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答题策略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1页
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答题策略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2页
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答题策略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3页
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答题策略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4页
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答题策略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答题策略高二年级讲座第1页充分复习是考好前提任何考试策略、技巧都是在认真复习、掌握基本知识、概念、方法基础上才能起作用,不要抱有任何侥幸心理,幻想不好好复习凭运气就能考出好成绩。相信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第2页选择题准确率不高原因分析知识点不熟:时间基本概念,基本史学理论不清审题不清:题干、选项第3页提升准确率方法:准确观察,注意细节(边边角角),找到有效信息,熟记书本。第4页下列图是一本连环画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故事,图中“社”指是A.农业生产合作组织B.公私合营生产组织C.人民公社生产组织D.包产到组生产组织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A第5页1961年5、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决定在三年时间内降低万城镇人口。其主要目标是A.推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B.加紧城市化进程C.支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缓解国家经济困难D第6页据统计,1925年苏联种植业与1913年对比百分比是107%,农业生产总值对比百分比则是112%。这一成效取得与某项经济政策实施密不可分。这一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方针D.赫鲁晓夫时期农业政策B第7页仔细审题(题干、选项),小心陷阱提升准确率方法:第8页“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步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表述,造成这一改变制度原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C第9页以下关于苏俄新经济政策说法中,不正确是A.为克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引发危机B.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搜集制C.有利于国民经济恢复D.取消自由贸易,实施实物配给制D第10页

1865年,两广总督毛鸿宾致总署函:“此铁路一开,遂为外国火车独行之路,中国马车既难与之并驾齐驱,更不堪其横冲直撞,势将断绝往来,商民交割。……且内地股匪未尽靖,……必乘机煽动,作梗生端,即外国人在中国者,亦不能平安无事”。此函隐含正确历史信息是:A、毛鸿宾是洋务派代表人物B、当初修铁路受到守旧势力妨碍C、因列强干涉中国当初不能自主修铁路D、太平天国运动威胁到筑路安全B第11页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A.顽固派和洋务派B.洋务派和维新派C.洋务派和革命派D.维新派和革命派D第12页何处轻易设置陷阱:(1)材料太长,观点隐藏在后半部分:完整阅读(2)设问为否定式:标识设问关键词(3)相同题:见到似曾做过题不要兴奋浮躁,应该一喜即冷静,审题看条件及要求,选项认真判断。(4)常见名词在材料中有特定含义第13页提升准确率方法:同类事物、不一样类事物比较,复习时注意归类与比较相同点、不一样点,把握本质特征。第14页《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主张

A.相互矛盾B.大同小异C.完全一致D.互为补充

解析:本题经过太平天国运动两个主要文件相关社会经济主张进行比较,考查对社会经济主张了解和评价。两个文件都有反封建一面,但所反应本质思想却大相径庭,前者是封建性,后者却是资本主义性质。A第15页近代以来,英、德两国经过不一样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叙述,正确是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D.带有鲜明专制色彩A第16页提升准确率方法:善用排除法,找最正确选项第17页年12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中打捞出部分青瓷和白瓷。出水时瓷器釉色清亮,好像新出窑普通。据此形成以下认识,符合历史事实是A.中国制瓷技术始于南宋期B.南宋时期青瓷和白瓷都是从海外进口C.青瓷和白瓷是中国著名传统瓷器D.南宋青瓷和白瓷全部产于景德镇C第18页①他们主动创办近代民族企业②他们企业以重工业为主③他们企业在一战期间得到快速发展④他们推进了近代江苏经济发展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某校高二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三位江苏近代历史人物相关资料。这三位历史人物共同之处是B第19页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步成为流行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原因是①民族融合加强②丝绸之路通畅③文化政策开放④古代商帮推进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C第20页西方历史上思想家为丰富人文精神宝库,作出了各自不一样贡献。以下观点哪一项是卢梭提出?A.假如知识包含了一切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正确B.每一个真诚悔改基督教,即令没有赎罪券,也一样能够得到赦罪或免罪C.社会秩序是为其它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神圣权利,这项权利是建立在约定之上D.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于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

C第21页前期新文化运动主要功劳在于

A.确立了“民主”和“科学”主导

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

C.揭开了传输马克思主义新篇章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权威D第22页判断题解答判断题只有正确、错误2个选项,而从题干本身得不到任何提醒,所以极难把握。判断题错误之处普通是在细节上,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复习时要注意详细知识点,在做题时更要仔细阅读,注意看时间、地点、人物、关键词有没有错误,再看因果逻辑关系有没有错。第23页近代南京见证了太平天国定都、中华民国成立、侵华日军大屠杀和抗日战争胜利等历史风云变幻。(07年学业水平测试题)正确第24页右图是对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词句写意。他是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错误第25页《辛丑条约》签署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错误第26页非选择题解答包含材料题和问答题,普通采取分问简答方式命题。答好这类题要谱写好“审题、寻根、作答”三步曲。第27页审题审问题(审设问层次、角度,找关键词,界定设问范围,如时间、空间);审材料(带着问题看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用信息;读懂材料,了解基本观点,挖掘隐性内涵,分析不一样材料异同点,边读边划出关键字、词、句;读材料要全,包含材料出处,图表文字标注说明等)审分值第28页寻根把审题分析设问和材料得到有效信息与教材上知识点联络起来,就是回归教材。解题时必须以书本基础知识为依据。脱离书本盲目判断以及东拉西扯,高谈阔论等均为应考之大忌。所以答题必须熟练掌握基础知识,了解基本概念,掌握历史阶段性特征等。

第29页作答将答案组织好并规范书写1、层次清楚、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答案要做到关键点化、系统化(多角度多层次),书写序号化、段落化。2、语言规范简炼、文字工整、卷面整齐要用历史学科术语和关键性词语答题3、综合评价、力争完美如是开放性试题,要突出创新意识,表达人文精神,反应时代特征和社会主题。4、检验修改答案

按题目设问,对照答案仔细检验,看是否有遗漏,有没有概念性常识性错误,有没有自相矛盾之处。第30页人类社会古代几大区域呈点状分布,相互间基本处于隔绝状态,孤立地发展着。伴随工业文明发展进程,世界逐步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请回答以下问题:(1)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几大主要文明区域连接起来。请写出开辟新航路两位著名航海家。(2分)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意义。(1分)(2)工业文明兴起,人类社会从分散地域性历史向整体世界历史实现重大跨越。概括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各自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产生重大影响。(4分)(3)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对19世纪40到70年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产生了怎样影响?(3分)(答案见09年考纲)本题属于小切口、大跨度、高概括、中外联络问答题类型,有一定难度。第31页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站在时代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真理,推进了中国近代化(当代化)进程。请回答以下问题。(1)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维新思想有哪些政治主张?(2分)(2)20世纪初,陈独秀等人发起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产生了怎样影响?(3分)(3)20世纪20年代末到9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业已形成两项重大思想理论结果是什么?(2分)概括指出它们主要处理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哪些重大问题?(3分)本题专题跨度性较大,题目含有较强综合性,同时设问切入角度又比较详细,要求准确把握不一样历史阶段详细而特定思想发展情况,最终一问是基于教材相关表述另外概括,不是完全来自教材现成表述。本题属于较难题。07年学业水平测试题。第32页(1)康梁政治主张:变法图存;君主立宪;主权在民。(任答2点)(2)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人们思想尤其是青年学生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输创造了有利条件。(3)两项重大思想理论结果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主要处理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重大问题: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问题;(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②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问题;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第33页07、08试卷比较分析试题阶段分布(07)阶段选择判断材料问答百分比中外古代史1201022中国近当代史3261048世界近当代史1641030第34页

试题阶段分布(08)阶段选择判断材料问答百分比中外古代史104940中国近当代史3021132世界近当代史2041028第35页07、08试卷比较分析

测试能级分布(07)能级分值题型分布百分比难易度了解58选择、判断、材料与问答58%基本保持在7:2:1测试说明要求层次上了解30选择、材料与问答30%认识12选择、材料与问答12%第36页07、08试卷比较分析测试能级分布(08)能级分值题型分布百分比说明了解56选择、判断、材料与问答56%难易度不完全取决于试题能级,了解难度甚至会超出“认识”了解25选择、材料与问答25%认识19选择、材料与问答19%第37页“去除帝国主义在中国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这一新中国早期外交方针被称为A.“清扫洁净屋子再请客”B.“另起炉灶”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标准A第38页复习注意事项命题依据《学业水平测试说明》和教科书共同部分,是准则,不过测试说明是标准,教科书相对次要些,即未必拘泥教科书,适度地基于材料和常识超越《测试说明》也是可能。在总复习时,适度地寻找含有内在联络中外综合专题内容,培养初步综合思维习惯。不要纠缠太偏太怪题目,不能用做题代替背书。坚持背书,注意细节。(做时间表、知识点对比表)在以后练习中强化标注设问关键词和寻找有效信息,注意考点。注意乡土史(江苏历史)注意今年新增考点第39页09年新增考点举例了解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改变了解地理环境和城邦制度对古希腊民主政治影响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共和制异同了解马克思主义三个理论起源了解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主要史实了解“一五”计划建设成就了解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十五大主要决定第40页了解两次工业革命发生主要条件了解美国“新经济”了解建国后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了解相对论、量子论提出意义第41页三册书中一些难点举例第42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含义:(1)专制主义:指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决议方式)。(2)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2.理论:法家思想3.确立:秦朝联络:联邦制不一样于中央集权制第43页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1.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巩固统一和维护国家主权(主动)2.封建制度走向腐朽衰落(政治)3.严重妨碍工商业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成长,造成中国社会落后(经济)4.反封建专制民主思想产生(思想文化)第44页资产阶级代议制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议会制二元制议会制总统制责任制内阁第45页自然经济解体在中国近代是一个漫长过程,伴伴随西方列强经济侵略,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但直到解放前,这个过程仍在进行,自然经济仍是中国经济主要成份。第46页近代化是工业化以及与工业化相伴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改变,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变迁过程,其关键是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第47页土地改革运动确立是个体农民土地私有制,而不是集体公有制。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使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集体公有制。1949~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式改变趋势是封建剥削土地全部制→农民土地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全部权。第48页罗斯福新政只是对生产关系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即“旧民主秩序新应用”。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制订经济计划,并不是实施计划经济体制,经济计划只是发展经济伎俩。

第49页1、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发挥儒家仁学说,认为仁与万物俱生

A、世界观:理是世界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而后有万物,这是理学关键思想。理在社会表现为儒家伦理道德(三纲五常),在个人表现为人性(人性本善)。提出“存天理,灭人欲”。B、方法论:格物致知,即研究事物,穷尽事理。(事理不是科学知识而是人伦道德)

宋明理学(理或天理为其关键观念)第50页2、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陆九渊:

A、世界观: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B、方法论:创造本心以求理,内心反省王守仁(阳明):

A、世界观: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佛,即心是佛)

B、方法论:致良知,良知是人所固有善性(性本善),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知行合一,良知支配行动。仁理第51页西方历史上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公元前5世纪中叶产生于古希腊智者运动;(人文主义精神萌芽)第二次是14至16世纪文艺复兴;(发展)第三次是17、18世纪启蒙运动。(成熟)注意:智者学派和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