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_第1页
课程设计-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_第2页
课程设计-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_第3页
课程设计-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_第4页
课程设计-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摘要 11课程设计目的 22设计条件及任务要求 22.1设计条件 22.2设计任务要求 23设计基本原理 3 33.2根轨迹法 54设计过程 64.1基本思路及步骤 64.2校正前系统分析 64.2.1开环增益 64.2.2相位裕度和幅值裕度 7 84.2.4根轨迹 94.3超前校正系统设计 4.3.1理论分析 4.3.2参数计算 4.3.3编程设计 4.4校正后系统分析 4.4.1伯德图 4.4.2根轨迹 5结果对比与分析 5.1校正前后阶跃响应曲线 6总结 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1参考文献 摘要在自动控制理论中,超前校正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对于系统的优化有很重要的意义。进行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是对所学的自动控制原理的初步运用。本课程设计先针对校正前系统的稳定性能,用画出其根轨迹及伯德图进行分析,是否达到系统的要求,然后对校正装置进行参数的计算和选择,串联适当的超前校正装置。最后通过阶跃响应曲线对比前后系统,论证校正后的系统是否达到要求。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2进行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1课程设计目的本次课程设计通过让学生自主设计控制系统,进一步加深对自动控制原理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认识,更深入地研究相关理论。并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使用MATLAB软件,学习利用根轨迹及伯德图等对系统进行分析。旨在培养学生的系统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及编程能力,巩固理论所学。2设计条件及任务要求2.1设计条件初始条件如下:已知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是2.2设计任务要求(1)用MATLAB作出满足初始条件的K值的系统伯德图,计算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位裕度。(2)在系统前向通路中插入一相位超前校正,确定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并用MATLAB进行验证。(3)用MATLAB画出未校正和已校正系统的根轨迹。(4)课程设计说明书中要求写清楚计算分析的过程,列出MATLAB程序和MATLAB输出。说明书的格式按照教务处标准书写。33.1超前校正超前校正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超前相角补偿系统的滞后相角,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增加相位裕度,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超前校正利用超前网络或PD控制器进行串联校正,在前向通道中串联传递函数为:T为可调,如图3-1所示。图3-1超前校正装置结构图超前校正装置的伯德图如图3-2所示。图3-2超前校正伯德图超前校正的目的是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实现在系统静态性能不受损的前提下,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通过加入超前校正环节,利用其相位超前特性来增大系统的相位裕度,改变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提高其稳定性。一般使校正环节的最大相位超前角出现在系统4如图3-3所示,典型的无源超前装置由阻容元件组成。式中图3-3典型无源超前装置通常a为分度系数,T叫时间常数,由式(1)可知,采用无源超前网络进行串联校正时,整个系统的开环增益要下降a倍,因此需要提高放大器增益交易补偿。根据式(1),可以得无源超前网络aG(s)的对数频率特性,超前网络对频率在1/aT至超前,超前网络的名称由此而得。在最大超前角频率。。处,具有最大超前角。超前网络(2-1)的相角为:φ(o)=arctgaTo-arctgTo(2)将上式代入(2),得最大超前角:前网络可以产生的最大相位超前约为65°,如果所需要的大于65°的相位超前角,那么就可以采用两个超前校正网络串联实现,并且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5以消除它们之间的负载效应。所以通过以上的分析发现,利用超前网络进行串联校正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前网络的相角超前特性。只要正确的将超前网络的交接频率1/aT或1/T选在待校正系统截止频率的两旁,并适当的选择参数a和T,就可以使已校正系统的截止频率和相角裕度满足性能指标的要求,从而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使校正后的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低频段的增益满足稳态精度的要求;(2)中频段对数幅频特性的斜率为-20db/dec,并且具有较宽频带,使系统具有满足(3)高频段要求幅值迅速衰减,以减少噪声的影响。3.2根轨迹法根轨迹法是一种求特征根的简单方法,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一方法不直接求解特征方程,用作图的方法表示特征方程的根与系统某一参数的全部数值关系,当这一参数取特定值时,对应的特征根可在上述关系图中找到。这种方法叫根轨迹法。根轨迹法具有直观的特点,利用系统的根轨迹可以分析结构和参数已知的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和瞬态响应特性,还可分析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在设计线性控制系统时,可以根据对系统性能指标的要求确定可调整参数以及系统开环零极点的位置,即根轨迹法可以用于系统的分析与综合。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综合中,往往只需要知道根轨迹的粗略形状。由相角条件和幅值条件所导出的8条规则,为粗略地绘制出根轨迹图提供方便的途径。根轨迹绘制方法如下:(1)根轨迹的分支数等于开环传递函数极点的个数。(2)根轨迹的始点(相应于K=0)为开环传递函数的极点,根轨迹的终点(相应于K=o)为开环传递函数的有穷零点或无穷远零点。(3)根轨迹形状对称于坐标系的横轴(实轴)。(4)实轴上的根轨迹按下述方法确定:将开环传递函数的位于实轴上的极点和零点由右至左顺序编号,由奇数点至偶数点间的线段为根轨迹。(5)实轴上两个开环极点或两个开环零点间的根轨迹段上,至少存在一个分离点或会合点,根轨迹将在这些点产生分岔。6(6)在无穷远处根轨迹的走向可通过画出其渐近线来决定。渐近线的条数等于开环传递函数的极点数与零点数之差。(7)根轨迹沿始点的走向由出射角决定,根轨迹到达终点的走向由入射角决定。(8)根轨迹与虚轴(纵轴)的交点对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很重要,其位置和相应的K值可利用代数稳定判据来决定。4设计过程4.1基本思路及步骤超前校正的方法有很多种,本次课程设计中采用频域法步骤如下:(1)根据稳态误差要求,确定开环增益K。(2)利用已确定的开环增益,计算待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3)根据截止频率“。的要求,计算a和T。令0m=0。,以保证系统的响应速度,并充分利用网络的相角超前特性。显然“m=0。成立的条件是根据上式不难求出a值,然后确定T。(4)验算已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y”。验算时,求得φ。,再由已知的。”算出待校正系统在o。”时的相角裕度y(o。)。最后,按下式算出如果验算结果不满足指标要求,要重选o。,一般使o。增大,然后重复以上步骤。校正前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可知校正前的开环增益为:K=80。4.2.2相位裕度和幅值裕度即或者201gGlja(.H)jo(=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8或者h=201gK=-20lg|G(jo)H(jo₂)l根据|G(jo)H(jo)=1和∠G(jo)H(jo)=-180°可列出如下方程求得校正前系统截止频率,相位穿越频率。于是得出校正前系统的相位裕度和幅值裕度为4.2.3伯德图由伯德图可得校正前系统的相位裕度和幅值裕度。由校正前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用MATLAB绘制伯德图的程序如下:num=20:>>den=[1/4,1,0];>>sys=tf(num,den);>>[mag,phase,w]=bode(sys);>>margin(sys);>>grid%开环传递函数的分子、分母多项式%系统建模%画伯德图并求相位穿越频率和截止频率9由MATLAB绘制出的系统校正前的伯德图如图4-1所示。图4-1校正前系统伯德图由图可知,校正前系统:相位裕度截止频率幅值裕度穿越频率用MATLAB得出的结果与计算结果一致。用MATLAB绘制根轨迹的程序如num=20;>>den=[1/4,1,0];>>rlocus(num,den);>>grid右图为校正前系统的根轨迹。图4-2校正前系统根轨迹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4.3超前校正系统设计超前校正时系统的截止频率增大,未校正系统的相角一般是较大的负相角。这里加上一个附加角,用于补偿。超前校正的频率特性相频特性φ(o)=arctanaTo-arctanTo求得于是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即φ=65),ga=5~20,即用超前校正补偿的相角一般不超过65°。4.3.2参数计算由校正前系统伯德图可得系统的开环截止频率为,相位裕度为,幅值裕度,相位裕度因此,取附加角。令,则令,则求得校正后开环截止频率为。也可在校正前系统伯德图上作直线与未校正系统对数幅频特性曲线相交,即可求出校正后开环截止频率为,因此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可利用MATLAB编程,直接得到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G=tf(20,[1/410]);phy1=phy*pi/180;a=(1+sin(phy1))/(1-sin(phy1));M1=1/sqrt(a);%换成弧度%参数返回%计算其中幅值响应为m,相角响应为p,频率向量为wspline为3次曲线插值函数,通过插值求新的截止频率所得结果与计算相符。MATLAB编程结果如图4-3所示。>>G=tf(20,[1/410]);phy=50-25.2+10:phy1=phy*pi/180;a=(1+sin(phy1))/(1-sin(phy1));M1=1/sqrt(a);[m,p,w]=bade(G);T=1/(wm*sgrt(a));计其□中换或弧度%计算e_m图4-3MATLAB程序及结果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4.4校正后系统分析加入超前校正装置后,系统的传递函数为:用MATLAB绘制伯德图的程序如下:>>sys=tf(num,den);>>[mag,phase,w]=bode(sys);>>margin(sys);>>grid%开环传递函数的分子、分母多项式%系统建模%画伯德图并求相位穿越频率和截止频率由MATLAB绘制出的系统校正后的伯德图如图4-4所示。图4-4校正后系统伯德图由图可知,校正后系统:相位裕度截止频率幅值裕度穿越频率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用MATLAB绘制根轨迹的程序如下:>>rlocus(num,den);>>grid图4-5为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RealAxis(seconds')图4-5校正后系统根轨迹5结果对比与分析5.1校正前后阶跃响应曲线用MATLAB画出校正前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的程序为num1=[20];den1=[1/4,1,0];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t=[0:0.02:5];[numcl,dencl]=cloop(numl,den1)y1=step(numcl,denc1,t)[nume2,denc2]=cloop(num2,den2)y2=step(numc2,denc2,t)plot(t,[yl,y2])gtext('before')gtext(after')所得阶跃响应曲线如图5-1所示图5-1校正前后阶跃响应曲线由校正后系统伯德图和根轨迹可以看出,由于采用了串联超前校正,相角裕度由原来的增大到,幅值裕度为h=+o,满足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20s¹,y≥50°,幅值裕度G,≥10dB的要求。由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可以看出:(1)加入校正装置后,校正后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调节时间大大减小,大大提升了系统的响应速度。(2)校正后系统的超调量明显减小了,阻尼比增大,动态性能得到改善。(3)校正后系统的上升时间减小很多,从而提升了系统的响应速度。综上,串入超前校正装置后,明显地提升了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增强了系统的稳定6总结通过这次对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的设计与分析,让我对串联滞后校正环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也让我更进一步熟悉了相关的MATLAB软件的基本编程方法和使用方法。通过复习课本知识以及查阅有关资料确定了整体思路,通过自己演算确定校正网络参数,然后运用MATLAB软件编程验证,作图。在word编辑以及MATLAB软件遇到了一系列问题,通过上网查询或者请教同学都得到了解决,因而设计的过程中也提高了我的软件使用能力。本次课程设计的核心之一是MATLAB软件的使用,通过软件编程,我对MATLAB的语言和应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特别熟悉了一些对自控很使用的命令,如根轨迹绘制函数rlocus(),伯德图绘制函数bode()等等。利用MATLAB对控制系统进行频域分析,大大简化了计算和绘图步骤,是一款很实用的软件,今后利用课余时间也可以拓展一下自己在MATLAB软件编程的能力。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体会到了学习自动控制原理,不仅要掌握书本上的内容,还要灵活思考,善于变换,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参考文献[1]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王万良.自动控制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黄坚.自动控制原理及其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邹伯敏.自动控制理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5]李素玲.自动控制原理.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附录常用MATLAB函数简介:(1)step函数用MATLAB作控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时,如果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的系数,则可以用step(num,den)或者step(num,den,t),就得到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step(num,den)中没有指定时间t,系统会自动生成时间向量,响应曲线图的坐标也是自动标注的。若采用命令step(num,den,t)求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其中的时间t由用户指定,MATLAB会根据用户给定的时间t,算出对应的坐标值。执行该命令不能自动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