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期科学全期教案_第1页
三年级下期科学全期教案_第2页
三年级下期科学全期教案_第3页
三年级下期科学全期教案_第4页
三年级下期科学全期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下期科学全期教案姓名:_________时间:_________※精心整理※优质资料※科目:写字二年级上册主备教案栏主备教师课题名称课型授课教师一、写“包、饱、泡、吐”四个字新授何兰婷一、写“包、饱、泡、吐”四个字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包、饱、泡、吐”四个字。

2、培养学生正确的“双姿”(坐姿、执姿)。

3、点燃学生的写字兴趣。4、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增强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并且学会审美。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本课教学,巩固正确“双姿”,唤起学生写字的热情。教学难点:横折钩、竖折钩的写法。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欣赏引趣

导入:欣赏硬笔书法作品,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文字中陶冶情操,初知“书法”的概念,激发写字兴趣。二、复习双姿,做好准备

1、复习坐姿:身正、肩平、臂开、足安。

2、复习执姿:一尺、一拳、一寸(三个一)。

3、齐唱《写字歌》。三、指导写字,掌握技巧

1、揭题:今天我们学习写识字8中的4个生字。2、学写“包”。(1)观察:什么结构?你认为哪一笔比较难写?(2)指导练写“包”。学生说“包”的笔顺。教师示范写“包”字并作讲解。学生练习(描红两个,仿影一个,然后写两个),老师巡视指导(提醒注意双姿)。(3)师生互动:对学生写字作品进行评价,教师适机点评,对好的奖励画星。(4)小结:独体字要写得不大不小,放在中间正好,难度大的笔画要写正确、端正。3、学写“饱、泡、吐”。

(1)观察比较:饱和泡与“包”有什么区别?

(2)“饱”的左右两边的第二笔要持平,右边“包”的最后一笔要写得饱满,起笔要对齐“勹”的撇尖;

(3)“泡”字要左窄右宽。

(4)“吐”字的“土”上横短,下横长。左边口的位置要摆放适当,不能太偏上或者偏下,这样布局字才美观。

“饱、泡、吐”三个字逐个读帖(读帖是写好字的关键),教师在黑板上范写,边提示注意点,然后学生描红、仿影,再练习写2个。教师巡视指导。初评,再练习,再评。对学生写得好的字和写得有进步的字要及时加圈给予肯定,鼓励学生把字越写越好。四、创作练习,巩固兴趣1、学生完成书签

(1)老师给学生看自己制作的书签,欣赏。

(2)学生自己完成书签。要求:注意坐的姿势和写的姿势,书写时,要一气呵成,不能看一笔写一笔,写完了在书签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2、教师巡视、指导。

3、欣赏、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互相欣赏。

4、赠送作品:给自己喜欢的人或者老师。五、课堂总结

我们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双姿,写字要认真读帖,要一气呵成。我们时时刻刻可以写字,处处可以练习,但不要乱涂乱画。俗话说“字如其人”,我们的汉字横平竖直,就像做人要堂堂正正。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加上老师的指导,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写一手漂亮的字。教学后记主备教案栏主备教师课题名称课型授课教师何兰婷二、反文和欠字边

新授何兰婷二、反文和欠字边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反文和欠字边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3、写好“攻、软、政、效、敢、欣、炊、欧”,写得正确、端正、比例恰当。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本课教学,初步掌握反文和欠字边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唤起学生写字的热情。教学难点:反文和欠字边的写法。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新学期第一堂写字课,仍要提出养成良好写字习惯的要求:一是仍要注意写字姿势,可让学生同桌间互相检查一下对方的握笔方法与写字姿势是否正确;二是看准想好再落笔,书写时要多动脑筋。2、新课指导。写好反文的关键是书写时找到短横和长撇的起笔位置。教师可在黑板上放大作示范书写并引导学生观察短横和长撇的起笔位置。写好欠字边的关键是看清楚两撇的形状变化:第一撇是短的斜撇,第二撇是长的竖撇。3、书写指导。(1)“写写偏旁”。通过练习初步掌握反文和欠字边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反文:这个偏旁分四笔写成。书写时第一笔撇和第二笔横不宜太长。第二笔短横从撇的中间偏下处起笔。第三笔竖撇从横的中间起笔,大约竖到该笔画的二分之一处再向左下撇出,撇用笔宜轻,笔画宜细。最后一笔捺,不要过于僵硬,捺脚要充分、舒展。欠字边:第二笔横钩在短撇中间偏下处起笔,不宜太宽。第三笔撇略靠右,稍收敛,捺舒展。反文和欠字边在整个字的运用中要注意笔画的穿插。(2)“小博士”信箱。本节关键词是:穿插。带反文和欠字边的字练习时要多关注笔画间的穿插。一些关键性的笔画从哪里起笔到哪里收笔要提醒学生,引导学生自己观察,以防字的结构不合理。“穿插”是左右结构的合体字书写时很重要的一条结字规律,教学时可灵活运用学生身边的诸多事例来引导他们深刻理解:如同桌关系的和谐需礼让,座位的空间大小需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等等。向学生渗透人与人之间也要注意“穿插礼让”,只有这样,才会有一个和谐团结的集体。(3)“自己练练”。带反文的字一般左右两部分宽窄相等,书写时要注意笔画间的穿插,尽量向中间靠拢,避免结构松散。带欠字边的字有时左窄右宽,如“次”、“吹”等,三册已经学习这里不再重复叙述,有时左右等宽,书写前要看清左右两部分的高低,更要注意穿插是否合理。4、例字指导“攻”,左短右长,反文第二撇收笔可伸向左部“工”下横改提后留出的空间,以此穿插礼让。“软”,左右长短宽窄基本相等,“车”右部要齐平,“欠”第二撇也可适当插入左部提笔下方空间,是左右两部分咬合,浑然一体。“政”,左右基本相等,左收右放,左部“正”改横为提,右部齐平。右部反文撇收捺放,对比明显。“效”,左右基本相等,左部“交”收缩,改捺为点,右部齐平以让右。右部反文撇收捺放,注意字中心部分空间均匀、紧凑。“敢”,左长右短,左部横画左长右短,右部反文一部分笔画致注意穿插,以分割字中心空间,使字内布白匀称。“欣”,左右相等,左部两撇分别为斜撇和竖撇,竖撇上半部分起笔写短横,短横中间写垂露短竖。右部两撇注意穿插,撇收捺放。“炊”,左短右长,左收右放,左部“火”缩捺为点,以让右。“欧”,左短右长,左收右放,右部“欠”两撇注意变化,并关注与左部的穿插。教学后记主备教案栏主备教师课题名称课型授课教师何兰婷三、四点底心字底的写法新授何兰婷三、四点底心字底的写法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四点、心字底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3、写好“点”、“志”、“杰”、“羔”、“然”、“忍”、“忠”、“态”,写得正确、端正、比例恰当。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本课教学,初步掌握四点、心字底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唤起学生写字的热情。教学难点:四点、心字底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教学过程1、复习前课内容。出示“攻、软”两个字,让学生说说写好这两个字要注意什么?然而在桌上书空练习及在纸上练一练。2、新课指导。出示四点、心字底例字,或教师黑板上放大示范书写,引导学生观察。要求:仔细观察每一笔书写的位置和相同笔画出现的变化。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四点、心字底都作字底,书写时要尽可能写扁,并成上收下放聚散状。3、书写指导。(1)“写写偏旁”。通过练习初步掌握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四点:四点排列要均匀,外面两点稍长,中间两点稍短,上下呈聚散状。心字底:心字底三点分别为左点、挑点、右点,卧钩应向左上出钩,以平均分割上部空间。因为如向上出钩,字中宫空间就大,字形就松散。教师可向学生渗透“字宜中宫收紧”这一审美规律。可以人体身材苗条应收腰来作比,颇形象逼真。(2)“小博士信箱”。本节的关键词是:“变化与呼应”。字要写得清楚、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还应有个“生动”的要求,具体书写时就主要体现在“变化与呼应”上,只要注意变化和呼应,字就会生动起来。“变化”是自然的变化,是在笔画的形状和出势上的变化。如本课的重点就是点的变化,如四点底四点从左到右依次为左点、竖点、竖点、右点呈聚散状排列。心字底三点从左到右依次为左点、挑点、右点。这些点均以自然的笔势呼应。对于“呼应”的引导,教师可以人与人之间目光对视来启发。4、例字指导“点”,成三角形,竖居口部上方正中,短横写在竖的中间,下部四点向左右呈放射状。“志”,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杰”,上下结构,上收下放,“木”部改捺为点,以收缩字形。“羔”,上下结构,呈梯形,短竖居正中。“然”,上下结构,上部呈左右两个长方形,紧紧靠在一起,“犬”部改捺为点,整字呈上收下放状。“忍”,上下结构,呈梯形。“刃”部撇从横折之横中间处出,以左点平衡字形。“忠”,上下结构,上紧下松,竖居正中,心字底舒展。“态”,上下结构,“太”部改捺为点,并注意两点的变化,心字底舒展。教学后记主备教案栏主备教师课题名称课型授课教师何兰婷

四、贝和页的写法新授何兰婷四、贝和页的写法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热的传递规律过程。2.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培养连续观察并记录的能力。3.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及数据,找寻其中的科学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科学探究过程中,离不开认真细致的观察。2.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懂得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乐于合作,扎实完成自己的任务。科学知识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2.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部分)传向低温物体(部分),直到物体温度相等为止。3.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教学准备金属棒、酒精灯、火柴、凡士林或蜡、支架、温度计、大烧杯、小烧杯、热水、冷水。拓展课准备:酒精灯、火柴、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水、茶叶、有关热辐射的录像资料。一、教学导入1.演示:将开水倒入杯中,放上汤匙,过会儿,让学生摸摸。2.提问:“汤匙变热了,热怎么传递过来的?”引导学生做出猜想后,进入下面的实验研究。二、活动物体怎样传热1.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材料。2.猜测:火柴棒掉落的顺序会怎样?(猜测的理由)3.交待实验注意事项。4.学生实验。5.汇报。6.检查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7.归纳:热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三、活动测量变化的水温1.组织学生预测:两杯水的温度各会有怎样的变化?两杯水最后会怎样?2.讨论:要做好实验,该怎样进行?3.分组测量,认真观察、准确读数和及时记录。4.分析数据,发现规律:热从热水杯传向冷水杯,温度的变化先快后慢,最后直至两杯水温度相等。四、拓展:热的传递方式多媒体课件辅助介绍。教学后记主备教案栏主备教师课题名称课型授课教师何玉英4谁的传热本领强新授何玉英4谁的传热本领强教学目标第一课时(7)1.实验探究不同材料的传热本领。2.通过设计制作保温盒,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制作方面的动手能力。3.能将材料的特性与它的用途相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科学与生活的紧密相联。2.感受学以致用的快乐。3.学会合作,学会正确的评价他人。科学知识1.了解不同的材料传热的本领不同。2.了解常用的传热和隔热的方法。教学准备长度和粗细相同的木棒、铁棒、玻璃棒、塑料棒、热水、烧杯、秒表或其它计时的工具、温度计。课件。学生准备:制作保温盒的材料,如:木盒、带盖的玻璃瓶、锡纸、棉絮、布、毛皮、泡沫塑料等。一、教学导入1.课件出示:锅、壶等厨房日用品。2.提问:为什么这些日用品有的部分要用金属做?而把手部分要用胶木或塑料包在外面?二、活动 材料的传热本领1.摆出问题:把长度和粗细相同的木棒、铁棒、玻璃棒、塑料棒同时放入一杯热水中,比较它们的传热快慢。2.讨论:实验怎样进行,材料在选择上要注意些什么?3.组织实验。4.交流实验中的发现。5.回到课初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刚获得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三、活动 自制保温盒1.让学生明确隐含的知识点:告诉学生热传递的方式及当物体需要保温时要尽可能的减慢热的传递。2.分析教材中提供的保温盒图例,为什么选用这些材料?是怎样减慢热的传递的?3.小组讨论:怎样做保温盒。4.汇报各小组的方案并完善。四、作业:课后制作设计的保温盒。教学目标第二课时(8)比较自制保温盒的保温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正确的评价他人。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制作好的保温盒。比较保温盒的效果,组织评价与交流等内容。一、教学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各小组制作了保温盒,让我们来比一比,看哪组做的最好?二、活动比较保温盒的效果1.讨论:怎样进行比较。明白:参赛的每个作品中倒入同样多、同样温度的水,在过同样长时间后,组织各组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温度最高的为保温效果最好的。此外还要兼顾美观、携带等方面。2.组织分工合作。3.学生活动:测保温盒的效果。4.汇报结果。5.评出优胜小组。6.经验交流。三、拓展:生活中还有哪些加快和减缓热的传递的方法。教学后记主备教案栏主备教师课题名称课型授课教师何玉英1多姿多彩的天气新授何玉英第二单元变化的天气教学目标1多姿多彩的天气(9)会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能用游戏等方式来表现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美丽的天气。知道我国古代就有了天气现象的各种记录。科学知识知道各种不同的天气现象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体验到天气对人类工作、生活的影响。教学准备各种天气现象的图像资料;有关天气现象的诗歌、成语(课件);各种天气现象的卡片与之相适应的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的卡片。一、教学导入:1.课件出示:古代有关天气现象的记录。2.提问:我们知道有哪些天气现象?二、活动欣赏天气现象1.认识各种天气现象并描述其特点。(1)课件出示:教材第16的插图。要求:仔细观察,认识各种天气现象。(2)提问: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天气的特点。(3)组内同学互述。(4)指名全班描述。(5)教师总结概括不同天气的特点。2.收集有关天气现象的诗歌与成语。(1)课件出示教师搜集的有关天气现象的诗歌、成语。(2)学生欣赏,教师针对资料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3)布置学生课后收集资料并编成小报进行传阅与展示。三、活动我们与天气1.布置任务:设计用游戏来表现天气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关系。2.指导学生看教材的两幅图,提问:从图中你得到什么启示?3.交待游戏规则与注意事项。4.学生游戏。四、小结1.总结不同的天气现象及其特点。2.评价在每一环节中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教学后记主备教案栏主备教师课题名称课型授课教师何玉英2测量气温新授何玉英2测量气温第一课时(10)教学目标定时观察、测量并记录校园里不同地点一天的气温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团结合作地开展气温的观测活动。科学知识1.知道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2.学习测量气温的方法。教学准备红水温度计、气温记录表、百叶箱的课件等。一、教学导入:1.复习:我们知道哪一些天气现象?2.讲述:每一种天气现象有它的气温——空气的温度。3.过渡:今天让我们来测量气温。二、活动测气温1.猜一猜:校园里什么地点、什么时候气温最高?说一说你猜测的依据。2.交流。3.我们的猜想正确吗?还是让我们的行动来说话吧。4.教师交待活动要求:(1)活动地点:操场、教室、花园、宿舍四处。(2)分组:全班分4组,每组负责一处地点。(3)人员分工:拿温度计的、读数的、记录的都安排到人。(4)时间安排:每一节课后以及中午午休、放学后。(完整的一天)5.布置任务,交待下一节课进行汇报。6.认识百叶箱:(1)出示百叶箱课件,学生观察。(2)教师讲解:气象站测气温用的是百叶箱,百叶箱箱门朝北安置。三、指南车信箱(1)介绍竺可桢。(2)学生自由阅读指南车信箱的资料。第二课时(11)教学目标学习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分析数据得出某些结论,交流有关发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团结合作地绘制一天的气温变化曲线图。。科学知识知道一天里气温变化的规律。教学准备记录表、气温曲线图等。一、教学导入:1.课前我们测了一天中几个时间点的气温,每一小组能将所测得的数据告诉大家吗?2.各小组汇报数据。3.过渡:从数据中我们能获得一些东西,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用一种直观、形象的方法来分析数据,看一看我们有什么新的发现。二、活动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1.出示一张气温变化曲线图,学生认识其要素。2.指导学生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1)在最下面一行中填好测得的时间。(2)在最上面一行标记好相对应时间测得的温度。(3)在相对应的温度计刻度上标记好当时的温度。(在对应位置标小圆点)(4)用线连接每支温度计上的小圆点。3.学生绘制自己所在小组的气温变化曲线图。4.评价:哪张图绘制得最好。三、分析曲线图1.学生观察气温变化曲线图。2.讨论:一天中气温变化的情况是怎样的?3.交流。4.了解:一天中14点之前气温逐渐升高,14点之后逐渐降低。5.比较各组的数据,校园里不同地点的气温一样吗?四、作业你能在假日测出家里某个地点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并制成曲线图吗?教学后记主备教案栏主备教师课题名称课型授课教师何玉英3观测风新授何玉英3观测风(12)教学目标1.会用简易风向标和其他的简易方法来观测风向。2.能用目测的方法判断风力的大小。3.会制作简易的风向仪。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辩证地看待自然现象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与好处。科学知识1.知道风有方向与大小的不同。2.知道气象站用风向标与风速计来观测风。3.知道风力会给人们带来好处与灾难。教学准备自制简易风向标的材料、风向标、风速计的实物或图像资料。一、教学导入1.(教师打开电风扇)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感受到什么?2.说说你对风的认识。3.过渡:今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来学习有关风的知识。二、活动观测风1.明确:风有方向、大小的不同。2.提问:平日里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判断风向?3.学生回答问题并演示其方法。4.出示方向图,认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八个方向。5.明确“风向”:“丝巾飘向什么方向?”、“说明风是从什么方向吹过来的?”、“说一说此时的风向?”。总结:风向与丝巾飘扬的方向相反。6.根据风级图目测风力。(1)观察风级图,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每一级风的特点。(2)阅读指南车信箱。(3)教师将风级图编成风级歌,帮助学生记忆。(4)用目测的方法来判断风力的大小,并把观察结果记录在教材第21页的表格中。7.认识风向标、风速计。三、活动自制简易风向标1.指导看教材的制作步骤。2.检查材料是否齐全。3.学生动手制作风向标。4.学生展开交流,说一说自己制作的风向标的结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自制的风向标进行评价。5.将自制简易风向标带到校园内进行观测。四、拓展你还知道关于风的哪些事情?教学后记主备教案栏主备教师课题名称课型授课教师何玉英雨下得有多大新授何玉英4.雨下得有多大(13)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会用简易雨量筒来测量雨量。2.会制作简易的雨量筒。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科学知识1.知道雨量筒的结构和用途。2.知道雨的大小是根据雨量来判断的。教学准备:雨量筒的实物或模型、自制简易雨量筒的材料。一、教学导入1.猜谜: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2.指导学生看教材第23页导入部分的三幅图,提问:怎样判断雨的大小呢?二、活动测量雨量1.出示实物或模型让学生观察,使他们了解其构造。2.明确:雨量筒是测量雨量的仪器。3.指导制作雨量筒。(1)看图。(2)所需材料:大可乐瓶、剪刀、刻度尺等。(3)讲解制作步骤。4.自制雨量筒。5.交流、评价。6.教师教给学生测量雨量的方法。7.雨量等级表(1)明确:人们根据雨量的大小,制定了雨量等级表。(2)学生熟悉雨量等级表的划分。(3)对照雨量等级表,确定所测雨量的等级。8.布置作业:下雨天用自制雨量筒测量雨量并填写教材第24页的记录表。三、指南车信箱1.学生自由阅读。2.教师补充介绍。教学后记主备教案栏主备教师课题名称课型授课教师何玉英怎样预报天气新授何玉英5.怎样预报天气(14)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依据天气谚语来预报天气。2.会收集天气谚语等有关天气预报的资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想知道人们是怎样预报天气的,有学习的兴趣。2.知道科学探究需要众多的人合作、需要各部门协同作战才能完成。科学知识1.能列举天气变化对动物行为的影响。2.知道天气谚语是人们长期观察天气现象的经验总结。3.知道气象台预报天气的过程。教学准备:天气谚语与其他有关天气预报的资料。一、教学导入1.讲述:天气谚语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观察天气现象的经验总结。2.过渡:让我们来搜集古代劳动人民的这种文化遗产吧。二、活动搜集天气谚语1.指导看教材第25页的图,对照图,了解有关天气谚语。2.你还知道哪些天气谚语?3.交流,教师补充适量的天气谚语。4.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天气谚语的分类。5.布置任务:课后搜集天气谚语。三、阅读气象台是怎样预报天气的1.阅读资料。主要目的是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过程和大概面貌。2.教师讲解。讲解的过程应该是丰富和解释过于简单的图示化的教材。3.议一议:通过阅读和讲解,对天气预报有什么认识,还有哪些问题。四、拓展活动小小气象站利用我们自制的气象仪器,建立小小气象站,像竺可桢爷爷那样长期观测、记录天气现象。教学后记主备教案栏主备教师课题名称课型授课教师何玉英蚕宝宝出生了新授何玉英1.蚕宝宝出生了第一课时(15)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通过查资料或询问他人,了解养蚕的有关知识。2.能制订计划,做有计划的观察研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善思考与爱提问,能围绕养蚕的话题,提出一些科学问题。科学知识1.知道养蚕的有关知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意识到人类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生物资源对人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教学准备蚕卵、以及用来孵化蚕卵的丝绵纸,小纸盒等。养蚕史及养蚕过程的有关课件。课前布置查阅资料或向他人请教怎样养蚕。一、教学导入1.出示课件:学生了解我国养蚕的历史。2.提问:我国有这悠久的蚕文化和如此发达的丝绸业,你有什么想说的?3.过渡:想不想我们动手来养蚕?二、活动了解怎样养蚕1.提问:怎样养蚕?2.学生根据所查资料或向他人请教的汇报。3.交流后明确:蚕宝宝的家的安排:温暖、通风、清洁、舒适的环境。(准备丝绵纸,小纸盒等。)蚕的食物:新鲜、干净的桑叶……4.为了能把蚕养得更好,根据自己的设想,制定一个养蚕计划。三、布置养蚕任务1.分组,按家庭住址就近为原则。2.分发蚕卵,课后用放大镜观察蚕卵的形状。3.密切注视蚕卵的孵化,结合教材第30页的提示探究怎样的环境更适宜蚕卵孵化。4.做好观察记录(写好观察日记)。记录孵化出来的蚁蚕(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是什么样子的。5.待大多数小组都开始孵化的时机组织课上观察和讨论。第二课时(16)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细致观察蚕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以及蚕卵孵化的过程,并用合适的方式做好记录。2.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什么样的环境比较适宜蚕卵孵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爱生命,善待蚕卵、蚁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知识1.知道蚕卵孵化与气温等条件有密切关系。2.观察蚕卵和蚕蚁的特征,以及从蚕卵到蚁蚕发生的变化。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意识到人类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生物资源对人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意识到自然界中的各种生命体和人类是有密切关系的。教学准备(学生在平时的养蚕活动中需要:蚕卵、以及用来孵化蚕卵的丝绵纸,小纸盒、放大镜、气温计、记录纸等。)养蚕记录表、养出的蚁蚕。一、教学导入1.提问:同学们,老师发给你们的蚕卵孵出蚁蚕了吗?2.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交流其中的发现吧!二、交流蚕宝宝出生记1.指导交流:围绕中心、语言简洁、如实描述。2.交流:通过观察蚕卵,你能描述蚕卵的形状、大小、颜色吗?学生描述。教师讲解。评价观察得好的小组和个人。3.交流:怎样的环境更适宜蚕卵孵化学生汇报探究的过程和其发现?教师评价。明确:蚕卵的孵化与温度和湿度有关。交流:孵化出来的蚁蚕(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如实描述。明确:体呈褐色或赤褐色,细小。蚁蚕体长约2.5mm,体幅约0.5mm。三、展示1.出示:各小组孵出的蚁蚕。2.集体评价:哪一组的蚕长的最好?3.优秀小组进行经验介绍。4.教师补充在后续养蚕活动中要注意的问题。四、作业1.继续观察蚕的生长情况,及时写好观察日记。2.两周后进行交流教学后记主备教案栏主备教师课题名称课型授课教师何玉英蚕宝宝在长大新授何玉英2.蚕宝宝在长大第一课时(17)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耐心细致的饲养蚕宝宝,关心蚕宝宝的生长。2.能坚持长期的细致观察,能设计一些表格,比较细致的记录养蚕过程中的各种信息。3.能设计一些可行的小实验来探讨自己提出来的一些问题。4.能及时做好观察记录,并提出一些新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爱生命,能精心照顾好蚕宝宝。2.爱护蚕宝宝,设计和进行实验时,不伤害蚕宝宝。3.乐于交流与合作,能及时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养蚕的心得。科学知识1.知道蚕幼虫生长的大体过程和发生的变化。2.知道蚕宝宝生长过程中的一些正常生理现象。3.积累一些养蚕经验,能认识到蚕的生长和周围的环境有密切关系。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体验到人类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中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教学准备放大镜、温度计、新鲜桑叶、纸盒或其他养蚕器具、尺子、观察记录本等。一、教学导入蚕宝宝顺利出生了,怎样才能把它们养得又大又壮,它们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让我们一起关注蚕宝宝的成长吧!二、活动观察蚕体生长与变化1.蚕宝宝出生有两周了,在这两周里,大家发现蚕宝宝的哪些变化?2.交流蚕的新变化:(1)描述蚕宝宝身体大小、颜色等方面的变化。(2)描述蚕宝宝吃桑叶的情形及蚕宝宝食量的变化。(3)描述其他新发现。3.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观察。(可以用放大镜、温度计、直尺辅助观察)4.鼓励提出新问题进行探讨,并指导学生制定相应的观察记录表。5.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蚕宝宝的饲养与护理。三、活动蚕宝宝还喜欢吃什么1.过渡:在不伤害蚕宝宝的前提下,我们在饲养过程中还可以针对自己的问题做一些小实验。2.提问:你打算针对哪些问题做一些小实验?3.学生罗列问题。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以“蚕宝宝还喜欢吃什么?”为例:(1)设计方案:把几种食物放在大容器的边上,再把蚕放在中间,看他到底喜欢食用那种食物。当蚕爬向某种食物并开始进食时,我们还只能肯定蚕喜欢这种食物,而不能完全肯定它不喜欢其他食物。此后还需进一步研究和证实。比如,把蚕直接放到某种食物上,观察它到底是否食用。(2)学生实验、做好实验记录。第二课时(18)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耐心细致的饲养蚕宝宝,关心蚕宝宝的生长。2.能及时做好观察记录,并提出一些新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爱生命,能精心照顾好蚕宝宝。2.乐于交流与合作,能及时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养蚕的心得。科学知识1.知道蚕幼虫生长的大体过程和发生的变化。2.知道蚕宝宝生长过程中的一些正常生理现象。3.积累一些养蚕经验,能认识到蚕的生长和周围的环境有密切关系。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体验到人类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中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教学准备蚕宝宝“睡眠”和“蜕皮”时的录象。处于眠前、眠中和眠后的蚕一、教学导入1.观看蚕宝宝“睡眠”和“蜕皮”时的录象。提问:它们怎么了?2.明确:这是蚕幼虫期最重要的生理变化现象:“睡眠”和“蜕皮”。3.过渡:让我们来仔细观察吧。二、活动观察蚕宝宝换“新衣”1.出示:处于眠前、眠中和眠后的蚕。2.组织学生观察:比较蚕宝宝“蜕皮”前、“蜕皮”中、“蜕皮”后的情形。3.汇报观察结果。4.把观察结果记到养蚕日记上。填好教材第33页的记录图。三、拓展蚕宝宝为什么要蜕皮?四、布置任务课后观察自己所在小组养的蚕,统计其一生中要蜕多少次皮。教学后记主备教案栏主备教师课题名称课型授课教师何玉英蚕宝宝大变样新授何玉英3.蚕宝宝大变样第一课时(19)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继续做好观察日记,培养长期观察并记录的能力和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将自己的进行探究活动与历史与社会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科学的情感。科学知识观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理解科学、技术、社会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教学准备硬纸板或稻草等制作“蚕山”的工具和材料。蚕宝宝吐丝结茧过程的录象。一.教学导入1.汇报:蚕一生中要蜕多少次皮。2.明确:一般蚕一生中要进行4次这样的“睡眠”和“蜕皮”。3.过渡:当蚕进行完第4次这样的“睡眠”和“蜕皮”后,再过一段时间,蚕宝宝又不吃桑叶了,浑身通明透亮……这时,它要吐茧结丝了。二.活动蚕宝宝“作茧自缚”1.观察熟蚕:(1)学生欣赏熟蚕那晶莹透亮的美丽身体。(2)观察蚕成熟了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体色、体形、大小等各方面的变化等(3)学生总结出熟蚕的形态特征,并利用这些特征去辨别自己养的蚕是否成熟。(4)做好观察记录。2.阅读指南车信箱明白:蚕熟之后,它们会本能的向上攀爬,以寻找一个适合它们结茧的立体空间,这种现象就叫做“上山”。我国古代人们用干草扎在一起给蚕制作了一个可以依托的空间。现代,人们又用硬纸板做成了一个个小格子来给蚕做茧。3.过渡:我们也来做一个“蚕山”,帮助蚕宝宝结茧吧!4.指导做“蚕山”。5.观看蚕宝宝吐丝结茧过程的录象,说一说,“蚕山”为什么能帮助蚕宝宝吐丝结茧?6.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新型的蚕品种和蚕丝。第二课时(20)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在观察中对观察对象进行适当的处理,以帮助更好的观察。2..继续做好观察日记,培养长期观察并记录的能力和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欣赏生命、珍爱生命的科学情感。2.能将自己的进行探究活动与历史与社会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科学的情感。科学知识3.观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理解科学、技术、社会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教学准备剪刀、刀片、放大镜等。一、教学导入1.设疑:蚕结茧后还会发生哪些变化呢?2.学生口头猜测。3.过渡:到底是怎样的情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二、活动蚕茧里的秘密1.把先结成的茧和刚结的茧轻轻摇动(注意:要提醒学生只能轻轻摇动,否则会撞伤蚕蛹),比较发出的不同声音让他们猜想蚕在里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指导他们剖开蚕茧,取出蚕蛹。3.观察蚕蛹,描述蚕蛹是什么样的。做好观察记录。4.比较蚕蛹与熟蚕有什么不同?5.辨别蚕蛹,区分雌蛹和雄蛹:雌蛹一般肥大,大腹便便。雄蛹个体比较瘦小,但显得很结实。6.观察结束,还将蚕蛹装进蚕茧,并把剪下的蚕茧“盖子”还盖上。三、布置任务继续观察:蚕蛹还会怎样变化?第三课时(21)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培养学生主动运用观察工具进行观察。2.做好观察日记,培养长期观察并记录的能力和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昆虫一生中形态发生的重大变化,培养学生欣赏生命,为生命而赞叹的科学情感。2.能将自己的进行探究活动与历史与社会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科学的情感。科学知识3.观察了解蚕由幼虫变为成虫的形态变化过程。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理解科学、技术、社会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教学准备蚕蛾破茧而出时的录象、破茧而出的蚕蛾。一、教学导入1.提问:蚕蛹还会怎样变化?2.学生描述这段时间所观察到的。3.学生观看蚕蛾破茧而出时的录象,教师讲述:把蚕蛾放在通风温暖的地方,过一段时间,蚕蛹就会变成蚕蛾,破茧而出。4.过渡:老师这里有破茧而出的蚕蛾,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它吧。二、活动破茧而出学生自主观察蚕蛾。1.提问:蚕蛾是什么样子?观察它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头、胸、腹三部分)2.观察蚕蛾,结合蚕宝宝的观察记录提问:蚕蛾和蚕宝宝的外形、生活习性有何不同?3.观察蚕蛾,提问:你能发现雌蛾和雄蛾有什么区别吗?明白:,雌蛾肥大,大腹便便,行动缓慢;雄蛾瘦小精神,比较好动,行动较快。1.讲述:当雄蛾嗅到雌蛾的气味后,会更加好动,主动歪着尾部向其靠近并与其交配。讨论:蚕蛾要产卵了,我们要做哪些准备?2.布置任务:观察蚕蛾交配是一件非常有趣的活动,观察雌蛾产卵的情景,看一看产了多少卵,刚产下的卵是什么颜色?3.交待:蚕蛾死后,教师教育学生很好的处理蚕蛾的尸体,切不要随意乱丢,以此渗透珍爱小生物的教育。三、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我国的蚕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之情。教学后记主备教案栏主备教师课题名称课型授课教师何玉英昆虫新授何玉英4.昆虫(22)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通过分析自己的养蚕日记,能够取得新发现。2.能够学习“观察——比较、概括、总结——概念“这种认知方法。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与他人交流在养蚕活动中的新发现。科学知识1.通过对养蚕经验,构建新的养蚕经验,对蚕的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2.了解昆虫的变态,掌握昆虫的特征。教学准备布置学生课前搜集蝴蝶、蜜蜂等动物的一生的资料。一些昆虫实物。一、教学导入1.交流:雌蛾产卵的情景——产了多少卵,刚产下的卵是什么颜色?2.讨论:养蚕活动中,我们还有哪些疑问?在下次养蚕中继续研究。3.过渡:让我们一起来整理养蚕活动中的资料,看有什么新发现。二、活动整理养蚕日记1.出示所有养蚕日记。2.整理养蚕日记,看有什么新发现。3.分析养蚕日记,思考:蚕宝宝一生要经历哪几次大的变化?整理:蚕的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4.学生汇报课前搜集蝴蝶、蜜蜂等动物的一生的资料。5.比较这几种动物的一生有什么相同之处。6.教师归纳:变态。三、活动比较它们的身体1.出示蚕蛾、蜻蜓、蝗虫、蚂蚁等实物。2.观察它们的身体由几部分组成?每部分是什么样子?它们的身体有什么相似之处?3.记录观察结果并汇报。4.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5.阅读指南车信箱,加深了解。四、拓展它们是昆虫吗1.学生看教材第40页的图,指出这些动物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2.到你住宅的周围去找一找,看能找到哪些昆虫,把它们画下来,装订成一本昆虫图册。教学后记主备教案栏主备教师课题名称课型授课教师何玉英神奇的磁场新授何玉英1.神奇的磁力(23)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进行实地观察、实验并取得数据。2.经历一次完整探究活动的大体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注重事实的科学素养科学知识1.认识磁力。2.知道磁极。教学准备:透明塑料杯、图钉、条形磁铁、各种形状的磁铁、回形针。教师教学前,有意地在教室里放置一些不同材料的物品或设备,如:仪器小车、地球仪、盆养植物等,一、教学导入:1.指导阅读单元页,初步了解磁铁的应用。2.演示实验:神奇的魔钓。(用带磁铁的鱼钩钓上带磁铁的鱼)3.提问:聪明的同学,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4.学生回答:因为鱼钩和鱼里面都有磁铁,所以吸到一起了。5.揭题:今天,让我们来了解磁铁的奥秘。二、活动探物游戏1.教师出示条形磁铁。2.布置任务:在周围试一试,它能吸引哪些物体。提示:(1)不要让磁铁长时间靠近电脑、手表以及电视机等家用电器。(2)猜测它能吸引哪些东西,不能吸引哪些?(3)试一试它隔着书还能吸引哪些东西?……1.学生汇报。2.思考: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什么材料做的?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又是什么材料做的?讲解:磁铁能够吸铁,能够吸铁的这种力是磁力。磁铁除了吸铁,还能吸引镍、钴等金属。磁铁有环行的、条形的、圆形的……三、活动哪里磁力大1.提出问题:磁铁的不同部位吸铁本领相同吗?2.学生猜测。3.思考:怎样设计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4.结合教材提示设计实验方案。5.学生分组实验。6.总结:磁铁磁力最大的部分是磁极教学后记主备教案栏主备教师课题名称课型授课教师何玉英司南的启示24—25何玉英2.司南的启示第一课时(24)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在对古老的指南针有了基本了解的基础上,模拟制作出指南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对祖国的科技成就认识增加的基础上,意识到我们的祖国是多么值得骄傲。科学知识1.知道自制磁针的方法;2.学会自制指南针。3.知道磁铁具有指示南北方向的特性,指南针和司南都是利用了磁铁的这一特性。教学准备:指南针、条形磁铁、缝衣针、线绳、回形针若干、小碗、小水桶、水槽、旋转支架、泡沫小球。将司南的知识制作成课件。一、教学导入:1.出示课件:了解司南。2.出示指南针,讲解:指南针和司南的原理是一样的。3.过渡:让我们来自制一个指南针来研究它们的性质好吗?二、活动自制指南针1.设疑:能让缝衣针变成小刺针吗?2.指导看教材第44页的图,初知实验过程。3.学生操作。明确:(1)目的:将缝衣针磁化成小磁针。(2)用磁铁的南极摩擦缝衣针的针尖部分,让针尖成为S极。(3)用缝衣针等钢质材料制作的磁铁磁性才能教长时间保留。(4)小心!别扎手。(5)摩擦的时间应在20次以上。4.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磁针四法”。5.选取其中的一种方法,用自己的小磁针制作指南针,还需哪些材料?学生制作。1.我们做的指南针能指南北吗?它是否具有磁铁吸铁的性质?实验验证。2.可以直接用磁铁做指南针吗?三、总结通过以上活动,我们有什么发现?磁铁能指示南北两极,磁铁指向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指向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南针和司南都是利用了磁铁的这一特性。2.司南的启示第二课时(25)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对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科学知识1.了解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教学准备:条形磁铁、铅笔等。一、教学导入复习:1.“磁针四法”是哪四法?2.什么是“南极”和“北极”?二、活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1.提问:当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2.学生猜测并动手试一试。3.讨论:磁极靠近的情形有哪几种?4.针对每一种情形学生进行实验。明确:两磁铁下的“轮子”都要能灵活地滚动;两磁铁的质量应相同;两块磁铁的磁性强弱相差不可以太大;实验操作时,应该推动两磁铁相互靠近。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填写实验记录。5.磁铁底下除了用铅笔,还可以用其他东西来试吗?6.阅读指南车信箱,明白:实验应该是能够重复的。7.实验结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三、拓展调查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1.阅读教材。2.明白这些物体分别运用了磁铁的什么性质。教学后记主备教案栏主备教师课题名称课时授课教师

何玉英3.磁铁游乐场26

何玉英教师目标科学探究1.学习按照观察实验的基本过程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和实验。2.创新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积极地参与活动之后体验实验的成功、制作的成功。2.乐于用学到的磁铁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改善生活。3.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知识:复习磁铁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各种形状的磁铁、大头针、没有标明磁极的磁铁等。一、教学导入我们知道了磁铁的哪些秘密?让我们一起到磁铁游乐场去大显身手吧!二、活动沙里寻针1.提问:有一些回形针混到沙子里去了,有办法迅速把它们拣出来吗?2.学生讨论。3.动手实验。4.说一说刚才这个方法运用了磁铁的什么“本领”?5.引导深入思考:你还能用类似的办法解决哪些问题?三、活动辨认磁极1.设疑:一个没有标明磁极的磁铁,用哪些方法可以辨认它的磁极?2.学生根据记录表讨论方案。3.汇报交流、完善方案。4.填写好方案设计表。5.学生实验。6.把自己的辨认方法与同学交流。四、制作玩具1.过渡:制作或改装一些磁铁玩具,并说一说它利用了磁铁的哪些性质。2.学习第三小组的设计说明,照样子做一做。3.布置任务:欢迎大家设计一些有趣的磁铁活动加入我们的磁铁游乐场。五、拓展应用磁铁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1.指导阅读教材,进行思维启发。2.从身边事物入手进行创作。教学后记主备教案栏主备教师课题名称课型授课教师

何玉英第五单元多彩的光1.光与影27何玉英教师目标科学探究1.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光沿直线传播。2.能在教师指导下,按教材图文说明制作小孔成像盒。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我国《墨经》记载的“小孔成像”的科技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科学知识1.知道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教学准备手电筒或激光笔、纸箱或鞋盒(暗箱)、蜡烛、动物轮廓厚纸片、蚊香、半透明纸、胶水、相关挂图或投影片。一、教学导入复习:什么是光源?影子产生的条件有哪些?二、活动寻找光的传播路线1.过渡:光源发出的光可以传播到很远的地方,那么光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呢?2.学生猜测: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说出猜想依据)3.设计实验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4页的图,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论。(2)出示一些实验材料(如:纸管、塑料软管或弯管、激光笔、盛满水的玻璃水槽等)启发学生。(3)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设计。明确:提醒学生不要将硬卡片纸上的小圆孔扎得太大,可以拿一根毛衣针或用一根较长的直铁丝从三个圆孔中穿过确定三个圆孔是否在一条直线上;学生用玻璃水槽里的水来观察光沿什么路线传播时,让学生想一想增加观察效果的办法(如可在水中加人一些粉质颜料,把实验室窗帘拉上等);如果有的学生用激光笔做实验时,教师可要求学生用纸记录下光在平滑的桌面上的传播路线,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要求学生按操作规则实验。4.学生实验。5.各小组汇报实验过程与实验结论。6.总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7.学生解释光的直线传播与影子的形成的关系。8.应用:列举生产生活中的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三、制作小孔成像1.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小孔成像”。2.过渡:通过阅读,我们再一次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同学们有没有兴趣自己制作一个小孔成像盒?3.看教材第55页,学习小孔成像制作步骤。教师补充其他制作方法。4.学生动手制作。5.展示、交流、评价。

教学后记主备教案栏主备教师课题名称课时授课教师

何玉英2.光照在镜子上28

何玉英教师目标科学探究1.能通过实验体会镜子有反射光的性质和成像的作用。2.能通过对哈哈镜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3.能将观察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4.能在教师指导下,按教材图示,小组合作制作潜望镜。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合作对镜子进行研究。2.愿意把本组探究方法与其他组交流。科学知识1.能说出镜子有反射光的性质以及它的成像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2.初步了解镜子成像的特点。3.知道镜子的弯曲程度影响成像的模样。教学准备不同形状的平面镜、写字的白纸、牙膏盒、金属汤勺、汽车的反光镜、有关潜望镜的图片或影像资料。一、教学导入在平面镜中可以看见自己的样子,但是,是不是每种镜子中看到的都一样呢?让我们来玩玩哈哈镜。二、活动哈哈镜1.学生站在哈哈镜前照自己,提问:哈哈镜能照出自己的像,说明哈哈镜对光具有什么作用?2.观察镜中像的样子,摸一摸镜面,提问:你能描述哈哈镜镜面的特点和镜中像的样子吗?3.学生用勺子凸的一面来照自己的脸,认真观察自己在勺子或哈哈镜中的样子,看看与平面镜中的像有什么不同。4.交流哈哈镜与平面镜相同的方面和不同的方面。5.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当作哈哈镜。三、活动制作潜望镜1.出示影象资料,图文并茂地向学生介绍,了解潜望镜的构造、用途。2.提供制作材料。3.学生制作。4.学生使用潜望镜观察。5.描述:怎样用潜望镜观察物体?潜望镜里物体的像是什么样?6.布置任务:回家,向家长解释潜望镜的原理。教学后记

主备教案栏主备教师课题名称课时授课教师

何玉英3.透过玻璃的光29—30

何玉英教师目标科学探究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2.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知道阳光是有七种颜色组成的,阳光是七色光。3.能将观察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4.能通过实验知道不同颜色的光组合在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对七色光进行研究。2.愿意把本组探究方法与其他组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3.能持之以恒地进行科学观察。科学知识1.知道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2.能说出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阳光是七色光。3.能说出不同颜色的光组合在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教学准备玻璃球、放大镜、玻璃砖、三棱镜、眼镜等投影仪(光源)、顿盘器材一套、手电筒、三棱镜两个、透明玻璃一块、镜子两面、牛顿盘器材一套、手电筒(光源)、16K白纸、水盆(装水)一个等。一、教学导入1.出示器材:玻璃球、放大镜、玻璃砖、三棱镜、眼镜等。2.提问:光透过不同形状的玻璃后会发生什么现象?3.学生猜测并动手试一试,描述所看到的现象。4.过渡:这些现象真有意思,让我们来细致的观察吧!二、活动放大镜1.提问:放大镜对物体有放大作用,它的镜片是什么形状?它是否还有其他作用?2.指导学生看教材第59页插图,引导学生做在阳光下用放大镜来点燃火柴的实验。3.指导学生将光通过放大镜后的行进路线记录下来:(1)将一张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2)用夹子夹住三支平行放置的激光笔,一位学生调整夹子位置,让三支激光笔射出的光束能沿着纸面传播,保持夹子位置不变;(3)让另一位学生手持放大镜,让光束垂直射向放大镜,观察从激光笔射出的光束沿纸面的行进路线。如没有激光笔也可以用投影机或手电筒作光源,为增加效果,可以在光源与放大镜之间放一带孔或缝的挡光板;(4)让小组第三位同学将此时激光束的行进路线用尺和铅笔在纸面上记录下来,从而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到放大镜对光的会聚作用;(5)实验时要提醒学生不要让激光笔射出的光束射人人的眼睛。4.学生实验。要求:分好组,提醒学生不要用眼睛透过放大镜直接观察强光源(如太阳、投影机),不把“亮点”对着他人。出、进教室要有秩序。把实验中看到的现象画出来。5.汇报实验结果。6.讨论:这个实验说明放大镜有什么作用?7.了解生活中放大镜的应用:给学生介绍用放大镜的镜片制作的望远镜、显微镜、照相机、眼镜等在军事、科技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一、教学导入第二课时1.学生阅读教材第60页的指南车信箱。2.提问:从牛顿的研究笔记中你知道了什么?3.过渡:我们也像牛顿一样来做色散实验。二、活动三棱镜1.学习牛顿的研究笔记之二,让学生学会牛顿做日光的色散实验的方法。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验场地和器材:(1)用三棱镜在阳光下做;(2)阳光不充足,也可利用投影仪的光,或灯泡的光;(3)没有足够多的三棱镜,采用其他的方法。如利用平面镜和水来使白光色散,把由白光分解出的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反射到白色的纸屏或墙壁上,把小平面镜斜放在碗底,反射面向上,倒人5厘米左右深的水,将碗倾斜着放在太阳光下,太阳光射到纸屏或墙壁上。3.学生实验。要求:做好记录、描述现象。4.提问: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能分解成多种颜色的光,那么这些光能否再混合成白光呢?三、拓展把分解的色光合起来1.引导学生按教材的图示,剪好七个不同颜色的圆片。2.按顺序制成色块贴在陀螺上,旋转陀螺,它的颜色会发生变化吗?教学后记

主备教案栏主备教师课题名称课时授课教师何玉英4.与水有关的光现象31

何玉英教师目标1.通过观察与水有关的光现象,让学生用类比的方法整理有关实验信息,认识水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2.通过模拟彩虹实验,让学生知道水珠可以分解阳光。3.能在教材引领下完成观察与水有关的光现象实验,清晰地描述实验过程,尝试初步推测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把本组实验方法与其他组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2.细致的观察,客观的记录。科学知识1.初步了解天上的彩虹是阳光射向空中的小水珠后形成的。2.知道水能像镜子一样反光,也能像玻璃一样改变光的传播路线。教学准备与水有关的光现象的图片或影像资料、美发用或杀虫用喷雾器、不透明水盆、滴管、胶纸或玻璃片、手电筒、投影机、白纸、小剪刀、玻璃烧杯等。一、教学导入1.观察教材中的四幅插图:反射、折射、色散……2.列举看到过的类似的与水有关的光现象,谈谈教材中图片中的光现象和自己列举光现象分别说明水对光可以产生什么作用3.质疑:在水中为什么可看到月亮?天上的彩虹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放大镜也可能用水来制作吗?二、活动水放大镜1.准备材料:滴管、水。2.学生实验。3.交流、评价:比一比,谁的放大镜效果更好。4.齐读小指南车卡通人的话。三、活动水中的小石子1.把小石子放在盆子中眼睛刚好看不到的位置,保持眼睛的位置不动,逐渐往盆中加水。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3.分析: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四、活动人造彩虹1.过渡:天上的彩虹在我们的心中是既美丽又神秘,如果我们能用一定的方法把彩虹造出来,那将是多么愉快的事!2.三棱镜可以分解阳光,那么水是否也可以?我们可以做一个水三棱镜来研究。3.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水三棱镜(或水杯、水球)完成光的色散实验。4.介绍人造彩虹的简单制造方法,再让学生去实验。5.提问:你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彩虹”现象吗?教学后记

主备教案栏主备教师课题名称课时授课教师

何玉英5.光线与视觉32

何玉英教师目标科学探究1.通过暗盒实验的探究,认识光的强弱对人的视觉的重要作用。2.使学生知道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的方法。3.知道眼睛观察到的现象有时并不可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活动体验,知道眼睛的重要性和保护眼睛的重要意义,产生自觉关爱盲人的行动。2.培养保护眼睛的良好卫生习惯。科学知识1.初步了解人的视觉与光的强弱的关系。教学准备纸盒、硬纸片、小手帕、有关保护眼睛的宣传教育图片和影像资料等。一、教学导入1.讲述: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射到眼睛里,我们才能看见它。2.过渡: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吧!二、活动暗盒实验1.学生猜测光:的强弱与人的视觉的关系。2.指导学生制作暗盒实验装置。3.指导学生用自制暗盒做实验。4.评估交流。三、活动在没有光的世界里1.盲人看不见物体,我们来体验盲人的生活。2.交流活动中的感受。3.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需要帮助的盲人?四、活动眼睛的卫生保健1.阅读教材。2.判断谁的做法对?为什么?五、拓展有趣的错觉1.阅读教材,了解错觉现象。2.生活中还有哪些错觉现象?教学后记

主备教案栏主备教师课题名称课时授课教师

何玉英第四单元磁铁的奥秘复习练习33—35

何玉英(一)一、填空1.磁铁能吸,磁铁的这种吸引力就是。2.磁铁不同的部位吸铁的本领不同,磁铁的两端磁力____,中间磁力___。3.磁铁磁力最强的部分是磁铁的。4.磁铁指南的一极叫做_____,用字母_______表示;指北的一极叫做______,用字母_____表示。5.两块磁铁的南极“S”相互靠近时,它们会相互;北极”N”相互靠近时,他们会;北极N与南极S靠近时,它们会相互。6.有一些回形针掉进沙子里,用可以把回形针迅速找出来。(二)一、简答题1.辨认铁制物品用什么方法更可靠呢?2.什么叫磁极?条形磁铁有几个磁极?3.现在的指南针有什么特点?(三)一、选择题1.磁铁的磁极是()A.磁铁的两端。B.磁铁上磁力最强的地方。C.磁铁的中间。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磁铁能吸引铁。B.磁铁与铁相互吸引。C.磁铁能吸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