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城市轨道交通出入口防排涝技术规程》_第1页
《福建省城市轨道交通出入口防排涝技术规程》_第2页
《福建省城市轨道交通出入口防排涝技术规程》_第3页
《福建省城市轨道交通出入口防排涝技术规程》_第4页
《福建省城市轨道交通出入口防排涝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20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201*

福建省城市轨道交通出入口防排涝

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waterloggingpreventionand

drainagedesignofurbanrailtransitinFujian

(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20180318)

201*-0*-0*发布201*-0*-0*实施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10

前言

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办公室文件《关于印发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2018年

第一批科学技术项目计划的通知》(闽建办科〔2018〕2号)文件要求,由福州地铁集团有限公

司规程编制组,在福州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一期)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不断优化防排涝设计,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吸取国内其它城市防排涝设计方面的经验,参考相关国家标准,并充分

征求行业专家意见为基础制定标准。

本标准依据GB50157-2013《地铁设计规范》和GB50108-201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制定。

本标准由福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归口。

本标准主编单位:福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福州轨道交通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吕至宇、季国富、施鹏程、孙智勇、谢雄、郑宇鑫、黄德杰、卢衍

东、刘干典、张晓晖。

本标准主要审查专家:

1

1总则

1.0.1为规范我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出入口防排涝的设计标准,合理确定方案设计,提高施

工水平,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特制定本规程。

1.0.2轨道交通工程出入口防排涝设计应提倡科技创新,贯彻节约资源和集约化建设的原则。

1.0.3本规程适用于我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出入口防排涝设计,其他工程(如地下车库、

人防工程等)可参照使用。

1.0.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出入口防排涝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的规定。

2

2术语

2.0.1洪涝水位FloodStage

根据历年观测和推算确定的汛期时车站附近内涝水位。

2.0.2防排涝设计WaterloggingPreventionandDrainage

通过设计上采取措施,防止汛期时洪水涌入车站,保证车站正常运营和人员设备安全。

2.0.3防淹挡板InundationBaffle

汛期时,设置于出入口,用于阻挡洪涝水位超过出入口地面时,阻止洪水涌入轨道交

通内部的设施。

2.0.4防水套管封堵WaterproofCasing

管道穿越侧墙预埋防水套管,能有效防止侧墙漏水。

3

3基本规定

3.1城市轨道交通的出入口防排涝设计包括轨道交通对外的所有接口,如出入口、风

亭、出地面垂直电梯、与周边地下空间接口、接入的电缆通道、出入段线、越江跨海段的

区间隔断等。

3.2城市轨道交通的对外出入口设计应有水利部门出具的100年一遇的洪水位或内

涝水位的作为基础数据。

3.3出入口、风井及无障碍电梯等出地面构筑物的挡墙和挡淹板的设计防淹水位为

100年一遇的洪涝水位加上300mm的安全高。

3.4为便于日常使用,各出入口允许采用安全可靠的洪涝时临时安装的挡淹设施。

3.5永久的挡墙、临时安装的挡淹设施应能满足设计洪水位水头作用下的结构受力要

求。

3.6在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建设初期应充分了解站点周边水淹情况、城市历史最大雨

量和台风数据,要做好地铁出入口、风亭百叶窗底设计高程和周边地势相对高程的对比数

据分析;应与城市规划部门了解站点周边市政道路、绿化、市政建筑的城市相对高程,及

时最好出入口、风亭百叶窗底设计高程的调整。

3.7轨道交通主管部门应积极和城市各级排水行政主管部门联系,了解轨道交通车站

周边市政排水管网和河道的堵塞情况,及时抢修,并做好防洪应急预案,有效合理地组织

抢险物资、设备、队伍以备急需。

3.8运营部门应积极和城市气象行政主管部门联系,做好暴雨、台风的预测,并根据

天气预报及时做好存在防洪风险地铁车站、隧道的临时防水淹措施。

4

4防排涝设计措施

4.1出入口防淹措施

4.1.1轨道交通出入口出地面平台处应设置探头,以便运营管理人员能随时监测到

站外情况。

4.1.2轨道交通出入口应尽量采用有盖形式,有效避雨;出入口平台应高出室外地

坪不少于450mm;出入口处出地面部分钢筋混凝土挡墙除开口处外均应高出周边地坪不少

于1m。

4.1.3在车站出入口因条件所限,必须采用敞开式时,应在出入口楼梯休息平台上

设置额外的截水设施,并在楼(扶)梯底部设置满足排水要求的雨水泵站,该处自动扶梯

应采用室外扶梯。

4.1.4车站出入口通道宜向口部找适当纵坡,以便雨水就近排入截流沟。出入口通

道的最低点处应设置集水井及排水泵。

4.1.5出地面以上的挡墙、幕墙钢结构体系应满足防淹水位下的受力和密闭要求。

出入口的装饰层应与结构层密贴,防止洪水沿装饰层缝隙进入轨道交通车站内部。

4.1.6轨道各出入口平台标高如不满足100年一遇的设计防淹水位时,可设置防淹

挡板。防淹挡板应方便搬运、组装和拆卸。防淹挡板储藏部位应靠近出入口口部,并设于

地面厅位置,结合装修设计进行储藏遮挡。

4.1.7设置防淹挡板的出入口,不应影响平时运营时的人员进出。

4.1.8出入口的楼(扶)梯底部应设置横截沟及集水坑,以收集由出入口雨棚外部

飘入室内的雨水或清扫废水。雨水排水量应按设计暴雨重现期50年、集流时间5分钟计算。

每个集水坑均应设置2台潜水泵,平时互为备用,暴雨时同时启动,且不低于二级负荷供

电。

4.1.9出入口及通道的外墙底部应设置排水沟;车站主体除有水房间,其余部分侧

墙底部应设置排水沟。

4.1.10出入口的人防门应兼具作为出入口的防淹隔断门。

4.1.11出入口与主体连接处,应设置横截沟,拦截可能深入主体的雨水或内部渗漏

水,在车站内每隔一定距离设置地漏收集,最终排入车站废水泵房

4.2风井防淹措施

4.2.1侧出高风井开洞部位下沿距离地面不小于2m,并根据防淹水位高度适度抬高。

5

当独立设置时,每个风井下方宜考虑设置集水井和抽水泵;当联合设置时,相邻的风井可

考虑合设一处集水井和抽水泵。

4.2.2敞口风井应设置不低于1m高的钢筋混凝土挡墙,且敞口风亭挡墙顶端标高不

低于设防防淹水位。风井下方应设置集水井和抽水泵。

4.3出地面垂直电梯防淹措施

4.3.1垂直电梯井道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m的混凝土结构,且混凝土井道高度不应低

于设防防淹水位。

4.3.2垂直电梯出地面平台处标高如不满足100年一遇的设计防淹水位时,可设置

防淹挡板。

4.3.3垂直电梯的口部均应考虑设置集水井。

4.4与周边地下空间接口防淹措施

4.4.1新建周边地下空间与轨道交通连接时,地下空间的全部对外出入口应采用与

轨道交通相同的防淹水位标准和措施。

4.4.2当既有周边地下空间的全部对外出入口无法满足与轨道交通相同的防淹标准

时,车站与周边地下空间的接口应全高设置防淹挡板。当防淹警报水位超高时,采用符合

轨道交通认证的防淹挡板设施将接口封堵。

4.4.3轨道交通与周边地下空间的出入口应设置横截沟及合理的排水措施,必要时,

应增加排水泵房。

4.4.4与周边地下空间接口处宜设置人防门,一旦周边地下室发生无法封堵的水灾,

接口处人防门应能及时关闭封堵。

4.5轨道交通接入电缆通道防淹措施

4.5.1电缆通道出地面检修井处应设置混凝土盖板,下部设集水井。

4.5.2电缆通道与轨道交通车站的接口宜设置在车站人防门外。

4.5.3电缆通道进入车站外墙的管线均采用防水套管封堵。

4.6出入场线防淹措施

4.6.1出入场线U型槽与停车场相接部分,轨面标高宜大于100年一遇设计防淹水

6

位。

4.6.2出入场线U型槽部位两侧的挡墙标高应大于100年一遇设计防淹水位。

4.6.3地下及半地下停车场的出入口、通风井、采光井均应满足100年一遇的防淹

水位设防要求。

4.6.4出入场线应在适当位置设置人防门。

4.6.5出入场线U型槽与明挖暗埋段相接处应设置集水井或雨水泵房。

4.6.6洞口雨水泵房的位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宜设计在两条轨道的中间。如果条

件不允许,雨水泵房只能设计在一条隧道的单侧,则雨水泵房前的雨水拦截沟设计要有合

理、有效地深度和坡度将大部分的雨水拦截进另一侧隧道雨水泵房,就近排出地面。

4.7区间防淹门

4.7.1对于下穿河流、湖泊、海湾或水库等水域的地铁隧道工程,当船只通航、水

流冲刷、水域疏浚可能引起水下隧道损坏,造成水体涌入隧道两端其他区段引发安全事故

时,应在隧道穿过水域的两端适当位置,设置防淹门。

4.7.2隧道线路穿越不通航的水域,且穿越的水域处于河网节制闸的保护范围内时,

可不设置防淹门。

4.8换乘节点和延长线接口防淹措施

4.8.1预留的换乘节点和延长线在近期设计应有封堵措施,防止地下水、雨水进入

车站内部。

4.8.2后续站点施工在打开换乘节点和延长线接口的封堵措施时,应保证后续站点

施工期间所有对外的孔洞均满足100年一遇设计防淹水位的要求。

4.8.3后续站点施工预留的敞口部位宜加防雨顶棚,减少雨水进入车站、隧道。

7

5工程质量验收

5.1用于封堵的人防门、防淹挡板等设施应提供质量保证书或产品合格证。

5.2施工验收应检查以下项目:

1各挡墙顶标高满足设计防淹水位要求;

2人防门应安装就位,能正常启闭;

3防淹挡板应试安装到位,保证尺寸准确;防淹挡板应有顺序编号,以便于汛

期迅速安装;

4各水泵应能正常运行;

5应检查所有穿墙管线的防水套管封堵情况。

5.3施工中对预留管线未施工的预留孔洞应采用临时封堵措施,不影响今后永久管

线施工;已施工好的管线孔洞应同步封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