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散原中学分校中考模拟历史试题_第1页
2024年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散原中学分校中考模拟历史试题_第2页
2024年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散原中学分校中考模拟历史试题_第3页
2024年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散原中学分校中考模拟历史试题_第4页
2024年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散原中学分校中考模拟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模拟示范卷·历史(三)2024年中考模拟示范卷·历史(三)1.本卷为开卷考试,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生可携带和查阅相关资料,考试时禁止讨论、交换资料等行为。2.本卷共有两大题,24小题,满分8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1.图1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与此相关的原始人可能是()图1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2.商朝以后,青铜器种类丰富,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如规定: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筐,卿大夫五鼎四篮。这反映了当时()A.商朝后期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B.权力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C.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D.青铜铸造规模宏大组织严密3.汉高祖刘邦实行的这项政策,得到后继者们的继续奉行,这一政策使社会经济和社会局势得到稳定发展。材料中的“这一政策”是()A.休养生息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C.盐铁专卖政策 D.“无为而治”政策4.下列史实与图2中①相对应的是()图2A.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B.西南地区得到开发C.结束分裂统一全国 D.祖冲之创制《大明历》5.据史料记载,唐懿宗时,新罗(朝鲜)人崔致远,12岁来中国人长安太学就学,18岁进士及第,被授予宣州深水县尉。这体现出唐朝()A.社会风气的开放 B.民族交融的发展 C.开放包容的政策 D.经济的繁荣昌盛6.北宋于邻近数州设“路”,各路设置转运使,将一路所属州县财赋,除留作地方必要开支的一小部分外,其余全部运往京师。这反映了宋朝的政治特点是()A.重文轻武 B.分权制衡 C.强干弱枝 D.君主专制7.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评价说:“毫无疑问,明代的伟大的科学成就是那部攀登到顶峰的医药学著作⋯⋯它达到了与伽利略、维萨里的科学活动所隔绝的任何科学家所不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材料评述的是()A.《伤寒杂病论》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千金方》8.在战争的整个过程中,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这场战争也把中国拖入世界。材料中的“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9.从民族的历史看,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的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到军事失败的教训,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材料中的“少数人”领导了()A.维新运动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10.历时两年(1934-1936年),跨越11省,行程几万里的这次“震撼之旅”,在人类活动史上是无可比拟的,举世无双的,是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该“震撼之旅”是()A.红军长征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皖南事变11.它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武装,在敌后的广大农村和小城镇建立的以民主政权为依托的战略基地,也是游击力量赖以存在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的战略基地。这里评述的“战略基地”是指()A.农村革命根据地 B.敌后抗日根据地 C.国民政府统治区 D.中原解放区12.战役自1949年4月20日发起,历时43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统一指挥下,一举突破国民党陆海空三军联合组成的长江防线,夺取了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攻克了上海,解放了杭州、武汉、南昌等城市。这一战役()A.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B.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C.标志着全国人民都得到解放 D.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13.图3是小莉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横线处应填()对外开放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建立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1992年开放区域向内地推进2001年________________图3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开始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确立“两个百年”奋斗目标14.分析图4,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图4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单位,亿元)A.带动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B.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C.促进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 D.成功实现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15.图5反映的主题是()图5A.古埃及文明 B.古罗马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古希腊文明16.西欧庄园是综合经济、政治、司法、军事、宗教功能为一图5体的封闭性社会组织。庄园是独立城堡,领主对农奴行使政治统治权、司法审判权、征税权,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和控制灵魂的教堂。由此可见西欧庄园()A.建立了奴隶制民主政体 B.有一定程度自由与特权C.内部居民没有任何自由 D.是独立的经济政治单位17.他的远征是航海事业中一篇伟大的史诗。1519年,他率领一支由五艘均为100吨位的帆船组成的船队从西班牙启航。1522年,最后一艘船体严重漏水、船员已大批死亡的“维多利亚号”费力地驶回西班牙的塞维利亚港,而此时他已死于菲律宾群岛。材料中的“他”是()A.哥伦布 B.迪亚士 C.麦哲伦 D.达·伽马18.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A.爱迪生——拥有1000多项发明——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B.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C.海厄特——发明赛璐珞——开创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D.夏尔多内——发明人造纤维——创立了现代塑料工业19.1945年10月25日,国民政府在台北公会堂举行了受降仪式,被日本侵占50年的台湾实现了回归。随后陈仪以广播形式宣告台湾民众:“从今天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台湾实现回归所依据的是()A.《凡尔赛条约》 B.《九国公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开罗宣言》20.冷战结束后,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联盟或国家的实力不断增强,在这一形势下()A.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上升 B.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C.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D.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21.(10分)路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必要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图6秦直道遗址秦驰道之一,是秦始皇命蒙恬监督的军事交通工程,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条高速公路,考古挖掘中发现了路面。车辆通过以及路面脚印、建筑遗迹等。图7丝绸之路(画片)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图8“禁海令”(告示)清朝顺治时,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强迫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图9近代中国的马路西方发明的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新式马路的修建和传统街道的改造。图10中国高速公路到2021年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16.91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1)史料有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图像史料和口述史料等类型。据此,指出“秦直道遗址”的史料类型。这一史料可用于研究秦朝历史的什么内容?(3分)(2)根据材料中图7所示丝绸之路与图8所示“禁海令”,归纳汉朝至清朝,我国对外政策变化趋势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变化趋势出现的原因。(4分)(3)以“中国近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你会选择材料中哪幅图片?请说明理由。(3分)22.(8分)年表有利于人们把握历史概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表1大事年表时间事件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191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1984年中国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1991年苏联解体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1)从表1中找出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冷战全面开始的事件。(2分)(2)选择材料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6分)23.(10分)通信是人类交流和传递信息的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元代中期,全国设立的各种类型驿站共有一千五百余处,以大都为核心,通过驿站,把全国联结起来⋯⋯东北直抵黑龙江江口之奴儿干,北方可通叶尼塞河上游的吉利吉思部落,西北达今新疆境内,西南通往今云南和西藏地区。——摘编自陈高华《元代的驿站(站赤)》(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元代驿站的作用。(2分)材料二电话是电气时代的产物,凝聚着许多发明家的智慧和汗水。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与他的同事试验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电话。——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电话的出现与哪次科技革命有关。简述这次科技革命产生的影响。(4分)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全国电信网络,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电信网络发展速度位居世界前列,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通信手段的变化谈谈你的感想。(4分)24.(12分)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经济制造辉煌】材料一明代是中国陶瓷生产的黄金时代,景德镇的陶瓷早已名扬天下……景德镇的官窑在明初就已经有20座,成为中国的“四大官窑”之首,皇家专用瓷器和大量民用瓷器都在这里生产⋯⋯南中国海的水下考古证明,明代瓷器对外行销达到历朝鼎盛……特别是青花瓷器销路遍及世界。于是,在英语世界里,干脆把中国和瓷器用同一个词称谓:CHINA,这个中国名牌真正拥有了全世界。——纪录片《中华文明·天工物华》图11明万历时期的青花龙穿花纹梅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朝瓷器业发展状况。(2分)【经济奠定基石】材料二“往年的南泥湾,到处呀是荒山,没呀人烟。如啊今的南泥湾……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是陕北的好江南!”歌曲《南泥湾》反映了在党中央“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总方针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下,1941年3月,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改造成“陕北江南”。——摘编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展大生产运动的目的和意义。(4分)【经济成就奇迹】材料三——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3)从材料三中任选一项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2分)【经济创造未来】材料四中国经济经过40年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81年以来,中国的GDP增加了约230倍;杂交水稻为全世界提供了解决粮食短缺的中国技术;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居世界首位;中国的高铁技术成为全球的领跑者:中国在量子技术位列世界领先的第一梯队;商用无人机坐上全球领先的头把交椅;等等。——摘编自《中国超越欧美,世界领先的10大经济奇迹》(4)请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中的某一项成就,说明其对中国以及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4分)

中考模拟示范卷·历史参考答案(三)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BADCCBABABBCADDCADC21.(1)史料类型:实物史料。(1分)内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或秦统一后,为加强各地交通往来,修筑了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陆路交通四通八达)。(2分)(2)趋势: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2分)原因:清朝政治统治的需要;西方殖民扩张的结果;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反映;等等。(答出符合题意的一点即可,2分)(3)中国高速公路。(1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入巨额资金改善交通条件,交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公路运输获得较快发展,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路网。(2分)或近代中国的马路。(1分)近代中国交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2分)22.(1)杜鲁门主义出台。(2分)(2)【示例一】观点:冷战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选择的史事:杜鲁门主义出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和华沙条约组织成立。论述: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这篇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随着西德和东德的成立,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1949年北约的成立以及1955年华约的成立,两大集团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冷战恶化了国际关系,两大军事集团进行军备竞赛,局部战争不断,导致全球动荡不安。综上所述,冷战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6分)【示例二】观点: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选择的史事:欧洲联盟成立;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论述: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不复存在,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企图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广大发展中国家实力也在不断增强,国际影响不断扩大,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重要力量。综上所述,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促进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6分)其他参考观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壮大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战后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23.(1)推动了国内交通的发展,加强了各地政治、经济的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2分)(2)第二次工业革命。(2分)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一些资本主义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