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118高三累并快乐着_第1页
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118高三累并快乐着_第2页
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118高三累并快乐着_第3页
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118高三累并快乐着_第4页
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118高三累并快乐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118高三,累并快乐着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

(第118期)

主题:高三,累并快乐着

【作文指导】

【文题在线】

下面的材料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当今几种中国人的形象。阅读后按要求作文。

最苦恼的中国人:贪官太太,怕丈夫出事。

最傻冒的中国人:球迷。

最累的中国人:高三学生。

最无聊的中国人:娱乐记者。

最得意的中国人:大款。

请围绕其中一个话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作,或虚构故事,或抒写内心感受,或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材料中所给的五个材料,围绕其中一个话题写作,或虚构故事,或抒写内心感受,或发表自己的看法。分析材料中所给的五种中国人的特点:

1.最“苦恼"的贪官太太。既安于已有的荣华富贵,不愿一旦失去,又希望丈夫能保证不东窗事发,眼前的财富不被查封。为避免此类现象存在发生,就应当指出正确的出路,给人以警示。

2.最“傻冒”的球迷。片赤诚之心追随中国足球队出征亚洲各个赛场,花血本追随到韩日世界杯赛场,为中国队摇旗呐喊,声嘶力竭,无论是赢是输,荣誉永远属于绿茵场上的球员,特别是惨败韩日世界杯,让广大球迷伤透了心而似乎无人理解,没有人安慰。还可以从他们那种“执着"精神生发开去,在全社会各行各业中提倡一种“敬业”精神,应该很有意义。

3.最累的高三学生——正在经历着紧张的高三复习生活,中国的高三学生似乎的确是“最累的中国人"。说“累”也许并不为错,或者不完全错,但是,如果把眼光放远大一点,认识到现在的“累"是为将来的生存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人生并非只是喝糖水,人的一生要想辉煌,要想“闻名天下”,要想别人对你尊敬有加,不经历一番“寒彻骨"的艰苦奋斗,取得骄人的成就,怎么可能呢?再说如果把视线放到其他行业中去比较一番,也许会发现,世界上还有比高三学生更“累”的中国人在,父母,科学家,经济学家……,哪一个轻松就能有成就?俗话说:“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几乎每一个成功者都是经历了一番艰苦的搏斗的。“梅花香自苦寒来”“学海无涯苦做舟"。

4.最“无聊”的娱乐记者——他们大多追踪捕捉“星"们的一举一动,特别是他们的花边新闻,写这些“星”们没有意义的报道,迎合社会上低级趣味的人们的心态。他们堪称是最无聊的中国人。至于那些娱乐记者,他们的所作所为也并非都无聊,有的报道还是能符合大众要求的。文章只能说要提高娱乐的品位,尽量做到对大众有启发教育意义,逐步提高大众的欣赏水平,不能一律视作“无聊"而给以“枪毙”。

5.最“得意"的大款——他们成为时代的宠儿,他们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形势需要,成为腰缠万贯的大户,享受着无数人羡慕的高贵生活。对待“大款”也要摆正心态,不能一概认为“为富者必不仁"。的确有些大款发迹是靠歪门邪道,按照“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对那些靠非法途径发家致富者当然应当嗤之以鼻,但是也有很多“大款"是光明正大地凭借自己的吃苦耐劳,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有的在“自己先富起来”之后,还能帮助其他人致富,他们慷慨解囊扶助贫困者,更有支援别人而不图名利者,对这样的人,不能统统视为“为富不仁"。应该总结这些人成功的经验,提倡合理合法地发财致富。以上各类人不能从一个层面去反映,这样就缺乏辩证思维,缺乏与时俱进地对待某些人事的精神。

【佳作赏析】

高三,累并快乐着

“嘭”的一声巨响,五彩斑斓的火焰带着梦想与希望直冲云霄,划破静谧的漫漫夜空,留下一道道最完美灿烂的轨迹。

我行走在江边,看着彼岸升起的烟花,虽非属罕见,却美得不加修饰,仿佛看到了生之繁华,以至于忘了往前挪走一步。

我爱这烟花,确信无疑,就像对书本的感情,偏执而无法扭转。它虽然始终停留在预定的轨道上,却总以自己的方式向盈盈的月光挑战,向绚烂的星空挑战,它注定将成为夜空中的主角。

而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用青涩的期盼与青春的激情写着三年韶华的轻狂,写着初涉人世的沧桑。我们尽情地欢笑,为苦战难题的成功而自豪;我们时而沉默少言,以卖弄奋笔疾书于题海,一面思考未来的人生方向;我们缅怀过往,挥洒受挫时的难抑的悲伤,却又总能拾起风帆,带着期望再次启航。

十二年的人生路,比起时隐时现的烟火,更显出它的坎坷和绵长。或许,它承载的不仅仅是闪光的那一刻精彩,更有人生的蓝图、人生的归宿。

十二年的奋斗只为那几小时的挥笔一搏,它满载了莘莘学子的美好憧憬与向往,满载了不复往昔的汗水与眼泪。它不是生命的终结,却以终结的绝然方式狠狠地画上了一个句号。

回头看看远方,彼岸的烟花依旧在燃放,那大片大片的色彩浸染过江水,突现出姹紫嫣红的波光。我站在江岸俯首凝望,仿佛进入了光影重重的时空隧道,过往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

朋友们喜怒哀乐的脸庞在耀眼夺目的夜空中一个个浮现。要么因为老师的表扬,开心得像个三岁的孩子拍手欢呼雀跃;要么拿着触目惊心的成绩单,难过地悲怆满怀;要么看着同学领着奖状,抛给他一个羡慕又妒忌的眼神,却总也不愿承认他的好;要么就着一道数学题,与朋友争论得面红耳赤。

高考前的十二年就有如此酸甜苦辣的生活,让我们在苦中求进,进中取甜。我们在这些年里不断成长,懂得了把握完满的青春,懂得了体谅他人的无奈。不是只有哲人才懂得思考人生,我们同样也在边走边想。

恍眼中,那空中艳丽的烟花仿佛勾勒出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那里蕴藏的是我们十二年来用动人的心弦谱写的一首青春赞歌。

【阅读拓展】

(一)给自己的生命定价

如果政府必须计算成本与收益,用来评估公共政策的效果,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人的价值应该怎样确定。费恩伯格的做法根据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测定人的价值,或许太没有人情味了。不过还有一个替代方法,就是60多年前喜剧演员杰克·本尼一句着名的台词。

1948年3月,《杰克·本尼秀》广播节目播出了美国广播史上最着名的讽刺小品。本尼从邻居家回来,路上遇到了强盗(由本尼的喜剧搭档埃迪·马尔配音)。

强盗威胁说:“伙计,要钱还是要命?"小品中的本尼是个有名的守财奴,半天没回答,强盗不耐烦了,又重复了一句,“我说,你听到没有,要钱还是要命?”本尼反驳说:“急什么,我这不正在考虑嘛!"

本尼的小品对这个最棘手的价值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政府要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更好地指导政策制定和公共资源配置,只需要让人们给自己的生命定价就够了。

人们可能不愿意或者无法给自己的生命定价,不过我们天天都会面对一些多少有生命威胁的小事,给这些小事定价很容易。

每天我们横穿马路时,要么安全通过,要么被卡车撞倒,我们必须在二者之间作出选择。开车不系安全带、抽烟、到日本料理店吃有毒的河豚鱼,比系上安全带、不抽烟或者吃三文鱼致死的概率要高。丰田雅力士在市内每加仑汽油比凯美瑞多跑7英里非常节油,价格还比凯美瑞便宜大约7000美元。但是,一旦发生撞车事故,乘坐雅力士车的死亡率比凯美瑞要高20%。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谢林建议,根据人们肯为自己的生命安全花多少钱测定他们给自己的生命定的价。他写道:“把不起眼的那些细微风险增加一点点,让消费者(纳税人、院外说客、调查问卷起草者、答卷人等)对此发表意见,表现出他们好像有某种偏好,尽管事实不一定是这样的,就可以把拯救生命决策中的重要因素筛选出来。人们在投人身保险时就是这样做的,他们在保护自己生命时也会这样。”

一项关于家长为孩子购买自行车用头盔意愿的研究得出结论,在父母心目中孩子的价值为170万~360万美元。距离联邦超级基金(Superfund)治理名单上的污染区越近房价越低,分析结果是:人们最多愿意出460万美元避免致癌风险。测算生命价值的另一个办法是分析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对生命威胁越大的工作工资就越高,从工资的差额可以计算出生命的价值,假如一个人接受一份新工作,每年可以多收入100美元,而相应的死亡概率将增加十万分之一。那么,经济学家可以得出结论,这个人认为自己生命的价值是100美元的10万倍,也就是1000万美元。

很多国家已经接受通过这一类方法来测定社会愿意付出多大成本以避免人员伤亡。这类方法迎合公民的意愿,因而比那些根据经济损失或其他客观标准来计算的方法更具有民主色彩。如果运输部确定美国民众为了避免交通事故死亡,最多愿意支付580万美元,那么它就有足够的理由反对那些为了减少1个人死亡而预算超过580万美元的道路改进方案。

农业部过去对于生命价值的计算在很大程度上与“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受害者的补偿金的算法相同,根据死者生前的生产能力计算损失。不过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它改变了计方式,转而根据人们的支付意愿计算生命价值。如今,它有一套精密的计算系统,有人从中发现困扰了美国一年的139万例沙门氏菌案件的社会成本是260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用于赔偿415名因感染这种疾病而死亡的患者,该部官员认定每个死者生命的价值为540万美元。

健康管理部门倾向于以年为单位来计算生命价值,而不愿意按一生来计算,它们的假定不无道理,即我们大家无论如何都会死,政府采取行动只可能稍稍推迟死亡时间,却不能完全避免死亡。最复杂的分析法是把获救生命的生活质量考虑在内,假定一个人疾病缠身或丧失自理能力,他一年的生命价值要低于完全健康的人一年的生命价值。这样就创造出一个新的衡量标准:质量调整生命年,即QALY。

交通部使用计算伤亡生命价值的等级体系来确定某条道路是否需要翻修或重新规划,例如,轻伤的成本是正常生命的0.0002%;重伤的成本则是正常生命的3/4以上。食品与药物管理局估计冠心病患者平均要少活13年,从患者方面来说,损失的价值大约是84万美元。

有些国家的政府已经把这类工具作为评估和制定政策的标准。例如2003年,澳大利亚健康部门的经济分析小组建议改变烟草制品包装上的警示。他们的分析所依据的事实是,每年可以减少大约400个死亡病例,相当于每年2.5亿澳元的收益,而每年的成本大约是1.3亿澳元,也就是人们少抽烟造成了国家税收的减少。

这些价值评估技术提供了计算国家财富的一个新方法。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把1970年至2000年美国人预期寿命延长的价值加到一起,得出这样的结论:美国的国民财富平均每年增加5.4万亿美元。

(二)人体的3秒钟定则

神秘的3秒钟节奏

你也许是一个球迷,那你有没有掐表算过人们在赢球之后的拥抱时间英国心理学家艾米斯·纳吉可留意过这件事情。她观看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21项运动赛事录像,并对赛后运动员与教练、队友、对手之间的拥抱进行了计时,结果发现,来自32个国家的运动员和教练,每次拥抱的时间平均为3秒。

而此前,科学家通过一项跨文化的研究就曾表明,人类行为的“3秒钟节奏”在生活中十分普遍:

科学家对世界上14种语言的口语进行了录音,分析后发现:每位说话者每隔3秒钟左右都要做一次短暂的间歇性停顿,即使是朗诵诗歌时也不例外;

两人握手时的摆动、抚摸孩子的亲昵表示、挥手告别等等,其动作节律要么是3秒钟,要么是3秒钟的倍数;

摄影师拍照片时,为一个画面停留的时间通常接近3秒或,是其倍数;

在田径赛场上,从发出预备令到开始的时间间隔大约是3秒钟:

交通信号灯由黄变红有3秒钟间歇,这样可使驾车者从容刹车;

时间为3秒或3秒倍数的广告镜头是收视效果最好的;

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也都遵循3秒钟的节奏,所以听起来非常悦耳;

美国的心理学家经过对1万多名约会者进行研究后发现:初次见面时,大多数人在3秒,钟内就作出了是否和对方继续交往的决定;

不仅如此,我们的许多基本生理活动,如一次深呼吸,以及神经系统的某些功能运行,持续时间也是3秒钟。

3秒钟恰到好处

这一现象不仅限于人类。一些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某些生理活动也遵循这一规律。例如,科学家对生活在动物园中的长颈鹿、浣熊、熊猫和袋鼠等动物进行研究后发现:从咀嚼到排便,虽然它们每一个动作持续的时间相当多变,但平均时间是3秒钟。

凡此种种,让心理学家很早就产生一种猜测:3秒钟间隔也许是人类感知生命的一个基本单位,我们对于“此刻"的感知,大概就倾向于持续3秒钟。这个猜测简称为“3秒钟定则”。

你可不要小觑这短短的3秒钟。有神经生物学家认为,这一节奏从根本上决定了人类自身和社会的进化。如果这个节奏时间缩短,比如缩短到10毫秒,那么尽管我们也许能够对外界潜在的威胁作出更快速的反应,但随之而来的副作用是,我们将时刻生活在恐惧和提心吊胆之中。例如在上述情况下,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一颗朝你呼啸而来的子弹,就像能看到一只铅球向你砸来一样。反之,如果节奏延长到1分钟,那么我们对自然界中发生的许多事情都将无法作出及时的反应。例如,当地震发生时,如果需要1分钟才能反应过来,那么没来得及逃跑命可能就丢了。

总之,正是这恰到好处的3秒钟,使我们既能够对外界的威胁适时地作出反应,又能够比较从容地生活——任何改变都可能不利于我们的生存。

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3秒钟节奏"呢这个秘密或许就藏在我们的大脑中。科学家认为,人的大脑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每隔3秒钟要重新调整—次,因为大脑不能对繁杂的外界事物同时作出反应。换句话说,客观事物每次作用于人脑并使之作出反应的时间约为3秒钟,不足3秒钟容易出现差错,超过3秒钟则显得多余。

【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

奶奶的玉簪子

王秋珍

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

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每天早上,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玉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

它安安稳稳地插在奶奶的发髻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

丢了玉簪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

奶奶终日愁眉紧锁。

爷爷帮奶奶找了这头翻了那头咱们眼睛花了记性差了,还是叫儿子找候,他找东西可机灵了。”奶奶茫然而凄切的眼神,让爷爷心痛。爷爷想不出别的法子,就几次三番地给父亲打电话,三年不回家的父亲回家了。

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父亲宽慰道:“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

长了翅膀飞走。父亲让奶奶好好回忆,回忆玉簪子丢之前,自己去过哪些地,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父亲跟着奶奶来到了田野。

田垄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奶奶轻轻地碰了碰它们的小脑袋说:“两天不见,又长大了。”父亲蹲下身,拨弄起扁豆。也许奶奶和扁豆聊天的时候,玉簪子掉了下来。奶奶看着父亲的侧影说:“小时候,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我就买了个大花盆,把扁豆种在家门口。"父亲哦了一声,直起身来,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

走进莱地,一畦畦的莱好热闹呀。它们被奶奶伺候得像她的发髻一样,整整齐齐,乖巧听话。奶奶带父亲来到空心莱前。奶奶问:“还记得那个空心莱的故事吗?”父亲站在陌生的土地上,拨弄着和他生分的空心莱说:“记得记得。狐狸精妲己在纣王面前进谗言,要宰相比干挖心表忠诚。比干临死前,姜子牙给了他一道符,教他挖心后,将符贴于胸口,立即策马飞奔,不要回头,即使无心也不会死。比干照做了,没想到中途遇到一个妇人,在叫卖空心菜。比干好奇地一回头,立刻摔下马死了。"

奶奶点了点头,说:“小时候,你最爱看小人书。”奶奶老了,也许,她只想陷进回忆,徜徉老时光了。

奶奶又带着父亲来到了老房子。老房子并不住人,但奶奶还是经常要去走走。二楼放着奶奶的织布机。这些年,奶奶并不用它了,可她还是经常要上去擦拭一番。父亲埋头细细地查找,织布机的上上下下、角角落落都不能放过。奶奶在一边絮絮叨叨:“咱们东阳的土布很有名,你以前盖的荷花被就是我在这儿织的。"父亲不由得感叹道:“想不到一晃就这么多年了在织布机边上,父亲发现了一个樟木箱子。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显然是有人经常要打开它。玉簪子会不会遗落在里边?父亲打开了樟木箱,他的眼睛突然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

只已经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叠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鸦着很多扁豆花的画。

奶奶正要开口,父亲抢了先:“就是用这把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是您带我登门道歉,还给人家装上了新玻璃。这个风车,是有一次赶会场时看见的,我很喜欢,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钱……”父亲说着说着,眼睛有些发涩了。

父亲闭了闭眼睛,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

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他看到了什么?

一只玉簪子!

一只剔透的玉簪子!

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

如今,当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到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总也找不到?奶奶总是笑而不语。这时,在一旁的父亲总是挠了挠头皮。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10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叙述了奶奶“骗"父亲回家找玉簪子的故事,表现老人珍视亲情,同时需要子女更多的关爱,子女应该常回家陪伴老人的主题。

B.“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这是一处生动的细节描写。奶奶思念父亲心切,终于见到父亲了,眼泪便忍不住一下子流了下来,奶奶这是喜极而泣。

C.“眼神一遍遍地抚摸”,作者运用了写实的手法,写出了奶奶三年来对父亲深切的思念和见到父亲的极度喜悦之情。

D.奶奶带父亲找玉簪子,从扁豆地到菜地,再到老房子。一路上奶奶不着急自己的玉簪子,却叨念着父亲小时候的事情。这从侧面反映出,父亲几年不回家,奶奶想他。

2.请概括文中奶奶的形象。

3.小说中“玉簪”起到了哪些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与解析

1.C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相关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