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自相矛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3_第1页
15《自相矛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3_第2页
15《自相矛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3_第3页
15《自相矛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3_第4页
15《自相矛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自相矛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五下设计15《自相矛盾》

教材分析

《自相矛盾》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以“思维的火花"为主题,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和根据具体情况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透过文字,在读懂人物所做、所说的前提下,洞见人物心中所想,进而走进课文内容理解的深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的语文要素是第一次提出,这一语文要素属于《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范畴。“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本课难点,旨在让学生阅读文言寓言故事,感受其中的智慧,学习其中的思维方法。

学情分析

小学生的理性思维尚未完全形成,不宜过多进行理性分析,教学时要将语文要素和教学难点以及学生特点相结合,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读、演、说的活动中,去体会和发现楚人思维的冲突,进而领悟寓意。文言文的理解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但本文故事对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并且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储备。因此,教学时我创设单元学习情境,设置单元学习任务——收集智慧种子,创编探险故事,从而锻炼学生表达,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难点

了解楚人的思维过程,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分享学习方法

师:同学们,有些成语出自寓言故事,比如“掩耳盗铃"画蛇添足”。你最喜欢哪个寓言故事为什么呢

生:我最喜欢《叶公好龙》这个寓言故事。叶公非常喜欢龙,可是当真龙拜访他时,他竟然逃跑了。真有意思!

生:我最喜欢《守株待兔》这个寓言故事。故事中的农夫偶然捡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便放下锄头不种田,每天坐在树桩旁,希望能够再次捡到兔子,结果田里长满了野草。故事告诉我们,人不能存侥幸心理。

师:真好,你们不但说了最喜欢的寓言故事,还讲了喜欢的原因,一个是有趣,一个是告诉了人们道理。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不过不是白话文,而是文言文。大家齐读课题。(生:《自相矛盾》)我们从三年级起就开始学小古文了,谁能与大家分享学小古文的经验吗

生:对不理解的词语,可以用组词法、猜测法、看图法等方法理解。

生:要想理解小古文的大意,就要反复朗读,结合注释理解句子意思。

生:可以借助想象,让小古文叙述的故事形象地浮现于脑海。

生:应该弄清楚写了什么事情,是想告诉我们什么。

师: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就能把小古文读顺,读懂其中的故事和蕴含的道理。

二、读中运用,理解词语意思

师:请大家反复朗读课文,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理解文中难懂的词语。

(生读,出示)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师:理解这句话中的矛和盾吗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生:我运用看图法理解。矛和盾都是打仗用的兵器。插图中右边那个人左手拿的是矛,右手拿的是盾。

师:不错!能根据这两种兵器的形状猜猜各有什么用处吗

生:矛的顶部尖尖的,是用来刺杀对方的;盾长长的、宽宽的,是用来抵挡矛的。

生:根据第1、2句内容可以猜到矛用来进攻,盾用来防御。

师:很好!运用猜测法理解了两种兵器的作用。

(出示)

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其人弗能应也。

不可同世而立。

师:理解这三个句子中带点的字吗

生:根据句子,我猜“誉”是很有名的意思,是说他的盾牌很有名。

生:这句话是说那个人夸他的盾牌质量好,我想“誉"的意思是夸赞的意思。

师:哪个准确呢

生:我觉得应该是夸赞的意思。

师:是的。再猜猜其他字的意思。

生:有人问他,用他的矛去刺他的盾,结果会怎么样,他不能回答。我猜“弗”是不的意思。“应"是回答、回应的意思。

师:你联系上下文的意思,猜得很准。

生:第三句中的“立”大概是立足的意思,矛和盾不能同时立足。

师:很接近了,但还不是很准确。其他同学猜猜看。

生:应该是“存在”,是说这么好的矛和盾不可能同时存在。

师:是的,有我无你,有你无我。

三、朗读揣摩,读出课文韵味

师:读小古文要声断气连,这样才有韵味。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揣摩,该怎样读出课文韵味。(生自读、揣摩)同桌比赛读,比谁能读出课文韵味。

(生按要求读。出示,同桌读)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师:大家读得真起劲!先请一个同学读读,看能不能读出韵味。(指名读)大家现在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我觉得读“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和“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这两句话时,要读出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语气,让人一听,有购买的想法。

师:你试试看。(生读)果然有吹嘘的味道。

生:他读“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时,使用了讽刺、嘲笑的语气。如果能侧着头,笑着看对方,就更好了。

师:你的意思是要有好的体态语配合,很好的建议!

四、指导讲述,凸显故事精彩

师: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朗读时又那么有滋有味,说说小古文大意应该是小菜一碟了。请大家先读读课文,再试着讲讲。

(生读课文)生: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刺破它。”然后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锋利,没有什么东西是刺不破的。"有人对他说——“如果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不能回答。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刺得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师:小古文的意思讲得很清楚。怎么才能把这个故事讲得生动形象,更具有吸引力呢大家说说讲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具体讲出那个楚国商人的神情、动作。

生:提问的那个人会是什么表情,会有什么动作那个人回答不出来,又会是什么表情都要讲出来。

师:不错的建议。谁来试试大家注意听,看看哪些地方讲得生动形象。

生:在一个集市上,有个卖矛和盾的地摊,吸引了不少人观看。楚国商人连忙拿起盾牌,得意地吹嘘道——“我的盾牌非常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刺破它。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随即,他又拿起矛,继续夸道——“我的矛非常锐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破。要买的快来买啊!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啦!”说完,他满怀希望地看着围观的人,期待着有人购买。谁知,有个人歪着头,指指他手上的矛,笑着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这……这……”那个楚国商人像被点了穴一样,立刻愣住了。“哈哈,不能回答了吧!"

师:大家一个个听得津津有味,说说哪些地方讲得生动形象。

生:他讲到“我的盾牌非常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刺破它”时,强调了“坚固"一词,并且讲的时候又是摇头,又是摆手,表现出了那个楚国商人在说大话。

师:是的,加了体态语,效果就是大不一样。

生:他在夸了矛和盾后,添加了“满怀希望地看着围观的人,期待着有人购买”的内容,形象地说出了那个楚国商人渴望有生意的心理与表现。

师:听他讲这句话时,我仿佛看到那个楚国商人左边看看,右边看看,特别希望有人购买。

生:他灵活运用了俗语“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啦”,我觉得很生动。

生:“有个人歪着头,指指他手上的矛,笑着问他”“哈哈,不能回答了吧”,形象地写出了那个人对楚国商人的嘲笑。

生:我觉得把“指指他手上的矛”改为“叉着腰"会更好。

师:嗯,“叉着腰”有故意等着看商人笑话的意思。

生:“‘这······这······’那个楚国商人像被点了穴一样,立刻愣住了”,形象地说出了楚国商人无话可说的样子。

五、引导变通,促进灵活理解

师:为什么“其人弗能应也”请默读课文,仔细揣摩,寻找原因。

(生默读思考)

生:如果回答“矛能刺破盾”,说明矛很锐利,但盾不坚固;如果说“矛不能刺破盾”,说明盾很坚固,但矛不锐利。因此,他没法回答,说明他说的话前后有抵触。

师:对,“自相矛盾"就是比喻一个人的言行前后有抵触。卖矛和盾的楚国商人,面对别人的提问之所以哑口无言,是因为他把话说绝了。夸盾坚固时,说任何物体都刺不破,自然也包括他自己的矛;夸矛锐利时,说没有什么物体刺不破,也包括他自己的盾。这样说,就前后矛盾了。如果你是楚国商人,会怎么推销自己的矛和盾,做到不前后矛盾呢

(出示)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_。”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_。"

生:吾盾之坚,别人之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别人之物无不陷也。

师:泛指的是别人的东西,前后不矛盾了。

生:吾盾之坚,汝之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汝之物无不陷也。

师:特指的是你的东西,前后也不矛盾了。

六、相机拓展,深化中心理解

师:《滥竽充数》这个故事中的齐宣王也犯过自相矛盾的错误。请大家拿出作业纸,读一读《艾子巧劝齐宣王》,想一想齐宣王哪儿自相矛盾了。

(生读故事)

生:齐国大夫邾石父谋叛,齐宣王按照先王的法度,不仅诛杀了他,还杀尽他家族中的所有人。而齐宣王自己的族人公子巫投降了秦国,也是反叛的行为,他却没有按先王的法度,诛杀公子巫家族中的所有人。

师:是的,齐宣王自己的族人公子巫有反叛行为,他却没有杀无赦,可他对别人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像这样,对别人和对自己要求不一致,也是自相矛盾。艾子找到了突破口,他到底对齐宣王说了什么,让他赦免了邾石父的族人呢

生:艾子可能会这样说——“大王,恕我冒犯。您的族人公子巫投降了秦国,也是反叛行为,按先王的法度,也应该诛杀你家族中的所有人,为什么没有呢”

师:是的。难怪齐宣王哭笑不得,只好赦免了邾石父家族中的所有人。通过《自相矛盾》的学习,大家想到了哪些人的故事可以怎样劝解呢

生:我爸爸前天发誓要减肥,可是今天看到桌上的美味佳肴,又大吃特吃起来。我觉得他这是自相矛盾。今天回家我要对他说——“爸爸,你嘴上说要减肥,可又不注意控制饮食。不能自相矛盾啊!"

生:有个同学在午读课上讲话,值日生提醒他,他说——“我没有讲话,我只是问这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