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高一历史学科教学案班级姓名使用时间:2024年月日课题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目标导学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辩证认识中外文化交流两面性,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历史图片和文字史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探究佛教文化在古代中国落地生根的原因、中国吸收“异国他邦的文化”呈现的特点等问题,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让学生自主梳理中外文化交流互动的发展历程,认识在当今世界发展的进程中,我们更应该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把中华文化中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传播到世界上,讲好中国故事,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以此涵养家国情怀。重点难点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教学案内容教师活动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一)吸收融合印度佛教文化1.过程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佛教渐同儒家、道家文化融合。隋唐:佛教出现了不同宗派,___________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宋明: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道教理论的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为什么佛教能够在中国得以传播?主观:中国传统儒学思想具有包容性、融合性;客观:佛教思想本身具有合理之处,容易被统治者接受和利用。三武灭佛: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帝都曾下令灭佛,毁寺庙、遣僧侣、收田亩。佛教遭受较大打击。2.佛教的传入对中国有何影响?

(1)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2)消极: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二)西方文化的传入1.明末清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背景①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奠定基础②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③传教士的推动④皇帝的支持(2)表现①明末:A.明末,意大利人______B.徐光启、李之藻、____________、方以智等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C.《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②清初:17世纪,清政府任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招揽人才(3)影响:只在极少数知识分子中传播,没有使中国社会发生根本性变革2.近代:西学进一步传入(1)背景:①19世纪中叶,随着中国国门被迫打开,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②西学的传播渠道大大增加(2)表现①学器物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和魏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主阶级洋务派:②学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推动维新运动,倡导君主立宪___________民主共和③学思想1915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1917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层次派别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实践活动器物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翻译西书地主阶级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中体西用,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和平改良,君主立宪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黄兴暴力革命、民主共和辛亥革命思想资产阶级激进派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李大钊、陈独秀、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一)对亚洲的影响1.汉字(1)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已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2)后来,各国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⒉儒学(1)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2)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___________。⒊佛教大约在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发展。⒋制度(1)社会制度: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社会制度大多来自唐朝。①朝鲜的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②7世纪,日本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教育体制:越南的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科举制度跟中国的基本一样。⒌其他(1)“历史纵横”: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2)14世纪末,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3)15世纪,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4)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二)对欧洲的影响(中学西传)1.四大发明外传(1)地位: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等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2)表现2.中华文化在欧洲得到传播(1)时间:16-18世纪,在西学传入中国的同时,中华文化在欧洲也得到传播。(2)内容及影响①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的史学、地理学以及科技、文学等成就也相继传入,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②中国的茶、______、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知识拓展】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的不同影响造纸术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中国有利于中国古代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古典文化的保存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早期有利于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但后来却成为迷信活动的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使用火药武器的国家,后来火药成为迷信活动、敬鬼神所使用的工具西方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纸张取代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_________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___________传播到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火器的进步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课堂小练1.佛教传入中国后,许多佛语、佛偈等大量渗入社会生活,化为人们常用的成语、谚语,如“一尘不染”“五体投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这表明佛教的传入()A.切合文化世俗化趋势B.带来了新的文学形式C.促使儒佛道文化交融D.丰富了中华文化内容2.宋明理学家们以“辟异端”的态势激烈地反对佛教,但其理论建构却又往往离不开佛学的帮助。经过“批判”,佛家的思想观念反而进入中国正统学说的内部核心。这说明,宋明理学理论建构过程中()A.佛教文化成为主流思想之一B.儒佛思想在互补中出现合流C.佛教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现实D.儒学正统地位一度出现动摇3.

清朝康熙皇帝曾用西方传来的地图与俄国谈判领土问题,用西方几何学的知识画立体河图来治水。这说明康熙皇帝()A.引进西方科技处理内政B.拥有较开放的统治思维C.实现了古代科技的转型D.抛弃了传统的夷夏观念4.1841年,林则徐将《四洲志》《澳门月报》《粤东奏稿》等资料交付给魏源,嘱咐他编著一部拯救国家危亡的新书。1842年,魏源完成了《海国图志》;1852年,《海国图志》增补为百卷本,囊括了世界地理、历史、政制、经济、宗教、历法、文化、物产等。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西学东渐的思想潮流开始涌现B.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旋律C.国内外变局使士大夫注目世界D.维新变法的思想开始萌芽5.

下图是日本皇室一套屏风的局部图案。据说,此套屏风由日本工匠于日本天平时期(729—781年)在本土制作完成,学术界将其视为“唐物”。其屏风形制、绘画技法及图中仕女的服饰和妆容等几乎都被学术界作为研究唐代文化相关内容的范本。这反映了()

A.日本绘画艺术源自中国B.唐朝工艺水平领先世界C.日本社会盛行唐朝文化D.唐朝文化国际影响力强6.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伏尔泰把孔子的儒家学说看作他心目中的自然神论,认为这种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原则的“理性宗教”足以取代盛行于西方的“神示宗教”。伏尔泰此举主要是()A.抨击否定君主政体B.为新教做舆论宣传C.借古讽今促进启蒙D.推动中西文化交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