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同等学力(哲学)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同等学力(哲学)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同等学力(哲学)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同等学力(哲学)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同等学力(哲学)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人文库”水印下载源文件后可一键去除,请放心下载!(图片大小可任意调节)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同等学力(哲学)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人人文库”水印下载源文件后可一键去除,请放心下载!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75题)1.什么是王充的“自生”概念及其对天人感应论的批判?2.观察与实验的关系。3.试析“观察和事实渗透着理论”及其影响。4.试述科学的实践观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5.科学事实的主要作用何在。6.试论科学发现中传统与创新的关系。7.简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8.概述黑格尔的哲学体系。9.论规范伦理学的三个基本问题。10.试论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及两者的关系。11.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科学体系。12.如何理解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征?13.简述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贡献。14.简述毛泽东哲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15.论道德选择中的知、情、意的作用。16.试述《易传》和《老子》的道器关系论。17.简述辩证的否定观及其重要意义。18.简述内容和形式的对立统一和矛盾运动。19.试述道德的起源与发展。20.如何看待性善论在儒、释、道三教调和中的作用?21.怎样认识惠能禅宗的“识心见性”说?22.简述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说。23.论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24.新实证主义的两个基本特征。25.简述谢林对费希特哲学的批判。26.简述洛克关于两种性质的观念的学说。27.试述道德的客观多样性与相对性。28.试述道德与政治的关系。29.简述中世纪基督教哲学的基本特征。30.论述康德动机论及其评价。31.简述康德关于“定言命令”的学说。32.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33.自由王国与必然王国34.黑格尔关于自然的三段论体系。35.简述康德“哥白尼式的革命”的哲学意义。36.简述黑格尔关于“辩证的否定”的思想。37.戴震是如何解释道器“上下”的?38.为什么说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39.早期希腊自然哲学关于本原的学说综述。40.简述近代哲学的基本特征。41.论历史合理性与道德合理性的关系。42.试述魏晋玄学兴起的历史必然性。4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重要意义。44.论述罗尔斯的自然义务观。45.简述莱布尼茨“预定的和谐”的学说。46.如何理解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47.张载的“变化气质”是一种什么样的学说?48.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49.如何认识魏晋玄学的“名教与自然”之辩?50.试述科学实验的作用及其相对性。51.简述黑格尔关于“思想的客观性”的理论。52.试述“性善论”与“性恶论”的区别和联系。53.如何认识道教哲学的道器体用观?54.试述道德与宗教的关系。55.孔德关于“用实证科学代替形而上学”的观点。56.休谟的因果观述评。57.休谟的怀疑论思想述评。58.科学假说转化为科学理论的条件。59.简述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60.论道德品质的形成。61.试述科学合理性标准。62.简述卢梭关于人类社会不平等的学说。63.思维方式具有哪些功能?64.如何正确解释测量中的常数。65.试述哲学方法的基本特征及其对科学的影响。66.实质义务论伦理学与形式义务论伦理学的区别?67.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什么?68.试比较朱熹与陆九渊的“心即理”说。69.根据自然环境、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原理,说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70.试举例论述科学事实、科学规律、科学理论之间的过渡。71.论道德评价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72.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原则73.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74.简述康德关于“实践理性的公设”的学说。75.试述科学与哲学关系的历史演变。第2卷一.参考题库(共75题)1.论述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及其内在关联。2.简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新世界观”的主要思想。3.简述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五种证明。4.简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5.李翱是如何论述他的“灭情复性”说的?6.试述如何有意识地把握和利用机遇。7.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8.宋明理学有哪些主要的流派及其理论形态?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10.简述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11.试述科学解释的类型。12.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3.试述史蒂文森的情感主义伦理学。14.简述康德对形而上学的批判。15.简述黑格尔关于“历史与逻辑一致”的思想。16.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17.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18.简述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19.什么是湖湘学者的“知行互发”说?20.如何理解认识的本质?21.简述经院哲学中唯实论与唯名论之间的争论。22.试述二程人性论的基本特点。23.如何理解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观?24.论黑尔的普遍规定主义。25.简述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思想。26.简述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27.怎样看待道德进步?28.简述费希特对康德哲学的批判。29.试论笛卡尔关于“我思故我在”思想的哲学意义。3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31.王夫之是如何发明他的“天下唯器”说的?32.如何理解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和标准?33.如何理解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4.什么是人类中心主义?35.试述道德与法律的关系。36.什么叫天理人欲“同体异用”、“同行异情”?37.如何认识道德行为中的知行关系?38.假说方法在科学理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39.如何理解社会形态发展的决定性和选择性、统一性和多样性?40.论动机与效果的辩证统一观。41.如何看待孔子天人观的矛盾?42.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4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44.论道德义务与道德权利的关系。4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46.什么是孙中山的“人类”原则?47.简述孟德斯鸠关于“法的精神”的理论。48.行动功利主义与规则功利主义的区别是什么?49.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50.直觉与灵感的关系。51.经验论、唯理论关于认识论问题的争论述评。52.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53.试分析朱熹理气论的基本思想。54.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状况。55.结合全球问题,分析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56.怎样理解谭嗣同的“器本道用”观及其意义?57.怎样正确看待科学与哲学的关系。58.试述良心的基本内涵。59.试述严复对“中体西用”论的批评。60.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原因论。61.论规范的他律性与自律性的内在关系。62.什么是应用伦理学?63.严复是如何传播进化论的?64.康有为的“天予人权”是一种怎么样的学说?65.如何认识老子的“无为”思想?66.怎样理解中国哲学“天”范畴的意义?67.试分析刘禹锡的“天人交相胜”思想。68.试述道德良心的功能。69.怎样理解王夫之的性“日生日成”说?70.试析“可检验性”的含义及意。71.简述黑格尔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的理论。72.试述孔子仁学的基本思想。73.康德是怎样解决“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的?74.社会意识的具体形式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75.简述康德关于“二律背反”的理论。第1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万物的产生在神学目的论被认为是上天的意志的产物。王充则提出了“自生”的概念。他认为,不论是人还是万物,都是因“天地合气”偶然“自生”。王充以无原因目的反对有原因目的。天道自然的真实意义,正是不需要解释原因。 王充对天人感应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天人感应论所说的祥瑞、符瑞,中心是为论证君权天授。天人感应论者为了抬高君主的地位,往往把君主说成是真龙天子。王充阐明了龙与人异类,故而不能交感。进一步,王充立足于他的科学知识,批驳了“雷为天怒”“雨是天喜”,等等。同时,王充还着重揭露了遣告说产生的社会政治根源,认为“末世衰微,上下相非,灾异时至,则造遣告之言矣”。王充的最后结论,是“夫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能随行而应人。天人之间不存在心灵的感应和联系。2.参考答案: 科学实验与科学观察一样,都是科学认识的基本活动。观察是实验的前提,实验是观察的发展。但是,试验方法比单纯的观察方法有显著的优点,它克服了单纯观察的局限性。 (1)观察和实验都要求发挥人的能动性。特别情况下,观察将成为更主要地方法:其一,当对象的性质使人们一时难于达到或实际作用于对象时;其二,研究对象力避干扰时。 (2)实验时一般要从事观测。多数观测都可归入实验的范畴。由于观测常常干预对象的实际进程,甚至人为地改变对象,所以,在科学研究中,大多数有异议的测量都是实验观察的结果。3.参考答案: 现代科学的最新发展表明,绝对的原则、概念在科学中确实不存在。 一般认为是汉森首先表明,中立的观察语言是不存在的,因为观察和事实渗透着理论。广而言之,在观察中经验得到的东西取决于先前的知识背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对中性观察语言和客观逻辑的选择进行了彻底批判。4.参考答案: 马哲克服旧哲学的错误缺陷,从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对立统一中揭示出实践的本质,认为实践在本质上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是人们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科学的实践观在马哲学中占有基础地位,它贯穿于全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马哲以实践观为基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基本问题。唯心主义夸大精神,颠倒了思维和存在。旧唯物主义仅从直观的形式去理解客观事物,否认精神的能动作用。马哲既强调物质对精神的决定作用,又重视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或能动作用。 (2)马哲把实践的观念带入了自然领域。唯心主义否认自然界的先在性、客观性;旧唯物主义把自然当作外在的、与实践活动无关的东西。在马哲看来,自然先于精神而存在;当它进入人类实践范围后,又具有属人性质,成为人化自然。 (3)马哲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正确地揭示了了认识的基础、本质和发展规律,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 (4)马哲把实践观贯彻到历史观中去,主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的本质活动是劳动活动,物质生产实践是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并从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出发,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5.参考答案: 与“客观事实”相对,科学事实是一种认识论意义上的事实。科学事实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客体与仪器之间互相作用结果的描述。另一类是对观察实验所得结果的陈述和判断。 科学事实有下述作用: 第一,科学事实是形成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原理,建立科学理论的基础。 第二,科学事实是确证或反驳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的基本手段,是推进科学进步的动力之一。6.参考答案: 传统与创新是科学发现的两个相互补充的方面。 常规研究是一种遵循传统的、高度收敛的思维活动,这种研究总是在科学传统的范围内进行,试图调整现有理论或现有观察,使之越来越趋于一致。 科学革命是比较罕见的。而且,收敛式研究的持续阶段,正是革命转换必不可少的准备。 科学研究只有牢固地扎根于当代科学传统之中,才能打破旧传统而创新。现有的传统给予难题以意义,难题的解决提示新的传统。7.参考答案: 所谓“文艺复兴”指的是14—16世纪发端于意大利,继而扩展到欧洲各国的思想文化运动,它以复兴古典文化为其形式,而以人文主义为其实质,在西方思想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主要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但丁、波特拉克、薄伽丘、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法国的蒙田和拉伯雷,英国的莎士比亚等。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反对中世纪抬高神、贬低人的观点,肯定人的价值、尊严和高贵;反对中世纪神学主张的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要求人生的享乐和个性的解放,肯定现实生活的意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主张人的自然平等。人文主义思潮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各国文化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这就是“人的发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为近代哲学准备了理论和思想的基础。8.参考答案: 通常我们所说的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就是《哲学全书》的体系。黑格尔对于哲学体系的思考由来已久,因为这乃是康德、费希特和谢林试图解决而没能最终解决的难题。在他看来,哲学是科学,而唯有当它是一个体系的时候才真正称得上是科学。《哲学全书》分三大部分:“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逻辑学”是研究理念的自在自为的科学,它讨论的是纯粹的本质性因素亦即纯思想规定或范畴;“自然科学”是研究理念的异在或外在化的科学,它讨论的是理念外化自身而成为自然亦即理念的外在表现;“精神哲学”研究的是理念由它的异在返回它自身的科学,它讨论的是通过人类精神理念重新获得自己的形式,从而成为真正的现实的过程。9.参考答案: 一,德性问题。即什么样的品性表现为善,什么样的品性表现为恶? 二,关于社会风俗习惯、社会制度的伦理问题。传统规范伦理学认为,人们的各种品性,不仅是自我习惯的结果,更重要的是社会的风俗习惯、社会制度的结果。 三、内在价值的问题。任何事物,不是因其造成的后果,而是因其自身固有的性质而值得人类追求。行为是否合乎一定的规范问题,才是规范伦理学的道德标准。10.参考答案: 在科学认识活动中,归纳方法应理解为概括由经验获得的事实,演绎方法则应理解为建立逻辑必然的知识体系。 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是从认识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的观点来看才迥然不同。归纳方法与概括和加工事实有关,并且总是以观测和实验的结果为依据,演绎方法则是要从一些作为原理的判断形式,推导出一个判断体系,其推导程序完全依据所采用的逻辑系统的规则。 科学认识中,没有一种方法穷尽事物的本质。归纳与演绎在经验与理论层次具有互补性。归纳中贯穿着演绎的成分,演绎依赖归纳的结果作前提。11.参考答案: 马哲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科学体系。它产生于实践,在实践中发展。马哲的实践性和科学性决定了它具有世界性、开放性等特点。当代马哲依然具有强大生命力。 马哲具有世界性,是世界性哲学。马哲凝结了时代精华,吸收了优秀思想成果,与各国的优秀文化结合,通过各国工人运动实践发展。 马哲随科学发展而发展,以实践、科学发展为基础,动态,开放。不断概括实践经验,不断吸收科学成果。 马哲具有很强的批判性,马哲反对把自己看作终极真理,不断依据实践和科学来检验、校正自己,“要真理不要面子”,永保青春和生命力。12.参考答案: 实践性是马哲区别于旧哲学的最主要特征。马把科学实践观作为基本观点,作为全部理论的基础,主张理论为实践服务。马强调哲学改造世界,主张哲学为人类解放服务。 实践性规定了马哲的科学性。马哲具有严格的科学性,按照世界本来面貌认识世界,正确揭示了自然、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只有以实践为基础,才能形成科学理论,才能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 实践性决定了马哲的革命性:马哲的目的是实际地“改变世界”,“使现存世界革命化”。革命性表现为批判精神,辩证法,反对绝对化、凝固化。“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马哲的革命性表现为阶级性,即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提供理论根据。马哲的吸引力在于它把科学性和革命性完美地结合起来。13.参考答案: 邓论是马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思的继承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主义,是马主义的新阶段。邓哲是邓论的重要部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哲学概括和总结。 邓论对马哲学的坚持和发展表现在: 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列毛精髓,总结新经验,开拓了马哲新境界; 二,坚持和发展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结合实践提出了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 三,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 四,提出了发展就是硬道理,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的发展观,丰富了马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五,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理论,发展了马主义社会形态理论;六,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提出“一国两制”发展了马主义国家观。14.参考答案: 毛哲是马真理和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以毛为代表的党,坚持马主义,反对主观、教条,以国情为据,制定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成功地将马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原则,是毛思想灵魂,是中国化的马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毛哲特点:鲜明的党性、生动的实践性、广泛的群众性。 毛哲对马哲的发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毛哲深刻阐述了以实事求是为精髓的唯物辩证法,以矛盾论为核心,将之广泛运用于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军事、党建等领域,创造性地阐述了历史辩证法、军事辩证法、社建辩证法等思想。 二,以实践为基础,系统论证了马主义认识论,对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认识论与群众路线的关系,都提出了新见解,对马主义认识论给予创造性发展。 三,以社会基本矛盾为主线,深化唯物史观,提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正确区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正确处理农、轻、重几种社会生产的思想,为马哲学增添了新内容。15.参考答案: (1)道德选择首先来自于认识的选择性,认识是道德选择的基本心理依据。 (2)道德选择又依托于情感。情感是道德选择的重要心理依据。在道德选择中,情感通常由三个环节组成,即兴趣、情绪和情感。 (3)意志是一种直接的、现实的选择机制。意志通过自己的活动,使主体形成一定的倾向和目的,这种活动就是意志的决定和选择。16.参考答案: 《易传》和《老子》是中国本体论哲学的开拓者,综合它们对于形而上下问题的研究,可以归纳出道器范畴最基本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首先,道上器下。道在“上”意味着它无形、无名、无象,超越了人的感觉经验范围,不能为人所感知,只能“勉强”地被规定和认识。而器在“下”亦即有形,包括人可以感知的一切个别事物和具体存在。器以有形、有名、有象之“有”为基本的特色。人们可以对它们进行分类比较、分析概括等各种认识活动。 其次,道先器后。《老子》有著名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而道生万物也就是道在器先,道为器母,“道”的这种先在的地位具有绝对的性质。由于道器也可以表述为无有,故又有“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之说。有可以生万物,器可以生器,但最初之有却不能自生,它只能由道或无而来。《易传》不淡无生有,但却提出了一个“盖取诸”某卦而制器物的观象制器说。人们所以能够创制器,首先是他能够观象而悟道,再据道而制器。宇宙间的任何具体事物,自生成时便自动带上了道的属性,道器统一于具体事物之中。 再次,道无为而用不穷。无论是道上器下,还是道先器后,问题的实质都在于道决定器。“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种无为制有为的论断揭示了中国哲学本体范畴非人格非意志性的特点,老子称它为“玄德”。道是事物作用的不竭源泉和宗主。在庄子那里,则以“本根”的概念对此做出了新的概括。天地万物都为道或本根所生成并受其制约,但本根作为有无和合的存在又体现于变化的世界之中。17.参考答案: 任何事物都包含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事物的肯定因素是指维持事物存在的方面;事物的否定因素是指破坏事物存在或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辨证统一。首先,肯定与否定作为事物内部的两个不同方面,二者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其次,肯定因素与否定因素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没有纯粹的肯定,也没有纯粹的否定。 辩证的否定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不是外力强加的。其次,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再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既继承又变革的关系。 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用科学态度分析对待社会中的事物和现象。在文化上应持批判地继承或吸收。对待传统文化,既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厚古薄今或复古主义:对待外来文化,既要反对盲目排外、简单拒斥,又要避免食洋不化、“全盘西化”。18.参考答案: 任何事物部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内容和形式是事物存在发展的两个侧面,两者对立统一。首先,形式是事物的表现方式,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因此两者具有确定的差别。其次,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容和形式两个侧面,二者相互依赖不可分割。同时,内容与形式相互转化,在一种关系中作为一定内容的形式,在另一种关系中可以变成另一种形式的内容。 内容与形式的对立统一构成它们的矛盾运动: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有什么内容,就有什么样的与之相适应的形式。第二,形式积极影响内容,对内容有巨大的反作用。第三,内容与形式的矛盾运动总是从基本适合到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这样一个模式发展的。19.参考答案: 道德起源:原始社会,人类已经有了一定的义务观念和道德观念,有着一定的规范准则来处理社会事务。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必须结成一定的团体,共同劳动,才能获得生活资料。并且,由于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人们必须勇于进取,才能战胜艰难的自然环境。在这种条件下,原始人已经培养了协调性的道德和进取性的道德。 人类从原始野蛮早期道德到文明时代的道德发展,一方面,人类的不同社会是逐步地把他人,把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他人以及比自己的地位低下的他人都看成是人的,即把人当人看,使人享有人的生命权,人的尊严。我们把人类这一过程看成是道德的真正进步。另一方面,从原始社会的道德到文明时代的道德,则“是从原始的纯朴的道德高峰”的跌落,即私有观念的形成。由于私有观念的形成,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相应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以及相应的道德观念。20.参考答案: 性善不只是儒家的专利,佛老同样也讲性善。三教在人性善恶观上所以能够调和,基本点就在于他们都讲性善与本静。从“心”即本质层面来说,儒家讲本静、性善到积善、成人是“一贯”之道,而在佛老,本静、性善就是“始以性善”;积善、成人则是“终以性善”。故儒之与佛老完全是互补共济的关系:孔子讲中道、建皇极,确立国家的价值导向;佛老则引导个体自觉自律,使国家的价值导向转化为自我的实践追求。 儒释道“同德”“同功”的关键在于“静”“净”的统一。儒、道讲“静”,佛教则倡“净”,但“静”以“净”为目的,祛除欲望是三家共同的要求。儒释道的内容,都是修心性而去恶从善。即静的目的在“净”,从而显现至善的本性(佛性)。21.参考答案: 心性是佛教哲学的核心范畴。惠能“识心见性”的基本点,是坚守自性清净,将佛性与人性、真如与我心直接联系起来,从而使成佛不再需要外在的修行工夫以及作为智慧的工具的语言文字的帮助。顿悟本体即智慧之自观照,“识心见性,自成佛道”,语言文字当然也就成为累赘。就心性关系来说,性不是独立自存,而是在心之中,心是性之所寓,性则是心之主宰。同时,由于性即佛性,而佛性是自悟的,一切服从于成佛的最高需要,故心又以性之去留而或存或坏。识心与见性,是对同一的顿悟解脱过程的发明。 但是,识心见性并不意味着把心性当作具体认识对象来把握,因这样做实际上仍束缚于认识对象而没有真正解脱。“顿现真如本性”是在破除内心的贪恋执著基础上的佛性的自显自超脱。22.参考答案: 16世纪,最初在德国,接着在瑞士、英国、法国以及北欧诸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震撼教廷的宗教改革运动,其直接的要求是消解教会的权威,变奢侈教会为廉洁教会,而从哲学上看,其内在的要求则是由外在的权威返回个人的内心信仰。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宗教改革思想体现在“因信称义”说中。根据《圣经》中“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的说法,路德主张人的灵魂得救只在于个人的内心信仰。人具有两重性,他的灵魂是属灵的,这是内心的人或新人,是自由的;他的肉体是属血气的,这是外在的人或旧人,是受限制的。灵魂因为对上帝的信仰而能够升入天堂,外在的仪式只能磨练肉体,与灵魂无关。因此,只有信仰才是获救的必要条件。当然,路德并非绝对否认事功。所要除去的是那种想凭„事功‟获得释罪的愚蠢想法。因为人必须通过事功来控制自己的行为。路德的思想消除了教会的权威,以信仰的方式返归个体性和内在性。23.参考答案: 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的关系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基础,道德品质是长期的行为习惯所养成的。 (2)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在道德主体那里,是内外统一的。就道德主体的内在意义而言,道德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内在道德心性,就其外在意义而言,表现为一个人的道德行为。 (3)道德主体的道德品质更突出地体现在道德行为的选择之中。人的道德品质是一种自觉自主的意志选择过程。 一般而言,善良的道德品质会表现出善的行为,而恶劣的道德品质会表现出恶劣的道德行为。但是,在实际道德生活中,由于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人们可能也会有一时的道德上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并不能因为道德主体的某个行为,一时的表现而就否定了他的整个的道德素养或道德品质。24.参考答案: 逻辑地还原于经验和反对形而上学是新实证主义的两个重要特征。 (1)新实证主义贯彻了经验主义。新实证主义者们首先把某些可以归属于“直接的感性所予的”初始元素(命题和大纲)区分开来,将它们视为知识的经验基础,再制定出一套还原方法,把科学的所有其他命题和纲领归纳为上述初始命题和词项,从而找到对科学的一切命题作经验证实的手段。简言之,所有有意义的经验陈述都能归为中立的直接观察语句。观察语句最重要的哲学用途就在于能够以它来证明经验陈述的真或伪,从而讨论知识基础的结构问题。 (2)石里克认为,形而上学以违反规则的方式去使用科学语言符号的意思,他们是没有意义的,是无法用经验证实的。25.参考答案: 谢林最初是费希特哲学的追随者,但是他发现费希特哲学将他的哲学原则贯彻到底。哲学的确如费希特所说应该是从一个最高的原则出发而建立起来的统一的体系,然而他的绝对自我却不可能是这个最高的原则。哲学的最高原则必须是第一性的和无条件的,绝对自我却是有条件的,自我总是与一个非我相对立,两者是互相限制的:自我以非我为前提,离开了非我自我就无法实现自身;非我更是以自我为前提,它本来就是自我所设定的,离开了自我就没有非我。所以,无论自我还是非我都是有条件的、有差别的和相互限制的,都不足以充当哲学的第一原理,真正的最高原则只能是超越于自我和非我之上的无条件无差别的“绝对”本身。所以,“绝对”才是哲学的最高原则和出发点。26.参考答案: 物体的性质分为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所谓第一性的质就是物体各部分的大小、形状、数目、位置、运动和静止。这是物体所固有的根本性质或“原始性质”、基本性质。所谓第二性的质则是物体中的一种“能力”,它可以借物体各部分的大小、形状、组织和运动等,在我们心中产生色、声、味等感觉。这种性质依赖于第一性的质的变化,又叫做“附属性质”。 与物体的两种性质相对应,在我们心中也存在着两种性质的观念。第二性的质的观念尽管也是由物体中的运动刺激感官而产生的,然而在物体中却不存在它们的“原型”,所以只是心灵对物体性质的主观反映。洛克关于物体两种性质的观念的学说代表了当时机械论物质观的典型立场,即只承认物体的机械性质,如大小、形状、运动等等,力图用数学和力学的观点解释自然,将物体的本质仅仅理解为量的规定。27.参考答案: (1)道德的客观多样性,是指道德的社会文化的差异性,以及道德现象的社会文化多元性。道德的客观多样性导致了道德的相对性。一种道德信念只能在具体的文化背景条件中去理解。 (2)从一般性上看,道德知识在结构上是相同的,但具体的道德观念则可能是极不相同的。 (3)随着人类的发展,人类文化的分化以及相互的差异逐渐显现,并形成了不同的道德传统。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寻求一种人类的道德共识和全球普遍伦理已经成为一项全球性交往的紧迫任务。28.参考答案: (1)人类的道德生活总是处于某种风俗习惯以及制度的背景环境之下的,社会政治结构对于人们的道德生活起着制约或规定性的作用。人们生活在一个得到公正管理的符合正义原则的社会制度之下,人们的正义感才可得到良好培育。 (2)政治内在的目标或目的就是善。政治的目标所要实现的是人类社会的至善。伦理道德所致力的,也是某种善或至善。 (3)政治制度性规范与道德规范之间仍是有着相对区分的规范。制度性规范要求具有强制性,而道德规范则在于内心自愿的服从。从强制强度看,行政制度性规范处于从法律规范到道德规范的中间带。29.参考答案: 中世纪基督教哲学指的是一种由基督徒自觉地以基督教信仰为指导,但又通过人的自然理性论证其原理而建构的哲学形态。基督教哲学与希腊哲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理性与信仰的关系问题。基督教哲学始终处在理性与信仰的矛盾之中。诉诸于信仰的宗教神学具有绝对的权威,然而哲学的思辨却需要理性的力量。基督教哲学试图调和两者,用理性来证明信仰。但是由于两者在根本上是矛盾的,因此最终不仅损害了信仰,也失落了理性。 2、超验性。基督教哲学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无限的超验世界,开拓并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 3、内在性。墓督教使无限的精神(实体)具体化在个人的心灵之中,它诉诸于个人的内心信仰,主张灵魂的得救必需每个人的灵魂在场。 4、自由的问题。自由意志问题始终是基督教思想中的难题。 5、超自然主义的观念。基督教思想中自然不但没有神性,而且是上帝为人类所创造的可供其任意利用的死东西。基督教的观念使后人在认识世界之外亦树立了改造世界的观念。 教会虽然伴随着世俗化对社会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不良影响,但是对于保存文明火种起到了积极作用。30.参考答案: (1)康德的动机论:康德主张,对一个行为的评价的根据,只能是他的“善良意志”。一个行为之所以被称为善的,能够有道德上的价值,唯一的根据,就是因为它是从善良的意志出发的。除了善良意志,不可能设想一个无条件的善的东西。 (2)对康德动机论的评价: A.康德强调要把处于责任的“善良意志”作为道德评价的根据,确实看到了道德价值的特殊本质,认识到了道德评价与一般评价的区别。康德动机论的深刻就在于,他既强调“善良动机”的出于责任,又强调为实现这种动机的行为努力。但是,康德的动机论无法检验这种“善良意志”,是他的“善良意志”在道德评价问题上的致命弱点。 B.康德的动机论,在道德评价上的积极意义在于,一切不是从“善良意志”出发的行为,不论其效果如何,都不能认为是善的。31.参考答案: 按照康德,自然法则体现为以“是”为系词的叙述式,理性法则乃是由“应该”连结起来的命令式,因而对人表现为命令他“应该做什么”的道德法则。道德法则是一种命令式,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命令式都是道德法则。我们有两类命令式,一类是假言命令,一类是定言命令。所谓“定言命令”则是一种无条件的命令式,在这种命令式中,目的与手段是统一的。定言命令是道德法则的形式。道德法则作为定言命令是一种纯粹的形式规定,具有这样一些形式上的特征:第一,“要只按照你同时认为也能成为普遍规律的准则去行动”。这个“普遍性公式”是定言命令最重要的公式,康德有时甚至称之为“唯一的定言命令”。 第二,“你的行动,要把你自己的人格中的人性和其他人格中的人性,在任何时候都同样看作是目的,永远不能仅仅看作是手段”。康德所谓的“人是目的”也就是说“理性是目的”。 第三,“每个有理性者的意志的观念都是普遍立法意志的观念”,从而“每个有理性的存在,在任何时候都要把自己看作是一个由于意志自由而可能的目的王国中的立法者”。当我们按照定言命令而行动的时候,我们就是在按照自己制定的法则而行动,我们既是守法者也是立法者。 这三个公式实际上是定言命令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应该是对一切有理性者的意志都有效的“普遍法则”;应该是能够成为一切有理性者的意志的“自在目的”;应该是一切有理性者的意志作为理性存在而自己为自己确立的法则。通常人们说康德关于知性为自然立法的思想发生了主体能动性,实际上真正体现主体能动性的是理性为自身立法,因为它体现的是人类理性的自由。32.参考答案: “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是黑格尔提出的一个著名的哲学命题。按照他的观点,理性不仅仅是主观的理想性,而且是事物的本质,而事物归根结底要符合自己的本质,所以合乎理性的东西一定会成为现实。另一方面,只有真正合理的东西才能成为现实,因而一切现实的东西当然就是合理的。33.参考答案: 必然王国,指人们受盲目必然性支配和一定社会关系奴役的社会状态。自由王国,指人们摆脱盲目必然性的支配,成为自然和社会的主人这样一种社会状态。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这样的社会状态。人类在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过程中获得了解放和自由全面的发展。自由王国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人们在“自由人联合体”中,充分享受自己劳动成果或全社会的物质精神财富,并获得个人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并把个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34.参考答案: 黑格尔把自然界划分为力学、物理学和有机学这三个领域,关于自然构造了一个基于理性自我意识的三段论体系。 黑格尔认为,在力学领域中,物质体系所包含的概念还没有把它们组织成有机整体。过渡到物理学后,内在概念就把各个物理的物体组织在一起,但这种系统总是为外界冲击而趋于瓦解。只有发展到有机领域,才出现了能自我保持、自我组织和自我繁殖的有机生命,这种存在征服了自己内部和自己周围的各个环节,把他们降低为手段,于是,理性便在生命中找到了自己。35.参考答案: 在康德看来,经验论与唯理论虽然未能证明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但是它们的争论却达到了一个共识: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不可能来源于后天的经验,而只能来源于先天的东西。他既同意经验论的原则,认为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经验,但是亦坚持唯理论的主张,普遍必然性只能来源于先天的东西。问题是,我们如何能够先天地经验对象?正是通过对这个难题的反复思考,康德在哲学领域发动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 康德认为,不是知识必须符合对象,而是对象必须符合知识,亦即符合理性的认识形式,由于这些认识形式先于经验而为理性自身所固有,因而由这些先天的认识形式加工整理而形成的知识就具有了先天性亦即普遍必然性。因此,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来源与理性的先天认识形式。 康德虽然由此而证明了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但是却立刻引出了新的问题。如果对象必须符合理性的先天认识形式,那就意味着对象实际上具有两重性:其一是事物对我们的“表现”,其一是事物的“物自体”。由于理性的先天认识形式既是知识普遍必然性的保证,同时也是对事物的限制,所以我们只能认识事物对我们的“表现”而不可能认识物自体。这也意味着事物还有不被我们的认识形式所限制的一面。所谓不受限制的东西也就是无限的东西,亦即自由的东西,尽管我们不可能认识自由,但是却可以思想自由而不至于陷入矛盾。于是,不可知论在限制理性的认识能力即“理论理性”的同时,就为理性的实践能力即“实践理性”开辟了道路,因为实践理性或道德乃是以自由为前提的。 “哥白尼式的革命”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通过先验论的方式为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作证明,一是通过限制知识的方式为自由、道德和形而上学的可能性提供根据。36.参考答案: 辩证的否定是黑格尔辩证法的核心。在黑格尔看来,事物之中的差别是“对立面的统一”。因此,否定性构成了推动事物运动发展的内在动力。 事物之中存在着差别,所以事物之中包含着否定性的因素。黑格尔认为“否定的东西也同样是肯定的”,或者说,自相矛盾的东西并不消解为抽象的虚无,而是消解为它的特殊内容的否定,因而是“规定了的否定”。这就是说,否定总是具体的特殊的否定,所以否定的结果也有规定性。因此,否定的结果其实是从否定之中而产生的有内容的东西,这就使事物发展为更高更新更丰富的阶段。黑格尔将这种辩证的否定称为“扬弃”。 扬弃或辩证的否定包含着三个环节:一是否定,二是在否定中对有价值的东西的保留,三是向更高的阶段的过渡。列宁十分恰当地把它概括为“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 因此,“辩证的否定”乃是黑格尔辩证法的核心。在他的哲学体系中,前一阶段中的差别和矛盾的运动产生了后一阶段,在后的阶段是在先阶段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亦是对在先阶段的继承和发展,因而前一阶段中的合理因素就保留在后一阶段之中,成为它的构成因素或环节。于是,整个事物过程就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发展着的、具有内在必然性的有机整体。37.参考答案: 晚于王夫之近一个世纪的戴震,对上下道器问题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指出应该拿“道”和“器”去解释什么是形而上和形而下,而不是相反。 当然,戴震没有明确做出这一论断,他的矛头主要是指向程朱的“理气之辨”。故“形而上下”的唯一合理解释,是以“形”为己成形质之义,形而上就是成形以前即阴阳气化,形而下则是气凝结成形以后即具体事物。从“前气”看是形而上,从“后形”看则是形而下。器是指成形不变之物,道则存在于此物之中而不可离,可离非道也。戴震虽是程朱理学的批判者,但他以“前后”解释“上下”,也是对被批判者的批判继承。 戴震哲学对于形而上下问题的重新规定,标志着古代哲学的本体论研究已经走完了最后的历程。中国古代形而上下观的主导倾向是上道下器的统一,但又有不同的对待处理上下前后之间的差异的主张。38.参考答案: 在马主义看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 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发生离不开实践,人们要想获得真知,就必须参加实践,从实践中获得经验,进而上升到理论。 其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它不断创造新的认识工具,不断提出新问题,不断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加深人们认识世界的深度和广度,推动认识不断发展。 再次,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一切科学理论或知识,一旦离开了为实践服务这个目的,都将失去意义。 最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从这几方面可以看出,实践的观点是马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现点。39.参考答案: 希腊哲学诞生之初,哲学家们主要以自然为研究的对象,通常被称之为自然哲学,也被称之为宇宙生成论,核心概念是“本原”。按照亚里士多德所说,本原就是万物由它而来,毁灭之后归之于它,一切都在生灭变化,唯独它不变的东西。 早期希腊哲学本原思想,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以有形体的质料为万物的本原,以米利都学派和赫拉克利特为主要代表;另一种观点以无形体的质料如“数”为万物的本原,如毕达戈拉斯学派。巴门尼德对自然哲学提出了批评,认为哲学应该以不动不变的“存在”为思想的对象,这才是“真理之路”。最终以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为其集大成者,代表了自然哲学的最高成就。 早期希腊哲学关于本原的思想是西方哲学最早的哲学形态,哲学家们摆脱了宗教神话的束缚,试图以自然来说明自然,因而这个概念标志着哲学的诞生。40.参考答案: 近代哲学是一种不同于希腊哲学和基督教哲学的崭新的哲学形态。 首先,希腊哲学以朴素直观为其基本特征,而近代哲学则是“反思的”,它以主体性原则为其基本特征。其次,近代哲学则是在自然科学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形成的,所以它的科学精神有坚实的基础。希腊人只要求认识自然而没有改造自然,而近代哲学则增加了改造自然的任务,结果人从自然的一部分变成了自然的主人。 与基督教哲学相比,近代哲学试图以理性取代神学的权威。当近代哲学并没有彻底抛弃基督教哲学的传统,这一方面表现在近代哲学具有一定的神学不彻底性,另一方面近代哲学也在不同程度上受惠于基督教的某些观念,例如基督教视自然为可供人类任意支配的低级存在的自然观,就构成了近代科学机械自然观的基本前提。 因此,近代哲学从笛卡尔开始,通过主体与客体的分离而树立起主体性原则,在思想的深入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同时亦使它始终难以摆脱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矛盾。 启蒙主义是近代哲学的基本精神。人们通常将18世纪法国哲学称为启蒙主义。启蒙主义以理性为最高权威,以自由为至上的理想,反对宗教迷信、封建专制和愚昧落后,推崇理性,提倡科学,传播知识,教化大众,形成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广泛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启蒙主义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当哲学家们在自然科学伟大成就的鼓舞下,试图将科学的精神、理论和方法推广到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全部领域的时候,便形成了一种机械决定论的世界观,不仅否定了自由,也否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41.参考答案: 就某个具体的社会历史时期而言,从历史主义出发看待的社会历史的进步与从道德主义出发看待的道德进步,呈现背反的情况。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阶级社会中的“恶”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因,并不能因此而否定社会进步与发展内在具有的符合人类的终极善的因素。以恶为动因的社会进步,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也应当具有善的成分。如果一味强调历史事件的历史合理性,以合乎历史规律性的标准来取代评价善恶的道德标准,而无视其所产生的道德问题,那就要陷入道德虚无主义。道德合理性不仅在终极意义上规定社会进步与社会发展,而且首先从社会的道德义愤反映出历史活动对现实中的人们的影响。 人类历史上的历史合理性与道德合理性的背反,又只有在人类历史进步的过程中才可得到最终消解。42.参考答案: 汉武帝以后,儒学被推崇到“独尊”的地位,但纲常名教,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相脱离。它既不能维系人心,也暴露了按此标准挑选出来的官吏的无能。名义上独尊的儒学,实际上已走向衰落。 然而,儒学衰落不等于纲常名教没有了存在的必要。相反,重振纲常名教,以维护社会的统治秩序,正是当时统治阶级的首要的任务。可是,用什么来重振纲常名教的?当时唯一可利用的思想工具就是道家学说。这就给利用道家思想来补正儒家,做了理论上的准备。汉代经学因此向魏晋玄学转型。43.参考答案: 马哲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能为人的感觉和意识所复写、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独立于精神而存在,为精神所反映。马哲物质概念既强调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又指出了物质世界的辩证性,从物质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中把握物质,从而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1)它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从而体现了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 (2)它指出了物质世界可以被人的感官所感知,可以被人的认识所反映,从而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和科学的可知论。 (3)它揭示了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特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性。哲学的物质范畴以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为基础,并对物质结构理论的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4)它把人类实践作为一种客观实在并包含在物质概念的理解中,既为能动的反映论奠定了基础,又把客观性原则贯彻到了历史领域,从而又体现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44.参考答案: (1)罗尔斯把个人所负有的义务分为两类,一类是与社会制度相关的义务,另一类是自然义务。罗尔斯指出,自然义务不与制度或制度性社会实践有必然联系,它们的内容一般不是由这些社会安排的规则确定的,但是我们所负有的义务。自然义务有它的超历史性,即不论人们隶属于什么社会制度而始终有效。这种义务有两类,一类是积极性的义务,一类是消极性的义务。 (2)罗尔斯进一步提出,应当把在正义的社会基本结构中履行自己的职责,看成是像自然义务一样的义务。对于履行某种正义的制度内的职责也就具有一种自然义务的性质,即无条件性。 如果社会基本结构是正义的,那么每个人都有一种去做要求他做的事情的自然义务。45.参考答案: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实体作为世界万物的本质,一方面必须是不可分的单纯性的实体因而具有统一性,另一方面必须在其自身之内就具有能动性的原则,这样的实体就是“单子”。所谓“单子”就是客观存在的、无限多的、非物质性的、能动的精神实体,它是一切事物的“灵魂”和内在目的。单子作为单纯的精神实体具有“知觉”和“表象”的能力,由于“知觉”的清晰程度不同而存在着质的差别,形成了一个等级系列。单子之间的等级是无限的,从上帝到最低级的单子,其间存在着无限多的等级,这些等级之间没有分离的间隔,因而整体是连续的。然而,这一连续性的宇宙图景毕竟只是静态的结构,由于每个单子都是自因的自动机,而且单子与单子之间没有相互的物理影响,所以任何单子的发展变化都有可能破坏这个连续性的整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莱布尼茨提出了“预定的和谐”的理论。上帝在创造每一个单子的时候就已经预见到了一切单子的全部发展情况,在安排好了每个单子各自独立的发展变化的同时,也使其余的单子各自作相应的变化,因而全部单子的发展就自然而然地和谐一致,始终保持着整体的连续性。因此,整个宇宙就好像是一支庞大无比的交响乐队,每件乐器各自按照预先谱写的乐谱演奏不同的旋律,而整个乐队所奏出来的是一首完整和谐的乐曲。 在莱布尼茨哲学中,“预定的和谐”既是宇宙整体的连续性秩序的基础,也是心身关系协调一致的保证,构成了其哲学的最大特点。他以“预定的和谐”这个最大的奇迹排除了其他所有的奇迹,也排除了上帝对自然过程的任意干预。46.参考答案: 实践是人类社会特有现象,是人类特有的本质活动。动物消极被动生存,而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实践构成了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 马哲学克服旧哲学的错误,从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对立统一中揭示实践本质。认为实践本质上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是人们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首先,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一种现实活动,改造对象的活动。 其次,在改造活动中,主体把自己的目的、理想、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使对象成为了自己的产品,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 第三,这种对象化活动不断进行,一方面使主体客体化,另一方面使客体主体化,实践给人创造了新对象,也为对象创造了新主体,促进了人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以说,实践是人周围的感性世界的深刻基础,是社会发展、人的思想发展的基本动力。47.参考答案: 张载人性理论的重点在于“变化气质”。他认为人承接循守天道不息不止便是善,而此道能在自身不息的道德实践中体现出来即是性。人虽生其实性未成,“性未成则善恶混”。所谓“继善成性”,实际上就是以人力改造善恶混的过程。 张载提出性未成之善恶混的问题,说明人性的开发存在向善和向恶发展的两种可能,重点便在后天的道德创造。即只有于此勤勉不倦者,才可望实现善。“善反”其实就是除恶。气质之性是善恶混的,但人可以通过学习和善反的工夫移恶除恶。 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关系,说到底是一个全与偏的关系。不论是“善反”还是“变化气质”,只是就气的价值层面而言,并非从实体上否定气质的存在。气质为人性生成之基,否定气质等于否定人之存在本身,因而是不可能的。变化气质的完成意味着内在的价值体验和外在礼法的完美的合一。48.参考答案: 真理原则指人们必须按世界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追求和服从真理。价值原则指人们必须按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使世界适合人的生存发展。二者差别表现在:真理原则侧重客观性、外在尺度、物的尺度;价值原则侧重主体性、内在尺度、人的尺度;真理原则突出人活动的条件性,价值原则突出了人活动的目的性;真理原则强调社会历史活动服从客观规律,价值原则强调社会历史活动中主体需要的多样性或多元化。这些区别和对立,体现了人类生活本身的矛盾性。这些矛盾既给人们活动造成一定困难,又提供了社会历史发展动力。在马哲中,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是辩证统一关系。49.参考答案: “名教”与“自然”的关系是贯穿整个玄学的社会政治主题。“名教”即儒家以确定等级名分为核心的礼义教化,也就是三纲五常;“自然”则指道家主张的自然无为。王弼以自然(无)为本而名教(有)为末,“名教出于自然”。名教作为大道离散的结果,其出现虽是必然的但却不是理想的,他希望通过以本统末来维护名教的统治和补正名教的不足。嵇康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张。名教应当被超越。所以他要求顺从自然,反对人为。裴頠基于儒家名教要求,反对“贵无”而主张“崇有”。在哲学上主张有之“自生”和否定以无为本相联系,裴頠论证名教比自然更重要,借以维护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 郭象不承认名教和自然存在着矛盾。他将“自生”论贯彻到底而主张“独化”,认为等级名分本身就是自然的原则,政治强权和精神清高是天然合一的,“名教自然相冥”。郭象的理论是对玄学的总结,因为他实现了贵无和崇有的合一,自然与名教的合一。郭象以后,许多学者继续对玄学理论进行修补,但他们的工作或是立于佛学立场或是吸纳佛学的思想来进行的。50.参考答案: (一)科学实验的基本作用有:1.提供某种事实材料以加强或者反驳某一假说。2.提供新鲜的事实材料,它们构成新假说或新理论的经验基础。 (二)科学实验的相对性1.不能把任何具体的实验结果偶像化。任何实验都是个别性的,都要使用外推法。2.实验本身的相对性。实验结果必定受技术和知识条件的限制。51.参考答案: 按照黑格尔的观点,真正的客观性是为思想所把握的事物的本质。黑格尔通过思想的四个特点阐述了他的有关思想。 首先,思想是能动的普遍性。思想是贯穿于整个认识之中的本质性因素。其次,思想是对事物的“反思”。事物的本质并不是直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要想认识它就必须深入到事物的背后,对它进行反思。再次,只有借助于“反思”去改造直接的东西,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最后,思想“反思”的产物不仅是客观的,而且作为思想的能动性的体现,也是自由的产物:从形式上说,思想是我们的思想,而我是独立自由的;从内容上看,思想把握了事物的本质,从而摆脱了一切个别偶然的东西的限制,是无条件的普遍的东西。 在黑格尔看来,具有上述这四个特点的思想,即把握了事物的本质的思想,就不仅仅是我们的主观思想,而且就是事物的本质,因而可以称之为“客观思想”。于是思想就统摄一切而成为思想和存在的共同基础了。由此黑格尔提出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原则。52.参考答案: 孟子从仁义内在的基点出发提出“人性善”,认为仁义本与生俱生,内在于心。仁义礼智为人所本有,所以人性是善的,人只要顺着它去发展,就一定会成为善人。 荀子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提出了“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性恶论与之对立。他将人性分为“性”和“伪”两部分,性指与生俱来的人的生理素质,伪指后天人为造就的礼义法度。“伪”的虽然是建立在“性”的生理素质基础之上,但对人而言,意义要更为重大。 孟子的“性善”立足于内在和外在,荀子的“性伪之分”则改变为先天和后天,前者的重点在内在,后者的重点在后天。孟子虽然并未否认圣人礼义教化的作用,但从根本上说,人之为善与否取决于自身。即性善不论在价值还是事实层面都是肯定的。53.参考答案: 道教思想家对于体用的认识亦是强调体用的相即不离。葛洪仙学以“玄道”为根基,重在发明有无的和合。有无的和合在宗教实践中表现为道与人的合一,道之玄妙使得得道之人同样玄妙,因为他已经超越了“器”的约束而展现出无尽的妙用,从而也表现出一定的体用合一的意义。 成玄英对“玄之又玄”作了新的解释,重在强调本迹、体用的相即不离,认为“道”本微妙,无所谓有无,但忽然间有了作用,也就有了“有无”;而由作用寻其本体,“有无”其实是“非有无”。故体用、有无均非定在,均不常存。那么,探讨有无问题的目的,其实在通过有无之“用”去认识非有非无之“体”,借以突出道体的玄妙,并由此去实现精神的解脱。 如此的“玄道”也可以说就是心体。在司马承祯的哲学中,“大道”与“心体”密切相关。道教的“即体即用”思想除了体用不二的意义外,还有体用不定的内容。体用不定也是为了发明体用不二的。54.参考答案: (1)宗教以道德为基础。宗教的教义或教规以世俗道德为基础。 (2)宗教具有超越道德的威力。宗教对道德的作用,就在于以一外在的超越性力量来强化道德的制约机制。 宗教对道德具有巨大的支持作用。宗教在信仰者那里,对于信仰者自身的道德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从宗教史的角度看,宗教偏执或宗教不宽容,则是许多社会罪恶的根源。55.参考答案: 孔德把人类认识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实证科学阶段。神学阶段是人类文明的童年阶段,人用神人同形同性论的观点来看待事物,由拜物教经过多神论到一神教。形而上学阶段是人类的少年阶段,具有人格的神被抽象的力量或实体取而代之。孔德鼓吹用实证科学代替形而上学。孔德认为,发现事物内在本质的企图是徒劳无益的,应代之以努力发现存在与现象之间的一致关系。 孔德认为,虽然实证科学不像形而上学那样自认为可以回答“为什么”,却比形而上学更能适应实践的目的。56.参考答案: 休谟是近代英国经验论的主要代表之一,他从洛克哲学出发,将经验主义原则贯彻到底,得出了怀疑主义的结论,他的因果观就是这种怀疑主义的集中体现。 休谟从经验主义立场出发,主张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不过感觉经验究竟从何而来,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感觉经验虽然是我们被动地接受的,但是心灵可以自由地组合分解由经验而产生的观念。休谟把我们的知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关于观念的知识,一类是关于事实的知识。“关于观念的知识”只关系到观念自身的关系而与外部事物无关,所以只要它们与自身相符就是真理,因而是“必然的知识”。包括自然科学、自然哲学、历史学等在内的“关于事实的知识”就不同了,它们是“或然的知识”,因为这类知识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而经验归根结底是或然的。 休谟通过对因果关系的深入考查,认为因果关系的发现不可能通过理性而只能通过经验,但是经验同样也不可能告诉我们因果之间的必然联系。因为相对、个别和偶然的经验重复一万次仍然是相对、个别和偶然的经验,我们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必然地推论出明天的结果。尽管多次重复的经验并不比单一例证提供更多的东西,但是它们却能够以一定的方式影响我们的心灵。当我们经常性地经验到事件A之后总有事件B相随时,这就使我们对事件A的经验与对事件B的经验之间产生了某种习惯性的联想。于是休谟得出了结论:“根据经验来的一切推论都是习惯的结果而不是理性的结果”,“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57.参考答案: 休谟是近代英国经验论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将经验主义的基本原则贯彻到底,得出了怀疑论的结论。在他看来,一切知识来源于经验,但是在感觉经验自身的来源问题上,经验也只好沉默了,因为超出经验之外不可能产生任何知识。洛克和巴克莱由于没有将经验论的基本原则贯彻到底,所以才主张感觉来源与外部事物或是来源于作为精神实体的上帝。在感觉的来源问题上,休谟的回答既不同于唯物主义,也不同于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而是采取了存疑的立场。 首先,休谟在感觉经验的来源问题上的确持存疑的态度,认为我们的感觉究竟从何而来是不可能知道的。但是,他从经验论的立场出发退守常识,认为我们只要不去追问感觉的来源问题,能够合理地解释感觉经验就足够了。所以,休谟的怀疑论是“温和的怀疑论”。他认为这种温和的怀疑论不象彻底怀疑论那样有害,相反是有益于人类的,因为他将我们的研究限制在了最适合于人类理智这个狭窄官能的那些题目。58.参考答案: 假说与理论很难截然分开,某个判断系统究竟属于假说还是属于科学理论,完全取决于它在实践中被证明的程度。如果假说满足下述两个条件,一般就认为假说已经转化为科学理论了。第一,把假说运用于实践,如果有愈来愈多的事实与该假说相符合,并且没有与任何已知的事实相矛盾,那么就证明这个假说是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第二,如果由假说做出的科学预见得到实际的证实,那么,就标志着假说已经转化为理论。59.参考答案: 辩证思维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过程中的运用,包括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从抽象到具体、逻辑与历史一致。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一个适应现代实践活动和现代科学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方法群。主要包括控制方法、信息方法、系统方法、结构方法、模型化方法和理想方法等。同时,还有一些适应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生学方法、解释学方法、符号学方法、传播学方法等等。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属于不同层次的方法系列,二者功能和角度不同。辩证思维方法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角度来揭示事物,侧重于整体把握。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在确认客观世界的存在及其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前提下,从某些方面研究世界。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又是统一的。一方面,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和原则贯穿于现代科学思维之中。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又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思维方法。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使辩证思维方法能更精确地确定事物相互关系的范围、层次、性质和存在方式,从而能更深刻、更具体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60.参考答案: 道德品质包括许多构成因素。它的形成在于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这四个方面。 (1)道德认识是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人内在品质的首要环节,是整个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集中地表现为道德良心。 (2)在道德意识深化的过程中,道德情感起着积极的作用,它与道德认识相结合,从一般的心理体验形成高层次的道德情感,从而构成良心的情感层面,强化着良心对主体行为的约束力。 (3)道德主体的道德意志对于道德行为的选择、控制与持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使道德行为坚持不懈,并养成稳定的行为习惯,正是道德意志体现出来的坚定性、稳定性的道德行为,表现了道德品质的特性。 个人只有在道德实践中,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形成,并得以巩固下去。61.参考答案: 科学与方法的基本问题即科学的合理性问题。 预设主义宗旨是预设两个前提来为科学辩护。其一是以经验的合理性为最终目标,其二是以逻辑为合理性的基本形式。 科学合理性标准来自预设主义两个特征的叠加:科学真理的最终标准,科学命题的意义所在,非经验莫属;同时应当用一种合乎逻辑的形式或结构体系,把科学中所有的陈述组织起来。62.参考答案: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以自然法理论为基础,揭示了“自然状态”与“社会状态”之间的矛盾。他使用抽象的分析方法,把社会人与自然人加以比较,将剔除人的社会性之后所剩下的东西看作人的自然本质,由此来研究决定人的本性的自然规律,说明人类社会的基础和不平等的起源。 在人类中有两类不平等,一种是自然不平等即生理不平等,一种是社会不平等即精神或政治上的不平等。人与人之间的自然差异在自然状态下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社会状态下,不仅社会不平等,即使是自然不平等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私有制是文明社会的开端,一切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社会发展的结果就是社会不平等的产生和深化。社会不平等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法律和私有财产权的设定是第一阶段;官职的设置是第二阶段;合法的权力变成专制的权利则是第三也是最后阶段。伴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的是不平等的深化和普遍的道德堕落。物极必反,极端的不平等终将为平等所取代。卢梭关于社会不平等发展阶段的分析中渗透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受到了恩格斯的高度评价。63.参考答案: 思维方式是指人们的理性认识方式,是按一定结构、方法和程序把思维诸要素结合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思维运行样式。任何思维方式都是社会实践活动的格式、程序在人脑中的内化,是人认知和评价的观念系统。思维方式以实践为基础,并且要受到民族传统、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思维方式具有认识功能和实践功能。 思维方式的认识功能有操作功能、选择功能、解释功能、规范功能。 (1)操作功能。指对思维运行进行加工制作使之形成观念的功能。 (2)选择功能。指对认识过程中的因素进行过滤和筛选。 (3)解释功能。说明对象或客体信息的性质、意义、价值。 (4)规范功能。历史地形成的处理问题的具体方式和思维习惯,是思维运行的规则和尺度。 思维方式的实践功能是指思维方式在实践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主要包括评价功能、决策功能、调控功能。具体表现在:主体以思维方式为内在尺度来衡量对象的价值属性;主体从一定的思维方式出发预先构想和筹划实践目标和实践过程;主体通过思维方式来调控实践过程中的各种信息。64.参考答案: 1.测量中的常数,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量的反映,并不是客体的直观映像。现实世界不是用数字构成的,而是由不同形状、大小的物质组成的。定量关系是人类理解现实世界中拓扑结构的相互关系的替代办法。 2.选择和确定不变的参数,是观察和实验得以进行的直接前提。65.参考答案: 哲学认识方法具有基本特征如下:(1)抽象性或思辨性;(2)丰富性或歧义性;(3)难以检验性。 思辨性是哲学方法的关键,首先,它对科学思想的发展具有开拓作用。其次,科学理论中常常包含着一些无法用经验直接说明,也无法从理论本身推导出来的基本假设,这些基本假设是超验的、思辨的、形而上学的。科学理论中超验的思辨假设,保证了体系的开放性,为其完善或新创留有潜在可能。 从科学与哲学最新发展关系看,一方面新的学科和课题不能不借助哲学的思辨方法;另一方面科学哲学本身也在螺旋式前进,科学正试图将哲学重新接纳进来。 哲学思辨是世界观发挥方法论作用的直接形式。通常表现为科学活动中的理性原则;其作用集中表现在科学家于从事研究之先即已具备某种思维框架。66.参考答案: 实质性义务论伦理学认为,行为正当性或责任性的标准在于行为本身或行为发生的背景条件。如遵守诺言、见义勇为等等这样的行为,其本身就是正当的,履行它就是义务。而在一种责任、命令、规定条件下的行为,也是一种义务行为,其行为的正当性来自于一定的背景条件而不是履行这个行为的后果。 形式义务论的伦理学强调行为正当的标准在于,履行行为时所依据的准则规范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不同道德判断之间的必然联系。形式义务论的伦理学力图解决义务论面临的多元价值面前的道德冲突,如讲真话的义务和不伤害他人的义务的冲突。67.参考答案: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某些特定关系时应遵守的最一般、最具体的道德规范。其基本要求有: 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反对以人的出身、地位、职业来评价人的价值的形形色色的错误的价值观。 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广大劳动者既是手段,又是目的。作为手段,人人需要劳动;作为目的,劳动者享有社会财富。68.参考答案: 朱熹主张心与理一,这在他并无不通之处。因为心作为认识主体,它的本来任务就是穷究和统管理,理之作用可以通过主体的概括发挥而表现出来,这是符合人们认识的一般规律的。但是,认识论之心理统一与本体论之心理统一显然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因为前者可以有二有一,后者则只能一而不二。朱熹的观点实际上是“心具理”(认识论意义上)而非彻底的“心即理”(存在或本体论意义上),故在当时和以后遭到了陆九渊、王守仁的尖锐批评。 陆九渊虽倡心学,但他与朱熹的区别,在于其“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心学格局,即宇宙之理等于本心之理。陆九渊对理的问题的解决,不是从认识论出发,而是从存在的角度、即从本体论出发的。心和理在任何时间和空间中部保持着同一,这种同一性不受任何外在条件的干扰,永不变化。从而,陆九渊推出的“心即理”与朱熹的“心即理”也就有了根本性的差别。陆氏的“心即理”是谓心和理是同一的实体,称理或称心其实只是形式,实质上并无差别,“实不容有二”,故心与理才能“一以贯之”。69.参考答案: 自然环境是社会存在或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它在社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首先,自然环境提供了社会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其次,自然环境的优劣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再次,自然生态平衡对社会生活起重要作用。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是社会得以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人口因素包括人口数量、质量、增长率和密度等等。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首先,人是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和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其次,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等因素对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最早源于环境保护。1980年,世界自然与自然资源联盟第一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核心思想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使经济发展能持续进行下去。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根据我国国情,必须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控制人口的增长。要正确理解和处理人口与经济发展、人口与社会进步、人口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70.参考答案:知识生产过程也是科学认识提升的逻辑顺序:首先由科学实验提供科学事实,接着进行科学概括,最后再建立起理论体系。科学理论是一种特殊的陈述体系。规范的科学理论形成一个有层次的递进语言结构:事实、规律、理论。从科学事实(单称命题)出发,经过归纳等方法由科学事实上升到科学规律(全称命题),再按一定的逻辑模式把科学规律组织为科学理论。71.参考答案: 善恶标准的绝对性:善恶标准在根本上可以说就是利益标准,维护正当的个人利益或共同利益都是道德上有着正值意义的行为。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因而行为越有利于社会,则越体现出更多的善的意义。 善恶标准的相对性:善恶概念也具有历史性的内涵。利益标准是善恶标准的最终根源,道德原则和规范标准的这种关系,常常使善恶标准表现出某种相对性和不确定性。统治阶级认为恶的,被统治阶级往往认为是善的,统治阶级认为是善的,被统治阶级又认为是恶的。 相对性是和绝对性相联系而存在的,具体性总是和一般性相对而言的。善恶标准的绝对性和一般性表现在,人们总是把那些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品质看成是善,而把有害于社会的行为看成是恶。72.参考答案: 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将思维与存在之间的关系问题看作是近代哲学的中心问题。黑格尔从“实体即主体”的基本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