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从斯大林模式的推广到苏东剧变-第六讲从斯大林模式_第1页
第六讲从斯大林模式的推广到苏东剧变-第六讲从斯大林模式_第2页
第六讲从斯大林模式的推广到苏东剧变-第六讲从斯大林模式_第3页
第六讲从斯大林模式的推广到苏东剧变-第六讲从斯大林模式_第4页
第六讲从斯大林模式的推广到苏东剧变-第六讲从斯大林模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讲

从斯大林模式的推广到苏东剧变

一、东欧、东亚有关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二战胜利后的最大成果,是东欧和东亚的12个国家先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从一国发展到多国,并在地理上连成一片,形成了拥有世界三分之一人口和四分之一土地的社会主义世界体系,极大地发展了十月革命的成果,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推广

东欧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当时东欧各国领导人也曾主张走不同于苏联的发展道路,但是,一方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而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的经验自然得到其它国家的重视;另一方面东欧大都是在苏联红军的解放或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获得解放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而苏联又自认为它的模式具有普通的世界意义,非要各国照搬不可。

更由甚者斯大林推行大国、大党主义,不仅要求各国效仿苏联模式,而且直接干涉各国党的内部事务。在苏联的强大压力下,东欧各国被迫接受苏联模式。有的国家虽然采取了一些抵制措施,但终究未能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和束缚,从而导致了20世纪90年代剧变的发生。三、苏东剧变与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失败1、东欧各国的改革探索;第一阶段,从50年代初到60年代中,改革的起步阶段。第二阶段,从60年代下半期到80年代上半期,是改革的缓慢发展阶段。

2、东欧剧变及改革的失败

1989年到1990年被称为“东欧剧变年”,这一年东欧8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大气候和国内小气候相互作用的冲击下,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这场变化决非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改革,而是改革的失败,是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演变,东欧剧变,综合来看,各国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执政的共产党和工人党,由于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面临严重的困难,可一时又找不到解决困难的出路,党内出现了反对派并与党外的反对派相呼应,给执政党造成了严重的困难和社会危机。

二是执政党在国内外各种压力和影响下,不断对反对派妥协退让,甚至放弃社会主义原则,承认反对派的合法地位,与反对派对话或开“圆桌会议”等等,而反对派乘机扩大势力。

三是反对派向执政党夺取政权。或通过大选、或不断制造动乱向执政党施加压力、个别国家甚至通过武装冲突,最后实现夺取政权的目的。

3、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探索

随着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不仅东欧各国进行了改革探索,苏联国内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和探索,但是多种因素制约,苏联终究未能突破传统模式,以至于一次次地丧失了改革的机会。综观苏联的改革历程,大体上经过了赫鲁晓夫时代和勃列日涅夫时代。

第一,赫鲁晓夫的改革尝试

政治体制方面:(1)平反冤假错案,改革内务机构。(2)改革干部制度。(3)改革党的领导和组织体制。

经济体制方面:(1)改革中央的经济管理机构;(2)改革农业管理体制。

赫鲁晓夫的改革不是沿着扩大民主、引进市场机制的方向前进,而是急躁冒进,在原有的体制内寻找出路,故成效甚微。

第二,勃列日涅夫只搞“完善”,不谈改革。不但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没有得到改善,相反还有所加强。对在正在兴起的科技革命反应迟钝。在外交关系上,只同“经互会”国家发展“经济一体化”,自我孤立于国际经济潮流之外。与此同时,进一步推行扩展主义,与美国展开军备竞赛,争霸世界。大伤苏联元气,为苏联的垮台埋下了潜在的危机。

4、苏联剧变与苏联模式的失败

苏联剧变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自戈尔巴乔夫1985年3月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起,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两个时期:从1985年3月到1986年6月,苏联的改革仍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的方向。从1988年6月到1991年12月,苏联的改革脱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跨台。

苏联的剧变主要发生在改革的后期,大体又经历了三个阶段:(1)实施“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从1988年6月到1990年7月,戈尔巴乔夫提出并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改革的方向发生重大改变。结果,社会动乱和民族冲突大规模爆发,反共势力迅速壮大,苏联共产党地位急剧下降,并在许多重要地区丧失政权,国民经济出现负增长。

(2)两种政治力量激烈斗争。从1990年8月到1991年8月,即从苏共28大到“8·19”事变,“传统派”(利加乔夫为首),与“激进派”(叶利钦为首)进行激烈斗争,这一阶段的前期“传统派”占优势,后期“激进派”占上风。打着“中派”旗号的戈尔巴乔夫,前期倾向“传统派”,后期又转向怂勇“激进派”。

(3)苏联共垮台,苏联解体。从1991年8月到12月,即从8·19事变到苏联解体。1991年8月19日“传统派”为挽救时局,组成了“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在“激进派”的猛烈反击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最终遭到失败。这一事件后,加速了联盟的解体。四、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一)、苏东剧变的内部原因1、体制上的缺陷。苏联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阻碍了民主政治发展;苏联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苏联固守这种体制、东欧照搬这种体制而又改革不力,最终陷入困境而不能自拔。2、经济上的危机。苏东各国4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确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自60年代以后,采取片面发展重工业和高速度、高积累、高投入的工业方针,出现了许多错误和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二是农业长期滞后;三是沉重的债务负担;四是人民生活提高缓慢。3、政党建设乏力。政治上民主建设滞后,个人专断盛行组织上长期存在宗派活动。理论上教条主义盛行缺乏创新。思想上疏于教育。4、历史问题的阴影。东欧地处苏联和西欧之间,二战后,建立的雅尔塔体系使东欧苏联的势力范围,苏联对东欧的控制使东欧感觉到仍然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客观上阻碍了东欧各国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当苏联势力衰弱后,东欧自寻出路,就是历史的必然。5、民族矛盾的激化。民族矛盾是苏东剧变的催化剂。二战后苏联大国沙文主义进一步加剧了东欧的民族矛盾,东欧各国错误德望民族政策和理论,则进一步促使了矛盾的激化。(二)、苏东剧变的外部原因。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加速了苏东剧变,其主要手段是:1、经济上诱压。2、外交上干涉。3、思想上渗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