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4行政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合集_第1页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4行政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合集_第2页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4行政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合集_第3页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4行政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合集_第4页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4行政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合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第一部分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4行政学理论考研真题2014年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4行政学理论考研真题2013年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4行政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2012年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4行政学理论考研真题第二部分兄弟院校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中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643行政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中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643行政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2011年中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643行政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2010年华东政法大学行政学原理805行政学原理考研真题2009年华东政法大学行政学原理805行政学原理考研真题第一部分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4行政学理论考研真题2014年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4行政学理论考研真题福建师范的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1.阿奎那的“三重秩序”2.君主论3.“第一流的工人”4.志愿精神5.外部效应6.非ZF组织的绩效评估二、简答题1.《理想国》的政体种类2.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的内容3.官僚组织体系的特征4.古德诺的政治行政二分法的内容5.志愿失灵的表现6.非ZF组织的定价策略7.非ZF组织人力资源构成8.非ZF组织的战略管理的特征三、论述题1.论述霍布斯、洛克、卢梭的社会契约论2.分析在华境外非ZF组织的管理和引导的措施。

2013年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4行政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福建师范的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1.法的精神2.NGO3.市场失灵4.寻租二、简单题1.如何理解霍布斯的行政思想对当代政府的治理的借鉴意义?三、论述题1.根据十八大谈谈.社会组织在公共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2012年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4行政学理论考研真题福建师范的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6×5分)1.市场的外部性2.NGO3.工资计件制4.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5.沟通网6.ZF的内部性二、简答题(8×10分)1.非政府组织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2.志愿失灵及其原因3.政治与行政相协调的基础和条件4.费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为什么能那么好5.满足需要的行为理论(马斯洛)6.法定权利的特征7.期望理论8.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内容三、论述题(2×20分)1.威尔逊的行政思想及其当代价值2.治理理论及启示

第二部分兄弟院校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中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643行政学原理考研真题2013年中共中央党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招生专业:行政管理科目:行政学原理一、简释题(每题6分)1.公共权力2.彼得原理3.行政许可4.市场失灵5.行政组织二、简答题(每题15分)1.试评亚当·斯密的政府职能理论。2.评述行政权力发展的未来趋势。3.你认为政府应具备哪些经济管理能力。4.请简答介绍和评价英国的“公民宪章”运动。三、论述题(每题30分)1.请结合政府职能的一般理论谈谈你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看法。2.请对“企业家政府理论”进行评析。

2013年中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643行政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中共中央党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招生专业:行政管理科目:行政学原理一、简释题(每题6分)1.公共权力答:公共权力,从狭义上说,是一种基于广泛的社会契约、并以现实力量的对比和历史的连续性为条件的、对契约各方均有约束力的权力。在现代民主社会中,公共权力的产生及其效力,通常是通过民主的程序、经由法定的民意代表和机关授权、并由宪法和有关法律所确认的;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则适用一切经过公决而产生、并对决议各方均有约束力的权力。公共行政学所说的公共权力,主要指前一种意义而言。2.彼得原理答:彼得提出的“彼得原理”,即“在实行等级制度的组织中,每个组织成员都会晋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那一级”。彼得原理假定,孜孜不断地追求,要其成员取得更多的成就。为此,组织提升了那些胜任原来工作的人,以便他们干得比以前更为出色。这样,胜任新工作的人又有资格提升到更高的职位,直到他所做的工作超出他的能力范围,而他的所为无法再使他提升为止。可是,这时他已被提升到了他所不能胜任的那一级职位。不过,彼得原理的成立需要以下两个条件:一是组织的等级机构中有足够的职位供其成员提升;二是组织成员又有充裕的时间去完成这些提升。3.行政许可答:行政许可指行政行为主体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在我国2003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根据行政许可的性质、功能、适用事项的不同,将行政许可分为五类:①普通许可;②特许;③认可;④核准;⑤登记行政许可的程序主要有:一是当事人提出申请;二是行政行为主体对申请进行审查;三是行政行为主体对批准的当事人颁发许可证;对不批准的申请,应当向当事人说明理由,并告知其权利。4.市场失灵答: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对经济学家而言,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无效率状况特别重大时,或非市场机构较有效率且创造财富的能力较私人选择为佳时。另一方面,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市场失灵”的主要问题在于:①个人的价值观和自由与社会公理和原则存在矛盾;②完全竞争假定现实经济运行中由于存在独占、寡头垄断、垄断竞争、自然垄断、过度竞争等问题从来就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因此会损害社会效率;③一般竞争均衡不适用某些领域,尤其涉及规模效率速增的经济活动;④帕累托最优由于完全市场假定不成立而不能实现;⑤信息存在不完备性或非相关性;⑥由于存在不完全均衡,因此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⑦外部效应导致市场在配置社会资源时产生偏离;⑧市场不会

自动供给公共产品。5.行政组织答:在国家政治上层建筑的范畴里,行政组织具有突出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国家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①从广义上说,行政组织是指为执行一定事务而将从事共同工作的人们通过权责和任务分配结成系统协调的组织机构;从狭义上说,则指为执行国家的政务所结成的有系统的组织机构。②从静态上说,行政组织是指国家为执行政务而依法组建的行政机关体系;从动态上说,则指行政机关作为管理系统发挥领导和管理国家政务职能而产生的各种组织活动。从阶级属性上说,行政组织是据国家政治生活主导地位的阶级推行本阶级意志的组织工具③从社会属性上说,则是国家为实现社会目的而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所建立和规定的,有着一定行政目标、人员设置、权责分配、结构形态、财物所有的行政机关体系,其组织行为受国家强制力的保障。二、简答题(每题15分)1.试评亚当·斯密的政府职能理论。答:亚当·斯密以理性“经济人”假定为理论基础,提出“自私的动机、私有的企业、竞争的市场”是自由经济制度的三要素,认为不断增加国民财富的最佳途径就是给予经济活动完全的自由,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市场,概括地说,政府职能规范的基本价值标准,就在于成为一个好的“守夜人”。在此意义上,管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governmentthatgovernsleastgovernsbest)。作为主流经济学理论,亚当·斯密的自由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支配了欧美国家一百多年,直至20世纪30年代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

大危机为止。按照亚当-斯密的理论,政府的最佳作用只在于这样三大职能:“君主的义务,首在保护本国社会的安全,使之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暴行与侵略,君主的第二个义务,为保护人民不使社会中任何人受其他人的欺侮和压迫,换言之,就是设立一个严正的司法行政机构,君主或国家的第三种义务就是建立并维持某些公共机关和公共工程”。学者们普遍认为亚当斯密的政府的职能即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和提供公共服务,政府职能理论受古典经济自由主义理论的支配,充分肯定市场的作用,政府只发挥“守夜人”的作用,即守夜型政府。2.评述行政权力发展的未来趋势。答:21世纪行政权力发展的基本趋势:(1)权力结构的扁平化行政权力扁平化的主要表现是:上下级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权力距离日渐缩短,权力中心逐渐下移,尽可能地缩短决策链以减少决策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延迟问题,尽可能地减少管理层次和中间环节以提高施政效率,最大程度地面对权力客体以体现便民原则和人本价值。行政权力扁平化实质上是一种动态化的权力结构状态,其影响力更多来自知识、信息、人格和社会资本。(2)权力分配的均等化权力均等化是组织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在行政管理中它意味着更广泛的权力分配,就是在行政权力分配过程中更加突出公平和均衡的价值,坚持以人为本,贯彻机会均等的原则,扩大公众在从事公共服务、管理自己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参与权,让权力有更多的人执掌,适当增加人性化社会因素在权力资源中的比重,形成决策民主化、沟通网络化、管理分权化的权力模式。宏观而论,在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方面,权

力均等化的关键是努力保障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包括维护公民权利和地区间发展权利的均等诸多方面,其基本目的在于实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在行政体系内部,权力均等化的关键问题是行政权力在地区之间和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关系问题,也就是财政关系和制度安排的平衡问题。就此意义而言,权力均等化可以看作是行政权力在政府间关系方面的一种走向,是处理府际关系的新策略。(3)权力行使的共享化行政权力共享化首先是一种包容意识,即对社会多样性的兼容;行政权力共享化更是一种伙伴关系,即政府、民营部门和民间社会的有机结合;行政权力共享化还体现为参与施政,即公民对于公共管理活动的直接参与。行政权力的这些共享机制是弥补其因等级化运行而发生衰减的重要方式,其效果是在分享过程中实现增权,加强治理能力。行政权力共享化是政府与社会关系在权力行使过程中的一种具体模式。在丰富的内涵当中,行政权力共享化的核心内容是国家治理过程中的伙伴关系。(4)权力运行的透明化权力透明化是权力共享化逻辑的必然结果。行政权力透明化本质上是一种制度设计,它集中表现为在法律制度框架内的政府信息公开化。行政权力透明化至少有三个基本方面:一个方面是作为权力主体的政府信息公开化,即政府有责任和义务公开信息,并以低成本传播信息;另一个方面是作为权力客体的公众依法享有信息自由权利和表达自由权利,这里包括寻找、接收与传播信息的权利;再一方面是权力载体的电子化,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作为权力运行透明化支持条件的同时,其所带来的电子政府、电子政务和网络传递本身也成为权力运行透明化的基本要件。

(5)权力约束的法治化约束行政权力的根本出路在于法治化。现代法治首先意味着政府守法,并意味着政府尊重公民权利和自由,更意味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要求限制行政权力,用宪政制度和法治原则对行政权力的发生、配置、行使、监督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制约。(6)权力价值的合意化在合理合法基础上,行政权力的价值更突出了合情问题。合情问题也就是以人为本的问题。以人为本并非是与非人格化的理性原则完全对立的东西,而是和以物为本不相容的管理理念,强调的是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注重的是人的权利与自主,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发展,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总而言之,扁平化、均等化、共享化、透明化、法治化与合意化是21世纪行政权力发展的大势所趋。面对着传统、现代和后现代的混杂局面,行政权力的发展至少需要四个方面的进程并行:首要的是改革弊端,排除传统社会所遗留的其他权力对行政权力的不必要干扰;同时要防患于未然,制约由工业时代所造成的行政权力自身无限膨胀;而且要与时俱进,赶上信息时代行政权力发展的步伐;另外还需要未雨绸缪,引入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价值,应对后现代行政权力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使行政权力在新的世纪里真正实现公正、廉洁、高效的运转。3.你认为政府应具备哪些经济管理能力。答:(1)推动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发展”的基本涵义首先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次是指以经济的发

展为基础的社会的均衡发展。任何国家的任何政府,如果不能在促进本国社会经济方面发挥积极的、直接的、有效的作用,进而通过合理的社会政策促进社会的均衡发展,就不能称之为有能力的政府,亦不能称之为负责任的政府。(2)维持税收和保持公共财政收支平衡的能力。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相联系,税收和公共财政能力构成了当代政府的另一方面的重要能力。这是因为,税收和公共财政是一个既涉及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又关系社会的公平与和谐的基本公共政策问题。对于现代国家政府来说,处理这一问题的首要任务在于避免和反对税收的流失。税收犹如国家的经济大动脉,税收流失如同动脉出血,在法律上或理论上为任何国家所不容。问题在于,一个政府有没有能力防止税收的流失。其中所得税和关税(包括反走私)最容易流失,因而更多地为强有力的政府所关注。(3)有效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特征之一。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革命大大缩短了人类的空间距离,进而引发了包括生产方式、交易方式、产权结构在内的世界经济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在信息革命的当今世界范围内,参与世界经济活动是一个国家尽快取得经济发展的唯一正确的选择。这就产生了一个与政府职能和能力密切相关的问题,即在参与世界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如何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避免世界经济对本国经济的不良影响,同时借助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各种资源条件,最大限度地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增长。4.请简答介绍和评价英国的“公民宪章”运动。答:公民宪章,就是用宪章的形式把公共部门服务的内容、标准、

责任等公之于众,接受公众的监督,实现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的目的。1991年,新首相梅杰上任伊始,便发动了名为“公民宪章”的声势浩大的运动。它是英国保守党推行的公共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入的产物和一个重要标志。长期以来,公共服务中服务提供者居主导地位,公民宪章为服务对象提供了审视公共服务的机会。在内阁办公室公民宪章小组指导下,梅杰政府鼓励公共组织和公共机构制定、公布并实行一套明确的服务标准和公众享有的权利。这些服务标准和公众享有的权利总称《公民宪章》,是英国完善公共服务运动的标志性的规范文件。其制定有六个原则:①制定绩效标准,以此为依据对实际业绩进行评估;②提供清晰明了的服务信息,包括实际绩效目标;③对接受服务的用户进行咨询;④礼貌待客,乐于助人;⑤随时准备改正错误,包括做出经济补偿;⑥保证物有所值。截至1998年,英国的公共组织针对重要的公共服务部门和民营公共服务制定了42项公民宪章,明显改善了公共服务的绩效,使公共服务政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以公众为中心,重新构造行政主客体关系,为社会提供更有效率、更为及时、更加全面、更高水准、更好质量、没有歧视的公共服务。例如,《患者宪章》规定:“当你去门诊医务所,你可望被告知一个约定的就医时间,届时医生将在30分钟内给你检查”;“如果你叫救护车,在城区,你可望它14分钟内到达,在农村,则可望在19分钟内到达”。再如,《乘客宪章》规定:“如果在任何一段列车旅程中你被耽误了一个小时以上,我们通常会赠给你相当于该次旅行价格20%或以上的票券。”(2)“市场测试”,扩大外部竞争,只要可能,提供某一服务的政府部门就要与政府外的供应商按照市场规则竞争性投标。在撒切尔政府和梅杰政府时期,通过立法,强制性竞标的适用范围扩大到了垃圾回收、

街道清扫、学校卫生与饮食服务、法律服务、计算机服务、人事服务、娱乐管理以及住房管理等许多的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因此平均节约了约为7%的成本,英国也因此变成了“合同国家”。但是,实行合同制的公共服务项目的宪法和法律权力以及其政治责任,仍属于政治机构,中标者承担管理和提供服务的责任。(3)约束垄断,强化监督和责任制度。对于尚不能市场化的垄断性的公共服务项目,梅杰政府通过政府管制保障服务质量。例如,规定电讯公司要把电缆线铺设到全国最小、最偏僻的城镇。再如,规定水务公司的收费限额要与英国每年的零售物价指数相一致。为了保证服务质量,《公民宪章》规定,公民有通过一定渠道对政府公共部门违约而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事项提出申诉,并有权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解释。三、论述题(每题30分)1.请结合政府职能的一般理论谈谈你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看法。答: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关系主要涉及政府的经济职能。通常,人们使用“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来概括凯恩斯经济理论之后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争论过程中两种几乎是截然相反的价值取向。一般而论,所谓“市场失灵”主要是指市场机制在实现资源配置方面存在许多的局限性或缺陷性,因而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市场失灵”是主张实行政府干预的强有力的理由。所谓“政府失灵”主要是指政府的政策干预措施不能实现预期的调节市场的作用,在某些条件下甚至导致比“市场失灵”更坏的结果。“政府失灵”是主张实行更为彻底的市场经济的基本根据。围绕着政府职能的争论是十分丰富和广泛的。往前追溯,关于政府经济职能的主张早在500年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时期的重商主义经济学就开始了。那时民族国家行将建立,商业资本得到了发展壮大。商

业资本要求保护和扩大贸易,为此要求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实行国家干预,消灭封建割据,在统一国内市场的同时开辟海外市场。18世纪后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商业资本转向了工业资本,资本诉求随之由主张国家干预转向主张自由资本主义。反映这种历史性的新的诉求,亚当·斯密于1776年发表了产生深远影响的《国富论》,全面阐述了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原理。亚当·斯密以理性“经济人”假定为理论基础,提出“自私的动机、私有的企业、竞争的市场”是自由经济制度的三要素,认为不断增加国民财富的最佳途径就是给予经济活动完全的自由,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市场,概括地说,政府职能规范的基本价值标准,就在于成为一个好的“守夜人”。在此意义上,管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引发了西方经济学说在20世纪的第一次革命,即“凯恩斯革命”。凯恩斯否定传统经济学的基本命题——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存在一致性;他认为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可以保证个人自由并激发个人的创造潜能,但市场经济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在放任自由的经济条件下,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失业是不可避免的,而与放任经济直接相关的三种“基本心理法则”——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倾向和流动倾向,是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有效需求和失业的长期积累,则会导致经济危机。这样,凯恩斯实际否定了以萨伊定律。凯恩斯认为,为了弥补自由市场经济有效需求的不足,克服经济危机,政府必须干预经济生活,通过增加公共投入以刺激消费。“凯恩斯革命”之后不久,另一场与凯恩斯经济思想和“罗斯福新政”的价值取向相互印证的“管理革命”逐步兴起。钱德勒宣称,“现代工商企业在协调经济活动和分配资源方面已取代了亚当·斯密的所谓市场力量的无形的手。进入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先后出现了新的经济危机,并且,通货

膨胀与经济停滞同时出现,形成了所谓“滞胀”现象。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出现了对凯恩斯主义的否定。从弗里德曼针对凯恩斯经济理论提出现代货币主义理论开始,一大批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许多的理论主张,认为基于自由竞争的市场原理是正确的,只有市场可以对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但是,进入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再次普遍出现了失业率猛增且居高不下、国内生产总值下降、经济增长停滞、政府财政状况恶化等一系列的问题。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的怀疑。新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出现了凯恩斯主义的某种“复兴”,国家干预论东山再起,并成为克林顿政府经济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2.请对“企业家政府理论”进行评析。答:20世纪90年代伊始,伴随着西方经济危机的加深,发达国家政府又掀起了新的一轮行政改革的热潮,其间出现了一种对美国政府行政改革产生很大影响的行政学说,这就是由奥斯本等人在其风靡一时的《重塑政府》一书中提出的企业家政府理论。奥斯本认为企业家政府有十大特征也即改革政府的十项原则:(1)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政府必须明白,“我们面对的不是‘国家的逐渐消亡’。相反,我们需要一个有活力的、强大的和非常活跃的政府。但是我们面临着选择,选择一个庞大的但软弱无力的政府,还是选择把自己局限于决策和指导从而把‘实干’让给他人去做的强有力的政府。(2)小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人们过分依赖专业人士来解决问题,不知不觉把几乎所有的控制权都交给了警察、医生、教师和社会工作者,人们让官僚主义者控制了公共服务,同时丧失了作为服务对象的自我的任何控制权。为了改变这种

状况,人们必须建立小区,拥有“小区的政府”,进而实现所有权从官僚机构或专业人员到小区的转移。(3)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注入到提供服务中去竞争是振兴公共机构的一种手段。竞争最明显的好处集中在:竞争提高效率即投入少产出多,竞争客观上迫使公营或私营的垄断组织对顾客的需求做出反应,竞争鼓励而垄断扼杀革新,竞争还会产生责任感,提高公营组织雇员的自尊心和士气。(4)卓有使命感的政府: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我们必须改变照章办事的人事制度,建立有使命感的预算制度,建立一个有使命感的政府组织,因为:有使命感的组织,放手让其雇员以他们所能找到的最有效的方法,去实现该组织的使命;有使命感的组织的效率超过照章办事的组织;有使命感的组织的革新精神超过照章办事的组织;有使命感的组织的灵活性胜过照章办事的组织;有使命感的组织的士气高于照章办事的组织。(5)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合理的解决之道在于按照企业精神对政府的业绩进行必要的测量。为了有效地进行业绩测量,政府有必要贯彻这样的原则:按照业绩付酬、按照业绩管理。其中,按照企业家式的办法,使计划中公共财政预算与计划的使命、产出、效果、顾客一致起来是可取的。(6)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大多数人在同政府打交道的经验中,最大的刺激是官僚政治的傲慢”。⑥因此,重塑政府关于政府服务的首要评价原则是:“质量只有由顾客来决定。”为此,必须“把受机构驱使的政府倒转过来”,靠拢顾客,建立一套顾客驱使的制度,把各种资源直接交到顾客手中,把顾客

放在驾驶员的座位上,让他们选择服务提供者。这样一个制度必须使用方便,具有透明度和整体性。(7)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浪费政府还必须转变价值观,在把利润动机转向公众使用,尽可能使政府公共管理者转变为企业家,学会通过花钱来省钱、为获得回报而投资。把花钱当投资,习惯于估计回报,是企业家政府的特征之一。在具体方法上,必须改革传统的公共财政制度,使管理人员可以从其辛苦赚得的利润中合法、合理地获得好处。“如果我们想要政府管理人像企业家那样思考,我们得把那样做的奖励刺激给他们。”(8)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政府现在必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精明的人解决问题,有天才的人避免问题。”政府必须为了未来而进行战略规划。“有预见性的政府会做两件根本性的事情:使用少量钱预防而不是花大量钱治疗;在做出重要决定时,尽一切可能考虑到未来。”由于利益集团等因素不断迫使政府领导人做出短视的政治决定,这两件事都不易做到。(9)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现在,政府需要协作的组织,需要通过参与管理,分散联邦制度和公共机构的权力。这是因为,分权的机构在比较的意义上有许多的优越性:第一,比集权的机构有多得多的灵活性,它们对于情况和顾客需求的变化能迅速地做出反应;第二,权力分散的机构比集权的机构更有效率;第三,分权的机构比集权的机构更具创新精神;第四,分权机构产生更高的士气、更强的责任感、更高的生产率。当经理们让雇员做出一些重要的决定时,意味着对雇员的尊重。(10)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

政府必须重新规范市场。“政府可以用来规范市场以达到其目的的方法几乎是无穷无尽的。”但是,需要明确的重要的一点是:“为达到一种公共目标而规范市场与让‘自由市场’去解决一切的主张是恰好相反的——它是一种市场干预方式。”同样需要明确的重要的一点是:“规范市场同建立行政管理的官僚机构提供服务事业也是恰好相反的,它是第三种方式,既不同于自由派所主张的行政管理计划,也不同于保守派所要求的政府置身于市场之外的做法。这是一种运用政府力量来影响私人做出决定以达到集体目标的方法,是一种典型的企业化治理的方法:没有官僚主义统治的有活力的政府。”“企业化政府的兴起是一场不可避免的转变而不是一时的流行风尚。”奥斯本和盖布勒的重塑政府的基本理念“可以概括为从本质上在政府内部建立企业家动机”,但这并不意味着全部按照企业家的价值标准和原则看待和处理一切政府事务,而是要在国家主义和自由放任主义两个极端之间规划具有中间性质的“第三条途径”。据此,既不依赖传统的、端启于30年代罗斯福“新政”的大政府,也不倚重新自由主义的、80年代盛行的里根政府的自由市场逻辑,转而寻求兼容二者的优势又弥补二者的缺陷的第三种政府公共管理模式,构成了“重塑政府”意欲建立的新的政府典范的基础。“当企业化的政府脱离行政性的官僚机构时,它既需要市场也需要社区。”2012年中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643行政学原理考研真题2012年中共中央党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招生专业:行政管理考试科目:行政学原理

一、简释题(5题,每题8分,共40分)1.公共物品2.行政国家3.马克思韦伯4.电子政务5.渐进决策二、简答题(4题,每题15分,共60分)1.简析传统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2.比较直线组织结构与职能组织结构之间的优缺点。3.简述行政责任与行政伦理的联系与区别4.简述行政执行府际关系模型的基本内涵。三、论述题(2题,每题25分,共50分)1.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2.论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理论内涵。

2012年中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643行政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中共中央党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招生专业:行政管理考试科目:行政学原理一、简释题(5题,每题8分,共40分)1.公共物品答:(1)公共物品的含义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的和非排他性的物品。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减少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非排他性是指使用者不能被排除在对该物品的消费之外。(2)公共物品的分类①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凡是能严格满足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是纯公共物品;凡是不能严格满足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是准公共物品。②有形的公共物品(硬公共物品)和无形的公共物品(软公共物品)。有形的或“硬”的公共物品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共物品,如公共设施;无形的或“软”的公共物品主要是指政府所提供法律、政策和制度一类的服务。③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和地方性的公共物品。全国性的公共物品是指由国家或中央政府提供的物品和服务,如国防、外交、全国性的法规、政策等;地方性的公共物品是指由地方政府所提供的物品或服务,如城市基础设施、地方性法规、政策等。2.行政国家答:行政国家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垄断的进程相一致,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国家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主体关系中,行政权力和活动扩张,具有制定同议会立法效力相当的行政命令和制定同法院判决效力相近的行政裁决权,大量直接管理和介入国家和社会事务,从而起到最活跃和最强有力国家作用的一种国家现象。3.马克思韦伯答:马克斯·韦伯。韦伯曾任维也纳大学和慕尼黑大学教授,出任过魏玛宪法起草委员会顾问。韦伯是一位兴趣广泛的典型的知识分子,作为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作为现代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其研究领域涉及政治学、行政学、法学等。他的以“合理性”和“合法性”为中心概念的官僚制或官僚科层组织理论,即以“官僚模型”为主体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被认为是组织学的也是行政学的最重要的理论之一。韦伯的社会学和政治学知识帮助他开创了一种新的研究行政问题的方法,即将行政组织和行政管理问题放到比较广泛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中去考察。这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生态行政学的先声。韦伯一生著书立说较多,主要的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理论》等。4.电子政务

答:电子政务就是政府综合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有效地实现行政管理、公共服务及内部管理的各种行政技术的总称。作为一种时代性很强的行政技术,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提高行政效率和政府能力、提升公共服务品质和社会公众满意度的重要方法,以及信息化时代不可或缺的改革工具,并为建设公开、民主参与的政府行政组织提供了有效途径与技术保障。我国在1999年正式启动电子政务建设,将政府上网作为一项国家工程大规模展开至今,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对于改进政府行政工作,增强政府组织对公民的回应性,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5.渐进决策答:这一模型是由美国著名的政策科学家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提出。他认为,决策过程并非理性决策理论所说的是一个科学分析和理性思考的过程,而是一个理性分析与党派分析相结合的错综复杂的、不断探索的过程。一方面,决策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逐步前进的过程。另一方面,决策过程是一个利益冲突和价值分配的政治过程。决策的形成往往不是某个决策者个人意志的结果,而是各种利益集团相互作用的结果。有人又把这种强调利益集团在决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理论称之为团体决策理论模型。二、简答题(4题,每题l5分,共60分)1.简析传统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答:(1)公共管理指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是关注取得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行政指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3)“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联系与区别①“公共管理”除包括“公共行政”的许多内涵外,还具有以最低的成本取得目标以及管理者为取得结果负责的内涵。②“公共管理”是以“管理”概念为基础的公共服务,而“公共行政”是一种以传统的“行政”概念为基础的公共服务。2.比较直线组织结构与职能组织结构之间的优缺点。答:(1)直线结构①特点:单一垂直领导,结构简单,领导隶属关系明确,结构中每一层级的个人或组织只有一个直接领导,不与相邻个人或组织及其领导发生任何命令与服从关系。②优点:信息传递途径单一,传递速度快。③缺点:基层自主性小,各职位工作程序固定,容易导致僵化。④适用对象:规模不大,工作较为简单的公共组织。(2)职能结构①职能结构是指相关部门在水平方向依职能不同进行分工,再分别对下级部门实施领导的结构。②特点:每个上级部门并没有单一服从自己的下级部门,同样每个下级部门也不只服从一个上级部门。③优点:依靠水平分工领导,拓展了各层管理事务的范围。

④缺点:下级部门由于多头领导,容易出现政出多门的情况,领导部门如果相互缺乏协调,会造成执行混乱的局面。⑤适用对象:适宜于相对较复杂的管理工作。3.简述行政责任与行政伦理的联系与区别答:(1)行政责任分为广义的行政责任和狭义的行政责任。广义的行政责任指行政行为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过程中向授权机关或上级机关负责,进而向人民负责的活动。国家行政机关通过直接向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进而间接地向人民或全社会负责。在行政行为中,根据行政责任和责任内容的不同,可以把行政责任分解为政治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行政职责。狭义的行政责任通常是指行政法学意义上的“行政责任”,即违法行为在行政上应承担的法律后果。行政责任具有如下两个重要特征:①行政责任具有不可推卸性;②行政责任具有法律的规定性。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为:须是国家行政机关或行政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须有国家宪法和与宪法相一致的法律、法规的确认,须有特定的行为后果,国家全部承担或部分承担损害责任。(2)行政伦理的概念行政伦理是关于调整国家公务员与社会、行政机构之间、国家公务员之间,以及行政机构之间相互关系的行政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①行政伦理取决于现代民族—国家中政治—行政的紧密关联性,国家意志的执行和国家意念的表达有其内在的一致性,所以行政伦理在本质意义上也是一种政治伦理。②就行政主体的有机构成讲,公共行政伦理由行政组织伦理和行政

人员伦理构成。③在行政伦理的规范表现形式上,行政伦理由主观伦理意识、习俗化的伦理规则和制度化伦理法则等构成。(3)两者之间的联系:行政责任和和行政伦理具有交叉部分,即在行政行为上的交叉,行政责任分解为政治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行政职责,而行政伦理也同样要求行政人员在行为上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4)两者之间的区别:两者的侧重点不同,行政责任是是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对上级机关负责的行为,而行政伦理是行政机关和人员贯穿于行政过程当中应当遵守的伦理规范,他是因为本身特殊的职业性质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工作的伦理规范。4.简述行政执行府际关系模型的基本内涵。答:(1)1990年,高锦等人提出了府际关系模型,该模型认为:①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具有冲突或合作关系;②州政府具有自主裁量权,可以解释联邦计划的内容,也能够了解地方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③不同时间或不同管辖权下具有不同的执行模式。(2)府际关系模型包括三个变量:①因变量:即州政府的政策执行。②自变量:包括两项,第一项为联邦政府层次的诱因与限制;第二项为州与地方政府层次的诱因与限制,两者形成交互依赖关系。③中介变量:包括州政府本身的决策后果与州政府本身的能力。前述自变量与中介变量构成州与地方政府的执行次级系统。这一系统包括下列要素:州与地方政府机关首长、机关组织、州发言人、州立法委员、地方政府层次的行动者、州政府层次的能力、回馈等,这些要素都是互动性的、互赖性的、多元性的动态过程。

三、论述题(2题,每题25分,共50分)1.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答:新公共管理,其理论假设是:“公共组织和私营组织的管理在本质上是相似的”,管理用于组织和激励雇员的机制,在公营部门和私营部门都同样适用。这是因为,无论是公共部门还是私营部门,其管理功能都是一样的,相应管理者亦需要相同的管理概念、管理知识、管理技能、管理工具。只有引入自由市场的竞争运行机制,更多地接受商业部门的管理技术,进一步执行消费者取向的政策制定标准,才能产生令人满意的政府公共管理的绩效。据此,通过行政改革进行自我解构,全面引进私营部门的管理模式,塑造“企业型政府”,是政府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主要内容有:(1)改造公共部门直接目标包括:提高公共部门的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工作效率;增加政府的各种计划、项目的有效程度;通过职能转移,缩小公共部门及其人员的规模,削减政府的预算开支;丰富和改善公共部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增强公共服务对公众需求的反应力,使公众更加容易获得公共服务;增加行政行为的透明度,使公共权力内部化的机会最小化;完善公共机构的责任机制,使公共机构及其主管人员更好地对政务官和议会负责。(2)引入企业管理模式政府引入“企业家精神”,改造行政文化,进而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应对或应变能力的政府。同时,有必要借鉴企业的管理理论、管理模式、管理原则、管理技术,包括吸收企业的管理人员来改造政府,以克服政府管理的弊端,提高行政绩效水平,改进公

共服务的质量。(3)建立顾客驱动制度建立顾客导向制度是开创民主行政研究和服务型政府的基础。为了实现顾客导向制度,公共部门有必要提出明确的服务标准,向顾客做出服务承诺,实行顾客意见调查,以实现改善公共服务质量的目的。(4)引入竞争机制在公共部门推广信息技术,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提高政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在政府内部广泛实行绩效管理,明确规定公共机构应达到的工作目标,并且创造诸如量化绩效评定、签订短期就业合同、直接给予物质奖励等等合用的方式和技术方法,对最终的工作结果予以评价,同时奖励那些达到或超额完成预期目标的机构及其人员。(5)重视行政结果主张公共行政研究和政府管理的重点应当转向“结果”而非“过程”。从传统的重视工作过程和投入的行政价值取向,转向注重结果和产出行政价值取向。其目的,在于实现由规则驱动型组织向任务驱动型组织的转变。与此相联系,“解决问题”是新公共管理的核心理念。(6)推行社会合作公共部门首先必须改变行政理念,打破政府部门对公共资源的垄断,广泛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和私营部门的管理方式,通过诸如公开竞标、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等等方式,将公共服务承包出去,同时实现有效的监管。2.论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理论内涵。

答:(1)行政决策民主化是我国公共部门决策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摆在我国公共部门决策者面前的一个最紧迫的任务。它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①行政决策参与的民主化一方面,要求领导者决策时要有民主作风;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健全利益的自由表达机制和决策的民主参与机制,鼓励人民群众充分表达自身利益,积极参与各级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的决策,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不仅是决策的执行者,同时也是决策的制定者,把决策的制定也看成是自己的事情,关心自身利益在公共决策中是否得到体现,从而使公共部门的决策真正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并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决策讨论的公开化决策讨论公开化的实质是让更多的人参与决策过程,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必须彻底扫除这种习惯,坚决反对决策过程中不必要的神秘化,除需要保密的决策外,应允许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对政府的重大决策开展广泛的民主性的研究和讨论,实现决策研究的公开化。(2)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同时要求其科学化与之配套,因为缺乏科学化的民主化决策,不但不能更可靠地保证决策的正确性,而且还有可能有损于这种科学性。行政决策科学化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行政决策研究的科学化决策方法的模型化、决策手段的计算机化、软方法与硬方法的结合是现代科学决策的发展趋势。必须改革决策研究机构组织方面的隶属关系,使之成为一个有相对独立性的研究机构,培养决策研究人员,建立

一支决策研究的专家队伍。还要切实解决软科学研究的经费问题、资料问题,应从上到下都对软科学研究引起高度重视,在决策研究中更多地采用运筹学等定量分析方法和计算机程序等现代决策技术手段,对决策问题和决策方案进行充分的定量和定性及其比较分析,使我国的决策研究真正走向科学化。②行政决策过程的程序化决策过程的程序化或理性化,实际上就是要求按现代决策理论进行决策。为了从根本上彻底改变我国公共部门决策的落后局面,我们必须加强决策理论的研究,要求决策者学习决策理论。只有懂得科学的决策程序和方法,才能按科学的决策程序和方法进行决策。2011年中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643行政学原理考研真题2011年中共中央党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招生专业:行政管理考试科目:行政学原理一、简释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1.霍桑实验2.理性决策模型3.行政改革4.行政伦理5.电子政务

二、简答题(4题,每题15分,共60分)1.简述威尔逊的行政理论。2.简述现代人事行政的倾向及其特征。3.简述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基本内涵。4.简述行政责任的基本特征。三、论述题(2题,每题30分,共60分)1.论市场失灵理论与政府失灵理论对政府职能定位的修正。2.论行政改革的动力与阻力。

2011年中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643行政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2011年中共中央党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招生专业:行政管理考试科目:行政学原理一、简释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1.霍桑实验答:霍桑是西方电器公司在芝加哥附近的一家工厂的名字,这一试验从l927年至l932年,历时五载。这一试验因其“社会人”的假设、对非正式组织的揭示以及促使人际关系学派的形成而载人史册。霍桑实验的贡献是巨大的。①它以扎实的调查和分析指明了人的“社会人”特征,这在对人的假设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②社会系统观点的提出开拓了对组织研究的视野。霍桑研究指出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企业管理层把组织看成是一个社会系统,就能够来着手处理正式组织所要求的“效率的逻辑”和非正式组织所要求的“感情的逻辑”之间的冲突。③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领导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通过提高职工的满意度、激励职工的“士气”,从而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2.理性决策模型答:通常也称之为科学决策模型。这种理论认为,人类行为决策有一个绝对标准,即人们在决策时所遵循的是最大化原则,这就是谋求最大利益,在经济领域则是求得最大利润;在抉择方案时进行最优选择,即从全部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理性决策模型把决策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发现问题;②提出目标;③设计方案;④预测后果;⑤分析比较;⑥选择最优方案;在上述六个步骤中,作为决策者的人始终是理性的,每一步活动都是理性的活动,整个决策过程都是理性化的。从理想的角度而言,这一模型确实是一个非常科学化的模型。但是,决策活动则是一项非常现实的活动,它受到很多现实因素的制约。因此,在实际的决策活动中,人们很难严格地遵从这一模型。3.行政改革答: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行政管理外部生态环境变化的需要,而有意识地对行政管理从结构、功能、过程到行为方式等各个方面进行变革的活动。行政改革在本质上是政府对环境的一种适应过程。其内涵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①行政改革是个政治过程。行政体制是政治体制的组成部分,政治决定行政;②行政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环境,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③行政改革必须改革内部体制和组织机构,重新配置权力;④行政改革必须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4.行政伦理答:行政伦理是关于调整国家公务员与社会、行政机构之间、国家公务员之间,以及行政机构之间相互关系的行政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①行政伦理是一种关于公私利益关系的观念体系;②行政伦理是一种关于权利义务关系的规范体系;③行政伦理是一种关于政府管理的价值体系;④行政伦理是关于行政管理职业规范的范畴体系;⑤行政伦理是行政权力的一种内在约束机制;⑥行政伦理

是一种特定的行政文化层面。5.电子政务答:电子政务就是政府综合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有效地实现行政管理、公共服务及内部管理的各种行政技术的总称。作为一种时代性很强的行政技术,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提高行政效率和政府能力、提升公共服务品质和社会公众满意度的重要方法,以及信息化时代不可或缺的改革工具,并为建设公开、民主参与的政府行政组织提供了有效途径与技术保障。我国在1999年正式启动电子政务建设,将政府上网作为一项国家工程大规模展开至今,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对于改进政府行政工作,增强政府组织对公民的回应性,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二、简答题(4题,每题15分,共60分)1.简述威尔逊的行政理论。答:在《行政学研究》一文中,威尔逊首先批判了当时美国的民主政治体制所表现出来的清淡、迟缓、彼此牵制和行为无力等现象,主张重新认识权力和授权,认为如果对权力控制和使用得当,那么集中的权力则能够更好地为国民造福,这种权力愈大愈好。威尔逊认为,传统的论证主要集中在政治过程方面,而对如何实施法律则注意不够。事实上,执行一部宪法与制定一部宪法相比较,正在变得愈来愈困难。所以,应当把研究的重点放到行动的政府方面,即放到政府行政管理方面。为此,就应当从法律和文件的背后去开掘出“现实研究法”。威尔逊还认为,要恢弘政治的功能,就必须纯正政府的组织机构,加强执行,提高行政效率。为了效率,应当适当牺牲民主。为此,应当

建立一门新的学科,通过它,使民主宪政制度臻于完善。这门学科就是行政学。威尔逊认为国家的权力主要是掌握在决定政治的议会和执行政治的行政部门手中。这就从结构上否定了三权分立的学说,提出了政治与行政的两分法。这一观点,后来被古德诺发展成系统的理论,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政治与行政两分法的基础之上,威尔逊进一步提出,一个良好的政府应有两大支柱,即坚强有力的政务官和效能精干的文官。此外,威尔逊还论及了创造精神、行政责任、文职官员培养等问题。尽管《行政学研究》并未涉及行政学的基本框架,也未规定其基本范畴,但因其拟定了行政学的内涵,因而奠定了行政学的基础,成为后来研究公共行政的必读篇目。2.简述现代人事行政的倾向及其特征。答:纵观人事行政向现代化演进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现代人事行政具有以下种种趋向:(1)人事行政中出现政务官与业务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分化,对这两种官员开始实行分类管理。政务官指的是以政党选举成败和政策成败为进退标准的政府官员,主要包括政府首脑和政府各部门的行政首长,政务官主要由国家有关的政治制度(如选举法)来管理;业务官指的是政府中除政务官以外的其他常任的职业公务人员,亦即文官(CivilSenrant),也称公务员,业务官主要由公务员制度来管理。(2)由以恩赐官僚制和分赃制为核心的赡恩徇私式的人事行政,向以人才主义和功绩制为基础的现代人事行政的演化。

(3)从随意性、或然性很强的人治式人事行政,发展到系统化、规范化的法治式人事行政。(4)人事行政的范围日益扩大,出现了许多旧的人事行政所没有的业务内容,如考任、培训、职位分类、保险、抚恤等等。(5)在管理方法上,从非科学的经验管理发展到崇尚理性和效率的科学管理,许多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被逐渐引入到实际人事行政过程中,如职位分类方法、激励理论和计算机管理等。(6)人事行政由以往只重视通才,发展为通才与专才的并重。日益精细的政府事务,需要大量的行政专才来参与管理,行政通才多集中于政府上层,中、低级政府官员中行政专才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发展到今天,有所谓“专家行政盛行”之说。从各国人事行政的演进过程和现实状况来看,所谓现代化的人事行政,通常具有下述几项特征:①公平性,即人事行政中的人员进退、赏罚和升降等,均以客观的、法定的人才主义和功绩原则为标准,而不能以私人关系、个人好恶或其他关系为量衡。②公开性,即人事行政的全过程都向民众公开,彻底打破人事行政的隐秘性,以杜绝私相授受和其他营私舞弊活动,公开是公平的前提保证。③超然性,人事行政中的人事任免和其他事宜,均以法规制度为依据,遵照客观事实来做决定,不应受到任何其他外力的影响与指使,不得由于性别、种族、宗教信仰、政治倾向等理由进行人事行政方面的歧视。人事行政的管理机构超然于政治斗争之外,尽力避免带有政治色彩,以保证人事行政的客观性。④适应性,即现代人事行政通常都不是机械僵死的,而是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这主要表现为管理方法的灵活多变和更新改进以及人事行政制度随形势变化而做出的种种调整。上述四项特征,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人事行政是否达到现代化水平的基本

标准。3.简述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基本内涵。答:20世纪90年代伊始,伴随着西方经济危机的加深,发达国家政府又掀起了新的一轮行政改革的热潮,其间出现了一种对美国政府行政改革产生很大影响的行政学说,这就是由奥斯本等人在其风靡一时的《重塑政府》一书中提出的企业家政府理论。奥斯本认为企业家政府有十大特征也即改革政府的十项原则:(1)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2)小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3)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注入到提供服务中去(4)卓有使命感的政府: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5)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6)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7)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浪费(8)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10)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9)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4.简述行政责任的基本特征。答:(1)行政责任分为广义的行政责任和狭义的行政责任。广义的行政责任指行政行为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过程中向授权机关或上级机

关负责,进而向人民负责的活动。国家行政机关通过直接向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进而间接地向人民或全社会负责。在行政行为中,根据行政责任和责任内容的不同,可以把行政责任分解为政治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行政职责。狭义的行政责任通常是指行政法学意义上的“行政责任”,即违法行为在行政上应承担的法律后果。(2)行政责任具有如下两个重要特征:①行政责任具有不可推卸性;②行政责任具有法律的规定性。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为:须是国家行政机关或行政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须有国家宪法和与宪法相一致的法律、法规的确认,须有特定的行为后果,国家全部承担或部分承担损害责任。三、论述题(2题,每题30分,共60分)1.论市场失灵理论与政府失灵理论对政府职能定位的修正。答:一般人们使用“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来概括凯恩斯经济理论之后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争论过程中两种几乎是截然相反的价值取向。一般而论,所谓“市场失灵”主要是指市场机制在实现资源配置方面存在许多的局限性或缺陷性,因而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市场失灵”是主张实行政府干预的强有力的理由。所谓“政府失灵”主要是指政府的政策干预措施不能实现预期的调节市场的作用,在某些条件下甚至导致比“市场失灵”更坏的结果。“政府失灵”是主张实行更为彻底的市场经济的基本根据。围绕着政府职能的争论是十分丰富和广泛的。往前追溯,关于政府经济职能的主张早在500年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时期的重商主义经济学就开始了。那时民族国家行将建立,商业资本得到了发展壮大。商业资本要求保护和扩大贸易,为此要求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实行

国家干预,消灭封建割据,在统一国内市场的同时开辟海外市场。18世纪后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商业资本转向了工业资本,资本诉求随之由主张国家干预转向主张自由资本主义。反映这种历史性的新的诉求,亚当·斯密于1776年发表了产生深远影响的《国富论》,全面阐述了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原理。亚当·斯密以理性“经济人”假定为理论基础,提出“自私的动机、私有的企业、竞争的市场”是自由经济制度的三要素,认为不断增加国民财富的最佳途径就是给予经济活动完全的自由,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市场,概括地说,政府职能规范的基本价值标准,就在于成为一个好的“守夜人”。在此意义上,管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引发了西方经济学说在20世纪的第一次革命,即“凯恩斯革命”。凯恩斯否定传统经济学的基本命题——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存在一致性;他认为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可以保证个人自由并激发个人的创造潜能,但市场经济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在放任自由的经济条件下,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失业是不可避免的,而与放任经济直接相关的三种“基本心理法则”——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倾向和流动倾向,是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有效需求和失业的长期积累,则会导致经济危机。这样,凯恩斯实际否定了以萨伊定律。凯恩斯认为,为了弥补自由市场经济有效需求的不足,克服经济危机,政府必须干预经济生活,通过增加公共投入以刺激消费。“凯恩斯革命”之后不久,另一场与凯恩斯经济思想和“罗斯福新政”的价值取向相互印证的“管理革命”逐步兴起。钱德勒宣称,“现代工商企业在协调经济活动和分配资源方面已取代了亚当·斯密的所谓市场力量的无形的手。进入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先后出现了新的经济危机,并且,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同时出现,形成了所谓“滞胀”现象。在这样的历史条件

下,出现了对凯恩斯主义的否定。从弗里德曼针对凯恩斯经济理论提出现代货币主义理论开始,一大批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许多的理论主张,认为基于自由竞争的市场原理是正确的,只有市场可以对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但是,进入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再次普遍出现了失业率猛增且居高不下、国内生产总值下降、经济增长停滞、政府财政状况恶化等一系列的问题。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的怀疑。新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出现了凯恩斯主义的某种“复兴”,国家干预论东山再起,并成为克林顿政府经济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2.论行政改革的动力与阻力。答:(1)组织变革的动力组织变革的动力是一个综合概念,即变革的推动力总是同时来自若干方面,并在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推动变革的进行。但在具体的变革中,主要推动力则总是来自一个方面。变革的动力主要有以下因素:①环境。组织的变革常常是由其环境变化引起的,比如,政治格局、法律规范、伦理道德、经济发展、文化观念、民族意识的改变等。在大的社会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