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复习重点_第1页
财政学复习重点_第2页
财政学复习重点_第3页
财政学复习重点_第4页
财政学复习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财政学复习重点一、财政与财政学的概念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其公共权力直接参与社会总产品分配的一种活动。在现实生活中,财政活动表现为政府的一系列收支活动及其管理活动。财政学是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影响的经济学分支。财政学主要是研究政府进行资源配置、提供公共商品以及进行社会经济管理等经济行为的学科。二、财政的本质、演进形态财政的本质表现为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财政关系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基本分配关系:在经济系统中,主要是个人与国家之间、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在国家机构系统内部,主要是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演进形态:奴隶制国家财政→封建制国家财政→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社会主义国家财政三、西方财政理论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第1时期,古典学派的财政理论。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了自己关于《国民财富的本质和成因》的著作,从而创立了财政学。第2个时期:凯恩斯学派的财政理论。凯恩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3个时期:新自由主义学派的财政理论。货币学派代表人物:弗里德曼供给学派代表人物:阿瑟·拉弗公共选择学派代表人物:詹姆斯·布坎南、戈登·图洛克四、中国传统财政理论1949年以前,我国基本上处于引入西方公共财政学的阶段。1949年后,我国的财政学说先是以学习借鉴苏联财政理论为主,20世纪60年代开始才注重结合我国实际进行财政理论研究——形成以“国家分配论”为主的财政理论。五、资源配置的最佳状态——帕累托效率1.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效率):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2.完全竞争市场是最有效率的市场,那条件是什么?完全竞争市场体系符合帕累托效率的标准,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理想的市场。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条件:①有大量的卖者和买者②产品同质无差异③要素自由流动④信息完备充分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是理性的⑥经济利益可分,所有权确定五、市场失灵的含义和表现市场失灵通常也称作市场无效:指市场经济存在着的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或不足,没有或不能将资源配置到效率状态的现象。市场失灵的表现:公共产品、外部性、不完全信息、垄断、分配不公、宏观经济失衡、偏好不合理等。六、现代财政理论分析思路市场有效运行→市场失灵→政府干预→财政介入→政府失灵→市场与政府之间的选择七、公共产品的含义和特征并分析公共产品为什么无法靠市场提供1.公共产品的含义:指具有一类共同消费性质的物品,如国防、路灯等。从广义上来看,公共产品可以定义为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各种服务。它既包括物质方面的公共产品,又包括精神方面的公共产品。2.公共产品的特征公共产品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①非竞争性:指当一个人消费某些产品和服务时,并不对其他人同时消费这种产品和服务构成影响。例如国防保护了所有公民,其费用以及每一公民从中获得的好处不会因为多生一个小孩或出国一个人而发生变化。②非排他性:指无法阻止人们对于某一项产品或服务的消费。例如,消除空气中的污染是一项能为人们带来好处的服务,它使所有人能够生活在新鲜的空气中,要让某些人不能享受到新鲜空气的好处是不可能的。3.从公共产品的特征分析公共产品为什么无法靠市场提供由于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免费搭车→无法确定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量;非竞争性→MC=0→意味着公共产品提供者无法获得成本补偿→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在成本与收益上发生不对称问题,无法有效提供。如果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调节,其结果必然会导致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公共产品在供应量上的不足,形成效率低下,产生市场失灵。由此可见:市场只适于提供私人产品和服务,对提供公共产品是失效的,而提供公共产品恰恰是政府活动的领域,是政府的首要职责补充:公共产品类型竞争性是否是纯私人产品·巧克力·衣服·拥挤的收费道路自然垄断(混合产品)·学校·有线电视·不拥挤的收费道路否公共资源(混合产品)·海中的鱼类·野生动物·拥挤的不收费道路纯公共产品·路灯·国防·不拥挤的不收费道路排他性排他性八、政府失灵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①政治制度失灵。②权力滥用、预算扩张明显。③成本高,浪费多,寻租普遍。④官僚主义严重,机构不断膨胀,人员不断增加,效率却不断下降。2.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①有限的信息。②政府决策机制的缺陷③寻租行为:寻租活动是一种非生产性活动,指的是把那些本应当可以用于价值生产活动的资源用于只不过为了决定分配结果的竞争。④政府行为的越位与缺位九、财政三大基本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财政的首要职能2.收入分配职能——财政的最基本功能基尼系数:反映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①横轴表示人口百分比,纵轴表示收入百分比②图中的曲线L为洛伦兹曲线。该曲线越弯曲,收入分配就越不平等。③设曲线L与对角线OC所围成的阴影面积为A,三角形OCD的面积为B,则基尼系数G=A/B④当L与OC重合时,G=0,收入分配绝对公平,每个人都得到等额收入。⑤当L与折线ODC重合时,G=1,收入分配绝对不公平,全部收入都归一个人所有。⑥一般情况下,0<G<1。数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等,反之则越不平等。国际上确定的反映个人收入差距的大致标准为: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绝对平均;0.2-0.3之间表示比较平均;0.3-0.4之间较为合理;0.4-0.6之间差距较大,警戒状态;0.6以上说明收入差距相当悬殊,危险状态。3.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十、财政支出的概念和分类财政支出也称政府支出或公共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职能而消耗的一切费用的总和。按经济性质分(是否直接形成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是否与商品和劳务相交换):①购买性支出指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这类支出,这类政府支出将直接形成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主要包括行政管理费、政府雇员、购置从事公务活动所需的设备与物品、投资于公共工程等方面的支出。例如:政府采购。②转移性支出指政府的支出不直接形成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而仅仅是对企业或个人单方面的货币或实物的授予的这类财政需求。主要包括:政府补贴、社会保险支出、抚恤金和其他社会福利救济支出等。十一、财政支出的总趋势和结构变化1.财政支出的总趋势:①财政支出绝对数快速增长②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先下降,后有所回升③从我国财政支出的绝对指标来看,财政支出总额是不断增长的;④从相对指标来看,财政支出率有一定的起伏,但变动的总趋势是增长的。2.结构变化:①以往促使财政支出增长的部分推动力(如用于经济建设的支出、政府投资等)将会减弱;②用于教育、公共医疗卫生、科学事业、养老金以及其他重要的人类发展需求支出占GDP的比重将上升;④社会福利支出将会进一步增加。⑤总体上,未来几年政府支出的增长速度将会减慢,民生类支出会逐渐加大比重。十二、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分析(4选2认真分析)1.瓦格纳的“财政支出不断增长法则”又称政府活动扩张论含义: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的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将会提高,形成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瓦格纳指出,工业化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政府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张,原因主要有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两方面:政治因素:维持性支出的增加,具体表现为工业化→市场扩张,社会进步,国家职能扩展→政府维持社会秩序、市场管理等活动的支出增加→财政支出扩大经济因素:收入提高和社会进步→对分配问题的关心加强→对教育、文化、保健、福利等服务的需求增加→要求政府以更大的比例提高这些方面的支出。工业化→公共产品、外部性等市场失灵的经济现象增多→必须政府解决→财政支出增加2皮考克和威斯曼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又称偶然事件论、时间形态论含义:财政支出增长不是按同一速度向前发展的,而是在不断稳定增长过程中不时出现的一种跳跃式的发展过程。梯度渐进增长理论认为导致公共部门财政支出增长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内在因素,二是外在因素,其中外在因素是公共支出增长的主要原因。3.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财政支出增长发展模型(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经济发展早期阶段:公共投资支出比重大,增速快;公共消费支出不大;转移性支出也不大。经济发展中期阶段:公共投资支出比重下降,增速减慢;公共消费支出比重增加;转移性支出比重也增加。经济发展成熟阶段:公共投资支出比重不断下降;公共消费支出比重不断增加;转移性支出比重大幅度增加。4.非均衡增长理论(相对价格效应)经济部门分为(按劳动是否是最终产品划分):进步部门和非进步部门进步部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劳动不是最终产品,劳动生产率可以大幅度提高的部门;非进步部门:劳动服务部门,劳动是最终产品,劳动的投入能够较大程度引起产品性能的改变,劳动生产率较低。鲍莫尔模型:公共部门的活动为劳动密集型,私人部门的活动为资本密集型→私人部门劳动生产率较高→私人部门工资水平上升→为提供足够服务,公共部门的工资水平须与私人部门保持同步→公共服务的单位成本上升→公共服务的相对价格上升→公共支出增长他指出,如果公共部门的生产率比其他经济部门的生产率慢,而公共部门的工资水平又要和其他经济部门的工资水平保持同步增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财政支出将会增加。十三、财政预算的含义和原则财政预算是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公共收支计划的总和。由指政府编制,经立法机关审批,反映年度内财政收支状况的计划。政府预算原则:①完整性:要反映全部财政收支活动,预算外收支也要反映②可靠性:每项收支数额都要可靠③公开性:向社会公布,受国民监督④年度性:时间界定1年十四、公共项目的成本-收益分析中要考虑哪些成本和收益项目1.实际的和金融的实际成本和收益是指公共项目实际发生的成本和收益,反映了社会福利的减少或增加。金融成本和收益则是指因市场相对价格发生变化而产生的成本或收益,其结果是某些人所得即为其他人所失,社会福利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又被称为虚假成本或收益。2直接的和间接的直接成本和收益指的是与项目本身有着密切关系的成本或收益;间接成本和收益则是项目附带产生的成本或收益。3.有形的和无形的有形成本和收益指的是可以用市场价格衡量,并且按惯例应该计入会计账目的一切成本和收益;无形成本和收益则是指不能通过市场价格直接估计,因而也不能入账的一切成本和效益。4.内部的和外部的内部成本和收益指的是项目在辖区范围内产生的成本和收益;外部成本和收益则是指项目在辖区范围外产生的成本和收益。几种不同的测度方法①市场价格对私人部门而言,在完全竞争市场和非完全竞争市场中,都可以通过市场价格来衡量;对公共而言,如果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市场价格可以反映出真实的市场价值,可以使用市场价格对项目进行评估,但是如果不是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不能够按市场价格计算市场价值,而应当通过影子价格来核算。②影子价格对可在市场上交易,但市场价格并不反映真实社会价值的产品和投入品,即在非完全竞争市场上,设计出一种新的能反映产品实际价值的价格,即影子价格。影子价格是指经过调整后的市场价格,是真正的社会价格,反映了社会成本的大小,是修订了的市场价格。③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为获得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支付的货币总额与实际支付的货币总额之差,它由需求曲线以下与经过市场价格的那条横线之间的面积来衡量。十五、政府介入教育市场的原因、方式以及经济效益分析1.政府介入教育市场原因:①教育具有正外部性②教育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③教育资本市场具有不完全性2.政府介入教育市场的方式、以及经济效应分析:①对学生本人提供补助的经济效应②对低收入家庭提供补助的经济效应③对学校提供补助的经济效应十六、社会保障的层次1、社会救济(社会救助)——社会保障体系第一层次,是提供最低生存保障的制度体系2、社会保险——社会保障体系第二层次,主要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体系3.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层次,主要目的是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们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十七、贫困的界定贫困线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社会发展阶段的条件下,维持人们的基本生存所必需消费的物品和服务的最低费用,贫困线又叫贫困标准。一般以收入或消费支出为标准确定,那些收入水平低于收入标准,或者消费水平低于消费支出标准的人被界定为“穷人”。十八、政府介入保险市场的依据①保险具有私人产品的特征:②可分性,面向个人提供的;③排他性,人们须先尽交费义务,并在符合一定条件的基础上才能享受该服务;④竞争性,增加一个人的保险会带来额外的成本。十九、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①现收现付制:以近期横向收付平衡原则为指导,用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②完全积累制:是一种以远期纵向收付平衡原则为指导的筹资方式,其特征是建立个人帐户,使退休金直接来源于社会成员本身的储蓄积累。③部分积累制(我国采用):在通过现收现付制满足当前支付需要的前提下,留出一定的储备以适应未来的支出需求。二十、养老金筹集的基本形式:1.社会统筹,指政府通过工薪税或社会保险税筹集资金,记入专门的社会统筹帐户,作为公共养老基金,并由政府将这些资金用于退休职工的养老开支。2.个人帐户,指的是由政府推行的职工在职期间强制储蓄,个人帐户基金属个人所有。我国采用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二十一、医疗保险的道德风险以及效率损失1.医疗保险有助于人们为了减少突如其来的、不确定的医疗支出;但同时又会形成道德风险,引致效率损失。道德风险导致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过量。2.医疗保险引致的效率损失:医疗保险的引入导致了效率损失,其数量可以用右图的三角形EAE’的面积来衡量。二十二、财政收入含义和形式财政收入:政府为履行公共职能,满足公告支出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权力原则,通过国家财政集中的一定数量的国民收入。财政收入是财政分配的第一阶段或基础环节,在整个财政分配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按照财政收入形式分类(最常用)①税收:所得税、增值税、关税、消费税等②其他收入:国有资产收入、债务收入、收费收入(包括规费收入、公产收入、特许金收入等)二十三、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因素和重要因素2、价格因素3、收入分配政策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4、其他因素:①体制因素②财政政策因素二十四、税收概念、特征和分类1.概念: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2.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3.分类:①以课税对象为标准,可分为流转额课税、所得额课税、财产课税;②以税收管理权限为标准,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以及中央和地方共享税三大类;③以税收负担是否转嫁为标准,可分为直接税与间接税;④以税收的计税依据为标准,可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⑤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二十五、税收原则1.财政收入原则2.效率原则☆①税收的经济效率:税收的最小效率损失原则、税收中性原则②税收的行政效率3.公平原则二十六、拉弗曲线通过左图可以看到当税率为零时,政府的税收收入也为零;当税率升高到100%时,意味着人们要把全部收入用来纳税,也会导致无人愿意工作;税率可产生最大限度生产量和税收收入的点是A点(不可认为是50%),超过A点,生产和政府收入都会下降。A线以上是税收的“禁区”,政府税率不应高于此线。A线以下是税收的适宜区域,政府税率应限定在此范围内。二十七、税负转嫁与供求弹性的关系税负转嫁的程度取决于征税后的价格变动,而由征税引起的价格变动的程度,取决于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①需求弹性:需求弹性越大,通过提高卖价把税负向前转嫁给购买者或消费者越困难,而需求弹性越小,税负越容易转嫁由购买者或消费者负担,如图是税负转嫁与需求弹性的关系②供给弹性:供给弹性高,易于把税负转嫁出去,相反,供给弹性低,则不容易转嫁,如图是税负转嫁与供给弹性的关系。课于供给方的从量税的归宿总的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就供给和需求的相对弹性来说,哪方弹性小,税负就向哪方转嫁,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时,税负就由买卖双方平均负担课于供给方的从量税的归宿二十八、我国主体税种和税制的基本要素我国税制形成了以增值税和所得税为双主体税种、多税种、多次征的复合税制体系。税制的基本要素: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率二十九、增值税的计税依据、分类和不同纳税人管理1.增值税指以商品或劳务价值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2.根据对购进固定资产价款的处理规定不同,增值税又可以分为三大类: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3.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管理方法: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1)销售或提供应税劳务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2)购进货物和应税劳务实行税款抵扣制度(3)计税方法是购进扣税法,即当期销项税额扣减当期进项税额(1)销售货物和提供应税劳务,纳税人自己只能开具普通发票(2)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即使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也不得抵扣进项税(3)计税方法实行简易方法,即销售额乘以征收率计算税额三十、消费税的征税对象描述:在中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应税消费品,主要包括:①一些过度消费会对人类健康、社会秩序、生态环境等造成危害的特殊消费品,如烟、酒、鞭炮、火焰;②奢侈品、非生活必需品,如贵重首饰、珠宝玉器、化妆品;③高能耗及高档消费品,如摩托车、小汽车、游艇;④不可再生和替代的稀缺资源消费品,如石油;⑤其他的国家特别规定的产品,如涂料、电池等三十一、营业税的征税对象范围:在中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经营行为。注意:①这里的应税劳务指属于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税目征收范围的劳务;②是一种有偿提供应税劳务、有偿转让无形资产或者是有偿转让不动产所有权的行为。营改增原因是减少企业税负三十二、公债的概念、内涵和特点1.公债即公共债务,是政府以债务人身份,采取政府信用的形式取得的一种收入;是政府为解决正常的财政收入不足,或实施特定的经济调控政策,以信用形式筹集资金而形成的债务。2.公债的内涵:①公债是各级政府借债的统称,包括中央债(国债)和地方债②公债是一种特殊的财政范畴,是政府用还本付息的信用方式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③公债是政府信用或财政信用的主要形式,以国家经常性财政收入为保证,信用程度高,风险小④公债是政府可以运用的一种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3.公债的特点:自愿性、有偿性、灵活性三十三、公债的双重作用1.公债的积极作用①弥补财政赤字——公债的最基本、最原始的功能财政赤字:一定时期的财政收入不能满足财政支出;财政赤字的原因:经济衰退、自然灾害、财政预算问题;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增加税收,增发货币,举借国债;公债是财政收入的补充形式,是弥补财政赤字、解决财政困难的最可靠、最迅速的手段。当国家财政一时支出大于收入、遇有临时急需时,发行公债尤其是短期的国库券,比较简捷。②调控国民经济运行从经济角度看,公债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是政府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调节积累与消费,促进两者比例关系合理化调节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节金融市场,维持经济稳定调节社会总需求,促进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③筹集建设资金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大,从长远看,一些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见效慢的项目,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债券进行筹资。如国家重点建设债券的发行。④提供方便的投资工具2.公债的消极作用:①弱化政府的预算约束,对政府支出规模有扩大效应;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对财政支出形成“硬约束”,政府难以通过人为增加财政支出来增加财政收入;而当公债出现之后,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公债这种人为的办法来增加财政收入,于是,财政收入对财政支出的约束就变成“软约束”。②公债规模过大,会增加国家的债务负担,形成公债风险。包括直接负担和间接负担间接负担指公债的发行一旦超过了合理的度,就会给整个国家和社会带来的损失。③会对私人投资形成“挤出效应”,认购公债会减少私人部门的消费和投资。三十四、衡量公债规模的指标公债规模指公共债务的总水平,公债规模适度是一个重要的原则。1.财政承债能力指标(1)债务依存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有多少是依靠发行国债来实现的国债依存度=当年国债发行额÷当年财政支出额×100%国际公认的公共债务依存度的警戒线为15~20%(2)国债偿债率反映了中央财政的债务清偿能力国债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额÷当年中央财政收入额×100%国债规模控制在于财政收入适当的水平上。从国际经验来看,通常认为国债率处于7%~15%的范围内是安全的2.社会应债能力指标(1)债务负担率反映国债规模的存量指标,它是从国民经济的总体和全局来考察和把握国债数量界限的。国债负担率=当年国债余额÷当年GDP×100%国际公认的国债负担率的警戒线为发达国家不超过60%,发展中国家不超过45%。(2)国债借债率反映了一国经济总量对新增国债的承担能力国债借债率=当年国债发行额÷当年GDP×100%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国债借债率应控制在5%~10%左右三十五、公债负担的实质以及代际间转移问题从实质上看,公债的负担是纳税人的负担。从公债负担的代际间转移来认识公债负担,即政府通过“借新债还旧债”和举借长期债务的方式把偿债时间向后推移,让下一代人来承担还债的责任。三十六、财政体制的含义、内容和核心1.财政体制——指规定着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在财政收支划分和财政管理权限划分上的一项根本制度。2.财政体制的内容①确立财政管理机构体系②划分财政管理权责③划分财政收支范围④建立规范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3.核心内容: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财政管理职权,其实质是关于财权财力的集中与分散的一项基本制度,即财政的集权与分权。三十七、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概念和依据1.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是中央政府为均衡各地方政府的财力状况,协调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将中央政府掌握的部分财力转移给地方政府使用的一种调节制度。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内涵指在各级政府或同级政府间通过财政资金的无偿拨付来调节各预算主体收支水平的方式。2.依据:①解决横向财政失衡问题。②解决纵向财政失衡问题。③解决地方公共商品的收益外溢性问题。④弥补划分税收方式的不足。三十八、分税制改革时间: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四要素:分权、分税、分征、分管三十九、宏观调控目标、作用点和财政手段1.财政宏观调控目标:是财政对市场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节和控制所达到的状态。①经济稳定增长②充分就业③物价稳定④国际收支平衡⑤社会公平分配2.财政宏观调控主要作用:在总需求上而非总供给首先,在市场经济下,企业和个人的生产或劳务活动直接由市场机制所支配,对他们而言,只要存在着市场需要,为满足这些需求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获得平均利润率的合理预期,他们就会在市场价格的引导下提供市场所需求的产品和劳务。其次,在市场经济下,在某一特定时期,由于技术条件所限,社会总供给的规模总是有一定客观的约束界限而难以随意伸缩的,而社会总需求则有较大的弹性,当政府作为一个社会需求的因素介入时,它可以人为的扩张和收缩社会需求总量。3.财政宏观调控手段:指财政收支领域中能够被政府用来作用于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以求实现财政宏观调控目标的各种财政范畴。①国家预算手段②国家税收手段③.公债手段④财政支出手段⑤财政投资融资手段四十、乘数效应财政政策乘数效应研究财政收支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指某一财政政策变量(如政府购买性支出、税收收入等)的较小变动,就会引起社会总需求的较大变化。政府支出、税收以及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手段具有一种乘数效应。其中包括财政支出乘数、税收乘数等。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效应指投资或政府公共支出变动引起的社会总需求变动对国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