉强度。

4

3基本规定

3.0.1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在路面基层或底基层中应用,应符合国家有

关安全和环保的规定。

3.0.2建筑垃圾及其再生骨料应遵循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的原则,并优先就地利用。

3.0.3被污染或腐蚀的建筑垃圾不得用于制备再生骨料。再生骨料及

其制品的放射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规定。

3.0.4再生级配骨料分为I类、II类。I类再生骨料可用于各交通等级

道路的基层和底基层;II类再生骨料可用于各交通等级道路的底基层

以及重、中、轻交通道路基层。

3.0.5采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配制的半刚性道路基层的路面结构应

根据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的材料性能、路面载荷等级、地基

承载能力、渗透性和冻胀情况进行设计。

3.0.6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按照无机结合料的种类分为水泥稳定再生级

配骨料、石灰粉煤灰稳定再生级配骨料和水泥粉煤灰再生级配骨料。

3.0.7路面结构设计时,应按照《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

规程》JTGE51规定的方法,根据设计配合比,选取工程用各种原材料制

件,测定设计参数(水泥稳定再生骨料龄期为90d,石灰粉煤灰稳定再

生骨料龄期为180d,水泥粉煤灰稳定再生骨料龄期为120d)。

5

3.0.8水泥稳定再生骨料宜在进入冬期前15d~30d停止施工,石灰粉

煤灰稳定再生骨料及水泥粉煤灰稳定再生骨料宜在进入冬期前30d~

45d停止施工。当上述材料养护期进入冬期时,应在基层施工时向基

层材料中掺入防冻剂。

3.0.9无机结合料稳定再生骨料用于城镇道路时,性能应符合《城镇

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和《道路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无

机混合料》JC/T2281的有关规定;用于公路工程时,性能应符合《公

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的有关规定,并应做表面处治。

3.0.10人行道、园路、广场、停车场及步行街道等透水道路基层参照

《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执行。

6

4再生骨料加工、运输和储存

4.1一般规定

4.1.1建筑固体废弃物应遵循统筹规划、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优化

配置、物尽其用的原则,进行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

4.1.2再生骨料宜在再生工厂生产。

4.1.3再生工厂不得建在人口稠密的市区、居民区、校区、饮用水源

区,以及低洼、山体滑坡、主要季节风的上风位区。

4.1.4再生工厂设计时,应对工厂所覆盖区域内建筑固体废弃物进行

调研与分析,对其组分进行适当分析、分类,应对其所有组分提出相

应的符合国家环保规定的处置方案,全部进行资源化利用,不得选择

性进行处置。

4.1.5被污染、腐蚀或含有毒化学物质、放射性材料的建筑固体废弃

物不得用于制备再生骨料。

4.2再生加工

4.2.1建筑固体废弃物处置工艺设计应根据产品方案、设计规模、废

弃物来源与组分,经方案比较,择优确定。

4.2.2道路用再生骨料,应根据使用要求分类分档生产,工厂处置工

艺应包含预处理、分选分离、破碎筛分、骨料整形、泥水分离、回收

杂物处理、再生骨料储存、再生产品生产等系统。

4.2.3建筑固体废弃物处置工艺流程中,必须设计有轻物质分选工

7

艺。

4.2.4各级破碎工艺后必须设置除铁分离工艺。

4.2.5再生粗骨料用于基层时宜设置骨料整形工艺或强化工艺。

4.2.6再生骨料生产应配备相应的除尘设备。

4.2.7应对破碎系统及筛分系统进行降噪处理,使其符合4类生产噪

音排放标准要求。

4.2.8建筑固体废弃物处置应设置预处理作业区,并配备大块固体废

弃物破碎处理设备与人工分拣设施,经预处理后的固体废弃物粒径宜

小于1m;预处理区应设置相应的消毒与降尘措施。

4.2.9再生骨料宜采取覆盖、遮挡和防护措施,分类堆放,各档粒径

的贮料仓之间应设置3m以上的浆砌圬工隔离墙,防止串料,并安放

标识牌予以明示;尽可能防止雨水对其淋湿浸泡,并应在堆料场周边

设置边沟防止积水,在排水口的上游设置沉淀池,防止污水直排地下

管井。

4.2.10废水、余水等应进行回收、沉淀再利用。

4.3运输和储存

4.3.1再生骨料运输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混入杂物和粉尘飞扬。

4.3.2再生骨料存放应有防雨措施。

4.3.3再生骨料堆放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按照类别、规格分开堆放存储;

8

2再生骨料和非再生骨料不得混合;

3堆放应防止混入泥土和其他可能改变其品质的杂质;

4再生粗骨料堆放高度一般不宜超过5m,对单粒径或最大粒径

不超过20mm的连续级配,其堆放高度不宜超过10m。

9

5原材料

5.1一般规定

5.1.1在原材料试验评定中,应随机选取具有足够数量的样本进行材

料试验。

5.1.2再生骨料可用于低于原路结构层位或原路等级的城镇道路以及

公路建设,其技术指标应满足本规程的相关要求。

5.1.3再生骨料在使用前应抽样、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5.1.4再生骨料的贮存应保证均匀性;根据其用途确定相应的性能要

求,应将不同等级、规格的骨料分别贮存,避免混杂或污染。

5.1.5水泥、石灰、粉煤灰等胶凝材料必须分仓贮存,并应有明显的

标识。

5.2再生骨料

5.2.1底基层与基层用再生粗骨料的技术指标,应不低于表5.2.1规定

的材料等级。不同品种、规格的再生粗骨料应分批检测和储存,检测

频率为每1000m3抽检一组。

5.2.2再生细骨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5.2.2的规定。不同料源、规

格、品种的再生细骨料应分批检测和储存,检测频率为每1000m3抽检

一组。

5.2.3用于无机结合料稳定再生骨料的再生骨料宜分为0mm~

4.75mm、4.75mm~9.5mm、9.5mm~19mm、19mm~37.5(或31.5)

10

mm四档。

5.2.4再生粗骨料的规格应符合表5.2.4的规定;用作基层时,公称最

大粒径应不大于31.5mm;用作底基层时,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

37.5mm。

5.2.5再生细骨料的规格应符合表5.2.5的规定。

表5.2.1路面基层用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性能要求

等级

项目检验方法

ⅠⅡ

《公路工程骨料试验规程》

压碎值(%)≤30≤40

JTGE42T0316

混凝土石含量(%)≥50≥30附录A

《公路工程骨料试验规程》

含泥量(%)<1.0<3.0

JTGE42T0310

《公路工程骨料试验规程》

针片状颗粒含量(%)≤20

JTGE42T0311

杂物含量(%)≤0.5≤1.0附录A

应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

浸出液成分

3838中IV类限值的规定性鉴别》GB/T5085.3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

内照射指数≤1.0

性鉴别》GB/T5085.3

放射性指标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

外照射指数≤1.0

性鉴别》GB/T5085.3

表5.2.2路面基层用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性能要求

等级

项目检验方法

ⅠⅡ

《公路工程骨料试验规程》JTG

颗粒分析满足级配要求

E42T0302/0303/0327

《公路工程骨料试验规程》JTG

单级最大压碎指标值(%)≤30≤40

E42T0350

泥块含量(%)<2.0<3.0《建设用砂》GB/T14684

《公路工程骨料试验规程》

轻物质含量(%)<1.0

JTGE42T0338

11

续表5.2.2

等级

项目检验方法

ⅠⅡ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塑性指数Ip≤20

JTGE40T0118

《公路工程骨料试验规程》

三氧化硫含量(%)≤0.8

JTGE42T0313

《公路工程骨料试验规程》

有机质含量(比色法)合格

JTGE42T0336

应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

浸出液成分

3838中IV类限值的规定鉴别》GB/T5085.3

内照射指数≤1.0《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放射性指标

外照射指数≤1.0GB6566

表5.2.4粗骨料规格要求

规格工程粒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公称粒径

名称径(mm)5337.531.526.519.013.29.54.752.36(mm)

20~90~0~0~19~

G1100–––––

4010010537.5

20~90~0~0~19~

G2–100––––

3010010531.5

20~90~0~0~19~

G3––100–––

2510010526.5

15~90~0~0~13.2~

G4––100–––

2510010526.5

15~90~0~0~13.2~

G5–––100––

2010010519

10~90~0~0~9.5~

G6–100––––

3010010531.5

10~90~0~0~9.5~

G7––100–––

2510010526.5

10~90~0~0~9.5~

G8–––100––

2010010519

10~90~0~0~9.5~

G9––––100–

1510010513.2

5~90~40~0~0~4.75~

G10––––100

151007010513.2

5~90~0~0~4.7~

G11–––––100

101001059.5

12

5.2.5细骨料规格要求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规格工程粒公称粒径

名称径(mm)(mm)

9.54.752.361.180.60.30.150.075

XG13~510090~1000~150~5––––2.36~4.75

XG20~3–10090~100––––0~150~2.36

XG30~510090~100–––––0~200~4.75

5.3水泥及添加剂

5.3.1水泥应选用初凝时间大于3h、终凝时间大于6h且小于10h

强度等级为32.5或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或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其性能指标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

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

5.3.2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与生产日期,复检合格方可使用。

5.3.3水泥贮存期超过3个月或受潮,应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使

用。

5.3.4在水泥稳定再生材料中,宜掺加适量的缓凝剂、保水增强剂、

固化剂等添加剂,并应对混合料进行试验验证,以提高其综合性能。

添加剂的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TF20)的规定。

5.4粉煤灰

5.4.1粉煤灰应符合现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的规定。

5.4.2场地集中堆放的粉煤灰应予以覆盖,运到现场的粉煤灰应含

有一定的水分,防止扬尘,使用时应将凝结成块的粉煤灰块打碎或

13

过筛,粉煤灰中不得含有树根、杂草等杂质。

5.5石灰

5.5.1宜用I~III级石灰,其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公路路面基层

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的规定。

5.5.2块石灰在使用前7d~10d完成消解,未能消解的生石灰块应

筛除,消解石灰的粒径不得大于10mm,磨细生石灰,可不经消解

直接使用。

5.5.3对储存较久或经过雨期的消解石灰应先经过试验,根据活性

氧化物的含量决定能否使用和使用方法。

5.5.4应尽量缩短石灰的存放时间,如石灰在野外堆放时间较长

时,应覆盖防潮。

5.5.5使用等外石灰时,混合料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5.6粒化高炉矿渣粉

5.6.1粒化高炉矿渣粉应符合现行《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

炉矿渣粉》(GB/T18046)的规定。

5.6.2粒化高炉矿渣粉用于路面基层前,宜通过不同龄期条件下的

强度和模量试验以及温度收缩和干湿收缩试验等评价混合料性能。

5.7水

5.7.1符合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或《生活

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饮用水,可直接作为基层、底

基层材料拌和与养生用水。

5.7.2拌和使用的非饮用水应进行水质检验,技术要求应符合

14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的规定。

5.7.3养生用水可不检验不溶物,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路面

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的规定。

15

6无机结合料稳定再生骨料配合比设计

6.1一般规定

6.1.1混合料组成设计应按设计要求,选择技术经济合理的混合料

类型和配合比。

6.1.2根据城市道路等级、交通荷载等级、结构形式、材料类型等

因素确定材料技术要求。

6.1.3再生骨料混合料组成设计应包括原材料检验、混合料的目标

配合比设计、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参数验证四部分。

6.1.4确定再生集料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时,宜采用振动压实方

法,也可采用重型击实方法。

6.1.5在施工过程中,材料品质或规格发生变化,以及结合料品

种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6.1.6干筛法作为确定再生骨料级配的标准试验方法。

6.2水泥稳定再生级配骨料配合比设计

6.2.1混合料级配及技术要求

1水泥稳定再生级配骨料中水泥剂量以水泥质量占全部再生

级配骨料干质量的百分率表示。

2水泥稳定再生级配骨料7d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应符合

表6.2.1-1的规定。

16

表6.2.1-1水泥稳定再生级配骨料7d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Rd(MPa)

结构层道路等级特重交通重、中交通轻交通

快速路、主干路3.5~4.53.0~4.02.5~3.5

基层

次干路、支路-2.5~3.52.0~3.0

快速路、主干路3.0~4.02.5~3.52.0~3.0

底基层

次干路、支路-2.0~3.01.5~2.5

注:①交通荷载等级高或公路等级高或结构安全性要求高时,推荐取上限强度标准。

②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园路、停车场、广场及步行街路面结构应按轻交通确定。

③水泥稳定再生级配骨料的组成设计,应根据表6.2.1-1的强度标准,通过试验确定

合适的水泥剂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④水泥稳定再生级配骨料的水泥剂量一般为3%~6%,当达不到强度要求时应调整级配,

水泥的最大剂量不应超过7%。

3水泥稳定再生级配骨料的间接抗拉强度、抗压回弹模量、

干缩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无设计要求时,宜符合表6.2.1-2的规

定,测试方法应分别符合现行《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

验规程》JTGE51中T0806、T0808和T0854有关规定。

表6.2.1-2水泥稳定再生级配骨料的间接抗拉强度、抗压弹性模量、干缩性能

90d间接抗拉强度(MPa)90d抗压回弹模量(MPa)总干缩系数(×10-6)

0.50~1.01700~5000≤200

4水泥稳定再生级配骨料的抗冻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无设

计要求时,用于季冻区道路基层宜符合下列规定:

道路基层28d龄期试件5次冻融循环后的残留抗压强度比不

小于75%,质量损失率小于5%。

5水泥剂量应不小于表6.2.1-3规定的水泥剂量。

表6.2.1-3水泥稳定再生级配骨料水泥剂量要求

骨料等级结构部位水泥剂量(%)

基层4~6

I

底基层3~4

基层4~7

底基层3~6

6水泥稳定再生级配骨料级配范围宜符合表6.2.1-4的规定。

1)对于快速路、主干路的底基层:特重交通、重交通推荐

17

使用A-1级配,中、轻交通可使用A-1、A-2级配;对

于快速路、主干路的基层:特重交通、重交通推荐使用

A-3级配,中、轻交通可使用A-3、A-4级配。

2)对于次干路、支路的底基层:使用B-1级配;对于次干

路、支路的基层:重交通推荐使用B-3级配,中、轻交

通可使用B-2、B-3级配。

表6.2.1-4水泥稳定再生级配骨料的推荐级配范围(%)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筛孔尺寸

底基层基层底基层基层

(mm)

A-1A-2A-3A-4B-1B-2B-3

37.5100100----------

31.590~100----100--100100

26.5----10090-100--66-100--

1967~90--82~8672~89--54~10067~90

16----73~79--------

13.2----65~72--------

9.545~68--53~6247~67--39~10045~68

4.7529~5050~10035~4529~4950~10028~8429~50

2.3618~38--22~3117~35--20~7018~38

1.18----13~22----14~57--

0.68~2217~1008~158~2217~1008~478~22

0.3----5~10--------

0.15----3~7--------

0.0750~70~302~50~70~500~300~7

6.2.2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18

1在目标配合比设计中,应选择不少于5个结合料剂量,分

别确定各剂量条件下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水泥的剂

量宜按表6.2.1-3选取。

2根据试验确定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及压实度要求成

型标准试件,验证不同结合料剂量条件下混合料的施工技术性能,

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的最佳剂量,水泥的最小剂量应不小于3%。

3根据再生骨料特点和技术要求,优化混合料级配,确定目

标级配曲线和合理的变化范围。

4选定目标级配曲线后,宜对各档材料进行筛分,确定其平

均筛分曲线及相应的变异系数,并按2倍标准差计算出各档材料筛

分级配的波动范围。

5在完成水泥稳定再生级配骨料配合比试验后,还应进行延

迟时间对水泥稳定再生级配骨料性能影响的试验。

6根据目标配合比确定的各档材料比例,对拌合设备进行调

试和标定,确定合理的生产参数。

7混合料生产参数的确定应包括结合料剂量、含水率和最大

干密度等指标,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地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宜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多

0.5个~1.0个百分点。采用集中厂拌法施工时宜增加0.5

个百分点;采用路拌法施工时宜增加1个百分点。

2)以配合比设计的结果为依据,综合考虑施工过程的气候

条件,含水率可增加0.5个~1.5个百分点。

19

3)最大干密度应以最终合成级配振动压实法或标准击实试

验的结果为标准。

8试件制备、养护和抗压强度测定应符合《公路工程无机结

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的有关要求。

9如再生骨料的级配不能满足要求,可通过掺加天然骨料,

使其级配宜符合表6.2.1-4的规定。

6.3石灰粉煤灰稳定再生级配骨料配合比设计

6.3.1混合料级配及技术要求

1石灰粉煤灰稳定再生级配骨料采用质量配合比计算,以石

灰、粉煤灰、再生级配骨料的质量比表示。

2石灰粉煤灰稳定再生级配骨料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

值应符合表6.3.1-1的规定。

表6.3.1-1石灰粉煤灰稳定再生级配骨料7d无侧限抗压强度Rd(MPa)

结构层道路等级特重交通重、中交通轻交通

快速路、主干路-≥1.0≥0.9

基层

次干路-≥0.8≥0.7

快速路、主干路≥0.8≥0.7≥0.6

底基层

次干路≥0.7≥0.6≥0.5

注:非机动车道、园路、停车场及步行街路面结构应按轻交通确定。

3石灰粉煤灰稳定再生级配骨料的间接抗拉强度、抗压回弹

模量、干缩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无设计要求时,宜符合表6.3.1-2

的规定,测试方法应分别符合现行《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

料试验规程》JTGE51中T0806、T0808和T0854有关规定。

表6.3.1-2石灰粉煤灰稳定再生级配骨料的间接抗拉强度、抗压弹性模量、干缩性能

20

180d间接抗拉强度180d抗压回弹模量

总干缩系数(×10-6)

(MPa)(MPa)

0.4~0.81300~3000≤70

4石灰粉煤灰稳定再生级配骨料的抗冻性能应满足设计要

求,无设计要求时,用于季冻区道路基层宜符合下列规定:

道路基层28d龄期试件5次冻融循环后的残留抗压强度比不

小于75%,质量损失率小于5%。

5石灰粉煤灰稳定再生级配骨料的组成设计,应根据表

6.3.1-1的强度标准,通过试验确定石灰与粉煤灰的比例、石灰粉煤

灰与再生级配骨料的比例,以及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

度。

6釆用石灰粉煤灰稳定再生级配骨料做基层或底基层时,石

灰与粉煤灰的比例可用1:2~1:4,石灰粉煤灰与再生级配骨料的比

例应是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