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及其处理策略_第1页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及其处理策略_第2页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及其处理策略_第3页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及其处理策略_第4页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及其处理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5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及其处理策略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邓永兴摘要:孤独症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孤独症儿童在思维、人际关系、语言沟通等等方面发展严重不足,这些往往都会导致哭叫、跳闹、自我伤害、攻击他人等情绪行为的产生。情绪行为不仅严重影响对儿童的教育训练和儿童日常生活以及日常生活技能的习得,而且可能会危及儿童自身及他人的生命安全。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孤独症儿童的情绪问题是一切教育训练活动的基础。本文将从分析情绪行为的原因入手来探讨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处理。关键词:孤独症情绪行为处理策略情绪是指个体的天然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强烈的、具有情境性的情感反应。对于在思维、人际关系、语言沟通、智力等等方面发展严重不足的孤独症儿童来说,这些都可能导致他们产生哭叫、跳闹、自我伤害、攻击他人等情绪行为。这些行为不仅严重影响到对儿童的教育训练和儿童习得日常生活技能,而且可能危及儿童自身及他人的生命安全。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孤独症儿童的情绪问题是一切教育训练活动的基础。一、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的原因分析。第一,引人注意。语言迟滞、沟通障碍是孤独症儿童的主要特征之一。由于他们缺乏与人沟通能力,往往形成人格瑕疵,内心充满自卑感;无法与人沟通,内心世界无法向人表白,于是就会产生许多问题行为,其中最严重、最明显的就是情绪行为。他们企图借助于情绪行为来引起他人的注意、抒解其内心压力或达到某种目的。第二,固执行为受到限制或改变。孤独症儿童适应能力低、缺乏想象力、活动大多无新意。80%以上的儿童拒绝环境改变,其行为多固执、刻板。每当指导者(老师、家长)试图阻止或改变其固执、刻板行为时,立即会引起儿童强烈的情绪反应。第三,逃避要求。孤独症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如果在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中整天都让他随心所欲,不加任何约束,可以肯定地说,他们极少出现情绪问题。但是,任何人在任何环境中都应该有一定约束和规范。孤独症儿童的情绪问题大多是在指导者对儿童有一定教育训练要求、生活及社会行为规范时发生,而且表现极其强烈。如:乱吼乱叫、哭闹、跑跳甚至自我伤害、攻击他人等,他们企图借此逃避要求。第四,身体疾病。据有关资料显示,有的孤独症儿童均有不同程度的脑部机能障碍(如:脑波异常等),而且有相当部分在少年期和成年期会发生癫痫症。脑波异常可能会使他们莫名其妙地打头、哭闹等。除癫痫外,也可能因为其它病变(如:牙痛、感冒头疼、肚痛等等)无法表达而导致情绪行为的发生。第五,指导方法不当。教育训练中指导者没能切实根据儿童的实际能力制定训练计划、没能找到适合儿童接受的教育训练方法、没能在社会适应活动根据儿童的实际状况提出合情、合理的要求,也能引起儿童的情绪问题。第六,孤独症病症所致。有的研究者认为,孤独症儿童大脑中枢神经(包括前庭系统和周边神经)的感觉刺激调整功能受损,也就是脑干无法将各种感觉感受器接收并传达来的所有感觉刺激完成初步的调整作用,乃至大脑皮质无法加以统整、判断认知而做适度的行为反应,进而使儿童在新事物、新环境面前无所适从而产生情绪行为。二、处理情绪行为的策略。第一,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导致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指导者平时就要仔细观察儿童情绪行为发生的频率、强度和对周围环境及对儿童本身的影响并做好详细记录,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其原因和目的,以便及时处理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改变教育训练方法。如果是身体不舒服,指导者应该及时请医生检查治疗;如果是训练要求太高或方法不当,指导者应及时调整其要求和方法;如果是因为固执刻板行为受到限制而引起,那就适当调整处理固执刻、板行为的方法;如果是其它原因,指导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第二,把握时机、积极处理。导致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的原因复杂,其发生时间、频率又不固定,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因此,作为指导者一定要在认真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切实把握好时机,用科学的、符合儿童实际的方法作积极地处理,切忌消极应付。疗儿童孤独症兴奋冲动和吵闹不安等有一定疗效)、非精神药物(如心得安治疗儿童攻击行为等)和中枢神经兴奋剂(如利他灵等药物治疗情绪易激惹等)以及癫痫药物(如卡马西平用于治疗冲动、攻击和暴力行为等)、中成药(清阳益智丹、静灵口服液、奇味益智散等治疗多动等)等等在临床上得到较多的应用。实践证明,适当使用药物治疗配合教育训练对改善和稳定儿童情绪有极大的辅助作用。稳定的情绪是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教育训练的基础,也是引导他们参与集体、社会活动的基础。只有情绪稳定,儿童才可能接受教育训练和习得日常生活活动、学习技能,逐步发展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指导者一定要在理解和宽容儿童的基础上,从儿童的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儿童情绪问题的原因和接受程度,采取积极的态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其情绪行为,以期儿童全面发展。参考文献:1.吕静主编《儿童行为矫正手册》浙江出版社1992年第1版2.张澄编《自闭儿保育手册》世茂出版社1989年十一月第1版3.杨鸿儒翻译《自闭儿指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