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高中语文】《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高中语文】《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高中语文】《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高中语文】《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的结构,分析作者缜密的逻辑思维。2.揣摩重要语句,品味语言含义,提高语言感悟能力。3.了解马克思的贡献,汲取精神力量,向伟人学习,树立远大理想。教学重点:1.梳理文章的结构,分析作者缜密的逻辑思维。2.揣摩重要语句,品味语言含义,提高语言感悟能力。教学难点:从本文中汲取精神力量,向伟人学习,树立远大理想。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856年4月14日,流亡在伦敦的马克思面对志同道合的革命友人发表了一篇热情洋溢的即席演讲,这篇演讲至今仍闪耀着睿智的光辉。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演讲,学习伟人是如何将睿智的思想和深刻的理论表达得鲜活生动的?二、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梳理文章的结构,能分析作者缜密的逻辑思维。2.通过分析重要语句,能准确理解语言含义,从而提高语言感悟能力。3.通过向伟人学习,来汲取精神力量,树立远大理想。三、了解演讲词演讲词是演讲者在某些公众场合或集会上,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主张和见解,表达自己的情感或阐述某种事理时所依据的讲话稿。四、解题:根据标题的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演讲人演讲时间演讲地点演讲对象演讲缘由答案:马克思1856年4月14日《人民报》举办的创刊纪念会的宴会上志同道合的革命友人《人民报》创刊4周年五、作者简介:卡尔·马克思,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德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六、时代背景:1856年4月14日,马克思作为流亡伦敦的外国革命人士的代表参加《人民报》创刊四周年宴会。他利用请他讲话的机会,发表了关于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的演说。1852年至1856年这段时期,《人民报》始终是捍卫工人阶级的利益和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马克思参加《人民报》创刊纪念会这件事明确说明了马克思极力在思想上影响英国无产阶级并且帮助宪章运动的领袖,以使英国工人运动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复兴起来。七、检测预习:(1)读准下列字音。①自动纱锭()纺纱机②气氛()③衰颓()④卑劣()⑤愚昧()⑥毋()庸争辩⑦狡狯()⑧雇佣()答案:①dìng②fēn③tuí④liè⑤mèi⑥wú⑦kuài⑧yōng(2)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①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②不可思议:原为佛教用语,指思想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后形容对事物或言论无法想象、很难理解。③显而易见: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楚。④惊慌失措:因为惊惧而失去常态,不知如何是好。⑤毋庸争辩:毋庸:不用。不用争辩。八、新课讲解(一)学习任务一:梳理结构,理清思路活动:速读文章,采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概括每段段落大意。第一段关键词秘密段落大意:欧洲1848年革命将引发无产阶级革命第二段关键词革命气氛段落大意:类比1848年革命前的欧洲社会氛围第三段关键词事实段落大意:概述革命发生的原因:19世纪工业社会矛盾的现实第四段关键词事实段落大意:无产阶级将成为历史审判的执行者总结:写作思路应概括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发现“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下蕴藏的革命力量。分析问题——通过分析工业和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巨大对抗,阐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原因。解决问题——做出无产阶级就是资本主义灭亡的“执刑者”的预言。(二)学习任务二:把握特点,学习严密的逻辑思维。活动1:文章第三、四段的写作思路是提出社会矛盾-分析社会矛盾-提出解决方法。请四人一小组,对此进行具体分析。5分钟后,每小组组长负责展示本组答案。答案:第三段提出社会矛盾是工业和科学发展与现代社会的衰颓。第四段(从开头到“毋庸争辩的事实”)具体分析这种社会矛盾的表现和性质。表现:机器力量的神奇,技术在胜利,同时带来贫困、道德败坏、人的异化。性质:生产力与社会关系的对抗(矛盾)。第四段(从“有些党派”至结尾)提出解决办法:发动社会革命,由工人阶级掌握“社会的新生力量”。活动2:再读文章第三段,回答:第三段在文中的作用。①指出了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已经具备了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②承接第一二段的内容,开启文章第四段的论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活动3:读文章第四段,思考:马克思在文中总结出了怎样的历史结论?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高度,阐释了这场社会革命的阶级力量,指出无产阶级是社会革命的阶级力量,指出无产阶级是旧社会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执行者。(三)学习任务三:赏析语句,品味含义。活动:分析下面句子的手法、含义以及表达效果。1.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2.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甚至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3.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答案:1.①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坚硬的外表”比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貌似强大,实则外强中干”;“汪洋大海”比喻“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比喻“依然强大的资产阶级统治势力”。②整句话多处运用比喻,说明无产阶级革命一旦发动起来,将会产生强大的力量,从而彻底摧毁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创立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③表明作者对无产阶级的赞美之情和超前的预见性。2.①把“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比拟成“革命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②把“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与“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进行对比;③生动形象地指出了“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变革给当时的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3.文章用简短的、层层递进的短句,用坚定的雨具表明了19世纪的时代特征——衰颓的征兆。(四)讨论归纳:作为一篇号召革命的演讲词,本文是如何将革命的主张和信念传递给听众并感染他们的?提示:结合演讲的特点和语言上的要求来组织答案。演讲的特点:1.针对性2.鼓动性3.条理性4.适当的感情色彩5.临场性演讲语言的要求:1.简明扼要,不说废话。2.通俗易懂无歧义3.语言口语化答案:①逻辑严密,条理清晰。首先,从1848年革命谈起,以此来对照反衬由它宣布预示的无产阶级解放运动;接着,马克思列举了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了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颓之间,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尖锐对抗;最后,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高度,阐释了这场社会革命的阶级力量,指出无产阶级是社会革命的阶级力量,指出无产阶级是旧社会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执行者,无产阶级革命最终将在全世界取得胜利。②以事明理,以理服人。在阐述自己的理论时,作者注意运用典型的贴合生产和革命实践的事实进行论证,使得演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如“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是当时无产阶级熟悉的生产资料,而“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是1848年革命的参加者,作者在对比中,表明现在的无产阶级是更有力量的革命者。③善用修辞,形象生动有吸引力。作者在演讲中,运用比喻、对比和用典等手法,把抽象深刻的理论深入浅出地讲出来,便于听众接受与理解。如运用比喻,将“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与“将来的无产阶级革命”以比喻性的评价对照起来,让听众很容易地接受无产阶级的宏伟气势,也震撼听众的心灵。九、总结:在这篇演讲词中,作者马克思通过总结1848年革命的经验,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高度,阐释了这场社会革命的阶级力量,指出无产阶级是社会革命的阶级力量,指出无产阶级是旧社会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执行者,无产阶级革命最终将在全世界取得胜利。十、当堂训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今天,我们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人应当有怎样的抱负,承担怎样的使命?结合今天所学内容,谈谈你的认识和理解。板书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