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设备行业“他山之石”系列六:后起之秀大阳日酸如何走向全球_第1页
专用设备行业“他山之石”系列六:后起之秀大阳日酸如何走向全球_第2页
专用设备行业“他山之石”系列六:后起之秀大阳日酸如何走向全球_第3页
专用设备行业“他山之石”系列六:后起之秀大阳日酸如何走向全球_第4页
专用设备行业“他山之石”系列六:后起之秀大阳日酸如何走向全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表索引图1:大阳日酸发展历程 6图2:大阳日酸主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十日元)及同比增速 7图3:大阳日酸分业务收水平(十亿日元) 8图4:大阳日酸分业务收占比 8图5:大阳日酸工业气业务分地区营收占比 9图6:大阳日酸气体设与工厂业务分地区收比 9图7:各区域运营基地空分装置分布(左日;右:美国) 9图8:第一次世界大战间日本从海外攫取大经济利益 图9:1885-2000年间日英三国实际GDP水(不变价,取自然数) 12图10:1950-1971年间各工业部门进口“A类许证数量(份) 12图11:1950-1971年间各工业部门进口“A类许证占比 12图12:1965-1987年空分装置厂商的全球市份额 13图13:日本、美国、德、法国粗钢年产量百吨) 14图14:1957年LD转炉开始迅速替代平炉,1970年替代过程基本完成 14图15:氧气产量与粗钢量表现出高度相关性 15图16:1958-1998年大阳日酸营收与利润情况 15图17:各地区半导体企销售额分布 16图18:1999年、2009年、2021年全球工业气体司市场份额 17图19:全球电子特气行市场竞争格局 20图20:全球及中国工业体市场规模(亿人币) 21图21:全球半导体材料场规模(亿美元)增速 22图22:2018年我国半体制造材料占比 22图23:中国特种气体市规模(亿元)及电特占比 22图24:2021年中国电特气下游应用 22图25:中国电子特气行市场竞争格局 23图26:杭氧股份特种气发展历程 24图27:自建供气与外包气对比 25图28:2020年中国工气体市场份额占比 26图29:杭氧营业收入及母净利润(亿元)同比 26图30:各业务类型占总收之比 26表1:工业气体公司成时间与初次覆盖业务 5表2:大阳日酸各地区务布局 10表3:1983年开始大阳酸全球化布局的几重收购案例 18表4:2020年我国主要分设备企业市占率况 27一、与日本工业气体同寿,大阳日酸百年路漫漫(一)日本工业气体龙头,凭借电子特气拓海外市场日本酸素控股集团(NipponSansoHoldingsCorporation,简称NSHD,原大阳日酸)是全球第四大工业气体、电子气体供应商,业务覆盖日本、美国、欧洲、亚洲/大洋洲四大地区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日本工业气体排名第一的供应商,大阳日酸占有全日本约40%的市场份额。1910)(AL)于19101930Teisan1914欧洲制氧开始工业化,技术、下游应用均领先日本。19世纪后期,氧气主要用于剧院聚光灯和医院,下游需求十分有限。直到1901年后氧乙炔焊接喷灯和氧乙炔切割枪的接连出现拓展了氧气、乙炔在金属焊接、切割领域的应用,由此带动了氧气和乙炔市场成熟。同时空气分离技术得到显著发展,1899年林德首次分馏得到富氧空气并引入化工领域,到了1910年欧洲空分制气已具备经济性,涌现了一大批长盛不衰的气体公司。目前全球工业气体四大供应商中林德集团、法液空成立时间均领先于大阳日酸。氧气应用尚未进入重工业,空分设备依赖进口。彼时日本随着明治维新的完成,民族工业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但是仍以轻工业为主。大阳日酸以氧气业务起家,“酸素”一词在日文中指的就是氧气,最早在日本用于医疗行业。虽然不具备独立生产空分设备的能力,但是在高度依赖进口设备的情况下,大阳日酸和其他气体公司还是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根据《Buildingonair》,1922年日本已经有29家空分气体公司,共计37套空分设备。表1:工业气体公司成立时间与初次覆盖业务公司成立时间所属国家初次覆盖气体研究目的与用途Linde(林德)1879德国氧气卡尔林德对低温领域的兴趣BritishOxygen(BOC)1886英国氧气照明和医疗LiquidCarbonic1888美国二氧化碳汽水机及软饮设备Messer1898德国乙炔照明CFGE1898德国氢气气球升力AGA1901瑞典乙炔照明系统AirLiquide(法液空)1902法国氧气希望制造更低成本的氧气Praxair(普莱克斯)1907美国氧气2016年成为林德的美国子公司NipponSanso(大阳日酸)1910日本氧气采矿和医疗AirProducts(空气品) 1940 美国 军方气体 用小型体发器进现场气数据来源:各公司官网,HISTORYOFINDUSTRIALGASES,EbbeAlmqvis、图1:大阳日酸发展历程

公司创立于工业化转型时期,之后日本经历两次世界大战、战后经济奇迹、半导体崛起等一系列历史阶段,终于孕育出了本土工业气体世界级巨头——大阳日酸。工业化转型推动氧气需求增长,林德帮助开启日本空分国产化之路。一战并未中止反而加速了日本工业发展进程,医疗、采矿领域爆发大量氧气需求,1935年,大阳(ASU)ASU1954借助日本半导体产业蓬勃发展之势,电子特气高技术壁垒形成。1970年代开始日本半导体产业进入全盛时期,大阳日酸察觉电子特气在集成电路、液晶面板、LED等电子工业生产中的广泛使用是大势所趋,凭借地理上的便利率先布局电子特气,和本土半导体厂商紧密合作,在1969-1985年间于川崎、小山、北九州、三重等地兴建了电子气体工厂。由于电子特气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大阳日酸在电子气体领域累积的优势一直延续至今,根据智研咨询,大阳日酸和空气化工、林德集团、液化空气四家公司一起控制着全球电子特气90%以上的市场份额,呈现高度集中的寡头垄断的格局。电子特气建立绝对优势,持续并购渗透海外市场。80年代全球气体公司掀起了国际化热潮,大阳日酸凭借自身在精制高纯度气体、气体清洁填充技术等方面的绝对优势,也开始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大阳日酸的出海第一站是美国,其分别于1983年和1992年收购了美国Matheson公司和Tri-Gas公司,并于1999年将两者进行业务整合成立了MathesonTri-Gas公司,自此大阳日酸美国市场的布局基本完成。值得一提的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针对日本电子产业出台一系列限制举措,半导体产业开始了向韩国和中国台湾的第二次转移,大阳日酸随着本土半导体厂商一起出海建厂,并在1987年成为台积电指定的电子气体供应商。进入21世纪,大阳日酸加快了全球化的步伐,通过大量并购交易进入亚洲、欧洲和美洲市场,从欧美发达强国到东南亚小国,都有了大阳日酸的身影。数据来源:公司官网,(二)两大业务相辅相成,立足本土出海谋发展工业气体与气体设备业务相辅相成,营收贡献超95%。根据公司23年财报,2023年大阳日酸实现营收11,865.8亿日元,同比增长24.0%;归母净利润为730.8亿日元,同比增长14.0%。其中公司95%以上的营收均来自于工业气体业务和气体设备业务。图2:大阳日酸主营业务收入、归母净利润(十亿日元)及同比增速0

主营业收入 归母净润 营收同比 净利润同

180%160%140%120%100%80%60%40%20%0%-20%-40%数据来源:Bloomberg,工业气体:场。2023年工业气体营业收入8,944.6亿美元,占总营收的75.4%。1960年代,开始全面进口稀有资源氦气。1964年,公司生产的氮气开始应用于石化行业。1964年,公司建立了第一个现场制气(on-site)工厂——蜀南工厂,工厂配备了空分装置,建在客户工厂附近,并通过管道供应气体,这种现场制气的模式能够向大型钢铁厂、石化工厂稳定供应大量工业气体,因而沿用至今。1970年代,进军电子气体领域。2019年收购林德美国分公司的HyCO业务,增强在北美的氢气和一氧化碳的业务。气体设备与工厂:1935年,大阳日酸成功建造了日本首个空气分离装置(ASU),能将空气分离成氧气、氮气和氩气等稀有气体。1951年,大阳日酸公司社长前往欧美空分厂商进行实地考察,随后将欧美的大型空分装置以及相关工厂和设备陆续引入日本,通过仿制很快日本便具备了独立生产能力。1957年,公司开始生产和销售活塞发动机氦液化器。1960年以来,公司不断迭代更新制氮设备并扩充产品系列。1960年代初,公司获得了林德技术的独家访问权。60年代日本的空分设备实现了高度国产化。1977年,公司与林德KryotechnikAG签订了技术和销售合同,开发了多种用于大学和国家研究机构低温中心的制冷系统,以及用于政府项目部署的散装氦液化器。1983年,大阳日酸首次推出商业MOCVD(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1991年,公司开始生产可运输和储存11,000加仑液氦的容器,其采用的超低温和真空技术涉及使用高真空多层绝热技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热渗透。2003年,公司收购了日立(Hitachi,Ltd.)的空分装置工厂,扩大空分装置产能。2013年,收购中国台湾变压吸附(PSA)制气设备制造商BensonIndustrialGasesTechnologyCorporation,获得高质量吸附剂的稳定供应,变压吸附制气设备的生产能力大大增强。Thermos:“Thermos”图3:大阳日酸分业务收水平(十亿日元) 图4:大阳日酸分业务收占比0

工业气体 气体设与工厂Thermos 2019 2020 2021 2022

30%25%20%15%10%5%0%-5%-10%

工业气体 气体设与工厂 Thermos3.8%3.8%3.0%2.9%2.8%2.5%26.3%24.1%23.9% 22.7%22.1%70.0%72.9%73.1% 74.5% 75.4%2019 2020 2021 2022 2023数据来源:Bloomberg, 数据来源:Bloomberg,巩固本土竞争优势,出海寻求发展空间。大阳日酸作为日本历史最悠久的工业气体公司,在日本积累了强大的竞争优势后以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项目经验为依托成功开辟了海外市场。经过近40年的海外业务布局,大阳日酸的工业气体和气体设备业务已经形成了日本、美国、欧洲、亚洲及大洋洲四大业务板块。图5:大阳日酸工业气业务分地区营收占比 图6:大阳日酸气体设与工厂业务分地区收比亚洲及大洋洲,14.1%

亚洲及大洋洲,12.8%欧洲,6.4%欧洲,28.6%

日本,31.8%美国,25.4%

美国,28.8%

日本,52.0%数据来源:Bloomberg, 数据来源:Bloomberg,日本业务:232023420435.4%40%工业气体方面,为保证气体的稳定、可靠供应,集团在日本拥有33个大宗气体生产基地、4个半导体材料气体生产基地和17个综合气体中心。气体设备方面,集团拥有1个用于空分装置(ASU)生产的工程中心以及4个研发中心。2320233030亿25.5%9%四。根据2023年年报披露的经营策略,集团计划在美国市场加强垂直一体化布局,通过所有天然气供应模式进行交叉销售,以及积极并购优质标的,收购独立分销业务。图7:各区域运营基地和空分装置分布(左:日本;右:美国)数据来源:公司官网,欧洲业务:2320232728润为3492018(12年年9%亚洲及大洋洲业务:2023159910%40%1982南亚(7个国家)、印度和中国,其中电子业务主要覆盖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韩国。亿JPY)JPY亿JPY)JPY)区 率 数 始时间介绍2023年营 2023年营收(十亿 业利润(十分公司地 市占 员工人 业务开大阳日酸公司

日>40% 6300 1910 420.4 本

销售网络遍布全国,签约销售代理机构超过220家。51(ASU)NSHDMathesonTri-Gas 美(MTG) TheNipponGasesEuro- HoldingGroup 洲(NGE)亚洲及大洋洲各集

9% >4500 1983 303 379% - 2018 272.8 34.94000

2019年,通过收购因普莱克斯与林德合并而剥离的HyCO工厂,完善了产品阵容。MTG业务遍及美国44个州300多处地点,拥有4500多名员工,在全美运营着43个空分装置。NGE拥有3艘二氧化碳运输船、14条管道和1,000多辆卡车,其网络能够向全欧洲150,000多家客户供应各种工业气体。(740%团公司

- 1982 159.9 洲 多

湾和韩国。未来东南亚在全球半导体生产占有重要地位,大阳数据来源:大阳日酸2023年年报,

日酸近年在东南亚进行了大量业务布局。二、培于日本工业之基,借电子特气打响全球(一)技术上亦步亦趋,仿制林德空分实现国产化氧乙炔焊接切割工艺催动工业气体需求萌芽,空分技术走向成熟降低制气成本。19011917年日本出口总值高达10.88亿日元,逆转了战前日本国际贸易赤字不断扩大的局势,1914年-1918年间日本实际GDP的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7.2%。图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从海外攫取了大量经济利益日本实际民生总值百万元,以2011年美元) 同比0

190019011900190119021903190419051906190719081909191019111912191319141915191619171918191919201921192219231924数据来源:格罗宁根大学,二战严重打击日本经济,工业生产水平仅为战前的十分之一。19世纪末日本开始明治维新后,现代化政策带来的增长一直延续到了二战前夕,1885年日本GDP约为美国的18%和英国的30%,二战前的1939年,该数据分别提高到了24%和65%,但是战后日本经济全面崩盘,工业生产下降到战前水平的十分之一(消费品为战前水平的24%,工业投入品仅为8%),仅为美国和英国的12%和50%。战后引进新技术迭代旧设备,开启20余年经济高增长。1950-1973年间日本GDP复合年增速超过了8%。直接原因包括朝鲜战争期间承接了许多美国的“特需”订单,以及在美国的主导下进行的一系列体制改革等。此外,战后对日本的轰炸虽然让其损失了超过四分之一的工业能力,但也使得日本无需等待资产完全折旧即可采用大量新技术,从而激发了日本创新风潮,同时美国为了扶持日本,以优惠条件让渡了大量基础技术和资金,引进新技术的合同数量在进入1960年后翻了三倍有余,主要分布在钢铁、石化、电子、电机制造、化工等战后获得快速发展的重工业领域。图9:1885-2000年间美日英三国实际GDP水平(不变价,取自然对数)数据来源:格罗宁根大学,工业部门通过大量技术进口缩短与欧美国家的技术差距,工程业和化工业技术进口合同高达80%。自1950年后,日本技术进口合同的数量及价值一直在稳步增长。“A类”许可证(技术转让期或偿还期超过一年的技术进口合同)的数量从1951年的101个增加到1971年的1,546个,期间日本在技术进口上花费了30亿美元。早在日本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之前,日本就因为大量购买外国技术成为了世界进口国的首位,其在世界进口许可证中所占的份额是其在世界货物进口中所占份额的两倍(1970年为5.8%)。在1950-1971年期间的9,870份A类许可证中,工程、化工和冶金许可证合计占比高达83.9%。图10:1950-1971年间各工业部门进口“A类”许可证数量(份)

图11:1950-1971年间各工业部门进口“A类”许可证占比0

冶金 工程行业 化工行业其他 工程占比 化工占比70%60%50%40%30%20%10%0%1950-541955-591960-641965-691970-71

纺织工业,5.3%石头,黏土,玻璃,2.4%

食品加

其他,5.9%数据来源:Winiecki,Jan(1978):Japan’simportsoftechnology,Intereconomics,ISSN0020-5346,VerlagWeltarchiv,Hamburg,Vol.13,Iss.3/4,pp.77-81,

数据来源:Winiecki,Jan(1978):Japan’simportsoftechnology,Intereconomics,ISSN0020-5346,VerlagWeltarchiv,Hamburg,Vol.13,Iss.3/4,pp.77-81,日本最早成立的气体公司之一,仿制林德成功建成首台国产空分设备。1910年液(SOAJ)SOAJ19222937套直到1935年大阳日酸建成日本第一台制氧空分设备,宣告日本空分设备正式踏上国产化之旅。由于二战期间日本与欧美的空分技术交流中断,二战后期空分技术已经远远落后于欧美。1951年,大阳日酸公司社长亲自前往欧美进行实地考察,随后陆续将欧美的大型空分装置以及相关工厂和设备(包括压缩机、液化器、罐车、储存设施等)引入日本,虽然这些设备起初依赖外国进口,但是很快日本便通过仿制具备了独立生产能力。1960年代初,公司获得了林德技术的独家访问权,并在此基础上于1963年开始建造新的大型现场制气设备。6060()1980Teisan。根据《Buildingonair》,1965-1987年间三家日本公司(大阳日酸、日立和Kobe)合计建造了264台空分设备,占全球空分市场的19.1%。大量横向并购促进集中度提升,日本寡头垄断格局形成。80年代初日本工业气体市场呈现较为分散的垄断竞争格局,外国气体供应商加入后进行了大量横向并购,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根据《Buildingonair》,1989年日本工业气体CR6达到70%,其余的份额则被众多小型工业气体制造商或钢铁厂瓜分,这些制造商或钢铁厂在自由市场上出售其空分装置生产的多余气体,日本工业气体市场寡头垄断的格局基本形成。图12:1965-1987年空分装置厂商的全球市场份额空分设数量台) 市占率300 30%250200 20%150100 10%500 0%数据来源:《Buildingonair》,(二)先钢铁后电子,气体需求应产业变革而生二战摧毁日本钢铁,战后生产稳步恢复。二战期间,日本钢厂被轰炸摧毁,钢铁工业被彻底摧毁,粗钢产量由1943年的高点765亿吨锐减至1946年的55.7万吨。由于7图13)日本 美国 德国 法国19001905190019051910191519201925193019351940194519501955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2020数据来源:,LD转炉催化钢铁行业蓬勃发展,氧气应用场景再次扩大。1950年后日本乘上钢铁工业技术革命的东风,钢铁行业经历前所未有的快速扩张,于1973年粗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其中LD转炉(Linz-Donawitz转炉,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法,又称BasicOxygenFurnace)1952Linz-Donawitz195719651977图14:1957年LD转炉开始迅速替代平炉,1970年替代过程基本完成数据来源:ISIJ(日本钢铁协会),氧气需求增长十倍以上,钢铁行业贡献主要增量。受益于60年代后钢铁行业以及化工业、造船业等重工业的蓬勃发展,氧气产量在十年间扩大了十倍以上。从数据上1958-19751966业绩表现。主要是由于下游钢铁行业需求收缩,叠加上游工业气体市场参与者变多导致竞争格局恶化,气体公司需要通过压缩利润保住市场份额。此外,日本工业气体行业具有其特殊性,日本许多大型钢铁公司与工业气体公司共有或者独立拥有空分装置,气体公司独立运营的空分装置很少,直接控制的氧气供应仅占15%左右,所以其议价能力不强。图15:氧气产量与粗钢量表现出高度相关性 图16:1958-1998年大阳日酸营收与利润情况数据来源:《Buildingonair》, 数据来源:《Buildingonair》,进入60年代,日本半导体企业对美国展开新一轮“赶超”。1962年,日本电气股份有限公司(NEC)获得了仙童半导体公司的平面工艺技术的授权,获得了集成电路的批量制造工艺。同时,日本政府“举全国之力”助力电子产业的发展,在其主导下,NEC随后将技术共享给了三菱、京都电器等日本公司,使得日本芯片行业正式起航。此外,日本政府一度对外资进行重重限制以保护日本企业,根据《芯片战争》,1964年德州仪器进入日本市场之际,被要求公开核心技术,且市占率不能超过10%。日本政府带头,拉动1970(DRAM)VLSI()320NEC720VLSI在成立后的四年内取得了1210项专利,为日本企业在64KDRAM中的大幅崛起做出了贡献。根据华尔街见闻,70年代中期,日本的4KDRAM销售额仅占全球的10%,但在16KDRAM市场上,随着NEC、富士通等公司的崛起,日本企业的全球销售份额扩大至30%以上。进入80年代,日本企业率先推出64KDRAM(比美国早半年研发成功),国际市场份额迅速攀升至55%,超过了美国。凭借DRAM方面的技术领先和大规模生产带来的成本和可靠性的优势,日本通过低价促销的竞争战略快速渗透美国市场,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DRAM生产国。图17:各地区半导体企业销售额分布数据来源:日本半导体历史博物馆,80根据《Buildingonair》,80年代末日本在全球电子特气的份额达到42%,与美国相当。(三)并购开启全球化布局,电子特气龙头地位奠定进入80年代后,全球的主要气体公司加快国际化的步伐。由于日本不仅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带来的广阔市场,并购日本公司还可以增加外国气体公司在电子气体方面的技术储备,因此80年代外国气体公司开始陆续通过并购进入日本市场。1982年,BOC成为继林德后首家进入日本市场的外国大型工业气体公司,一举购买了OS(OsakaSanso)50%的股份;1983年空气产品购买了DaidoSanso约10%的股份,UCC则和多个日本气体供应商签订了多分许可协议并形成联盟关系,其中和岩谷的合作关系最为重要。尽管1979年MesserGriesheim就开始了在日本的焊接气体业务,但直到1989年才开设了第一家日本子公司。而早已进入日本市场的林德却决定不再从事气体业务,专注于气体设备的制造和销售。此时大阳日酸早已成为日本首屈一指的工业气体供应商,在工程方面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尤其是电子气体领域掌握着领先世界的技术。为应对外国气体公司的入侵,也为了在全球市场发挥其在电子气体领域的优势,大阳日酸采取了海外扩张战略。1999(BOC)50%24%16%200037AGA2017BOC2000Buildingonair1999至2009CR562%83%6%8%。图18:1999年、2009年、2021年全球工业气体公司市场份额数据来源:《Buildingonair》,H&HInvest,美国作为出海第一站,围绕特种气体突破市场份额。1983年,大阳日酸收购了MathesonSpecialGas50%AmeriGasTri-StarAnsutech,直到1999MathesonTri-Gas,集团美国的业务雏形由此诞生。天然气业务停滞不前,并购巩固龙头地位。直到90年代,日本天然气市场依然维持着较低的增速,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不少企业开始合并,1993年AP在日本的控股公司DaidoSanso与Hoxan合并,成立了DaidoHoxan。1995年ToyoSanso和TaiyoSanso整合后成立TaiyoToyo。2000年DaidoHoxan与KyodoSanso进一步合并,成立了AirWater。2003年OsakaSanso和Teisan合并后以JapanAirGases的名义进行交易。气体公司持续的并购活动威胁到了大阳日酸在天然气市场的领导地位,2004年,大阳日酸和TaiyoToyoSanso合并成立TaiyoNipponSanso,并购完成后大阳日酸在日本天然气市场的市占率提高至40%。新公司完全控制了日本天然气市场40%的份额,日本工业气体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170180年代起大阳日酸就将自己开发的关于高纯化气体及设备的工艺技术授权给欧洲的气体公司,包括AGA和林德,但是此前从未向欧洲直接销售过工业气体或气体设备。表3:1983年开始大阳日酸全球化布局的几次重要收购案例时间 国家 收购标的 收购目的 说明时间 国家 收购标的 收购目的 说明1983

美国MathesonGasProducts,Inc.

切入美国市场

Matheson是历史悠久的特种气体制造商1992 美国 美国Tri-Gas,Inc. 扩大在美国的工业气体业务2003 日本 日立的空分装置工厂 增强空分装置业务Griesheim天然气资产2006美国Linweld完善在美国中西部工业气体布局Linweld是一家中型工业气体制造商,在美国中西部(内布拉斯加州、科罗拉多Griesheim天然气资产2006美国Linweld完善在美国中西部工业气体布局Linweld是一家中型工业气体制造商,在美国中西部(内布拉斯加州、科罗拉多州等地)拥有较高市场份额

液化空气集团被要求剥离MesserHitachiOxygen,Ltd.(日立氧气)2006 日本全部股份

加强日本的天然气和其他工业气体业务,获得日立氧气的气体销售网络和与天然气相关先进技术

日立氧气的客户群位于茨城县(北部),主要向能源和基础设施、电应氧气、氮气和氩气等工业气体。2009 美国 美国ValleyNationalGases 扩大美国的特种气体和氦气务 ValleyNationalGases是美最大的独立工业气体分销商新加2012坡

新加坡礼登有限公司(LeedenLimited)

进入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工业气体市场 新加坡工业气体和焊接设备制造商马来2013西亚2014 2015利亚2015

沙巴氧气(SabahOxygenSdn.Bhd.)美国ContinentalCarbonicProducts,Inc.澳大利亚RenegadeGasPtyLtd泰国空气产品工业公司(AirProductsIndustry,“API”)

东南亚扩张战略的一部分气体市场份额拓展干冰冰独立供应商利用RGP的分销网络进入澳大利亚的工业气体市场扩大在东南亚的氧气和氮气业务

TNSC直局限于该国西部的马来半岛,而沙巴氧气位于马来西亚东部沙巴州。RenegadeGasPtyLtd(RGP)是一家澳大利亚的工业气体分销商API是氧气和氮气等液化气体的散装生产商2016 20162016

法液空在美国的部分工业气体业务及相关资产澳大利亚工业气体和液化石油气公司SupagasHoldingsPtyLtd(“Supagas”)法液空在美国的18个空分工厂和其他8个工厂,以及其子公司Airgas的三个零售店普莱克斯在欧洲(12个国家)的

获取美国中西部和东部的供应基应网络有助于在澳大利亚建立全国性业务此次收购后,TNSC将其全球市场份额提高至7%加强美国工业气体业务

液化空气收购美国竞争供应商Airgas后,要出售液化空气在美国的部分工业气体业务及其相关资产。2018欧洲部分工业气体业务2018欧洲部分工业气体业务帮助公司进入欧洲工业气体市场大市场。IMI是一家经营医疗设备的公司,包括呼加强医疗领域的业务,收购完成后吸设备(主要是呼吸机)和急诊/重症监2018日本IMI向医院提供的高性能呼吸机的出货量激增护设备(主要是温度管理设备和生物监测设备),与TNSC的医用气体和医疗设备业务有协同效应。利用自身的全球销售网络和SAIL2018日本SAILTechnologies,Inc.先进的有机合成和生化技术进入稳定同位素标记氨基酸领域SAIL方法是一种用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分析的独创的NMR技术,有望广泛应用于各种生物技术相关行业。“HyCO”代表氢气(H2)和一氧化碳2019 美国 Linde美国分公司的HyCO务 加强对美国炼油和石化行业客户氢气和一氧化碳的管道供应数据来源:公司官网,Bloomberg,

(CO),它们通过蒸汽甲烷重整和其他设备从天然气和其他气体中分离出来。HyCO业务通过管道向炼油和石化行业的客户提供H2和CO的大规模供应。电子特气成为大阳日酸迈入全球工业气体巨头行列的招牌产品。面对外国气体供应商的入侵,多数日本气体公司未能适当应对,只有大阳日酸开始利用电子特气业务积极推动海外扩张战略。80年代日本半导体产业腾飞,带动电子特气产业飞速发展。在日本半导体产业和电子特气产业相互扶持的背景下,日本气体公司积累了大量关于掺混气体、高效提纯气体的技术,使其在电子特气技术储备方面领先于海外工业气体巨头。1986年大阳日酸已经成为日本当之无愧的特种气体龙头,日本特种气体市占率达到50%以上。随着80年代一批日本半导体制造商出海建设生产基地,大阳日酸在毗邻日本半导体工厂的地方开始建造电子特气工厂,随着后者的脚步进入了泰国、中国台湾和韩国等地的市场。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年大阳日酸占据全球电子特气行业18%的市场份额,远高于其在整体工业气体行业的市场份额。图19:全球电子特气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其他,9%大阳日酸其他,9%大阳日酸,18%液化空气,23%空气化工,25%数据来源:智研咨询,三、杭氧股份十年磨剑、谋而后动(一)电子特气自主开发潜力大,三方供应商持续受益外包替代趋势中国工业气体市场起步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气体市场。根据亿渡数据,2021年中国工业气体市场规模达1798亿人民币,17-21年间复合增长率为10.4%,远高于全球工业市场7.0%的复合增速。随着国内工业快速发展和电子特种气体等新兴用气需求不断爆发,亿渡数据预计中国工业气体市场未来五年将保持9.6%的高复合增速,于2026年达到2842亿元,对全球工业气体市场的增速预测值则为7.1%。图20:全球及中国工业气体市场规模(亿人民币)14,000

全球工业气体市场规模 中国工气体场规全球-yoy 中国-yoy

20%12,00010,000

10%4,0002,0000 0%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E2023E2024E2025E2026E数据来源:亿渡数据,传统领域用气量超45%,电子产品用气增长迅速。我国工业气体的主要下游行业包括钢铁、石化、其他化工和电子产品,其中钢铁行业用气量最大,据Frost&Sullivan数据,2019年中国钢铁行业工业气体用量占24%,而电子产品发展最快,为工业气体带来了大量增量需求。氧气和氮气是工业气体中规模突出、耗量最大的代表。据智研咨询,液氧主要应用在冶金行业,占比59%;液氮主要应用在电子、医疗等领域。IC63%LEDSEMI1642822727亿美9.2%14%,仅次于占比33%80年代日本电子特气和半导体产业相伴而生,建立了大量技术优势,时至今日仍然是大阳日酸实现海外扩张的主要业务。随着我国AI、通信、大数据等终端应用领域跨越式发展,我国电子特气理应有更广阔的空间。图21:全球半导体材料场规模(亿美元)增速 图22:2018年我国半体制造材料占比市场规模 同比0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18%16%14%12%10%8%6%4%2%0%-2%

光刻胶配套试剂,7%光刻胶,6%

其他材料,27%光掩模,13%

硅片,33%电子气体,14%数据来源:SEMI, 数据来源:金宏气体招股说明书,图23:中国特种气体市场规模(亿元)及电子特气占比

图24:2021年中国电子特气下游应用电子特气 其他特气体 电子特气占比500

65%

62%

60%

62%

63%

66%64%62%60%58%56%

光伏,6%

其他,17%LED,13%显示面板,21%

半导体,43%2017 2018 2019 2020 2021数据来源:亿渡数据, 数据来源:亿渡数据,电子特气技术壁垒甚于一般工业气体,外国公司控制我国九成市场。相对一般工业气体,电子特气种类繁多,且纯度、质量稳定性与一致性、包装容器等要求更高,技术难度大,经济价值较高。我国电子特气行业起步晚,市场基本由国外电子特气巨头把控。2018年全球半导体用电子气体市场中,林德、空气化工、液化空气和大阳日酸控制全球91%的市场份额,形成寡头垄断的局面。在国内市场,海外气体巨头控制了88%的份额。图25:中国电子特气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大阳日酸,17%大阳日酸,17%林德,23%液化空气,23%空气化工,25%数据来源:智研咨询,国产高纯气体具有显著低成本优势,电子特气自主开发大势所趋。半导体厂商相对于钢铁、化工厂商,气体用量较小、价值量较高,多采用零售供气的方式供应气体,传输半径受限的问题更加突出。进口特种气体受到国家较为严格的管制,通关时间长,包装容器周转效率低,运输成本显著提高。根据果壳硬科技,国内高纯气体产品平均价格只有国际市场价格的60%,能大幅降低下游半导体行业制造成本。60年代末大阳日酸曾提出“林德品质,日本价格”(其空分设备价格比林德低30%)的口号并大获成功,在技术依赖于国外的情况下实现了空分设备的高度国产化。一旦国内气体公司突破电子特气技术主要难点,国产电子特气将具有极大性价比优势,自主开发大有可为。20172019202020202600方/26000方/粗制产能投产而逐步提升,氪气和氙气产能同步达产。2022年,杭氧收购西亚特和万达气体,电子特气再下一城。此次收购能填补杭氧在TCS、DCS等电子化学气方面的空白,加快完善特种气体产品体系,此外杭氧还能利用西亚特和万达气体现有客户的渠道优势,快速导入半导体客户。图26:杭氧股份特种气体发展历程数据来源:杭氧股份2017年、2018年年报,杭氧官网外包供气模式稳步推广,但与成熟市场仍有较大差距。根据侨源气体招股书,自建装置供气模式下,企业自产的空分气体主要用于满足生产所需,多余气体大多排20世纪90202165%80%图27:自建供气与外包供气对比数据来源:亿渡数据,(二)地域布局全面化形成重要竞争力,并购有望重塑竞争格局国内呈现垄断竞争局面,小型气体生产商以零售业务为主。除头部玩家外,我国工(1)20%(2)第2021(3)0.5%-5%图28:2020年中国工业气体市场份额占比林德,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