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提优训练)课件1新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提优训练)课件1新人教版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提优训练)课件1新人教版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提优训练)课件1新人教版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提优训练)课件1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知识点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出现:距今5_000—4_000年,出现了铜器,如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铜容器残片,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2.商周时期(1)用途: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2)工艺: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如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3)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利簋等。【知识拓展】司母戊鼎司母戊鼎,也有学者称之为“后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王为了祭祀其母而铸造的礼器。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铸造这样的大鼎,需要上百人同时操作,可见商朝青铜铸造业的规模之大。【误区】司母戊鼎是青铜器中著名的大方鼎,因鼎腹内壁有甲骨文“后母戊”,故也称“后母戊鼎”。【警示】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用以记载占卜情况的文字,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铭文(也称为钟鼎文或金文),所以鼎腹内壁“后母戊”字样是铭文,而不是甲骨文。知识点二甲骨文记事1.含义: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2.发现: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3.内容: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4.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重要提示】文字是人类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一般认为,文字是文明社会产生的标志。【知识拓展】中国古代文字的形成文字出现前,先人们结绳记事。中国的文字起源很早,传说黄帝命仓颉创造了文字。半坡遗址出土的陶片上刻画的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文字的萌芽;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到了商朝后期,文字已相当成熟。知识点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1.造字法造字法特点举例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约40%是象形字日、田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如“上”字,一长横代表水平线,上面一短横表示水平线以上的概念上、下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如“从”字,两个人形组合在一起,表示跟从的意思从、明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河、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