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雄安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1页
河北省雄安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2页
河北省雄安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3页
河北省雄安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4页
河北省雄安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注意事项:1.全卷满分60分,答题时间为6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光辉却短暂的朝代。自隋文帝杨坚结束了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一统华夏,到隋炀帝杨广奢靡无度,引发国难,这个王朝的起落,历经了统一的辉煌与灭亡的惨淡。这反映出()A.统治政策是王朝兴衰的主要原因 B.隋炀帝继承了隋文帝的治国理念C.隋朝和秦朝都是历经二世而亡 D.武力开疆拓域,方能成就帝王伟业2.隋朝大运河全长2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由右图可见,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要意义是()A.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B.加强了北部边防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实现了全国统一3.从下面的材料中可归纳出中国古代两个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太宗初期延揽房玄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皆为忠直廉洁之士;其他如李勣、李靖等,亦为一代名将玄宗对有才干的宰相任用不疑,开元初以姚崇为相,整顿吏治,对实现政局安定起了很大作用。姚崇之后,所用宋璟、张说、韩休、张九龄等,皆为名相,在政治上均有所建树A.虚心纳谏 B.选贤任能 C.勤俭治国 D.重视科举4.阅读下表中的唐朝诗歌,该表中的诗句能够反映出唐朝的()白居易《时世妆》元和妆梳君记取,髻堆面赭非华风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国》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A.社会开放 B.民族交融 C.文化繁荣 D.经济发展5.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农业生产工具中,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格外重要。下列农业生产工具中,属于唐朝时期发明并推广的是()A B C D6.唐朝允许外国人来唐学习,还允许他们从政做官。此外,礼部下设“鸿胪寺”,其主要职能之一就是接待外宾。材料反映的主题是()A.唐朝经济繁荣 B.唐朝开明的民族关系C.盛唐社会风貌 D.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7.下列图片为唐朝时期中日两国的建筑,这反映出当时两国()佛光寺大殿 唐招提寺A.铸币水平相当 B.科技成就突出C.文明交流频繁 D.审美观念一致8.贞观十八年(644年),玄奘回国,唐太宗曰:“闻师访道殊域,今得归还,欢喜无量,可即速来与朕相见。”“殊域”指的是()A.吐蕃 B.新罗 C.天竺 D.日本9.“汉之弊在宗戚,晋之弊在藩屏,长安迭股肱哀,溃堤间孰寇孰王,百劫俱为戎马冢;李国公甚专权,杨国公甚穷武,大乱作脓疮破,沉陆者非夷非虏,九州原似蛀虫巢。”该文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黄巢起义 B.安史之乱 C.朱温灭唐 D.陈胜吴广起义10.赵匡胤称帝后,大力在武将中推广学习儒家经典,所谓“今之武臣,亦当使其读经书,欲其知为治之道也”。上述材料反映了宋朝的政治特点是()A.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B.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C.派文臣担任地方州县的长官 D.大力发展海外贸易11.据统计,北宋宰相共有71人,科举出身的有65人,约占92%;副宰相153人,科举出身的有139人,约占91%。南宋时期科举出身的官僚比例更高。这一现象源于()A.宋代选拔官员的办法发生变化 B.宋代科举考试的题目难度降低C.宋代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D.全国范围营造浓厚的读书风气12.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议行新法,王安石言:“周置泉府之官,以……变通天下之财。今欲理财,则当修泉府之法,以收利权。”帝纳其说。此史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目的之一是()A.抑制土地兼并 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C.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D.加强对人民的控制13.辽致宋朝的国书称:“世修欢契,时遣使轺。”辽圣宗之弟耶律隆庆曾表示:“今与中朝结好,事同一家。”这可以用来印证这一时期()A.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交融 B.民族政权的制度建设C.民族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 D.民族生活方式的演变14.《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是岳飞的代表词作之一,词中写道:“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的“心事”最有可能是()A.南朝与北朝的并立 B.安史之乱的局面C.辽与北宋的并立 D.金与南宋的对峙15.北宋和辽之间的战争持续40余年,而和平维持了100多年;北宋和西夏之间大规模战争不过10年,此后双方边界贸易兴旺;南宋与金双方对峙期间也曾发生过几次战争,但谁也没有足够的力量一举消灭对方。这表明两宋时期()A.汉族政权间混战不断 B.国家统一是历史主流C.和平依然是时代主流 D.王朝并立且政权对峙16.元代王祯的《农书·农器图谱》共记载农具103种……大部分是宋元时期使用、新创或经改良过的。其特点是高效、省力、专用、完善、配套,且已臻于成熟阶段。材料反映出宋元时期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是()A.社会相对安定 B.生产工具先进C.自然条件优越 D.政府重视生产17.某同学选用下面一组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A.宋代商贸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C.元朝国家统一 D.大都闻名世界18.他所开创的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他不仅统一了中国,还尝试将蒙古旧有制度与传统汉制融合统一。材料中的“他”是()A.铁木真 B.阿骨打 C.忽必烈 D.努尔哈赤19.白钢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指出:“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行省官员一定时期内还要觐见皇帝,尽述职之责。”这说明元朝()A.行政机构已经十分复杂 B.继续发挥郡县制的作用C.地方行政权力空前加强 D.对全国实施了有效管辖20.右图反映了元朝时期的()A.重农抑商 B.民族歧视C.民族交融 D.儒学地位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21题14分,22题12分,23题14分,共4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创新制度篇】材料一宋代科举制度基本因袭唐制,但在贡举上仅以进士科为常科。由于不论何等阶层的知识分子,只要进士及第便被委派为官,而且“不数年,辄赫然显贵矣”,科举便成为当时猎取功名的主要途径。宋代凡中状元、榜眼、探花者,顿时成为当时朝野仰羡的人物,更加引起人们对科举的重视。——摘编自韦庆远、柏桦《中国官制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位隋唐时期与科举制相关的皇帝及其采取的措施,(4分)并分析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和谐盛世篇】材料二没有一个朝代,比得上唐朝所发出来的声音,那样华彩美妙,那样大度充实,那样丰富融和,那样令人感到心胸开阔,以致后来的中国人,不得不恭恭敬敬地尊之为“盛唐”。——摘编自李国文《李国文说唐》(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唐朝前期的两个盛世局面。(4分)(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体现唐朝中外文化交流上“西学”与“东传”的史实。(4分)22.唐宋之际,是古代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这一条动脉的畅通与停滞,足以决定唐宋国运的兴衰隆替,其关系密切简直有如真正的动脉之于身体那样。——摘编自全汉昇《唐宋帝国与运河》(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动脉”的中心在哪里,并归纳它的开凿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材料二唐太宗道:“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余),则自不为盗。”——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2)据材料二,归纳唐太宗的理政措施。(2分)材料三宋朝赋税南北方比例对比表时期南方赋税/贯北方赋税/贯南北比例北宋358110004509500044:56南宋600000001431900081:19(3)据材料三,归纳中国古代经济格局的变化趋势。(2分)这种变化最终在哪一朝代完成?(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2分)23.日前,某中学七年级(1)班开展了“宋元时期的政治统治”主题研学活动。(14分)【强化皇权】材料一《宋史·职官志》对知州的职责以及设立知州的目的记载道:“宋初革五季之患,召诸镇节度会于京师,赐第以留之,分命朝臣出守列郡,号权知军州事,军谓兵,州谓民政焉。其后,文武官参为知州军事,二品以上及带中书、枢密院、宣徽使职事,称判某府、州、军、监。”(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意义。(2分)列举宋太祖在政治和经济上分别采取的措施。(2分)【重文轻武】材料二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不能再让军人操纵政权”和“优待士大夫”成为“宋王室历世相传更不放弃”的两条家训。蒋复璁说:“宋代强干弱枝,转变而为重内轻外,再转变而为重文轻武,积习相传,牢不可破。”刘子健认为:“宋代重文轻武,直至南宋亡国都没有觉悟。”(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推行重文轻武政策的措施。(2分)这些措施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2分)【民族交融】材料三从元代开始,行政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本地自然、人文和社会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认同感,人为地制造成了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这种划分行政区域的办法自然加强了中央集权,客观上也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在经济、政治与文化方面的交流。——摘编自邹博主编《中国通史》(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管理地方的制度,并分析这一制度的影响。(4分)(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上述措施及制度的共同作用。(2分)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1.A2.C3.B4.B5.D6.D7.C8.C9.B10.B11.C12.B13.A14.D15.C16.B17.A18.C19.D20.C21.(14分)(1)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武则天首创殿试。(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影响: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2分)(2)局面:“贞观之治”;“开元盛世”。(4分)(3)西学:玄奘西行。东传:鉴真东渡。(4分)22.(12分)(1)中心:洛阳。(2分)积极影响: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答出其中一点即可,2分)(2)措施:轻徭薄赋;选用廉吏;去奢省费;节省开支;发展生产。(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每点1分,共2分)(3)趋势:经济重心逐渐南移。(2分)朝代:南宋。(2分)原因: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北人南迁给南方补充了充足的劳动力,并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等;南方自然环境优越;统治者对农业和水利的重视;等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每点1分,共2分)23.(14分)(1)意义: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2分)措施:政治上,在中央,采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频繁调动州县长官,知州三年一换,在各州府设通判分化知州权力。(答出其中一点即可,1分)经济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