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永春县联考2024年中考冲刺卷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泉州永春县联考2024年中考冲刺卷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泉州永春县联考2024年中考冲刺卷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省泉州永春县联考2024年中考冲刺卷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省泉州永春县联考2024年中考冲刺卷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泉州永春县联考2024年中考冲刺卷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硬度都很大B.CO和CO2都是有毒物质C.石墨、C60充分燃烧时都能生成CO2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原子构成的2.火力发电厂的燃料主要是煤,煤燃烧排放的SO2、NO2等污染物不仅会污染空气,还会形成酸雨。某发电厂处理NO2的反应原理为,则X的化学式是A.NO B.N2 C.CO D.NH43.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检验装置气密性B.取用块状固体C.取用粉末状固体D.读取液体体积A.A B.B C.C D.D4.下列4个图像中,能正确反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至过量B.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片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D.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5.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木炭燃烧 B.酒精挥发 C.矿石粉碎 D.铁丝弯曲6.下列图像与对应的表述一致的是A.足量金属镁和铝分别放入等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B.盐酸酸化的Mg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C.白色硫酸铜粉末中逐滴滴加水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7.某纯净物X在密闭容器中稍加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则根据该实验结论错误的是A.X由四种元素组成B.X是化合物C.X中有水D.X不稳定8.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探究石蜡中含有氧元素C.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D.证明石墨具有导电性9.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都应强化安全意识,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火场的浓烟中爬行逃生B.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C.更换灯泡、移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开关D.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用手把触电者拉开10.类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下列类推正确的是A.原子和分子均是微观粒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B.锌和银均是金属,锌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则银也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C.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的单质,金刚石十分坚硬,则石墨也十分坚硬D.H2SO4与HCl均是酸,H2SO4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则HCl在水溶液中也能电离出H+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2013年12月广州建业大厦发生严重火灾。从燃烧条件分析,大厦内存放的大量鞋、纸箱等物品充当了________________。高层建筑物通常设计了灭火用的洒水系统。从灭火原理分析,洒水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物质代号

L

M

N

P

熔点/℃

-117

3550

44

-259

沸点/℃

78

4827

257

-253

着火点/℃

510

370

40

580

①有人认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着火点越高”,该结论____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②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利用上图装置,验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上表中可用于完成该实验的两种可燃物是_________和________(填代号)。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某化肥由(NH4)2SO4,K2SO4、KCl混合而成,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有重要作用。该化肥施用后,能使植物_____(填序号)A.茎叶生长茂盛B.增强抗寒抗旱能力C.增强抗倒伏,抗虫害能力(NH4)2SO4中N、O两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化成最简比)为测定该化肥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小民和小青分别按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了实验。方案1:小民取10.0g样品溶于水,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固体质量为16.5g方案2:小青另取等质量的样品,加入足量的Ca(OH)2加热,将气体通过氢氧化钠固体和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增重1.8g,浓硫酸增重1.7g(假设气体全部吸收)。用方案1计算出的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偏大,简述理由_____。用方案2计算该化肥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数(请在答题纸上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目前,石油资源的匮乏使人们不断研究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世界上首座熊猫外形的光伏电站在我国山西大同正式并网发电,电站由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和薄膜太阳能电池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工业上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__不同,将它们分离得到汽油、煤油等产品。某燃料在空气中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燃料一定含______元素,可能含______元素。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能。工业制取单晶硅的反应为:2Mg+SiO2Si+2MgO,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氢能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从环保角度分析,氢能最突出的优点是______。14.太阳能电池路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它的形状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同题。(1)图中所标示的路灯各主要部件中,属于合金的是_____(填序号,写一种即可,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2)太阳能电池板中使用铜丝导线,主要是利用了铜的_____,太阳能路灯中的蓄电池白天充电时发生的反应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3)为比较铝和铁的金属活动性,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某学习小组对课本中“氯化钠能用于制烧碱”的内容产生兴趣,查阅资料得知:2NaCl+2H2O2NaOH+H2↑+Cl2↑为验证该反应能制烧碱,同学们用如图1装置进行了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实验,通电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从K处倒出溶液作为待测液进行如下探究.检验待测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检验含有氢氧化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定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查阅资料:Ⅰ.氢氧化镁不溶于水.Ⅱ.氢氧化钠与氯化镁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图2所示.步骤②加入的氯化镁溶液必需过量,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判断所加氯化镁溶液是否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若缺少步骤④的操作,则测定的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没影响”).16.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查阅资料】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右图装置(镁条长度为3cm,试管容积为20mL),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编号主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1先充满用NaOH浓溶液洗涤过的空气再加入2mL浓硫酸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2加入2mLNaOH浓溶液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3先加入2mL浓硫酸再通入约4mLCO2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4先加入4mL饱和Na2SO3溶液再充满CO2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5先加入2mL蒸馏水再通入约4mLCO2镁条第3天开始变黑至第20天全部变黑【解释与结论】实验1和2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实验3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有CO2、__________。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________(填编号)。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___________。【反思与评价】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无关,其理由是__________。欲进一步证明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所需要的试剂是__________。【定量分析】小陆同学取了实验室存放较久的1克镁条和20克稀硫酸(足量)放入一支质量为30克的试管中,看到产生较多气泡,等没有气泡后精确称量,得到试管和内容物总质量为50.92克,小陆同学认为此反应产生的全部为氢气。试帮小陆同学计算这1克镁条中还含有多少镁?__________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在操作和称量准确的情况下,实际含有的镁要小于计算结果。请你分析可以有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C【解析】

A.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矿物,石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小的矿物之一,故错误;

B.一氧化碳有毒,但是二氧化碳气体没有毒性,故错误;

C.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充分燃烧后都生成二氧化碳,故正确;

D.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而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故错误。

故选:C。2、B【解析】

反应前含有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反应后现有1个碳原子,4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所以应该还有2个氮原子,所以组成为N2,故选B。【点睛】质量守恒定律从微观领域解释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3、A【解析】

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向试管中装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药品的取用方法: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用药匙取用药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仰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4、A【解析】

A、加入硫酸后就可生成硫酸钠,当氢氧化钠反应完后,再加硫酸不再生成硫酸钠,故A选项正确;B、加入锌片后,锌片溶解放出氢气,生成氯化锌为溶质,氯化锌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氯化氢,故质量应增加,B选项错误;C、加热高锰酸钾后,锰元素的质量不变,但氧元素一部分质量逸散至空气中,故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分数应增大,C选项错误;D、二氧化锰是作为催化剂,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D选项错误;故选A。5、A【解析】

A、木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矿石粉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铁丝弯曲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6、B【解析】解答图像类的题目抓住“三点一走势”,即首先看清楚横、纵坐标各表示的量,然后从起始点、转折点、终点还有量的变化趋势来进行分析解答。A、分别向足量的镁和铝中加入等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根据化学反应:Mg+2HClMgCl2+H2↑,Mg与H2的质量关系为12∶1,2Al+6HCl2AlCl3+3H2↑,Al与H2的质量关系为9∶1,由于横坐标表示的是金属质量,故当消耗的金属质量相等时,金属铝产生的氢气质量更多,错误;B、盐酸酸化的Mg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一加入Ba(OH)2溶液就有硫酸钡沉淀生成,由于溶液中还含有酸,故刚开始没有氢氧化镁沉淀生成,故形成的沉淀速率较慢,当酸被中和后,形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沉淀的速率增大,反应末段,硫酸根完全沉淀,只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直至反应结束后不变,正确,C、白色硫酸铜粉末中逐滴滴加水,初始时生成五水硫酸铜,未形成溶液,错误;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由于反应生成氧气,使得总质量减少,而钾元素质量不变,故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应增大直至反应结束,错误。故选B。7、C【解析】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某纯净物X在密闭容器中稍加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可知:A.X由氮、氢、氧、碳四种元素组成,选项正确;B.X是化合物,选项正确;C.X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没有水,选项错误;D.X在稍加热条件下就分解,说明X物质不稳定,选项正确。故选C。8、B【解析】

A、由于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体,瓶内压强减小,能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故A正确;B、由于石蜡燃烧与氧气反应,产物中有水生成,不能证明石蜡中含有氧元素.故B不正确;C、由用氢气吹起的肥皂泡在空气中上,可以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C正确;D、灯泡发光,说明电路是连通的,证明石墨具有导电性,故D正确。故选B。9、D【解析】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火场的浓烟中爬行逃生,可以防止有害气体和粉尘进入呼吸道,故正确;

B、浓硫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正确;

C、更换灯泡,搬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开关,防止触电,故正确;

D、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用手断开电源开关,不应立即用手把触电者拉开,以防触电,故错误;

故选:D。10、D【解析】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故不符合题意;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银排在氢的后面,所以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故不符合题意;C、虽然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的单质,但由于两者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金刚石十分坚硬,而石墨较软,故不符合题意;D、H2SO4与HCl均是酸,H2SO4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则HCl在水溶液中也能电离出H+,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1)可燃物;(2)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3)①不合理;②M;N【解析】试题分析:(1)大厦内存放的大量鞋、纸箱等物品具有可燃性,充当可燃物;(2)水蒸发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故洒水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3)①“物质的熔、沸点越高,着火点越高”,该结论“不合理”,如表格中的L物质的着火点高于M和N,但是其熔沸点比M和N两物质低;②因为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所以可燃物的着火点应低于500℃,应为表格中的M和N。考点:物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表格数据分析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AC7:16硫酸钾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计算出硫酸铵的质量偏大,所以氮元素的质量偏大14%【解析】

(1)硫酸铵属于氮肥,能促进茎叶生长茂盛,硫酸钾和氯化钾属于钾肥,能增强抗倒伏,抗虫害能力;(2)(NH4)2SO4中N、O两元素的质量比为14×2:16×4=7:16;(3)硫酸钾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计算出硫酸铵的质量偏大,所以氮元素的质量偏大;浓硫酸质量的增加量就是生成的氨气的质量,所以生成氨气的质量为1.7g,所以氮元素的质量=1.7g××100%=1.4g,所以氮元素质量分数=×100%=14%。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天然气沸点碳、氢氧电置换反应生成物是水,不污染环境【解析】

(1)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上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得到汽油、煤油等产品。(2)某燃料在空气中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O2和H2O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3)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4)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14、①或⑤③导电性好PbO2将用砂纸打磨后的洁净铝丝放入氯化亚铁溶液中,溶液由浅绿色逐渐变为无色,则说明铝比铁活泼。【解析】

(1)图中所标示的路灯各主要部件中,属于合金的是①铝合金灯壳;⑤不锈钢灯柱,不锈钢是铁和碳的合金;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③塑料灯罩;因为:塑料聚乙烯高分子有机材料;(2)太阳能电池板中使用铜丝导线,主要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好,太阳能路灯中的蓄电池白天充电时发生的反应为,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不变,反应物中有2个铅原子、2个硫原子、10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生成物中有1个铅原子、2个硫原子、8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缺少1个铅原子和2个氧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为:PbO2;(3)为比较铝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实验方案是:将用砂纸打磨后的洁净铝丝放入氯化亚铁溶液中,溶液由浅绿色逐渐变为无色,则说明铝比铁活泼。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向待测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变红,证明含氢氧化钠2NaOH+MgCl2=Mg(OH)2↓+2NaCl使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取步骤②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MgCl2过量,反之则不过量偏大【解析】

[探究一]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验证生成氢氧化钠的方法是:向待测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证明含氢氧化钠;[探究二]Ⅱ.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方程式为:2NaOH+MgCl2=Mg(OH)2↓+2NaCl;(1).步骤②加入的氯化镁溶液必需过量,其目的是使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氯化镁过量,则反应后的溶液中有氯化镁,判断所加氯化镁溶液是否过量的方法是取步骤②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有白色沉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