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规划样本_第1页
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规划样本_第2页
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规划样本_第3页
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规划样本_第4页
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规划样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规划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五年十二月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规划主持部门: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制单位:青岛市工程征询院青岛市市政公用局青岛市供水管理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大学青岛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青岛海湾化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审:刘明君副主审:王安民郑明辉审核:章群李振军张云峰规划编制负责人:曲伟李兵顾问:高从堦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院院士王世昌天津大学专家杨尚宝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博士编制构成员名单:张国辉王海增刘鹏宵刘世杰谭峻孙守智王为强郑云龙李志鹏王春芝张涛李佳林包木太尹小春单保田杨风云刘俊胜周天军

前言海洋是人类世界最大水库,国际经验表白,在解决水资源众多办法之中,海水(苦咸水)淡化是实现资源和环境双赢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淡化技术不断创新与发展,涉及淡化水厂、淡化设备制造、浓盐水综合运用、高性能机械设备研发与制造、高分子材料、腐蚀与防护材料等在内海水淡化产业正在成为极具发展潜力新兴产业。国内已将发展海水淡化产业作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运用重要手段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21世纪议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筹划纲要》、《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当前国家重点勉励发展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引目录》,从战略高度推动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国内海水淡化研究始于青岛,近年来在政府引导下,青岛华欧集团、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大学等公司、院校与科研单位正在积极地从事海水淡化科研与产业化工作,已经形成一定海水淡化应用规模、研发能力及设备生产能力。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得到市领导高度注重。早在10月,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同志在参观黄岛电厂时就提出:“发展海水淡化事业,是国家整体发展战略需要,无论遇到多大困难,咱们都将坚定信心,加倍努力。”3月,省人大会议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提出“在政府工作中应把水问题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水问题不解决,山东此后发展将是一句空话。要进一步加大中水回用;加大投入,搞好海水淡化。”以来,在谈到青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都市时,又提出:青岛要环绕“水”做文章,减少废水排放,加快推动中水回用和海水运用。夏耕市长也提出:青岛要重点实行“三个工程”之一就是要实行“蓝天碧水”工程,突出大气和污水治理、中水运用和海水淡化。”为抓住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机遇,充分发挥青岛市基本条件优势,推动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原青岛市发展筹划委员会通过认真调研,提出了发展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总体思路。底青岛市发展筹划委员会委托青岛市工程征询院等单位编制了《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化可行性方案》,经国内权威专家评估以为“我市已具备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基本条件,《方案》基本可行”。3月市发展筹划委员会以青计规划[]79号《青岛市发展筹划委员会加快推动海水淡化产业化试点哺育发展我市海水淡化产业请示》,上报市政府。依照市领导规定,为了全面协调、指引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4月青岛发展筹划委员会以青计规划函[]45号委托青岛市工程征询院组织有关单位编制《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规划》。在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领导及规划发展处、环境和资源综合运用处全面指引下,青岛市工程征询院会同青岛市市政公用局、青岛市供水管理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大学、青岛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青岛海湾化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青岛海润自来水集团等单位构成规划编制组,对青岛市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市场前景、淡化水厂布局、产业链及有关产业发展、政策支撑、技术支撑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形成了《各类海水淡化技术分析》、《海水淡化设备产业化市场前景分析》《海水淡化投资、成本经济可行性研究》、《青岛市水资源现状及海水淡化应用前景研究》、《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科技支撑体系研究》、《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政策研究》、《青岛市海水淡化与胶州湾北部盐区产业综合运用研究》、《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链研究》、《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布局研究及重点项目》9个专项研究报告,在此基本上完毕了本规划。规划编制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院高从堦院士、天津大学王世昌专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杨尚宝博士协助与指引,使规划编制工作受益非浅。青岛市水利局、青岛市科技局以及黄岛区、崂山区、城阳区、胶南市、即墨市、胶州市、莱西市、平度市筹划、水利、供水等主管单位为规划编制提供了大量翔实基本资料,青岛华欧海水淡化有限公司、青岛电厂、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工业总公司725所等公司和科研单位予以大力支持,在此特别表达感谢。目录TOC\o"1-2"\h\z一、 发展海水淡化产业背景和必要性 1二、 发展海水淡化产业技术、经济可行性 7(一) 海水淡化产业范畴 7(二) 技术可行性 8(三) 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经济可行性 11(四) 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市场前景 17三、 规划编制根据、期限和范畴 24(一) 规划编制根据 24(二) 规划期限 24(三) 规划范畴 24四、 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指引思想及目的 25(一) 指引思想 25(二) 原则 25(三) 总体目的 27(四) 发展目的 27(五) 发展目的 27五、 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总体方案 28(一) 产业发展阶段与发展重点 28(二) 产业布局 31六、 青岛市海水淡化厂布局规划 33(一) 布局总体思路 33(二) 布局规划 34七、 青岛市海水淡化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 36(一) 青岛市淡化装备制造业发展目的 36(二) 海水淡化成套设备制造业发展模式 36(三) 下游及配套设备发展 37八、 发展与海水淡化相结合浓盐水综合运用 38(一) 运用海水淡化副产浓盐水盐田制盐 38(二) 运用海水淡化制盐后苦卤提取钾盐、溴素、镁盐等化学资源 38九、 青岛市海水淡化科技支撑体系 40(一) 科技支撑体系 40(二) 人才队伍建设 41十、 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重点项目 42十一、 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政策支撑 44(一) 建立海水淡化产业长效管理体制 44(二) 详细政策办法 44发展海水淡化产业背景和必要性淡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全球性危机,也是青岛市面临急迫问题水是生命之源,是基本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可持续运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保证,然而淡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全球面临一大危机。国内淡水资源总量名列世界第六,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值l/4,位居世界第109位,被联合国认定为世界上13个最贫水国家之一。当前,全国每年因缺水导致经济损失已经超过洪涝灾害所导致损失。国内沿海地区水资源严重局限性,特别是长江以北沿海都市更为严重,大某些都市和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国际缺水原则。全国34个重要沿海都市供水状况记录,人均用水低于100立方米/年都市有26个,占都市记录总量76.4%;天津、大连、营口、舟山、烟台5个都市人均生活用水量低于40立方米/年,其中天津最低达到33.79立方米/年,青岛、威海、汕头等11个都市人均生活用水量在40-70立方米/年。预测到,国内年缺水量将达到1000亿立方米,缺水状况将日益严重。淡水资源危机,已成为制约国内沿海都市和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因素。青岛市是国内北方沿海严重缺水都市之一,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3.9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34立方米,亩均耕地占有量330立方米,分别为全国平均值13%和18%。水资源短缺是青岛市长期面临问题,本地可进一步开发水资源量十分有限,对客水依赖限度将继续提高,地下水局部超采,已导致许多严重后果,城区供水量不断提高已经影响到正常农业灌溉用水。淡水资源局限性已经制约着青岛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石化、钢铁等高耗水产业发展导致严重影响。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可觉得青岛市提供新水源,减少对客水依赖,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发展海水淡化是解决沿海地区水资源危机战略途径水生态系统平衡是人类生存基本。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海水倒灌、地下水水质恶化、耕地盐渍化等后果,对环境导致极大危害;通过蓄水、跨流域调水、开发地下水等办法可以实现水资源时空位移,但不能增长淡水资源总量,对生态环境影响也有很大争议。海洋覆盖地球表面71%,储水量约13.7亿立方公里,占地球总水量95%,占地表水总量97.5%,是地球上最大水库。开发海水淡化技术,向海洋索取淡水来解决“水危机”,始终是全球努力方向。通过几十年发展海水淡化技术日趋成熟,全世界100立方米/日以上海水(苦咸水)淡化装置总容量为3250万立方米/日,除满足工业用水外,还供应着1亿多人口用水。当前沙特、以色列等中东国家70%淡水资源来自于海水淡化,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发达国家也竞相发展海水淡化,国内沿海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海水淡化厂也有十几家,装置总容量为10多万立方米/日。近年运营实践已经证明:海水淡化既可提供经济、安全、不受季节气候影响、用之不竭稳定水源,增长淡水总量,又有助于保护环境、节约土地,是实现资源和环境双赢、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取水之路。充分开发运用国内1.8万公里海岸线海水资源发展海水淡化,将成为增长国内淡水资源一条重要战略途径。国家高度注重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国内已将发展海水淡化产业作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运用重要手段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21世纪议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筹划纲要》、《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当前国家重点勉励发展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引目录》,从战略高度推动海水淡化产业发展。9月出台《全国海水运用规划》,将海水淡化作为海水运用重点方向之一。国家发改委明确规定滨海电厂新建机组必要配套建设海水淡化装置代替淡水,同步设立海水淡化专项资金扶持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我市黄岛电厂已获得3000万元资金支持。同步,国家正在积极研究出台支持海水淡化一系列配套政策。青岛市具备发展海水淡化产业良好基本和先发优势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青岛市地处黄海之滨,环抱胶州湾,海岸线长730公里。青岛海域无冰冻现象,海滨以沙滩和花岗岩为主,海水清澈透明,水质优良,比天津、大连等沿海都市更具备发展海水淡化产业自然优势条件。青岛“三岛一湾,一线展开”都市布局,呈现出沿海岸线“组团”发展大都市框架,产业布局沿海岸线展开,沿海发电厂、热电厂、化工厂较多,具备建设电水联产条件,便于海水淡化大规模应用,为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辽阔发展空间,具备在国内率先发展海水淡化优势条件。青岛作为全国重要经济中心都市和世界知名特色都市,是山东半岛都市群和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龙头都市。从全国范畴看,山东省是最适合推广海水淡化区域,作为山东半岛龙头都市青岛率先发展海水淡化,对于整个山东地区海水淡化发展具备较强辐射带动作用。优越地理位置,便利交通,为青岛市发展海水淡化产业提供了良好区位条件。科技基本青岛是国内知名海洋科技城,在国内海洋科技领域处在领先地位。海洋经济是青岛市重点发展三大特色经济之一。青岛是国内海水淡化研究发源地,近年来青岛市抓住机遇在海水淡化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方面形成了良好基本和先发优势。特别是在海水淡化运用核心技术之一——防腐与防生物附着领域,拥有雄厚研发实力和良好基本条件。当前青岛市涉及海水综合运用技术研发及其人才培养“海”字头机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一所、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工业总公司725研究所等20多家,完全具备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科技支撑条件。产业化示范工程青岛华欧海水淡化有限公司于6月建成投产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3000立方米/日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示范工程。一年来该工程运转稳定,淡化水质良好,平均造水成本为4.83元/立方米,应用于黄岛电厂锅炉补水,使软化水装置检修周期由此前1800立方米/次提高到10000立方米/次,具备明显经济效益。该项目对于滨海化工及石化等公司也有良好示范作用,可以运用工艺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低品位热进行海水淡化,在解决工艺用水问题同步提高了工厂热运用率,具备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有多家公司故意向采用该工艺技术,进行海水淡化。图1:青岛华欧公司3000立方米/日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海水预解决装备”是所有海水淡化和海水运用工程必要核心设备。“电解产生次氯酸钠海水预解决装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工业总公司725所研制具备自主知识产权装备,该装备是采用电解海水生成次氯酸钠灭活和抑制海生物生长,从而有效防止海洋生物对海水运用设施影响高技术产品。当前该产品已在岭澳核电站、田湾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等几十个电厂、化工厂和舰船及平台应用,获得了良好效果(见图2、3)。为了实现产业化,725所成立了青岛双瑞防腐防污工程有限公司,在崂山区购买土地45亩,项目建设规模为年产电解海水次氯酸钠装置80套,项目总投资1.1亿元。基地建成后,预测其产品将占领国内60%市场份额,年产值3亿元左右。图2:大亚湾核电站管式电解产生次氯酸钠装置图3:岭澳核电站网式电解产生次氯酸钠装置产业基本青岛化工、机电、海洋防腐等产业发达,具备发展海水淡化产业产业基本条件。青岛作为国内老式海盐产地和化工基地,有条件建设海水淡化、真空制盐、海洋化工相结合联合工厂,可以带动海洋防腐、制盐业、卤水化工等其她海洋产业以及机械制造、工程技术服务、高分子材料等有关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链。海水淡化产业可以发展成为新兴海洋特色产业和国家级示范区海水淡化产业重要由淡化水厂、淡化设备制造、浓盐水综合运用、淡化技术服务、高性能机械设备(高压泵、能量回收装置、阀门与仪表等)研发与制造、腐蚀与防护材料与工程等构成。世界范畴水资源短缺决定了海水淡化行业具备巨大经济发展空间,海水淡化产业具备潜在市场需求巨大和高成长性特点,并且处在成长阶段初期,同行业竞争相对较少,正是加快发展良好机遇期。加快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将增进有关公司、研发机构在海水淡化及其有关技术开发应用,形成一批具备自主知识产权海水淡化设施生产能力,保证自主掌握水资源命脉,同步促使国内公司在这个新兴产业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带动有关产业发展,形成新经济增长点。发展海水淡化产业技术、经济可行性海水淡化产业范畴随着海水淡化应用不断增长,以海水淡化技术为核心海水淡化产业蓬勃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种以工程设计与安装、设备制造、淡化水产品提供、技术服务为主,延伸辐射高性能机械设备(高压泵、能量回收装置、阀门与仪表等)研发与制造、腐蚀与防护材料与工程、高分子材料、浓盐水综合运用等行业海水淡化产业群。国际通行海水淡化产业构成如下:海水淡化厂按供水范畴分为:公司自用淡化厂,如电厂配套淡化设施等;市政供水淡化厂;以及两者结合淡化厂。海水淡化设备制造——从事大型海水淡化装置设计、装备系统集成、施工等业务海水淡化成套设备总承包公司;——从事中、小型海水淡化装置生产公司;——膜组件、预解决设备、蒸馏法蒸发器等构件生产公司;——从事高压泵、能量回收装置、阀门与仪表高性能机械设备生产公司;有关产业涉及腐蚀与防护材料、高分子材料、淡化浓盐水与盐业化工相结合浓盐水综合运用等产业。图4:海水淡化产业及有关产业构成图技术可行性海水淡化技术现状海水淡化,又称为原水脱盐,即脱除原海水中大某些盐类,变为符合规定用水原则淡水。惯用海水淡化办法涉及蒸馏法、反渗入法、冷冻法、水合物法、溶剂萃取法、电渗析法、离子互换法等,其中以蒸馏法、反渗入法应用最为广泛。海水淡化实践已经证明,其主流技术已经成熟。蒸馏法(热法)蒸馏法淡化,又称为加热淡化工艺,是将海水加热汽化,再使蒸汽冷凝,从而得到淡水。重要分为多级闪蒸馏(即MSF)、低温多效(MED)、蒸汽压缩蒸馏(VC)等办法。多级闪蒸技术发展较早,技术相对成熟,其特点是单机容量大,造水水质好,系统稳定;缺陷是设备投资较大,能耗高,造水成本高,仅适合于大型装置。近年来随着低成本技术兴起,多级闪蒸法应用比例开始下降。低温多效技术与多级闪蒸法相比,其传热效率更高,结垢腐蚀倾向更小,投资较少、运营成本减少。反渗入法(膜法)反渗入法(RO)是给海水加压,使水分子通过半透膜得到淡水办法。与蒸馏法相比,反渗入法投资小、能耗低,造水成本相对较低,合用于各种规模淡化工程,但反渗入法对海水预解决规定较高,反渗入膜需要定期更换。近年来反渗入法发展迅速,每年新增装机容量已超过蒸馏法,总装机容量仅次于蒸馏法而居第二位。海水淡化应用状况1940年代,国外开始研发以蒸馏法为主海水淡化技术,到70年代初步形成了海水淡化工业化生产体系;美国于50年代一方面开发了电渗析盐水淡化技术,在60年代又开发了反渗入淡化技术,并将研究成果广泛推向实际应用。当前各种海水淡化技术日趋成熟,供应着1亿多人口用水。截止,全世界共有100立方米级以上海水淡化厂1.4万家,装置总容量为3250万立方米/日,其中蒸馏法占59.7%,反渗入法占32.9%,电渗析法占5.5%。国内从事海水淡化研究较早,但产业相对发展较缓慢。当前国内淡化海水应用重要集中在海岛、苦咸水地区,既有规模较小,但许多地区已经在规划建设大型海水淡化厂。到当前为止国内已建成海水淡化装置总规模约10万立方米/日,在建、拟建工程总规模约30万立方米/日,沿海重要都市多数都开始进入海水淡化规划和起步应用阶段。

表1国内已建、在建海水淡化厂状况序号地点规模(t/d)工艺投产年份1天津大港电厂2×3000多级闪蒸19902浙江舟山嵊山镇500反渗入19973浙江舟山马迹山350反渗入19974辽宁长海县大长山岛镇1000+500反渗入19995辽宁长海县大长山岛镇2×500反渗入6沧州化学工业公司18000(苦咸水)反渗入7山东长岛县长山岛1000反渗入8浙江嵊泗县驷礁岛2×1000反渗入、9山东省荣都市2×5000反渗入10山东黄岛发电厂3000+10000低温多效、11河北黄骅发电厂2×10000低温多效12天津开发区2×10000低温多效13大连实德公司1反渗入14河北王滩发电厂10800反渗入15山东烟台市2×80000多效蒸发拟建16鲁北化工2×10000反渗入拟建17唐山曹妃甸100000拟建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经济可行性海水淡化成本影响因素海水淡化成本重要受技术办法、装置规模、工程投资、能源价格影响较大。(1)反渗入法是海水淡化综合成本最低工艺办法。(2)达到经济规模是成本减少重要条件。国家发改委在海水淡化高技术产业示范专项中规定,反渗入装置规模不低于5000吨/日,蒸馏法装置规模不低于10000吨/日。(3)淡化厂工程投资与淡化成本呈正比。国产机电产品平均成本水平比国外低25%左右,实现海水淡化设备国产化后,国产淡化水装置工程费用将比国外同类产品减少20~30%左右,相应淡化成本可减少10~15%。表2:国产与进口海水淡化装置单位投资费用对比表淡化工艺设备国产化投资费用(元/m3.d)进口设备投资费用(元/m3.d)多级闪蒸9000~11~18000低温多效7000~900011000~16000反渗入6000~80008000~10000(4)能源成本占海水淡化总成本50%以上,是影响淡化成本最重要因素。典型海水淡化厂成本分析按照6万立方米/日规模,针对国内运用较合用低温多效法、反渗入法海水淡化厂建设投资估算状况如下:

表3:6万立方米/日海水淡化厂投资估算单位:万元序号项目投资额低温多效(国产设备)反渗入(国产设备)反渗入(进口设备)1工程投资480004540002土地费用1804504503其她费用2400210027004预备费2529222828585建设期利息185916372100总投资共计549684841562108对上述三种状况投资,结合青岛状况,分别对电水联产和独立水厂经营,测算单位成本如下:表4:成本分析(电水联产)单位:元/立方米序号单位成本低温多效反渗入

(国产)反渗入

(进口)备注1预解决费用0.100.150.152化学品消耗0.150.300.303蒸汽消耗1.60蒸汽10吨/M3

蒸汽价格16元/吨4电耗0.501.331.33电价0.332元/度,低温多效1.5度/M3,反渗入4度/M35人工成本0.060.060.0640人,人均工资福利30000元6滤芯、膜更换费用0.430.623年更换1次7维修费0.340.300.38折旧20%8其她费用0.270.260.289折旧及摊销1.701.491.92折旧期单位制水成本4.714.325.03表5:成本分析(独立水厂)单位:元/立方米序号单位成本低温多效反渗入

(国产)反渗入

(进口)备注1预解决费用0.100.150.152化学品消耗0.150.300.303蒸汽消耗5.00蒸汽10吨/M3

蒸汽价格50元/吨4电耗1.082.882.88电价0.72元/度,低温多效1.5度/M3,反渗入4度/M35人工成本0.060.060.06同表46滤芯、膜更换费用0.430.62同表47维修费0.340.300.38同表48其她费用0.670.410.449折旧及摊销1.701.491.92同表4单位制水成本9.096.026.74通过度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反渗入法具备明显成本优势。(2)蒸汽、电等基本能源价格对制水成本影响巨大,因而,选取电厂经营海水淡化,实现电水联产对于减少制水成本具备非常重要作用。(3)通过设备国产化,减少工程投资,是减少制水成本重要途径。海水淡化应用经济分析(1)海水淡化用于工业用水具备明显成本优势我市黄岛电厂工业用自来水价格平均为2.7元/立方米,软化水解决费用为9元/立方米,综合成本为11.7元/立方米。而该厂使用低温多效法海水淡化成本为4.83元/立方米,软化水解决费用为5元/立方米,综合成本为9.83元/立方米。通过海水淡化大大节约了成本,不但具备良好经济效益,并且具备良好环保效益。在滨海电厂、化工领域,公司已经开始采用海水淡化作为工艺用水。(2)海水淡化用于市政用水具备一定成本优势海水淡化可以直接获得饮用水,而现行自来水要通过建设水库、输水管网、净水厂获得。对我市重要制水方式制水成本比较如下:表6:各种制水方式成本比较制水方式重要设施制水成本(元/立方米)备注引黄济青引黄济青工程、仙家寨水厂1.5该工程为前建设,当前建设成本会大大上升官路水库新建官路水库、输水管线、净水厂3.8前期研究成果估算南水北调南水北调工程、净水厂5.5参照北京原水价6元/立方米海水淡化海水淡化厂(电水联产)4.3—5.0低温多效、反渗入海水淡化厂(独立水厂)6.0—6.7反渗入海水淡化成本总体上看要高于我市现行自来水制水成本,但是与我市即将建设官路水库、南水北调等大型供水项目比较,具备了一定实行优势。从成本上看电水联产海水淡化成本要略高于官路水库供水,但低于南水北调工程制水成本。独立海水淡化厂成本与南水北调成本基本接近,如果通过合理选取淡化工艺和设备,采用较低能源优惠价格,完全有也许达到比南水北调更低制水成本。因而,从成本角度看,海水淡化在市政供水已经具备了一定优势,逐渐具备了应用基本条件。从使用淡化水对自来水价格影响看,由于进入市政管网后,初期淡化水所占比例相对较低,对自来水价格影响也是有限。随着淡水资源缺少、土地成本增长,老式淡水制备成本日渐增长,而随着海水淡化技术不断提高,海水淡化成本日趋下降,两者成本会逐渐接近,将来在都市市政供水应用海水淡化将是可行。因而,海水淡化应当成为我市将来水资源重要来源。海水淡化成本(成本)海水淡化成本(成本)老式淡水制备成本老式淡水制备成本(时间)(时间)图6:海水淡化成本与老式制水方式成本变化趋势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考虑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建设海水淡化设施与兴建大型水库等老式市政供水设施相比具备明显综合优势。引黄济青工程占地6.2万亩,官路水库仅库区工程占地1.7万亩,日供水均为30万立方米,如建日产30万立方米水电联产海水淡化厂,占地只有40亩,此外大型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大,工程运作难度大,总来看,海水淡化不失为一种可选取方案之一。表7:老式供水设施与海水淡化设施综合比较供水方式老式供水设施海水淡化设施土地占用水库占用农田较大,有时需要大量移民,费用相称昂贵;水厂占用都市用地面积不不大于淡化设施;长距离输水管网,更占用土地。占地面积相对较小,具备潜在土地出让所得收益;普通不需要建长距离输水管网,可以直接连接都市管网。资金占用水厂投资可采用项目融资,但水库建设基本依托政府财力投资,并且建成后需每年投入大量维护资金。淡化设施建设可采用项目融资等市场融资方式,只需投入某些政府财力资金进行引导资源占用淡水可运用资源有限,老式供水方式仅能变化淡水资源空间分布,而不能增长淡水资源总量。海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海水淡化将直接增长淡水资源总量,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生态影响老式水方式往往以牺牲生态环境和生态用水为代价,换取都市用水,加剧生态用水短缺,破坏生态环境。发展海水淡化可以减少淡水资源占用,意味着还淡水于自然,有良好生态效益。操作难度大型供水工程,由于占地大、对环境影响大,涉及到国家资源平衡等,前期工作复杂,项目操作难度大。规模和布局灵活,占地少,对环境影响小,项目操作简朴。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市场前景海水淡化设施制造市场前景国际市场当前,世界上每年海水淡化市场成交额已达上百亿美元.并以10~30%幅度增长,预测到2025年海水淡化总装机容量将至少达到1.19亿立方米/日,市场价值将超过700亿美元/年,潜力十分巨大。国内市场当前海水淡化装置重要应用在滨海电厂、苦咸水地区及滨海缺水地区。国内火电厂发展迅速,而当前淡水供应却不能满足电力增长需要。仅沿海地区在建和规划中火电厂总装机容量就近30000MW,优质淡水需求量超过18万立方米/日以上。国家已明确规定新建火电机组必要配套建设海水淡化设施,自身解决淡水需要,因而预测到,用于火力发电海水淡化规模将超过40万立方米/日。国内沿海地区水资源严重局限性,特别是长江以北沿海都市更为严重。随着海水淡化技术更为成熟,成本也将随之减少,普及范畴将迅速扩大,若北方沿海都市平均20%、南方沿海都市平均5%市政供水通过海水淡化解决,同步考虑都市周边地区都市化进程发展和都市所属中小郊县运用淡化海水因素,到全国用于市政供水海水淡化规模总量可以达到400-500万立方米/日。青岛市海水淡化市场预测、都市用水量预测按照城区正惯用水量预测,进一步考虑用水量大大项目、重点发展区域需水量,得出全市都市及重点发展区域需水量。——城区(七区、五市)用水量预测依照《南水北调与青岛市都市水资源有效运用合理配备研究》,进一步考虑各区市经济发展对都市供水所产生影响进行调节,成果见表8。表8:青岛市都市需水量预测表年份供水区域用水量生活用水生产用水量(万m3/日)共计(万m3/日)人口(万人)人均用水(升/人.日)生活用水量(万m3/日)二Ο一Ο年市内四区17526446.1424.4570.59城阳区29.41203.53.847.34崂山区301444.324.38.62黄岛区352207.79.917.6即墨市321404.484.388.86莱西市251203.03.886.88平度市251403.54.688.18胶州市301203.64.58.1胶南市331334.410.1715.17共计414.419580.6470.7151.34二Ο一五年市内四区1882825328.181.1城阳区33.31605.36.011.3崂山区371686.25.311.5黄岛区4522910.312.622.9即墨市371505.555.7511.3莱西市311304.035.49.43平度市301504.55.9410.44胶州市331404.625.7210.34胶南市401485.913.119共计474.320999.487.91187.31——大项目需水量预测到,炼油、石化、钢铁等大项目需水量为23.44万立方米/日,其中1000万吨大炼油项目需水量为2.4万立方米/日,黄岛石化基地为11.04万立方米/日,胶南董家口钢铁基地需水量为10万立方米/日。需水量为6.4万立方米/日,其中大炼油项目需水量为2.4万立方米/日,钢铁基地需水量为4万立方米/日。——沿海重点发展区域依照都市组团发展规划,沿海地区中红岛、琅琊、灵山、田横、螯山卫五个区域将成为将来青岛重点发展区域,需水量为14.52万立方米/日,为20.86万立方米/日。详细用水量预测如下:红岛区域需水量为9.02万立方米/日,为10.4万立方米/日。琅琊区域需水量为0.6万立方米/日,为1.26万立方米/日。灵山区域需水量为2.4万立方米/日,为5.7万立方米/日。田横区域需水量为1.5万立方米/日,为2.0万立方米/日。鳌山区域需水量为1.0万立方米/日,为1.5万立方米/日。综合以上预测,青岛全市城区用水量为172.26万立方米/日,青岛全市城区用水量为231.61万立方米/日。水源缺口分析——供水缺口分析城区总原水缺口为79.万立方米/日,在考虑实行水源工程、中水回用及海水运用代替淡水(海水冲厕等)工程后,青岛市都市及沿海重点发展区域原水缺口20.14万立方米/日。详细测算详见表9。

表9青岛市城区水量缺口分析表单位:万立方米/日规划年份区域现状用水量自来水需求量比增长规划中水回用量规划海水直接运用量考虑代替后自来水需求量折合源水需求量现状水源能力与现状水源能力相比缺口实行水源工程后新增源水实行水源工程后原水缺口青岛市七区市内四区42.4770.590.668.000.7061.8975.0660.3714.6959.0020.14崂山区3.117.341.361.000.306.047.332.524.81城阳区1.958.623.431.007.629.241.837.41黄岛区6.4917.601.711.0016.6020.138.9011.23小计54.01104.150.9311.001.0092.15111.7573.6238.13五个县级市即墨市4.738.860.870.508.3610.148.501.64莱西市2.596.881.660.506.387.744.503.24平度市3.078.181.660.507.689.315.603.71胶州市2.698.102.010.507.609.226.003.22胶南市7.1115.171.130.5014.6717.799.308.49小计20.1847.191.342.5044.6954.2033.9020.30大项目0.006.406.407.760.002.91沿海重点发展区域红岛区域5.879.020.549.0210.943.507.44琅琊区域0.160.602.750.600.730.280.45灵山区域0.902.401.672.402.910.602.31田横区域0.881.500.701.501.820.181.64鳌山区域0.151.005.671.001.210.101.11小计7.9614.520.8214.5217.614.6612.95共计82.15172.261.0513.501.00157.76191.32112.1879.14——供水缺口分析城区总原水缺口为132.93万立方米/日,在实行水源工程、中水回用及海水运用代替淡水(海水冲厕等)工程,并考虑“南水北调”后青岛市原水缺口仍达43.93万立方米/日。详细测算详见表10。表10青岛市城区水量缺口分析表单位:万立方米/日规划年份区域现状用水量自来水需求量比增长规划中水回用量规划海水直接运用量考虑代替后自来水需求量折合源水需求量现状水源能力与现状水源能力相比缺口实行水源工程后新增源水实行水源工程后原水缺口青岛市七区市内四区42.4781.100.9116.001.0064.1077.7460.3717.3789.0043.93崂山区3.1111.302.632.000.508.8010.672.528.15城阳区1.9511.504.911.5010.0012.131.8310.30黄岛区6.4922.902.532.500.5019.9024.138.9015.23小计54.01126.801.3522.002.00102.80124.6773.6251.05五个县级市即墨市4.7311.301.391.0010.3012.498.503.99莱西市2.599.432.651.008.4310.224.505.72平度市3.0710.442.401.009.4411.455.605.85胶州市2.6910.342.851.009.3411.336.005.33胶南市7.1119.001.671.000.5017.5021.229.3011.92小计20.1860.512.005.000.5055.0166.7133.9032.81大项目0.0023.4423.4428.410.0016.30沿海重点发展区域红岛区域5.8710.400.7710.4012.613.509.11琅琊区域0.161.266.881.261.530.281.25灵山区域0.905.705.335.706.910.606.31田横区域0.882.001.272.002.430.182.25鳌山区域0.151.509.001.501.820.101.72小计7.9620.861.6220.8625.304.6620.64共计82.15231.611.7027.002.50202.11245.11112.18132.93海水淡化应用规模应用规模综合分析,拟定青岛市海水淡化应用规模为20万立方米/日。青岛市七区、五市及沿海重点区域淡化水应用为19.3万立方米/日。平度市新河镇、灰埠镇、马格庄镇苦咸水地区运用淡化技术新增用水量为0.5万立方米/日。灵山岛、斋堂岛、田横岛、竹岔岛等四个海岛分别建设海水淡化装置总规模为0.2万立方米/日。海水淡化应用规模青岛市海水淡化应用规模为40万立方米/日,比新增20万吨/日,所有位于青岛市七区、五市及沿海重点区域。规划编制根据、期限和范畴规划编制根据1、《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2、《青岛市都市总体规划》3、《青岛市水资源规划》4、《青岛市都市供水专业规划(1996—)》5、《南水北调青岛市都市水资源有效运用合理配备研究》6、《青岛市都市供水条例》7、《青岛市都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8、《青岛市都市再生水运用管理办法》9、《青岛市中水运用规划(-)》10、《青岛市发展筹划委员会加快推动海水淡化产业化试点哺育发展我市海水淡化产业请示》(青计规划[]79号)规划期限规划基准年为,规划近期为——,远期——。规划范畴规划范畴涉及整个青岛市域范畴(七区、五市),重点是沿海城区、沿海发展重点区域、海岛及苦咸水地区。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指引思想及目的指引思想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全国海水淡化产业基地和国家国海水淡化推广运用示范都市”为目的,充分发挥我市海洋资源、海洋科研、海水产业发展基本优势,立足青岛,面向国内外,抓住海水淡化应用与设备产业化两条主线,通过政策引导、完善市场体系、多元化筹措资金、加大科技投入等办法,增进产业良性互动,全方位推动我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哺育成为我市21世纪新经济增长点。原则1、坚持科学发展观原则青岛市水资源条件决定了发展海水淡化产业是保证青岛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然选取。必要从战略高度把握“海水淡化可作为沿海都市和地区第二水源,无过境淡水海岛第一水源”重要地位,树立科学水资源发展观,贯彻各项办法,保证全市水资源可持续运用。2、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原则海水淡化产业是水资源安全保障重要构成某些,政府要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大投入,强化监管,发挥在组织、协调、扶持等方面主导作用,按照“政府(资金、政策)引导、启动哺育市场”,逐渐向“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发展模式过渡,实现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3、坚持产业布局与都市规划相结合原则海水淡化设施是都市市政设施构成某些,布局应与都市规划紧密衔接,实现产业发展为都市建设服务、都市建设推动产业发展互动发展模式。4、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行原则要在统筹规划基本上,结合公用事业价格机制改革,从特殊用水行业、重点发展区域着手,分层推动、分步实行,切实提高规划实行效果,保证投入发挥最大效益。5、坚持投资多元化、运营市场化原则推动海水淡化行业市场化,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界限,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勉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联营、项目融资以及BOT、TOT等方式,积极发展债券融资等方式,参加海水淡化项目建设和海水淡化装置生产,推动海水淡化产业发展。6、坚持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原则在海水淡化技术领域坚持引进、消化、吸取与自主创新相结合,自主创新与合伙创新相结合。勉励科研机构和骨干公司建立研发中心,支持公司走“产、学、研”合伙创新之路,形成有特色海水淡化产业科技支撑体系。7、坚持产业均衡、可持续发展原则海水淡化产业辐射带动等各种行业,应统筹兼顾,纵横向联合,构筑以淡化海水科技与应用为纽带,涵盖涉及纯水制造、淡化设备制造、腐蚀与防护材料、高分子材料、浓盐水综合运用等多方面青岛海水淡化产业体系,实现产业自身协调、均衡发展。总体目的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战略目的是:抓住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有利时机,把我市建成全国海水淡化产业基地和国家国海水淡化推广运用示范都市。详细涉及:1、通过建立工业、民用等各种模式海水淡化工厂,把青岛建设成为国家海水淡化推广运用示范都市。2、引进、哺育海水淡化装备生产制造公司,率先在国内形成涉及淡化设备制造、浓盐水综合运用、高性能机械设备研发与制造、腐蚀与防护材料与工程、高分子材料在内海水淡化产业群,把我市建成全国海水淡化装备制造业基地。3、环绕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建立一批海水淡化科研队伍,把我市建成全国海水淡化科研、技术中心。发展目的全市海水淡化能力达到20万立方米/日,海水淡化产业总产值达到60亿元,带动有关行业产值增长200亿元。发展目的全市海水淡化能力为达到40万立方米/日,海水淡化产业总产值达到120亿元,带动有关行业产值增长400亿元。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总体方案产业发展阶段与发展重点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总体模式是:以海水淡化应用为突破口,通过扩大海水淡化应用规模带动海水淡化制造业发展,以应用增进海水淡化技术及综合运用技术发展,最后形成应用-设备产业化-技术创新互相增进良性发展模式。鉴于海水淡化产业当前尚处在起步阶段,基本较为薄弱,产业发展需要一种认同过程,还需要完善水价等有关政策机制,才干逐渐进入市场成熟期,规划将产业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项目引导阶段、产业化示范阶段与全面发展阶段。项目引导阶段(-)阶段目的提高对海水淡化产业重要性、经济性结识,推动“产学研”相结合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以示范应用为纽带哺育市场,扶持既有公司迅速形成产业化生产能力。任务与发展重点——通过应用示范提高全社会对海水淡化重要性及经济性结识本着“先公司,后民用;先示范,后推广”原则,结合黄岛电厂、青岛电厂、青岛碱业扩建改造进行海水淡化应用于公司试点;依托黄岛电厂、泰能燃气公司等公司进行市政供水示范,摸索淡化海水与市政自来水接轨运作模式,向国内推广低温多效装置;结合水源工程建设由政府投资在海岛、苦咸水地区建设海水淡化厂、苦咸水淡化厂,通过特殊行业、海岛、苦咸水应用示范,提高全社会对海水淡化重要性结识;依托725所形成海水预解决装置产业化生产能力。——扶持、引导、整合产业与科技资源建设海水淡化技术支撑体系,为产业化实行提供持续创新能力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协调服务、资金支持等形式,把既有海洋科技资源以经营方式进行整合运作,以既有海洋科研机构为依托,勉励公司与科研机构通过参股、控股等形式,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备,建立开放式青岛海水淡化技术支撑体系,为海水淡化实行提供技术支撑。——运用国债资金、财政资金投入,扶持既有重点公司做大做强积极争取国家“海水淡化高技术产业国债专项”、“资源综合运用专项”等国债资金,市财政予以必要配套,扶持华欧集团等海水淡化重点公司迅速形成产业化规模。——结合自来水价格调节,逐渐形成有助于海水淡化应用与产业化发展公平市场环境在自来水价格调节过程中,按“同网同价”原则,拟定淡化海水作为市政水源,进入都市自来水系统价格模式,为淡化海水应用推广构筑一种公平市场环境。产业化示范阶段(-)阶段目的建成海水淡化应用示范都市,形成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大型海水淡化成套设备集成和工程承包龙头公司,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国家级海水淡化技术研究与实验现场(基地),初步形成产业化发展体系。任务与发展重点——按照国家“海水运用规划”规定建设海水淡化应用示范都市,发展不同工艺、不同生产模式、不同供水范畴淡化厂,淡化厂最大规模达到5万立方米/日以上,为整个产业发展提供应用基本。海水淡化厂建设应以公司为主体,采用各种融资渠道,积极引进外资、内资摸索BOT等形式建设经营方式。——本着市场化原则,扶持本地公司作大作强,同步采用引进、合资、合伙等方式尽快形成成套设备集成能力,形成可以承担蒸馏法、反渗入法等海水淡化设施和技术总集成能力。——以大型成套海水淡化设施总集成商为核心带动有关海水淡化设备构件制造公司、腐蚀与防护材料产业发展,初步形成海水淡化产业化发展体系。——在已有海水淡化技术支撑体系基本上,争取建成国家级海水淡化技术研究与实验现场(基地),成为国内海水淡化技术研究中心。——进一步摸索、完善海水淡化应用市场体系。全面发展阶段(-)阶段目的形成产业链,构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生产产业化、产品系列化、应用市场化海水淡化产业化发展体系,产品面向国内外市场,成为全国海水淡化产业基地和示范都市。任务与发展重点——形成完全市场化海水淡化应用机制;——以成套设备生产公司为龙头,带动下游公司向青岛积聚,形成产业集群;——引进有实力膜材料生产公司,形成膜材料生产基地;引进高压泵、能量回收装置、阀门与仪表等高性能机械设备生产公司,完善产业链;——开展与盐田生产结合浓盐水综合运用,引导发展以淡化技术为主体污水解决、医药化学提纯等有关行业。产业布局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布局环绕“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都市发展总体框架展开。黄岛区——海水淡化产业重点发展区域海水淡化应用重点区域,通过建设“电水联产”海水淡化厂、市政供水淡化厂,为黄岛大炼油、化工基地及市政用水提供可靠水源。结合华欧公司技术优势,重点发展海水淡化成套设备制造,中、小型淡化装置生产,形成青岛海水淡化设备产业化基地核心区。市内四区及崂山区——海水淡化应用及综合服务区在海水淡化应用方面重点环绕胶州湾沿岸工业工艺用水应用集中,依托电厂、热电厂发展电水联产。通过整合既有科技资源,为海水淡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充分发挥海湾集团(青岛碱业)、青岛电厂等大公司在资金、管理、信息资源等方面优势,增进海水淡化产业链形成;运用资金流、信息流、物流汇集优势,为全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信息支撑;发挥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发展海水淡化有关控制系统,数字化管理系统。红岛区域(含城阳及胶州营海镇)——海水淡化应用与盐业化工结合试点区实行海水淡化,解决红岛、出口加工区、上马等沿海区域用水。结合国有盐田规划,建设淡化水厂与盐田制盐相结合试点公司,摸索海水淡化与盐化工相结合发展模式。依托城阳区既有产业优势,发展海水淡化产业有关机加工、机械制造、防腐等配套产业。胶南市及灵山区域——海水淡化应用和产业配套结合胶南沿海组团式发展规划,建设灵山、胶南海水淡化厂,解决新建区域生活用水需要。依照自身产业优势发展海水淡化设备配套产业。琅琊、鳌山、田横——海水淡化应用区建设海水淡化厂,解决区域用水需要。平度——苦咸水淡化应用区在平度新河苦咸水地区建设苦咸水淡化厂,解决用水需要。青岛市海水淡化厂布局规划青岛市海水淡化应用规模为20万立方米/日,应用规模为40万立方米/日。从水资源分布及用水集中限度看,青岛市缺水较为严重地区为黄岛区、胶南市以及沿海重点发展区域,市内四区沿胶州湾一线工业密集具备发展海水淡化代替自来水条件,因而海水淡化厂重要环绕这四个地区布局,同步兼顾海岛、苦咸水地区。布局总体思路当前国内海水淡化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海水淡化产业化水平较低。因而,在海水淡化厂布局中坚持如下原则:――按照“先公司,后民用;先示范,后推广”原则,近期海水淡化厂重要是以满足电力、化工等行业工艺用水、锅炉用水为主,严重缺水地区考虑并入市政供水管网进行示范。后来依照我市沿海各重点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及重大工业项目实行状况,逐渐实行各淡化厂,并入市政供水管网统一调配使用。――淡化厂布局充分考虑其她关联公司布局状况,形成布局相对集中较为完整产业链,以提高产业、行业、公司之间协调和互促效益。――淡化厂布局与电厂建设相结合,充分运用发电厂乏汽,实现水电联产。――沿海地区新建大型工业项目,特别是西海岸重点项目,优先选用淡化水作为生产用水水源。――在海岛和苦咸水地区,淡化水为第一水源。布局规划黄岛区黄岛区是海水淡化重点应用区域,规划近期()与黄岛电厂结合建设“电水联产”海水淡化厂规模为8万立方米/日,采用反渗入法、低温多效两种方式,除电厂自用外接入市政管网,向大炼油项目及周边配套产业及市政用水;远期()扩建黄岛电厂淡化水厂至10万立方米/日。在黄岛区南部新建海水淡化厂1座,规模为2万立方米/日,向黄岛区驻地及薛家岛旅游度假区供水。市内四区淡化厂近期以满足工业用水为主,远期并入市政管网。淡化水厂建设依托泰能燃气公司、青岛电厂、青岛碱业等公司,采用电水联产方式。规划规模为6万立方米/日,达到8.5万立方米/日。依托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淡化副产品浓盐水与制碱综合运用。胶南市规划胶南董家口钢铁基地建设海水淡化厂1座,规模为3万立方米/日,扩建至10万立方米/日,满足钢铁基地工业及民用用水。规划胶南灵山卫发展区域建设海水淡化厂1座,规模为1万立方米/日,满足周边民用及工业用水。红岛发展区域(含盐场区、营海)结合盐田规划建设海水淡化厂近期重要解决水源缺口为主,远期规划进行浓盐水制盐,以达到综合运用与节约土地资源多重目。规划建设东风盐场海水淡化厂,规模为1万立方米/日,扩建至2万立方米/日,重要向盐田规划区、红岛镇供水。新建海达盐场海水淡化厂,规模为2万立方米/日,向周边区域供水。沿海重点发展区域琅琊、田横、鳌山、王哥庄到处沿海重点发展区域,建设海水淡化厂满足区域发展需要。各区域可依照实际状况,采用分散、集中档各种形式建设淡化水厂。规划四个重点区域淡化海水规模1万立方米/日,扩建至3.8万立方米/日。海岛规划建设海岛淡化厂四座,总规模0.2万立方米/日,其中:灵山岛0.1立方米/日;斋堂岛0.02万立方米/日;田横岛0.05万立方米/日;竹岔岛0.03万立方米/日。苦咸水地区规划近期在平度新河镇地区建设一座苦咸水淡化厂,规模为0.3万立方米/日,扩建至0.5万立方米/日,满足周边群众生活用水。青岛市海水淡化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青岛市淡化装备制造业发展目的1、建成2-3家海水淡化成套设备生产骨干公司,形成以生产蒸馏法(多效蒸馏)装置为主,同步兼顾反渗入法装置海水淡化设备制造业体系,蒸馏法单台规模达到10000立方米/日,反渗入法单台规模达到5000立方米/日,实现设备国产化,设备运营成本控制在5元/立方米如下。到青岛市海水淡化成套装备年产值为25~30亿元,此阶段是技术成熟和市场哺育阶段,重要面向国内市场。此后,青岛市海水淡化装备生产能力逐渐提高,至达到50亿元左右,具备参加国际市场竞争能力。2、通过产业化工程实行,提高公司创新能力,形成一系列具备自主知识产权蒸馏法和反渗入法海水淡化主流技术。3、通过骨干公司带动、吸引机械制造、高分子材料、防腐材料公司向青岛积聚,形成产业集群。海水淡化成套设备制造业发展模式实行设备成套生产商带动战略,以成套设备集成生产公司为龙头,建设青岛市海水淡化设备生产基地。1、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工艺具备在国内“电水联产”推广前景,青岛市多效海水淡化装备制造与安装领域处在国内领先水平,建立以蒸馏法为主体海水淡化设备基地。实现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系列化,适应不同行业、环境需求,争取创造国家海水淡化设备名牌公司。2、反渗入海水淡化是当前发展最快海水淡化办法,其核心设备涉及膜材料与膜组件、能量回收装置和高压泵。与国外相比,当前反渗入海水淡化国产设备性能落后,不能满足需要,因而大某些采用进口,制约了国内反渗入海水淡化产业发展。青岛有较强机械设备研发和加工能力,应与淡化水厂建设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外有实力反渗入淡化装置成套设备生产公司,建立反渗入海水淡化核心设备制造基地,实现反渗入装置本地化。3、海水预解决技术是海水综合运用产业发展核心技术之一,对于发展海水综合运用至关重要。以725所成立青岛双瑞防腐防污工程有限公司为主体,努力发展成为全国海水预解决技术和产业龙头公司。4、勉励本地有实力公司,通过合资、合伙、联营等各种方式,投资海水淡化装置及有关设备制造业。5、大力开展国际合伙,对攻关难度大核心设备积极进行引进、消化、吸取,以市场带动产业化发展。下游及配套设备发展发挥既有产业优势,自主研发与引进并举,逐渐形成海水淡化下游及配套设备产业群。1、勉励、引导既有造船、钢构造制造公司,逐渐转向海水淡化配套设备生产,实现淡化蒸馏器、专用管材本地配套。2、发挥防腐材料方面技术优势,勉励、推动科研机构与公司联合,形成具备自主知识产权防腐材料系列产品。3、高压泵、密封件、仪表等配套设备采用协作方式解决。发展与海水淡化相结合浓盐水综合运用运用海水淡化副产浓盐水盐田制盐胶州湾三大盐场盐田开发所有实行后,盐田按常规办法只能生产19.5万吨/年,采用副产浓盐水进入盐田制盐最多可生产原盐25.4万吨/年,同步制取1016万m3/年淡水(出淡水率40%),即2.78万m3/日。发挥青岛碱业公司热电、盐化工相结合产业优势,按照发展循环经济规定,开展海水淡化与盐化工综合运用。考虑到胶州湾盐田区域、淡水资源缺口状况,东风盐田建设2万吨/日淡化水厂、海达盐场建设2万立方米/日海水淡化厂,与胶州湾盐田开发相结合,开展海水淡化副产浓盐水盐田制盐研究。研究海水淡化与再制盐联合生产,争取建设海水淡化与再制盐联合生产公司。运用海水淡化制盐后苦卤提取钾盐、溴素、镁盐等化学资源发展与海水淡化结合卤水化工产业,在海湾集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