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渣处理厂搬迁技改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2_第1页
废渣处理厂搬迁技改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2_第2页
废渣处理厂搬迁技改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2_第3页
废渣处理厂搬迁技改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2_第4页
废渣处理厂搬迁技改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废渣处理厂搬迁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编号:)**省***有限公司二O一一年十二月编制大英县废渣处理厂搬迁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PAGE56目录1总论 11.1项目背景 11.1.1项目名称 11.1.2项目承办单位 11.1.3项目拟建地址、地点 11.1.4项目建设规模与目标 11.1.5项目投资资金及效益情况 11.2研究工作概况 21.3编制依据和编制原则 31.3.1编制依据 31.3.2编制原则 41.4可行性研究结论 52项目背景、市场预测与分析 62.1项目背景 62.1.1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 62.1.2项目由来 62.1.3政策背景 72.2市场预测分析 82.2.1从生产及消费现状看市场需求 82.2.2市场增幅需求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02.2.3市场竞争优势及风险分析 15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73建设项目选址 183.1项目选址原则 183.2项目场址 183.3项目区的建设条件 183.3.1项目地理位置 183.3.2自然条件 193.3.3社会经济状况 223.3.4交通运输情况 283.4项目建设条件优势分析 293.5项目选址意见 324项目总体方案设计 334.1项目建设总体方案 334.2项目建设方针、目标及标准 344.3项目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364.3.1产品特点、技术 364.3.2生产方案及工艺流程 374.3.3自动控制方案 394.3.4设备方案 404.3.5原材料、动力和燃料消耗 414.4总平面布置和交通运输 424.4.1总平面布置 424.4.2项目内外运输方案 444.5工程建设方案 444.5.1主体工程建设 444.5.2配套工程建设 454.5.3工程建设投资估算 485环境保护 495.1项目区环境现状分析 495.2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分析 505.2.1项目建设期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505.2.2项目运行期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525.3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535.4环境保护措施 545.4.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545.4.2运行期环境保护措施 565.5环境保护投资 565.6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576节能、消防和安全 586.1节能 586.1.1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586.1.2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596.1.3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606.1.4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606.2消防 626.2.1设计依据 626.2.2设计中的消防措施 636.3劳动安全及工业卫生 636.3.1设计依据 636.3.2主要安全卫生措施 647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劳动定员 687.1项目实施及运行的组织与管理 687.2劳动定员 697.3管理措施 697.3.1建设期管理 697.3.2建成后经营管理 707.4技术培训 708项目施工条件和进度计划 728.1施工条件 728.2进度计划 729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759.1投资估算依据 759.2项目总投资估算 759.2.1估算说明 759.2.2总投资估算 769.3资金来源及资金筹措 779.4资金使用和管理 7710项目经济评价 7810.1财务评价依据 7810.2财务计算 7910.2.1成本概算 7910.2.2销售(营业)收入 8010.2.3销售(营业)税金及附加 8110.2.4利润及分配 8110.3盈利能力分析 8210.4清偿能力分析 8210.5盈亏平衡分析 8310.6敏感性分析 8310.7财务评价结论 8411项目社会及经济分析 9211.1社会影响 9211.1.1项目对本地区社会影响分析 9211.1.2项目与本地区互适性分析 9311.2经济评价 9311.2.1经济效益 9311.2.2项目经济评价 9412项目主要风险分析 9512.1政策风险 9512.2市场风险 9512.3财务风险 9612.4社会风险 9612.5经营风险 9613结论和建议 9913.1结论 9913.2建议 10014附录 10114.1附件 10114.1.1**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 10114.1.2企业相关证明文件 10214.1.3废弃物委托处理协议 10414.2附图 10714.2.1项目地理位置及交通图 1071总论1.1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废渣处理厂搬迁技改项目。1.1.2项目承办单位**废渣处理厂。1.1.3项目拟建地址、地点**省**工业集中发展区•化工园区。1.1.4项目建设规模与目标本项目为搬迁技改项目,即:在**工业集中发展区•化工园区搬迁新建一个年产3000吨的防水油膏、6000吨的沥青调和油脂和2000吨的混合脂肪酸的项目。项目总占地面积50亩,总建筑面积约9300m2,项目总投资约5500万元人民币,建设期为24个月。主要建设内容为:车间厂房、库房、1.1.5项目投资资金及效益情况项目总投资约人民币5500万元。项目建成后,年产3000吨的防水油膏、6000吨的沥青调和油脂和2000吨的混合脂肪酸,实现年销售收入5956万元,利润1412.75万元,利税736.59万元。根据该项目投资成本所需要的时间及预计净利率水平进行分析,该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为4.63年,投资回收率在20%以上,从动态投资回收期和投资回收率的数据表明,该项投资回报能力强。表1-1本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序号指标单位数量评价标准是否可行1建设规模1.1占地面积亩501.2建筑规模m293001.2.1车间厂房m250001.2.2产品及原料储存房m233001.2.3办公及辅助用房m210001.2.4围墙及道路m21002公司定员人603经济指标3.1总投资万元55003.2年均销售收入万元59563.3年均总本本费用万元4159.853.4年均销售税金及附加万元383.43.5年均利润总额万元1412.753.6年均所得税万元353.193.7年均净利润万元1059.563.8投资利润率%19.263.9投资利税率%13.393.1财务内部收益率%25>12%是3.11财务净现值(I=12%)3541>0是3.12全部投资回收期年4.63是3.13盈亏平衡点%30.701.2研究工作概况我公司接受委托后,在系统收集**工业集中发展区•化工园区及邻区背景资料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和理解了本工程的技术基础资料,并于2011年12月中旬,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赴现场开展实地调查、数据收集等工作。然后转入室内资料综合研究、报告撰写和图件编绘,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最后报行业主管部门审查通过。本项目分三期完成,本报告重点针对第一期工程相关内容进行可行性论证。1.3编制依据和编制原则1.3.1编制依据1、法律法规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6)《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8)《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9)《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标准(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五”规划》;(2)《**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3)《**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5)《资源综合利用目录》;(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7)《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与深度的规定》。3、其它附件和资料项目投资单位和技术负责单位相关技术资料和其它附件。1.3.2编制原则本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严格按照技术先进、低能耗、低污染、控制投资的要求,遵循下述原则:(1)以求实、科学的态度进行细致的论证和比较,做到技术先进、可靠、环保、经济合理,为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2)遵循国家有关产业政策,深入进行市场调查,紧密跟踪产品市场走势,确保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3)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建设项目有关消防、安全、卫生、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管理规定、规范,安全环保设施设计严格执行“三同时”,做到各种有害物达标排放,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综合利用水平。(4)通过本项目的建设,为**市资源环保产业基地的建设打好基础,为资源环保产业链起好“龙头”作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增强企业的整体经济实力,使企业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在总体布局中,力求做到功能分区明确、生产流程顺、交通组织合理,环境保护良好,空间处理协调,厂容厂貌整洁,有利于生产管理和工程分区建设。1.4可行性研究结论****废渣处理厂拟在**工业集中发展区•化工园区搬迁新建一个年产3000吨的防水油膏、6000吨的沥青调和油脂和2000吨的混合脂肪酸的项目。项目建设目标明确具体,建设条件优越,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或规划,为项目地重点发展项目之一。项目投资结构合理,建设规模适宜,资金安排合理,管理体系健全,财务分析经济效果可行,项目收益较好。项目从建设规划、投资规模到经营管理均切实可行,抗市场风险能力强,立项目标准确,对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市场广阔,具有显著的财务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建议项目尽早立项,并尽快筹措资金,抓紧实施。并建议相关政府给予一定政策支持,使项目早日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2项目背景、市场预测与分析2.1项目背景2.1.1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本项目由****废渣处理厂全权负责。****废渣处理厂,始建于2009年,是一家根据国家产业要求新建的废渣处理和利用的环保型企业。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以长远的战略眼光,审时度势,广纳贤才;在技术上,掌握了废渣处理提取行业的成熟技术;在管理上,从厂长到车间主任、班长,都具有多年从事废渣处理生产和安全的管理经验;因为有着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管理机制,使得公司可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收率,为下游用户提供保障。公司拟建项目地处**工业集中园区,作为一个能源环保产业,其产品销售具有广阔的空间。公司一贯遵循以质量求生存,以科技求发展,以管理求效率,以服务求信誉的治厂方针,努力做好每一批产品,以高质量的产品奉献社会。2.1.2项目由来本项目为异地搬迁新建项目。项目原址位于**隆盛镇犀牛石村,项目原生产规模为:酸渣年处理量3000吨,碱渣1000吨,油泥1000吨。因原厂址土地租期已满,且原厂址土地规模不能满足企业目前的高速发展需求。为配合**对工业项目的集中规划需求,适应新时期发展对现代化工业的需要,项目拟搬迁至**工业集中发展区•化工园区,异地新建。项目总占地面积50亩,总投资5500万元,建成一个年产3000吨的防水油膏、6000吨的沥青调和油脂和2000吨的混合脂肪酸的现代化新型环保企业。2.1.3政策背景本项目所需生产原料全部为油脂化工产生的副产品,而这些产品一般用于铸造用合脂油和烧火油,由于它的热值低、烟气大,所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极大。本项目是把油脂化工产生的副产品通过加工改性后,具有抗氧化、流动性,与石油沥青中胶质、沥青质互溶,从而改善了沥青质的分散程度,增大沥青针入度降低沥青的软化点。属于工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类环保项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明确指出了对冶金固体废弃物(含冶金矿山废石、尾矿,钢铁厂产生的各类尘、泥、渣、铁皮等)综合利用先进工艺技术、冶金废液(含废水、废酸、废油等)循环利用工艺技术与设备等产业的鼓励与支持。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结构政策,即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第一类鼓励类,第三十八项“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中第15款“‘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此外,在《资源综合利用目录(2003年修订)》中,也明确指出了利用炼油、合成氨、合成润滑油、有机合成及其他化工生产过程的废渣、废催化剂回收的贵重金属、絮凝剂及各类载体生产的再生制品及其他加工产品。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项目建设提供了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无疑使广大投资者坚定了投资信心和决心。2.2市场预测分析2.2.1从生产及消费现状看市场需求随着石油资源的日渐枯竭,各国在大力开发生物柴油,并努力推广另一石油产品。石油沥青的替代产品的开发应用一直处于空白。本项目的投产将达到年产3000吨防水油膏及8000吨沥青调和油脂的规模。产品具有较高的芳烃含量,和SBS及其它高分子材料有较好的相容性,用与防水卷材、高等级道路沥青及重交沥青生产中溶解SBS或其他高分子材料。并且本产品无异味,芳烃含量高,与橡胶的相容性好,可作为橡胶的软化剂,有助于橡胶助剂和炭黑的分散,能有效改善胶料的压出、压延性能;提高混炼胶的粘性和强度,提高制品的抗水膨胀性;对橡胶有一定的补强作用,用量加大时可提高橡胶的硬度。对橡胶有增塑、增粘、补强的作用,可代替松香、古马隆树脂、C9树脂,适用于制作鞋底、橡胶制品,橡胶传送带等。我国目前正处于大力建设中,各种基础设施也在大力完善与改进,而道路桥梁却是串联起各个环节的重用组成部分。现在各个路段都使用沥青铺设路面,所以在这方面上将有很大的需求量。就我国现在的建筑防水行业来说,防水材料的现状和将来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考虑今后的需要和实际可能,参考国外的经验,我国建筑防水材料的技术路线可表述如下:建筑防水材料通过大力发展新型建筑防水材料,相应改进应用技术,组织技术攻关,争取以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我国建筑防水中在的主要问题,大幅度提高防水工程的质量,达到基本上根治建筑严重渗漏的目的,然后再以5年左右的时间,在材料和施工技术上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建筑防水材料的技术路线:根据我国建筑防水材料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考虑今后的需要和实际可能,参考国外的经验,我国建筑防水材料的技术路线可表述如下:限制纸胎油毡,大力发展改性沥青油毡,积极推进高分子防水卷材,适当发展防水涂料,努力开发密封材料,并注意开发地下止水、堵漏材料和硬质聚氨酯发泡防水保温一体材料,逐步减少低档材料和相应提高各类中高档材料的比例,全面提高我国防水材料的整体水平,相应解决有关的施工机具、配套材料和施工技术,彻底根治严重的建筑渗漏,保证防水工程使用期的稳步提高。在改性油毡方面重点发展SBS改性油毡,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推进APP改性油毡产量的增加,逐步降低或取消再生胶改性沥青油毡。在改性油毡用胎体方面,提倡聚酯毡、玻纤毡及聚酯玻纤复合胎,限制乃至淘汰棉纤维基复合胎体。高分子防水片材重点推广EPDM卷材,积极研制新一代PVC防水卷材,限制CPE基防水卷材,淘汰再生胶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宜重点发展聚氨酯和丙烯酸水乳防水涂料和橡胶改性沥青防水涂料。聚氨酯防水涂料由煤焦油型向石油沥青聚氨酯和纯聚氨酯过渡。橡胶改性沥青涂料方面积极开发和推广高固体含量和高质量的橡胶改性沥青涂料,大大降低以至取消PVC和塑料油膏的使用。积极开发丙烯酸等外墙防水涂料,解决墙体渗漏问题。在粘接技术方面,实行热粘、热熔和冷粘并举的方针。开发和推广热粘用建筑沥青及其无污染加热设备,为改性油毡和氧化沥青油毡叠层系统热粘创造条件。积极研制沥青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卷材、不同稠度防水涂料、建筑密封膏所需的各种施工机具,如沥青油毡用的喷灯和喷灯车;PVC防水卷材热空气焊接机;EPDM防水卷材用的自粘接缝胶粘带和覆盖带;密封膏施工用的嵌缝枪;各种涂料用的喷枪;机械固定法需要的各种固定件,等等。部配件类产品:重点发展水落管弯接头、水落口杯、内滤盖、漏斗帽、排泛管、阴阳角座、泛水压条、变形缝封盖件、设施基座部件等。在重点发展以上防水材料和产品的同时,应在经营管理上采取“实施名牌战略、优化配置原材料”等措施。鼓励大中型骨干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充分利用其先进的生产技术,立足产品质量的高品位,努力创出名牌产品,还有就是全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产业。2.2.2市场增幅需求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建筑防水沥青嵌缝油膏行业保持了多年高速增长,并随着我国加入WTO,近年来,建筑防水沥青嵌缝油膏行业的出口也形势喜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建筑防水沥青嵌缝油膏行业发展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如国内需求下降,出口减少等,建筑防水沥青嵌缝油膏行业普遍出现了经营不景气和利润下降的局面,2009年,随着我国经济刺激计划出台和全球经济走出低谷,我国建筑防水沥青嵌缝油膏行业也逐渐从金融危机的打击中恢复,重新进入良性发展轨道,进入2010年,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面临波折,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呼声逐渐升温,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建筑防水沥青嵌缝油膏行业中技术含量低的人力密集型企业,缺乏品牌的出口导向型企业面临发展危机,而注重培养品牌和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将占得先机,建筑防水沥青嵌缝油膏行业企业如何面对新的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制定适合当前形势和自身特点的发展策略与竞争策略,是建筑防水沥青嵌缝油膏行业企业在未来两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图2-12003-2009年行业企业数量发展状况图2-22003-2009年行业亏损企业数量状况图2-32003-2009年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发展状况图2-42003-2009年行业销售收入发展状况图2-52003-2009年行业利润总额发展状况图2-62003-2009年行业利润率变化趋势分析图2-72010-2014年我国防水油膏项目行业产量预测分析图2-82010-2014年我国防水油膏项目行业需求预测分析图2-9我国防水油膏项目市场供应区域分布分析图2-10我国防水油膏项目市场需求区域分布分析图2-112010年-2014年橡胶防水油膏项目产品价格预测分析图2-12行业活力系数评价2.2.3市场竞争优势及风险分析1、竞争力分析从公司生产规模来讲,该项目生产规模庞大、产品品种繁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益,同种质量规格的产成品具有成本这一明显优势。到目前为止,企业的生产规模是西南较大的防水油膏的生产基地。近期公司的发展目标是成为西南最大废渣处理生产利用基地之一。从产品生产工艺角度说,由于目前公司整体的技术力量雄厚、生产工艺精湛,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完善,该公司为生产防水油膏及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具有技术先进等最大优势。其次,公司与多家工业原料提供商达成协议,原料来源广阔,成本低廉,质量较好,回收利用率较高,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再者,就产品市场而言,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的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为产品的良好销售提高了扎实的基础。公司在多方经营国内市场的同时,还将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这为公司下一步深层次开发国际广阔市场打下良好基础。2、市场风险分析来自息旺能源公司沥青产业链的产品经理李耀华先生在第三届亚洲沥青会议上做了“中国沥青需求前景及对亚洲市场影响”的发言,详细回顾了2010年中国沥青市场的情况,对未来5年的需求做出了预测,并详细剖析了高油价、经济政策调整、对外依存度降低等沥青市场的热点话题。李耀华指出,作为“十一五”的收关年,中国沥青表观消费量突破2000万吨大关,达到2012万吨,同比增长26%,其中国内产量1216万吨,进口量409万吨,均创历史新高,出口量达到15万吨。结合C1对亚洲沥青供应的统计数据,2010年中国沥青消费占亚洲沥青供应总量的比例超过四成。对于2011年的沥青需求,李耀华认为需求有望保持增长,但经历了“十一五”的井喷后,中国沥青需求的增幅或会出现大幅回落,根据C1在今年年初的预测,2011年的表观消费量增长2.8%至2070万吨,国内产量保持增长,但由于韩国沥青供应减少,进口量或高位回落。虽然短期内增幅放缓,但根据前两个5年计划的经验,在经过了2011-2013年的缓慢增长后,赶工需求和养护需求将推动表观消费量增速加快,2015年的表观消费量有望达到2770万吨。另一方面,李耀华表示近期高油价并没有严重打压沥青需求,华东、北方和华中客户储备需求旺盛,一季度表观消费量预计同比小幅增长,但根据往年的经验,上半年的连续涨价很有可能对下半年的价格形成打压,如果原油继续上冲,沥青可能会维持滞涨态势,如果原油下跌,沥青价格下跌的机会非常大。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这个倡导节能减排,环保绿色的政策下资源的回收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我国“三废一噪”的处理还存在很多不足,在此背景下****废渣处理厂对废渣进行处理从而转化成可利用的防水油膏和沥青调和油的产品,既符合国家环保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要求,又符合市场对沥青和防水油膏的需求。作为国家鼓励行业和新兴产业,本项目具有很高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不仅可以为国家节能减排事业做贡献,对产业调整发展和行业规划也有巨大作用。项目符合相关政策法规,布局合理、运输方便、建设方案可行,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创造国家税收、调整产业结构、满足市场供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项目建设十分必要。3建设项目选址3.1项目选址原则1、项目建设符合**相关发展规划和政策。2、建设地点选在隆盛镇工业园区,交通便利,供电方便,利于原料和产品运输。3、当地政府对项目的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利于项目的建设。4、具备水源、土地、劳力及技术等基本条件。5、厂区附近没有环境敏感点。3.2项目场址项目位于**市**隆盛镇工业园区,占地50亩。项目用地符合《**2006-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国土资发大府〔2010〕18号)。隆盛镇位于川中**市西部,地处东径105°21′,北纬30°36′,东接回马镇,**省**隆盛镇南邻**桂花镇,西靠**金元乡,北依射洪县明星镇,境内成南高速路、达成铁路、罗桂公路由东至西穿境而过,幅员面积106.5平方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工业经济基础良好,是**工业经济重镇。3.3项目区的建设条件3.3.1项目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市**境内,**地处于**盆地腹部,涪江中游,与四地市六县(区)接壤,东隔涪江,与蓬溪县相望,南与**市市中区接壤,西南与乐至县接界,西毗中江县,西北与三台县交界,北与射洪县为邻。经度105°21´31″,纬度31°34´52″。区域总面积703平方公里。3.3.2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受地质构造与岩性的影响、地势起伏和缓,自西向东倾斜,沟谷河流纵横,切割浸湿强烈,方山丘陵广布,平地狭小,层状地形明显,根据海拔和相对高度,以及地表形态,成因类型,全县总的分为丘陵和河谷阶地,以丘陵为主,面积680.6平方公里,占全县幅员面积的96。87%,在涪江、郪江及其支流沿岸分布着相对高度在20米以下的河谷阶地,面积21.99平方公里,占全县幅员面积的3.13%地处**斜中部,基地刚硬、稳定,中生代盖较厚,形成平缓的穹窿或鼻状构造,境内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全部为东西向褶皱构造,包括仓山背斜,职水向斜,蓬莱镇背斜,河场边向斜,金元场背斜及木鱼石向斜。评价项目厂区所在地地表平整,无沟谷冲刷、土石堆积地貌形态。厂区周围地势平坦、开阔。地质特点:**境内地质构造简单,境内多为砂岩、泥岩和砂泥岩,岩层大部分为泥砂质岩层,系中生纪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1)岩层,平坝为第四系河流冲积物,厚1-10m,5m以上多为浮土层,下层为沙土层,坡地多为砂、页岩,砂岩的平均裂缝为2.1%。全部为东西向褶皱构造,褶皱平缓,岩层多呈近水平展布,境内出露地层单一,绝大多数为侏罗系地层,间有少量第四纪堆积物分布,其中侏罗系上统为**组是本县分布较广的地层之一,主要分布在郪江下游隆盛镇及天保镇东南角;蓬莱镇组在本县出露面积最广,主要分布在天保镇和蓬莱镇至河边一线以内;第四纪地层主要分布涪江及其支流郪江河沿岸。根据土壤普查结果,全县土壤共计四个土类、八个亚类、十八个土属、五十一个土种。土壤承载能力一般为150-300kp。2、气候**县属**盆地腹部,涪江中游。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夏无酷暑,冬少严寒,气候立体差异明显,水平差异不明显。气象条件:年平均气温:7.7最热月平均气温21.9最冷月平均气温-8.7常年主导风向NW年平均风速2.0m/s年平均最大风速3.1m/s冬季平均风速1.5m/s夏季平均风速1.8m/s年日照时数2968hr年平均降水量161mm年平均蒸发量2020mm3、水文**境内水系发达,河流纵横。主要河流有县境东界的涪江和中部的妻江。境内地下水主要以红层丘陵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为主。孔隙水主要分布在涪江沿岸的一级阶地上,而涪江。基座阶地松散堆积层含水极为贫乏,除上部有暂时性上层滞水外,则基本无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红层丘陵区中界侏罗系中上统沙溪庙组、**组和蓬莱镇组地层中,中层砂岩是红层丘陵区的主要含水层,赋存于砂、泥岩风化带中,含水较为丰富,红层丘陵区的地表水资源较为贫乏。区内地下水储量直接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大,丰枯水年差别明显,埋置深度l0~30m,适宜开采利用。(1)妻江:妻江从**北部的\o"象山"象山镇入境,自西向东横穿**,沿途接纳了马力河、河边河、古柏溪、金元河、同心河、金竹河等支流,构成了典型的格状水系,妻江在**境内全长65.37km,县境内流域面积588平方公里,落差24米。(2)涪江:涪江发源于松潘县雪宝顶,经**市、重庆市合川注入嘉陵江,全长670公里,流域面积36400平方公里。涪江从**回马镇边界线流过,长度为21.3km。4、水资源**水资源总量为148.78亿立方米,其中过境地表水143.16亿立方米,占总量的96.22%;本县地表径流4.78亿立方米,占3.21%;地下水储量0.85亿立方米,占0.57%。由此可见,充分利用入境水源对全县工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解放以来,全县水利建设发展迅速,迄1998年底,共建水库18座,其中中型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5座,小(二)型水库10座;小平塘978口,石河堰213道,提灌站39处,共计蓄、引、提水量0.91亿立方米,有效灌面17.21万亩。境内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为224398千瓦,可开发量39891千瓦,其中涪江94.80%。全县现已建水电站4座,装机容量8700千瓦,年发电量4692.75万度,其中涪江两座,装机容量8125千瓦,年发电量4569.75万度。3.3.3社会经济状况1、行政区划隆盛镇区位于**省**市西北部,面积106.5平方公里,人口约48261。全镇有50个行政村,两个街道居委会,519个社。1951年7月建隆盛乡,1985年7月建隆盛镇,均隶属于篷溪县隆盛区辖,又称星光,1992年9月撤区并隆盛、永前、石门(光明)、同心、民主乡建隆盛镇,辖隆盛、永前、石门(光明)、同心、民主总支(办事处),1997年12月大英建县,隶属**辖。(1)社会经济状况**市**成立于1997年12月28日,地处**盆地中部、涪江中游,幅员面积703平方公里,辖18个镇乡、300个行政村、2903个农业合作社和2个工业园区、1个城市工作委员会,总人口56.67万人,其中城镇居民13.68万人。大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发明于北宋的卓筒井钻井制盐技术,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世界近代石油钻井之父”。大英区位优势突出,交通十分便捷。县城距成都114公里、重庆160公里、绵阳130公里、南充100公里,属成渝经济圈黄金节点城市。近年来,**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实施“新型工业县、优秀旅游城”发展战略,加大富民惠民、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县域经济社会实现突破性发展。近三年,全县GDP年均增长15.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4.7%,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1.6%,实际利用市外资金年均增长42.4%,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61.2%,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9.7%,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18.6%。2008年,全县完成GDP49.1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144万元,规模工业增加14.4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6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20元。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建设丘区工业强县。近三年,全县累计完成工业总投资50.1亿元,其中县城工业集中发展区道路、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投入5.2亿元,园区规模由原来的4平方公里扩大到8.6平方公里,入驻企业80家,工业集中度达到88%,去年被评为全省承接产业转移优秀园区,目前正积极争取进入省级重点产业园区行列。初步形成化工、纺织、机电、食品四大主导产业,现有规模工业企业57户,其中亿元企业8户,全省重点培育的成长型大企业大集团1户;以盛马化工为龙头的石油化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达14户;以久大蓬莱盐化为龙头的盐化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达5户;集聚了纺织企业23家,纺纱能力达30万纱锭/年。2007年以来,大力实施以引进100个项目、培育一个100亿企业、建成产值200亿园区为主要内容的“工业四百工程”,强化企业运行跟踪服务,实现了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09年,力争工业集中发展区入驻企业突破100户,化工、纺织、机电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3户;新创**名牌3个、中国名牌1个。提升城市吸引力,努力创建中国旅游强县。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精细管理城市,建县11年累计投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3亿多元,先后实施了新城区、旅游区、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县城面积由建县初的2.5平方公里扩展到目前的15.4平方公里,增长了6倍;城镇化水平由建县初的9%提高到22.7%,增长了1.5倍。近年来,以中国死海为龙头,以发展休闲体验旅游产业为导向,相继新建了卓筒井国际观光旅游区、郪江漂流园、东方现代农业观光园等特色旅游景点,2008年我县接待国内外游客176万人次。实施了蓬莱商业街、小溪河景观工程、采和湖工程、白鹤坡公园改造等一批重点市政工程,完成了面积达10平方公里的文化旅游度假景区规划。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初见成效,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已命名授牌。省级“双拥”模范县已通过省级检查验收。目前正在开展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省级环保模范县、共产党员示范城和省级文化先进县创建活动。力争2010年成功创建成为中国旅游强县。提升富民推动力,努力建设文明富裕新农村。**为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降雨量930毫米。全县农村居民42.99万人,耕地面积31.45万亩,拥有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15座,水库总库容5529.8万方。近年来,我们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用抓园区的办法抓农业,积极推行“三个集中”,全面落实中省市支农惠农政策,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发展现代畜牧业、现代种植业、现代休闲观光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步伐。目前已初步建成涪江流域循环农业示范园、郪江流域高新设施农业示范园、蓬乐路沿线特色农业综合开发园“三大”农业园区。隆盛镇三家店村新农村建设曾得到温家宝总理的充分肯定。2008年全县完成农业投资3.2亿元;实现畜牧业总产值17.07亿元,出栏生猪62.75万头。2009年力争生猪出栏突破100万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6%以上;农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提升发展新活力,努力建设产业转移承接地。面对建县之初基础差、家底薄的发展困局,我们以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招商作为第一要事,先后引进了盛马化工、中国死海、久大蓬莱盐化、北京行者集团、天骄纺织、科瑞特纺织、锦泰液化、九合生物等一大批企业落户大英。建县11年来,全县累计引进项目632个,直接利用市外资金59.1亿元,招商引资考核连续四年位居**市第一。2008年,全县新引进各类项目80个,其中引进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29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旅游项目5个,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项目27个。其中新引进的北京行者集团投资100亿元建设500MW非晶硅太阳能薄膜电池项目。“十一五”期间可望建成西部最大的光伏产业基地。2009年全县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00个。提升社会凝聚力,努力建设平安和谐大英。近年来,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致力于建设和谐、平安大英,突出抓好民生工程和安全稳定工作,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与社会和谐度。通过全面实施助农增收、社会保障、就业促进等民生工程,城乡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2008年,全县水泥路村通率达85%,提前两年完成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5座,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有力改善;实现劳务输出17.0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0.65亿元;启动实施新村扶贫工程,解决了460名农村特困人口温饱问题;建立完善城镇居民廉租住房长效机制,保证居者有其屋。教育工作接受省政府督导评估获得“优秀”等级,县中职校成功创建省级重点职校,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100%。计生工作成效显著,被国家人口计生委评为全国计划生育技术质量管理先进县,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2.46‰。广播电视普及提高,实现了广播村村通、光纤电视村村通。认真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参合人数达42.99万人,实现了新农合全覆盖。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国家二级甲等医院。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扎实开展。深入开展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全社会法制意识普遍增强。积极引导返乡民工到县内工业企业就业、自主创业、参与新农村建设,保证了返乡人员人心安定。我们将紧紧围绕新型工业县、优秀旅游城的发展目标,按照“提升工业县核心竞争力、提升旅游城整体品质、提升老百姓收入水平、提升新大英和谐指数”的总体思路,力争到2012年,建成以西部光伏产业基地、川中特色油气盐化工基地、全省规模纺织基地、小企业创业基地“四大基地”为优势的新型工业县;建成以“东方布兰桑”文化旅游度假景区为特色的优秀旅游城;建成全省优质生猪养殖出口基地,加快建设文明富裕新农村,开创大英科学发展新局面。(2)新农城建设三家店村位于成南高速公路隆盛出口处,辖8个社,364户,1640人,其中劳动力830人。总耕地面积707亩,其中田260亩,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301元。近年来,该村紧紧抓住“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总体思路,狠抓“四村一园”建设,该村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2006年10月,温总理视察该村工作时给予了高度评价。一是坚持支部带村。积极开展“双培双带”活动,将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全年共举办种养殖技术培训班5期,培训人数达300余人次。二是坚持产业富村。以生猪产业化扶贫项目为载体发展现代畜牧业;引进东方商贸公司、国强牧业有限公司建立祖代、父母代良种猪繁育场,养殖场建成投产后年出栏生猪将达40000头;结合退耕还林,在坡薄地发展九叶青花椒150亩,新栽植油桃、水蜜桃304亩,该村经果林面积占旱作物的64%。为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该村已建立了生猪养殖协会和油桃种植协会。三是坚持基础强村。全村硬化村道路900米,入户路2600米,院坝4000平方米;实施提灌站技改一处,改造低产下湿田110亩,新修渠系50米,整治河道200米,兴建集中供水站2处,让群众吃上了自来水;兴修集水池1处,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在全市率先建成了电气化示范村;实施农户风貌改造280户,14户农户喜迁新居聚居点;庭院美化31200平方米,建沼气池210口,污水处理池120口,实施红层找水100口,改厨、改厕280户,垃圾集中收集点12个;集中打造三家店村3社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呈现出一幅白墙红瓦、花草篱笆、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农村景象。五是建和谐家园。该村已被评为全国科普种养业示范基地,省、市人才开发示范村,全市民主法制示范村。现居**的农业产业化的代表公司:**省国强牧业有限公司;**东方现代农业科技观光园种猪场;**隆盛镇三家店村养殖小区;**现代农业科技园;**卓筒集团利民食品有限公司。3.3.4交通运输情况县境内有达成铁路和沪蓉高速公路、成渝环线高速、205省道、乡镇公路:县内绵阳至重庆、乐至至桂花两条省级公路和五条出境公路全部贯通,16条乡镇公路和省级县级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方便快捷、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能为项目产品的外运提供有效的运输保障。项目所在区域项目所在区域项目所在地项目所在地图3-1项目所在地理位置及交通图3.4项目建设条件优势分析1、政策环境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变当地的产业经济结构、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可得到政府大力的支持。县委县政府十分支持企业的发展,并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1)立足提升支柱产业支撑力,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化。(2)立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工业高新化。(3)立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推进工业经济生态化。(4)立足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加快推进经济国际化。2、地理优势和区位经济发展优势项目所在地**县,地位置优越,市场前景广阔,交通便利。具有明显的地理优势。1999年隆盛镇粮食总产量15137吨。水稻面积6200亩,年产3053吨;玉米面积10620亩,年产4780万吨;红苕面积11466亩,年产1060万吨;小麦面积13544亩,年产4930万吨;豌豆面积378亩,年产609吨;胡豆面积1654亩,年产471吨;油菜面积4368亩,年产菜籽725吨;花生面积4326亩,年产506吨;棉花面积1520亩,年产棉79吨;柑橘507万株,年产2198吨,其中:脐橙129万株,年产481吨;桠柑23万株,年产28吨;改接大红柑5万株;养蚕3838张,年产茧110吨;年产食用菌80吨。镇有抽水机64台,电动机420台,农机总动力2300千瓦。1999年退耕还林300亩,植树2.7万株。全镇有森林10800亩,树木378万株。有耕牛341头,出栏生猪2.6万头,家禽8.5万只,年产禽蛋500吨,羊0.5万只,兔1.3万只。有淡水养鱼面积674.6亩,总产鱼72吨。隆盛镇境内有公路里程15公里,机耕道123公里;机动车65辆,其中:公共汽车6辆、私营汽车59辆。有程控电话450门,已村村通电话。投资100万元新建邮电大楼,安装程控电话100门;投资40万元新建城关医院住院部;投资22万元整治丰收水库渠道3.4公里和大桥村过水隧道,石渠化堰塘17口,新建抽水站2座;投资40万元新建石佛学校初中部教学大楼。1999年,投资40万元整治九龙滩灌渠铁岭村引水支渠3200米,改造盘石至大桥、新开村村道路(碎石化)3.62公里。镇街道1150米,街道房屋面积1220平方米,铺面480间。1998年,投资20万元新建住房5000平方米。1999年投资6万元浇筑街道与火车站水泥路面100米。3、基础设施条件项目建设场址区位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完善。境内外交通便利,水力电力充足,各项基础设施齐备。全镇地属浅丘,土壤系蓬莱本组成土母质,土质肥沃,宜种性广,主产粮食、棉花、油菜、水果、大豆、蔬菜。境内有较为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国家曾先后钻井32口进行开采,现有7口在生产。妻江横贯其境并在沿岸建有120余处电力提灌站;有2条人民渠支渠,3座200万方级水库,有一座750KW级水力发电站,境内有两条高速公路(遂回、成南高速)和一条铁路线(达成线)和一条在建高速铁路线,有省道罗桂路。拥有日供水2000吨自来水厂一座,750KW发电站一座,旧镇区改造基本完毕,路灯改造完毕,有综合市场3座,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网络覆盖全镇,通讯并入市网,村村通马路,村村通电力(电网改造完毕),村村通电话及闭路信号。3.5项目选址意见综合上述,该项目所选场址自然条件优越,社会条件成熟,具备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相关条件。因此,从项目建设条件和地理位置而言,该项目所选场址具备建设的各项条件,可以选择。4项目总体方案设计4.1项目建设总体方案本项目总投资人民币5500万元,占地50亩,总建筑面积9300㎡。预计2013年底全部完工。本项目共分为三期:第一期(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油废渣+防水油膏+沥青调和油(代替糠醛油)。本项目投资1500万元,占地3500㎡,建成后实现消化2000吨油废渣,年产3000吨防水油膏,年产8000吨沥青调和油。主要建设内容:车间厂房、仓库、办公室、住房、道路、配电室及相关配套设施;第二期(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消化沥青+功能沥青(干和沥青)。本项目投资1500万元,占地1800㎡,建成后实现产量20000吨。主要建设内容:厂房、仓库及相关配套设施;第三期(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改性沥青(公路路面之用)。本项目投资2500万元,占地4000㎡,建成后实现产量200000吨。主要建设内容:厂房、仓库及相关配套设施。表4-1项目组成工程分类建设内容规模主体工程厂房6000m仓库2300m办公生活及辅助用房600m附属工程围墙及道路2000m废水池200m公用工程配电及附属用房200m4.2项目建设方针、目标及标准1、建设方针项目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基本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遵循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主体、自主创新、因地制宜、重点突破的方针,加快科技创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政策体系,建立有利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选择环境影响严重、产生量大的废弃资源,组织技术攻关,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坚持重点突破和全面推进相结合,依据资源禀赋和产业构成,形成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群,探索和完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2、建设目标植物沥青黑色粘稠状液体或膏状物,要用于生产铸造粘结剂、橡胶软化剂、水泥预制隔离剂、黑色印刷油墨、沥青涂料、涂料、表面活性炭、皮革助剂及重质燃料等等。石油沥青是原油加工过程的一种产品,在常温下是黑色或黑褐色的粘稠的液体、半固体或固体,主要含有可溶于三氯乙烯的烃类及非烃类衍生物,其性质和组成随原油来源和生产方法的不同而变化。防水油膏是聚氯乙烯塑料防水油膏是以聚氯乙烯、煤焦油加以适量改性材料等,经塑化制成的一种新型建筑防水涂料和防水嵌缝材料。适应性广,粘结度强,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弹塑性,较好的耐寒性、耐腐蚀和抗老化性能。沥青调和油脂是由原油经催化裂化后所得的回炼油或油浆,经减压蒸馏而制成。具有无臭味,低毒易降解等优点。本项目符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制造业领域基础原材料优先主题,也符合制造业领域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优先主题。3、建设标准我国每年的沥青消耗量巨大,我国每年废油渣过剩,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且我国每年建筑消耗沥青量巨大,所以生产防水油膏和沥青调和油等产业的前景光明。(1)执行标准:GB/T510GB/T267GB/T4472GB/T1633GB/T511GB/T260(2)沥青调和油规格及性能表表4-2沥青调和油规格及性能表项目质量指标试验方法DAS-1DAS-2DAS-3GB/T510闪点(开口),℃不大于220GB/T267密度(20℃)1.00-1.20GB/T4472软化点,℃不大于90110120GB/T1633机械杂质,%不大于0.5GB/T511水分,%痕迹GB/T2604.3项目生产工艺技术方案4.3.1产品特点、技术防水油膏(改良性聚氯乙烯胶泥)是一种具有弹性,粘结力强,耐热度高,低温柔性好,老化缓慢,耐酸碱腐蚀,宜热施工并可冷用之优点的一项新型建筑防水材料。是在聚氯乙烯胶泥的基础上改进发展起来的。可取代沥青油毡或其他防水材料。做为建筑屋面,地下防潮,天沟渠道的防水,使用效果良好,施工简便,易于检修,深受用户欢迎。有良好的耐热,耐寒性能。炎热不流滴,不粘脚;寒冬有弹性,以用温度范围+80℃—20℃沥青调和油脂是由原油经催化裂化后所得的回炼油或油浆,经减压蒸馏而制成。具有无臭味,低毒易降解等优点。现代公路和道路发生许多变化:交通流量和行驶频度急剧增长,货运车的轴重不断增加,普遍实行分车道单向行驶,要求进一步提高路面抗流动性,即高温下抗车辙的能力;提高柔性和弹性,即低温下抗开裂的能力;提高耐磨耗能力和延长使用寿命。现代建筑物普遍采用大跨度预应力屋面板,要求屋面防水材料适应大位移,更耐受严酷的高低温气候条件,耐久性更好,有自粘性,方便施工,减少维修工作量。使用环境发生的这些变化对石油沥青的性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石油沥青改性,使其适应上述苛刻使用要求,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经过数十年研究开发,已出现品种繁多的改性道路沥青、防水卷材和涂料,表现出一定的工程实用效果。但鉴于改性后的材料价格通常比普通石油沥青高2~7倍,用户对材料工程性能尚未能充分把握,改性沥青产量增长缓慢。目前改性道路沥青主要用于机场跑道、防水桥面、停车场、运动场、重交通路面、交叉路口和路面转弯处等特殊场合的铺装应用。近来欧洲将改性沥青应用到公路网的养护和补强,较大地推动了改性道路沥青的普遍应用。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涂料主要用于高档建筑物的防水工程。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改性沥青的品种开发和生产技术的发展。改性沥青的品种和制备技术取决于改性剂的类型、加入量和基质沥青(即原料沥青)的组成和性质。由于改性剂品种繁多,形态各异,为了使其与石油沥青形成均匀的可供工程实用的材料,多年来评价了各种类型改性剂,并开发出相应的配方和制备方法,但多数已工程实用的改性沥青属于专利技术和专利产品。4.3.2生产方案及工艺流程1、防水油膏防水油膏(改良性聚氯乙烯胶泥)是一种具有弹性,粘结力强,耐热点的一项新型建筑防水材料。是在聚氯乙烯胶泥的基础上改进发展起来的。可取代沥青油毡或其他防水材料。做为建筑屋面,地下防潮,天沟渠道的防水,使用效果良好,施工简便,易于检修,深受用户欢迎。有良好的耐热,耐寒性能。炎热不流滴,不粘脚;寒冬有弹性,以用温度范围+80℃—20℃防水油膏生产工艺主要是以回收社会上的油泥(包括废润滑油、洗仓油、罐底油及炼油厂油等)为原料,向油泥反应罐内通入蒸汽进行加温蒸煮,加温蒸煮温度控制在80℃工艺流程简图如下:油泥油泥搅拌+水絮凝循环利用水泥沙防水油膏油+石油沥青+膨润土砖厂制砖图4-1防水油膏工艺流程图2、沥青调和油脂沥青调和油脂生产工艺流程主要是将原油经常压蒸馏分出汽油、煤油、柴油等轻质馏分,再经短程蒸馏(残压10~100mmHg)分出短程馏分油,余下的残渣符合道路沥青规格时就可以直接生产出沥青产品,所得沥青也称直馏沥青,是生产道路沥青的主要方法。工艺流程简图如下:植物沥青植物沥青沥青调和油短程蒸馏混合脂肪酸加热图4-2沥青调和油工艺流程图4.3.3自动控制方案1、设置原则根据工艺生产过程的特点及技术要求,本着稳妥可靠、容易操作、维修方便、节约投资、管理高效、性能价格比高的原则,确定本次的自动化水平。本工程为间歇工艺生产过程,而且处理的是腐蚀性带粘稠性的物料,所以不考虑自动控制,只设就地检测仪表,包括压力表和温度表;不设流量计,称重计量采用称重过磅形式。2、仪表选型(1)仪表选型仪表选型的基本原则为: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国产仪表设备;选用性能价格比高的产品;同类产品多家生产,选用质量可靠、信誉良好并具有相关证书的厂商的产品。相关仪表选用防腐蚀仪表。(2)温度测量仪表本项目中和罐、产品罐、冷凝冷却器、尾气水封吸收罐等均设置温度测量仪表,所有温度计均就地安装,就地测量温度。选用防腐蚀的金属套管温度计。(3)压力测量仪表本项目中和罐、产品罐、尾气水封吸收罐等均设置压力测量仪表,所有压力表就地安装,就地测量压力。选用防腐蚀的隔膜压力表。4.3.4设备方案项目所需设备根据实际生产工艺及技术需要进行选定,确保先进性和适用性以及较高的性价比,选用国内先进设备。表4-3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1沉淀罐台42搅拌机台43均质机台44储存罐台65水浸式冷却器台56短程蒸馏器台47冷凝管台38台8原料罐5000m座59成品罐3000m3座310成品罐3000m3座34.3.5原材料、动力和燃料消耗表4-4项目原材料供应表项目序号原材料名称单价(万元/吨)年需求量(吨)供应方Ⅰ废油渣02000盛马化工免费提供Ⅱ植物沥青0.216000省内各油脂公司Ⅲ石油沥青0.6500盛马化工厂Ⅳ膨润土0.03800三台矿业公司表4-5项目能源需求表序号名称单位年用量备注1生活用水m318002生产用水m37200全部循环使用3电万Kwh3604天然气m3600食堂生活用4.4总平面布置和交通运输4.4.1总平面布置1、总平面布置说明主要设计依据采用国内现行规范,包括《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设计规范》(GB50187-2005)等。总平面布置的原则和功能划分:(1)厂区考虑生产设施及办公设施布置的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因地制宜进行布置,重视节约用地,布置紧凑合理。(2)生产装置尽量做到一体化和室内化、物料存放尽量避免露天化,以减少腐蚀和损耗,节约成本。(3)总平面布置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管理方便,考虑地区主导风向,减少环境污染;考虑防火防爆,注意防振防噪,保证安全生产。(4)力求工艺流程通顺,避免管道往返交叉,布局协调,整齐美观。(5)人货分流,适应内外运输,线路短捷顺直;2、总平面布置方案功能分区:按场地使用功能将其分为生产区、辅助生产、联合变电所、罐区和办公区。根据各分区装置生产性质和厂区用地面积,确定厂区主要通道宽度为10m,次要通道宽度为6m、3.5m。生产区:布置沥青,油废渣加工厂工装置、公用工程装置及中央控制室。辅助生产区:循环水场、污水处理场。罐区:布置原料罐区、成品罐区、中间罐区。办公区:布置三层的综合楼、临厂区主入口。3、绿化根据工厂各功能区的生产特性和排放污染物性质及防火、防爆、卫生要求,选择耐性好、抗性强、含油脂少、滞尘能力强及净化大气效果好的植物。在生产管理区为了美化环境,可选择观赏性植物。同时还应注意选择经济、实用、易成活、木苗来源可靠及产地较近的乡土植物。环境景观的塑造主要通过办公区前方广场,并结合绿化设通透式围墙,绿化布置上以常绿乔木为基调,以上乔木、中灌木、下植被的复层种植方式进行搭配种树,形成一年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优美环境景观。绿化布置主要集中在道路两侧的行道树、绿篱和通道中埋地管线空地上的草坪。4、道路设计厂区内主干道宽10米,并设有6米及3.5米宽次干道。厂区内设两个出入口,一个出入口设在办公楼的西北面,并在出入口处设置值班室,消防车以及运输车辆从这个出入口进出;另一个出入口设置在综合办公楼东南侧,为进办公区及生产区入口,并设有值班室,这样使厂区人货分流,互不干扰。项目场址四周进行围墙和绿化建设,既保证了厂区安全和美化环境,又起到与外界隔离,减少噪音污染等作用。5、竖向布置原则及工程的土方工程量工程所用场地平坦,土方工程量小,采用平坡式布置,就地平衡基础余土。4.4.2项目内外运输方案1、运输量计算本工程年运输量为45800吨/年,其中运入量为23800吨/年,运出量为22000吨/年。表4-6运输量表序号货物名称数量(t/a)运输方式1运入原料油23800汽运小计238002运出防水油膏3000沥青调和油脂8000渣油11000部分自用小计220003合计458002、运输方式选择根据年运输量和当地运输条件,本工程拟采用公路运输方式。本工程不新增运输车辆,新增运输量由社会运输力量解决。原辅材料及成品均在厂区内装卸,部分装卸为外来务工人员,部分装卸为公司员工;根据物流周转的频次推算,企业资源能够满足原料及产、成品厂区内周转、运输的需要。4.5工程建设方案4.5.1主体工程建设1、地质条件最大冻土深度380mm地震基本烈度7度地基承载力100KPa(第一层粉土)2、设计原则建筑结构设计力求贯彻“经济、实用和兼顾美观”的原则,根据工艺需要,结合当地地质条件综合考虑。为满足工艺生产的需要,方便操作、检修和管理,尽量采取系统厂房一体化,充分考虑横向组合,力求缩短管线,周转合理、降低能耗,节约用地,减少投资。3、土建方案选择依据工艺生产流程的要求,根据国家现行的标准规范选择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方案。本项目生产车间及仓库单体总长240米(分四部分),宽40米,高度16米,顶部均采取轻钢结构,主体依据性能确定不同的结构形式,条形基础,其他只须硬化地面。4.5.2配套工程建设1、给排水(1)厂区给水1)水源本项目用水为间断性用水,全厂用水量不大,且生产用水采用回用水,并经净化后循环使用。生活用水来自当地供水网。2)给水系统本项目给水系统划分为以下4个系统:生活给水系统生产、低压消防给水系统稳高压消防水系统„循环水系统其中厂区新建的消防供水系统,主要包括消防水泵及直接引入净化江水的消防水管网,厂区环状消防供水管网,以及按规范设置的室内外消火栓等。该系统为临时高压消防供水系统,消防时通过启动消防泵加压灭火。供水压力约0.6MPa。(2)厂区排水本项目排水系统分为以下四个系统:生活污水系统生产污水系统生产废水系统„雨水系统在本工艺设计中主要考虑废水的减量化和无害化,油泥处置产生的飞速,经收集后作生产回用水。因此基本无废水排放。(3)全厂给排水分析1)用水量分析本项目用水量很少,由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两部分组成。全厂全年生活用水量约1800吨,工业用水量约7200吨。2)排污分析全厂排放污水包括:雨水、生活用水、以及打扫地面卫生用水,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油泥中的水用作生产回用。2、供电及电讯(1)供电1)用电负荷:本项目生产装置及公用工程总装机容量约为9340KW,按85%负荷计算,计算负荷为7939KW。该项目现有供电能力完全能满足新上项目的生产、生活用电,且能预留余量。2)用电负荷等级:根据项目特点及工艺要求,用电负荷确定为三级负荷。3)厂区电源由厂总变配电室电缆直埋引出,三相四线,380V/220V,零线在入户处做重复接地,厂区配电室采用JKT系列低压配电屏1P-7P。4)动力配线:采用电缆由配电室上电缆桥架,引至设备附近时再穿钢管引至电动机,电动机全部通过防爆挠性管及防爆活接头和钢管连接。5)防雷接地系统按国家规范设置。(2)电讯1)电讯设施组成:A、行政管理电话;B、火灾消防、自动报警系统。2)电讯设施方案选择:A、行政管理电话:在各办公室装设行政电话(直接外线);B、火灾消防、自动报警系统: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设备。主要建筑物、构筑物详见下表。表4-7建(构)筑物工程明细表序号建(构)筑物名称结构建设性质单位数量备注1生产车间厂房轻钢结构新建㎡60002仓库轻钢结构新建㎡23003办公及辅助用房框架结构新建㎡600办公、值班和休息4围墙及道路砖混、沥青砼新建m2000包括警示牌5配套建设(新建绿化、污水沉淀池、化粪池等6配电及附属用房砖混新建㎡200配电室、门卫室等4.5.3工程建设投资估算该项目投资概算的编制原则和依据国家发改委和建委现行有关规定、办法、定额和费率标准等,以2010年第三季度作为价格水平年编制本项目的静态投资。表4-8项目工程建设造价估算表单位:万元编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建安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其他费用投资合计1土建费用205820583环保设施2122124围墙及道路85855土地费用2902906配电及附属用房46.546.5合计2691.55环境保护5.1项目区环境现状分析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依据**市“十一五”水环境监测五年的基础数据,结合**市“十二五”经济规划,**市**从2003年就开始主要对郪江河段沿岸的工业污染源进行了综合治理;同时,加大了对县城生活污水的治理进程,完善了县城排污管网的改造,实现了雨污分流,所有新建房地产项目都按照环保“三同时”的要求,建成了污水处理设施;地面水水质符合Ⅲ级标准,基本满足水功能区划要求。从监测结果可见,流经项目所在地的郪江水质状况基本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按照9个指标评价,郪江地表水水质状况如下:(1)郪江入境断面达标;(2)郪江出境断面达标由于工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各条江河支流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以郪江的部分实测资料分析,其平均值为酸碱度(pH)、溶解氧(DO)、氨氮、总硬度、酚、氰、六价铬等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影响江河水质的主要是有机有毒物,为化学耗氧、氨氮和酚,其共同特点是,枯水期高于丰水期,工业区和城镇附近的下游段高于上游段,有机污染比有毒物质污染范围更大。2、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市**地下水水质较好,只有局部地区地下水的水质低于饮用或灌溉用水标准,监测结果表明评价范围内的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均为优良,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地下水质的基本特征有四种:一是普遍为低矿化度(一般小于0.5g/L)的重碳酸盐型(HCO3),局部地段出现重碳酸盐型(HCO3.SO4)和硫酸重碳型(SO4.CI)及矿化物型水;二是淡水带埋藏深,由北部的30~50米,逐渐减至南部的15~30米;三是深层地下水中的盐卤水常影响浅层水的化学成分;四是人类活动的影响改变局部地区浅层水的化学成分。3、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市**“十一五”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基本属于良好,基本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基本满足大气功能区划要求。近年来监测结果表明**市**内环境空气有一定的环境容量,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较好,整体上基本满足大气功能区划的要求。4、声学环境质量现状**城区环境噪声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质量标准》。昼间连续等效声级51.0dB(A),夜间连续等效声级45dB(A),全部达标。5.2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分析5.2.1项目建设期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1、水本项目在建设期主要产生的废水为施工场地工人产生的生活污水及部分冲洗机器设备等的含油废水。2、空气污染(1)粉尘:施工过程中粉尘及扬尘污染产生的环节很多,如交通运输、施工机械运行、材料加工、筛分、水泥装卸及搅拌等,尤其是10µm以下的飘尘会随呼吸进入人体而影响身体健康。根据施工布置,施工区相对较为集中,工程量较小,加之施工区周围没有村屯等环境敏感点,扬尘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施工扬尘和粉尘污染仅对施工人员的健康有影响。(2)废气:废气污染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排放的尾气。工程施工机械多为重型机械,并以汽油、柴油为燃料,耗油量大,排放的尾气中大气污染物主要为CO、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SO2、铅等。这些有害气体散发到大气中,造成大气轻微污染。本工程附近居民区距离施工区较远,施工机械产生的废气污染对周围居民影响不大,但会对施工区周围的空气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时效较短,影响范围较轻。3、固体废弃物在项目施工期主要污染物为建筑工地产生的土方、其他建筑固废垃圾和工人生活垃圾,可外运。4、噪声施工期间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进驻,改变了施工区内原有的宁静。在施工现场,车辆行驶、机械设备运转、基础开挖、骨料开采、钻孔以及材料加工等将产生不同声级的噪声,施工产生的噪声对施工区附近及施工车辆经过的道路两侧声环境将产生不利影响。(1)固定噪声源本工程主要施工机械有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起重机和混凝土搅拌机等。根据《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推土机、混凝土搅拌机等施工设备昼间噪声限值为70dB(A)-75dB(A),夜间噪声限值为55dB(A),根据以往监测资料显示,单台设备在40m以外产生的声级值满足施工噪声昼间的限值标准,夜间施工设备噪声达标距离在200m以外。施工区附近没有村屯,施工机械噪声仅对施工区施工人员造成影响。(2)流动噪声源交通运输噪声属于流动声源,影响范围为公路沿线居民。当车辆经过村镇时,居民生活将受到一定影响,需要采取措施防止噪声污染。5.2.2项目运行期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本建设项目是对油废渣、植物沥青、石油沥青、膨润土进行接收、加工、储存、装车和装船发送,这一过程的特点是连续性和密闭性,在正常生产的情况下无废油排出。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因子主要为噪声、废水、固体废弃物。1、噪声本项目噪声源主要为大拉机的运行,一般由于该设备性能较好,噪声一般在80—85dB(A)之间。其余关键设备主要由计算机控制,因此其运行噪声一般在70—80dB(A)之间。2、废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少量含油废水经污水处理场后,可满足工业废水允许排放浓度的要求。另产生一些生活污水,经过简单处理后用于厂区绿化。工业废水可能产生的主要污染来源如下:(1)设备、储罐和管线破裂,造成事故性溢油。(2)装卸船及装车台装卸完毕,脱离接头时尚有少量余油滴漏。(3)设备及储罐检修时,会排出少量余油及冲洗水。(4)输送泵及空压机在启动及运行时有局部的噪声污染。(5)正常操作状态下,各脱水罐及油罐排水时可能有少量油品排出。生活污水的产生按每人每天平均用水100L,定员60人,则生活用水约6000l/d,排放的生活污水约5400l/d(按排水量90%计),排放污水水质参照城市生活污水水质:CODcr200-400mg/l、BOD5150-200mg/l、SS100-200mg/l、pH6-9。3、固体废弃物本项目除有少量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有少量干化污泥之外,没有其他废渣。生活垃圾产生量按每人每天平均产生量0.5kg计,定员60人,约30kg/d,上述废渣经风化后由环卫部门定期外运填埋清理。5.3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1、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具体标准见下表。主要污染物SO2NO2TSP浓度限值(mg/Nm3)日平均值:0小时平均值:0.500.24—(2)声学环境:执行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标准。昼间≤65dB(A)夜间≤55dB(A)(3)地表水环境:执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水域标准pH6~9、CODCr≤30mg/l、BOD5≤6mg/、石油类≤0.5mg/l、氨氮≤1.5mg/l。2、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2)废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标准。CODCr:100mg/l;BOD5:30mg/l;SS:30mg/l;动植物油:5mg/l;NH3-N:25mg/l;pH:6~9。(3)噪声:运营期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环境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3类标准值即昼间≤65dB(A),夜间≤55dB(A)。(4)固体废弃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储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5.4环境保护措施5.4.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1)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的水质保护主要是防止生产、生活污水污染附近受纳水体及地下水。采用围堰将施工区域与旁边水沟隔开,防止生产、生活污水进入水沟。施工人员临时生活区设在水沟与公路之间,并修建防渗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