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高一4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高一4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高一4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高一4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高一4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名校试卷PAGEPAGE1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一、单选题1.玉米的穗高和穗低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杂交实验中,可以判断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①穗高×穗低→穗高②穗高×穗高→穗高③穗高×穗高→穗高149+穗低49④穗高×穗低→穗高101+穗低97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答案〗B〖祥解〗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关系,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杂交法就是用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自交法就是让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详析】①相对性状亲本杂交,子一代只表现其中的一种性状,可判断出表现性状为显性,未表现的性状为隐性,①正确;②同一性状自交,后代仍表现该性状,不能判断其显隐性,②错误;③亲本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亲本性状为显性,③正确;④相对性状亲本杂交,后代两种性状均出现,无法确定其显隐性,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③可以判断性状的显隐关系,B正确。故选B。2.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为了验证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C.Aa个体形成配子A与配子a的比例为1∶1,是分离定律的实质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生物相关性状的遗传现象〖答案〗C〖祥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析】A、为了验证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A错误;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B错误;C、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子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即Aa个体形成配子A与配子a的比例为1∶1,C正确;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只能解释真核生物有性生殖时,细胞核遗传的遗传现象,D错误。故选C。3.将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纯合显性个体和纯合隐性个体间行种植,另将玉米一对相对性状纯合显性个体和纯合隐性个体间行种植。隐性纯合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和隐性B.豌豆都为隐性,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C.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3:1D.玉米都为隐性,豌豆既有显性又有隐性〖答案〗B〖祥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纯种豌豆在自然情况下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所以间行种植彼此之间互不影响;而玉米自然条件下既可进行同株的异花传粉(因雌雄不同花,系自交)又可进行异株间的异花传粉(系杂交),所以隐性个体上产生的F1既有显性也有隐性。【详析】设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为A、a,由于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传粉植物,故显性植株AA上豌豆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后代都为显性性状,隐性植株aa上豌豆自交后代也不发生性状分离,后代都为隐性性状;玉米是自由交配,显性植株AA上可以接受自身花粉A,也可以接受来自隐性性植株aa的花粉a,故显性植株产生的F1全为显性性状,隐性植株aa上可以接受自身花粉a,也可以接受来自显性植株AA的花粉A,故隐性植株产生的F1即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ACD错误,B正确。故选B。4.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I、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III、IV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重复100次实验后,Dd组合的概率约为1/2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必须相等,但I、II桶小球总数可不等C.每次抓取的小球用完后,需要放回原桶D.乙同学的实验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答案〗D〖祥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I、Ⅱ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一对等位基因D和d,说明甲同学模拟的是基因分离规律实验;Ⅲ、Ⅳ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说明乙同学模拟的是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实验。【详析】A、由于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甲重复100次(实验数据足够大)实验后,结果中Dd组合的概率约为1/2,A正确;B、实验中,I、Ⅱ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一对等位基因D和d,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表示两种配子的比是1:1,但两个小桶中小球总数可以不等,原因是雌雄配子数量可以不相等,B正确;C、每次抓取的小球必须放回原桶,才能保证每次抓取时不同类型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同,C正确;D、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遗传因子的分离和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由于Ⅲ、Ⅳ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如果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乙同学的实验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D错误。故选D。5.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实验中,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在F2代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和重组型个体(即和亲本P表现型不同的类型)所占比率分别为()A.1/4和3/8 B.1/16和3/16C.9/16和3/16 D.9/16和1/2〖答案〗A〖祥解〗用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做亲本,F1的基因型为YyRr,F1自交得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Y_R_:黄色皱粒Y_rr:绿色圆粒yyR_:绿色皱粒yyrr=9:3:3:1。据此作答。【详析】由分析可知,在F2代能稳定遗传个体即纯合子有YYRR、YYrr、yyRR和yyrr,比例为1/4;重组型个体性状为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占F2的比例为3/16+3/16=6/16=3/8。A正确,BCD错误。故选A。6.某生物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种类和比例均为Ab∶aB∶AB∶ab=4∶4∶1∶1,若该生物进行自交,其后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是()A.1/4 B.1/16 C.26/100 D.34/100〖答案〗D〖祥解〗已知某生物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种类和比例均为Ab:aB:AB:ab=4:4:1:1,即Ab占4/10、aB占4/10、AB占1/10、ab占1/10。【详析】纯合体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其中AAbb的概率为4/10×4/10=16/100;AABB的概率为1/10×1/10=1/100;aaBB的概率为4/10×4/10=16/100;aabb的概率为1/10×1/10=1/100,因此,显然后代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6/100+1/100+16/100+1/100=34/100,即D正确。故选D。7.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或测交得到的子代()A.自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B.测交子代基因型有81种C.自交子代aabbccdd出现概率为1/16D.测交子代AaBbCcDd出现的概率为1/16〖答案〗D〖祥解〗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详析】A、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34=81种,A错误;B、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Dd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24=16种,B错误;C、自交子代aabbccdd出现的概率为(1/4)4=1/256,C错误;D、测交子代AaBbCcDd出现的概率为(1/2)4=1/16,D正确。故选D。8.牛的毛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为红褐色,aa为红色,Aa的雄牛为红褐色,雌牛为红色。现有一牛群,雌:雄=1:1,雌性和雄性均有AA、Aa、aa三种基因型,其比例均为1:2:1,让牛群自由交配繁殖后代,则子一代的表型及比例为()A.红褐色:红色=1:1 B.红褐色:红色=2:1C.红褐色:红色=3:1 D.红褐色:红色=3:2〖答案〗A〖祥解〗基因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析】该牛群雌性和雄性均有AA、Aa、aa三种基因型,其比例均为1:2:1,该牛群自由交配,雌雄配子种类及比例均为A∶a=1∶1,子代中AA的个体为1/4,aa的个体为1/4,Aa的个体为1/2,子一代中AA(红褐色):Aa:aa(红色)=1:2:1,Aa的个体中雌雄各半,则红褐色:红色=1:1,故子一代表型及比例为红褐色:红色=1:1,A正确,BCD错误。故选A。9.下图为基因型AaBb的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b1AB:1Ab:1aB:1a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M种基因型N种表现型A.①表示减数分裂产生4个配子,数目相等B.②过程体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方式有9种D.M代表9,N代表4〖答案〗D〖祥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②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代的过程(受精作用);③表示子代基因型种类数;④表示子代表现型及相关比例。【详析】A、①表示减数分裂产生4种配子,比例相等,A错误;B、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作用于①即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作用于①即产生配子的过程中,B错误;C、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方式有4×4=16种,C错误;D、M代表基因型种类,N代表表现型种类,则M代表9,N代表4,D正确。故选D。10.基因型为aabbcc的梨子重120克,每产生一个显性等位基因就使梨子增重15克,故基因型为AABBCC的梨子重210克(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不同的染色体上)。甲梨树自交,F1的每个梨子重150克。乙梨树自交,F1的每个梨子重120~180克。甲、乙两梨树杂交,F1每个梨子重135~165克。甲、乙两梨树的基因型可能是()A.甲AAbbcc,乙aaBBCC B.甲AaBbcc,乙aabbCCC.甲aaBBcc,乙AaBbCC D.甲AAbbcc,乙aaBbCc〖答案〗D〖祥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桃子重120克,而每个显性等位基因使桃子增重15克,所以根据子代显性基因的数量可判断其重量,如6个显性基因的AABBCC桃子重210克,5个显性基因的AaBBCC、AABbCC、AABBCc的桃子重195克,4个显性基因的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的桃子重180克,以此类推,3个显性基因的桃子重165克,2个显性基因的桃子重150克,1个显性基因的桃子重135克。【详析】AB、甲梨树自交,F1的果实重量相等,甲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推测甲是纯合子;乙梨树自交,子代的果实重量不同,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乙是杂合子,AB错误;C、由题可知,每个显性基因使果实增重15克,而乙自交子代的果实重量为120至180克,推知乙可产生显性基因数为0至3个的配子,乙基因型中不可能有4个显性基因,C错误;D、若甲为AAbbcc,乙为aaBbCc,甲梨树自交,F1的每个梨子重150克。乙梨树自交,F1的每个梨子重120~180克,杂交子代有1个、2个或3个显性基因,重量在135克到165克之间,D正确。故选D。11.雄蜂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叫孤雌生殖)。一雌蜂和一雄蜂交配产生F1,在F1雌雄个体交配产生的F2中,雄蜂基因型共有AB、Ab两种,雌蜂的基因型共有AABB,AABb两种,则亲本的基因型是()A.Aabb×AB B.AABB×Ab C.aaBb×Ab D.AaBB×ab〖答案〗B〖祥解〗在蜂群中蜂王与工蜂都是雌性个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属于二倍体生物,其中工蜂不具有生殖能力。雄蜂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属于单倍体生物,因此雄蜂的基因型与上一代蜂王产生的卵一样。雄蜂通过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所以,雄蜂精子的基因组成与其体细胞的基因组成一样。【详析】根据F2中雄蜂基因型共有AB、Ab两种可推知,F1产生的卵细胞有AB、Ab两种类型,能推知F1雌蜂的基因型是AABb;又根据F2中雌蜂的基因型共有AABB、AABb两种,可推知F1雄蜂的基因型是AB,进一步可推知亲本中的雌蜂基因型是AABB,雄蜂基因型是Ab。故选B。12.哺乳动物精巢中精原细胞的增殖方式是()A.有丝分裂 B.减数分裂C.无丝分裂 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答案〗A〖祥解〗精原细胞是一种原始生殖细胞,本质上也是普通的体细胞分化而来。【详析】精原细胞作为普通体细胞分化而来的具有减数分裂能力的细胞,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故选A。13.如图为某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②产生的子细胞一定为精细胞B.图中属于减数分裂过程的有①②④C.④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及8个核DNA分子D.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无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答案〗D〖祥解〗分析题图:①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⑤细胞含处在有丝分裂后期。【详析】A、由于④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该哺乳动物为雄性;又②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细胞质均等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所以产生的子细胞一定为精细胞,A正确;B、图中①-⑤依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有丝分裂中期(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有丝分裂后期(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属于减数分裂过程的有①②④,B正确;C、④中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此时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及8个核DNA分子,C正确;D、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有同源染色体,但没有四分体,D错误。故选D。14.某种生物三对等位基因分布在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图表示该生物的精细胞,判断这些精细胞至少来自几个精原细胞(不考虑交叉互换)()A.2个 B.3个 C.4个 D.5个〖答案〗C〖祥解〗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某个生物的精细胞,根据6个精细胞中的基因组成可知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Dd。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详析】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则图中精细胞:①ABd和④abD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②ABD和⑥abd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③Abd和⑤AbD不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分别来自两个精原细胞,综合以上可知图中6个精细胞至少来自4个精原细胞,C正确,ABD错误。故选C。15.下列关于某种动物(染色体数为2N)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B.受精卵中的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C.受精时精子全部进入卵细胞中D.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合在一起,数目变为4N〖答案〗A【详析】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A正确;受精卵中的DNA来自父方的少于来自母方的,B错误;受精时精子的头部全部进入卵细胞中,C错误;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合在一起,数目变为2N,D错误。二、不定项选择题16.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产生的子代,其表现型的可能比例为()A.3:1 B.15:1 C.9:7 D.1:4:6:4:1〖答案〗ABCD〖祥解〗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含有2对等位基因,两对等位基因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据此解答。【详析】A、若A和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a和b在另一条染色体上,且含显性基因控制同一种性状,不含显性基因控制另一种性状,AaBb个体产生的雌雄配子AB:ab=1:1,自交产生的基因型种类以及比例为AABB:AaBb:aabb=1:2:1,则子代表现型比例为3:1,A正确;;BC、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AaBb的个体自交,子代A_B_:A_bb:aaB_:aabb=9:3:3:1。若含显性基因控制同一种性状,不含显性基因控制另一种性状,则A_B_、A_bb、aaB_都表现同一种性状,则子代表现型比例为15:1;若同时含有2种显性基因控制同一种性状,其他控制另一种性状,则A_B_表现为一种性状,而A_bb、aaB_、aabb都表现同一种性状,则子代表现型比例为9:7,BC正确;D、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且显性基因具有累加效应,AaBb的个体自交,则子代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4×1/4):(1/4×2/4+2/4×1/4):(1/4×1/4+2/4×2/4+1/4×1/4):(2/4×1/4+1/4×2/4):(1/4×1/4)=1:4:6:4:1,则子代表现型比例为1:4:6:4:1,D正确。故选ABCD。17.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该用①和③杂交所得F1代的花粉B.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观察①和②杂交所得F1代的花粉C.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D.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均为蓝色〖答案〗ABD〖祥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析】A、基因的分离定律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花粉必须来自于杂合子(Aa或Dd),所以可选择的亲本可以是①×②或①×④或②×③或③×④,A错误;B、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需要得到AaDd的子代,故可选择②和④杂交,而①和②杂交后的基因型为AATtDd,抗病与染病通过花粉鉴定法不能鉴定,B错误;C、若培育糯性抗病(aaTT)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得到AaTtdd的子一代,然后让子一代杂交获得糯性抗病的个体,并通过连续自交来筛选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C正确;D、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AattDd)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一半花粉(基因型为A)为蓝色,一半花粉(基因型为a)为棕色,D错误。故选ABD。18.某二倍体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为AA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Aa为小花瓣,aa为无花瓣。花瓣颜色(红色和黄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R对r为完全显性,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一对亲本进行杂交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后代表现型和比例是红色大花瓣:黄色大花瓣:无花瓣=1:1:2,则亲本杂交组合是AaRr、aarrB.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子代共有9种基因型,6种表现型C.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Rr所占比例约为1/3D.若基因型为AaRr与Aarr的亲本杂交,则子代中红色花瓣的植株占3/8〖答案〗AB〖祥解〗根据题意可知,植物花瓣的大小为不完全显性,AA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Aa为小花瓣,aa为无花瓣,而花瓣颜色为完全显性,R对r为完全显性,但是无花瓣时即无颜色。【详析】A、若杂交组合是AaRr、aarr,后代关于花瓣的基因型只有Aa、aa,不会出现大花瓣,A错误;B、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子代共有3×3=9(种)基因型,而Aa自交子代表现型有3种,Rr自交子代表现型有2种,但由于aa表现为无花瓣,故aaR_与aarr的表现型相同,所以子代表现型共有5种,B错误;C、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Rr所占比例约为2/3×1/2=1/3,C正确;D、若基因型为AaRr与Aarr亲本杂交,则子代中红色花瓣(A_Rr)的植株所占比例为3/4×1/2=3/8,D正确。故选AB。19.如图为精原细胞分裂以及形成精细胞过程示意图,图中标明了部分染色体与染色体上的基因,若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右图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下列关于图解叙述正确的是()A.②有姐妹染色单体,①③也可能有姐妹染色单体B.②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数目为4aC.③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n,核DNA数目为2aD.若右图表示减数分裂,则右图的BC段一个细胞中含有Y染色体可能为0条或1条〖答案〗BD〖祥解〗分析图示:①和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故①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析】A、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姐妹染色单体,①时染色体还没复制,无姐妹染色单体,③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之前有姐妹染色单体,A错误;B、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相同为2n,核DNA由于间期复制是体细胞的2倍,为4a,B正确;C、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之前,染色体数目为n,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为2n,核DNA数目为2a,C错误;D、由于纵轴为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BC段表达1条染色体中含2个DNA,可能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之前时,一个细胞中含有Y染色体可能为0条或1条,D正确。故选BD。20.某男性的两个精原细胞,一个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A1和A2;另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B1和B2,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两个子细胞为C1和C2。那么,在无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染色体形态相同并有同源染色体的是A1和A2、C1和C2B.遗传信息相同的是A1和A2、C1和C2C.核DNA分子数的关系式是A1=A2=B1+B2=C1+C2D.染色体数的关系式是A1=A2=B1=B2=C1+C2〖答案〗ACD〖祥解〗1、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与亲代细胞完全相同,因此A1和A2所含的遗传信息、DNA分子数、染色体形态等完全相同。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B1和B2中都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形态也不同,但两者所含的DNA分子数目、染色体组数完全相同。3、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C1和C2所含的遗传信息、DNA分子数、染色体形态等完全相同。【详析】A、有丝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A1和A2的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的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B1和B2都不含同源染色体,DNA分子数目、染色体组数完全相同,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两个子细胞为C1和C2遗传信息、DNA分子数、染色体形态等完全相同,染色体形态相同并有同源染色体的是A1和A2,B1和B2、C1和C2都不含同源染色体,A错误;B、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的遗传信息相同,即遗传信息相同的是A1和A2、C1和C2,B正确;C、A1和A2以及B1和B2的DNA分子数都等于体细胞中的DNA分子数,C1和C2的DNA分子数减半,因此核DNA分子数的关系式是A1=A2=B1=B2=C1+C2,C错误;D、B1和B2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数半,同理C1和C2为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也减半,因此染色体的数目关系式是A1=A2=B1+B2=C1+C2,D错误。故选ACD。三、综合题21.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一对相对性状。仔细观察下列实验过程图解,回答相关问题:(1)该实验亲本中,母本是__________茎豌豆。在此实验中用作亲本的豌豆必须是__________种。(2)操作②叫__________,此项处理后必须对母本的雌蕊进行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3)在当年母本植株上所结出的种子为__________代,其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__。(4)若要观察豌豆植株的性状分离现象,则至少需要到第__________年对__________代进行观察,出现的性状分离比约为__________。〖答案〗(1)①.高②.纯(2)①.(人工)传(授)粉②.套袋(处理)③.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3)①.子一##F1②.Dd(4)①.三##3②.子二##F2③.3:1〖祥解〗1、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对作为母本的植株去掉雄蕊,且去雄要彻底)→套上纸袋(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2、分析题图:如图是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其中①为去雄过程,②为人工异花传粉过程。【小问1详析】在豌豆杂交实验中,父本矮茎植株是提供花粉的植株,母本即高茎植株是接受花粉的植株,在此实验中用作亲本的两株豌豆必须是纯种。【小问2详析】根据图示可知操作①是去雄,此项处理必须在豌豆自然授粉之前进行,操作②是人工传粉,处理后必须对母本的雌蕊进行套袋处理,防止其他豌豆花粉的干扰。【小问3详析】在当年母本植株上所结出种子为子一代,其遗传因子组成为Dd,将其种下去,长成的植株表现为高茎。【小问4详析】若要观察豌豆植株的性状分离现象,则至少需要到第三年对子二代进行观察(子一代Dd种下去,得到子二代,观察其高矮茎比例)。出现的高茎与矮茎之比约为3:1。生物体的这种由统一性状植株自交后代出现两种及以上性状的现象称作性状分离。22.在一个经长期随机交配形成的自然鼠群中,存在的毛色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注:AA纯合胚胎致死)。表现型黄色灰色黑色基因型(1)若亲本基因型为,则其子代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只鼠杂交,后代出现三种表现型。该对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它们再生一只黑色雄鼠的概率是___________。(3)假设进行很多的杂交,平均每窝生8只小鼠。在同样条件下进行许多的杂交,预期每窝平均生___________只小鼠。(4)现有一只黄色雄鼠和多只其他各色雌鼠,如何利用杂交方法检测出该雄鼠基因型?实验思路:①选用该黄色雄鼠与多只___________色雌鼠杂交;②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预测:①如果后代出现黄色和灰色,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②如果后代出现___________,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答案〗①.黄色、灰色②.③.④.1/8⑤.6⑥.黑⑦.后代的毛色⑧.Aa⑨.黄色和黑色〖祥解〗1.题中已知亲本的基因型,结合自由组合定律可得出子代的基因型,由此分析子代的表现型;结合表格,根据后代有三种表现型分析亲本的基因型,再结合自由组合定律分析它们再生一只黑色雄鼠的概率,注意毛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不会伴性遗传;结合AA纯合胚胎致死分析Aa2和a1a2所生后代和Aa2和Aa2的后代的存活率;要检测该雄鼠的基因型,应让其与隐性纯合子杂交。2.分析表格可知,从黄色个体的基因型可知,A基因对a1和a2均为显性基因;从灰色个体的基因型看出,a1对a2为显性基因。【详析】(1)若亲本基因型为Aa1和Aa2,则其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AA(死亡)、Aa(黄色)、Aa(黄色)、aa(灰色)。(2)由后代有黑色a2a2可推知其父母均有a2,又因后代有3中表现型,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Aa2和a1a2,它们再生一只黑色鼠为,雄性概率为,所以黑色雄鼠为。(3)Aa2和a1a2所生的后代全部存活,而Aa2和Aa2的后代中AA纯合胚胎致死,只有存活,所以预期每窝平均生只小鼠。(4)要通过杂交方法检测出黄色雄鼠的基因型,可将该黄色雄鼠与多只黑色雌鼠杂交并观察后代毛色。如果后代出现黄色和灰色,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1;如果后代出现黄色和黑色,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2。23.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紫色、白色两种。为探究该植物花色的遗传规律,某生物兴趣小组用该植物的纯种进行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亲本F1F2紫花×白花全为紫花紫花:白花=63:1对上述实验结果的可能原因,同学们作出了如下两种解释:①由一对基因(A、a)控制的,但含a的雄配子(花粉)部分不育;②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A、a,B、b,C、c……)。(1)如果假设①正确,F1紫花植株产生的可育雄配子中,a配子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__。(2)为验证上述假设,可对F1进行____________实验,请预测两种假设的实验结果:假设①:如果用F1做母本,后代紫花和白花之比是____________;如果用F1做父本,后代紫花和白花之比是____________。假设②:如果用F1做母本,后代紫花和白花之比是____________;如果用F1做父本,后代紫花和白花之比是____________。(3)如果假设②是正确的,上述杂交实验产生的F2紫花植株中纯种植株占____________。〖答案〗①.1/32②.测交③.1:1④.31:1⑤.7:1⑥.7:1⑦.1/9〖祥解〗根据题意,紫花和白花杂交,F1全为紫花植株,F1自交F2中有紫花和白花,说明紫色对白色为显性;若植物的花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且含a的雄配子(花粉)部分不育,则F1基因型为Aa,F1产生的配子有1/2A、1/2a,F2中白花植株aa占1/64,aa=1/2a(雌)×雄配子,则F1紫花植株产生的可育雄配子中a=1/32;若植物的花色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Aa、Bb、Cc...…),根据F2中白花植株aa占1/64,推测花色有3对等位基因控制,F1紫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Cc,白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cc,其他为紫色,据此分析。【详析】(1)如果由一对基因(A、a)控制的,但含a的雄配子(花粉)部分不育、母本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a=1:1,假设可育的含a雄配子的比例是x,则有aa=1/2x=1/64,x=1/32。(2)根据假设①,F1基因型为Aa,F1作母本,测交子代为紫色(Aa):白色(aa)=1:1;F1作父本,产生配子为1/32a、31/32A,测交结果为紫色(Aa):白色(aa)=31:1。据假设②:F1基因型为AaBbCc,F1作母本与F1作父本产生配子相同,测交AaBbCc×aabbcc,子代白花aabbcc=1/2×1/2×1/2=1/8,则紫花为7/8,紫花:白花=7:1。(3)如果实验证明假设②是正确,则上述实验F2中的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中纯合体分为3种情况,3对等位基因都显性纯合(AABBCC),占1/64,2对显性纯合(AABBcc、AAbbCC、aaBBCC)占1/64×3,一对显性纯合(aabbCC、AAbbcc、aaBBcc),占1/64×3,紫花中纯合的比例是(1/64+3/64+3/64):(63/64)=1/9。24.图甲表示某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图,图乙表示某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核DNA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的A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比上一个时期加倍是由于___________造成的,该细胞处于图乙中的___________段。(2)图甲中的B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细胞,该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有___________,其分裂形成的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3)B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之比是___________,该细胞处于图乙中的___________。(4)图乙中8时刻发生的过程是___________。〖答案〗(1)①.着丝粒分裂②.11-12(2)①.初级卵母②.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③.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3)①.1:2②.3-4(4)受精作用〖祥解〗1、分析图甲:A细胞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应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是初级卵母细胞。2、分析图乙:图乙是该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及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A表示DNA含量变化曲线,B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0~8表示减数分裂;8位点表示受精作用;8~13表示有丝分裂。【小问1详析】图甲中的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中的染色体数量比上一个时期增加了一倍,增倍的原因是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使得一条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该细胞处于图乙中的时期是11~12段。【小问2详析】图甲中的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是不均等分裂的,因此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该时期染色体的主要行为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所得到的子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小问3详析】因为B细胞中的染色体含有染色单体,所以该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之比是1:2。图乙中0~8表示减数分裂,其中1~2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2~3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3~4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故该细胞处于图乙中的时期是3~4。【小问4详析】由图乙可知,图乙中的8时刻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因此该时刻发生的过程是受精作用。受精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的融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25.下图是高等动物的生殖发育周期图解(2N、N表示染色体数):试回答以下问题:(1)由成体开始到受精卵的形成需要经过[A]___________和受精作用过程。(2)A过程发生在哺乳类动物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中。(3)受精卵经最终发育为成体此过程的细胞分裂方式为___________。(4)A、B两过程的重要意义是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___________数目的恒定。(5)某雌性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不考虑染色体互换,经减数分裂,该个体产生的卵细胞类型为___________种,它的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类型为___________种。〖答案〗(1)减数分裂(2)①.睾丸②.卵巢(3)有丝分裂(4)染色体(5)①.2n②.1〖祥解〗分析题图:图中A表示减数分裂,B表示受精作用,减数分裂使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而受精作用使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为体细胞数目。受精卵形成后,通过胚胎发育形成幼体,再经过胚后发育形成成体。【小问1详析】分析图解可知,由成体开始到受精卵的形成需要经过A减数分裂和B受精作用过程。【小问2详析】哺乳类动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卵巢和睾丸中。【小问3详析】受精卵经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最终发育为成体,此过程的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小问4详析】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能够保持亲代和子代染色体数目保持相对稳定,从而使亲代和子代的稳定遗传。【小问5详析】体细胞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个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该个体可能产生的配子类型有2n种。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所以最后形成一种类型的卵细胞。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一、单选题1.玉米的穗高和穗低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杂交实验中,可以判断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①穗高×穗低→穗高②穗高×穗高→穗高③穗高×穗高→穗高149+穗低49④穗高×穗低→穗高101+穗低97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答案〗B〖祥解〗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关系,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杂交法就是用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自交法就是让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详析】①相对性状亲本杂交,子一代只表现其中的一种性状,可判断出表现性状为显性,未表现的性状为隐性,①正确;②同一性状自交,后代仍表现该性状,不能判断其显隐性,②错误;③亲本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亲本性状为显性,③正确;④相对性状亲本杂交,后代两种性状均出现,无法确定其显隐性,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③可以判断性状的显隐关系,B正确。故选B。2.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为了验证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C.Aa个体形成配子A与配子a的比例为1∶1,是分离定律的实质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生物相关性状的遗传现象〖答案〗C〖祥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析】A、为了验证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A错误;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B错误;C、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子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即Aa个体形成配子A与配子a的比例为1∶1,C正确;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只能解释真核生物有性生殖时,细胞核遗传的遗传现象,D错误。故选C。3.将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纯合显性个体和纯合隐性个体间行种植,另将玉米一对相对性状纯合显性个体和纯合隐性个体间行种植。隐性纯合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和隐性B.豌豆都为隐性,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C.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3:1D.玉米都为隐性,豌豆既有显性又有隐性〖答案〗B〖祥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纯种豌豆在自然情况下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所以间行种植彼此之间互不影响;而玉米自然条件下既可进行同株的异花传粉(因雌雄不同花,系自交)又可进行异株间的异花传粉(系杂交),所以隐性个体上产生的F1既有显性也有隐性。【详析】设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为A、a,由于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传粉植物,故显性植株AA上豌豆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后代都为显性性状,隐性植株aa上豌豆自交后代也不发生性状分离,后代都为隐性性状;玉米是自由交配,显性植株AA上可以接受自身花粉A,也可以接受来自隐性性植株aa的花粉a,故显性植株产生的F1全为显性性状,隐性植株aa上可以接受自身花粉a,也可以接受来自显性植株AA的花粉A,故隐性植株产生的F1即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ACD错误,B正确。故选B。4.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I、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III、IV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重复100次实验后,Dd组合的概率约为1/2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必须相等,但I、II桶小球总数可不等C.每次抓取的小球用完后,需要放回原桶D.乙同学的实验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答案〗D〖祥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I、Ⅱ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一对等位基因D和d,说明甲同学模拟的是基因分离规律实验;Ⅲ、Ⅳ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说明乙同学模拟的是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实验。【详析】A、由于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甲重复100次(实验数据足够大)实验后,结果中Dd组合的概率约为1/2,A正确;B、实验中,I、Ⅱ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一对等位基因D和d,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表示两种配子的比是1:1,但两个小桶中小球总数可以不等,原因是雌雄配子数量可以不相等,B正确;C、每次抓取的小球必须放回原桶,才能保证每次抓取时不同类型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同,C正确;D、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遗传因子的分离和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由于Ⅲ、Ⅳ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如果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乙同学的实验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D错误。故选D。5.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实验中,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在F2代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和重组型个体(即和亲本P表现型不同的类型)所占比率分别为()A.1/4和3/8 B.1/16和3/16C.9/16和3/16 D.9/16和1/2〖答案〗A〖祥解〗用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做亲本,F1的基因型为YyRr,F1自交得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Y_R_:黄色皱粒Y_rr:绿色圆粒yyR_:绿色皱粒yyrr=9:3:3:1。据此作答。【详析】由分析可知,在F2代能稳定遗传个体即纯合子有YYRR、YYrr、yyRR和yyrr,比例为1/4;重组型个体性状为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占F2的比例为3/16+3/16=6/16=3/8。A正确,BCD错误。故选A。6.某生物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种类和比例均为Ab∶aB∶AB∶ab=4∶4∶1∶1,若该生物进行自交,其后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是()A.1/4 B.1/16 C.26/100 D.34/100〖答案〗D〖祥解〗已知某生物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种类和比例均为Ab:aB:AB:ab=4:4:1:1,即Ab占4/10、aB占4/10、AB占1/10、ab占1/10。【详析】纯合体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其中AAbb的概率为4/10×4/10=16/100;AABB的概率为1/10×1/10=1/100;aaBB的概率为4/10×4/10=16/100;aabb的概率为1/10×1/10=1/100,因此,显然后代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6/100+1/100+16/100+1/100=34/100,即D正确。故选D。7.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或测交得到的子代()A.自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B.测交子代基因型有81种C.自交子代aabbccdd出现概率为1/16D.测交子代AaBbCcDd出现的概率为1/16〖答案〗D〖祥解〗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详析】A、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34=81种,A错误;B、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Dd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24=16种,B错误;C、自交子代aabbccdd出现的概率为(1/4)4=1/256,C错误;D、测交子代AaBbCcDd出现的概率为(1/2)4=1/16,D正确。故选D。8.牛的毛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为红褐色,aa为红色,Aa的雄牛为红褐色,雌牛为红色。现有一牛群,雌:雄=1:1,雌性和雄性均有AA、Aa、aa三种基因型,其比例均为1:2:1,让牛群自由交配繁殖后代,则子一代的表型及比例为()A.红褐色:红色=1:1 B.红褐色:红色=2:1C.红褐色:红色=3:1 D.红褐色:红色=3:2〖答案〗A〖祥解〗基因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析】该牛群雌性和雄性均有AA、Aa、aa三种基因型,其比例均为1:2:1,该牛群自由交配,雌雄配子种类及比例均为A∶a=1∶1,子代中AA的个体为1/4,aa的个体为1/4,Aa的个体为1/2,子一代中AA(红褐色):Aa:aa(红色)=1:2:1,Aa的个体中雌雄各半,则红褐色:红色=1:1,故子一代表型及比例为红褐色:红色=1:1,A正确,BCD错误。故选A。9.下图为基因型AaBb的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b1AB:1Ab:1aB:1a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M种基因型N种表现型A.①表示减数分裂产生4个配子,数目相等B.②过程体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方式有9种D.M代表9,N代表4〖答案〗D〖祥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②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代的过程(受精作用);③表示子代基因型种类数;④表示子代表现型及相关比例。【详析】A、①表示减数分裂产生4种配子,比例相等,A错误;B、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作用于①即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作用于①即产生配子的过程中,B错误;C、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方式有4×4=16种,C错误;D、M代表基因型种类,N代表表现型种类,则M代表9,N代表4,D正确。故选D。10.基因型为aabbcc的梨子重120克,每产生一个显性等位基因就使梨子增重15克,故基因型为AABBCC的梨子重210克(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不同的染色体上)。甲梨树自交,F1的每个梨子重150克。乙梨树自交,F1的每个梨子重120~180克。甲、乙两梨树杂交,F1每个梨子重135~165克。甲、乙两梨树的基因型可能是()A.甲AAbbcc,乙aaBBCC B.甲AaBbcc,乙aabbCCC.甲aaBBcc,乙AaBbCC D.甲AAbbcc,乙aaBbCc〖答案〗D〖祥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桃子重120克,而每个显性等位基因使桃子增重15克,所以根据子代显性基因的数量可判断其重量,如6个显性基因的AABBCC桃子重210克,5个显性基因的AaBBCC、AABbCC、AABBCc的桃子重195克,4个显性基因的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的桃子重180克,以此类推,3个显性基因的桃子重165克,2个显性基因的桃子重150克,1个显性基因的桃子重135克。【详析】AB、甲梨树自交,F1的果实重量相等,甲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推测甲是纯合子;乙梨树自交,子代的果实重量不同,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乙是杂合子,AB错误;C、由题可知,每个显性基因使果实增重15克,而乙自交子代的果实重量为120至180克,推知乙可产生显性基因数为0至3个的配子,乙基因型中不可能有4个显性基因,C错误;D、若甲为AAbbcc,乙为aaBbCc,甲梨树自交,F1的每个梨子重150克。乙梨树自交,F1的每个梨子重120~180克,杂交子代有1个、2个或3个显性基因,重量在135克到165克之间,D正确。故选D。11.雄蜂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叫孤雌生殖)。一雌蜂和一雄蜂交配产生F1,在F1雌雄个体交配产生的F2中,雄蜂基因型共有AB、Ab两种,雌蜂的基因型共有AABB,AABb两种,则亲本的基因型是()A.Aabb×AB B.AABB×Ab C.aaBb×Ab D.AaBB×ab〖答案〗B〖祥解〗在蜂群中蜂王与工蜂都是雌性个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属于二倍体生物,其中工蜂不具有生殖能力。雄蜂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属于单倍体生物,因此雄蜂的基因型与上一代蜂王产生的卵一样。雄蜂通过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所以,雄蜂精子的基因组成与其体细胞的基因组成一样。【详析】根据F2中雄蜂基因型共有AB、Ab两种可推知,F1产生的卵细胞有AB、Ab两种类型,能推知F1雌蜂的基因型是AABb;又根据F2中雌蜂的基因型共有AABB、AABb两种,可推知F1雄蜂的基因型是AB,进一步可推知亲本中的雌蜂基因型是AABB,雄蜂基因型是Ab。故选B。12.哺乳动物精巢中精原细胞的增殖方式是()A.有丝分裂 B.减数分裂C.无丝分裂 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答案〗A〖祥解〗精原细胞是一种原始生殖细胞,本质上也是普通的体细胞分化而来。【详析】精原细胞作为普通体细胞分化而来的具有减数分裂能力的细胞,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故选A。13.如图为某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②产生的子细胞一定为精细胞B.图中属于减数分裂过程的有①②④C.④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及8个核DNA分子D.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无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答案〗D〖祥解〗分析题图:①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⑤细胞含处在有丝分裂后期。【详析】A、由于④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该哺乳动物为雄性;又②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细胞质均等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所以产生的子细胞一定为精细胞,A正确;B、图中①-⑤依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有丝分裂中期(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有丝分裂后期(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属于减数分裂过程的有①②④,B正确;C、④中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此时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及8个核DNA分子,C正确;D、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有同源染色体,但没有四分体,D错误。故选D。14.某种生物三对等位基因分布在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图表示该生物的精细胞,判断这些精细胞至少来自几个精原细胞(不考虑交叉互换)()A.2个 B.3个 C.4个 D.5个〖答案〗C〖祥解〗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某个生物的精细胞,根据6个精细胞中的基因组成可知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Dd。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详析】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则图中精细胞:①ABd和④abD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②ABD和⑥abd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③Abd和⑤AbD不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分别来自两个精原细胞,综合以上可知图中6个精细胞至少来自4个精原细胞,C正确,ABD错误。故选C。15.下列关于某种动物(染色体数为2N)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B.受精卵中的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C.受精时精子全部进入卵细胞中D.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合在一起,数目变为4N〖答案〗A【详析】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A正确;受精卵中的DNA来自父方的少于来自母方的,B错误;受精时精子的头部全部进入卵细胞中,C错误;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合在一起,数目变为2N,D错误。二、不定项选择题16.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产生的子代,其表现型的可能比例为()A.3:1 B.15:1 C.9:7 D.1:4:6:4:1〖答案〗ABCD〖祥解〗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含有2对等位基因,两对等位基因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据此解答。【详析】A、若A和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a和b在另一条染色体上,且含显性基因控制同一种性状,不含显性基因控制另一种性状,AaBb个体产生的雌雄配子AB:ab=1:1,自交产生的基因型种类以及比例为AABB:AaBb:aabb=1:2:1,则子代表现型比例为3:1,A正确;;BC、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AaBb的个体自交,子代A_B_:A_bb:aaB_:aabb=9:3:3:1。若含显性基因控制同一种性状,不含显性基因控制另一种性状,则A_B_、A_bb、aaB_都表现同一种性状,则子代表现型比例为15:1;若同时含有2种显性基因控制同一种性状,其他控制另一种性状,则A_B_表现为一种性状,而A_bb、aaB_、aabb都表现同一种性状,则子代表现型比例为9:7,BC正确;D、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且显性基因具有累加效应,AaBb的个体自交,则子代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4×1/4):(1/4×2/4+2/4×1/4):(1/4×1/4+2/4×2/4+1/4×1/4):(2/4×1/4+1/4×2/4):(1/4×1/4)=1:4:6:4:1,则子代表现型比例为1:4:6:4:1,D正确。故选ABCD。17.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该用①和③杂交所得F1代的花粉B.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观察①和②杂交所得F1代的花粉C.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D.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均为蓝色〖答案〗ABD〖祥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析】A、基因的分离定律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花粉必须来自于杂合子(Aa或Dd),所以可选择的亲本可以是①×②或①×④或②×③或③×④,A错误;B、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需要得到AaDd的子代,故可选择②和④杂交,而①和②杂交后的基因型为AATtDd,抗病与染病通过花粉鉴定法不能鉴定,B错误;C、若培育糯性抗病(aaTT)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得到AaTtdd的子一代,然后让子一代杂交获得糯性抗病的个体,并通过连续自交来筛选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C正确;D、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AattDd)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一半花粉(基因型为A)为蓝色,一半花粉(基因型为a)为棕色,D错误。故选ABD。18.某二倍体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为AA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Aa为小花瓣,aa为无花瓣。花瓣颜色(红色和黄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R对r为完全显性,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一对亲本进行杂交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后代表现型和比例是红色大花瓣:黄色大花瓣:无花瓣=1:1:2,则亲本杂交组合是AaRr、aarrB.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子代共有9种基因型,6种表现型C.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Rr所占比例约为1/3D.若基因型为AaRr与Aarr的亲本杂交,则子代中红色花瓣的植株占3/8〖答案〗AB〖祥解〗根据题意可知,植物花瓣的大小为不完全显性,AA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Aa为小花瓣,aa为无花瓣,而花瓣颜色为完全显性,R对r为完全显性,但是无花瓣时即无颜色。【详析】A、若杂交组合是AaRr、aarr,后代关于花瓣的基因型只有Aa、aa,不会出现大花瓣,A错误;B、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子代共有3×3=9(种)基因型,而Aa自交子代表现型有3种,Rr自交子代表现型有2种,但由于aa表现为无花瓣,故aaR_与aarr的表现型相同,所以子代表现型共有5种,B错误;C、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Rr所占比例约为2/3×1/2=1/3,C正确;D、若基因型为AaRr与Aarr亲本杂交,则子代中红色花瓣(A_Rr)的植株所占比例为3/4×1/2=3/8,D正确。故选AB。19.如图为精原细胞分裂以及形成精细胞过程示意图,图中标明了部分染色体与染色体上的基因,若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右图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下列关于图解叙述正确的是()A.②有姐妹染色单体,①③也可能有姐妹染色单体B.②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数目为4aC.③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n,核DNA数目为2aD.若右图表示减数分裂,则右图的BC段一个细胞中含有Y染色体可能为0条或1条〖答案〗BD〖祥解〗分析图示:①和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故①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析】A、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姐妹染色单体,①时染色体还没复制,无姐妹染色单体,③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之前有姐妹染色单体,A错误;B、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相同为2n,核DNA由于间期复制是体细胞的2倍,为4a,B正确;C、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之前,染色体数目为n,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为2n,核DNA数目为2a,C错误;D、由于纵轴为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BC段表达1条染色体中含2个DNA,可能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之前时,一个细胞中含有Y染色体可能为0条或1条,D正确。故选BD。20.某男性的两个精原细胞,一个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A1和A2;另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B1和B2,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两个子细胞为C1和C2。那么,在无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染色体形态相同并有同源染色体的是A1和A2、C1和C2B.遗传信息相同的是A1和A2、C1和C2C.核DNA分子数的关系式是A1=A2=B1+B2=C1+C2D.染色体数的关系式是A1=A2=B1=B2=C1+C2〖答案〗ACD〖祥解〗1、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与亲代细胞完全相同,因此A1和A2所含的遗传信息、DNA分子数、染色体形态等完全相同。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B1和B2中都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形态也不同,但两者所含的DNA分子数目、染色体组数完全相同。3、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C1和C2所含的遗传信息、DNA分子数、染色体形态等完全相同。【详析】A、有丝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A1和A2的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的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B1和B2都不含同源染色体,DNA分子数目、染色体组数完全相同,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两个子细胞为C1和C2遗传信息、DNA分子数、染色体形态等完全相同,染色体形态相同并有同源染色体的是A1和A2,B1和B2、C1和C2都不含同源染色体,A错误;B、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的遗传信息相同,即遗传信息相同的是A1和A2、C1和C2,B正确;C、A1和A2以及B1和B2的DNA分子数都等于体细胞中的DNA分子数,C1和C2的DNA分子数减半,因此核DNA分子数的关系式是A1=A2=B1=B2=C1+C2,C错误;D、B1和B2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数半,同理C1和C2为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也减半,因此染色体的数目关系式是A1=A2=B1+B2=C1+C2,D错误。故选ACD。三、综合题21.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一对相对性状。仔细观察下列实验过程图解,回答相关问题:(1)该实验亲本中,母本是__________茎豌豆。在此实验中用作亲本的豌豆必须是__________种。(2)操作②叫__________,此项处理后必须对母本的雌蕊进行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3)在当年母本植株上所结出的种子为__________代,其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__。(4)若要观察豌豆植株的性状分离现象,则至少需要到第__________年对__________代进行观察,出现的性状分离比约为__________。〖答案〗(1)①.高②.纯(2)①.(人工)传(授)粉②.套袋(处理)③.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3)①.子一##F1②.Dd(4)①.三##3②.子二##F2③.3:1〖祥解〗1、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对作为母本的植株去掉雄蕊,且去雄要彻底)→套上纸袋(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2、分析题图:如图是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其中①为去雄过程,②为人工异花传粉过程。【小问1详析】在豌豆杂交实验中,父本矮茎植株是提供花粉的植株,母本即高茎植株是接受花粉的植株,在此实验中用作亲本的两株豌豆必须是纯种。【小问2详析】根据图示可知操作①是去雄,此项处理必须在豌豆自然授粉之前进行,操作②是人工传粉,处理后必须对母本的雌蕊进行套袋处理,防止其他豌豆花粉的干扰。【小问3详析】在当年母本植株上所结出种子为子一代,其遗传因子组成为Dd,将其种下去,长成的植株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