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_第1页
浙江专用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_第2页
浙江专用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_第3页
浙江专用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_第4页
浙江专用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官员奏事的流程,这一时期是()奏本通政司内阁皇帝A.秦朝 B.汉朝 C.明朝 D.清朝2.学者周良霄指出,明清的极端专制主义皇权很大程度上是受元朝影响的。宋朝的君主专制相对来说有一些开明色彩,可到明朝却成了另外一个样子。明朝君主专制强化集中表现在()A.皇帝直接领导六部 B.内阁拥有了票拟权C.司礼监代理批红权 D.设置东厂和锦衣卫3.明朝,宦官比内阁更多地获得皇帝的信任,以致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宦官专权的表现有()①代理批红②票拟③控制锦衣卫④监视官民言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倭寇的侵扰自元朝末年开始,到明朝嘉靖年间大爆发,史称“嘉靖大倭寇”。现代史学家认为:倭寇问题最终得以解决,戚继光、▲等名将的抗倭固然是一个方面,但彻底消除的原因却是私人海外贸易的合法化。这里的▲是()A.俞大猷 B.郑和 C.李自成 D.郑成功5.《皇明祖训》是明太祖朱元璋为巩固皇权而对后世子孙的训诫。在祖训首章,朱元璋告诫子孙:“胡戎与西北边境,互相密迩,累世战争,必选将练兵,时谨备之”。据此推测,明朝内陆边疆的主要威胁来自()A.满族 B.藏族 C.蒙古 D.倭寇6.明朝有人记载:“自此夷(荷兰)通市,遂得彼所用诸炮,因仿其式并方制造,即未能尽传其精奥,已足凭为长城矣。”这说明当时()A.明政府仍厉行海禁政策 B.中国全面学习西方技术C.传统的华夷观念被打破 D.人们忧患意识仍较淡薄7.中国古代某机构“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其属官都是皇帝宠眷的亲信,他们“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该机构是()A.唐朝的政事堂 B.明朝的内阁 C.清朝的南书房 D.清朝的军机处8.雍正在批复福建布政使的密折中写道:尔可凡事与督抚开诚,就尔所见呈知上司。若有徇私不法之举,有实凭据之处,方是尔当奏之时。寻常地方事宜,非尔奏之任。据此推断,雍正皇帝实行密折制度意在()A.杜绝地方官员贪污腐败 B.鼓励官员互相检举C.强化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D.统一奏章书写格式9.下表中,有关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之间的史实表述,有误的一项是()朝代史实A.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实现唐蕃和亲B.元朝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C.明朝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进行管理D.清朝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10.“对于清政府而言,条约的签订使北方东段边界获得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在边界线上刻石立碑,每年五月、六月由齐齐哈尔、墨尔根、瑷珲派出边防军,分三路前往格尔必齐、额尔古纳、墨里勒克、楚尔海图等地进行查询。”该条约是()A.《尼布楚条约》 B.《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C.《黄埔条约》 D.《天津条约》11.清朝政府规定,一切外国进口货物一律由官方特许的十三行承销,内地出口货物也由十三行代购,进出口货物的价格概由十三行决定。外商不得和官府直接交涉,一切命令、文书都由十三行转达。这一规定()A.适应了西方开拓中国市场的需求 B.放宽民间船只出海贸易的限制C.严格约束外商在广州活动与贸易 D.导致中国迅速落后于西方国家12.到1775年,清王朝的国运便开始走下坡了,经验表明内部衰败将引起国内运动和外部入侵,在中国历史上,这些常与帝国权力的衰落相伴而行。18世纪后半叶,加剧清王朝衰败的国内运动主要是()A.李自成起义 B.太平天国运动 C.白莲教大起义 D.义和团运动13.“在中国几千年以来的历史中,它第一次把中原、雪域、西域、海洋等不同形态统合在一个大一统政权之下,为大一统的拓展和深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直接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基础。”“它”指的是哪个朝代()A.汉 B.唐 C.元 D.清14.以下是某同学的课堂笔记摘录:“南方部分手工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甘薯、玉米外来作物引入中国”。根据笔记内容判断,其学习主题应是()A.西汉的农业 B.唐朝的政治 C.元朝的外贸 D.明朝的经济15.《明夷待访录》载:“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这一论述表明该书作者()A.主张废除宰相制 B.倡导无为而治 C.倾向于限制君权 D.反对王位世袭16.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李约瑟写道:“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那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李约瑟盛赞的著作()A.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B.是首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C.启发了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D.被赞誉为“东方药学巨典”17.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以下图片中的历史著作,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 D.④②③①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8.15世纪前期,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史称“郑和下西洋”。下列对“郑和下西洋”评价正确的是()①推动了中外交往②传播了中华文化③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④抵御了西方的殖民侵略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9.明朝前期,北方设立九边重镇防范蒙古,但蒙古军队多次南下掳掠。甚至俘虏皇帝,威逼北京。明朝后期,明王朝与蒙古达成协议,恢复通贡。边镇开设互市,边民自行贸易。从此蒙古基本不再构成边境威胁,这一变化反映出()A.中原经济是蒙古政权的生存基础 B.诸王守边削弱了边地的防御力量C.明朝对蒙古采取堵疏并用的政策 D.经贸往来有利于民族之间亲善和睦20.赵翼(乾隆中期担任内阁中书和军机章京)在《檐曝杂记》中记述:“当西陲用兵,有军报至,虽夜半亦必亲览,趣召军机大臣指示机宜,动千百言。余时撰拟,自起草至作楷进呈或需一二时,上犹披衣待也。”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西陲用兵”指雅克萨之战 B.清朝内阁被军机处取代C.奏折制度提高了决策效率 D.军机处负责起草机要文书21.明朝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此后外国白银大量输入中国(见下表)。这说明当时()时间输入白银/万两1570—1579年28.51580—1589年88.91590—1599年70.31600—1609年104.11610—1619年103.7A.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B.闭关自守政策从此被废除C.催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D.中国传统经济有一定活力22.明清之际,中国专制社会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但也出现了许多有别于传统的新社会因素和现象。下列选项中体现明清“新社会因素和现象”的有()①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②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③新的经营方式——开设工场④康雍乾三朝君主乾纲独断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1分)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材料二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朝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国家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以及该措施产生的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出现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守仁、李贽、黄宗羲针对上述问题各自提出的主张。(10分)24.外来农作物的引入深刻地影响了我国的农业生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宋史》记载:1012年,“帝(宋仁宗)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择民田高仰者莳之,盖早稻也。……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因此,占城稻迅速从福建传入长江流域,到南宋时,占城稻占长江流域水稻种植的百分之七十。早熟的占城稻引入后,当地农民在其基础上培育出早中晚三种俱全的品种,更加丰富了水稻品种资源,为人们更加合理地进行生产布局,充分合理利用土地打下基础,也为长江流域稻麦两熟农作制打下基础。——摘编自黄世瑞《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纲·农学卷》材料二烟草原产于美洲,明朝中后期传入中国并迅速传播开来。烟草的广泛种植也遭到时人反对,以下是《新城县志》记载的反映清嘉庆年间当地人的禁烟檄文。“莳烟之耗人力,数倍于谷,合一家老幼尽力于烟……而雇工则种稻轻其值,种烟重其值,于是佣工者竞争趋烟地,而弃禾田,况农家妇女馌饷而外,纺织为本,今皆唯烟是务,妇不知织,布从何出,其为害三也;盖吾邑烟叶向凭客商贩自土地广饶有闲地栽烟之处,今则外郡客商转贩烟于新城,尝合四乡绅老问讯,以占去禾亩……通计之,合大小业约少谷以十余万计。”——摘编自刘翔《明清两代烟草种植及对外贸易》(1)根据材料一,概述占城稻在我国推广的原因及其产生的积极影响。(8分)(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烟草的原产地,辩证分析烟草在当地广泛种植的影响。(9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华夏国家、民族从春秋战国起就逐渐加快了它的一体化进程。这种一体化进程打破“邦国”“宗族”壁障,使国家、人民不论在政治制度、个人身份、族类从属上都发生极大变化。——摘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材料二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元史·地理志》材料三清政府于1684年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在蒙古族地区设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在西藏地区册封当地佛教领袖达赖和班禅,从1727年起,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变化。(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唐朝和元朝对东北边疆的治理措施,并简析元朝对边疆统治的成功之处。(6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政府治理边疆的经验,并简述清朝在国家疆域方面作出的历史贡献。(6分)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一、选择题Ⅰ1.C据“内阁”“票拟”可知这是明代的奏事流程,故选C项;秦代、汉代没有内阁这一机构,排除A、B两项;内阁在清代已不具有票拟权,排除D项。2.A根据材料“明清的极端专制主义皇权很大程度上是受元朝影响的”及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沿袭元朝的中书省制度,宰相权势过重,为加强君主专制,明朝废除宰相制度,由皇帝直接统辖六部,君主专制得到加强,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明朝废除宰相制度,皇帝直接领导六部,B、C、D三项虽然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强化,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3.C明朝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故①正确;“票拟”是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故②排除;司礼监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故③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4.A俞大猷是明代嘉靖年间著名的抗倭将领,故选A项;郑和主要生活在明前期,嘉靖年间早已去世,排除B项;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排除C项;郑成功是明末清初的反清将领,排除D项。5.C由材料“胡戎与西北边境,互相密迩,累世战争,必选将练兵,时谨备之”可知,西北边境给明朝政府极大的威胁,结合所学可知,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鞑靼、瓦剌两大集团,给明朝带来威胁,故选C项;满族分布于东北地区,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藏族分布于西南地区,与材料西北边境不符,排除B项;倭寇出现在东南沿海地区,排除D项。6.D根据材料可知,中国模仿荷兰炮的样式制造了火炮,虽未得其精奥,但认为已足以筑起防御的长城了,表明当时人们忧患意识较淡薄,故选D项;材料未涉及海禁政策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全面学习西方技术是在近代的洋务运动中,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当时依然将荷兰称为“夷”,表明传统的华夷观念并未打破,排除C项。7.D清朝军机处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故选D项;唐朝政事堂是宰相议事的地方,排除A项;明朝的内阁有票拟权,排除B项;康熙时期开始设立的南书房是清代皇帝文学侍从值班之所,排除C项。8.C据材料“若有徇私不法之举,有实凭据之处,方是尔当奏之时”可知,密折制度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故选C项;“杜绝”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B项内容并非雍正皇帝实行密折制度的目的,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统一格式,且奏章与密折不太相同,排除D项。9.D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对西藏地区派遣驻藏大臣,D项不符合清朝对西藏地方管理的史实,故D项符合题意;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实现唐蕃和亲,A项不符合题意;元朝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对西藏进行管理,B项不符合题意;明朝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对西藏地区进行管理,C项不符合题意。10.A据材料“条约的签订使北方东段边界获得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可知,1689年《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维护了中国东北边疆的稳定,故选A项;《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与材料东北无关;《黄埔条约》是1844年清朝与法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强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都与材料无关;排除B、C、D三项。11.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实行闭关自守政策,仅保留广州一处通商,由官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外商在广州的活动与贸易,都受到严格约束,故选C项;中国闭关自守不适应西方开拓中国市场的需求,排除A项;民间船只出海贸易受到严格限制,排除B项;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而不是“迅速”排除D项。12.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乾隆后期起,农民起义屡屡爆发,大部分是白莲教领导的。四川、湖北、陕西等省爆发的白莲教大起义持续了十年,因此加剧清王朝衰败的国内运动主要是白莲教大起义,故选C项;李自成起义是明末农民起义,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19世纪中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指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13.D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中央政府对西藏、新疆、东北等地区建立了稳固的统治,直接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基础,故选D项。14.D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且“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甘薯、玉米外来作物引入中国”均发生在明朝,故选D项;A项仅提及农业,而材料涉及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且时间不符,排除;材料中的笔记内容均为经济方面,未涉及政治,排除B项;外贸仅属于商业的一部分,不能完整概括材料信息,且“元朝”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15.C皇权专制下,继承者一旦能力不足,容易导致统治危机,因此黄宗羲认为宰相制度的存在能够补救这一漏洞,即通过宰相制度来限制君权,故选C项;作者主张恢复宰相制,排除A项;老子倡导无为而治,黄宗羲是儒家学者,排除B项;黄宗羲主张用宰相补救皇帝能力的不足,不反对王位世袭,排除D项。16.D根据材料“明代……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可知这部著作是《本草纲目》,结合所学可知《本草纲目》被赞誉为“东方药学巨典”,D项正确;《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排除A项;《唐本草》是首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排除B项;《肘后备急方》启发了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排除C项。17.D①是明代著作;②是宋代著作;③是元代著作;④是南北朝时期著作。正确的排列顺序应是④②③①,D项符合题意。二、选择题Ⅱ18.A结合所学可知,郑和下西洋访问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且采用的是和平交往的方式,在传播中华文化的同时,又推动了中外交往,①②正确;结合所学可知,郑和下西洋是为了“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增加了明政府的财政负担,③正确;结合所学可知,郑和下西洋是为了“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并没有起到抵御西方殖民侵略的作用,排除④。故选A项。19.D明朝前期采取的军事防御手段并未有效阻止蒙古军队对中原地区的袭扰,而双方恢复贸易往来后蒙古不再对边境构成威胁,这一变化说明经贸往来有利于民族之间的亲善和睦,故选D项;蒙古政权的生存基础是游牧经济,排除A项;明代诸王镇守北部边疆是为了加强防御力量,而非削弱,排除B项;明朝前期与后期对蒙古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无法得出“堵疏并用”的结论,排除C项。20.D据材料“余时撰拟,自起草至作楷进呈或需一二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官员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机要文书,故选D项;“西陲用兵”指平叛准噶尔部,而雅克萨之战发生于清康熙年间,时间不符,排除A项;清朝内阁没有被军机处取代,只是设立军机处后,内阁负责处理一般文书,排除B项;奏折制度是清朝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其他中转、收发环节的文书制度,与“有军报至”“趣召军机大臣指示机宜”不符,排除C项。21.D材料中明穆宗解除海禁后,外国白银大量输入中国,反映了在对外贸易中,中国传统经济还没有完全僵化,仍具有一定活力,故选D项;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中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手工业的优势,与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C项。22.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和新的经营方式——开设工场,是有别于传统的“新社会因素和现象”,①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在宋朝时期已经存在,“君主乾纲独断”的现象早在秦朝时期就开始了,并非社会新因素和新现象,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三、非选择题23.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尊崇儒术。影响,尊崇儒术使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束缚了思想。第(2)问第一小问问题,依据材料二“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概括得出,儒学成为皇权进行思想专制的工具、日益空洞并成为教条。第二小问主张,依据所学知识得出,王守仁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答案:(1)措施:尊崇儒术。(2分)影响: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束缚了思想。(6分)(2)问题:儒学成为皇权进行思想专制的工具;日益空洞、成为教条。(4分)主张:王守仁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6分)24.解析:第(1)问原因,由材料“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得出占城稻的品种优良;由材料“帝(宋仁宗)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择民田高仰者莳之,盖早稻也”得出,政府的积极推动;由材料“占城稻迅速从福建传入长江流域,到南宋时,占城稻占长江流域水稻种植的百分之七十”得出,占城稻适宜在中国种植。积极影响,由材料“早熟的占城稻引入后,当地农民在其基础上培育出早中晚三种俱全的品种,更加丰富了水稻品种资源”得出,占城稻在我国的推广丰富了水稻的品种;由材料“为人们更加合理地进行生产布局,充分合理利用土地打下基础,也为长江流域稻麦两熟农作制打下基础”得出,占城稻的推广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高了粮食产量,为人口的增长奠定了基础。第(2)问原产地,据所学知识可知是美洲。影响,由材料“莳烟之耗人力,数倍于谷,合一家老幼尽力于烟……而雇工则种稻轻其值,种烟重其值,于是佣工者竞争趋烟地,而弃禾田,况农家妇女馌饷而外,纺织为本,今皆唯烟是务,妇不知织,布从何出,其为害三也”得出,烟草在当地广泛种植冲击了自然经济,与粮食作物争地,不利于粮食安全;由材料“盖吾邑烟叶向凭客商贩自土地广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