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2月新疆乌鲁木齐沙依巴克区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模拟试题(有答案)_第1页
2023-2024学年2月新疆乌鲁木齐沙依巴克区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模拟试题(有答案)_第2页
2023-2024学年2月新疆乌鲁木齐沙依巴克区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模拟试题(有答案)_第3页
2023-2024学年2月新疆乌鲁木齐沙依巴克区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模拟试题(有答案)_第4页
2023-2024学年2月新疆乌鲁木齐沙依巴克区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模拟试题(有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2月新疆乌鲁木齐沙依巴克区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模拟试题一、单选题1、据《左传·定公四年》记载:西周建国后,将“殷民六族”分赐给鲁公,使其“帅其宗氏,辑其分族……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给予康叔(卫国)以“殷民七族”和其它权力,便于其执行王室任命的职务。对以上记载分析正确的是①分散了商朝遗民的力量②说明鲁卫两国处于王畿地区③利于文化共同体的发展④体现了诸侯权利义务的统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西汉时期的《氾胜之书》记载:“春,地气通,可耕坚硬强地黑垆土,辄平摩其块以生草;草生,复耕之;天有小雨,复耕和之,勿令有块,以待时。”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西汉A.耦犁得到推广B.开始使用铁犁牛耕C.农业精耕细作D.普遍使用曲辕犁3、阅读如表中的唐代诗句。据此可知,唐代(

)A.社会体育活动丰富多彩B.宫廷体育活动向民间扩展C.外来娱乐文化占据主导D.民族交往的程度不断加深4、据《金史》记载,1153年,金朝的统治中心南移到了中都燕京(今北京),迁都之后的二十多年间,女真族逐渐改变旧俗,在日常饮食、音乐等方面“皆习汉风”。金朝改革旧俗的根本原因是A.适应迁都后国家管理的需要B.旧俗损害了统治者的利益C.完全接受汉族文化的价值观D.金统治者深感旧俗的弊端5、如图是清朝疆域图(1820年),据如图分析清朝国家疆域的奠定的重要意义是(

)6、在鸦片战争后的对外谈判中,清政府认为治外法权(英国人在中国只受英国法律约束)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协定关税可以省除争执,只一味觉得五口通商妨碍自身利益。这表明清政府A.彻底屈服于列强的坚船利炮B.夜郎自大脱离世界发展大势C.认为经济主权高于政治主权D.对国家主权的认知存在缺陷7、下图漫画为法国画报LePetitJournal关于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报道。漫画中的信息说明了(

《袁世凯剪下了辫子》A.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B.社会风俗正发生着变革C.清政府受到各阶层反对D.资产阶级存在着局限性8、1937年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对日开展敌后游击战;武汉失守后,军事委员会对游击战做出具体部署,聘请一批共产党员为游击干部训练班的教官,讲授游击战术。国民政府的做法意在A.牵制日军以策应正面战场B.促成国共两党合作抗日C.谋求对敌后战场的领导权D.放弃大兵团作战的策略9、1950年之后,为了寻求安定的生产场所,上海出现了大批内迁的工厂企业,如《文汇报》2月7日报道称:“最近本市准备内迁的有二十几个厂,已完全确定了的是信和纱厂和全昌正记火柴厂,在劳动局已经成立劳资笔录。”这一情况的出现源于A.新中国的成立B.中共八大的召开C.国际环境的恶化D.经济恢复的需要10、1985年,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在天津举行。会议提出要加快推行厂长负责制,发展多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实行工资总额随同经济效益浮动等政策措施。这些措施(

)A.有利于经济体制改革深入B.加大了国家计划管理力度C.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完成D.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11、有学者指出,腓尼基人主要从事商业和航行事业,经常坐船到各地做买卖。由于在做买卖记账时,觉得楔形文字太繁难。为解决这一问题,时人发明了A.象形文字B.阿拉马文字C.字母文字D.拉丁字母12、中世纪时,各大学的师生常来自欧洲各个国家,拉丁语是他们通用的语言,大学颁发的学位证书在全欧洲基督教世界得到认可,毕业生具有在欧洲各个大学任教的权利。这表明当时的大学A.受到基督教的支配B.推动了欧洲文化发展C.具有开放性的特点D.继承了古希腊的传统13、1795年,英国首相皮特在议会上提出废除《居住法》,他认为“居住法阻碍了工人到他可以根据最有利的条件出卖其劳动力的市场上去,同时也阻碍了资本家雇佣那些为他所投的资本带来最高报酬的能干人”。此后《居住法》的限制逐步取消。这一举措A.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B.引发了英国人口的过度增长C.推动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D.创造了经济发展的有利环境14、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反帝反封建斗争新高潮的事件有①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②中国太平天国运动

③伊朗立宪革命

④中国辛亥革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5、下图

是“苏联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目标与1938—1940年的实现情况(增长,百分比)”图。据此可知A.经济危机降低了工业劳动生产率B.计划经济建设中存在高指标现象C.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济结构失衡D.斯大林体制推动重工业迅速发展16、国际法要求,除非有正当理由认为难民有足以危害其所处国家的安全等情形,任何国家不得将难民驱逐或送回其生命或自由受到威胁的领土边界。材料表明国际社会(

)A.以实际行动保障难民权益B.保证了难民基本安全C.改变了对难民的概念认定D.对难民予以立法保护二、材料分析题17、【中国古代历史学】材料一

司马迁之父司马谈在《命子迁》中曾语重心长地执迁手而泣曰:“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史记》撤除了春秋战国以来“百国春秋”的藩篱,打通了历史脉络,创建了纪传体的史学范式。—摘编自徐杰舜《从<春秋>到<史记>:中华民族历史链的视野》材料二

就“正史”而论,有八部出在唐代,如《晋书》、《梁书》、《陈书》,占二十四史的三分之一;若再加上五代及宋人编纂的《旧唐书》《旧五代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则唐宋时期所修正史占二十四史的一半。……隋唐至宋编纂了各种大型类书和地志,包括《北堂书钞》《元和郡县志》以及南宋郑樵的《通志》等,将诸多传世文献和史料分类编排,给创作诗文和应对科考带来便利……唐代创立了一套体制性规定,从起居注、时政记、日历,到实录、国史等不同阶段当代史料整理和史书的编撰,都有规范的程序。史馆出现后并不禁止私家修史,《通典》《史通》等史学巨著,也都是私人著作。经世致用的中国史学发展到唐宋时代,尤其强调“会通”。所谓“会通”,需要史学知识的积累,也需要从历史走向当代、走向未来的宏大视野。《资治通鉴》是唐宋史学经世致用的典范之作。——摘编自张国刚《唐宋经世史学之新高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记》的写作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宋史学发展的特点。18、辛亥革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开创了新时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虽然辛亥革命未能立刻再建有序的社会,而使社会动荡不安,但它对整个社会秩序的更新和重构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一种具有进步意义的破坏。自辛亥革命后,整个社会充满新旧事物的斗争,且在这一斗争过程中各种新事物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并且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所以纵观历史,其本质是一个破旧的时代,一个替代的时代,一个新事物成长的时代。正是由于辛亥革命才开启了这一个破坏的时代,一个让新事物能够从旧秩序中破土萌芽并成长起来的时代。——摘编自谭玉龙《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解构与重构》(1)据材料,概括辛亥革命的进步意义。(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等角度,说明民国初年“整个社会……是一个破旧的时代,一个替代的时代,一个新事物成长的时代”。19、德治法治并重是中华传统法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中国传统法律在民事方面赋予基层社会极大的自治空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乡约起源于宋代,在明代得到广泛推广。明代名臣大儒王阳明、吕坤等人都对乡约的制度或实践有很大的贡献。王阳明以封疆大吏的身份在辖区内直接推行《南赣乡约》,以明太祖的《太祖六谕》为蓝本,使乡约逐渐成为封建国家社会化的有效途径。到清代,顺治皇帝首倡乡约,将《六谕卧碑文》加入乡约宣讲中。雍正皇帝更是亲自制定了《圣谕广训》,作为乡约宣讲的正式文本,通过乡约巩固国家在基层社会的权威,强化在基层社会的控制。——摘编自赵岩等《(南赣乡约)与传统中国基层治理体系的重建》材料二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了某些变化。1905年,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摘编自常建华《中国文化通志·宗祖志》(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到清朝乡约宣讲内容的变化及其作为国家基层治理手段的发展趋势。(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宗族管理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三、论述题20、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根据图1、图2的联系,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符合逻辑,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1、【正确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国后,将“殷民六族”赐给鲁公,“殷民七族”给予康叔(卫国),分散了商朝遗民的力量,鲁国、卫国的诸侯统治其国内各族,执行周公的法制和王室的命令,有利于文化共同体的发展,体现了诸侯权利、义务的统一,说法①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鲁、卫作为两个诸侯国,所处并非王畿地区,说法②错误,与之组合的ABD三项不符合题意。2、【正确答案】C;【详解】材料记载的是在不同季节耕种方式,体现了精耕细作的特征,选项C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出耦犁信息,排除A;选项B不符合史实,铁犁牛耕开始使用是在春秋战国,排除;曲辕犁始于唐朝,排除D。解题关键是掌握精耕细作的内涵指的是耕种、施肥、田间管理等。3、【正确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根据材料中的诗句“江沙横猎骑”“铜鼓赛江神”“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等可知,唐代已经出现了打猎、赛龙舟、蹴鞠、荡秋千等体育活动,这反映出唐代社会体育活动丰富多彩,A项正确;材料中的诗句中不涉及宫廷体育活动,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外来娱乐文化与本土娱乐文化的对比,无法得出“占据主导”这一结论,排除C项;材料反映不出民族交往的程度,排除D项。故选A项。4、【正确答案】A;根据题干材料“据〈金史〉记载,1153年,金朝的统治中心南移到了中都燕京(今北京),迁都之后的二十多年间,女真族逐渐改变旧俗,在日常饮食、音乐等方面‘皆习汉风’”,可得出,金朝迁都后,统治中心南移至汉地,为适应先进的农耕文明,金朝推行汉化政策,便于国家管理,所以,金朝改革旧俗的根本原因是“适应迁都后国家管理的需要”,故A选项说法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旧俗损害了统治者的利益”,故B项错误;“完全接受汉族文化的价值观”说法太过绝对,故C项错误;“金统治者深感旧俗的弊端”不是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5、【正确答案】C;略6、【正确答案】D;【详解】清政府眼中只有所谓的通商经济权,而相关的近代司法权和关税贸易权却极为淡薄,这是一种主权意识缺失的表现,故D项符合题意;清政府彻底屈服于西方列强是以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为标志,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无法体现“‘夜郎自大”,故B项不符合题意;清政府并非是认为经济主权高于政治主权,而是其在此时还尚未真正意识到相关的司法权等近代国家主权的重要性,故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7、【正确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从所给漫画信息看,只有袁世凯剪下他的辫子,而且从他的穿着来看,皇权思想仍然存在,说明他从内心不认同革命,即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A项正确;B项信息虽然在所给材料中有所体现,但不是材料信息的主旨,排除B项;此时清朝已灭亡,且漫画信息并未体现清政府受到各阶层反对,排除C项;袁世凯的相关信息与资产阶级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8、【正确答案】A;【详解】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政府聘请部分共产党员为游击干部训练班的教官,讲授游击战术,其主要目的在于牵制日军以策应正面战场,A正确;两党合作抗日在1937年9月就已经实现,排除B;敌后战场的领导权是中共,国民政府在1937年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对日开展敌后游击战,由此可见,武汉失守后的做法并不是为了争夺敌后战场的领导权,排除C;国民党坚持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并未放弃大兵团作战的策略,排除D。9、【正确答案】C;【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中“为了寻求安定的生产场所”可知,新中国面临国际环境的恶化,故选C;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排除A项;中共八大的召开是在1956年,排除B项;根据“为了寻求安定的生产场所”可知这一情况的出现是源于国际环境的恶化,而非经济恢复的需要,排除D项。故选C项。10、【正确答案】A;根据所学内容,可以得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后,国家强调加快推行厂长负责制、发展多种经济联合体和工资随经济效益浮动等措施,有助于提高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刺激国家经济活力,A选项说法正确;加大了国家计划管理力度与“工资总额随同经济效益浮动”等不符,选项B排除;材料与经济结构的调整无关,选项C排除;直到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选项D排除。所以本题答案为A。11、【正确答案】C;根据题干材料“觉得楔形文字太繁难”并根据所学内容,可以得出,西亚地区的腓尼基人为方便记账,发明了书写简捷、易于记忆的22个字母文字,C选项说法正确;象形文字是古代埃及人发明的,选项A排除;阿拉马文字、拉丁字母都是腓尼基字母文字演化而来的,选项B排除、D两项。所以本题答案为C。12、【正确答案】C;依据“各大学的师生常来自欧洲各个国家,拉丁语是他们通用的语言,大学颁发的学位证书在全欧洲基督教世界得到认可,毕业生具有在欧洲各个大学任教的权利”,可知当时的大学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不仅各大学的师生常来自欧洲各个国家,而且为知识分子在欧洲各地的流动提供了可能,C说法正确;题干没有强调当时的大学受到基督教的支配,而且中世纪大学有一定的自治权,A排除;题干并没有强调当时的大学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而是强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的特点,B排除;题干没有体现当时的大学与古希腊传统之间的关系,D排除。C说法正确。13、【正确答案】D;【详解】据题意可知,英国首相皮特认为《居住发》限制了工人的自由流动,不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所以《居住发》限制的逐步取消有利于创造经济发展的有利环境,D项正确;此时英国的工业革命早已经开始,排除A项;这一举措只是减少了人口流动的限制,并没有引发人口的过度增长,排除B项;这一举措是减少工人流动的限制,并不是推动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排除C项。故选D项。14、【正确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潮是1908年孟买10多万工人的总罢工,①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期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②错误;伊朗立宪革命是在1905—1911年,③正确;中国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故C项正确;排除A、B、D项。15、【正确答案】B;【详解】据图示内容可知,苏联三五计划期间的目标基本都没有实现,说明目标制定过高,脱离实际,即计划经济建设中存在高指标现象,故选B;苏联实行计划经济,没有遭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排除A;图示主要反映了实际完成情况与目标的差距,无法说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济结构失衡,排除C;从图示上看不出苏联重工业的迅速发展,排除D。故选B。16、【正确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近现代(欧美)。据题干“国际法要求……不得将难民驱逐或送回”可知,国际社会以国际法的形式对难民权益予以保护,D项正确;立法保护不属于保障难民权益的具体实际行动,排除A项;虽然有国际法规定,但对国际法的完全遵守还不能实现,因此难民的基本安全尚不能得到完全保证,排除B项;材料所述属于难民权益保护,与难民概念认定关系不大,排除C项。故选D项。17、【正确答案】(1)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国家富强、社会安定;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史学传承面临危机,为了传承《春秋》史学传统;彰显大一统时代的成就。(2)官修史书成就高,正史占二十四史的一半;创新史学体例,编撰大型类书和地方志;编著主体多元,既有官修,也有私家修史;编撰体制的规范化,从起居注到国史,形成一整套程序;注重经世致用和历史的借鉴功能,《资治通鉴》是典范之作。;(1)此小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材料所体现的时间是汉代的中国。据材料“今汉兴,海内一统”得出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国家富强、社会安定;据材料“诸侯相兼,史记放绝”(诸侯兼并混战,史书丢散、记载中断)得出史学传承面临危机;据材料“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如今汉朝兴起,海内统一,贤明的君主,忠义的臣子的事迹,我作为太史而不予评论记载,中断了国家的历史文献,对此我感到十分不安)可得出彰显大一统时代的成就;据材料“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并结合所学,汉代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司马迁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为了传承《春秋》史学传统而发愤写《史记》。(2)此小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材料所体现的时间是唐宋时期的中国。据材料“唐宋时期所修正史占二十四史的一半”得出官修史书成就高,正史占二十四史的一半;据材料“编纂了各种大型类书和地志”得出创新史学体例,编撰大型类书和地方志;据材料“史馆出现后并不禁止私家修史”得出编著主体多元,既有官修,也有私家修史;据材料“从起居注、时政记、日历,到实录、国史等不同阶段当代史料整理和史书的编撰,都有规范的程序”得出编撰体制的规范化,从起居注到国史,形成一整套程序;据材料“经世致用的中国史学发展到唐宋时代,尤其强调‘会通’”“从历史走向当代、走向未来”“《资治通鉴》是唐宋史学经世致用的典范之作”得出注重经世致用和历史的借鉴功能,《资治通鉴》是典范之作。18、【正确答案】(1)意义:辛亥革命开启了一个破坏的时代,一个让新事物破土萌芽并成长起来的时代。(2)政治:民主共和制取代君主专制;经济:民族工业迅速发展,中国产业工人人数急剧增加;社会生活:除旧布新,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回答具体内容1点)思想文化:民主共和思潮传播,实业救国思潮盛行,民主与科学思潮兴起,白话文逐渐普及,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提出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任意3点);【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11年的中国。意义:根据材料“辛亥革命才开启了这一个破坏的时代,一个让新事物能够从旧秩序中破土萌芽并成长起来的时代”可分析出辛亥革命开启了一个破坏的时代,一个让新事物破土萌芽并成长起来的时代。(2)本题第二小问是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民国初年的中国。政治:结合清王朝的覆灭和民国的建立可分析出民主共和制取代君主专制;经济:结合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可分析出民族工业迅速发展,中国产业工人人数急剧增加;社会生活:结合所学可分析出除旧布新,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回答具体内容1点)思想文化:结合民主共和思想、实业救国思想的传播以及新文化运动等史实可分析出民主共和思潮传播,实业救国思潮盛行,民主与科学思潮兴起,白话文逐渐普及,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提出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任意3点)19、【正确答案】(1)变化:由儒学士人教化乡里(教育百姓向善互助)改为宣讲皇帝的“圣谕”(带有强制力),由教化手段沦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趋势:由儒士发起到政府利用和推广;约束力逐渐增强;逐渐与法律合流(教化法律化或约律合流)。(2)特点:出现族会制,具有民主色彩;宗族管理具有近代化特点;宗族之间具有一定平等性,制度化。原因:西方列强的入侵,民主意识的传播;小农经济的瓦解,冲击传统宗族关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政治运动的影响;宗族意识的淡化。;(1)变化:根据题干材料“顺治皇帝首倡乡约,将《六谕卧碑文》加入乡约宣讲中。雍正皇帝更是亲自制定了《圣谕广训》,作为乡约宣讲的正式文本”根据所学内容,可以得出,宣讲皇帝圣谕成为乡约教育主要内容,取代原来教化乡里内容;从地位类看,根据题干材料“通过乡约巩固国家在基层社会的权威,强化在基层社会的控制。”可知,乡约成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取代原来单纯教化手段。趋势:根据题干材料“明代名臣大儒王阳明、吕坤等人都对乡约的制度或实践有很大的贡献”可知乡约原来由儒士发起,清朝“顺治皇帝首倡乡约,将《六谕卧碑文》加入乡约宣讲中”体现了皇帝的重视,实现由由儒士发起到政府利用和推广转变;根据题干材料“通过乡约巩固国家在基层社会的权威,强化在基层社会的控制。”可知乡约地位提升,约束力增强;根据题干材料“使乡约逐渐成为封建国家社会化的有效途径”、“通过乡约巩固国家在基层社会的权威”可知乡约逐渐与法律合流,具有法律地位,成为国家治理的手段。(2)特点:根据题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