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新高考地理热点复习-外力作用与地貌_第1页
2025届新高考地理热点复习-外力作用与地貌_第2页
2025届新高考地理热点复习-外力作用与地貌_第3页
2025届新高考地理热点复习-外力作用与地貌_第4页
2025届新高考地理热点复习-外力作用与地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新高考地理热点复习外力作用与地貌考向:依据图文材料创设命题情境,通过相关图文材料呈现的隐性或显性信息,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考查:角度一:通过某地貌景观,考查形成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及分布地区。角度二:结合某地某地貌分布图,考查地貌的形成过程及原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⑴外力作用主要发生在

,通过

圈、

圈、

圈的

来实现的.使

迁移。

决定着

的方向。⑵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

作用、

作用、

作用和

作用等.地表或接近地表大气水生物物质运动地表物质高处低处重力物质迁移风化侵蚀搬运沉积⑶风化作用:岩石在

的地方,在

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岩石经风化作用后形成的疏松表层叫

。⑷侵蚀作用:风、流水、冰川、海水等对

岩石及

的破坏作用。使侵蚀物离开原地,并形成侵蚀地貌。

⑸搬运作用:流水、风、冰川等将

的碎屑物质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⑷沉积作用:被

的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沉积、堆积的过程。地表或接近地表温度变化风化和侵蚀作用地表风化物搬运水大气生物风化壳一、外力作用的总体表现:1.使地表物质从高处向低处迁移。2.重力决定着物质迁移的方向。二、外力作用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结合教材内容,回答:⑴外力作用的总体表现⑵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花岗岩的球状风化物花岗岩风化作用(一)、风化作用:1、概念:

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温度变化、水、大气、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2、类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球状风化读图,结合教材内容,完成:⑴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⑵风化壳及土壤的关系冰劈作用冻融作用根劈作用风化壳的厚度:与温度,水分,植物呈正相关3、影响因素:与温度、水分

及植被呈正相关4、作用:⑴使岩石变成松散的碎屑风化物,保留在原地成为风化壳;⑵为侵蚀作用准备了条件;⑶风化产物为土壤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海边岩石的风化花岗岩风化作用花岗岩的球状风化物哈萨克斯坦的一片草原上分布着成千上万颗神秘“石球”。这些石球直径大多有三四米,主要由沙土组成。有些石球会自然裂开,裂开之后可发现里面有“石蛋”,“石蛋”易碎。读哈萨克斯坦石球景观图(下图),完成1题。

1.哈萨克斯坦石球自然裂开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作用强

B.风化作用强C.冰川作用强

D.海浪作用强1.B哈萨克斯坦地处中亚,深居内陆,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流水作用弱,AD错误;温带大陆性气候较为干旱,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石球由沙土组成,质地比较疏松,受石球内外热胀冷缩差异的影响,容易沿某条裂隙持续风化而自然劈裂,B正确;石球多分在于草原上,平均海拔不高,不可能是冰川作用,C错误。故选B。倒石堆是一种发育在岩壁下由大量松散且呈棱角状的岩屑堆积而成的坡地地貌,其沉积结构特征蕴含地貌和气候变化的关键信息,倒石堆在高山地区广泛发育。下图为倒石堆示意图。据此完成2-3题。2.图中倒石堆的形成原因可能是(

)A.流水堆积作用 B.风力沉积作用C.冻融风化作用 D.冰川磨蚀作用3.倒石堆可能广泛发育在(

)A.横断山脉 B.阴山山脉

C.武夷山脉 D.太行山脉2.C倒石堆物质主要来源于岩壁,岩壁岩石空隙和裂缝中存有一定水分,在夜晚结冰后体积膨胀,白天温度升高后冰融化导致更多的水进入裂缝,不断循环产生的压力迫使山体岩石结构发生破坏而解体,即冻融风化作用,故选C。3.A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倒石堆主要在有冻融作用的山区,横断山脉海拔高,有冰川发育,阴山山脉、武夷山脉

、太行山脉海拔较低,没有冰川发育,排除BCD,故选A。【点睛】冻融作用,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土壤或岩层中冻结的冰在白天融化,晚上冻结,或者夏季融化,冬季冻结,这种融化、冻结的过程称为冻融作用。我国冻融作用主要发生在西部青藏高原及其附近区域,如横断山脉地区。

作用作用海浪作用冰川作用干旱半干旱地区湿润半湿润地区沿海地区高纬及高山地区探究:⑴侵蚀、搬运及沉积作用的动力有哪些?⑵各动力作用地貌的分布有何特征?⑶影响侵蚀、搬运及沉积强度的因素⑷不同动力的沉积作用的特点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具有明显的分选性)地貌总体比较平坦杂乱堆积、磨圆性差(无分选性)形成冰碛地貌,多波状起伏.风力流水(二)、侵蚀、搬运及沉积作用1、动力类型及分布2、各动力沉积作用的特点

读图完成:⑴说出各地貌名称⑵分析外力(动力+表现形式)作用的类型3、各动力作用地貌。⑴风力作用①风蚀作用:A类型吹蚀磨蚀B风蚀地貌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如雅丹地貌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又称风蚀垄槽,或者称为风蚀脊。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底,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面成为雅丹地貌。有些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雅丹"原是我国维吾尔族语,意为陡峭的土丘。雅丹地貌以罗布泊西北楼兰附近最典型。世界各地的不同荒漠,包括突厥斯坦荒漠和莫哈韦沙漠在内,都有雅丹地形。黄土地貌沙垄

读图完成:⑶说出各地貌名称⑷分析外力(动力+表现形式)作用的类型沙漠②风积地貌沙漠(沙丘)沙垄黄土地貌(半)干旱地区⑴风力作用侵蚀地貌堆积地貌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如雅丹地貌沙丘(沙漠地区的基本地貌)沙垄黄土地貌读图分析:当地的主导风向③风向判断A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B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搬运物随风速的减弱而沉积,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所以颗粒大的一侧为上风向。C、风向判断及风力(侵蚀、搬运及沉积)作用及地貌的分布风向风力侵蚀风力搬运风力沉积沙漠(丘)沙垄黄土地貌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风蚀洼地等风沙流通过灌丛植物时,大量沙砾会堆积在植物根部附近,形成灌丛沙丘,灌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据此完成4-5题。

4.图示风影沙丘常见于()A.沿海沙滩 B.河流两岸C.绿洲边缘 D.森林内部5.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A.东南风 B.西北风C.西南风 D.东北风4.C

风影沙丘的分布区域地势较为平坦,气候比较干燥,有一定的水源分布,生长有少量的绿色植物(灌木丛)。绿洲边缘因为有水源,有利于灌丛的生长,因此分布有灌丛,在常年盛行风的影响下,沙砾堆积在灌丛根部,便形成了风影沙丘。沿海沙滩灌丛较少见,难以形成风影沙丘;河流两岸水分条件较好,不易形成沙丘;森林内部植被茂密,风力作用小,沙砾少,不易形成风影沙丘。5.D

由于风沙在灌丛背风一侧因搬运减弱而堆积,所以导致灌丛沙丘迎风的一侧较陡,而背风的一侧较缓。图示西南方向较缓,可知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东北风。科尔卡大峡谷位于秘鲁南部,横穿安第斯山,全长90千米,最深处达4160米。峡谷看起来像是安第斯山被一把大刀斩断了的裂缝。下图为科尔卡峡谷景观。完成下面小题。6.塑造科尔卡大峡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火山喷发、冰川刨蚀作用

B.风化作用、风力侵蚀作用C.风化作用、流水下蚀作用

D.风蚀作用、流水搬运作用6.B

由材料“科尔卡大峡谷横穿安第斯山”“峡谷看起来像是安第斯山被一把大刀斩断了的裂缝”可知,该峡谷的地质构造为断裂构造,B正确。故选B。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读图完成:⑴说出各地貌名称⑵分析外力(动力+表现形式)作用的类型红漠化石漠化溶洞⑵流水作用①流水侵蚀作用:A类型冲蚀磨蚀溶蚀据侵蚀方向下蚀:侧蚀:溯源侵蚀

河水向下流动时,对下部岩层或土体造成侵蚀,同时底部的水流漩涡或砂粒对周围岩石或土体发生侵蚀,出现较大的侵蚀空间,上部悬垂的岩石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最终发生坍塌。河谷不断向后推移(溯源侵蚀)使其加长。瀑布是指河水在流经断层、凹陷等地区时垂直地从高空跌落的现象。也叫跌水。

在河流存在时发生,造成跌水的悬崖在水流的强力冲击下将不断地坍塌,使得瀑布向上游方向后退并降低高度,最终导致瀑布消失。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瀑布形成的两大要因:①溯源侵蚀:河流的侵蚀由下游向上游发展;②差异侵蚀:河流因岩性硬度、节理分布等差异而不均匀地侵蚀,并在河床上产生裂点(河床坡度急剧变陡的地方),当河水经过陡坡或悬崖时就形成了瀑布。高位河溯源侵蚀低位河断头河改向河袭夺湾袭夺河袭夺前袭夺后河流袭夺:指分水岭一侧的低位河夺取了另一侧高位河上游段的现象。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又称“河流抢水”。风口图中“低位河”具有强烈的溯源侵蚀能力,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的不断侵蚀,不断地切割分水岭,最终将分水岭切穿(形成峡谷),将另一侧河流的上游河段夺了过来,进而完成河流袭夺过程。河流袭夺的原因:①分水岭迁移:当分水岭两侧坡度和长度不一致时,两侧河流的溯源侵蚀的速度也不一样,在溯源侵蚀较快的一侧,河源向分水岭伸展也快。当切过分水岭时,侵蚀较快的河流将另一侧河流的上源夺过来,完成了河流袭夺过程。②新构造运动:有时在某一流域范围内发生局部新构造隆起,河流不能保持原来的流路,迫使河流上游段流入另外河流中去也可造成袭夺现象。由于分水岭被破坏或迁移造成的河流袭夺,称为主动河流袭夺;由新构造运动等非河流因素引起的河流袭夺,称为被动河流袭夺。河流上游的“V”型谷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石灰岩地区的喀斯特地貌(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红色沙漠”“石漠化”丹霞地貌B流水侵蚀地貌冲(洪)积扇

读图完成:⑶说出各地貌名称⑷分析外力(动力+表现形式)作用的类型三角洲②流水沉积地貌冲积平原(半)湿润地区⑵流水作用河流上游的“V”型谷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石灰岩地区的喀斯特地貌(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红色沙漠”“石漠化”丹霞地貌①侵蚀地貌②沉积地貌山区河流出山口形成冲(洪)积扇外流河的入海口形成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③不同河段的流水作用方式及河谷特点河流中游:侵蚀作用:侧蚀(凹岸或北右南左)侵蚀地貌:河谷拓宽堆积地貌:河漫滩

(凸岸堆积)河流上游:侵蚀作用:溯源侵蚀、下蚀侵蚀地貌:“V”谷堆积地貌:山前冲积扇河流下游:侵蚀作用:侧蚀侵蚀地貌:槽形谷堆积地貌:三角洲侵蚀为主搬运为主沉积为主角峰冰斗U形谷峡湾

读图完成:⑴说出各地貌名称⑵分析侵蚀的类型高山和高纬度地区⑶冰川作用地貌冰蚀地貌: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峡湾海岸冰碛地貌:冰碛丘陵、冰碛湖、冰碛垄下图为珠穆朗玛峰北坡某谷地上游微观地貌(海拔约5000米)示意图。该侧谷地由冰川堆积作用形成,冰碛垄坡面上分布着成群的冰碛土柱,这些冰碛土柱的形成发育存在多种外力的综合作用,其相对高度在生命周期中经历先增大后降低直至消失的过程。据此完成7~9题。7.冰碛土柱的形成发育存在多种外力的综合作用,其中存在显著日变化的是(

)①山谷风②重力崩塌③坡面径流④冻融风化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①④7.D任何地貌的形成演化都不是单一自然因素起作用。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土壤或岩层中冻结的冰在白天融化,晚上冻结,有明显的日变化,④对。雨滴的溅蚀及坡面径流侵蚀,这两个侵蚀过程发生的时间集中在春末和夏季,在冰碛土柱的孕育期,它们引起坡面的溅蚀、片蚀、细沟侵蚀,最终演变为沟蚀,不具备日变化,③错。土柱上的冰碛物在重力作用下,不断散落在坡面底部,但不具备日变化,②错。由于山坡和大气受热升温速度不同,导致白天盛行谷风,夜晚盛行山风,所以山谷风具有明显的日变化,①对。8.冰碛土柱相对高度增大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

)A.坡面草甸覆盖率上升B.冰碛土柱顶部的沉积物增多C.坡面径流量不断减少D.坡面冲沟的深度和规模增大9.冰碛土柱相对高度降低直至消失的过程中,其所在坡面(

)A.倾角保持不变 B.底部堆积物趋于减少C.形态趋于稳定 D.重力崩塌现象会加剧8.D冰碛土柱的形成演化是一个过程,随着坡面冻融风化作用的继续,沟壑日渐加深,冰碛物受重力作用,产生以散落为主的崩塌作用,冰碛颗粒不断沿坡面向下作滚动或者跳跃式的连续运动,土柱高度不断增加,相对高度增大,此时随着冰碛垄坡面山风不断侵蚀着流水切割开的冲沟,坡面冲沟的深度和规模不断增大,坡面径流增加。

9.C

由于土柱不断崩塌,上方物质散落,使得整个坡面的倾角变小,A错。底部堆积物增多,B错。冰碛土柱不断变小,上下方的相对高度变小,此时外力作用已经将地表削高填低,使得形态趋于稳定,C对。重力崩塌作用变弱,D错。

冰川发育受气温、降水、海拔和地形的综合影响。冰川进退塑造了冰斗、“U”型谷等侵蚀地貌和侧碛垄等堆积地貌。侧碛垄是冰川退缩后在“U”型谷两侧堆积成的垄状地形。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末次冰期冰川地貌图,5条“U”型谷以山顶为中心向周围延伸。据此完成10~11题。10.图中①②③三组侧碛垄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 B.①③②C.③①② D.③②①11.该地区冰川堆积地貌南坡比北坡保存完整的主要原因是(

)A.南坡降水多于北坡 B.南坡气温高于北坡C.南坡海拔高于北坡 D.南坡坡度小于北坡10.D结合材料,侧碛垄是冰川退缩后在“U”型谷两侧堆积成的垄状地形,图中①②③三组侧碛垄,所处的海拔由高到低,且都位于同一个沟谷的两侧,③堆积的海拔最低,且从相对位置来看,位于“U”型谷的最外侧,形成的时间最早。①位于最里面,覆盖在③②之上,说明形成时间最晚,②位于中间,则沉积顺序依次为③②①,D正确。11.D

根据图中等高线显示,该地区南部地区等高线稀疏,沟谷的坡度较缓,冰川的搬运作用较弱,沉积作用较强,因此堆积物较多,堆积地貌保存完整。而北坡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冰川在移动过程中,搬运作用较强,沉积作用较弱,使得冰川物质带到更远的地方,堆积地貌保存不够完整,D正确。在新疆的喀喇昆仑山脉主峰乔戈里峰下,宽阔的谷地便于通行,尘封着数条曾经辉煌的古道。其中的乔戈里古道(西北通向帕米尔高原、东北连接塔里木盆地、东南达青藏高原、向南可进入印度河流域)地处叶尔羌河上游谷地,该谷地自古就是该区域人类居住的“桃花源”,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为乔戈里古道宽谷景观图。据此完成13题。13.当地宽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

D.断层下陷13.C结合题干材料“在新疆的喀喇昆仑山脉主峰乔戈里峰下,宽阔的谷地便于通行”可知,当地宽谷位于乔戈里峰下,乔戈里峰海拔高,有高山冰川分布,当地宽谷是冰川作用形成的U形谷,平直而宽阔,两壁陡立的槽形谷,C正确;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A错误;流水侵蚀在河流上游侵蚀形成V形谷,B错误;断层下陷形成裂谷通常窄且深,不是U形谷,D错误。故答案选C。滨海地带⑷海浪作用基岩海岸的海蚀地貌: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积地貌:形成沙滩、沙坝、贝壳堤等

送别角是位于(40°30′S,172°41′E)的一处似象鼻山造型的岩礁,这里是新西兰南岛的最北端。下图示意送别角地貌景观。据此完成14~16题。14.送别角地貌形成的地质基础条件是(

)A.岩石硬度较大B.层理构造显著C.断裂构造发育D.以花岗岩为主15.塑造送别角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 B.物理风化C.冻融风化 D.海浪侵蚀16.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送别角地貌可能演变为(

)A.海蚀崖、海蚀柱B.海滩、滩涂C.潟湖、海积阶地D.沙坝、沙嘴14.A

送别角地貌形成的地质基础条件是岩石硬度较大,不易被侵蚀;从图中可以看出,岩石层理构造显著,断裂构造发育,但不是该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有层理构造不是花岗岩。15.D

结合上题可知,海浪侵蚀作用是形成送别角的主要外力作用;仅凭物理风化作用不会形成象鼻地貌;受风力侵蚀作用和冻融风化作用影响小。16.A

海滩、滩涂、潟湖、海积阶地、沙坝、沙嘴等都属于海积地貌,送别角主要为外力侵蚀地貌,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象鼻与沿岸岩层相连处会断裂塌陷,使象鼻变为海蚀柱,沿岸成为海蚀崖。4、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⑴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多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三角洲、冲积岛等(如右图所示)。⑵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

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⑶风力作用:在风源地(或风力强大的地方)附近,

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作用(沉积岩)岩探究:外力作用的关系侵蚀则是在“外动力”作用下发生的破坏。侵蚀的结果是物质被移走,留下千疮百孔、沟壑纵横的面貌。风化是指岩石多在无外动力的作用下,受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而发生的破坏,与风无关。其结果是岩石变碎、变小。沉积物的经过物理的、化学的及生物化学的变化和改造,变成坚硬的岩石,这种作用叫固结成岩作用①具层理构造②常含有化石三、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关系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风化作用在温度变化、水的冻融、生物作用下,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物)侵蚀作用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的许多湖泊)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沉积作用冰川沉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高纬度地区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颗粒大、比重大

的物质

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具有明显的分选性)河流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风力沉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流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干旱的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海浪沉积形成沙滩等滨海地区张家界地貌即张家界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主要是经过流水的长期侵蚀和复杂的地壳运动形成的石英砂岩景观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丹霞地貌由流水侵蚀、溶蚀、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及方山、石墙、石峰、石柱、嶂谷、石巷、岩穴等造型地貌,以中国广东丹霞山为代表,是红层地貌的一种类型雅丹地貌泛指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这种现象在新疆罗布泊东北部发育很典型科尔卡大峡谷位于秘鲁南部,横穿安第斯山,全长90千米,最深处达4160米。峡谷看起来像是安第斯山被一把大刀斩断了的裂缝。下图为科尔卡峡谷景观。完成17题。17.塑造科尔卡大峡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火山喷发、冰川刨蚀作用

B.风化作用、风力侵蚀作用C.风化作用、流水下蚀作用

D.风蚀作用、流水搬运作用17.B由材料“科尔卡大峡谷横穿安第斯山”“峡谷看起来像是安第斯山被一把大刀斩断了的裂缝”可知,该峡谷的地质构造为断裂构造,B正确。故选B。

如图示意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域1890年以来海岸线的变化。读图,完成18~19题。18.在图示区域海岸线变化最快的时段,该区域可能经历了()A.强烈的地震 B.剧烈的海啸C.频发的飓风 D.汹涌的洪水19.判断甲水域是湖泊而非海湾的依据是(

)①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②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③甲水域有河流汇入

④甲水域呈半圆形形态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获取解读信息图示海岸线位于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域,结合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北大西洋低纬度地区;1890年到2010年海岸线逐渐向陆地退缩,说明受海水侵蚀作用强烈调动运用知识该区域位于北大西洋低纬度沿海地区,每年飓风频发,还会形成风暴潮,会对海岸线产生强烈的侵蚀和破坏作用,因其频率较高,导致海岸线退缩范围广、变化快百年来,海岸线不断退缩,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说明其与外海并未直接连通,而是受海岸与海岸沙堤的隔离,使其几乎没有受到海浪的侵蚀;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而甲水域岸线弯曲,进一步说明甲水域长期受海岸和海岸沙堤的隔离,与外海分隔开来,形成陆地上的一个湖泊石环是一种特殊的地表形态,图1为石环形成过程示意图,图2为某地石环景观图。据此回答20~22题。20.石环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冻融作用 B.流水搬运C.冰川沉积 D.风力沉积21.砾石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可能是()A.冬→春B.春→夏

C.夏→秋 D.秋→冬22.下列四个地形区中,最可能有石环景观的是()A.华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东北平原20.A根据材料可知,石环地貌的形成过程为冬季地表冻结时,颗粒之间的孔隙水结冰(体积变大)使整个地面上升,发生冻胀作用,砾石被抬高。到了春天解冻时,砾石以外的部分都解冻了,地面又下沉,但是砾石以下的黏土尚未解冻,砾石仍然高出地表;慢慢地砾石下细土部分也解冻了,缩小了体积,留出了空隙,这些空隙很快被周围融化的细土填充,结果砾石再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这样的过程经过反复多次,砾石就被挤到土层的表面上来,到达地面后受进一步水平分选,慢慢就形成了环状的地貌。故选A。21.D

根据上题分析,砾石上升是因为其冬季结冰时,发生冻胀作用,砾石上升。秋季到冬季气温下降幅度大,且土壤中含水量较大,结冰时砾石上升幅度最大。故选D。22.C

根据材料,其石环地貌的形成原因是冻融作用,四川盆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温和,不结冰,故B错误;图中显示,石环地貌地面组成应由粗细不等的砾石和土壤组成,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为河流冲积平原,土壤物质组成较为均匀,不会形成该地貌,故A、D错误;柴达木盆地戈壁广布,土层中颗粒大小不均匀,且冬季寒冷,能够形成石环地貌,故C正确。第4课时在依据图文材料创设命题情境前提下,通过相关图文材料呈现的隐性或显性信息,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考查:角度一:根据某些岩石标本的图片和遥感影像图,考查岩石的成因分类及特征。角度二:结合某岩石的景观图片和岩石圈物质循环图,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岩浆岩①A沉积岩②B变质岩③C岩浆④D探究:⑴试说出①②③④作用⑵试说出ABCD(岩石类型或岩浆)名称四.地壳物质的循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A、B、C①②③④岩浆岩岩浆沉积岩变质岩①②③④②③④④②外力作用①冷却凝固作用(高温熔化作用)④重熔再生作用③变质作用在地壳物质循环过程中,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有何不同?沉积岩岩浆岩砂岩页岩石灰岩花岗岩玄武岩石英砂岩板岩或片岩大理岩花岗片麻岩

绿色片岩变质岩片理构造富含金属矿具层理构造,含有化石、非金属矿喷出岩:矿物结晶颗粒较小,有流纹或气孔侵入岩:结晶颗粒较大,密度大,坚硬类型概念特点岩浆岩侵入岩地下岩浆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侵入岩石圈上部,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结晶颗粒较大;密度大,坚硬喷出岩地下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沿岩石圈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矿物结晶颗粒较小;有流纹或气孔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变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成岩石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非金属矿物变质岩岩石受到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新岩石片理构造;富含金属矿物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①~⑤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回答23~25题。23.图示岩石中,花岗岩属于()A.甲类岩石 B.乙类岩石C.丙类岩石 D.丁类岩石24.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A.②—外力作用B.①—喷出作用C.④—地壳下沉D.③—高温熔融25.关于岩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类岩石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B.乙类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C.丙类岩石具有层理构造D.丁类岩石的典型代表是大理岩23.B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结合图可知,乙为岩浆侵入形成的岩浆岩。24.A

根据图中箭头和上题分析可知,①~⑤分别是侵入作用、外力作用、固结成岩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25.A

甲为喷出岩,多具气孔构造;乙为侵入岩,不可能找到化石;丙为变质岩,无层理构造;丁为沉积岩,代表岩石为石灰岩、页岩等,大理岩属于变质岩。

(2020·天津等级考)如图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读图文材料,回答26~27题。26.形成如图所示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所需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变质岩、水平裂隙、流水侵蚀B.沉积岩、水平裂隙、风力侵蚀C.岩浆岩、垂直裂隙、风力侵蚀D.沉积岩、垂直裂隙、流水侵蚀27.导致如图所示景观岩层出露地表的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

)A.垂直抬升 B.水平拉张C.水平挤压 D.岩浆喷发

某中学背山面河。该校组织学生开展野外采集岩石标本的实践活动。一组学生上山在基岩上打了2块岩石标本,另一组学生去河床捡了2块岩石标本。下图为学生们采集的岩石标本,经地理老师鉴定有砂砾岩、页岩、石灰岩和花岗岩。据此完成28~29题。28.4块岩石标本,属于岩浆岩的是()A.① B.②C.③D.④29.从基岩上打来的岩石标本,成因是()A.岩浆侵入B.海洋中溶解物化学沉积C.岩浆喷出

D.碎屑物沉积并固结成岩28.D读图分析可知,①岩石具有层理构造,而且颗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