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五人墓碑记练习题-1_第1页
高二语文五人墓碑记练习题-1_第2页
高二语文五人墓碑记练习题-1_第3页
高二语文五人墓碑记练习题-1_第4页
高二语文五人墓碑记练习题-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后巩固梯级演练检查我的基础[来源:K]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溥(pǔ)蓼洲(liǎo)曒曒(jiǎo)B.阉党(yān)湮没(yān)赀财(cì)C.缇骑(tí)抶击(shí)溷藩(hùn)D.傫然(lěi)詈骂(lì)暴于朝廷(bào)提示:B项“赀”读“zī”;C项“抶”读“chì”;D项“暴”读“pù”。答案:A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之之大之之出而投缳道路提示:D项与例句的“之”,同为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代词,“这”;B.结构助词,“的”;C.动词,“往”。答案:D3.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2)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参考答案:(1)(将他们可耻的人格、卑鄙的行为)同五人(为正义而死)相比较,谁轻谁重,到底会怎么样呢?(2)于是乘着(毛一鹭对百姓)大声呵斥的时候,吴民叫喊着追赶(毛一鹭)等人。4.下列“以”字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来源: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例句: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以以隶使之C.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提示:C项与例句为修饰关系。A项表目的,B项得以,能够,D项凭……的身份。答案:C5.下列语句与例句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B.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C.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D.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以众矣提示:B项与例句均为定语后置句。答案:B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来源:K]A.B.C.D. 提示:A项均表目的;B项一为“他们”,一为“他们的”;C项一为“却”,一为表修饰关系;D项一为表修饰关系,一为用于主谓之间。答案:A把下面这首诗和课文进行比较阅读,完成7—12题。五人墓桑调元吴下无斯墓,要离①冢亦孤。义声嘘侠烈,悲吊有屠沽②。阘冗③朝廷党④,峥嵘里巷夫⑤。[来源: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田横岛⑥中士,还敌五人死。注:①要离:春秋时著名侠士,杀庆忌后,伏剑自杀,其墓与五人墓毗邻。②屠沽:屠夫和卖酒人,平民也。③阘冗:卑微低贱意。④朝廷党:高爵显位者。⑤里巷夫:平民。⑥田横岛:田横,齐国旧贵族,著名义士。汉建立,率500人逃往海外,刘邦使人降。横与客赴洛阳,耻臣汉,自裁于洛阳。客葬而自尽,500人闻而尽死。7.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桑调元(sānɡ)斯墓(mù)要离冢(zhǒnɡ)B.嘘(yū)悲吊(diào)屠沽(ɡū)C.阘冗(tà)峥嵘(zhēnɡ)田横(hénɡ)巷(xiànɡ)毗邻(pí)自裁(cái)提示:B.“嘘”读“xū”。答案:B8.找出本诗中的两处用典。参考答案:两处用典是:要离刺杀庆忌;田横及五百义士为自己的信念而死。9.桑调元的《五人墓》与张溥的《五人墓碑记》从内容上讲,有相应的地方,请找出两者相应的部分。参考答案:诗中“义声嘘侠烈,悲吊有屠沽”与文中倒数第二段“凡四方之士……百世之遇也”,诗中“阘冗朝廷党,峥嵘里巷夫”与文中倒数第二段“由是观之……其辱人贱行”相对应。10.从表现方法的角度看,这首诗与课文有什么相同之处?参考答案:两者的相同点是对比手法:文中用了四组对比(分析见前),本诗用了正反两种对比——与田横及五百义士之比是正比,与朝廷党的对比是反比。11.从感情基调方面对两者进行分析。(开放性试题。)参考答案:这首诗与课文一样,都洋溢着一种对五人“激于义而死”的悲壮之举的由衷的敬佩,对他们死得重于泰山的人生价值的无比赞誉,对高爵显贵们的不齿。12.请对两者主旨的异同进行分析。(开放性试题。)参考答案:相同点:明死生之大。相异点:课文主旨在于“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本诗纵横比较,虽没有阐述“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但具有厚重的历史感。综合拓展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8题。天启六年丙寅,苏杭织造太监李实欲得忠贤欢,乃借织造事以欺君蔑旨,参诬诸臣……锦衣卫掌堂田尔耕遣官旗张应龙、文之炳等六十余人分拿公(指顺昌)等,十五至苏州。吴县令陈文瑞,公所拔士也,夜半扣户求见,抚床而恸。公曰:“吾固知诏使必至,毋效楚囚对泣。”乃悉召故人与诀别……甫出门,百姓号冤聚送者已数百人。公囚服小帽诣军门,士民聚益众。巡抚毛一鹭,浙人也。檄有司数易置公……聚益众。一日四五遣,然远近闻风相继至愈多,皆言:“吏部(指顺昌)清忠亮节,何罪!而朝廷逮之极?”至昏夜,犹不散,旦则复聚。自十五日至十八日,盖通国皇也。开读之日,郡中士民送者数万,相聚谋乞两台,恳其疏救。于是皆执香迎顺昌于县署,号声振天,县官马不得行……顷,巡抚毛一鹭、巡按徐吉至,百姓执香伏地,号呼之声,如奔雷泻川,轰轰不辨一语……一鹭流汗被面,惴惴不敢出一语。旗尉文之炳等妄自尊大,不察民情,持械击百姓,且厉声问:“东厂严旨逮官,乃容鼠辈置喙!”百姓颜佩韦等闻之,还问曰:“尔言东厂逮官,则此旨出魏监耶?”诸旗虎面豹声,曰:“速剜若舌!旨出东厂,将何如?”佩韦等不胜愤,振臂大呼曰:“吾辈谓天子诏耳,东厂何得逮官?”首击之炳,百姓从者千计,以伞柄击缇骑,诸生皆惊避。毛一鹭恐怖失色,急请兵自卫,与徐吉散去。兵备张孝、太守寇慎,陕西人,甚得民心,再三晓谕,至夜分,百姓渐散。从尉李国柱死,余或匿斗拱间,或升屋走,因得全。(《明季北略》卷二,《周顺昌被逮》)13.下列句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扣户求见(敲窗)[来源:高考资源网]诀别(多指不再相见的分别)C.旦则复聚(天明、早晨)[来源:K]喙(插嘴、多嘴)提示:A.“扣户”:敲门。户:“门”,不是“窗”。答案:A14.对下列语句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吴县令陈文瑞,公所拔士也(判断句)B.百姓号冤聚送者(定语后置句)C.吏部清忠亮节(清:清朝朝廷)D.号呼之声,如奔雷泻川(比喻、夸张连用)提示:C.“清”:“清明”“清正”,非“清朝朝廷”,此时还是明朝。答案:C15.对文本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吴县令陈文瑞,是一位有识之士,他冒死夜半扣门,通报信息,足见其对魏忠贤的切齿痛恨,对周公的敬仰。与五人同为“激于义”,同样该彪炳史册。B.周公是吴民心中的好官,“为德于乡”,“以故士民德顺昌甚”,五人之义,是传统的报恩报德,而不是想到“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才挺身而出。C.兵备张孝、太守寇慎也是好官,他们“再三晓谕”,是为吴民好,与魏之鹰犬是大大的不同的,正因为此,吴民才“至夜分,百姓渐散”。D.天子诏书与东厂逮官是不同的,吴民反的是东厂,打的是魏党的走狗,而不是反天子,自古“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这与《水浒传》里宋江的造反理念是一致的。提示:A项,吴县令,文中只说“公所拔士也”,陈文瑞之举,应属感恩、报恩,此项过于拔高其形象高。答案:A16.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开读之日,郡中士民送者数万。(2)余或匿斗拱间,或升屋走,因得全。参考答案:(1)宣读“圣旨”的那天,郡中前来相送的士民达数万人。(2)剩下的人,有的藏在斗拱间,有的爬上屋顶逃跑,因而得以保全性命。17.就本文与《五人墓碑记》的区别谈谈你的看法。(探究性题目。)参考答案:本文与《五人墓碑记》的区别:体裁不同,一个是传之千古的文学作品,一个是客观真实的历史文献;立意不同,一个是人生价值层面,一个是一般性的记叙;一个是记叙、议论交融使用,一个是较客观的记载;一个是大量使用对比手法,一个是就事论事;一个是一波三折的结构,一个是基本上平铺直叙。(言之成理即可。)18.请就《五人墓碑记》《五人墓》《周顺昌被逮》的优劣谈谈自己的看法。(开放性、探究性题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