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市级名校2024届中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1页
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市级名校2024届中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2页
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市级名校2024届中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3页
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市级名校2024届中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4页
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市级名校2024届中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市级名校2024届中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外交是国家实力和形象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下面有关新中国外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1953年,我国政府在同印度政府代表谈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大会取得圆满成功C.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D.1972年,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下列属于唐朝发明的生产工具是()A.曲辕犁 B.秧马 C.耧车 D.翻车3.《美丽新疆》纪录片以平实而充满敬意的镜头记录了新疆大地的进步与文明。新疆地区正式归属我国中央政权的管辖最早开始于A.设置伊犁将军B.张骞出使西域C.设置西域都护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4.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哪座城市商贸繁荣的景象A.临安 B.长安 C.汴京 D.澶州5.罗斯福曾说:“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材料中的这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是指A.美国独立战争 B.美国南北战争 C.罗斯福新政 D.冷战6.识读地图是历史学习应掌握的技能。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某次会战,关于这次会战说法正确的是A.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B.八路军在会战中取得平型关大捷C.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胜利D.会战之后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7.“大学的形成对中世纪城市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它刺激了城市的贸易。另一方面,大学使所在城市的影响不断扩大,这样就能进一步吸收新的居民。在当时居民人数的多少是衡量城市是否繁荣的标志之一。”此材料表明了大学的形成A.促进了城市自治权的扩大 B.刺激了城市封建经济的发展C.促使城市更加繁荣 D.使城市政治建设更加民主8.历史学习中的概括,即对某一历史学习内容进行综合、总括,以揭示出其本质属性,并表述为简明扼要的结论。下列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概括不正确的是()A.科学理论与技术创新紧密结合 B.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和全球化C.新的技术发明迅速应用于生产和生活 D.工业革命同时在多个国家进行9.改革开放初期,私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挂靠国有、集体企业,戴上“红帽子”经营。1992年后,挂靠的企业通过明确产权,重新注册为私营企业。这一变化说明我国A.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成就突出 B.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C.私营企业已与世界经济接轨 D.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10.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主题时,制作了如下示意图,其中“?”处应填写A.北宋B.南宋C.明朝D.清朝11.下列结论是王绅同学学习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相关历史知识后形成的一些认识。其中属于正确认知的是A.多极化趋势下大国占据全球主导地位B.不妥协退让会增长国际邪恶势力的气焰C.国际合作是谋求世界和平的重要途径D.经济全球化下需要一定的贸易保护主义12.季羡林先生曾说:“在世界上延续时间长、真正形成独立体系的文化只有四个---中国、印度、阿拉伯和西欧。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其所以能够在这里汇流,则须归功于贯穿全区的丝绸之路。”,这段话不能说明A.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B.世界古老文化的源头在中国的新疆地区C.丝绸之路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与发展D.丝绸之路是一条世界多元文化融汇的通道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会议一一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一一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促进会议圆满成功的方针一一14.一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为追求人类解放的无产阶级提供了精神指引和科学指导,精神的力量历时愈久,经历的实践考验愈多,其中蕴含的真理光辉愈是熠熠生辉、璀璨夺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飞速发展,而无产阶级却相对贫困。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兴起有何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中国的无产阶级从19世纪中叶产生到1914年只有100万左右,而从1914年到1919年快速增加到200多万。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取得初步胜利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中国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在对外交往的探索中,展示了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如有人说:“周恩来教会人类怎样为人处世”,请列举一例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在外交方面的史实并加以说明。15.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反封建的民主思潮走向立法,请分别列举出英国、法国为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在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制定的重要法律文件。

参考答案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邦交正常化,故D符合题意。1953年,我国政府在同印度政府代表谈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逐渐的被许多国家认可,故排除A项。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国家破坏会议的阴谋,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大会的圆满成功,故排除B项。1971年,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排除C项。故选D。2、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了曲辕犁,还发明了灌溉工具筒车。故A符合题意。秧马出现在宋朝,耧车出现在西汉,翻车出现在三国时期。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悉中国古代劳动工具的变迁,识记唐朝的曲辕犁和筒车。3、C【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汉与西域的通道,有利于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随着交往越来越密切,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到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自此,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是清朝设置,B项是张骞出使西域,但新疆并没有正式归属我国中央政府的管辖,D项发生在清朝乾隆时期。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4、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明上河图》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5、C【解析】

根据材料“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减轻了经济大危机的冲击,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专政的道路,C正确;美国独立战争针对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A排除;美国的南北战争维护的是国家统一,B排除;冷战是二战后出现的,D排除。故选C。6、A【解析】

依据题干,从图中“武汉”等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应该是武汉会战的基本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汉会战结束以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故A符合题意。平型关大捷发生在太原会战中,故B不符合题意。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胜利发生在徐州会战中,故C不符合题意。武汉会战结束以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历史地图型材料选择题的解答策略:抓住历史地图中关键性地名、国家和区域分界线等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与试题的相关信息建立正确的联系,并作出综合性判断,从而选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7、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大学的形成对中世纪城市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它刺激了城市的贸易。另一方面,大学使所在城市的影响不断扩大,这样就能进一步吸收新的居民。”表明了大学的形成促使城市更加繁荣。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C。8、B【解析】

依据题干“下列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概括不正确的是”,结合所学知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理论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表述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和全球化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表述错误,故B符合题意。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新的技术发明迅速应用于生产和生活,表述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表述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地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3.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9、D【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1992年后,挂靠的企业通过明确产权,重新注册为私营企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十四大上,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选项D符合题意;材料内容没有涉及经济结构的变化,排除A;1992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刚刚起步,不能说已经建立,排除B;C项内容材料未涉及。故选D。10、B【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最终完成经济重心南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说明经济重心完成南移。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1、C【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当今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主流,国际合作是谋求世界和平的重要途径,故C符合题意;多极化趋势下,没有哪一个大国能占据全球主导地位,合作才是正途,故A不符合题意;不妥协退让、坚决打击才会阻止国际邪恶势力的气焰,故B不符合题意;经济全球化下需要市场开放、消除贸易壁垒,贸易保护主义要不得,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2、B【解析】

据题干“在世界上延续时间长、真正形成独立体系的文化只有四个--中国、印度、阿拉伯和西欧。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其所以能够在这里汇流,则须归功于贯穿全区的丝绸之路。”可知,这段话不能说明世界古老文化的源头在中国的新疆地区,B符合题意。ACD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1)中共十三大(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3)“求同存异”的方针【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会议是中共十三大。1987年,在中共十三大上,邓小平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带来综合国力的提高。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针对问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这一政策在解决问题之前,成功的运用到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上,促进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3)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促进会议圆满成功的方针是“求同存异”的方针。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14、(1)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